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十三课印刷术教案华师大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5689866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十三课印刷术教案华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十三课印刷术教案华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十三课印刷术教案华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十三课印刷术教案华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十三课印刷术教案华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二十三课 印刷术 探究活动(四)活动目标:即使在电脑通行的今天,人们对书籍和印刷品仍情有独钟。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版面光洁的书籍、报刊、杂志真令我们爱不释手。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文明,对人类文化和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举世闻名的。跨入21世纪,让我们回到历史时空的隧道里,饶有兴趣地去亲身体验一下我们祖先制作活字印刷的经历。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1、加深对印刷术伟大发明历史意义的理解。2、比较古今印刷术,认识科学发明和发展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活动形式:手工制作活动资源:1、课文内的文字与图片。2、有关毕升的影视资料和课外读物。3、彩泥、橡皮

2、、印泥、铅字等制作材料和印刷材料。4、电脑及激光打印机。活动思路:建议利用学校的图书、书法篆刻老师、本校制版印刷室等现成的资源,进行探究活动的准备工作。然后学生分组制作活字,进行简单的印刷,最后总结各种印刷的优缺点,看哪一组的同学字刻的好,印刷的东西清楚。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 1、组织学生看资料,查看书籍,回顾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历程。(可幻灯片展示)印章和拓石 唐:雕版印刷术 北宋:活字印刷术 现代:激光打印 北宋毕升 电脑排版发明泥活字 激光打印 唐代金刚经单色印刷卷 元、明、清三代 锡、木、铜、铅活字印刷 元代双色套印金刚经注 2、组织学生参加本校制版印刷室,感受现代科技的进步。 指

3、出:我校使用的是制版印刷。让工人具体操作从制版到印刷出成品这一过程。3、请篆刻专家讲解制作活字的具体方法,或组织学生观看制作活字的幻灯片或录象,形象感知活字印刷术的制作过程。活字制作过程: A。制作活字 B。活字排版 发明者毕升 C。涂色上纸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作活字的方法、材料和工具,并准备好有关材料。(1)把全班学生分成多组讨论具体活字的制作方法。注意问题反刻、反排版。(2)准备好材料、工具。如:橡皮、刀片、印泥、毛刷、纸等。【2】制作活动:1、学生分为多组制作活字。(教师可选择一首唐诗,每小组制作一句)2、每个学生相互观赏制作好的活字,并尝试简单印刷,后把所有的活字集中按顺序排在一起

4、简单印刷。3、学生讨论制作中的体会及与现代印刷术的差异,使学生既能体验历史的真实,又能感受科技的进步。活动说明:1、请篆刻专家讲解与学生分组收集多种材料尝试制作的学用方式,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历史的真实,在制作的实践中感知科技的进步。2、以动手制作与历史学习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易于感知,乐于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以回顾活字印刷的发展与参观学校印刷室联系比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科技发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补充材料: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的发明,必须具备一些条件:具备纸张、笔、墨等物质条件,具备刻印的工艺技术,掌握反字印刷原理。 印刷术的发明溯源于印章和拓石。 1、中国早在战国时

5、期已经出现了“印章”,每方印章三四个字,有阳文和阴文两种,都刻成反字,结果是白底黑字,印出来就成了正字。既清楚又好看,但它面积小,刻印的字数有限。 2、在纸张发明后,我国有发明了“拓石”技术。所谓拓石就使用纸在刻有文字的石碑上拓印。人们用坚韧柔软的白纸,先用水浸湿,贴在石碑的文字上,然后用碎布、帛絮扎成的小槌子,在纸上轻轻的均匀捶拍,在刷上一层墨汁,略干后揭下纸张,就成了黑底白字的读物。拓石则一次可拓印很多字,面积比印章大,因此,“拓石”成为最古老的印刷术。不过因碑文多用阴文,产品多为黑底白字,不够清晰,不利于阅读。 印章和拓石两者取长补短,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摆脱了人工誊抄书籍的局面。雕版印刷术 雕版的方法是,先把字写在薄而透明的纸上。然后,字朝下,贴到板上,用刀把字刻出来;于是,在刻成的板上加墨,把纸张覆在板上,拿毛刷轻而均匀的扫刷,揭开纸,文字就转引到纸上,成为正字,便是印刷品。 雕版印刷在文字传播上虽然作用很大,但有几个不能避免的缺点: 首先,雕刻费时,刻一套书必须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方能完成,而印书的数量却不很多。其次,刻一套书要刻很多块木板,保存起来占用地方很多,而且常会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还有,雕版发现错别字,不易改正,常需整块板重新雕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