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5650488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上杭县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研究* 资助工程:*省社科规划工程2006B139,*省科技方案重点工程2006R0006。摘要: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是一个地区开展过程中必然面对的一个课题,上杭县在开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这一课题自然而然的成为推动上杭县经济持续安康开展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工业化和城镇化也是“十一五规划提出 “新四化中的前两化。本研究报告首先从理论上探讨分析了工业化也城镇化的关系,指出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城镇化可以推开工业化向深度和广度开展。在此根底上根据实地调研和统计年鉴的数据比照上杭县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现状并作相应判断。运用产业构造理论结合H钱纳里、西蒙库兹涅茨、克拉克等

2、人的工业化水平评价体系进展判断,指出上杭县正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期,或者是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阶段。通过计算城镇化偏离系数分析上杭县城镇化水平与劳动力非农化进程之间差距,指出上杭目前城镇化水平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然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包括城镇规划不完善、工业化的弱质性难以为城镇化提供强劲的动力和户籍制度问题。城镇化的滞后影响了工业化的开展,使大量劳动力过多滞留在农村,造成劳动力素质低下,同时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并且影响了城乡生态建立。最后建议上杭县以循环经济的理念科学规划,促进城镇化跨越式开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的转型与升级;并且综合应用信息化,促进工

3、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关键词:工业化 城镇化 良性互动 阶段 新型工业化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开展的主动力,城镇化是现代社会开展的主旋律。对于县域经济的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以及和谐社会建立来说,工业化与城镇化均是重要途径。二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应用科学的方法提醒它们之间的在规律,进而制定有效的政策,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理论探讨工业化与城镇化往往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工业化是城镇化开展的根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开展的重要土壤和必然结果,又反作用于工业化。一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城市经济学家巴顿认为 “城市化的产生与开展都离不开工业

4、化,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1。兴旺国家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开展历史说明,工业化开展水平越高,开展速度越快的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也越高和越快。其最主要原因是工业化从多个层面带动了城镇化。一方面,工业化促进了生产要素与资源向城镇地区集聚。生产要素与资源的集聚是城镇的形成与开展必要条件与重要动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各生产要素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则,它们将会向优势地理区位运动、集中,社会个体也是向开展条件最优的区域流动与集聚。一般情况下,工业工程都会选择有*种先天的地理上的优势和生产效率方面的优势的地区,与农村相比,城镇的物流本钱、资金流动本钱、信息本钱较低,而相关效劳较多,人力资源也更为集中,拥有

5、诸多优势,因而,工业工程主要分布城镇部或周边。工业化开展,一般会增强城市的比拟优势,进而从外部吸引更多的资源、资金、信息、人才和智力在城市聚集。如工业创造了更多的劳动报酬相对较高的就业时机,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积聚,进而推动了城镇的开展。另一方面,工业化为城镇根本建立提供坚实的经济根底。城镇建立需要大量的资金。工业由于组织化程度较高,生产水平较高,进而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城镇经济的开展,增加了劳动产业与地方财政收入,为城镇公共根底设施建立提供重要财源,也带动了乡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设施建立,为城镇建立提供有力的产业根底与经济根底。由此可知,工业化必然导

6、致城镇化、工业化加速了城镇化。培林的研究说明:产业革命要求生产走向集中,工业集聚产生了大规模的城镇;产业革命也使人口迅速增加,为城镇化提供了主体;业革命带来交通革命,使城市社会经济系统合为一个围很宽的大系统2。二城镇化推开工业化向深度和广度开展城镇化的实质是人口、资源、资本、信息向城镇不断集聚的过程,适合工业大规模集中生产的需要,进而有效地推开工业化的进程。首先,城镇化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业化的交易本钱。随着城镇化的开展,信息技术不断提高、金融与保险的效劳水平逐步上升、水电交通等根底设施日益完备,这些为工业发开展搭建一个好的平台,提供一个交通快捷、信息通达、生活方便的载体,进而有效地降低了工业化的

7、交易本钱。其次,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有效要素支持。工业化的实质是各种生产要素不断由农业向工业流动和聚集的过程,工业化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生产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些生产要素都会向报酬率较高的地区流动,城镇存在规模效应与各种资源集聚共享的优势,进而会吸引大量的生产要素。这些要素的集中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能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工作效率,是工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推进工业化向深度和广度开展的重要力量。第三,城镇建立的巨大需求拉动了工业化的开展。需求缺乏是制约现代产业与经济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工业化速度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城镇化意味着大量根底设施、房产等建立,这些建立用品绝大多数是

8、工业制品,如此产生了巨大的工业品的消耗需求,进而通过传递与放大,带动各种工业的开展。二、上杭县工业化与城镇化现状比照与判断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两个子系统的相互协调,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功能的大幅度改善。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否相应协调取决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来看,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城镇化可以获得较高的综合效益,支付较低的各种本钱。如在一定的工业化水平下,城镇化所引起的人口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不是无限制的,当城镇化水平到达一定阶段时,由其带来的边际聚集效益便呈递减趋势,而

9、边际聚集本钱则逐步上升,当二者接近或相等时,城镇化便到达理论上的适度3。因而,有必要对上杭县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现状进展分析与判断。一上杭县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根本情况1 上杭县工业化情况及阶段判断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次不同程度的波动,上杭县工业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5年非农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8.47%,较1978年的41.55%上升了26.92个百分点,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快速跃进的阶段,迫切需要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具体见表1。表1 上杭县历年产业构造一产增加值比重二产增加值比重三产增加值比重第二、三产业比重197858.4519.5422.0141

10、.55197961.1816.6322.2038.82198062.9412.4224.6537.06198164.1911.5424.2735.81198266.1211.6222.2633.88198364.0012.4223.5836.00198457.9317.4324.6442.07198550.9124.3424.7549.09198651.0326.8522.1148.97198750.6827.7321.5949.32198842.8434.4022.7757.16198947.3527.9824.6752.65199048.2925.7625.9551.71199146.09

11、25.4328.4853.91199243.1729.4527.3856.83199344.9834.6020.4255.02194443.3732.2724.3656.63199547.9224.2327.8552.08199648.6824.0427.2851.32199747.2225.6427.1452.78199844.9827.4527.5755.02199942.7229.2428.0557.28200040.4829.1230.4059.52200138.2329.3932.3861.77200235.9432.0232.0464.06200333.7735.2330.9966

12、.23200434.9335.9029.1765.07200531.5339.1229.3568.471 上杭县工业化开展的历史过程自改革开放至今,上杭县工业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83年,主要是农业开展阶段,见图1所示。这一阶段农业开展相对迅速,工业由于技术水平与管理体制的限制,根本上没有开展,非农业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41.55%,下降到42.07%。此阶段,社会生产形式主要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虽然,在这一阶段,工业化水平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但农业得到长足的开展,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根底。1978年之间的工业化比重相对社会经济开展水平来说,有点虚高,一定程度

13、上是因为农业大锅饭对农业开展产生严重约束导致的。第二阶段为1985年至1996年,主要为工业化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上杭县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开展,初级产品生产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工业化准备了较好的条件,第一产业比重在50%左右徘徊,第二产业在25%-30%之间徘徊。另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束缚工农业开展的体制障碍进一步减少,工业的规模与技术优势逐渐突显出来,第三产业也有所开展。第三阶段为1997年至2005年,为工业化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工业化的优势进一步突显,工业进入快速开展阶段,第二产业比重由1996年的24.4%上升到2005年的39.12%,平均每年上升1.5个百分点,

14、非农产业比重由1996年的51.32%上升到68.47%,平均每年上升1.7%百分点。此时,第三产业的开展相对还是比拟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2上杭县工业化阶段的判断为了更准确对上杭县工业化阶段进展判断,课题组拟分别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H钱纳里、西蒙库兹涅茨、克拉克等人的工业化水平评价体系进展判断。根据评价体系将工业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开展时期。第一阶段是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即工业化准备期;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包括工业化初期、中期和成熟期;第三阶段是工业化后的经济稳定增长阶段,包括兴旺经济初期和兴旺经济高级期。第一,根据人均GDP美元/人标准可以判断出上杭县正

15、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期。H.钱纳里等人对多国的数据进展模型分析的根底上提出了人均地区生产总衡量工业化阶段的标准模式见表2。上杭县200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348元,折合为1980年不变价为2722元,合1814美元1980年官方汇率为1.5元人民币/1美元,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的中级阶段。不过本课题组认为运用这一标准可能导致高估上杭县工业化阶段。理由是因为上杭的地区生产总值主要来源当地丰富资源的开发利用,如金矿、农林牧资源等,而不是产业构造调整。表2 H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开展阶段关系4人均GDP1970年美元值人均GDP1980年美元值时期经济开展阶段140-280300-600工业化准

16、备期初级产品生产阶段280-560600-1200工业化初期工业化阶段560-11201200-2400工业化中期1120-21002400-4500工业化成熟期2100-33004500-7200兴旺经济初期经济稳定增长阶段3300-50407200-10800兴旺经济高级期第二,根据三次产业构造%衡量标准可以判断出上杭县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西蒙库兹涅茨等人认为工业化演进过程可以通过产业构造的变动表现出来:在工业化准备阶段,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比重较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相应提高;当工业化进入成熟期;此后第二产业的比重转为相

17、对稳定或有所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见表3。上杭县2005年三次产业比例为31.5339.1229.35,第一产业比重小于33.7%,第二产业比重为39.12%,接近于39.4%,但第三产业比重只有29.35,这说明上杭县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或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后期。表3:西蒙库兹涅茨三次产业构造与经济开展阶段关系5三次产业GDP构造%时期经济开展阶段一产比重二产比重三产比重大于33.7小于28.6小于37.7工业化准备期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小于33.7大于28.6大于37.7工业化初期工业化阶段小于15.1大于39.4大于45.5工业化中期小于14.0 大于50.9 大于35.1工业化成

18、熟期小于14.0小于50.0大于36.0工业化后期经济稳定增长阶段第三,根据就业构造%衡量标准可以判断出上杭县正处于工业化初期。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计量和比拟了不同收入水平下,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构造的变动趋势,进而得出用就业构造来衡量工业化水平的标准见表4。2005年上杭县三次产业的就业构造为45.1127.6127.28,对照表4,45.51小于46.1,27.61大于26.8,27.28大于27.1,因而可以得知上杭县工业化正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表4:就业构造与经济开展阶段关系三次产业就业构造%时期经济开展阶段一产就业比重二产就业比重三产就业比重大于63.3小于17.0小于19.7工业

19、化准备期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小于46.1大于26.8大于27.1工业化初期工业化阶段小于31.4大于36.0大于32.6工业化中期小于24.2大于40.8大于35.0工业化成熟期小于17.0大于45.6大于37.4工业化后期经济稳定增长阶段综合上述三种标准,我们认为上杭县正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期,或者是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阶段。工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粗加工、低加工度的产业,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竞争力不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较少。从总体上看,上杭县仍是农业经济比重较大的农业县,工业化进程明显落后于省以及市的平均水平,与沿海兴旺城市相比差距更大。由此可见,上杭县的工业化的任务相当艰巨,迫切需要

20、新的思路,实现跨越式开展。2 上杭县城镇化的根本情况 上杭县近年来通过加强城镇根底设施建立,开展房地产业与建筑产业等措施来促进城镇化进程,目前城镇化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然相对滞后。2006年县城规划区面积由原来的21.65km2扩大到72km2,建成区面积扩大到9.2km2,比2000年扩大了5.3km2,原地无及集镇居民为14.2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29%,比2000年提高6个百分点,但比全国的城镇化水平43.9%、全省的城镇化水平48%、全市的城镇化水平43%分别低14.9、19、14个百分点。二上杭县城镇化严重滞后工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较为严密,通常在工业化初期,城镇化是由工业化

21、推动的,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变动有较高的相关关系。在工业化的初期,工业化开展速度稍高于城镇化速度是正常的,但如果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则直接影响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进而也会影响自身的推进,也就是说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开展。为了定量分析上杭县城镇化水平与劳动力非农化进程之间差距,我们引入城镇化偏离系数。城镇化偏离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Ue=Pu/Pa-1其中,Ue为城市化偏离系数,Pu为观察期城市人口比重变动额,Pa为观察期农业劳动力比重变动额。假设Ue0,表示人口城市化进程超前于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进程6。上杭县1978-2005年农业劳动力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情况如表5所示。利用偏离系数公式

22、可以计算不断时间围的城镇化偏离系数,如表6与图2所示。总体来看,1978年至2005年间,上杭县城镇化水平都是滞后于劳动力的非农转移的水平,偏离系数为-0.68,高于全国-0.41的水平。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表5 上杭县农业劳动力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情况年份农业劳动力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比重城市人口总人口城市人口比重197812.0813.9586.59 236.045.55 198514.3816.8485.39 3.539.778.80 199017.0321.7878.19 3.8844.748.67 199516.0924.9264.57 4.3946.829.38 199816.1425

23、.4863.34 5.0547.4810.64 199915.5825.162.07 5.1747.8610.80 200015.0624.9560.36 5.3448.1411.09 200114.6724.4759.95 5.5148.2311.42 200213.5425.1853.77 8.7348.3118.07 200313.2927.9947.48 8.9248.3518.45 200413.0726.9648.48 8.9848.1918.63 200512.3927.5145.04 8.9948.2118.65 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85年,上杭县城镇化偏离系数为1.70

24、。人口城镇化速度远高于农业劳动力非农化速度。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局部效劳农村的人员回到城镇,再加上城镇招工的规模有所增加等原因,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第二阶段为1985年至1995年,上杭县城镇化偏离系数为-0.97。人口城镇化的速度远低于农业劳动力非农化速度,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一部农业人口可以也愿意从事非农工作,但严格的户籍制度大量想进城的农业人口拒之于城镇的大门之外。第三阶段为1995年至2001年,上杭县城镇化偏离系数为-0.55。人口城镇化相对于农业劳动力非农化的速度有所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农业户口可以通过交纳一定的费用转为非农户口,而城乡户

25、籍背后的差距使得许多农村居民通过交纳费用的形式转为非农户口。第四阶段为2001年至今,上杭县城镇化偏离系为-0.93。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又远低于农业劳动力非农化速度,这主要是因为农业劳动力非农化速度大幅度提高,而农民进入本地城镇的本钱很高,如在城区购房等,而房地产的价格又不断上涨等原因。表6 不同时间区间上杭县城镇化偏离系数期末时间期初时间1978198519901995200019851.71-1990-0.63-1.02-1995-0.83-0.97-0.95-2000-0.79-0.91-0.85-0.59-2005-0.68-0.76-0.7-0.53-0.51三、上杭城镇化滞后的主要原

26、因上杭县城镇化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城镇规划不完善,承载力不高的原因,也有工业化带动能力不强的原因,还有城乡二元构造及严格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的原因。第一,上杭县城镇规划不完善,制约城镇化的开展。如临江、临城镇“两镇辖一城、一镇包一城的行政区划制约县城的开展。目前教育随着行政区划进展城乡配套,出现了居住在临江上学在临城,或居住在临城要穿过临江再到临城上学的现象,增加城镇居民的生活本钱,削弱了城镇优势的发挥。第二,上杭县工业化的弱质性难以为城镇化提供强劲的动力。上杭县的工业主要黑色金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这些工业的污染较为严重,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一般很难集中在城镇中心,促进人口向

27、城镇集聚的能力有限。第二产业中较有特色的建筑业,主要的工作地分散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对本地人口的集聚的带动能力也是很有限的。另外,相关乡镇工业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布局过于分散,规模效益没有形成,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偏低。后者市镇人口比重的提高滞后于非农产业人口比重的提高。第三,户籍制度将众多的非农就业人口挡在城镇之外。四、城镇化滞后影响了工业化的开展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协调开展,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根本经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则会严重影响工业化的开展。第一,城镇化滞后使大量劳动力过多地滞留在农村,造成劳动力素质低下8。从当地获取拥有一定技术的劳动者的本钱相对较低,对生产技术水平不高

28、的工业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城镇化的滞后,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无法进入城镇,相关的劳动技术也很难得到提高,进而导致相关工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劳动力。上杭铜产业的开展就面临过较为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还专门进展了相关的培训。第二,城镇化滞后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低水平的过度竞争。城镇化滞后使得第三产业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而第三产业直接影响到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7,这对以矿产与森林等自然资源利用为主的上杭县工业开展来说影响很大,不利此类工业化的进步一步扩大以及竞争力的提高。第三,城镇化滞后影响了城乡生态建立,不利于工业的集群化开展。城镇化滞后使得许多工

29、业企业无法低本钱地集中在一起,进而分散在各地,甚至是一些村庄,导致镇镇像村,村村像镇,环境污染严重,污染治理的本钱很高,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本钱很高,进而制约了工业化的推进。五、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一以循环经济的理念科学规划,促进城镇化跨越式开展在科学开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到城镇规划中,促进城镇承载力与吸引力,进而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建立只有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和协调,才能安康有序开展。因而,城镇的决策者、建立者和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城镇的生态环境问题,将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城镇的规划、建立和管理之中,以循环经济理念建立生态型城镇。建立生态型城镇就是要用生态

30、学原理和生态经济的理论来规划、设计和建立小城镇,解决城镇化建立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资源的浪费等问题,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走上生产开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开展道路。以城区规划为切入点,以产业集群为依托,以工业园区建立为重点,建立以废弃物再利用为核心的城镇循环体系。引导乡镇企业特别是其增量局部向各乡镇适当集中,将县城中以农副产品、矿产品等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向靠近原料产地的城镇转移。建立城镇工业污染集控区,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在古田镇等地建立红色生态城镇等富有上杭特色的城镇

31、。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的转型与升级1 对工业产业链群进展循环整合,促进工业链群的跨越式开展上杭县工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集群化开展的潜力与优势十清楚显。然而,长期以来,更多侧重于支持具体企业开展,无视产业集群的形成,各种政策之间的配套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完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企业之间或集群与附近的地方产业的后向联系少,即与本地的供给商的联系少,许多企业所需的零配件特别是关键性的配件必须从国外或省外引进,这增加了投资本钱,降低了生产效率。集群企业之间在业务上关联并不多,多数企业往往处于同一层面的低层次竞争,没有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链,因此,也就无法获取外部

32、规模经济效应。因而,有必要从生态、经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定量预测资源环境供求情况,确定供求缺口,在产业集群梳理的根底上,充分考虑生态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情况,力求通过产业链群的循环整合,促进工业产业集群与生态环境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充分拟合与协调,进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态生产力,促进工业产业链群的跨越式开展。2 积极开展紫金矿业生态工业园区示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可以利用根底设施、物流系统、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的共享降低本钱,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可以通过不同企业的废弃物与原料的互补实现废弃物的重复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是一种先进的工业系统。自丹麦卡伦堡建立第一家生态工业园区以来,这种工业生态系统得到广泛的

33、推广与应用。上杭可以利用紫金矿业的现有资源,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立试点。3 在工业企业力推行绿色供给链管理绿色供给链管理是指在供给链中各个环节即产品设计、物料采购、制造加工、产品分销、产品消费或废弃充分考虑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开展。上杭县工业企业多数属于重污染企业,管理粗放,合作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较弱,很难在未来的绿色化竞争中获得较大的优势,因而有必要在工业企业力推行绿色供给链管理。积极在企业中开展绿色供给链管理的试点与示。选择具有代表性造纸与纸制品企业,鼓励与支持其进展绿色供给链管理,带动整条供给链的绿色化转变。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采取一种全新的绿色设计理念

34、,将整个工业体系和经营流程作为一个整体,而非一个个分散的组成局部对待,并要求其供给商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要是农业生产基地参与进来,引进能够替代原有技术的环保技术,构建闭环式的生产体系。在原料采购环节,要能寻找到良好的合作伙伴、建立起长期稳定协同开展的关系、共同设计开发产品,共同确立绿色经营标准、协同推动绿色生产。在企业部生产环节,要对物料转化的全过程进展控制、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力争做到零排放。在产品分销环节,使用绿色标志、采取绿色包装、进展绿色促销、建立绿色物流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分销活动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在产品消费或废弃环节,鼓励进展绿色消费,并构建废弃物品的逆向物流体系。对绿色

35、供给链管理试点成功的企业的经历进展总结、宣传与推广。4 鼓励工业生态技术创新和推广上杭县工业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的数量较少和水平较低,技术推广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应支持工业生态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一方面,以产学研合作为重点,突出抓好工业生态技术创新平台建立。进一步抓紧抓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建立生态技术创新公共平台,通过产学研机制,抓好一批能带动县域工业生态技术升级的共性技术或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以工业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基地的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重点产业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另一方面,以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重点企

36、业创立企业技术中心,大力支持技术中心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鼓励有条件的技术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中心,加强创新合作与交流。5 建立健全新型工业化的效劳体系建立结合全县工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上杭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效劳平台。围绕新型工业化的开展环境,工业的有效需求及区域工业产业集聚建立,以提高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与建立新型工业化创新体系为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公共效劳平台建立。大力培育和开展各类效劳机构。加大对已建或在建的生态技术开发基地的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效劳机构,转化为全县新型工业化信息效劳中心。三综合应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建立“数字上杭,打造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的信

37、息平台。加快信息技术在冶金、电力、纸制品等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加快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产业。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网络、多媒体以及虚拟仿真技术,对城市的根底设施、功能机制进展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效劳的技术系统,进而建立智能交通、城市根底管理、公众信息效劳、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监测以及社区管理等各个层面的信息系统,以实现城镇的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有效地提高城市的聚集与扩散功能,改变县域济的增长方式和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参考文献:1.佟光霁.聚集与积聚中国农村城镇化开展M. :东北林业大学,2005

38、.2.辜胜阻.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战略管理M.:华中理工大学,2000.3.丁健.现代城市经济M.:同济大学,2001.4.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拟研究M.:三联书店,1989.5.西蒙库兹涅茨. 现代经济增长M.:经济学院,1989.6.宜勇,中国转轨时期的就业问题,:中国劳动社会保障,20027.宜勇.城市化创造就业时机与城市就业空间分析J.管理世界,2000,(2):121-1288.文.城市化滞后经济后果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4):64-75.作者简介:逸芳,女,1960年生,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农村公共管理,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多篇。.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