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论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5865806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百年孤独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百年孤独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百年孤独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百年孤独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年孤独论文(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4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浅析百年孤独的孤独心理 夜大学 函授 脱产 高自考 学号(准考证号): 姓 名: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高自考不填): 学 院: 文学院 完成日期: 2010年10 月 指导教师: 甘 浅析百年孤独的孤独心理内容摘要:马尔克思的百年孤独是举世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经典著作。作品通过以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为代表的马孔多镇从创建、兴盛到衰落、消亡的过程,象征了哥伦比亚和拉美大陆百年的兴衰史,反映了拉美民族闭塞停滞的生活状态以及为争取生存、发展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了作者对拉美民族命运的焦虑及对其前途的探索。在作品中,孤独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普遍根存于布恩

2、地亚家族与马孔多镇,它制造了布恩地亚家庭成员之间的隔膜,并最终导致了起其毁灭,也阻碍着哥伦比亚民族的觉醒与进步。本文即以文中主人公的心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孤独心理作为研究脉络,通过三个部分的论述找到孤独的源头和归处。通过分析,使我们同作者一起对近百年来拉美地区停滞不前的历史教训做了沉痛的反思,希望它尽快斩断孤独的恶性循环,从孤独的硬壳中突破出来,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关键词:孤独 自闭 愚昧 落后Analysis of the lonely mental in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Abstract:The novel One Hundred Years

3、of Solitude of Marks is well-known as the classical work of magic realism all over the world. The writer describes the creation of the town Makodo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the seven generation of the Boendia family. It also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its prosperity to its decline and even its death. Th

4、e event is a symbol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olombia and Latin American continent. It reflects the stagnancy life conditions of the nation of Latin American as well as the indomitable struggle which they start to survive and develop. The story shows the writers worriment for Latin American natio

5、ns fate and the exploration for the future. In this work, solitude is found everywhere, either in Boendia family or in the town of Makodo, as a collective unconscious. It makes the estrangement between the Boendia family members and finally leads it to death. It also stops the Colombia nation from w

6、aking and developing. This passage takes the evolution of psychology of the hero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takes the heroes lonely mental as the main thread. It finds out the source and trace the solitude by analyzing the three parts. By that, it makes us rethink deeply with the writer about the

7、static Latin America in the past 100 years. And it hopes the people can cut the vicious circle of the lonelines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break out from the hard shell of the solitude. Finally, it makes us catch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riumphant advance of the times.Key words: Solitude: isolation bl

8、indness out of date 目 录题目-1一、生命中与生俱来的孤独-2二、瘟疫式弥漫的孤独-4三、孤独的源头与归处-5注释-8参考文献-8浅析百年孤独的孤独心理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百年孤独全书近三十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使得作品内容离奇情节曲折,再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和他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另人眼花缭乱,在作家笔下广褒的拉美大地蕴涵着无穷的神秘。悠长的拉美历史孕育过灿烂文明,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经历了一百多年(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风云变幻动乱中充斥着压迫、掠夺、血腥以及各式各样悲

9、剧。百年孤独是一部不朽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作品通过以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为代表的马孔多镇从创建、兴盛到衰落、消亡的过程,象征了哥伦比亚和拉美大陆百年的兴衰史,反映了拉美民族闭塞停滞的生活状态,以及为争取生存、发展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了作者对拉美民族命运的焦虑及对其前途的探索。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这是一部真实生动的民族史,它展示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过程,实际再现的却是哥伦比亚农村近百年的历史。作品构思巧妙,通过一个村落的衰退来展现历史,它带着时代的气息,对于布恩地亚家族最后定居地马孔多来说,历史是停止不前的,在外来人大刀阔斧的改革中,新文明的引进中,它失败了。它从零开始,又回到了零,经历了种种

10、变故,目的是激起人们改变现状的愿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百年孤独又是一部记载家庭与民族的心理病症的病例档案,它用多种手段剖析着一种普遍心理状态的病态表现,并冷峻指出这种病症的最后发展结局。“孤独”是该作品的中心题旨。这里的所谓“孤独”是拉美的愚昧落后与世隔绝的社会状态和精神态度的象征,它渗透于整部小说中,表明了作者的创作思路,在文中作者不厌其烦的强调布恩地亚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孤独,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在布恩地亚家族的每一个人的眼睛也都流露出冷漠、孤独的神色,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营造的孤独之中,且极力保持着这种孤独,在这样的环境中,美

11、好的事物是无法生存的。以至于孤独弥漫于整个马孔多镇的每一处空间,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马尔克斯的思想通过描写马孔多镇人这种孤独精神病貌,意在唤醒人们结束这种孤独而寻找新的出路,希望拉丁美洲人民团结一致,在改革中求取新生,结束这种孤独落后的状况。而且这种孤独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世代相传。这也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后形成的倔强自信的展现,还有作品中时间的封闭性和停滞性,也正是拉丁美洲百年孤独停滞的社会历史的艺术反映。一、生命中与生

12、俱来的孤独布恩地亚家族中的每一代人都与孤独结下了不解之缘。整个家庭散漫而自闭,每个成员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对闭关自守的偏爱,犹如一个不可逾越的拦河坝,使其各自画地为牢,甚至对自己都感到陌生。孤独是整个家族的标记,就如同他们血液中固有的冒险冲动、勇敢和不屈,还有一代代高高的颧骨以及骨子里埋藏至深的对乱伦的渴望。他们不愿与外界联系,即使在家庭鼎盛时期大宴客人,却也没有真正的朋友可做心与心之间的交流。较之与人,他们更愿与神、鬼相处。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晚年后唯一愿意相处的朋友是死去多年的鲁登希奥阿吉廖尔;能与这个家庭几代人都谈得来的梅尔加德斯是个死了好几回的神秘人物。奥尔连诺上校则公开宣称:“最好

13、的朋友,就是刚刚死去的人。”他们对于家庭之外的人本能的抗拒,很难接受其奉献的关心与感情,甚至在家人之间也没有任何亲情可言,有的只是冷漠、敌视、猜疑与畸形的情欲。但是,整个布恩地亚家族,在有意识地排斥彼此的同时,却又在无意识地毫无选择地继承着长辈留下的一切:姓名、身材、长相、孤独的眼神、行为方式,甚至命运。家庭里的名字周而复始的循环沿用,男的不是叫阿卡迪奥便是叫奥雷连诺,女的不是叫阿玛兰塔便是叫雷梅苔丝,似乎大家懒得、也觉得没有必要去改变。随着姓名一并继承的还有精神气质。姓名的循环使用使这个家庭无可救药的因循守旧与排外,也预示着他们悲剧命运的延续。孤独者们不愿关注外界,却因为相同而本能的相互吸引

14、,常常陷入万劫不复的乱伦境况。虽然从第一代开始,长着猪尾巴的小孩作为乱伦的后果就警示着这个家庭,但善于遗忘的后代们对此不以为然。姑姑阿玛兰塔与侄子奥雷连诺霍塞相互追逐的情爱游戏注定无果,只能彼此折磨、抗拒,从而更坚韧地加固自己孤独的城堡;阿玛兰塔乌苏娜与最小的奥雷连诺更不掩饰他们的变态情欲,从而制造出这个家庭的最后一代人: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女孩。家庭成员神情相若,眼神都闪现着作为布恩地亚家庭标记的孤独之光,并常因郁结的情感不能释放而做出种种怪诞之举;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总是自言自语,对家人不闻不问,不知疲倦地进行科学实验,结果一无所获,反而被捆绑在栗树下;奥雷连诺上校反复熔铸小金鱼,陷入恶性循环

15、之中;霍塞阿卡迪奥第二固执地翻阅羊皮纸手稿,甘愿与世隔绝,这种病态的求知欲一直传给奥雷连诺。可以看出这里的人们所执着的反复劳动创造不出任何价值,与人与己都毫无意义,而这恰恰正是其心中孤独感的变形折射。这种孤独感牢牢扎根于每个人心理,与生俱来,挥之不去。它茁壮成长,层层剥落,将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逼入绝境,使他们无所适从;只能机械的、神经质的重复劳动,消磨生命,暂时忘却孤独。孤独的继承性如此牢固,在家族的里里外外生根发芽,并操纵着每一个人的命运,因而这个家庭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只是这只轮子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不然它会永远旋转下去。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始终甘于沉闷

16、而离奇地消亡在这个家的周围,也有人抗争过,有人叛逆过。但孤独是该家庭成员共同的心灵契合点,呼唤着每一个人的响应和回归,霍塞阿卡迪奥曾追逐吉卜赛人出走,作为水手漂泊四海,但当他疲倦的时候还是回到家中;阿玛兰塔乌苏娜被父母千辛万苦送到国外读书,接受着最新最时髦的观念,饮食、服饰等,而她却执意回到家中,兴致勃勃地继续着祖先的生活。可见,不管走出多远,家庭里的人们都无法逃脱心中的孤独感的控制,必须回到家族这个强大的磁场中等待解脱,如濒死的大象会独自地走到大象的墓场孤独地死去一样。在这一点上,孤独感对于这种家庭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即使从未有过任何心灵交流,却无一不滋生着同一种病症,他们紧紧吸附在这个涣散的

17、家庭中不肯离去,这是因为孤独是他们代代相传的宿命,一切挣扎都是徒劳的。外表的相似和行为方式的反复,是孤独心理世代继承的外化;命运的延绵以及对孤独召唤的应和,则是孤独的内在潜伏表现。布恩地亚家庭里的人可以在彼此身上看到自己,看到遥远的祖先和临近的后代的命运。他们本应因为有着相同的心理内涵知人若己,但潜在的孤独感和冷漠使他们拒绝面对现实,拒绝去凝视别人眼中自己的映影,只能在自我的围困中忽视周围。孤独让布恩地亚家庭的成员拒绝双向交流,自我封闭,在自己的世界找不到释放情感的出口;家庭狭窄的空间中膨胀着因人口增加、岁月流失而愈积愈多的空虚、孤独与绝望,结果使个人与家庭在缓慢侵蚀的折磨中逐渐消亡,最后在一

18、场爆发式的灾难中彻底绝迹。这个家庭最后的消亡看似偶然而实际上就是一种无法选择的归宿。对于布恩地亚家庭来说,孤独就是一种因无法通往世界,无法脱离家庭而造成的不能掌握自己命运而产生的绝望与冷漠。它是家族衰败、民族落后、国家灭亡的根源。小说深刻揭示了由孤独所产生的社会悲剧的必然性。然而生命战胜死亡的趋势始终是不可逆转的新的富有生气的拉丁美洲必将出现。二、瘟疫式弥漫的孤独布恩地亚家庭只是孤独症的典型病例,而孤独不仅是其传染病,为其所独有,还同化、吸引着外来者,甚至笼罩在马孔多镇乃至整个哥伦比亚民族的上空。孤独的力量如此强大,走进布恩地亚家庭的外来者也无一不成为裹着一层硬硬的孤独外壳的孤独者。庇拉特内拉

19、在肉体上接受每一个男人,在心灵上却始终独自一人,这与乌苏娜与丈夫相守一生,精神上却始终并行独立的作法殊路同归。雷蓓卡初来时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陌生的、迥异的,她追求过正常的爱情,有过自己的好恶,还曾为家庭带来过生气。为了她和阿玛兰塔,家里还新盖了大房子,置办了新家具和钢琴,举行了舞会,似乎热闹非凡。但她最终还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与哥哥霍塞阿卡迪奥走到了一起,并在丈夫死去后甘愿从人前蒸发,在几乎被风化坍塌的老宅里独自地默默死去。她将安于孤独当作自己追求多年的殊荣,拒绝回到家庭中进行形式上的团圆。她们有着与布恩地亚家庭一脉相承、根深蒂固的孤独感,而这也是她们自己与生俱来的。马孔多镇与大社会隔绝脱离,人

20、与人之间的隔绝、不信任、人性之间潜伏着的自私和嫉妒的弱点,导致人物内心的孤独、彷徨、变态心理,他们无时无地不感到被社会、被他人抛弃的孤独与痛苦,无时无地不感到理想不能实现的失落与彷徨。整个马孔多镇都充满了冷漠、麻木的孤独。这个镇子被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命名为“镜子城”,其初衷是希望这里能成为一所光明之城,而结果却恰恰相反,“镜子”成了一个确切的反面概念。马孔多如镜子一样将外界投射进来的事物反映回去,它闭门自守,不思进取。早期除偶尔往来的吉卜赛人外,它几乎与世隔绝,几个世纪以前的发明(如吸铁石、望远镜等)都能使这里的居民瞠目结舌,例如: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把手放在冰块上庄严的说:“这是我们这个时

21、代最伟大的发明。”对外来者带来的电灯、电话、电影等更是惊讶不解。这里不需要长官、条文来统治,没有任何政治热情,对时局的变化茫然而不感兴趣。它任由外来者纷至沓来,抱怨他们抢了自己的生活空间,却不参与一场变革,更不要说走出去谋发展。马孔多早期的幸福、安宁以及在香蕉园进驻时期的繁荣、兴旺,都是虚幻而不长久的。当一切虚假的繁华外表脱尽,他又恢复了起初的破败与闭塞,孤零零的存在于一个难以找到对外通道的地方。马孔多的居民如镜子一样映照出彼此,如同冰般冷漠而难以接近,他们彼此不过是相互认识的陌生人。由普遍深刻的孤独滋生出的病症,是一种可怕的病症,即“失眠症”与“健忘症”。“患了这失眠症,最可怕的不是睡不着觉

22、,因为身体不会感到疲乏;最糟糕的是失眠症必然演变成健忘症。”失眠症预示着马孔多的生活一成不变,人们醒着如同睡着一样无所事事。在这里,人们总是善于忘记过去,从未想过要去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相反,健忘在这里迅速传染,无人能幸免。于是,马孔多总是安于现状,重复着悲剧,这里与全国的战争一样,永无休止,自由派和保守派战了和,和了战,最后在相互勾结与勾心斗角中失落了明确的作战目的。这里却忘了被军人强行统治时期黑暗的日子,对国外经济势力的入侵麻木不仁,不知反抗,心甘情愿地忘记外国入侵者制造的大屠杀。这里的年轻人曾因憎恶阴谋、为争取自由而战,最后却觉得战争变得虚无缥缈,以致当年迈的奥雷连诺上校号召发

23、动战争以铲除外来入侵者的傀儡政府时,只招来同情与嘲笑。这里的人们无聊地打发时间,却不知道去积极地做些事情,更不觉得自己生活状态的可悲。最后这里甚至彻底忘却了布恩地亚这个创建了马孔多历史的家族。当时间转了一个圈,它重新倒退回那个跟着围观吉卜赛人的吸铁石的原始状态。马孔多和哥伦比亚就在这种循环往复中陷入孤独自闭的怪圈。三、孤独的源头与归处无孔不入、绵延不绝的孤独感,不仅仅是布恩地亚家族的,也不仅仅是马孔多镇所独有的,它是哥伦比亚民族的心理积淀,是随着勤劳、善良等美德一同继承下来的民族心理气质。当布恩地亚家族马孔多镇历久不散的孤独心理一次次作祟时,人们总能通过梦境、幻觉等大量非现实的征兆与表现意识到

24、。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临死前,总是梦到自己在一间间同样的屋子里穿来穿去,并且乐意这样来来回回地走下去,直到留在其中再也出不来。这显示出孤独驻扎在他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并让他享受着。而在他死后,灵魂还是不离开家,仍在四处走动,仿佛预示着孤独之源在这个家庭中阴影不散,无法摆脱。奥雷连诺上校在渐至权利的巅峰时,却更远的与周围的一切人,包括他的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他没有一个可以交心之谈的朋友、亲人,所以他越来越感觉被寒冷所困扰,裹着毯子仍旧时时冷彻心底。这驱散不去的阵阵寒气并不是由外界侵入,而正是由他的心底渗出,是一种空前的孤独所造成的困惑、迷茫、不知所措与不安全感。这种孤独感无法从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或

25、某一个地方找到出处,只能追溯到祖先那里,追溯到世代积累、代代相传的民族遗留。这种原始的民族心理积淀,以无意识的形式强加于哥伦比亚民族的每一个人。孤独之所以能高居着难以摇撼的统治地位,首先因为它是一种被夸大的家族继承。孤独的韧性和支配性如此强大,要挣脱它的确很艰难。尤其在不懂得总结经验以避免悲剧重现的人们身上,孤独更能体现出其威力。无论是布恩地亚家庭还是马孔多镇,都意识不到反思对于自身命运改变的重要性,从而一再被同样的错误所追逐。布恩地亚家的人终止不了重复无意义的行为,跳不出乱伦的怪圈,避免不了孤独的存在;马孔多镇走不出自己的小地盘,无法亲眼见到外面的世界,摆脱不了贫困与愚昧的围追。还有一个不容

26、忽视的因素,就是孤独缺乏强大的挑战。为了摆脱孤独带来的悲剧命运,布恩地亚家庭和马孔多的居民都曾有过抗争,他们曾经积极地找寻通往外界的道路,曾经揭竿而起,但由于太易于退缩,斗争的队伍不断分崩离析。更重要的是,对孤独展开的小小战役往往落在个体肩上,而不是同仇敌忾。每个人恪守孤独规定的距离,他们漠视彼此,独自苦苦挣扎着,又独自随失败的苦衷,最后屈从。失败的经验从来得不到交流,也就没人去想过改变作战方法,尝试一下集体的力量。作者采用由小及大、由点及面的手法,不断深化作品的题旨,由一个家庭的孤独,扩展到马孔多镇,由一个小镇扩展到哥伦比亚,由一个国家扩展到整个拉丁美洲。全面深刻的揭示了拉丁美洲近百年来“孤

27、独”的社会现实和造成这种现状的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对于这种顽固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作者视之为民族的劣根性,认为只要这种孤独状态还存在于哥伦比亚社会中,并且已经渗入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精神,成为阻碍民族上进、国家发展的心理负担。这个国家就永远无法真正繁荣与进步,布恩地亚家族的灭亡已经预示着孤独只会将哥伦比亚引向落后与毁灭。对于毫不反抗地继承着这一集体无意识的人民,马尔克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希望自己的民族尽快斩断“孤独”的恶性循环,从孤独的硬壳中突破出来,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同时为他们指明了消除这种自己难以察觉,却的确根深蒂固的民族心理的出路:让旧的自我灭亡,让新的个人和

28、民族在过去的灰烬上重生;并且善于把眼睛从自己身边挪开,去张望他人与历史,铭记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小说的最后一句:“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出现第二次了。”预言闭塞落后的拉丁美洲已一去不复返了,一个新生的文明的拉丁美洲即将出现于世界。注释: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吴键键恒译百年孤独,云南出版社,19981年版,第141页。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潘立民译百年孤独,西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李建国译百年孤独,内蒙古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杜晓轩译百年孤独,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152页。参考文献:唐得阳主编诺贝尔奖获得者全

29、书(下),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陈应祥主编外国文学(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赵德明等编著拉丁美洲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柳鸣九著魔幻现实主义 未来主义 超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车成生等著西方现代派文学与艺术,时代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附2天津师范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院: 文学院 系别: 中文系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习形式:高自考学生姓名学号(准考证号)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职称论文(设计)题目:浅析百年孤独的孤独心理一、选题的性质 ( V)理论研究 ( )应用研究 (

30、)应用理论研究二、选题的目的和理论、实践意义百年孤独给我最大的震撼。马尔克斯那冷静沉着的笔调描绘出一个魔幻般的拉丁美洲,刻划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孤独者们,让我在悒郁中又带着一点点讶异,同他们热烈的交谈,慢慢感到幸运和渴望,慢慢感受悲怆和荒凉,在酷烈的悲剧力的撞击下,灵魂战栗不已。三、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可能有所突破和创新的方面1、小说的现实性非常强烈。这部小说,作者根据拉丁美洲血淋淋的历史事实,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描绘了神话一般奇妙的世界。2、小说的“魔幻性”非常强。这部小说场景琳琅,怪事迭起,新颖别致,耐人寻味。许多描写,既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狭隘视野,有不同于浪漫主义的神话传说,他将

31、荒诞不经与真实生活交织,将人与神鬼交织,将神话与历史交织,将不可能与可能交织,从而产生了深刻而奇特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民族性和审美情趣。 3、小说的人物鲜明。小说描写了布恩蒂亚家族六代人的经历,人物众多,但是不少人物性格都写得很鲜明、凸出、逼真;虽有几个人物同名同姓,但是随着这个家族一代一代的更替和故事的发展,并不会使人产生任何混淆,这确非易事。 4、小说还大量借鉴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作者深受福克纳、乔伊斯、卡夫卡等现代派艺术大师的影响,运用时空错置、多角度描写、交叉独白的结构,追求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的效果。小说独创了从未来的角度回忆现在生活的新颖叙述方法。大量运用象征隐喻手

32、法。四、分析研究的可行性、基本条件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文中主人公的心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孤独心理作为研究脉络,通过三个部分的论述找到孤独的源头和归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百年孤独又是一部记载家庭与民族的心理病症的病例档案,它用多种手段剖析着一种普遍心理状态的病态表现,并冷峻指出这种病症的最后发展结局。五、课题研究的方法、策略、步骤和进度安排课题研究采用:调查法,对比法从7月10日到月底 搜集资料从8月1 日到月底 筛选资料从8 月1日到8月30日 完成论文初稿从9月1日到10月1日 论文多次修改,定稿六、成果形式描述论文七、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八、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

33、意见 领导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附3天津师范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学院: 文学院 系别: 中文系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习形式:高自考论文(设计)题目:浅析百年孤独的孤独心理学生姓名学号(准考证号)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职称计划完成时间:2010年10月1日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从7月10日到月底 搜集资料从8月1 日到月底 筛选资料从8 月1日到8月30日 完成论文初稿从9月1日到10月1日 论文多次修改,定稿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备注:附5天津师范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语学院: 文学院 系别: 中文系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习形式:高自考论

34、文(设计)题目:浅析百年孤独的孤独心理学生姓名学号(准考证号)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职称指导教师给分: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毕业论文(设计)分工情况:(多人合作时填写,包括本人研究的内容及其在课题中所占份量)备注:附6天津师范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学院: 文学院 系别: 中文系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习形式:高自考论文(设计)题目:浅析百年孤独的孤独心理学生姓名学号(准考证号)指导教师单位、职称(职务)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名单姓 名性别职 称职 务其它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评语:答辩委员会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年 月 日指导教师给分: 答辩委员会给分:毕业论文(设计)得分:备注: 答辩时间: 年 月 日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