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5651569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2.2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主讲:王恺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东北工程技术学校01乒乓球运动的起源02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03经典乒乓球赛事目录 CONTENTS第 3 页第一种说法起源第二种说法网球的起源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4 页 乒乓球的起源有很多说法,而最为流行的说法是:乒乓球运动于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是由网球运动派生而来的。 据说,在19世纪末的一天,伦敦遇到少有的闷热。两个英国上流社会青年看过温布尔顿网球赛后,到一家上等饭馆吃饭,先是用雪茄烟的木盒盖当扇子,继而讨论网球技战术,捡起香槟酒的软木酒瓶塞当球,以大餐桌当球台,中间拉一细绳为网,用烟盒盖当做球拍打球。女店主见此情景不禁脱口喊出“table t

2、ennis”,这一声将乒乓球命名为“桌上网球”。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5 页 另一种说法是: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的英国海军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他们改用实心橡胶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随后改为空心的塑料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来。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6 页早期欧洲乒乓球宣传画早期欧洲乒乓球宣传画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

3、源第 7 页美国人最早使用美国人最早使用“Ping-pang”这个词这个词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8 页清朝末期外交清朝末期外交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9 页乒乓球早期的雏形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10 页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11 页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12 页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13 页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14 页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15 页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16 页 网球(Tennis)与高尔夫球、保龄球、桌球并称为世界四大绅士运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13世纪的法国,当

4、时在传教士中流行着一种用手掌击球的游戏,方法是在空地上两人隔一条绳子,用手掌将布包着头发制成的球打来打去。这种运动不仅在修道院中盛行,而且也出现在法国宫廷。法国国王路易十世在位时,宫廷中就经常进行这种以消遣为目的地网球运动。1358-1360年,这种供贵族玩的古式网球从法国传入英国,英国国王对网球发生很大兴趣,下令在宫中修建一片室内球场。当时球拍的拍面改装成羊皮,球由布面改成皮面,球的大小、重量没有详细记载。15世纪发明了穿弦的球拍,16世纪古式室内网球成为法国的国球。以后,古式室内网球有了自己的规则,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得到了较好的开展。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17 页LOGO01

5、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18 页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19 页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20 页 伊沃蒙塔古(1905-1984年)国际乒联第一任主席。享有“多才多艺的国际乒联奠基人”之称。英格兰人,出身于贵族家庭。毕业于英国国家科学院和英国剑桥大学,在大学时代就积极参加乒乓球运动,曾获全国单打冠军,多次代表英国到世界各地参加比赛,也担任过教练。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21 页 1926年,22岁的蒙塔古(Ivor Montagu)当选国际乒联主席,担任此职达41年之久,1976年退休后任国际乒联名誉主席。蒙塔古一生为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蒙塔古担

6、任主席后,使乒乓球从游戏、娱乐活动发展成有比赛规则和规程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开创了国际竞赛的新纪元。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第 22 页 蒙塔古担任主席的国际乒联特别强调,开展乒乓球运动的目的是增进友谊,提高球艺。因而它的规定不同于世界其他体育组织,如会员只代表乒协,不代表国家,发奖时不升国旗,不奏国歌;运动员无职业和业余之分。这些规定避免了其他国际体育组织所经常遇到的很多麻烦。40年的时间,乒乓球从一个游戏发展成世界性的体育比赛,几乎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蒙塔古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LOGO01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01乒乓球运动的起源02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03经典乒乓球赛事目录 CO

7、NTENTS第 24 页1926-1951年欧洲乒乓球运动的鼎盛时期(1926年-1951年) 1960-1969年中国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崛起(1960年 - 1 9 6 9年) 1980-2000年欧亚对抗,中国抗衡世界(1980-2000年) 1952-1959年日本乒乓球鼎 盛 时 期( 1 9 5 2 -1959年)1971-1979年)欧洲队复兴,中国队重整旗鼓(1971年-1979年) 2000年大球时代,中国 领 跑 世 界(2000年至今)2017年LOG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25 页(1)欧洲乒乓球运动的鼎盛时期(1926年-1951年)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在这25年

8、间共举办了1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其中17次在欧洲举办。欧洲运动员创造的削球打法成为了当时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技术创新。 1926年12月,在国际乒联正式成立的同时,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举行。实力雄厚的匈牙利队获得了当时所设的男子团体、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单打和混合双打5个项目的全部冠军。 1928年举行的第二届世乒赛增设女子双打比赛,1933年举行的第八届世乒赛又增设了女子团体比赛。 1936年第1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决赛时,罗马尼亚和奥地利参赛的三名选手均为削球打法。由于水平接近,比赛连续进行了三天耗时31小时,结果奥地利以5:4取胜。 针对乒乓球比赛中这种“马拉松”式

9、的比赛事例,1937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代表大会的各会员国一致同意,决定对比赛器材和规则进行修改:球由软球改为硬球,球网高度由17cm降为15.25cm,球台宽度由146.4cm加至152.5cm,三局两胜制的比赛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五局三胜制的比赛不得超过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如果在此时间内没有结束比赛,则比分领先者为胜方在这个阶段,开辟了新技术新打法的发展方向。 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26 页 世界乒坛名将-乒乓球史上第一个王者。在世界乒乓球史上,G.维克托巴纳可以称得上是最伟大的传奇。他拥有着一个光辉灿烂的职业生涯:世乒赛中,他一共赢得过40枚的奖牌,其中包括22枚金牌、8枚银牌

10、和10枚铜牌。此外,他是乒坛第一位实现世锦赛金满冠的选手5个单打冠军,8个双打冠军,2个混双桂冠以及7面团体赛的金牌,这样的骄人记录实在让后人无法企及。 匈牙利队在1926年到1936年期间统治了世界乒坛,而巴纳也在此阶段缔造了一个恐怖的记录:1930-1935年,他在男单赛场上呼风唤雨、所向披靡,6年时间里仅有一次被同胞兼双打好友斯扎巴多斯击败过。难怪前国际乒联主席蒙塔古曾如此评价巴纳,“他是乒乓球史上第一个王者,他创造了一个“赢球怪物”,他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选手。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27 页(2)日本乒乓球鼎盛时期(1952-1959年) 这个阶段是日本运动员采用的中远台单面

11、长抽打法最辉煌的时期。日本运动员凭借海绵拍力量大、速度快以及自身灵活脚步移动的特点,结合中远台长抽打法,在1952-1959年七届世乒赛中,共获得全部49枚金牌中的24枚,成为最大赢家。 当时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席蒙塔古充分肯定了海绵球拍为乒乓球运动发展做出的积极作用,这也就巩固了长抽打法长期存在的意义。乒乓球运动从此进入到追求力量、速度的时期。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28 页 五十年代日本乒乓球名将荻村伊智朗,截至1976年先后9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第21、23届男单冠军,第25届男双冠军,第24、25、26届混双冠军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29 页(3)中国直拍近台

12、快攻打法崛起(1960年-1969年)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近台快攻打法在世界乒坛开始展露头角。1959年中国运动员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比赛中夺得了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1960年至1969年国际乒联共举办了5届世锦赛,中国运动员参加了其中的3届,获得了21枚金牌中的11枚。这些优秀的战绩显示出中国近台快攻的打法技术优势。这种打法充分发挥出海绵拍速度快、力量足的特点,同时又很好的解决了反手位的不足,中国队优异的战绩体现出这种技术打法顺应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30 页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 六十年代中国乒乓球名将庄则栋,连续三届(25、2

13、6、27届)夺得世乒赛男单冠军,带领中国乒乓球队在世乒赛男团比赛中夺得三连冠第 31 页 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19501980年 群众体育活动第 32 页 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毛泽东同志打乒乓球照片第 33 页(4)欧洲队复兴,中国队重整旗鼓(1971年-1979年) 50、60年代,欧洲在相继败于日本的长抽打法和中国近台快攻之后,经过反复摸索,兼取了中国快攻和日本弧圈球打法的优势,创造出弧圈球与快攻相结合的新打法,闯出了一条新路。 第31届世乒赛,瑞典19岁小将本格森接连战胜中国和日本的诸多强手,一举夺得男单冠军。 第32届世乒赛,瑞典男队夺走了由亚洲保持20年之久的团体

14、冠军。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匈牙利队从中国男队手中又夺回了斯韦思林杯,南斯拉夫男队重新夺得男双冠军。 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复兴,也促进了中国、日本、朝鲜及世界各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创造出新近台快攻打法。这种新型打法存在两个方向:一种是在传统正胶近台快攻打法的基础上,提高回击弧圈球的能力以及进攻下旋来球的技术能力;另一种是在结合弧圈球技术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正胶海绵拍近台快攻打法进行合理改造,采用反胶海绵拍,把正手的拉打及反手推挡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了直拍反胶打近台快攻的打法。 在上世纪70年代的5届世乓中,中国队共获得全部35项冠军中的16.5项。 LOG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34

15、 页七十年代瑞典乒乓球名将本格森 第32届世乒赛获得男单冠军 LOGO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35 页(5)欧亚对抗,中国抗衡世界(1980-2000年) 1988年,乒乓球被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大大推动了世界乒乓球运动进一步发展。世界各乒乓球强国更加重视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 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欧洲男队囊获了团体前五名,以瑞典为首的男队,已经领先于中国和亚洲各队。 在第42届世乒赛上,中国队走出谷底,男双项目上终于有所突破,获得了男双的金、银、铜牌及混双金牌。 LOGO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36 页LOGO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王涛(左

16、)、吕林获得第42届男双冠军王涛(左)、吕林获得第42届男双冠军第 37 页LOGO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刘国梁 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原中国著名运动员。孔令辉 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有乒乓王子之称。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男单大满贯得主。第 38 页(6)大球时代,中国领跑世界(2000年至今) 2000年国际乒联规定比赛用球由原来的直径38mm改变为40mm。由于球体增大,球速变慢,有利于增强弧圈球打法在力量上优势,使得弧圈球打 法中以力量为主的运动员技术得以充分发挥。 2001年9月1日,开始实行11分制。乒乓球比赛的风格为之一变,发接球转换快、比分变化快、竞赛节奏快。 2000年至今

17、,中国队在世界乒坛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包揽了第46-52届世乒赛男女单打、双打、团体、混双所有项目的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大学乒乓球馆)、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队包揽所有项目的金牌,里约奥运会包揽男单、女单、男团、女团四金,成为名副其实的乒乓球强国。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39 页 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 2000年10月15日,马琳获得第21届世界杯男子乒乓球锦标赛单打冠军 成为“大球时代”首个世界冠军。第 40 页 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 里约里约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阵容(从左至右):女子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阵

18、容(从左至右):女子有丁宁、李晓霞、刘诗雯、朱雨玲;男子有樊振东、马有丁宁、李晓霞、刘诗雯、朱雨玲;男子有樊振东、马龙、许昕和张继科龙、许昕和张继科第 41 页 现在,乒乓球已发展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亦已拥有127个会员协会,是世界上较大的体育组织之一。由国际乒联和各大洲乒联举办的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洲际比赛及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国际比赛不胜枚举。世界各国对乒乓球运动的重视必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快地发展。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42 页各个时期乒乓球的演变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43 页鼓型长柄羊皮拍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44 页早期的乒

19、乓球运动套装,包含乒乓球拍、乒乓球、和乒乓球网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45 页从左至右,早期的羊皮拍、银柄雕花拍和木质雕花拍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46 页各个时期乒乓球拍的展示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47 页欧洲早期印有乒乓球图案的茶具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第 48 页全世界所流行的体育项目分布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Football:足球Gaelic Football:英式橄榄球American Football:美式橄榄球Ice Hockey:冰球Basketball:篮球Baseball:棒球Cricket:板球Rugby:橄榄球Table Tennis:乒乓球Kick Boxing:拳击Wrestling:摔跤Skiing:滑雪Arckery:射箭第 49 页世界地图02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01乒乓球运动的起源02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简况03经典乒乓球赛事目录 CONTENTS再 见东北工程技术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