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5785295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 页数:333 大小:6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3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3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3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3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二、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中括号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四则混合式题。2、使学生能够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相遇问题,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中括号的使用方法。2、列综合式解答三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相遇问题。教具准备:投影片、课件、生活实例 二第1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式题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云运算顺序,学会中括号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四则混合式题。2、培养学生计算四则混合式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中括号的使用方法。教具

2、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准备题:先说出运算顺序,再口算。 (1)250-200+50 (2)25020050 (3)250+20050 (4)250-20050提问: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运 算的顺序是什么? 如果只有乘除法,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怎么做?二、新课:1、板书课题:式题2、概括总结在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级运算时的运算顺序。出示例1:(1)460-180+270-320 (2)250401258学生独立计算,订正。问: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 法,按什么顺序计算?师:我们通常把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把乘法和 除法叫做第

3、二级运算。问:(1)题里只有加减法,我们就说它只含有什么运算? (2)题呢?问: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应当按什么 顺序进行计算?结论: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的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3、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的运算顺序。出示例2:(1)480-126521 (2)13617+124问:第(1)题中含有哪些运算?第(2)题中含有哪些 运算?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总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4、练一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1)76+24-31+19 (3)260+12

4、5810(2)19051010 (4)200025-2045、出示例3:(1)2000(25-20)4师: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2)3024(23+19)6师:“ ”叫中括号。这道题有哪几种括号?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板书: 3024(23+19)6 =3024426 =3024252 =12总结: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练一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1)320(200+120)32(2)45-(13-7)6三、巩固练习: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50-50+25-5 15050-255 1505025515050+255 150+50

5、25+5 150-50+255四、作业:p35-1、2、3五、板书设计: 式 题例1(1)460-180+270-320 (2)250401258 =280+270-320 =100001258 =550-320 =808 =230 =640课后小结:二第2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式题课 型:练习课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正确地熟练地计算四则混合式题。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3605 1000-820 54300 540+280480+270 900+4000 820-440 7070025400 28030 7800200 4800300

6、37300 710-198 200026 129008400700 9600240 572-199 2700300二、复习提问:1、什么叫第一级运算?什么叫第二级运算?2、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该怎样计算?3、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两级运算,应该怎样计算?4、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怎样计算?三、先填写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得数。 168+46-46+57=这个算式含有 ,要 。 31623-778428=这个算式含有 ,要 。 808808=这个算式含有 ,要 。 1620-132060+80=这个算式含有 ,要 。四、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216-258+242

7、940+(4247-1823)6378-(58+14)187553(500-175)25五、只列式,不计算。1、142与258的和除以80,商是多少?2、18与35的积减去1058除以23的商,差是多少?3、123与47的差乘以它们的和,积是多少? 二第3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文字叙述题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列综合算式解答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计算的文字叙述题。2、培养学生解答文字叙述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列综合算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准备题: 先说出每步求的是什么?再填上合适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46 18 840 35 - 综合算式: 143 + 57 138 69

8、综合算式: 二、新课:1、板书课题:文字叙述题2、出示例4 24乘以3的积加上128,再除以40,商是多少?(1)读题:第一种分析法提问:“积”指的是谁与谁的积?24乘以3的积怎样表示?板书: 243 积加上128,是用什么加上128?板书:积+128再除以40,用什么除以40?板书:和40列出综合算式: (243+128)40(2)第二种分析法。提问:最后求商?是什么除以40的商?(是和除以40的商) 所以要先求和,是哪两个数的和?(积与128的和) 谁与谁的积?列综合算式: (243+128)40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3)学生独立解答?(243+128)40=(72+128)40=20

9、040=5三、练习:1、练一练:(1)72除以4的商减去5,再乘以11,积是多少?(2)180减去120除以40,再加上25的和,差是多少?2、p37-2四、作业:p37-3五、板书: 文字叙述题例424乘以3的积加上128,再除以40,商是多少? (243+128)40 =(72+128)40 =20040 =5课后小结: 二第4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文字叙述题课 型: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的解题思路。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口算:460+540 7630 84070100-26 3402 9624780-29

10、0 18040 90001509000-5000 29100 80001000064 3540 560560二、列综合算式:(1) 铁路全长840千米(一)再行?千米 每小时行70千米 行了?千米 行了5小时 840-705(二) 每箱24瓶汽水?瓶 共?瓶 65箱 每箱24瓶 可乐?瓶 35箱 2465+2435 24(65+35)(3) 每箱24瓶共?瓶 汽水65箱 共?箱 可乐35箱(4) 第一天卖3000千克第二天卖?千克 是第一天的2倍多400千克 30002+400 30002+400+3000 汽车每小时行72千米(5)自行车每小时行?千米 汽车每小时行的是自行车的6倍 7261

11、2(千米) 第6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倍带量应用题课 型: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教复杂的倍带量的应用题,能够正确地解答。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合作精神。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基本题:1、四一班有男生15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的2倍少5人,四一班共有学生多少人?列式:(1525)15 或 15(21)52、花房里有月季花16盆,牡丹花的盆数比月季花的3倍多盆,一共有多少盆花?163216 或 16(31)16163216 16(31)+16二、变换题型:1、学校组织学们开展利民活动,四年级有85人参加,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四年级的2倍,六年级参加的人数比四五两个

12、年级参人数的总和还多5人,六年级有多少人参加? 四五年级人数和 四年级85人六年级?人 五年级?人 四年级85人多5人 是四年级2倍 列式 852852 或 85(21)52、练习: 一个机械化养鸡场,一月份运鸡13600只,二月份运出的只数是一月份的2三月份运出的前两个月的总数800只,三月份运出多少只?13600213600800 3、纺织厂批发部五月份卖出白布2840米,卖出的蓝布比白布少560米,卖出的花布是蓝布和白布总和的3倍,卖出花布多少米? 列式:(28405602840)3 4、张庄大队要修一条长6000米的路,第一周修1460米,第二周修的是第一周的2倍,余下的第三周完成,第

13、三周修多少米? 列式:60001460146025、年食品店运来水果450千克,卖出的比运来的一半还多50千克,剩下多少千克?列式:450(450250)6电线厂运来一批原料,用去27吨,剩下的比用去的4倍还多2吨,这批原料共多少吨? 列式: 2742277第三百货店运来肥皂和香皂各20箱,肥皂每箱是120块,香皂每箱比肥皂每箱少30块?运来肥皂和香皂共多少块?三思考题:p4216 383402 (4024)2 4023811480 762 8038 34(千克) 小玲 38(千克) 小生 42(千克) 大新四作业:p4210 12 13 14 15 第7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补充练习。课

14、型:练习课教学要求:1巩固散步计算的应用题对比反叙述的三步应用题,熟练掌握数量关系,抓住关键解题。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灵活分析解答应用题。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分析:例 花房子有菊花16盆,黄菊花的盆数比白菊花的2倍少8盆,一共有多少盆菊花?(1)读题,说条件问题。(2)分析差倍句。小结:这道题的特点是一倍数已知用乘法。 例 花房里有黄菊花24盆,黄菊花的盆数比白菊花的2倍少8盆,一共有多少盆菊花?(1)读题。(2)分析。(3)特点:一倍数是白菊花,未知,用除法,再加求一共。小结规律:当一倍数已知时,直接先乘,再多几加几,少几加几 当一倍数未知时

15、,先少几加几多几减几,再除以倍数二练习:1 一只熊的体重是360千克,是一只虎的2倍,一头牛又比一只虎的3倍多60千克,一头牛体重多少千克?2木器厂做圆桌240张,方桌180张,做的两屉桌比方桌的2倍还多40张,做的两屉桌比圆桌多多少张?3一个公园里有松树14棵,比柳树少6棵,杨数的棵数是松数和柳树总数的3倍,杨数有多少棵?(1)读题,找准关系。(2)分析,差倍句。(3)说每步求什么。(4)订正。小结: 二第8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相遇问题例2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 个数量的关系,能够正确地求两地之间的路程。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16、以及良好的审题 和检验的学习习惯问题。3、初步培养学生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的解答规律教学难点:理解相遇、差距。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1、口答: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请两定位同学从教室的两端一步一步的同时相对行走,走到相遇时停止,观察后讨论:(1)两人“同时” “相对行走”是什么意思?(2)相遇是什么意思?(3)相遇时两人各走了哪段路程?共走的路程是哪一段?二、新课。1、出示例题: 两列火车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2、出示思考题:(1)两列火

17、车是怎样开出的?(3)两列火车1小时行使了多少千米?2小时呢?3小时呢?(3)当两列火车行使3小时的时候,出现了什么情况?(4)两列火车相遇时所行的路程与甲乙两站的距离有什么关系?3、学生演示 拿出两块橡皮分别代表客车货车放在桌子的两端根据题目及思考题演示思考尝试着做题。4、板书学生的列式,分别说说理由。(1)603+503 (2)(60+50)3 (3)60+503180+150 1103 60+150330 330 2105、讨论题这三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哪种做法正确?哪种做法错误?为什么?6、比一比,哪中方法简便?这道题的两种解法印证了乘法的哪一种运算定律?今天学的求路程的题与过去学

18、的求路程的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相遇问题师归纳:相同点:数量关系相同,都是用速度时间。不同点:过去是1列火车走完一段路程用速度时间,今天学的是两列火车共同行完一段路程,用两列火车速度和时间。三、巩固练习。1、p44练一练(1)学生读题,熟悉题意,找出条件和问题。问:两辆汽车怎样运动?(板书:相同 相对)你打算怎样求东西两站相距的路程? (2)明确题意和方法后,独立解答,订正。2、两列火车同时从张庄站相背而行,快车每小时行6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54千米,1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问:什么是“相背”?3、两个生产小组织袜子,第一组每天织1350双,第二组每天织1150双,两个小组共

19、织了10天,正好完成了任务,这批生产任务是多少双?4、p441口答四、板书: 相遇问题 速度时间路程603+503 (6050)3180150 1103330(千米) 330(千米)答:甲乙两站相距330千米。课后小结: 第9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43页例2相向运动应用题。课 型:新授课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理解相向运动应用题的意义。2使学生会分析相向运动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3培养学生初步逻辑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相向运动应用题中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的分析。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师:我们以前学过的行程问题都是几个物体的运动?提问:大家观察这个人所走的路程与什么有关?(电脑演示) 有什么

20、关系?接着看这列火车所走的路程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二授新课:(三)导入: 1提问:我们以前研究的是一个人、一个物体的运动,现在你们看到了什么?(电脑演示)师:两个人面对面的站着也可以说是相对站着。指一生说我和这个同学就是怎样站着? 2提问:如果两个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行走,同时停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讨论)(电脑演示)教师:看屏幕同时走同时停没相遇,他们之间有一段距离没相遇也可称为相距。提问:他们是同时走同时停的,为什么走的路程长短不同?教师:继续看,相遇了,相遇后继续走。3教师:我们继续观察,没相遇时全程与他们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提问:相遇时全路程分为哪几部分?提问:相遇后继续走从相遇点到停

21、,这两个人相距的路程与这两个人各自走的有什么关系?(二)新课:教师:我们刚才研究两个物体作相对运动的几种情况,我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对运动应用题。1出示例题 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1)读题(2)分析条件和问题(3)提问:客车和货车是怎样开出的? 提问:客车的速度是多少?货车的速度是多少?(电脑演示) 提问:客车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怎么求?火车呢? 师:指图红线这就是客车1小时走的,绿线就是货车1小时走的。 提问:它们1小时工作了多少千米? 提问:客车、货车1小时缩短了多少千米? 提问:怎样求加乙两站相

22、距多少千米?(讨论)让学生发表意见。列式:603+503 提问:还可以怎样列? =180+150 生答师写:(60+50)3 =330(千米) =1103 =33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330千米。小结:这道题的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三、指导看书,质疑。四、复习巩固: 1第44页练一练 要求说思路列式。 2第45页第5题 要求列式计算。 3选择题: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志明每小时走54米,小龙每小时走50米,走4分钟后两地相距多少米? (1)(54+50)4 (2)544+504 (3)无法选择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相对运动应用题在解法上有一定的规律,但实

23、际生活中有些会发生变化,如不同时出发,间接的给出某一车的速度,更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设计: 行程问题 相向运动应用题 例2(略) 第一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 603+503 (60+50)3 课后小结: 第10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相遇问题课 型: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两地之间的路程的解答方法,理解数量关系。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口算:31052 4599 4404040304 12528 (25+12)4 515+585 81027 103334(25+50) 20255 729+72510

24、2 910070 250-38298+26 67-48 200-39二、分析解答:1、甲乙两位打字员合打一部书稿,甲打字员每小时打字1500个,乙打字员每小时打字1350个,二人合打了10小时完成了任务,这部书稿一共多少字?(用两种方法)150010+135010 或 (1500+1350)102、辨析练习:(1)李红和王峰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李红每分走45米,王峰每分走55米,经过5分二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45米 5分 5米 455+505 或 (45+50)5(2)李红和王峰同时从一地背向而行,李红每分走45米,王峰每分走50米,经过5分钟后,二人分别到达甲乙两地,甲乙两地相距

25、多少米?45米 5分 5米 455+505 或 (45+50)5(3)李红和王峰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李红每分走45米,王峰每分走55米,5分后二人还相距100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45米 100米 55米 甲 5分 5分 乙 (45+55)5+100 或 455+555+100(4)李红和王峰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李红每分走45米,王峰每分走55米,5分后二人擦肩二过,又相距100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45米 100米 55米5分 5米(45+55)5-100 或 455+555-100(4)李红和王峰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李红每分走45米,出发2分后,王峰以每分55米的速度走

26、来,又经过3分,二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45米 55米 2分 3分 3分452+(45+55)3 或 45(2+3)+553补充:李红和王峰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李红每分走45米,王峰每分走55米,2分钟后,二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多少米?452+552 或 (45+55)2课后小结:第11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46页例3课 型:新授课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掌握相遇问题中求时间的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解题思路及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解题规律。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 甲乙两个同学从两地相对而行,张华每小时行3千米,李平每小时行4千米,3小时相遇,两

27、地相距多少千米?(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2)列式 33+43 (3+4)3(3)关系式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由此方法得出: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二新授:1出示例3 两个同学同时从相距21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张华每小时行3千米,李平每小时行4千米。经过几小时两人相遇?(1)读题找条件问题和单位。 21千米(2)进一步理解,出线段图。 张华 李平1小时3千米 4千米(3)提问:相遇时两人共行多少千米?(4)提问:两个同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5)列式 21(4+3) =217 =3(小时) 答:经过3小时两人相遇。2对比:与准备题的异同。 相同:同一件事两个条件相同。 不同

28、:一个条件与问题互换位置。3补充一问:相遇时张华和李平各走了多少千米? 李平比张华多行多少千米?小结:求时间找路程和速度和,其余的问题单求,分步做清楚。三、练习1王师傅每小时做70个零件,李师傅每小时做50个零件,两个人同时开工合作840个零件,经过几小时完成?完成时各做了多少个零件?小结:求时间找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2口答(1)小青和小芳同时从相距700米的两地相对走来,小青每 分走60米,小芳每分走80米,几分后两人相遇?(2)甲乙两人合作600个零件,甲每小时做46个,乙每小时做54个,几小时完成?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解题时应注意什么?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应用题 例3(略) 练习

29、: 1 (线段图略) 2 3 列式 课后小结:第12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48页练习课 型:练习课教学要求:1巩固相遇问题中求路程,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掌握解题规律,正确解题。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教学重点:解题思路。教学难点:求相遇时间。教学过程:一、说出速度和,相遇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二、运用关系训练解题思路。1、东村和西村相距500米,王强和志明同时从西村相对行走,王强每分走60米,李明每分走65米,多少分后两人相遇?(1)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3)列式解答:5000(50+65)2、把第二个条件改为“李明每分比王强多走5米”,问题

30、不变。(1)让学生完整读题,分析解答。3、第1题的条件都不变,问题改为“相遇时,李明走多少米?”或“相 遇时李明、王强各走了多少米?”或“相遇时李明比王强多多少米?4、变路程为间接条件。东村西村相距5000米,王强与李明同时从两村相对行走,王强每分走50米,李明每分走75米,王强从东村走500米后,李明从西村走,李明出发几小时后两人相遇? 5000 米 50米 75米 500米 (5000-500)(50+75)补充题:1王强共行几小时? 2相遇时,王强、李明各行多少千米?相差多少千米?小结:当求问题所需要的数没直接给,先求出,但总的思路还是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三、练习1、48页7、8

31、题。2、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660千米的两个城市对开,甲每小时向85千米,比乙车每小时快5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相遇时,两列火车各行了多少千米?3、甲乙两地相距4000米,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一个人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另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行的米数是骑自行车的3倍,经过几分两人相遇?4、东风纺织厂两个组共同完成一批任务,甲组每天织布125米,乙组每天织布118米,两组合织15天后,还差1355米,这批织布任务是多少米?5、甲乙两个港口相距264千米,拖船顺水每小时航行11千米,逆水每小时航行8千米,在甲乙两个港口之间往返一次,需要多少时间?6、学校离县城26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地

32、相向行走,甲每小时走4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甲从县城出发走了8千米后,乙才从学校动身,乙出发几小时后二人相遇?四、作业:第48页9、10、11、12题总结:今天复习了什么知识?(让学生总结)课后总结:第13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49页例4课 型:新授课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掌握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解答相遇问题中求一方速度的题目。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求一方速度的分析思路,解答方法。教学难点:分析思路。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运用我们学习过的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解答下面的题。2准备题:(1)李红

33、和周丹从两地相对同时走来,李红每分走70米,周丹每分走80米,经过几分相遇?(2)李红和周丹从相距600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走来,李红每分走70米,周丹每分走80米,经过几分相遇? 提问:求什么?怎样解答? 提问:怎样列式计算?二、新授课: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相遇问题。出示例4 李红和周丹从相距600米的两地相对走来,经过4分钟相遇,李红每分钟走70米,周丹每分走多少米?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画批 600米 路程 4分 相遇时间 70米 李红的速度 求另一个速度)2演示分析,讨论。 知道600米,4分钟相遇可求什么?3解答: 600 4 - 70 =150- 70 =80(米) 答:周丹每分走

34、80米。4提问:有别的解法么?(生说师板书) (600 70 4) 4 提问:为什么要这样解?5检验: 教师:把数代入原题,看看4分是不是共走600米。 小结:今天学习的相遇问题有什么特点?解答方法是什么?(已知路程、时间、一个速度、求出另一个速度)(解答方法是 路程时间=速度和 速度和-一速度=另一速度)三、巩固练习:1第50页练一练。2口答第50页1题四、作业第50页 2 5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应用了哪些公式?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求单一速度 例4(略) 规律: 列式:第14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51页练习。课 型:练习课教学要求:1巩固相遇问题的三种类型,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

35、,灵活解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各类应用题。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灵活掌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相遇问题的三种应用题,今天我们进行复习。提问: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生答师板书: 速度和 相遇时间 = 路程 路程 速度和 = 相遇时间 路程 相遇时间 = 速度和二、基本练习: 1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一列火车的速度是69千米,另一列火车的时速是71千米,开出了3小时后相遇,两个车站间的距离是 多少千米?(1)读题,说条件问题,提问:“时速”是什么意思?(2)从条件入手分析。(3)从问题入手分析。2

36、请你改编为求相遇时间的题。 两列火车从相距420千米的两个车站相对开出,一列火车时速是69千米,另一列火车的时速是71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让学生独立解答)3改编成求另一速度的题。 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00千米的两个火车站相对开出,3小时相遇,一列火车时速是69千米,另一列火车的时速是多少千米:(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三、变式练习:1工作总量有变化(增加、减少) 练习第51页8、10题2工作效率有变化,间接给,先求出相遇时间。 练习第51页7题小结:不管怎样变化,离不开时间、速度、路程这三量间的关系。四、选择下面的有关条件,口头编题并解答。甲乙两地相距880千米,张强每分走60米,王海每分

37、走50米,两个人自两地同时相对行走,8分相遇。(1)组成求两地路程的题。张强和王海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张强每分走60米,王海每分走50米,8分后二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2)求相遇时间的。甲乙两地相距880米,张强每分走60米,王海每分走50米,两个人自两地同时相对行走,几分种后相遇?(3)求一个人速度的。甲乙两地相距880米,张强和王海二人自两地同时相对行走,8分钟后相遇,张强每分走60米,王海每分走多少米?2、甲乙两艘轮船从相隔101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出发,8小时后还相 距514千米,已知甲船每小时航行28千米,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3、两个工程队修一条长4000米的路,一队

38、从西往东每天修110米,另一队从东往西每天修96米,两队共同修了15天,还有多少米没有修?五、作业:第51页6、9题总结:今天复习了什么知识?注意相遇问题的三种应用题怎样变化都离不开时间、速度、路程这三量间的关系。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 速度和 = 相遇时间 路程 相遇时间=速度和 练习:(略)课后小结:第15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52页练习。课 型:练习课教学要求:1继续巩固相遇问题的三类应用题,并能灵活掌握。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分析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灵活掌握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正确地分析解答。教学过程:一、选择下面有关条件口头编题,

39、再解答。甲乙两地相距880米,张强每分走60米,王海每分走50米,两个人自两地同时相对行走,8分相遇。(1)编成求两地路程的应用题。(60米、50米、8分)(2)编成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80米、50米、60米)(3)编成求一个人速度的应用题。(880米、50米、8分)二、练习稍有变化的题。几种变化情况:(1)做工问题仍可按相遇问题解答。(2)背向走,求路程也可用相遇问题的扩展。(3)一个速度不直接给,先求。(4)没走完全程,中间剩下一段。(5)一方先走,两同时走,也是相遇问题。(6)在问题上变化,相遇后求一方路程,求两者路程差,相遇后继续走,求相距路程等等。三、思考题。甲乙两城相距600米,

40、货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5小时后客车从乙城开往甲城,又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相遇后如果各自继续往前开,哪列车先到达终点?(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让学生发表意见。列式: 600-40(5+4) 4 60060-4 600440四、作业:补充题总结:今天我们练习了一些相遇问题的变式题。对于这些题你们还有什 么问题吗?课后小结:第16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55页复习。课 型:复习课教学要求:1系统整理、复习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文字叙述题及应用题。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认真仔细的品质。教学重点:文字叙述题。教学难点:正确列式解答。教学过

41、程:一、四则运算试题的运算顺序有几种情况?(1)只含有同级运算的情况。(2)含有两级运算的情况。(3)含有小括号的运算情况。教师:读书第32页 34页二、练习。 463-258+369-147 228341025 93678+2714 24(309+208836) 528-(136+274)9 3210(504-399)3订正三、文叙题(理解题意)1、168200除以40的商减去21与53的积,差是多少?2、112除以14的商加上70,再乘以12得多少?3、210减去35与47的商,所得的差乘以45,积是多 少?4、840加上840与160的差,所得的和除以76,商是 多少?5、9200除以2

42、920减去72与35的积,商是多少?四、复习有关倍数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为了变化校园,四年级同学种花60株,五年级同学种花的株数比四年级的2倍多12株,四年级共种花多少株?(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2)重点画批,分析倍数句先找1倍数,再判断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 1倍数倍数+差 (3)改为:五年级种60棵,比四年级同学种花的2倍多12棵先找1倍数未知,用(60-12)2 多几棵 (60+12)2 少几棵小结规律:1倍数已知就先乘再加减 1倍数未知就先加减再除以倍数。五、作业:第55页5、6、7题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作有关倍数的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板书设计: 复习 式题(略)

43、文叙题(略) 应用题(略)课后小结:第17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相遇问题应用题的复习。课 型:复习课教学要求: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遇问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相遇问题.2通过复习,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渗透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相遇问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正确解题。教学难点:灵活地分析各种相遇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为了进一步理解掌握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相遇问题,今天我们上一节相遇问题的复习课。二、复习(一)1根据条件编出求路程的应用题,分析并列式 两地相距600米,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50米,两人同时相对行走,5分相遇。 (1)让学

44、生分组编题。 (2)分析,列式。 (3)每步求什么? 2改编为求时间的应用题。 600 (70+50) 路程 速度和 = 时间 3改编成求一方速度的题。 小结:以上三道都是相遇问题中最基本的题目,他们的解题关键是什么?(是速度和) 如果一方速度间接给出,要先求这一速度。(二)稍有变化的题。 1.相遇问题中在运动方向分 相对 相背改为:甲乙二人同时从某地相背而行,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50米,5分后他们相距多少米?(1)讨论。(2)都是求5个(70+50),虽然方向不同,但数量关系并没改变,解题方法完全相同。2.相遇问题中运动双方在时间上发生变化,如同时出发变为不同时出发。甲乙两人从两地相对而

45、行,甲先行2分钟后乙才走,乙每分行50米,5分钟后甲乙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1)讨论列式702(70+50)370(2+5)+503(70+50)(5+2)-502(2)改编为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甲乙两人从相距740米的两地相距而行,甲每分70米,乙每分行50米,甲先行2分后乙才走,几分后两人相遇?提问:要求时间先求什么?(3)相遇问题在时间上发生变化,常常会引起路程上发生变化,上题就是,还有一种不相遇情况。 例: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50米,5分后还相距200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4)相遇问题除了在内容上发生变化,还常在情节上发生变化例:甲乙两工程

46、队合挖一条长550米的隧道,25天挖通,甲队每天挖10米,乙队每天挖多少米?例:某服装店卖出25套运动衣,共收货款550元,每条裤子10元,每件上衣多少元?分析解答小结:两题的情节不同,一个是工作问题,一个是商品问题,但是两题基本数量关系相同,因此两题的思路完全一样。三、作业:第页题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解答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板书设计:相遇问题应用题基本题(略)变式题(略)总结规律:(略)课后小结: 第18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测验第二单元三、角、垂线和平行线第一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课 型:新授课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射线,搞清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47、。2帮助学生在对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的概念、组成等。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建立角的概念。教学难点:对角的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 导入练习:我们学过直线和线段。 1下面画的是直线,直线是无限的,没有端点。 2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线段,线段有两个段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 3如果我们在直线上取一个点,把它分成两部分。师:可以看到每部分都只有一个端点,像这样的线叫做射线。 例如:手电筒,探照灯和太阳等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成射线。 4练习: 名称 端点 长度有限或无限 直线 射线 线段小结:学过了直线、射线、线段。今天我们来学习角。 二、新授课1认识角师:我们学过的角,下面的图形都是角。让学生观察讨论:什么是角?小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这个点叫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边 用符号“”表示,例1、2顶点 边2举例: 两根木条,一端钉起,旋转一根,形成大小不同的角。三、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1) (2) (3) (4) (5) (6)直线( ) 线段( ) 射线( )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3) (4) (10) 3提问:下面有两个点,过这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几条? 4以下面每条直线作为角的一边,再引出一条射线组成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