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单片机技术的脉冲频率测量设计毕业设计WORD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5662138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采用单片机技术的脉冲频率测量设计毕业设计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采用单片机技术的脉冲频率测量设计毕业设计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采用单片机技术的脉冲频率测量设计毕业设计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采用单片机技术的脉冲频率测量设计毕业设计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用单片机技术的脉冲频率测量设计毕业设计WORD(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 采用单片机技术的脉冲频率测量设计学生:XX 指导教师:XX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利用8051单片机测量脉冲周期和频率的方法、硬件接口电路及相应的软件应用程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无线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单片机对于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先介绍了单片机的一些基本的知识,然后介绍频率测量系统的硬件结构,然后再说明脉冲频率测量方法的分类,选择脉冲计数法作为测量的方法。文章还画出了系统的流程图,使大家可以方便的理解整个过程,然后对测频法进行误差分析,最后通过表格的方式阐述脉冲和频率的关系,由表格可以看出采用单片机技术的脉冲频率

2、测量是非常方便的。关键词:单片机 脉冲 频率10 / 17Pulse frequency measurement design using microcontroller technology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8051 to measure the pulse period and frequency, the hardware interface circuit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cience a

3、nd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people had a keen interest in radio .The microcontroll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 technology have an immeasurable effect.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hardware structure of the frequency measurement system, and then expla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pulse frequency

4、measurement method, select the pulse counting method as the method of measurement. The article also draw a flow chart of the system, we can easily understand the whole process, then the frequency measurement method error analysis, and finally by the way of the table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

5、n the pulse and frequency.Keywords: SCM Pulse Frequency目 录前言11 测频系统的工作流程11.1 测频系统的软件设计11.2 脉冲频率测量流程图11.2.1 初始化流程图22 测频系统的硬件结构32.1 单片机的介绍32.1.1 单片机软件特性32.1.2 单片机硬件特性42.2 脉冲频率方法的分类42.3 系统硬件原理图43 频率测量模块的方法分类和误差分析53.1 频率测量的方法53.2 测频法的误差分析53.2.1 测频法计算公式53.2.2 测频法测量范围53.2.3 测频法小结63.3 测周法的误差分析63.3.1 测周法计算公

6、式63.3.2 测周法测量范围63.4 其它测频方法简介73.4.1 谐振法测频的误差分析73.4.2 比较法测频73.4.3 示波器测频74 脉冲数与频率的关系75 结束语7参考文献9采用单片机技术的脉冲频率测量设计学生:XX 指导教师:XX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利用8051单片机测量脉冲周期和频率的方法、硬件接口电路及相应的软件应用程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无线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单片机对于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先介绍了单片机的一些基本的知识,然后介绍频率测量系统的硬件结构,然后再说明脉冲频率测量方法的分类,选择脉冲计数法作为测量的方法。文章还画出了

7、系统的流程图,使大家可以方便的理解整个过程,然后对测频法进行误差分析,最后通过表格的方式阐述脉冲和频率的关系,由表格可以看出采用单片机技术的脉冲频率测量是非常方便的。关键词:单片机 脉冲 频率Pulse frequency measurement design using microcontroller technology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8051 to measure the pulse period and frequency, the hardware interface circuit and the corresponding s

8、oftware applications.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people had a keen interest in radio .The microcontroll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 technology have an immeasurable effect.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hardware structure of the frequency measurem

9、ent system, and then expla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pulse frequency measurement method, select the pulse counting method as the method of measurement. The article also draw a flow chart of the system, we can easily understand the whole process, then the frequency measurement method error analysis, an

10、d finally by the way of the table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lse and frequency.Keywords: SCM Pulse Frequency目 录前言11 测频系统的工作流程11.1 测频系统的软件设计11.2 脉冲频率测量流程图11.2.1 初始化流程图22 测频系统的硬件结构32.1 单片机的介绍32.1.1 单片机软件特性32.1.2 单片机硬件特性42.2 脉冲频率方法的分类42.3 系统硬件原理图43 频率测量模块的方法分类和误差分析53.1 频率测量的方法53.2 测频法的误差分

11、析53.2.1 测频法计算公式53.2.2 测频法测量范围53.2.3 测频法小结63.3 测周法的误差分析63.3.1 测周法计算公式63.3.2 测周法测量范围63.4 其它测频方法简介73.4.1 谐振法测频的误差分析73.4.2 比较法测频73.4.3 示波器测频74 脉冲数与频率的关系75 结束语7参考文献9采用单片机技术的脉冲频率测量设计前言脉冲分为周期脉冲与非周期脉冲,周期脉冲每秒出现的次数为频率,脉冲频率即为单位时间内在放电间隙上发生的有效放电次数。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频率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所熟悉的物理量。而单片机的出现,更是对包括测频在内的各种测量技术带来了许多重大的飞

12、跃,然而,小体积、价廉、功能强等优势也在电子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此,本文给出了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频率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通用电子计数器的基本组成,掌握采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的方法。现代人类生活中所有的几乎没见四暗自和机械产品中都会集成有单片机,所以,单片机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用单片机来测量脉冲的频率是一种很好的方式。1 测频系统的工作流程1.1 测频系统的软件设计输入的波形经过施密特触发器后,再经整形放大后即可变成方波,然后利用80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T0给定定时时间为10 ms,再利用8051的定时器/计数器T1作计数器,累计10 ms时间里所经过的方波信号。当T0定时满10

13、 ms时,T0向CPU发出中断信号以申请中断,并进行频率测量。假设所设定的中介频率为l00/10 ms=l00100=10000 Hz=10 kHz,冈为fx=N/T,所以,可以将假定给定数值100与Tl进行比较,再将Tl计数器里所计的数值与给定的数值进行比较。由于在用测频法测量频率时,较小频率的误差较大(l误差)。所以,这里用l0 kHz作为中间频率,其1误差为9.9kHz和10.1 kHz,误差率为1,可见该误差不是很大,还可以接受。1.2 脉冲频率测量流程图采用单片机技术的脉冲频率测量的系统流程图如图1.2-1所示:开始结束初始化计算频率采样结束置位?按 键?否否是 图1.2-1 系统流

14、程图 由系统的流程图可以看出,开始之后首先需要对单片机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在下面会具体给出,之后进行采样,采样结束是会给出提示问是否进行置位?如果需要则进行下一步计算频率,然后结束退出。如果不需要置位则会提问是否按键?如果按键则直接退出,如果不需要则返回到初始化之后继续进行,这就是系统的流程。1.2.1 初始化流程图 对于在系统流程图中的第二步初始化,下面会给出详细的初始化步骤,首先,TimerA第一次上升沿中断,然后启动TimerB外部技术、关闭TimerA中断,第三步是设置TimerA200ms定时中断到,然后设置TimerA为上升沿捕获。第四步是设置TimerA上升沿中断,关闭Timer

15、A,TimerB中断,设置采样结束标志,初始化流程图如图1.2.1-1所示:TimerA第一次上升沿中断启动TimerB外部技术、关闭TimerA中断TimerA200ms定时中断到,设置TimerA为上升沿捕获TimerA上升沿中断,关闭TimerA,TimerB中断,设置采样结束标志图1.2.1-1 初始化流程图2 测频系统的硬件结构2.1 单片机的介绍单片机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

16、业控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单片机经过三代的发展,目前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它们的CPU功能在增强,内部资源在增多,引脚的多功能化,以及低电压低功耗。此次设计采用的是8051单片机,它属于单片机中的一种。2.1.1 单片机软件特性在工程实践中,软件抗干扰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消除模拟输入信号的噪声(如数字滤波技术),还有就是当程序运行混乱时程序重入正轨的方法。软件”看门狗”技术就是一种好方法,当失控的程序进入死循环时,通常采用”看门狗”技术使程序脱离死循环,通过不断检测程序循环运行的时间,若发现程序循环时间超过最大循环运行时间,则认为系统陷入死循环,需要进行出错处理。看门狗技术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

17、以由软件实现。2.1.2 单片机硬件特性主流单片机包括CPU、4KB容量的ROM、128B容量的RAM。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模块化。单片机可靠性高,可无故障工作很久,处理功能强,速度快,低电压,低功耗,便于生产便携式产品,控制功能强,环境适应能力强。2.2 脉冲频率方法的分类测量频率的方法一般分为无源测频法、有源测频法及电子计数法三种。无源测频法(又可分为谐振法和电桥法),常用于频率粗测,精度在1左右。有源比较法可分为拍频法和差频法,前者是利用两个信号线性叠加以产生拍频现象,再通过检测零拍现象进行测频,常用于低频测量,误差在零点几Hz;后者则利用两个非线性信号叠加来产生差频现象,然后通

18、过检测零差现象进行测频,常用于高频测量,误差在20 Hz左右。以上方法在测量范围和精度上都有一定的不足,而电子计数法主要通过单片机进行控制。由于单片机的较强控制与运算功能,电子计数法的测量频率范围宽,精度高,易于实现。2.3 系统硬件原理图本设计就是采用单片机电子计数法来测量频率,其系统硬件原理框图如图2.3-1所示:信号放大器比较器电路外部输入信号比较器参考电压致单片机定时器引脚图2.3-1 系统硬件原理图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拓展单片机的测量范围,本设计采取了对信号进行分频的方法。外部信号输入后经过信号放大器放大,然后送入比较器,最后在输出到单片机的定时器引脚。设计中采用两片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

19、器74LS160来组成一个100分频器。该100分频器由两个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0和一个与非门74LS00共同设计而成。由于一个74LS160可以分频十的一次方,而当第一片74LS160工作时,如果有进位,输出端TC便有进位信号送进第二片的CEP端,同时CET也为高电平,这样两个工作状态控制端CET、CEP将同时为高电平,此时第二片74 LS160将开始工作。3 频率测量模块的方法分类和误差分析3.1 频率测量的方法用单片机电子计数法测量频率有测频率法和测周期法两种方法。从数学的定义上看时间是频率的倒数,频率和时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对于某些频率,采用测量频率的方法和采用测量周期的

20、方法引起的误差是不同的。通过实验的方法分析测频法和测周法的误差,并对中界频率进行界定。测量频率主要是在单位定时时间里对被测信号脉冲进行计数;测量周期则是在被测信号一个周期时间里对某一基准时钟脉冲进行计数。3.2 测频法的误差分析3.2.1 测频法计算公式电子计数器测频法主要是将被测频率信号加到计数器的计数输入端,然后让计数器在标准时间Ts1内进行计数,所得的计数值N1。与被测信号的频率fx1的关系如公式3.2.1-1所示: (3.2.1-1) 计数器用触发器构成,在数字仪表中,最常用的是按8421编码的十进制计数器,来了十个脉冲就产生一个进位。电子计数器测频的相对误差有两部分组成。意识计数的相

21、对误差,也叫量化误差。二是闸门开启时间的相对误差。按最坏结果考虑,频率测量的公式误差应是两种误差之和。3.2.2 测频法测量范围80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接口,在特定频率fc=12 MHz时,可输人信号的频率上限是fxfc24=500 kHz。如用测频法,则频率的上限取决于8051,故测频法的测量范围如公式3.2.2-1所示: (3.2.2-1)其频率的下限取决8051计数器的极限。考虑到8051内部为16位,加上TF标志位,计数范围为,因此其最大计数时间为秒。而如果采用半周期测量,则测频范围如公式3.2.2-2所示: (3.2.2-2)3.2.3 测频法小结 利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时,提

22、高频率测量的准确度(减少测量误差)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选择准确度和稳定度高的晶振作为时标信号发生器以减小误差。其次,在不使计数器产生溢出的前提下,加大分频器的分频系数以减小误差。第三是当被测信号频率较低时,用测频方法测得的频率误差较大,此时应选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测量。最后,对于随机的计数误差,可以提高信噪比或调小通道增益来减小误差程度。3.3 测周法的误差分析3.3.1 测周法计算公式 电子计数器测周法主要是将标准频率信号fs2送到计数器的计数输入端,而让被测频率信号fx2控制计数器的计数时间,所得的计数值N2与fx2的关系如公式3.3.1-1所示: (3.3.1-1)3.3.2 测周法测量范

23、围在测周法中,标准频率信号fs2由8051的内部定时结构产生,f s2恒为fc/12,因此,在给定0为0.01时,fx2既有一定的上限频率,也有一定的下限频率。是如图3.3.2-1所示: (3.3.2-1)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测量,其主要误差源都是由于计数器只能进行整数计数而引起的1误差,可见,在同样的Ts下,测频法fx1的低频端,误差远大于高频端,而测周法在fx2的高频端,其误差远大于低频端。理论研究表明,如进行n次重复测量然后取平均,则1误差会减小n倍。如给定1误差,则要求。对测频法要 对测周法则要求,因此,对一给定频率信号fs进行测量时,用测频法fs1越低越好,用测周法则fs2越高越好。3

24、.4 其它测频方法简介3.4.1 谐振法测频的误差分析谐振法测量频率的原理和测量方法比较简单,可作为频率粗测或默写仪器的附属测频部件。测频误差的来源主要是三点,首先是实际中电感、电容的损耗越大,品质因数越低,谐振曲线越平滑,不容易找出真正的谐振点。其次,面板上的频率刻度是在规定的标定条件下刻度的,当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变化时,将使电感、电容的实际值发生变化,从而使回路的固有频率发生变化。最后,由于频率刻度不能分得无限细,人眼度数常常都会有一定的误差。3.4.2 比较法测频比较法测频就是用标准频率与被测频率进行比较,当把标准频率调节到与被测频率相等时,指零仪表指向零,此时的标准频率即为被测频率。

25、比较测频法可分为拍频法测频和差频法测频两种。采用比较法测频是虽然步骤简单,但是要做到误差很小就需要时间。3.4.3 示波器测频 用示波器测量频率有两种方法,一是将被测信号和标准频率信号加到示波器的Y通道,在示波器的屏幕上测量被测信号的周期,并观察对比两个信号的波形。另外一种方法是将被测信号分别加到示波器的X通道和Y通道。观测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图形,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4 脉冲数与频率的关系8051单片机可用软件来控制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以实现测频法和测周法的动态转换。对宽频带、高速率的频率测量可采用软件切换测量方法来提高测量精度与测量速度。脉冲数与频率间的关系见表4-1所示:表4-1脉冲

26、数与频率关系 变量时间(ms)脉冲个数(个)频率(KHz)1010010由此可见,当知道一定时间内的脉冲个数时,可以计算出此时的频率,进而可以计算出此时的周期。5 结束语通过此次做课程设计使我受益匪浅,补充了大量知识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而且做课程设计也对以前学的知识起到了一个复习的作用,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和脑力。在XX老师和XX老师的帮助下是我完成了这一次的课程设计,非常感谢他们。通过本文介绍的设计过程可以基本实现频率测量的要求,但是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在这篇设计报告中,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方面或者是构思上都存在许多不够好的地方,可是都是经过思

27、考后得出来的,所以还是很高兴可以完成它,希望自己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真正做到好。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指导老师XX老师和XX老师。因为我得到了许多他们的帮助,从课程设计的选题开始就关注特别多,而且在写设计的过程中也鼓励和支持我的学习,帮助分析论文题目,让我明确目标,所以十分感谢他们。还有其他的老师也给了很多意见使我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所以也非常感谢他们。其次,也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最后,很感谢我的同学,让我在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中学习并得到他们的帮助,在这里非常感谢所有老师同学。 参考文献:1 高西全、丁玉美、阔永红:数字信号处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6,P7-P102 曾兴文、

28、刘乃安: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8,P3-P183 屈召贵、孙活、刘强、晏勇: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9, P188-P2024 蒋青、于秀兰: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2,P20-P455 张继荣、屈军锁、杨武军、郭娟:现代交换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P18-P346 赵文正、崔学鹏::计算机网络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0,P5-P107 鲜继清、张德民:现代通信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P89-P1108 吴功宜、吴英: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P1

29、5-P189 顾畹仪:光纤通信(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9,P3-P610 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P5-P811 闵锐:电子线路基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5,P19-P2312 傅丰林:模拟电子线路基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P3-P613 严国平:高频电子线路学习指导与题解,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3,P6-P914 谭浩强:C语言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P34-P4515 陈启军、于有灵: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5,P9-P1316 王宗辉、陈文志: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9,P4-P717 周强、陈永林:电子线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P45-P5018 冯博琴、陈文革:计算机网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P100-P10319 陈霞、李永强:数字电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5,P3-P520 李雪松、傅珂:接入网技术与设计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11,P3-P5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