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5821867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斯洛《动机与人格》(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马斯洛动机与人格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创始人之一,哲学博士、教授,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1967年的美国心理学会的年届主席。马斯洛1908年4月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鲁克林区,他父母是从苏联移居美国的犹太人。童年时代的马斯洛常感到孤独、痛苦,因为他是一个生活在犹太人之中的犹太儿童,没有亲朋好友。马斯洛只好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着。马斯洛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两年后又转学威斯康星大学,并于1930年获学士学位,次年获硕士学位。在即将转学威斯康星大学时,马斯洛同高中时代的恋人古德曼伯莎结了婚,马斯洛十分珍视这段时光,认为他真正的生命

2、是从结婚和转学到威斯康星时开始的。1934年,在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哈利哈洛指导下,马斯洛完成了题为“关于猴群中支配地位的建立”的博士论文,而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在论文中,马斯洛认为支配似乎源于一种“内在自信心”或“优越感”,而不是通过肉体攻击取得的。获得博士学位后,马斯洛重返纽约,以卡内基会员的资格到哥伦比亚大学工作,后又到布鲁克林学院,直至1951年。这期间,他把有关支配研究推广到对人类支配问题的研究上来,他发现具有强支配型的个体总是倾向于创新、很少遵奉宗教和具有外倾型性格,他们也不易焦虑、不易妒嫉或患神经症。从研究对象上看,马斯洛最初关注的是健康的、卓越的、占据支配地位的典型人物。在二战期

3、间无数思想家逃往美国之际,马斯洛也相应地把研究对象转向到极杰出人物上来。并因深深钦佩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和魏思麦,而立志于个体自我实现方面的研究。1951年至1969年,马斯洛在布兰迪斯大学工作,全身心研究心理最健康的个体。这期间,他曾任布兰迪斯大学心理系主任兼教授,并成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的领导者,担任美国心理学会1967年一1968年度的主席。1970年7月8日,马斯洛因心脏病猝发与世长辞,享年62岁。马斯洛的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1954年)、科学心理学(1966年)、存在心理学探索(1968年)、人性能达的境界遗作等。动机与人格是关于人类心理自然基础的研究。科学心理学介绍了马斯洛的

4、科学观和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研究,证明了科学生活也可以是对人类怀有希望和发现新价值的生活,是热情美好的。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的境界是他关于人性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即他自己所说的“规范社会心理学”的探讨,其中,存在心理学探索是马斯洛对1954年至1960年间发表的演说、论文加以修订和扩展的汇综,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他的观点,并对未来发展做出了纲领性推断;人性能达的境界是马斯洛的遗作,由马斯洛1969年亲自选定的文章组成,探讨了健康与病态、创造性、价值、教育、社会、存在认知、超越和存在心理学、超越性动机八大类问题。马斯洛是世界闻名的心理学家,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西方、苏联及我国引起很大反响,并在

5、教育、工业、组织管理等领域得到实际应用。动机与价格(MotivationandPersonality,1954年)由纽约哈珀和罗公司1954年首次出版,1957年出版第二版。中译本由许金声等人根据第二版译成,1987年11月由华夏出版社作为二十世纪文库第一版图书得以出版,全书共441页,35.6万字。1954年版本的动机与人格旨在传统心理学派别的基础上有所建树,通过深入探索人性的“高级”层次,来扩展我们对于人格的理解,建立起一个新的心理学派。在1957年的修订本中,收入了大量的新的研究成果,对初版进行了全面的实质性的增补和修订,以期建立一种范围极广的世界观。第二版的动机与人格共十六章、三个附录

6、。本书第一章、第二章、“附录丙”,阐述了人本主义和整体论的科学观。其中第一章“对科学的心理学研究”指出科学产生于人类的动机,它的目标是人类的目标;第二章“科学中的问题中心与方法中心”,指明了传统心理学的许多缺限的根源在于以方法中心或技术中心的态度来解释科学,主张以问题中心代替方法中心;附录丙“整体动力学、有机结构理论、症候群动力学”,对整体论方法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论述。本书第三章到第七章系统地阐述了作者的动机理论。其中,第三章“动机理论引言”介绍了关于动机的十六个命题,并认为它们是构成合理的动机理论的前题;第四章“人类动机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作者根据临床治疗经验而创立的积极的动机理论,因这一理论融

7、合了多家心理学思想,又称为整体动力理论;第五章“心理学理论中基本需要满足的作用”,探讨了基本需要满足对人的感情、认知、性格等方面的影响。第六章“基本需要的似本能性质”,作者在对本能理论重新进行了审议的基础上,提出基本需要在某种可以觉察的程度上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马斯洛认为第四章和第六章,构成了一个人类内在价值系统和利益系统的基础。第七章“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论述了二者在心理上与作用上的差异。第八章“精神病病因与威胁理论”,阐述了基本需要理论在剖析精神病病因以及挫折、冲突、威胁等性质方面所带来的一些重要启示。第九章“破坏性是似本能的吗?”,运用临床和人格学的经验,证明了在人类身上所表现的微弱的

8、似本能倾向是好的、健康的,而不是邪恶的。第十章“行为的表现部分”,讨论了行为的表现性和应对性的区别,引进了“和谐化控制”概念,并将它们应用于一些心理病理学问题。第十一章“自我实现的人”,介绍了对自我实现人的研究方法及其结果。第十二章“自我实现者的爱情”,论述了自我实现者的爱情的特点。第十三章“对于个体和种类的认识”,主张认知现实本身,而不是认知的替代物,论述了病理学的抽象活动及其危险性。第十四章“无动机和无目的的反应”,论述了相对无动机的反应的例子。第十五章“心理治疗、健康与动机”。揭示了获得需要满足的心理治疗与人格成长的关系。第十六章“正常、健康与价值”,试图提供给人们一种正确理解自身、他人

9、、社会、世界的科学标准。附录甲“走向积极的心理学”,探讨了心理学家对人性所持的悲观、消极、狭隘观点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附录乙“积极的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探讨了知觉、情绪、动机、认识和思维、人格不同心理现象,及临床、动物、社会不同领域心理学所应研究的问题。附录丙“整体动力学、有机结构理论、症候群动力学”,作者在人格结构的研究资料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理论性结论。此外,书后附有494条参考书目。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学说的奠基作,书中内容丰富,伹主要是围绕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来阐述其基本观点的:(一)需要层次论动机理论是马斯洛学说的精髓。他认为动机理论的基点是需要,而人类价值体系中有两类似本

10、能的需要:一是沿着生物系谱上升的逐渐变弱的本能需求,称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一是随生物的进化逐渐显示出来的潜能,称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这两类需要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它们一个比一个层次更高。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指与生存相关的需要,是我们同其它动物所共有的,这类需要包括食物、水、性交、排泄和睡眠等需要。生理需要在所有需要中占绝对优势,假如一个人在生活中所有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那么生理需要最有可能成为他的主要动机。2安全需要:当生理需要相对充分地得到了满足,安全需要就作为支配动机出现了,它包括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等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假如生理需

11、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地得到了满足,爱、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就会产生。如果这种需要不能满足,人将感到孤独和空虚。4自尊需要:除少数病态的人之外,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对于他们的稳定的、牢固不变的、通常较高的评价的需要和欲望,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和欲望。当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便会产生自尊需要。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产生自信的感觉,否则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5自我实现需要:如果全部低层次的需要都得到满足,那么这个人就会达到成为极少数的自我实现者之一的境界中。所谓自我实现指“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

12、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在这一层次上,个人间的差异较大。马斯洛认为,人类动机生活组织的主要原则是基本需要按优势或力量的强弱排列等级,优势需要一经满足,相对弱势的需要便会出现。但这并不是说:“一个需要必须百分之百地得到满足,下面的需要才会出现”,只是说在这个优势层次序列中,各类需要满足的百分比逐渐减小。此外,不同需要的满足具有不同作用,高级需要的满足会使人产生幸福感或内部生活的丰富感。如果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都得到满足,人们往往认为高级需要的满足具有更大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讲,需要的层次越高,其社会价值也越大,越少自私。求知和理解是用来解决问题,克服障碍,从而获得基本需要满足的工具。为全

13、面正确理解这一理论,马斯洛还强调行为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动机不过是其中一种决定因素,而动机也往往是由几个或全部基本需要同时决定的。基于这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性解释为由许多按照层级所排列的似本能需要的总和。不同人的人格,则与他达到的需要层级有关,完善的人格是自我实现的人格。(二)自我实现论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中最高层的需要,自我实现论是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多年潜心研究的经验总结,它在马斯洛的人格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有人甚至把马斯洛人格理论等同于“自我实现理论”。正是出自对人性高级层次孜孜探索的浓厚兴趣,才使马斯洛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大量结果。马斯洛以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48位历史和现

14、代人物作为研究自我实现者的对象,通过对这些人物的人格和成就进行非正规的观察、整体论分析,发现了自我实现者的一些特征:(1)他们能准确充分地认识现实。(2)他们表现出对自己、对别人以及整个自然的最大认可。(3)他们表现出自然、朴实和纯真的美德。(4)他们常常关注各种社会疑难问题,而不是他们自己。(5)他们具有喜欢独处和隐静的品质。(6)他们独立自主,不受文化和环境的约束。(7)他们呈现出一种清新不逊的鉴赏力。(8)他们较常感受到神秘和高峰体验。(9)他们较易具有一种全人类的同一性。(10)他们建立了仅与少数人深厚久远的人际关系。(11)他们易于接受民主的价值观。(12)他们具有很强的伦理观念。(

15、13)他们具有完善的、非敌意的幽默感。(14)他们具有创造性。(15)他们抵制文化适应。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虽然具备如此众多的优秀品质,但他们并不是完善无缺的,如有时表现出异常无情,也有罪恶感、焦虑、悲伤、自责,内心的矛盾和冲突等。此外,马斯洛还对自我实现者的爱情特征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的主要优点有4点:(1)马斯洛对人类需要进行的分类,是一种较为系统、合理的划分方法。不仅注意到了人与动物需要的共性,更看到了二者的不同,符合人类需要的发展规律。(2)需要发展模式值得肯定,注意到了优势需要与非优势需要发展变化的关系。(3)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人格特征的研究,弥补了人格领

16、域研究中偏重非健康个人的不足,为心理健康标准的全面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建立人本主义心理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4)本书在整体论思想的指导下,能全面分析人类需要,分析行为的多种决定因素,这些是值得肯定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的不足表现在五个方面:(1)马斯洛把“求知”、“理解”看作是满足基本需要的工具,相对忽略了现实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制约作用。(2)马斯洛把个人的自我实现作为最高的追求目标有失偏颇,因为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个人的自我实现都是和社会目标相辅相成的。(3)马斯洛有关自我实现者的结论的得出以较少的样本人数为依据,因此结论的可靠性值得进一步验证。(4)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的调查研究法虽然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但完全排斥其他方法特别是科学实验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5)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人格的研究虽然成果卓著,但局限在基本特征的描述上,对这种人格形成的重要性采取了轻视的态度。马斯洛的学说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诸多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