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 重点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5680516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口腔正畸学 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口腔正畸学 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口腔正畸学 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口腔正畸学 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正畸学 重点(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口腔正畸学第一章 绪论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科学,它的学科容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预防和治疗。错牙合畸形(malocclusion)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的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一、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1个别牙齿错位: 如唇、舌向错位、近中错位、远中错位、高位、低位、转位、易位等。2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异常,如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等。3牙弓、颌骨、颅面关系的异常,如反牙合,深覆牙合,开牙合,上颌前突或下颌前突,双颌前突等。二个别正常

2、牙合:凡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例入正常牙合畴,这种正常畴的个体牙合,彼此之间有有所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牙合。理想正常牙合: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牙合。三错牙合畸形的危害性(一)局部危害性1影响牙合颌面的发育,如反牙合患者影响颌骨发育。2影响口腔的健康,3影响口腔功能,咀嚼功能下降,发音不清。4影响容貌外观。(二)全身危害:因咀嚼功能降低引起消化不良及肠胃疾病,由于颜面的畸形对于患者可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四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一)矫治方法1预防矫治 在牙颌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

3、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天后天环境因素均可影响其发育而造成错牙合畸形,而采用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各种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是预防矫治的主要容。2阻断矫治 当错牙合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牙合畸形向严重发展,将牙合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称阻断矫治。3一般矫治 是口腔正畸矫治中最多见的,根据不同牙颌面畸形选用各类矫治器,如可摘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功能矫治器等。4外科矫治 是指对生长发育完成后的严重的骨源性错牙合畸形需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来矫正其错牙合,称为正颌外科或外科正畸。五错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和目标错牙合畸形矫治的矫治标准应该是个别正常牙合,而不是理想正常牙合。 错牙合畸形的矫治目标

4、是平衡、稳定、美观、健康。第二章 颅面部的生长发育一概述二颅面的生长发育(一)出生前的颅面发育:颅骨是从膜性颅开始的,面部是以原口为中心开始的。(二)出生后的颌面生长发育1.颅面部的生长期颌面部的增大基本和身体一致,但和牙的萌出有关:第一快速期:3周7个月 乳牙萌出第二快速期:47岁 第一恒磨牙萌出第三快速期:1113岁 第二恒磨牙萌出第四快速期:1619岁 第三恒磨牙萌出2.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有三种(1) 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2) 骨缝的间质增生:成骨基质钙化而成新骨。(3) 骨的表面增生:在骨的表面以沉积的方式,外侧增生新骨和侧吸收骨,保持骨的厚度相对不变而体积增大。 (婴儿的颅面由

5、骨表面增生及骨缝的间质增生而生长。髁突最后停止生长活动)3.颅面部划分标准 颅面的分界线有两种(1)颅底线(Bolton 氏平面):在头颅侧位X线片上,从鼻根点至Bolton点(枕骨髁后切迹)的连线,该平面之上为颅部,该平面之下为面部。(2)面横平面(Frankfort 平面):自左右眶下缘最低点至左右外耳道最高点的连线,在人类学中,常用此平面作为颅面分界线。4颅面部的生长发育比例变化及特征(1) 比例的变化:胎儿初生时,颅部远远大于面部,其体积比例为7:1,其后由于颌骨的长大与牙齿的萌出,使面部大为增长,到成年时变为2:1,其高度的改变也很明显,一岁时约为3:1,乳牙合时为2:1,第一磨牙萌

6、出时3:2,到成人时变为1:1。头部生长在出生时最快;颅部生长速度在出生时最快;而此时面部呈幼稚状态。(2)Brodie X线片颅面部生长发育特点1)面部的生长型在早期即已确定2)头部的各点按直线方向推进3)鼻腔底、牙弓面、下颌体下缘三者与Bolton平面保持恒定的角度4)蝶鞍中点通过上颌第一恒磨牙到颏点所画的直线,代表面部向前向下增长的综合方向5)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较面部其他部分变异较少而恒定6)头颅增长的速度,随年龄而递减5颅面部的生长发育(1)颅部的生长发育:颅部前后径增大,主要是靠颅底软骨生长。颅部上下径及左右径增大,主要靠颅骨骨缝的生长,其次是骨的表面生长(2)颅底的生长发育:受

7、颌面部一般型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受脑的生长发育影响。颅底的生长发育主要由蝶筛软骨结合、蝶骨间软骨结合和蝶枕软骨结合进行。蝶枕软骨结合在18-20岁之间还有活动,由此可见后部有生长发育。(3)面部的生长发育:出生时面部宽度最大;出生后面部高度增长最大,深度次之,宽度再次。三颌骨的生长发育(一) 上颌骨的生长发育上颌骨由第一鳃弓的上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共同发育而成;上颌骨与颅骨相连。生长方向:主要向下,向前,向外生长。生长方式:骨表面增生和骨缝的间质增生。1三维生长(1)长度增长1)四条骨缝:额颌缝、颧颌缝、颞颧缝、翼腭缝四个大致平行的骨缝处沉积骨质使面部向下前方扩展,面部的长度及高度得以增加。2)

8、骨表面生长:唇侧增生新骨,舌侧吸收骨3)上颌结节后壁区增生新骨,大幅增加上颌骨长度4)腭骨后缘有新骨增生,以维持后鼻棘的位置,使长度增加(2)宽度增生1)腭盖的宽度增长:腭骨及上颌骨表面增生2)颧骨宽度增加3)上颌骨前部随恒牙的唇侧萌出使宽度增加(3)高度增加1)颅基底及鼻中隔的生长2)牙齿的萌出和牙槽骨的表面增生3)腭盖表面增生,鼻底表面吸收使腭盖下降2 鼻部生长:以骨表面增生、面吸收为主,鼻整体向前移动,鼻变高。3 眼窝底部生长:骨表面增生,使眼窝间分离,鼻腔增宽,上颌向前移动。(二) 下颌骨的生长发育1 三维生长(1)长度增长:下颌支前缘吸收骨和后缘增生新骨而增加长度(女孩比男孩早1年)

9、(2)宽度增长:下颌外侧面增生新骨,侧面吸收骨(下颌尖牙宽度11岁后几乎无增加)(3)高度增长:髁突及喙突生长(下颌支)、牙槽突生长及下颌下缘少量新骨增生使下颌骨高度增加(下颌体)2 关节部:髁突呈v字形向后上方移动3 喙突:喙突顶端向上侧向移动。下方侧向唇颊侧移动4 颏部:随着发育慢慢突起5 下颌角变化:随年龄及功能发生变化四牙列与牙合的发育(一) 牙合的发育阶段1 萌牙前期的颌间关系2 乳牙牙合期7-8月至2-3岁(1) 一般萌出顺序为12435:下上下上下上(2)乳牙列的间隙变化:在前牙部分,由于生长发育而出现牙列间隙为生长间隙。在上乳尖牙的近中和下乳尖牙远中出现间隙为灵长间隙(prim

10、ate space)这是灵长类动物的特征(3)终末平面类型: 乳牙牙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型: 1)垂直型: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呈一直线,在一个垂直平面上。 2)近中型: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位置。3)远中型: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位置,这种类型极易造成上颌第一恒磨牙建牙合时形成远中关系,对将来错合的发生关系较大。(4)乳牙牙合特征前牙覆盖很小,可有稍深的覆牙合前牙部分可有生长间隙及灵长间隙终末平面以垂直型及近中型较多,这对恒牙牙合建立正常的牙合关系有影响上颌乳尖牙的近中舌侧面与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唇侧面相接触。

11、3 替牙期:6-12岁期间(1)恒牙开始钙化的时间及顺序:出生时上下第一恒磨牙开始钙化;8-10岁时第二磨牙开始钙化(2)萌出时间及顺序:受种族、遗传等影响顺序:上颌:6124537,下颌:6123457或为上颌:6124357,下颌:6124357(3)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替牙间隙。 恒乳恒牙交替过程中,前牙比乳牙大,其差量通过以下几方面补偿:1) 乳牙间有适当的牙间隙2) 恒切牙萌出时更偏向唇颊侧3) 尖牙之间牙弓宽度增加4) 前磨牙萌出时较偏颊侧5) 乳恒牙的大小比例协调6) 替牙间隙的作

12、用(4) 替牙期的暂时性错牙合:是发育中的自然现象,暂不需要矫正,包括以下:1)上颌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由于恒侧切牙牙胚挤压恒中切牙根,两个中切牙间隙可能增大,待侧切牙萌全后,此间隙可逐渐消失。2)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常因尖牙胚压迫所致,待尖牙萌出后,同时牙槽骨也有所发育,侧切牙就可能恢复正常。3)恒切牙萌出时出现轻度拥挤现象。可能因前牙较乳牙大,随着颌骨的增大和替牙间隙的利用,可自行调整。4)上下第一恒磨牙建牙合初期可能为尖对尖牙合关系。当乳磨牙与前磨牙替换后,利用上下颌替牙间隙之差可以调整为中性牙合关系。(由于替牙后下颌的“剩余间隙”大于上颌的剩余间隙,下第一恒磨牙向前方移

13、动的距离较上第一磨牙为多)5)上下切牙萌出早期出现前牙深覆牙合。由于后牙的高度增长切牙的深覆牙合可能自行调整4 恒牙牙合期:12岁-第二恒牙萌出直至第三磨牙萌出第三章 错牙合畸形的病因错牙合畸形可以分为二个方面: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一遗传因素(从种族演化角度理解错牙合发生的遗传背景?)(一) 种族演化(race evolution)因生活环境的变迁、食物结构的变化等造成咀嚼器官的不平衡退化,机制为:颅面比例和形态因生存环境变迁而改变,咀嚼器官因食物的结构变化而出现退化,咀嚼器官的退化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即肌肉居先,颌骨次之,牙齿再次之,导致牙量、骨量不调,出现牙齿拥挤畸形。(二) 个体发育(i

14、ndividual development)咀嚼器官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二环境因素(引起错牙合畸形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一) 先天因素(congenital causes)从受精卵细胞的形成到胎儿的生长发育直到出生以前,导致错牙合畸形形成的各种发育、营养、疾病、外伤等原因,都称为先天因素。1母体因素 妊娠期妇女的健康与营养状况影响胎儿颌面部的正常发育以及错牙合畸形的形成2胎儿因素3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1)多生牙(supernumerary tooth):由牙胚发生过程中异常环境因素或是遗传因素所造成(2)先天性缺牙(congenital missing tooth):多为位于各段牙

15、齿序列远中部位的牙齿。由于在牙胚发育早期阶段的异常因素所致,可能与遗传或外胚叶发育障碍有关,是人类咀嚼器官演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3)牙齿大小形态异常:多由遗传因素决定,是由于牙胚在发育形成分化阶段出现异常而形成(4)舌形态异常:舌的形态与其功能、压力有关。(5)唇系带异常(二)后天因素:是指出生后由各种全身和局部的环境因素造成错牙合畸形的各种因素。1 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 2佝偻病 3分泌功能异常 4营养不良(三)功能因素(引起错牙合畸形的功能因素有哪些?)1吮吸功能异常 初生儿上下颌骨常呈远中关系,婴儿吸吮母乳能使下颌向前2咀嚼功能异常 咀嚼功能减退,不仅会引起咀嚼肌群组织结构的退化,也

16、会使上、下颌骨发育不良而导致错牙合畸形。3呼吸功能异常腭盖的上部有鼻腔,下有口腔,腭盖上部的压力大于下部,保证腭盖往下降,口呼吸时,导致下颌骨下垂及面颊部肌力增加;舌体被牵引向下,上牙弓失去舌的支持,又加两侧颊肌的异常压迫,上颌宽度得不到正常发育;气流从口腔进入,造成腭顶正常下降受阻。表现为:牙弓狭窄,颚盖高拱,上牙列拥挤或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等。4异常吞咽 不正常的口吞咽,舌抵住上前牙,使上前牙向前,下颌受肌肉力量向下拉而不能向前发育,形成开牙合。5肌功能异常 增强,限制骨骼发育;减弱,下颌移位。(四)口腔不良习惯:主要包括吮指习惯、唇习惯、舌习惯、偏侧咀嚼习惯、咬物习惯、不良睡眠习惯等,是形

17、成错牙合畸形的主要病因之一。(五)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1乳牙早失:因龋病、外伤或其他原因使乳牙在正常替换前丧失。乳前牙早失可 造成反牙合或深覆牙合;乳尖牙早失,横切牙远中倾斜或移位,导致继替恒牙萌出障碍;第二乳磨牙早失使第一恒磨牙近中倾斜或移位,同时造成后牙牙合关系的紊乱以及第二前磨牙萌出障碍;多数乳磨牙早失,造成颌骨发育不足2乳牙滞留:继替恒牙因萌出受阻可能埋伏阻生,或错位萌出。3乳牙下沉:乳牙根与齿槽发生粘连,形成低位,此时必须拔除乳牙才能使恒牙萌出4 乳尖牙磨耗不足:当咬合时,乳尖牙可能产生早接触,而引起创伤性疼痛,下颌为了避免早接触,向前方或侧方移动,形成假性下颌前突偏牙合或反牙合

18、。5恒牙早失:恒牙早失尤其是第一恒磨牙早失的后果:会影响恒牙正常建牙合。6 恒牙早萌:常见的是双尖牙,牙根尚未形成即已萌出,易松动而脱落。7 恒牙萌出顺序紊乱:上颌6先于下颌6萌出,易形成远中错牙合;上颌7先于345萌出,会使上颌6近中倾斜而缩短上颌牙弓长度,导致后萌的牙齿因间隙不足而拥挤错位8 恒牙异位萌出第四章 错牙合畸形的分类一Angle理想牙合二Angle错牙合分类法(一) 第一类错牙合中性错牙合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即在正中牙合位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而畸形主要表现在牙弓前段。第一类错牙合可表现为牙列拥挤、上牙弓前

19、突、双牙弓前突、前牙反牙合、前牙深覆牙合、后牙颊、舌向错位等。(二) 第二类错牙合远中错牙合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远中位置,磨牙为远中关系;如果下颌后退1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远中错牙合关系或开始远中错牙合。若下颌或下牙弓更加位于远中关系,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之者,则称为完全远中错牙合关系。根据类错牙合畸形的机制,又可分为骨性类和牙性类错牙合。第二类,第一分类: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第二类,第一分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而另一侧为中性牙合关系,且上

20、颌前牙唇向倾斜。第二类,第二分类: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上颌前牙舌向倾斜第二类,第二分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而另一侧为中性牙合关系,且上颌前牙舌向倾斜。第二类第一分类可表现为前牙深覆盖、深覆牙合、上唇发育不足和开唇露齿等。第二类第二分类的症状可能有倾性深覆牙合。(三) 第三类错牙合近中错牙合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如果下颌前移1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的近中错牙合关系或开始近中错牙合。若下颌或下牙弓更加位于近中关系,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第二恒

21、磨牙之间,则称为完全近中错牙合关系。第三类,亚类:为单侧的近中错牙合。Angle错牙合畸形分类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和简明、易懂的特点,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此分类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Angle分类法的前提是,认为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是确定错牙合类别的关 键。而实践研究表明,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会随着牙弓、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位置的变化,因此,很多认为是下颌牙弓或颌骨位置异常形成的错牙合,实际是由于上颌第一磨牙或上颌牙弓整体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引起的。2该分类法并没有包括牙、颌、面在长、宽、高三维方向上形成错牙合畸形的综合机制。任何错牙合畸形

22、的形成,不但只是包括了牙齿、牙弓、颌骨与颅部结构在矢状方向上的异常,也常常伴有垂直方向与横向关系的异常。4 对于现代人类来说,牙量与骨量的不调是错合畸形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但Angle分类法未将此重要机制反映出来。三毛燮均错合分类法第类牙量骨量不调1.第1分类(1):牙量相对大,骨量相对小,表现为牙齿拥挤。2.第2分类(2):骨量相对大,牙量相对小,表现为牙间隙。第类长度不调1. 第1分类(1):后牙近中牙合,前牙反牙合或对牙合。2. 第2分类(2):后牙远中牙合,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3. 第3分类(3):后牙中性牙合,前牙反牙合。4. 第4分类(4):后牙中性牙合,前牙深覆盖。5. 第5分

23、类(5):双颌或双牙弓前突。第类宽度不调:1.第1分类(1):上牙弓宽于下牙弓。2.第2分类(2):上牙弓窄于下牙弓。3.第3分类(3):上下牙弓狭窄。第类高度不调:1.第1分类(1):前牙深覆牙合。2.第2分类(2):前牙开牙合。第类个别牙齿错位:表现为各种个别牙错位的形式,多因局部变化造成。不代表牙合、颌、面发育情况,也没有牙量骨量不调。第类特殊类型:凡不能归入前五类的错牙合畸形统属此类。第五章 X线头影测量分析X线头影测量:测量头颅定位X线照像所得的影像,对牙颌、颅面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颌、颅面的检查、诊断由表面形态深入到部的骨骼

24、中去,进一步了解牙颌畸形发生发展的深部机制。(一)X线头影测量分析的应用26 / 261. 研究颅面部的生长发育2.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3. 确定错颌畸形的矫治设计4. 研究矫治对牙颌、颅面形态结构的作用5. 外科正畸的诊断、设计6. 下颌的功能分析、舌位分析(二)头颅定位X线照相和头影图描绘1.头颅定位X线照相2. 描图(三)常用头影测量的标志点(Landmarks)及平面1. 头影测量标志点(解剖标志点、引申标志点)1)颅部标志点蝶鞍点(S):蝶鞍影像的中心鼻根点(N):鼻额缝的最前点耳点(P):外耳道最上点颅底点(Ba):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2)上

25、颌标志点眶点(O):眶下缘的最低点翼上颌裂点(Ptm):翼上颌裂轮廓的最下点前鼻棘点(ANS):前鼻棘之尖后鼻棘点(PNS):硬腭候补骨棘之尖上齿槽座点(A):前鼻棘与上牙槽缘点之间的骨部最凹点上齿槽缘点(SPr):上牙槽突的最前下点上中切牙点(UI) :上中切牙切缘的最前点3)下颌标志点髁顶点(Co):髁突的最上点关节点(Ar):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的交点下颌角点(Go):下颌角的后下点下齿槽座点(B):下牙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的骨部最凹点下齿槽缘点(Id):下牙槽突的最前上点下切牙点(Li):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颏前点(Po):颏部之最突点颏顶点(Gn):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颏下点 (M

26、e):颏部之最下点D点: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心点4)软组织标志点额点(G):额部的最前点软组织鼻根点(Ns):软组织侧面上相应的鼻根点眼点(E):睑裂的眦点鼻下点(Sn):鼻小柱与上唇的连接点唇缘点:上唇缘点(UL):上唇黏膜与皮肤的连接点上唇突点(UL):上唇的最突点下唇缘点(LL) :下唇黏膜与皮肤的连接点下唇突点(LL):下唇的最突点软组织颏前点(Pos):软组织颏的的最前点软组织颏下点(Mes):软组织颏的最下点咽点(K):软组织颈部与咽部的连接点 2. 头影测量平面 1)基准平面 前颅底平面(SN):蝶鞍点与鼻根点的连线,相对稳定用来研究面部对颅底的相对关系眼耳平面( FH,):耳点

27、与眶点连线,投照定位平面Bolton平面:Bolton点与鼻根点连线组成,头影图的重叠2) 测量平面 腭平面 (PP.):后鼻棘与前鼻棘的连线 全颅底平面 (Ba-N):颅底点与鼻根点的连线牙合平面 (OP,) 2种确定方法解剖牙合平面:第一恒磨牙的咬合中点与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点(覆牙合或开牙合的1/2处)的连线功能牙合平面:第一恒磨牙及第一乳磨牙或第一前磨牙的牙合接触点下颌平面 (MP, Mandibular Plane) 3种确定方法 通过颏下点与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 下颌下缘最低部的切线 下颌角点与下颌颏顶点间的连线下颌支平面 (RP, Ramal Plane):下颌升支及髁突后缘的切线面平

28、面 (N-P, Facial Plane):鼻根点与颏前点的连线Y轴 (Y axis):蝶鞍中心与颏顶点的连线(四)常用硬组织测量项目 1. 骨性测量项目SNA角:蝶鞍中心、鼻根点、上牙槽座点;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SNB角:蝶鞍中心、鼻根点、下牙槽做点;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ANB角: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 反映上下颌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NP-FH(面角):面平面NP与眼耳平面FH的后下角; 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Y轴角: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连线(SGn)与眼耳平面FH相交的下前角,反映颏部的突缩NA-PA(颌突角):鼻根点至上牙槽座点连线NA,与颏前点至上牙槽座点连线P

29、A延长线之角,反映面部的上颌部分相对于整个侧面的关系MP-FH(下颌平面角):下颌平面MP与眼耳平面FH的交角 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也反映面部的高度ANS-Ptm(上颌长):翼上颌裂点与前鼻棘点在FH平面垂足间的距离 代表上颌的长度S-Ptm(上颌位置):翼上颌裂点与蝶鞍中心点在FH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 代表上颌后界与蝶鞍中心点的位置关系,亦反映上颌骨的前后位置关系Co-Po(下颌长):髁突后缘切线与颏前点在下颌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 代表下颌骨的综合长度S-Co(下颌位置):髁突后切线与蝶鞍中心点在FH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 代表下颌髁突后界与蝶鞍中心点的位置关系2. 牙性测量项目1-SN

30、角: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相交的下角1-MP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的上角1-NA角:上中切牙长轴与NA交角,代表倾斜度和突度1-NA距:上中切牙至NA的垂直距离1-NB角:下中切牙长轴与NB的交角1-NB距:下中切牙至NB的垂直距离上下中切牙角:上中切牙长轴与下中切牙长轴交角。 3.常用高度测量项目 全面高(N-Me):从鼻根点至颏下点的距离上面高(N-ANS):从鼻根点至前鼻棘点的距离下面高(ANS-Me):从前鼻棘至颏下点的距离上面高/全面高:N-ANS/ N-Me100%下面高/全面高:Ars-Me/ N-Me100%(五)常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 1.Downs分析法 以眼耳平面作

31、为基准平面,具体测量以下容: 面角、颌凸角、A-B平面角、下颌平面角、Y轴角、 平面角、1-1、1-OP、1-MP、1-AP 2.Tweed分析法 Tweed分析法主要测量由眼耳平面、下颌平面、下中切牙长轴所组成的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颌面三角形的三角。 3.Wits分析法 Jacobson 认为ANB角在有些情况下不能正确反映出上下颌骨前部的相互位置关系。这主要因为:1.N点位置的前后向移动。2.上下颌骨相对于颅底的旋转。 因此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分别从上、下牙槽座点AB向功能牙合平面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o点和Bo点。然后测量Ao点和Bo点间的距离以反映上、下颌骨前部的相互位置关系。(六)

32、常用软组织测量项目面型角(FCA):额点与鼻下点连线和鼻下点与软组织颏前点连线的后交角代表软组织的面型突度鼻唇角(NLA):鼻下点与鼻小柱连线和鼻下点与上唇突点连线的前交角 代表上唇与鼻底的位置关系面上部高(UFH):分别从E点Sn点向GSn连线作垂线,两垂线间距上唇长(ULL):分别从Sn点和上口点向Sn-Pos连线作垂线,两垂线间距下唇长(LLL):分别从Mes点和下口点向Sn-Pos连线作垂线,两垂线间距上唇突度(ULP):UL到Sn-Pos连线距下唇突度(LLP):LL到Sn-Pos连线距H角:Pos-UL连线又名H线,与NPo的交角,代表软组织颏部与唇的位置关系H线与软组织侧面关系:

33、包括H线与鼻、鼻唇沟、上唇、下唇、颏唇沟、颏部的关系(七) 计算机化的X线头影测量 优点:增加测量的精确性、提高效率、大样本分析第六章 正畸治疗的生物机械原理正畸组织改建主要涉及三个区域:一、 牙齿受到一定正畸力后引发的牙周组织改建;二、 颌骨受到较重的矫形力后引起颅颌面骨缝区的组织改建;三、 牵引下颌前移或后移而引起颞下颌关节区域的组织改建。一、正畸生物力学基础(一)基本概念1力(force):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三个基本要素: 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矩和力偶力矩(moment):力和力臂的乘积 (一般以顺时针方向为负,逆时针方向为正)力偶(couple):作用于物体上两个大

34、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平行的力力偶矩(moment of a couple):力与力偶臂的乘积3. 阻抗中心(center of resistance):物体周围约束其运动的阻力中心。自由空间中:质心。重力场中:重心。4. 旋转中心(center of rotation):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转动所围绕的中心点(二)牙齿的阻抗中心和旋转中心阻抗中心和旋转中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牙移动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即平移和移动。这两种移动方式取决于阻抗中心和旋转中心的位置关系。1.平移:当外力的作用力线通过牙的阻抗中心时,牙产生平动,此时旋转中心距阻抗中心无穷远2.转动:当一力偶以阻抗中心为

35、圆心,在对应的等距离处从相反方向作用于牙齿时,产生转动,此时旋转中心位于阻抗中心处。临床上任何类型的牙移动都可由单纯的平移和转动组合而形成为复合类型的牙齿移动。转动中心的位置依赖于M/F的比率,通过调整该比率可控制牙移动的类型。(三)各种正畸矫治力1.矫治力的来源(1) 金属弹性丝:不锈钢丝、NiTi、-钛丝、HA-NiTi(2) 各种橡皮圈、橡皮链:(3) 永磁体:钕铁硼永磁体(4) 肌肉收缩力:功能矫治器2.矫治力的分类(1)以矫治力强度划分:重度力:力强度大于350g、中度力:为60350g之间、轻度力:强度小于60g(2)以力的作用时间划分:间歇力、持续力 (3)以矫治力产生的方式划分

36、:机械力、肌能力、磁力(4)以矫治力的来源划分:颌力:在同一牙弓的牙齿相互牵引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颌间力:上下颌之间的牙或牙弓相互牵引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为II类、III类颌间牵引和垂直颌间牵引颌外力:以颈部和额、颏、颅等骨作为抗基,将力作用于牙、牙弓或颌骨,使牙、牙弓与颌骨发生位移或改建(5)以力的作用效果划分 正畸力:力值较小,作用围小,通过牙齿在生理围的移动以矫治错牙合畸形 矫形力:力值较大,作用围大,主要作用在颅骨、颌骨上,能使骨骼形态改变,打开骨缝,对颜面形态改变作用大(四)颌骨矫形治疗的生物力学1.上颌骨的矫形治疗(1)上颌骨和上牙弓阻抗中心的位置:上颌骨等阻抗中心的三维坐

37、标值在正中矢状面上,其高度在梨状孔下缘,前后位置在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上颌牙弓的阻抗中心的三维坐标值也在正中矢状面上,但其前后位置在第二前磨牙处、高度约在前磨牙的牙根尖,在牵引方向为合平面下-37时,牵引线同时经过上颌骨和上颌牙弓的两阻抗中心。(3)矫形力的要素矫形力的力值矫形力的作用时间矫形力的作用部位和方向2.下颌骨的矫形治疗(1)促进下颌骨生长(2)抑制下颌骨生长二、正畸矫治的生物学基础颌骨、牙骨质、牙周膜的生物学特性1颌骨(牙槽骨)的可塑性2牙骨质的抗压性 3牙周膜的生物学特性三、正畸矫治过程中的组织变化(一)牙周组织的变化1牙周膜(PDL)的反应 2牙槽骨的反应 力侧:牙槽骨侧

38、面成骨细胞功能活跃,有新骨沉积,镜下可见固有牙槽骨表面覆盖一薄层类骨质,紧靠类骨质边缘的牙周膜中排列一层成骨细胞,新生牙槽骨有传统纤维埋入,称为束骨。压力侧:牙槽骨的侧面,即固有牙槽骨将被吸收,表面出现蚕食状吸收陷窝,其陷窝区的牙周膜中常见多核破骨细胞。骨组织的改建可涉及牙槽骨外骨板,发生相应的增生与吸收,以维持原有牙槽骨的结构和骨量。在松质骨形成新的骨小梁,其排列与矫治力方向相同,成为过渡性骨。在适宜的矫治力作用下,压力侧牙槽骨的吸收是在表面直接发生,也称为直接骨吸收;当矫治力过大时,牙槽骨的吸收不在其表面直接发生,而在其深部稍远处发生,这种骨吸收形式成为间接骨吸收,骨吸收的方式呈“潜掘式”

39、,可使牙齿移动速度减慢,并出现牙齿过度松动和疼痛,应尽量避免。3.牙龈的变化在压力侧微有隆起,力侧略受牵拉牙龈上皮组织和固有层结缔组织有改建牙龈的改建速度慢于硬组织(二)牙体组织的变化1牙骨质的变化:牙骨质抗压能力较强,与牙槽骨相比,其吸收围小,程度轻,并能较快地由新生牙骨质及时修复。 2牙根的反应性改变进行性吸收:多发生正在牙根尖,是牙根变得短而钝特发性吸收:可能是个体自身骨代谢异常所致 牙根吸收的风险因素: 一方面是正畸治疗本身的因素,如矫治力的大小、持续时间、牙移动方式、移动速度等; 另一方面即患者个体存在的易感性是中极牙根吸收的重要潜在因素。(患者的遗传特征、牙根的形态、不良习惯、外伤

40、史等) 减少牙根吸收的措施:尽可能减少牙齿移动的距离,特别是成人患者,使用轻而间段力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牙根吸收。 3牙髓组织的变化牙髓组织可发生轻度充血、对温度变化敏感有时可出现牙髓活力下降,一般可在矫治完成后恢复矫治力过大可引发牙髓炎症,牙髓变性甚至坏死死髓牙如没有根尖周围炎,也可进行正畸移动(三)乳牙移动对恒牙胚的作用在乳牙根尚未吸收的情况下进行矫治, 恒牙胚可随同乳牙向同一方向移动,可利用这种乳牙矫治的方法,间接收到矫治恒牙的效果恒牙胚移动时受压区的陷窝骨上出现破骨细胞和骨质吸收,相应的力区有新骨形成,终于恒牙胚也随着乳牙移动而达到一个新的位置在用力过猛或出现乳牙倾斜移动时,恒牙胚就会被乳

41、牙根推向与乳牙冠移动相反的方向(四)腭中缝的变化在青春期之前腭中缝无完全的骨性联合,其间依靠其结缔组织相连接在快速扩弓中发现,随着扩弓的进行,其间的潜在裂缝逐渐扩大,骨质的增生发生在每侧骨突的顶端部分,大量的成骨细胞在此区集聚分布在腭中缝处还发现结缔组织的血管数目增多,血供更为丰富,纤维细胞的数目增多(五)矫治中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因素1.施力的强度和时间合适矫治力的特点: 1)无明显自发疼痛2)无叩诊反应3)无明显松动4)矫治效果明显5)无明显牙根及牙周异常 2.机体条件 1)年龄与生长发育2)影响骨代谢的因素:激素、维生素3)血供的影响:血氧力影响细胞的分化PH值对祖细胞的作用肥大细胞被激活

42、四、常见牙移动类型的组织变化特征1、倾斜移动 2、整体移动 3、压低或伸长 4、旋转移动 5、转矩第七章 矫治器和矫治技术一、概述 (一)矫治器的定义:是一种矫治错牙合畸形的装置产生或传导矫治力,以矫治错牙合畸形的装置。(二)矫治器应具备的基本性能1.无毒无害:不影响颌面牙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2.舒适美观:体积尽量小巧、戴用舒适、对美观影响小3.卫生健康:易清洁、不影响口腔卫生4.简便高效:结构简单、固位好、力量易于控制。(三)矫治器的类型1.根据矫治器的作用目的分类矫治性:对牙合、颌面畸形进行主动的矫治,其作用力可为机械力,也可为口周肌功能力。预防性:目的在于预防可能发生的错牙合,如缺隙保持

43、器或预防性舌弓,以保持牙弓长度,可用固定或活动装置。保持性:专供积极治疗后保持被移动牙齿固定在新的位置上而不至于复发 2.根据矫治力的来源分类机械性:此类矫治力来源于各种金属丝变形后的回弹力或软硬弹力材料(如橡皮圈)拉长后的回缩力,该人工施加的机械力,间接或直接作用于牙颌器官,以达到调整颌间关系和移动错位牙的目的。磁力性:利用永磁材料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作用力矫治错牙合畸形。功能性:矫治原理是利用咀嚼肌或口周肌的功能作用力,通过戴用的矫治器传递至被矫治的部位,改变错位的牙颌器官,诱导其生长发育向正常方向进行。3 .按固位方式分类固定矫治器:用黏合剂粘固于牙齿上,病人自己不能取下,只有医生用器械

44、才能取下。活动矫治器:附于牙齿或粘膜上,患者自己可随意摘戴,经医生调整加力后重新戴入口。(四)各类矫治器的优缺点1.活动矫治器优点:患者能自行摘戴,便于洗刷,能保持矫治器和口腔卫生。避免损伤牙体牙周组织。施力过大疼痛时,患者可自行卸下,矫治力也可因矫治器离位而抵消。不影响美观。如有外交、演出等某些场合需要,晚间戴即可。能矫治一般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缺点:支抗不足。作用力单一,控制牙移动能力不如固定矫治器,牙齿移动方式多为倾斜移动,整体移动难。影响发音。因为基托的关系,所以舌活动度受限,说话不清楚。异物感、取戴麻烦,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戴,活动矫治器需要患者积极合作,否则疗效不佳。剩余间隙处理难。 2

45、.固定矫治器优点:固位良好,支抗充分能使多数牙齿的移动能有效地控制牙齿的移动方向(整体移动、转矩移动)能矫治较复杂的错牙合畸形体积小,较舒适不影响发音和口语训练复诊间隔长不能摘下,矫治力持续发挥缺点:特别重视口腔卫生保健固定矫治技术复杂,只能由有经验的医师来使用如力量过大,患者不能自行取卸,可损伤牙周组织。(五)支抗1.支抗的概念: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能抵抗矫治反作用力的结构称为支抗。是一个提供产生牙齿矫治力的基础。2.支抗的种类颌支抗:支抗牙与矫治牙在同一牙弓,这种支抗一般可来自于牙周膜面积较大的后牙。在颌支抗中有时对相反方向移动

46、的两个牙或两组牙,以支抗力作为牙齿移动的矫治力,这种支抗称为颌交互支抗。 颌间支抗:是以上颌(上牙弓)或下颌(下牙弓)作为支抗来矫正对颌牙齿,它是一种交互支抗,以矫正上下颌间的颌位。颌外支抗:是指支抗部位在口外,如以枕部、颈部、头顶部等作为支抗部位,这样可以作为较大矫治力的支抗来源。3.加强支抗的方法(1)增强支抗牙的数目: 增大可摘矫治器的基托面积、将支抗牙连成一整体 固定矫治器上,带第二磨牙带环(2)将支抗牙连成整体:如连轧(3)增大可摘矫治器的基托面积(4)在应用颌、颌间支抗的同时,加用口外唇弓颌外支抗来增强支抗,以防止支抗牙移位(5)上颌磨牙间加横腭杆(6)上颌磨牙间Nance 弓(7

47、)下颌磨牙间加舌弓(8)种植支抗,绝对支抗二、活动矫治器和矫治技术(一)活动矫治器的结构与作用(1)固位部分:固位是指矫治器能稳固地戴在口,不会因其本身的重力、矫治力和肌肉功能力等因素而发生脱位。 例: 1卡环(a.箭头卡环 b.后牙连续卡环 c.单臂卡环) 2邻间钩 (2)加力部分:它是矫治器对错位牙发出力量的部分,也就是对需要移动的牙给与矫治力的部分,是直接起矫治作用的部分。 例:1.副簧(a.U形簧 b.双曲簧 c .环圈簧) 2.弓簧(a.唇弓 b.舌弓 c.扩弓簧)3.弹性橡皮圈4螺旋扩弓器5.平面导板与斜面导板(3)连接部分:它是把活动矫治器的加力部分和固位部分连成一整体,以便发挥

48、矫治力作用。例:1.基托或环托 2.唇、舌弓(二)常用活动矫治器及其适应症(1)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2)带翼扩弓可摘矫治器(3)螺旋器分裂基托矫治器(4)平面导板矫治器(5)斜面导板矫治器(三)活动矫治器初戴和复诊1.初戴注意事项:1)检查矫治器质量:固位、加力和连接三部分是否合乎要求2)吃饭时不戴活动矫治器,饭后戴入。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例外3)塑料基托不能用开水烫或酒精泡擦,可用牙膏刷洗,不用时放入冷水中2.活动矫治器加力1)矫治力大小要合适:如患者反应加力后自觉牙发胀2-3天,则说明医师给予的矫治力较为合适,如牙有疼痛感且持续5天以上者,则说明力量太大,应及时纠正。2)加力间隔时间:活动矫

49、治器一般是每隔1-2周加力一次,如反牙合纠正、牙向近远中移动以每周加力一次;扩弓矫治两周为宜;平、斜导板矫治器以每隔3-4周复诊。三、方丝弓矫治器和矫治技术(一)方丝弓矫治器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带环、托槽、矫治弓丝、末端管及其他附件组成托槽的位置: (1)高度:牙尖或切缘至槽沟的牙合向底面间的距离。常用高度如下,新萌恒牙临床牙冠高度不足时,其托槽高度可减小0.5mm。4.0mm5.0mm4.5mm6 5 4 1 1 4 5 63 3 2 2 7 6 5 4 4 5 6 7 3 3 21 12 (2)近远中位置:托槽中心与牙冠的唇颊面近远中中心一致。(3)轴倾度(二)方丝弓矫治器的特点和基本原理1特

50、点1)能有效地控制矫治牙各个方向的移动2)每个牙上都有托槽而弓丝嵌入槽沟后经结扎丝固定,牙弓由弓丝连成一整体,具有较大的支抗力,故能减少支抗牙的位移,在上下牙弓分别成一整体的情况下进行颌间牵引,有利于牙弓及颌骨位置关系的矫治。2使牙齿移动的两个原理1)被弯曲矫治弓丝的形变复位 2)应用保持性弓丝作为固定和引导(三)方丝弓矫治器矫治弓丝弯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1第一序列弯曲(first order bend)矫治弓丝上作水平向的一些弯曲,弯制后的弓丝应完全保持水平,并代表正常牙弓形态的自然弧度。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弯曲。 收弯(inset):所成弯曲的弧度向凹。 外展弯(offset):所成弯曲的弧

51、度向外凸。第一序列弯曲的意义:保持牙弓生理形态第一序列弯曲的临床应用:牙弓基本排齐后即需弯制,直至最后保持防止矫治过程中支抗磨牙的近中舌向扭转圆丝、方丝上均可弯制2第二序列弯曲(second order bend)矫治弓丝在垂直向的一些弯曲,这类弯曲可使牙升高或压低,亦可使牙前倾或后倾。 后倾弯(tip back bend): 末端后倾弯(terminal tip back bend): 前倾弯(tip forward bend): 前牙轴倾弯(axial positional bend):第二序列弯曲的临床应用增强支抗加深或打开咬合维持切牙长轴良好外观矫正开始即需应用,各阶段以曲度大小控制力

52、量圆丝、方丝均可应用3第三序列弯曲(third order bend)这类弯曲在方形弓丝上作转矩(toeque)产生转矩力,转矩力的应用主要对矫治牙做控根移动,即使牙根作唇颊、舌向的移动。 第一、二序列弯曲可在圆形弓丝或方形弓丝上弯制,而第三序列弯曲只能在方形弓丝上完成。转矩分为根舌向转矩和根唇(颊)向转矩 目的:整体移动,控根(根颊舌向移动,切缘不动)转矩弯曲的意义控制矫治牙移动方向及控根移动保持矫治牙正常的三维方向转矩是方丝弓矫治技术的精髓4常用的各种矫治弹簧曲(四)临床基本矫治步骤(1)排齐和整平牙列(2)关闭拔牙间隙及矫治牙合关系(3)牙位及牙合关系的进一步调整(4)保持四、直丝弓矫治

53、器和矫治技术(一)正常牙合六项标准 1.磨牙关系: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上;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尖的近中斜面上;上颌尖牙咬合于下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 2.牙齿近、远中倾斜(冠角、轴倾角):代表牙齿的近、远中倾斜程度。临床冠长轴的龈端向远中倾斜时冠角为正值,向远中倾斜时为负值。正常牙合的冠角大多都为正值 3.牙齿唇(颊)-舌向倾斜(管倾角、冠转矩):上切牙冠向唇侧倾斜,冠转矩为征;下切牙冠接近直立;从尖牙起,上、下后牙牙冠都向舌侧倾斜,冠转矩为负,磨牙比前磨牙更明显,下颌比上颌为甚 4.旋转:正常牙合应当没有不适当的牙齿旋转。后牙旋转后

54、占据较多的近远中间隙;前牙相反 5.间隙:正常牙合牙弓中牙齿都保持相互接触,无牙间隙存在 6.牙合曲线:正常牙合的纵牙合曲线较为平直,或稍有曲度,Spee曲线深度在02mm。此标准是牙合的最佳自然状态,是直丝共矫治器的理论基础,也是正畸治疗的目标。(二)直丝弓矫治器原理1.消除了弓丝的第一序列弯曲托槽底厚度设计决定了牙齿在牙弓上的唇(颊)舌向位置 2.消除了弓丝的第二序列弯曲 直丝矫治器的托槽,根据不同牙齿的位置,在槽沟上加入了不同的近远中倾斜角度(tip)。注意此角度依据临床冠确定而不是整个牙长轴。 3.消除第三序列弯曲标准方丝弓矫治器在唇弓上弯制第三序列弯曲,加转矩力,然后,当弓丝固定入槽

55、时,牙齿会受力产生控根移动。(三)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方法与步骤 1.第一阶段:排齐牙列、整平牙弓 此阶段要求采取尖牙向后结扎和末端弓丝回弯 2.第二阶段:关闭拔牙间隙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此阶段要求牙弓完全平整,滑动法是直丝弓矫治技术特有的关闭拔牙间隙的方法。 3.第三阶段 牙合关系进一步调整4.第四阶段 保持第八章 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一、概述(一)早期矫治: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及高峰期阶段,对已表现出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及可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的预防 、阻断、矫治和引导治疗。(二)早期矫治的特点早期矫治的有利因素(advantage factors)1.可利用生长

56、发育的潜力及细胞代谢活跃、牙周组织和颌骨可缩性大、对矫治力反应好、适应性强等优势,有利于错牙合畸形矫正治疗。2.可降低错牙合畸形的发生率及复杂错牙合畸形的治疗难度、改善骨性错牙合的上下牙弓、颌骨的不调关系,有利于后期的正畸治疗,甚至免除后期的正畸治疗或外科手术。3.用简单的矫治方法、较短的时间,即可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4.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早期矫治的不利因素1.难以正确判断矫治适应症,易造成误诊或矫治失误。 2.畸形复发的可能性大、矫治期长、往往需要双期矫治。 3.治疗不当,会影响牙、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医源性损伤。 4.合作性差,疗效难以保证。早期矫治的临床特点1.矫治时机十

57、分重要 乳牙期4岁左右;替牙期8-9岁;早期矫形治疗10-12岁前(青春生长高峰期前1-3年) 2.矫治力应适当 3.矫治疗程不宜太长 一般不超过6-12个月 4.矫治目标有限(三)早期矫治的方法 口腔不良习惯的阻断1.简单矫治器治疗 缺隙保持及早萌牙的阻萌 牙弓不调的矫正2.序列拔牙法治疗:3.功能性矫治器治疗:前庭盾、平面导板、功能调节器等 FR, twin block, Herbs等4.口外矫形装置治疗:上颌前方牵引装置、颏兜头帽 唇肌功能训练5.肌功能训练: 舌肌功能训练 下颌位置训练 正常吞咽功能训练二、早期预防及预防性矫治预防矫治(preventive orthodontics):

58、在牙颌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天、后天的因素均可造成错牙合畸形的发生,而在错牙合畸形发生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去除各种可能造成错牙合畸形的因素,防止各种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即为预防矫治。包括早期预防和预防性矫治两方面的容。(一)早期预防 1.胎儿时期的预防2.婴儿时期的预防 1)正确的喂养方法 2)正确的睡眠位置3)破除口腔不良习惯 3.儿童时期的防治饮食习惯 防治疾病 防龋 心理维护:(二)预防性矫治1乳牙或恒牙早失病因:龋、外伤、医源性误拔表现:下颌乳尖牙早失下切牙向远中移动,下牙弓前段缩短,深覆牙合、中线偏移 个别乳磨牙早失第一恒磨牙前移,后继前磨牙萌出位置不足而错位萌出,牙

59、合关系紊乱。多数乳磨牙早失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造成偏侧咀嚼或前伸下颌用切牙咀嚼的习惯单侧后牙反牙合或前牙反牙合。上恒中切牙早失邻牙向缺隙侧倾斜、移动,牙合关系紊乱,上颌中线丧失。第一恒磨牙早失邻牙向缺隙侧倾斜、移动,对牙合磨牙伸长,牙合关系紊乱,下颌运动障碍。诊断:乳牙早失:乳牙提前脱落,X线片显示后继恒牙牙根形成不足1/2,牙冠牙合面有较厚的骨质覆盖。 恒牙早失:根据病史、口腔检查、X线片可准确诊断。治疗: (1)乳牙早失的治疗:-缺隙保持器的适应症 乳牙早失,后继恒牙胚牙根形成不足1/2,牙冠牙合面有较厚的骨质覆盖。 间隙已缩小或有缩小的趋势。 一侧或双侧多数乳磨牙早失,影响患儿咀嚼功能者。 -缺隙保持器的要求能保持牙弓的长度,不妨碍牙及牙槽高度和宽度的发育能恢复一定的咀嚼功能 -常用的缺隙保持器: 丝圈式缺隙保持器 固定舌弓 活动义齿式缺隙保持器 缺隙开大矫治器 (2)恒牙早失的治疗可保持间隙,以后作义齿修复判断困难者观察,至替牙后再诊断正畸临床中可保持间隙或邻牙前移的代替疗法2乳牙滞留病因:-恒牙胚位置异常,萌出道异常而异位萌出使乳牙根完全或部分未被吸收而滞留。-乳牙严重龋坏导致根尖周感染造成乳牙根粘连而滞留。诊断:乳牙逾期未退,恒牙已萌出。矫治方法: 尽早拔除滞留的乳牙。 当上颌侧切牙已舌向萌出与下颌切牙形成反牙合时,应及时矫正。3恒牙萌出异常(1)恒牙早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