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工艺的设计规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5650500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6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pcb工艺的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pcb工艺的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pcb工艺的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pcb工艺的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b工艺的设计规范(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一目的4二使用围4三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4四PCB绘制流程图5五规容61 印制板的命名规则及板材要求61.1 印制板的命名规则61.2 印制板的板材要求72 印制板外形、工艺边及安装孔设计72.1 机械层设计72.2 PCB外形设计72.3 PCB工艺边及辅助工艺边设计:92.4 PCB安装孔要求102.5 禁止布线层设计103 焊接辅助点的设计只限回流焊工艺113.1 基准点的设计113.2 定位孔的设计123.3 基准点、定位孔排布的特殊情况134 元器件封装设计和使用要求144.1 器件封装库使用要求144.2 元件封装设计原则145 接插件的选择和定位165.1 接插件的选择16

2、5.2 接插件的定位166 印制板布局设计176.1 组装方式的选择:176.2 印制板一般布局原则196.3 元件布局方向206.4 元件间距设计227 印制板布线设计247.1 印制板导线载流量选择247.2 印制板过孔设计257.3 印制板布线注意事项268 印制板测试点设计278.1 需要设置测试点的位置278.2 测试点的绘制要求279 印制板文字标识设计289.1 印制板标识容及尺寸289.2 印制板标识一般要求2910 拼板设计3010.1 拼板组合方式3010.2 拼板连接方式3010.3 拼板基准点设计3010.4 拼板定位孔设计3111 印制板的热设计3112 印制板的安规

3、设计3212.1 最小电气距离3212.2 常规约定3312.3 高压警示3313 印制板的EMC设计3413.1 布线常用规则3413.2 地线的敷设3413.3 去偶电容的使用3513.4 PCB线的接地36一 目的规产品的PCB设计,为PCB设计提供依据和要求,规定了PCB设计的相关参数,使PCB设计能够满足可焊接性、可测试性、安规、EMC等技术规,在产品设计中创造工艺、质量、成本等优势。二 使用围1 本规适用于公司所有电子产品的开发中PCB的设计;2 本规之前的标准、规中规定的容如有与本规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为准。三 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G 4057-2000 军用电子设备印制电路板

4、设计要求IPC-SM-782A-1 表面贴装设计与焊盘图形标准四PCB绘制流程图五 规容1 印制板的命名规则及板材要求1.1 印制板的命名规则由产品系列型号、PCB板功能简称代号、设计顺序号、修改次数代号等组成,其形式如下:AN - - V. 补充代号13位字母修改次数代号1位阿拉伯数字 设计顺序号1位阿拉伯数字PCB板功能简称代号字母表示 产品系列型号数字和字母表示产品系列型号:印制板为某系列产品共用时的表示:产品系列的前2位或3位数字+XL;如:97XL。印制板为某种产品单独使用时的表示:用产品型号代替;如:96803。PCB板功能简称代号:用PCB板功能简称的字母表示:如:D为底板、Z为

5、主板、B为波形板、GFD为功放电源板等。当同一产品具有多块PCB板时,请注意功能板简称的字母选择,避免引起混淆。设计顺序号:该印制板是第一次设计,并不是在原有PCB上做简单修改,用数字1-9表示。修改次数代号:用数字0-9表示,首次设计的印制板用数字0表示。注:修改是指印制板的局部改动,没有对印制板的层数、基材、厚度、外廓、安装方式产生影响。举例:AN97XL-Q-V2.0,为97系列电源共用的驱动板第2次重新设计的第一板。补充代号:该项为补充,说明此PCB是否为拼板结构,拼板的PCB在正常命名后加PN,做为补充,说明此PCB为N拼板,如AN52803-Z-V1.1P2.PCB,表示此PCB为

6、2拼板。1.2 印制板的板材要求1.2.1 PCB基材:覆铜箔环氧玻璃布层压板FR41.2.2 PCB厚度:选择的加工工艺中采用自动剪脚:板厚为0.5mm2mm;选择的加工工艺中采用手动剪脚:板厚为0.5mm3mm。1.2.3 PCB铜箔厚度种类: 35m 常用、70m 1.2.4 PCB表面处理工艺:镍锡工艺;镍金工艺 工艺选择原则:一般PCB采用镍锡工艺即可;当PCB上有细间距器件如IC引脚间距0.5mm,可使用镍金工艺。注意:使用镍金工艺时,必须在PCB版图技术要求里说明。2 印制板外形、工艺边及安装孔设计2.1 机械层设计为了公司PCB制版的统一,避免厂家难判断以哪条外形线为准,现将公

7、司PCB机械层规定如下:机械1层:标题栏、标题栏文字信息,使用公司统一的标题栏格式;注意:普通PCB的标注尺寸为实际尺寸包括工艺边在,拼板的PCB标注尺寸为拼板中每个单元小板的尺寸不包括工艺边。做BOM时使用该PCB的数量也指的是单元小板的数量,但是要在BOM中标注清楚此PCB为几拼板。机械2层:印制板的边框、安装孔、定位孔、部开孔;机械3层:V型刻槽。2.2 PCB外形设计2.2.1 采用浸焊工艺的PCB外形最大尺寸: 长宽 = 330mm250mm;最小尺寸:长宽 = 50mm50mm; 采用波峰焊工艺的PCB外形最大尺寸:长宽 = 450mm350mm 最小尺寸:长宽 = 50mm50m

8、m; 采用以上两种工艺时,当PCB的长或宽有任一项小于最小尺寸要求时,PCB必须进行拼板设计,拼板后最大尺寸要小于该工艺要求的最大尺寸。注:目前公司波峰焊设备暂未到位,设计时请注意。2.2.2 采用回流焊工艺的PCB外形最大尺寸:长宽 = 400mm250mm;最小尺寸:长宽 = 50mm50mm。只采用回流焊工艺,当PCB尺寸小于125mm100mm时,必须进行拼板设计,拼板后尺寸需满足图1要求。拼板1拼板2拼板3拼板4Max400mmMax250mm图12.2.3 同时采用浸焊、波峰焊、回流焊三种工艺的任意两种/三种工艺时: 最大尺寸:取使用工艺中的最大尺寸的最小值; 最小尺寸:取使用工艺

9、中的最小尺寸的最大值。例如: PCB需经过回流焊和浸焊两种工艺时,PCB允许:最大尺寸即为330mm250mm;最小尺寸即为50mm50mm。2.2.4 为保证PCB顺利的在设备上传送,对外形尺寸提出以下要求:1 PCB在其长边外形必须是笔直的。如果长边方向上是异形的PCB或一些边缘区域有缺槽,必须设计辅助工艺边使PCB的外形成直线。如图2所示 图22 PCB板板边圆角设计。为了防止PCB在机器传送时出现卡板的现象,要求工艺边的角为圆弧形的倒角。根据PCB板尺寸的大小确定圆弧角的半径R2mm 。拼板和加有辅助工艺边的PCB板在辅助工艺边上做圆弧角。图32.3 PCB工艺边及辅助工艺边设计:工艺

10、边:指在生产过程中设备需要夹持的PCB的边缘部分。辅助工艺边:是指当PCB边缘没有足够工艺边做夹持空间时,PCB向外延伸来充当工艺边,它与PCB用双面对刻V形槽连接,焊接生产结束后会被去掉。2.3.1 PCB工艺边要求:纯单面SMT板:工艺边的宽度要求为长边3mm;其它类型板:工艺边的宽度要求为长边5mm。在要求的工艺边围不应有器件实体、焊点。图42.3.2 PCB辅助工艺边要求:如果在PCB边缘要求围有器件,需增加辅助工艺边,以保证PCB有足够的可夹持边缘。辅助工艺边宽度要求:辅助工艺边上无定位孔或mark点时,宽度要求为3mm;辅助工艺边上有定位孔或mark点时,宽度要求为5mm。辅助工艺

11、边连接方式:辅助工艺边与PCB用双面对刻V形槽连接。辅助工艺边数量要求:要求至少2条对称的长边。图5辅助工艺边无定位孔和mark点 图6辅助工艺边有定位孔和mark点2.4 PCB安装孔要求安装孔:指将印制板固定在机壳部的孔或印制板上固定大型元器件的孔,安装孔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如无特殊要求一律选择3.5mm,在孔外用丝印层设置平垫位置,M3组合螺钉平垫对应外径大小7mm。接地的安装孔要设置为金属化孔。参考:M4组合螺钉的安装孔大小为4.5mm,平垫大小为8mm2.4.1同时注意平垫边缘到器件边缘的距离不小于5mm,在此围不可布设导线、器件焊盘、过孔;但可设置等电位的地线。特殊高压板应根据实际情

12、况扩大平垫边缘与器件边缘距离。图72.4.2安装孔距板边及两个安装孔之间距离必须是公制的整数倍。2.5 禁止布线层设计 禁止布线层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免设计者将元件或导线放置不合适,而造成的生产无法生产或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元件或导线缺损。禁止布线层的设置准则:PCB元件、导线禁布区:短边:考虑安装和机械应力的要求,元件/导线距离短边应大于3mm,长边:长边因要做为波峰焊的夹持边,元件/导线距离长边大于5mm,同时保证去掉辅助工艺边后,元件/导线距离板边大于3mm。纯单面SMT板,因不需过波峰,只要保证去掉辅助工艺边后,元件/导线距离各板边距离大于3mm即可。注意:1、板间连接器、串口、弯形DD

13、K、需要有机械结构配合的连接器,位置根据机械性能设计,不受上面要求限制。2、当布线比较紧凑时,可以在要求的禁止布线层外走线,但是导线宽度必须大于1mm,且导线距离板边大于1mm。制图参考:在布局前先用禁止布线层keepoutlayer将元件、导线禁布区画出,参见下图: 1无辅助工艺边禁止布线层,参见下图8图8 2有辅助工艺边禁止布线层,参见下图9图93 焊接辅助点的设计只限回流焊工艺焊接的辅助点包括:基准点和定位孔3.1 基准点的设计表面贴装PCB为了精密贴装元器件,需在PCB上设置基准点,又称Mark点,定义如下:整板基准点:用于整个PCB光学定位的一组图形。局部基准点:用于引脚数量多,引脚

14、间距小引脚间距0.65mm的单个器件的一组光学定位图形。图103.1.1基准点形状尺寸 整板基准点图形统一采用实心圆标记,直径为1.5mm,基准点中心圆形的5mm围应无阻焊层。局部基准点图形也采用实心圆标记,直径为1mm,基准点中心圆形的3mm围无阻焊层。两种基准点均可从ainuo封装库中调用。图 113.1.2基准点布放要求整板基准点要求设置两个,放置在TOP面和BOTTOM面BOTTOM面无贴片元件时不放置PCB的对角上,尽量远离板中心位置,无须相对中心完全对称。但需注意不可将TOP、BOTTOM面的基准点设计在同一地点,以免贴片机设备错误地将TOP面零件贴在BOTTOM面。局部基准点要求

15、单个器件需设置两个,放置在元件对角线上。基准点和其周围5mm/3mm无阻焊层区域,不允许有焊盘、过孔、测试点、V形刻槽或丝印标识等,特别注意不要有大面积的铺地、地线网格和圆形丝印。但Internal Plane层可以进行铺地设置,设置时同一块PCB基准点层背景需一致,即有无铜箔应一致。常见不良设计如下图: 有丝印 有圆形丝印和V形刻槽 空旷区有丝印图 12基准点必须赋予坐标值当作元件设计,不允许在PCB设计完后以一个符号的形式加上去。3.2 定位孔的设计定位孔:采用回流焊工艺的PCB在丝网印刷时,为PCB精确定位设计的孔。3.2.1定位孔数量:每块PCB定位孔要求有3个。3.2.2定位孔的大小

16、要求为:3.0mm。3.2.3定位孔位置、要求:定位孔分布在PCB的任意三个边角,L形分布,中心在一条直线上的定位孔,距离应尽量的远;定位孔中心离最近长边距离需2mma30mm,离最近短边距离需b2mm;定位孔周边2mm围不允许有元器件和Mark点;定位孔壁不允许有电镀层;定位孔应做在机械2层上。图133.3 基准点、定位孔排布的特殊情况当PCB板确实没有足够空间布设基准点和定位孔时,可将基准点和定位孔加在辅助工艺边上,此时辅助工艺边宽度要求为5mm。基准点和定位孔的数量、大小与正常要求相同。图 144 元器件封装设计和使用要求4.1 器件封装库使用要求4.1.1 新绘制的PCB,封装库一律从

17、公司的封装库中提取,并在布局前确认器件和封装一致。4.1.2 对于新器件和暂时没有绘制封装的已有器件,应根据PDF资料和实际的使用情况绘制封装,经封装库管理人员审核无误后填加到PCB封装库中才可以使用。4.1.3 插装器件不能作为表贴器件使用除非实验验证没有问题,否则不能选用插装器件作为表贴器件使用。因为这样一是必须手工焊接,二是焊点可靠性差。图154.2 元件封装设计原则4.2.1通孔插装元件过波峰/浸焊封装设计A未做特别要求时,手插元件引脚的通孔规格如下,孔径太小作业性不好,孔径太大焊点容易产生锡洞。元件管脚形状元件孔径mm圆形管脚截面方形管脚截面表1B 未做特别要求时,通孔安装元件焊盘的

18、规格如下:图16C 未做特别要求时,通孔安装元件焊盘边缘间距应大于1.0mm;见下图图17 注:当不得以相临焊盘边缘距离1mm时,焊盘之间须加丝印线,线宽0.5mm,见下图图18D 当遇到引脚间距2.0mm的三极管、电容等,为了改善零件过波峰焊的短路不良,焊盘的规格设计为: 多层板焊盘直径D=孔径d+0.30.5mm; 单层板焊盘直径D=2孔径d;同时为了增加焊盘抗剥强度,可采用椭圆形焊盘。注:此焊盘设计时,仍需遵循通孔安装元件焊盘边缘间距应大于1.0mm的规则。图194.2.2 贴装元件封装设计A常用贴片电阻和贴片电容的焊盘尺寸。各项见图20,表2:英制尺寸公制尺寸GAB0805201230

19、506012063216756060表2 图20B. 常用贴装三极管焊盘设计原则,见图21。目前公司常用贴装三极管多以SOT封装为主,其焊盘设计原则为:在保证器件焊盘中心距等于引线中心距的基础上,每个焊盘四周的尺寸分别向外延伸0.3mm0.5mm。L2=L+b1+b2b1=b20.3mm0.5mm图21C贴装IC引脚焊盘设计通用原则,见图22对于贴装IC器件的焊接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焊盘的长度而不是宽度,其焊盘设计原则为:焊盘的长度B 等于引脚的长度加上引脚侧的长度b10.250.6 mm,再加上引脚外侧的长度b20.251.25 mm;焊盘的宽度应等于或稍大或稍小于引脚的宽度,其宽度的修正量分别

20、为0、0.1mm、0.2mm。B=L+b1+b2b10.25mm0.6mmb20.25mm1.25mm图22注意:在焊盘设计时,注意目前厂家可加工阻焊层的最小间距为0.12mm5mil。5 接插件的选择和定位5.1 接插件的选择根据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接插件优先附表1中选择5.2 接插件的定位5.2.1按照PCB设计方案优先进行接插件及和结构紧密相关器件如电源插座、指示灯、开关等等的位置确定;器件放置好后用软件的LOCK 功能将其锁定; 5.2.2接插件应置于PCB的主要焊接面;5.2.3接插件尽量放在印制板的边缘,锁扣方向一律朝向就近的板边;排針5.2.4接插件的方向与工艺边的方向一致,否则

21、容易在过波峰时中间区域形成搭锡,见下图过波峰方向图236 印制板布局设计6.1 组装方式的选择:根据公司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状况,我们可以选择下列六种组装方式和加工工艺,按优先级别依次见下图;同时为了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印制板布局时,我们还应遵循最大限度减少组装流程不用双面混装,最大限度减少手工焊接原则。1单面贴装单面全SMD 加工工艺流程:说明:工艺简单、效率高。 2单面插装 加工工艺流程:说明:工艺简单、效率高。A面3双面贴装双面全SMDB面注意: B面需以片式元件为主,不能布设大型IC器件和体积较重器件如:铝电解电容,避免回流焊过程中掉件。 加工工艺流程: 说明:充分利用PCB空间

22、,使安装面积减小,单一工艺,效率高。4单面混装单面SMD、THT混装 加工工艺流程: 注: 如果通孔元件很少,可采用回流焊后,手工焊接的方式。 说明:PCB成本低,PCB经过两次加热,工艺较简单,5双面混装系列1:A面SMD、THT混装,B面仅贴简单的SMD 加工工艺流程:6双面混装系列2: A面全THT,B面仅贴简单SMD 加工工艺流程:6.2 印制板一般布局原则6.2.1对于体积大,重量大、发热量多的元器件,如:大电感、固态继电器等,在机箱有足够空间时,不宜装在印制板上,应装在机箱底板上。6.2.2 贵重器件和震动敏感器件不要布放在PCB的角、边缘、或靠近安装孔、槽、拼板的切割、豁口和拐角

23、等处,以上这些位置是印制板的高应力区; 例如 :经常插拔器件或板边连接器周围3mm围不布置SMD, 以防止连接器插拔时产生的应力损坏器件。插拔器件或板边连接器周围SMD排布方向见图24。图246.2.3 需要插拔的芯片和电位器等需要调节的器件,位置布局时要注意和整机结构相配合。6.2.4 具有极性的元件,如电解电容和二极管等排列放行尽可能一致,方便生产;6.2.5大型器件的四周要留一定的维修空隙留出返修设备加热头能够进行操作的尺寸图256.2.6 高压器件结合整机结构应远离操作者易触及部位,例如:远离调试人员易触及部位。6.3 元件布局方向6.3.1 采用回流焊工艺,SMD器件排列方向遵循下列

24、规则:对于回流焊工艺,元件的放置方向对于焊接影响不大。在器件排列方向设计上,形状相似的元件应该以相同的方向排列在板上,使得元件的贴装、检查和焊接更容易;在IC件设计时,推荐所有元件方向为第一脚方向相同。图262、V形刻槽附近的SMD排布方向: 错误 正确图27 说明:为避免PCB分离时,使的SMD器件受力产生裂痕。6.3.2 采用波峰焊/浸焊工艺,DIP器件排列方向遵循下列规则: 为了防止过波峰焊时元器件的各引脚之间的连焊,通常把主要集成块的焊接方向作为PCB板的焊接方向,同时较重一端作为尾部。因此对于多引脚在一直线的器件,如连接器、DIP封装器件等,布局时应使其轴线和波峰焊方向平行,见下图。

25、图286.3.3贴装器件采用波峰焊工艺,SMD器件排列方向遵循下列规则: 说明:目前生产状态,此项理解为PCB反面贴装器件设计。对任何反面设计的SMD器件,其首选方向如图29所示。注意:目前根据公司情况,要求反面设计的表面贴器件,以片式元件或小型SOP器件为主,不布设QFP和高度超过2.5mm的器件。图296.4 元件间距设计6.4.1 通孔插装元件间距设计 手插元件间距要求:相邻元件本体之间距离大于1.0mm,相邻元件焊盘中心距大于2.5mm。图306.4.2 表面贴装元件过回流间距设计表面贴元件一般组装密度焊盘间距,如图31所示单位:mm图31注意:若采用手工焊接,表面贴片式元器件之间距离

26、要求:1.5mm。且手工焊接表面贴元器件的封装要求如下:引线间距1.27mm的器件,片式电阻、电容的封装尺寸不小于20120805。6.4.3 表面贴装元件过波峰间距设计:说明:目前生产状态,此项理解为PCB反面贴装器件设计。 1相同元件间距离设计:图32 2不同元件间距离设计:图337 印制板布线设计7.1 印制板导线载流量选择印制导线的宽度由其厚度、通过电流、允许温升决定。1导线宽度可根据表3直接选取,建议铜箔宽度的载流量应降额50%去选择考虑,即1A/1mm宽度35um铜皮厚情况下。2通过电流大于5A的印制导线,受导线温升影响,铜箔宽度的载流量降额额度适当加大。表3 印制导线宽度与载流量

27、关系7.2 印制板过孔设计7.2.1 过孔大小设计: 过孔焊盘和孔径大小选择表:孔径0.3mm0.4mm0.5mm0.6mm0.8mm1mm焊盘直径0.6mm0.8mm1.0mm1.2mm1.6mm2mm表4 更大的过孔建议使用小的过孔阵列组成。7.2.2 过孔最小孔径,受板厚的影响,它直接关系到印制板的加工,选择最小孔径时,请参见下表印制板最小过孔与板厚关系来选择:板厚1mm1.5mm2mm2.5mm3mm最小过孔0.3mm0.3mm0.3mm0.4mm0.5mm表57.2.3 过孔位置要求印制板过孔设计时,要求焊盘及其边缘处,不允许有过孔。过孔与焊盘两者之间距离应大于0.6mm20mil。

28、若过孔与焊盘互连,可用0.4mm导线加以互连,并必须采用阻焊油绿油隔开,以避免焊接过程中焊盘上少锡或者元件虚焊。图34 过孔不良设计图35 过孔正确设计7.3 印制板布线注意事项7.3.1限于厂家的加工原因,导线的下限宽度有如下限制 铜箔厚度为35um时,导线宽度不能小于0.2mm8mil 铜箔厚度为70um时,导线宽度不能小于0.254mm10mil 铜箔导线的最小线距为0.2mm8mil。7.3.2 散热器底部不能走线,避免导线被散热器划破,造成短路;7.3.3 铜箔直角走线处,圆弧化处理,为了避免过波峰尖脚剥离。图367.3.4 凡多引脚的元器件如SOIC、QFP等,引脚焊盘之间的短接处

29、不允许直通,应由焊盘加引出互连线之后再短接,避免生产中产生桥接。特别是细间距的0.5mm引脚元器件如下图所示。正确 不正确 推荐 不推荐图 377.3.5 引脚宽度比走线细的SMT焊盘引线时,走线不能从焊盘上覆盖,应从焊盘末端引线。正确 不正确图 387.3.6 焊盘引出的走线,垂直引出,避免斜向拉线。正确 不正确 不正确图397.3.7 泪滴的设计若铜箔入圆焊盘的宽度较圆焊盘的直径小时,需加泪滴。如图:图 407.3.8印制IC间距在1.27mm含1.27mm以下的引脚之间和封装为0805含0805以下的器件下,不允许走线。7.3.9PCB板需要开槽时,开槽宽度要求0.8mm,开槽选择在机械

30、2层上,并在技术说明里,注明开槽容,便于印制板厂商加工,避免遗漏或开槽错误。8 印制板测试点设计8.1 需要设置测试点的位置1电源和地需要加测试点;2关键信号需要加测试点;3不同的功能模块输入及输出信号需要加测试点;4所有需要测量的信号在PCB板上都应有相应的测试点,禁止以连接器的引脚、直插器件的引脚贴片器件的焊盘为测试点。8.2 测试点的绘制要求1 PCB板上要以TP1,TP2TPn命名不同测试点,并用简短符号标识出所测信号的特征如5V,GND,SIN等;2测试点位置的选择应便于测量,其旁边不能有较大器件遮挡,要求测试探针能方便地接入,当测试点周围器件高度5.7mm时,测试点与器件必须保持5

31、mm以上的距离;图413测试点应尽量远离高电压,以避免测量时发生触电事故;4测试点应均匀分布,两个相邻测试点间距要大于5mm,测试点距离板卡边缘或定位孔的距离应大于5mm;5测试点在绘制时附加线应尽可能短,如下图所示图426测试点统一采用公司标准封装库中名称为TP的封装,该封装是外径1.6mm,径0.8mm的圆形焊盘;7作为调试或维修等经常使用的测试点需要焊接专用测试端子;8测试点应均位于元件面,不能出现在焊接面即测试点标识和测试端子都位于元件面。9 印制板文字标识设计9.1 印制板标识容及尺寸9.1.1印制板的丝印层上要标注如下信息:印制板的名称、设计日期、公司名称、元件位号、元件名称可选以

32、及必要的警示信息和提示。9.1.2 元件位号和名称的标注大小和方向要一致,同一块线路板上标注的方向不能多于2种。9.1.3 元件位号和名称的丝印字符高度1.02.0mm,线宽0.150.254mm。在空间充足的情况下禁止采用字符高度小于1.2 mm的丝印。 推荐尺寸:字符高度1.0mm1.2mm1.5mm1.8mm2.0mm字符线宽0.1mm0.12mm0.15mm0.18mm0.2mm表69.2 印制板标识一般要求9.2.1 印制板上的公司名称、印制板名称、设计日期的标识,需用较大字体标识在PCB板醒目位置。9.2.2 所有元器件必须设置位号Designator、元件名称Comment、封装

33、形式Footprint其中元件位号必须在印制板上显示,其余属性依PCB空间是否显示可选。各属性值禁止在PCB设计完全后以一个符号的形式加上去。9.2.3 丝印标识不能写入器件焊盘和需要搪锡的锡道上,丝印标识之间不应有重叠、交叉,同时避免过孔造成的丝印残缺。标识符号要求离焊盘边缘距离应大于0.5mm。图43错误设计OP07写入焊盘,造成焊接虚焊9.2.4 有极性元器件其极性在丝印图上标识清楚,如三极管必须在丝印层上标出e,b,c脚。CBEB图449.2.5 采用回流工艺的印制板,PCB上要标注进板方向,进板方向与PCB的长边方向平行,和元件位号主要标识方向一致,对于双面贴装PCB,正反两面都应标

34、识,进板标识标注在工艺边上标志大小如下图可选:单位:mm图4510 拼板设计10.1 拼板组合方式印制板拼板方式为:采用所有A面在Top面,所有B面在Bottom面,并以相同方向排列。禁止制做阴阳板,即正、反面结合的方式。如下图:A面A面A面A面A面B面A面B面NG:阴阳板 OK:相同面在一面 NG:排列方向不一致 OK:排列方向一致10.2 拼板连接方式拼板中每块PCB之间采用双面对刻V形槽设计。平行PCB传送方向的V形刻槽数量3个对于非常细长的单板为了避免长宽比例不适造成的变形,可以使用3个以上,尽量在传送方向上增加拼板。 NG:横向排列 OK:纵向排列10.3 拼板基准点设计1拼板基准点

35、加在每块小板的对角上,每块板都有2个Mark点,每一块单板的基准点相对应位置必须一样。典型错误:Mark相对位置不一致正确设置:Mark点相对位置一致 2特殊情况: 当拼板中的每一块小板都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设置Mark点时,可将Mark点设置在辅助工艺边上,但需注意每块单板辅助边上都应有2个Mark点,其相对单板的位置必须一样。典型错误:Mark相对位置不一致 正确设置:Mark点相对位置一致10.4 拼板定位孔设计拼板定位孔设计时,可将拼板看成一整板,按照3.2项要求制作即可。11 印制板的热设计11.1高热器件应考虑放于出风口或利于对流的位置。11.2温度敏感器件应远离热源。对于自身温升高于

36、30的热源,一般要求:A 在风冷条件下,温度敏感器件距热源的距离大于等于2.5mm;B 在自然冷却条件下,温度敏感器件距热源的距离大于等于4mm;若因空间原因达不到上述要求,则因通过温度测试确认温度敏感器件的温度变化在额定围;11.3电解电容与散热器的间隔最小为5.0MM,其它元件到散热器的间隔最小为2.0MM。11.4 发热器件底部如果要走线必须在发热器件和PCB之间做绝缘处理。11.5 大面积铜箔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通过5A以上大电流的除外,方便维修,焊盘和铜箔间用十字或米字形相连.如图33图46如果PCB上铜箔面积比较大,应将铜箔走线设计成斜方格形,以降低PCB过回流/波峰高温后的变形

37、度。对覆铜网格的要求:网格间距12mil,网格线宽10mil,网格与焊盘距离20mil图4711.6 为保证搪锡工艺的可行性,锡道宽度不大于等于2mm,锡道边缘间距大于1.5mm,如下图图4812 印制板的安规设计12.1 最小电气距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加大电气间距,最小间距应该满足下表7的要求:查询下表时需要根据导线间电压,导线位置及涂层状况B1A7确定电气间距,表中电压为实际工作电压。对于印制导线和覆铜要同时考虑上述加工工艺因素。例如:电压差为15V的两根涂覆绿油的印制导线间,最小电气间距为0.05mm考虑加工工艺因素应取0.25mm注:如果空间较小时,可以在两平面导线之间的PCB上

38、开通孔槽来增加爬电距离。表712.2 常规约定12.2.1交流220V线中任一线距离低压零件及壳体之间距离应大于6mm。12.2.2交流220V峰值电压为308V未涂覆的接线端子间,最小电气间距为2.5mm。12.2.3交流380V有峰值电压为537V未涂覆的接线端子间,最小电气间距为3mm。12.2.4 印制板上的电源线DC或AC峰值超过300V距离印制板边缘的最小距离大于6 mm。12.3 高压警示部分高压的裸露元件要在PCB上做出明显的警示标识,如下图4913 印制板的EMC设计13.1 布线常用规则13.1.1 3 W原则:为了减少线间串扰,应尽量加大线间距离,当线中间的距离不小于3倍

39、的线宽时,可以使70%的电场不互相影响,成为3W原则;如果要保证98%的电场不互相影响,则要采用10W的原则。图 5013.1.2 20H原则:由于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电场是变化的,在板的边缘会向外辐射电磁干扰,称为边缘效应。解决的办法是将电源层缩,使得电场只在接地层的围传导,以一个H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绝缘介质的厚度为单位,若缩20H则可以将70%的电场限制在接地层边沿,缩100H则可以将98%的电场限制在接地层边沿。图 5113.2 地线的敷设13.2.1地线布线两原则:一是:争取让每条信号线和电源周围都有各自的地线,可以减少回路面积,因此减少了对外的辐射;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线的面积要

40、尽量大,可以减少地线上阻抗;13.2.2不同性质的地线要相互隔离;例如光耦两端不同性质的地线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隔离;模拟地和数字地也要有区分,如有必要连在一起,则做成单点连接,在连接点处焊接欧姆电阻;图5213.3 去耦电容的使用13.3.1 去耦电容的作用集成电路的电源和地之间的去耦合电容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本集成电路的蓄能电容,另一方面减少电路噪声对电源的影响。13.3.2 去耦电容的放置每个集成电路的电源和地之间跨接一个去耦合电容,如果空间不允许,可以为每4-10个芯片配置一个1-10 uF的钽电容。13.3.3 去耦合电容值的选择数字电路中典型的去耦合电容值是0.1uF,每10片左

41、右集成电路要放置一个充放电电容,可以选择10 uF左右。去耦合电容的选择并不严格,一般按照C=1/F的原则进行选取,即10MHz取0.1 uF,100MHz取0.01 uF。在要求高的场合尽量不选择电解电容,它的部结构使其在高频时表现出一定的电感性,最好选择钽电解电容。13.3.4 布线和焊接对去耦合电容值的影响PCB上走线过长或焊接时引脚过长会使去耦合电容本身发生自共振,影响使用效果,因此去耦合电容在PCB上的位置要紧靠近芯片的电源和地线,可以减少布线的长度,焊接的时候也要注意引脚的焊接长度要尽量短。图5313.4 PCB线的接地为了达到好的EMC效果,可以将PCB上的线路通过搭接的方式和机

42、箱连接在一起,搭接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3.4.1直接搭接:将线路直接和机箱的连接在一起,不建议采取此措施,因为静电和抗电强度等实验可能会给电路造成损坏。13.4.2容性搭接:将线路和机箱通过电容连接在一起,这种电容叫Y电容,对EMI有很好的效果,使用这种方式要注意电容的容值不能选的太大,否则漏电流会对人体带来伤害,一般容值的选择围在nF级别,G中要求Y电容的容值不能大于100nF,电容的耐压程度也要有选择,原则如下:安规电容安全等级 绝缘类型 额定电压围 耐高压Y1 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 250V 大于8 kVY2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 150V 250V 大于5 kVY3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 1

43、50V 250V 大于4 kVY4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 150V 大于2.5 kV13.4.3阻尼式搭接:通过电阻和电容串联的方式将线路和机箱连接在一起,对共模干扰的抑制效果也很好,但同时也要注意电容的耐压值和电阻的功率。13.4.4混合搭接:采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搭接,称之为混合搭接,直流输出部分的多级滤波就是采用的混合搭接的方式。图54附件1:接插件选型参考表1、板线连接器工作电压V工作电流A针距mm接插件名称图示可选针数25073.96MOLEX 359783、4、5、6、8、9、1025077.92MOLEX 359792、3、4启用5针使用0127365改规格25032.5

44、0MOLEX 52673、4、5、6、7、8、10、1225012.54DDK直10、16、20、26直式、弯式两种25015187型端子 W:4.75mm,H:0.8mm直式25015250型端子W:6.35mm,H:0.8mm直式、弯式25020PCB-10M3.5表12、板间连接器:工作电压V工作电流A针距mm接插件名称图示可选针数30022.549002M2232/4832、48三排30022.549002F2232/4832、48三排30022.54双排插针1*230*2直式40*2弯式30022.54双排插座5*2、12*2、30*2、40*2表2附件2 贴装元件选型指导 贴装元器

45、件尺寸和种类是根据贴装机的贴装功能、贴装精度等技术指标以及送料器结构决定的。选择贴装元器件时应考虑本公司贴装机的以下几个指标:A. 最小元件尺寸1.6mm0.8mm0603B. 最大元件尺寸30mm30mmC. 元器件最小引脚间距0.5mm 注:引脚间距小于0.5mm的IC,需经工艺人员验证后,方可使用。 D. 元器件外包装形式SMD器件以卷带包装为主,管状尽量少选,托盘引脚数多,间距密集的IC可选。禁止选用散装SMD器件。注:当卷带与管状包装形式共存时,优选卷带;当为8脚以上IC卷带和托盘包装形式共存时,优选托盘。E元器件封装形式:目前公司对BGA、CSP、FILP-CHIP不能加工,SOJ、PLCC、LCCC因不利于生产和检验,现禁止选用。对于IC器件推荐采用SOP、QFP。35 / 3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