艺术工学理念下创新型环境设计探究

上传人:尘*** 文档编号:85989149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艺术工学理念下创新型环境设计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艺术工学理念下创新型环境设计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艺术工学理念下创新型环境设计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艺术工学理念下创新型环境设计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工学理念下创新型环境设计探究(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艺术工学理念下创新型环境设计探究内容摘要该文分析了“艺术工学”理念下,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互相贯穿为一体化的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融合,形成创新型产学研为主体的“1+1+N”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对创新型环境设计专业进行探究。关键词艺术工学;创新型;环境设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倡议,迫切需要高校办学教育优化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加快应用技术型紧缺人才培养。因而提升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

2、人才培养成为有待探研的课题。一、艺术工学跨界创新型专业建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学科与专业分类,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为此,国家层面出台多类文件,促进我国各地方高校教育模式的变革。2018年4月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中,为顺应学科体系建设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人才需求,在2018年版目录中继续保持了艺术设计学科可授予艺术学和工学学位的专业标准,且增加部分专业工学学位授予,为高等院校培养艺术工学特色人才指明了方向。各地高校对特色专业建设开始部署,如火如荼地加快人才培养转型,积极响应国家建设需要、寻求自身发展的新机遇,开

3、设适应新型业态发展需求的系列跨学科创新课程建设。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核心,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增加文理交叉渗透,培养工程+艺术、艺术+工程、艺工融合的人才培养型专业特色。二、新“艺术工学”理念下的人才培养“艺术工学”一直与社会经济中最活跃的产业工程紧密联系,极大地推进着人类社会的产业艺术化和艺术产业化的进程。这也体现着艺术工科具有艺术与工科课程的双重学科属性。而新“艺术工学”是将艺术与工学、产业、高新项目技术相融结合,构建由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各企业、各研发单位、产业为主链,分别衍生出高校多学科、多专业跨界交叉融合中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形成复合型、前沿新型特色

4、新“艺术工科”专业。其首先以跨学科、创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来重构人才知识结构,改变传统学科专业的不足,促使专业的改革和拓展,从而满足各地域性的新兴产业需求,达到以学促产。其次由各企业、科研单位、地域性新兴经济体进行以产业链为导向的集群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将产学研进行转化、将技术进行创新、将本土与国际科技合作等多维度连接起来以研促创,来补齐人才供给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短板,有利于更好的教育供给侧改革。再者通过企业工程项目模块、新兴前沿应用技术项目模块、专项研发创新技术项目模块、研发创新类毕业设计等教学模块的交叉融合,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互相贯穿为一体化,从而形成了新型艺术工学。我们将

5、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互相构建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链接进行逻辑化分析,其应该具有三个层面的关系。首先,以跨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具有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特色和创一流专业建设的主体目标;涉及改变传统学科和专业满足不了的新兴产业,新兴业态、新兴项目、新兴技术的人才专业知识结构的欠缺,需要构建在新艺术工学理念下的创新型工学专业与艺术学专业的跨界交叉融合。这是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也是办学专业改革的途径之一。其次,以上述目标,需构建两个链接关系,要求都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接轨。一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以人才出口,适应国内外产业拓展,满足前沿型新兴科学技术为创新创业应用技术导向,以构建具有

6、产学研一体化的毕业设计为落足点,以此来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跨学科、多专业交叉复合创新应用与研发技术的课程模块和课程设置,改变传统专业课程,满足产业拓展和前沿技术不足以及人才知识与能力的缺失,充实人才应用创新、技术研发能力、专业实力,促进专业教学成果转化为产业创新、应用推广项目成果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二是地域新兴产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对科技的前沿性拓展,将构成新兴业态下的新兴高科技,有待于融入艺术学科与工学结合中,构建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模块和课程体系,以及研发性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由此来满足产业链与人才链的互通性关系。依上述分析艺术工学理念下的人才培养链接关系,只有打破传统

7、专业的束缚,才能形成具有研发能力的跨学科、专业的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链接体系。三、“艺术工学”创新型环境设计专业建构近年来,学科跨界打破了2012年教育部有关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目录中的学科专业单向性为国内高校新增不少新型本科专业和人无我有的特色专业。因此,为满足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和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求,在“艺术工学”的视野下,以国内城镇化经济建设中新兴工程为依托,探索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形成本科环境设计专业“艺术工科”的专业升级,实施高校办学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改革十分紧迫。传统环境设计专业仅从设计与美学视域下建构办学专业,而现代城市化发展促使其拓展为绿色生态与科技智能应用类工程建

8、设方向。从2012年和2018年教育部有关本科专业设置和专业介绍中可见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关联的邻近专业有13个本科专业。专业的细化,使专业办学满足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提升的实力严重缺失,落实应用技术型高效办学转型发展,促使专业与产业接轨,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应用工程接轨,人才培养模式与产学研接轨等涉及对原环境设计专业的改革,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项目需求为专业特色的建设,才能促使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内地方政府和业界日益重视和力争转型拓展的环境工程项目已成为国内“一带一路”新兴产业项目,艺术工学跨界创新型环境设计的建构有待与相邻理工学科专业融合以产业方向为办学目标。国内各地方新兴环境工程,建构

9、本科环境设计专业的办学新方向,形成工学与艺术学的跨界融合。例如城镇乡村规划改造工程涉及本科城乡规划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交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涉及本科保护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课程交叉、旅游景区与市政建设工程涉及本科风景园林专业和雕塑专业的课程交叉等。由此可见,建构交叉复合、创新应用技术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使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从单纯艺术学转向“艺术工科”的艺术工学定位;建构动态化调整机制的适应地方高校专业与区域经济建设的艺术工学专业,形成环境设计新型工科特色专业,与建设应用工程接轨。四、艺术工学下的环境设计教学建构多学科交叉融合“艺术工科”的环境设计

10、工学专业,将对专业理念、工学体系结构、新工程教育教学、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艺术设计类专业转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可行性。构建以地方新兴工程为依托的卓越人才教育教学模块和产学研工作室制课程体系,既是新兴工程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卓越工程师跨界培养应用技术型工学专业的改革,也是艺术工学环境设计专业的改造、创新和升级。从大二上学期开始就采用跨学科基础模块教学,实施人居生态工程产学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融合多类学科课程知识交叉,完成项目技术的培养;到大三下学期完成专业核心必备能力的培养,同样以艺术工程、历史、文化等产学工作室来进行人才培养;到大四上学期通过工程技术产学研完成相应的新型应用技术项目的

11、转化,将工作室制度式项目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卓业人才培养新教学模式和新课程体系向新兴产业“落地”,可满足社会新兴应用工程与创新研发技术层面,促进地方新兴建设工程项目优势拓展。五、“艺术工学”跨界创新人才培养(一)“1+1+N”人才模式的探究跨界创新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涉及新兴产业需求下的教学改革与产业接轨。这种“1+1+N”的新型项目工程模块式人才培养,是一个由跨界专业基础、跨界必备专业能力、社会产业应用产业项目和技术组成的共同体,同时也是人才供应方、技术供应方、人才产业项目、技术产业项目和技术各方优势的凝聚,形成人才培养合力。围绕这个基本目标,搭建合作平台,使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与产学研项

12、目任务接轨,人才培养与创新应用技术工程接轨,充分发挥跨界学科、专业核心、工作室制式下的项目与行业、企业和高校的各自优势。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形成专业教学新成果,是复合型学科基础+专业工程核心能力+N个创新研发的应用成果,从而形成富有特色专业的办学模式。(二)专业跨界教学课程体系中产学研项目教学分析课程体系中产学研项目教学是应用型本科专业跨界创新人才培养的切入点,也是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之一,是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特色建设的关键因素,也是为满足新兴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使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达标的评价要素。1.产学为主体的工程项目教学模式改革“1+1+N”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产业和专业相互促

13、进,使资源更加密集、信息更加对称,对技术进步及发挥创造了新的作为。2.高新前沿应用技术实践项目模式改革构建多专业核心技能教学,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学科基础外还需具备其他专业能力,包括计算机、建筑、土木工程、环境设计、公共艺术、风景园林、建筑学等跨专业“新工科”专业方向产业项目的素质知识能力,从而产生新兴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3.校企合作下专项研发创新应用校企工程项目教学模式的改革企业项目专项研发也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途径之一。对地方经济工程项目的研发与创新技术,促使校方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并实现双赢。高校借助研发平台可加强师资队伍,拓宽学生综合能力,使教育链、产业链

14、稳固发展。如建立毕业设计要求与企业项目的接轨,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以行业标准覆盖所有专业毕业设计指标点,有效地为企业储备提供人才保障。由此可见,构建“艺术工学”下学科专业跨界融合的新兴工程课程体系,需要课程与新型产业业态项目科技相接轨。六、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对依托国家城镇化建设新产业、新业态、新工程、新技术下建构“艺术工科”跨学科、跨专业方向的研究,是为了满足国内新经济转型发展形势下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跨学科、跨专业特色的专业建设改革实践与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创新工作室制式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传统学科式人才培养形式,为研发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创造了更好的空间,突破了传统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知识结构,突出了跨界新学科前沿实践创新的重要性。对以新工科建设为主体的实践教育体系、实践平台构建、新工科多方面协同育人模式改革等研究进行更为完整、体系化建设的研究还值得我们更深一步地探索。作者:戴沂君 单位:江西服装学院第 8 页 共 8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