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5619377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优质文本第一章 概论一、 单项选择题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2.心理学属于( C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3.以下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开展的规律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4.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 )年。考过两次 A.1879 B.

2、1897 C.1789 D.17985.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 A.冯特 B.詹姆斯 C.华生 D.魏太默6.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采取了D手段。A.统计分析B.测验C.调查研究D.口语报告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B 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8.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 D 。A.人本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9.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 D )A.测量法B.观察

3、法C.实验室实验法D.实验法10.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C A.观察法B.测量法C.调查法D.自然实验法考过两次11.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 B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12.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B。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二、名词解释1.心理学考过两次 实验法考过两次 三、简答题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缺乏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的三类变量是什么?四、论述题无本章小结: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5

4、分2、主要考察:心理学的概念,诞生,主要流派的简要观点与代表人物,学科性质,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出论述题的概率极低。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一、 单项选择题1.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 三种注意考过2次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2.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 B )意识状态。四种意识状态考过3次 A.可控制的 B.自动化的 C.白日梦状态 D.不自觉的3.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D。A.假性失眠B.情境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 四种失眠考过3次4.下面哪一种不

5、是心理促动药物?(D)A.兴奋剂B.镇静剂C.迷幻剂D.葡萄糖5.正常清醒时,能思考,能灵敏地解决问题,这种状态下的脑电波是 A 。A.波B.波C.波D.波 四种波形考过2次二、名词解释意识考过3次 注意考过2次 日节律 三、简答题1.简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四、论述题本章分析: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6分2、考点主要集中在选择题和名词解释上,出论述题的概率极低。3、还需要注意的题目为: 名词解释:生物节律 ;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简单题:人类意识的四种状态;注意的特点和功能;催眠状态下的主要特征,两种注意引起的原因等。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一、 单项选择题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异的能力称

6、为( D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异感觉阈限 D.差异感受性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 C )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 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D.差异觉察能力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B关系。考过两次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成准比例4.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称为D。A.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异感觉阈限D.最小可觉差(提示:他往往是感觉上的差异)5.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 D 。A.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感觉阈限6.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

7、( D )A.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感觉阈限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8.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B。A.暗适应B.明适应C.不适应D.知觉适应9.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 C 。A.漂白过程B.明适应C.暗适应D.感觉后效10.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B。考过两次A.转换B.收集信息C.神经传导D.中枢加工11.“一好百好,“一坏百坏,

8、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C 。A.刻板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12.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 B 。A.比拟信息过程B.整合信息过程C.组织信息过程D.概括信息过程13.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 B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4.双关图是_中的现象。( A )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理解性15.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16.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C ) A.视知觉 B.听知觉 C.视、听知觉 D.视

9、、感知觉17.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A属性的反映。A.个别B.整体C.外部D.本质18.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 B )A.感觉B.知觉C.视觉D.色觉19.味觉属于 C 。四种感觉考过2次A.内部感觉B.远距离感觉C.近距离感觉D.本体感觉20.位置学说不能解释 C 。A.高频声音的编码B.中等频率的声音的编码C.频率最低的声音的编码D.频率最高的声音的编码21.双眼视差是(B)知觉的重要线索。A.时间B.深度C.运动D.所有22.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 B )A.比拟信息过程B.整合信息过程C.组织信息过程D.概括信息过程23.如

10、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那么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 C A.声音的混合B.声音的起伏C.声音的掩蔽D.拍音24.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那么两个声音 A ,掩蔽作用越大。A.频率越接近B.强度越接近C.频率相差越大D.音色相差越大25._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 B A.色调B.亮度C.中和度D.饱和度26.声音的质量特征称为 C 。A.音强B.音高C.音色D.音波27.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那么该颜色的 A 越大。A.色调B.亮度C.饱和度D.强度28.颜色的根本特征或表现,称为 A 。A.色调B.亮度C.饱和度D.中和色29.人眼的可见光,

11、其波长约为( D )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二、名词解释.社会知觉2 知觉 超感知觉 感觉适应 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三、简答题1.简述社会认知过程。2.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3.简述感觉产生的过程。4.简要说明社会刻板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四、论述题本章分析:本章内容最为繁杂1、本章历年平均考分为11分,主要题型为选择,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型的概率较低。2、本章选择题是考试中的难点,考生可从历年考题中找出可能要考选择题的线索。3、.名词解释:社会知觉 知觉 感觉适应 差异与绝对感受性 差异与绝

12、对感觉阈限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4、出已经考过的仍需关注外,还需关注简述知觉的特征。在此处出偏题的概率较高。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一、 单项选择题1.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考过两次 A. 12 B. 2030 C. 6070 D. 70802.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3.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4.研究说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D )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5.记忆包括三个根

13、本过程:编码、C、提取。考过两次A.识记B.回忆C.保持D.再认6.短时记忆的容量为A个组块。考过两次A.72B.52C.82D.927.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C。考过两次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B、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A.语义记忆B.感觉记忆C.工作记忆D.情绪记忆9.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C)A.群集B.摘录C.过度学习D.列提纲10.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B)形式存储。A.视象代码.声音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11.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14、(D)形式存储。A.语义B.概念体系C.图式D.视象和声象12.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 B 中的。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语义记忆D.陈述性记忆1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遗忘规律所用方法为( D )A.群集法B.地点法C.计算法D.节省法14.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 B )A.地点法B.韵律法C.记笔记法D.特征法15.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 A )A.复述B.视觉编码C.声音编码D.感觉存放16.走迷宫是一种( A )A.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知识学习17.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会对考试有

15、帮助,这种现象称为 B A.情绪依存性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状态依存性记忆D.地点依存性记忆18.对概念、命题的学习属于 D A.社会标准的学习B.机械学习C.技能学习D.知识学习19.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那么和方法是储存在_中的。 C A.陈述性记忆B.情景记忆C.程序性记忆D.感觉记忆二、名词解释 记忆 学习 .编码 接受学习三、简答题1.简述遗忘的原因。考过两次2.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3.简述记忆的涵义与根本过程。4.简述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四、论述题1.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考过两次2.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学习策略进行有效学习?考过两次3.举例

16、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考过两次本章分析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17分。各种题型都会出现。是本书中最重要的章节之一,需要精读,任何知识点都有考到的可能。2、还需要留意的知识点有:1、名词解释:遗忘 感觉记忆 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 语义网络 前摄干扰,倒摄干扰2、问答题:简述短时记忆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需要哪些条件;美国mayer提出的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学习的分类等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一、 单项选择题1.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2

17、.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方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3.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B。A.概括性B.间接性C.合理性D.整体性4.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是B。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5.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B。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

18、法D.尝试错误法6.下面哪一点说的不是思维的特点?AA.直观性B.与语言有密切关系C.间接性D.概括性7.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D。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创造性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8.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B。考过两次A.例证B.外延C.名称D.属性9.梦属于(B)。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梦想10.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A 。A.间接性和概括性B.分析性和概括性C.间接性和整合性D.分析性和整合性11.曹冲称象主要反映出的是 D A.抽象逻辑思维B.聚合思维C.动作思维D.发散思维二、名词解释.思维 .演绎

19、推理 .创造性思维 .算法式三、简答题2.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策略中的手段目的分析法。四、论述题1.如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考过3次本章分析1、历年平均分值为9分。本章为最重要章节之一,需要仔细研读。2、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名词解释:想象 概念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日常概念 科学概念 推理 心理定势 等2、问题:简述思维的过程; 什么是问题解决?它有什么特点; 举例说明各种问题解决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举例说明各种推理三种推理;创造性的影响因素。第六章 智力一、 单项选择题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2.我

20、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3.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 B ) 考过两次 A.较低智力 B.中等智力 C.较高智力 D.非凡智力4.智商的计算公式是B。A.B. C. D. 5.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6.一般说来,以下哪一类能力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AA.人际交往能力B.学习能力C.言语能力D.运算能力.一般说来,(A)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A.人际交往能力B.学习能力C.言语能力D.运算能力8.在一个测验正式付诸

21、使用以前,测验的编制者都要建立一个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使得对分数的解释更加清晰、明确。这一参照指标指的是(A)。A.常模B.效度C.难度D.信度9. A 又称稳定性系数。考过两次A.再测信度B.评分者信度C.内部一致性信度D.分半信度10. C 是将个体的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拟而得出的相对分数。A.心理年龄B.比率智商C.离差智商D.智力年龄11.在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中,“关系属于 A 。A.产物维度B.内容维度C.操作维度D.应用维度12._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 A )A.晶体智力B.经验智力C.流体智力D.内省智力13.瑞文标

22、准推理测验是一种( B )A.成就测验B.团体测验C.个别测验D.性向测验14.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智商的计算方法为( C )A.正态分布B.比率智商C.离差智商D.智力年龄15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认为,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其中的元成分为( B )A.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的过程B.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C.提取信息并作出判断反响的过程D.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二、名词解释流体智力 信度 智力 常模 个别智力测验 效度三、简答题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3.学校教育对智力有何影响?3.什么是智商?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有什么区别?4.简述三元智力理论的观点。考过两次四、论

23、述题1.试述智力测验的性质。1.结合实例说明多元智力理论。本章分析:1、本章历年平均分值为12分,为本书中最重要的章节之一,需要仔细研读。2、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名词解释:能力 智商 晶体智力 离差智商 心理测验 成就测验 性向测验 比例智商 心理年龄等2问答题智力的影响因素;Guilford的智力理论;效度和信度的分类。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 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属于( A )动机。A.外在 B.内在 C.主导 D.社会2 .具有感染性的、比拟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C )。考过2次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3. 最有利于发挥最正确工作效率的是( C

24、 )强度的动机。A.高 B.低 C.中等 D.无4. 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属于( B )动机。A.外在 B.内在 C.自然 D.附属5. _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B A.动机B.需要C.诱因D.目标6. 在_中,最正确动机水平偏高。 B A.中等难度的活动B.简单容易的活动C.难度较大的活动D.复杂程度高的活动7. 根据_,在工作鼓励中,应创造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求。 D A.X理论B.Z理论C.V理论D.Y理论8. 急中生智是一种_状态。 C A.激情B.心境C.应激D.信号9. 个

25、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 考过2次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10.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B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D.强化功能11.一般说来,由 C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A.交往动机B.外在动机C.内在动机D.无意识动机12.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动机属于(C)。A.工作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生理动机13.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会A。A.较低B.中等C.较高D.不变14.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

26、,请问以下哪项属于需要?BA.水B.饥渴C.寻求水源D.喝水15.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 C ) A.动机 B.诱因 C.需要 D.目标16.美国心理学家( C )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A.斯腾伯格 B.斯金纳 C.马斯洛 D.华生17.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情绪反响是( D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8.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A。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19.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假设狂表现了(C)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20.美感属于( B ) A.

27、情绪 B.情感 C.心境 D.都不是21.按认知与期待理论, A A.动机力量=效价期待B.动机力量=抱负期待,C.动机力量=效价目标D.动机力量=抱负目标22.激情是一种_状态。( D )A.情感B.表情C.心境D.情绪23.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_动机。( D )A.生理性B.社会性C.主导D.成就24.请问以下哪项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 D )A.繁衍后代B.获取食物C.逃避危险D.参与交往25.气急败坏表现了哪种情绪状态?( B )A.表情B.激情C.心境D.应激26.手足无措表现了哪种情绪状态?( D )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三、名词解释1.交往动机2.成长动机3.内

28、在动机 考过2次4.应激5.动机6.需要7.诱因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区别。2.简述表情的种类。3.简述成就动机的涵义和结构。 考过2次4.举例说明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5.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动机具有哪些功能?7.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哪些特征?五、论述题1.试述情绪情感功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考过2次2.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考过2次3根据成就动机理论,说明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途径。本章分析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在07年之前为12分,07年之后为10分。各种题型都会出现。是重要的章节之一,需要精读,考过的题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很大。2、还需要留意的知识

29、点有:1、名词解释: 驱力 心境 激情 2、问答题: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耶克斯多得森定律;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第八章 人格一、单项选择题1.安静稳重、自制力强的人一般属于( C )气质。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格的( D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复杂性3._特征的人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成天忙忙碌碌。( )A.B型性格B.C型性格C.D型性格D.A型性格4.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

30、液质 D.抑郁制5.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等表现,属于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中的 B 。A.外向性人格特质B.开放性人格特质C.随和性人格特质D.情绪稳定性人格特质6. D 人格特征的人,往往追求刺激、新奇,好冒险。A.T型B.少阴型C.少阳型D.T+型7.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是一种 C 。A.教育测验B.投射测验C.自陈量表D.性向测验8.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人格的 C 。A.复杂性B.独特性C.功能性D.统合性9.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奉献在于提出了 D 。A.外表特质B.共同特质C.中心特质D.根源特质10.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予以评价的方法

31、是(A)。A.自陈量表法B.主题统觉测验C.罗夏克墨迹测验D.句子完成法1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人格系统?(C)A.气质与性格B.认知方式C.心理过程D.心理状态12.投射法测量了人格(B)层面的内容。A.意识B.无意识C.客观D.自然13.气质与性格的区别主要表达在(D)方面。A.特性与共性B.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C.能力与人格D.生理与社会14.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C)。A.能力B.气质C.性格D.认知方式15.人格除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功能性的本质特征外,还包括下面哪一特征?CA.两极性B.动力性C.统合性D.遗传性16.脾气急躁、行为勇敢有力的人属于( A )气质。

32、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17.助人为乐、廉洁奉公,反映性格的( D )特征。 A.理智 B.情绪 C.意志 D.态度18.某学生喜欢与人交往,到了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从气质类型看,他属于( A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19.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拟符合B。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20.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奉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他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C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A.10B.12C.16D.2421.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以 D 为核心。A.潜意识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意识

33、22.人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面的特征属于( D )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23.多愁善感的人一般属于_气质。( D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24.自觉调节自己,克服困难是属于性格的_特征。( B )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25_的学生在信息加工上多采用整体加工方式。 A A系列型B.沉思型C.冲动型D.场独立型8.在信息加工时依据内在参照的认知方式,这属于以下哪种风格?( B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沉思型D.系列型26.?水浒?一书中的林冲应该属于什么气质类型?( A )A.粘液质B.抑郁质C.胆汁质D.多血质27.以下哪项特征不

34、属于人格的本质特征?( B )A.稳定性B.易变性C.功能性D.复杂性三、名词解释1.人格2.认知方式3.投射法4.气质四、简答题1.简述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2.简要说明人格结构的自我调控系统。3.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各自的优势是什么?4.人格具有哪些本质特征?5.气质与性格有何不同?6.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7.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五、论述题1.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在教育中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请举例说明。2.试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开展的因素及其作用。考过3次3.在人格开展与调节中,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5.结合实际谈谈人格的成因。本章

35、分析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在07年之前为14.5分,07年之后为8.1分。比重有下降趋势。但各种题型都会出现。需要精读,知识点涉及的比拟细,面很广,考过的题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论述题。2、还需要留意的知识点有:1、名词解释: 性格 人格特质2、问答题:性格的结构;人格理论的不同流派与代表人物;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一、单项选择题1.在相似性的诸多因素中,_是最主要的因素。 D A.性别B.社会背景C.教育水平D.态度2.群体标准的根本作用是对成员具有_的作用。 B 考过2次A.吸引B.比拟和评价C.助长D.凝聚3.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_所首创的。( C ) 考过2次A.费斯廷格B.

36、沙赫特C.莫雷诺D.库利4.当人处在群体中时,有时会作出平时不会作的破坏性行动,这是( C ) 考过2次A.从众现象B.社会干扰现象C.去个体化现象D.群体极化现象5.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B ) 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6.“酒逢知己千杯少,反映了人际吸引中的 D 条件。A.互补性B.接近性C.熟悉性D.相似性7.以下 C 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之一。A.标准性B.社会性C.接近性D.合群性8.“三个和尚没水喝,反映了 A 作用。A.社会惰化B.社会干扰C.去个体化D.从众9.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A ) A.行为参照 B.省

37、力 C.服从 D.强迫10.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B。A.服从B.从众C.信任D.接受11.“人曰亦曰属于_现象。( C )A.沟通B.服从C.从众D.暗示12.以下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C )A.去个体化理论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B.当个体处于去个体化状态时,个人的行为就较少受自己的个性和意识支配,而倾向于依从整个群体的状态。C.群体规模越小,气氛越强烈,越易于引发人的去个体化状态。D.匿名性是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之一。13.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着三种根本的需要,它们分别是什么?( C )A.生理需要、支配需要和尊重

38、需要B.胜任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和尊重需要C.支配需要、包容需要和情感需要D.尊重需要、包容需要和情感需要14.有关社会助长的研究最早是由谁进行的?( A )A.特瑞普里特B.谢里夫C.费里德曼D.阿希三、名词解释1.包容需要2.从众 考过3次3.社会助长4.去个体化5.群体极化四、简答题1.简述去个体化的涵义与主要原因。2.简要说明舒茨提出的三种根本的人际需要。3.人际吸引的条件有哪些? 考过2次4.简述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5.非言语沟通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五、论述题1.试比拟舒茨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的异同。2结合实例,说明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本章小结: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

39、在07年之前为5分,07年之后为11分。比重上升非常大,有越来越重要的趋势。所以需要重点关注。在简答题和名称解释上是重点。论述题概率开始增加,知识点会要求比拟细。2、还需要留意的知识点有:1、名词解释:人际沟通 群体 社会惰化 2、问答题:社会交换理论;人际沟通的功能与模式;群体的一般特性;从众与服从的区别,比拟两者的原因;第十章 心理健康一、单项选择题1.恐惧症来自于( B )。A.挫折 B.焦虑 C.压力 D.梦想2.体验到突然的、强烈的、不断出现的并且常常是无法预测的焦虑行为的袭击,焦虑可持续几秒钟,也可能是几小时或几天,而后消失,又在不经意间重新出现。这是 C A.广泛性焦虑障碍B.恐

40、惧症C.恐慌障碍D.创伤后应激症3.欲盖弥彰,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A A.投射B.文饰C.否认D.反向4.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 C ) 考过2次A.是积极的B.是消极的C.具有二重性D.不确定5.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B ) 考过2次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梦想6.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B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7.下面哪一种不是心理促动药物?(D)A.兴奋剂B.镇静剂C.迷幻剂D.葡萄糖8.健康的概念是指D。A.身体健康B.生

41、理无残疾C.心理健康D.身心健康9.一位内向、缺乏魅力的男青年恋爱受挫后,想象自己是一个英俊的小伙,成为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陶醉在梦想的世界中获得心理满足。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D )。A.反向 B.投射 C.压抑 D.梦想10.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采用了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方法?CA.文饰B.转移C.投射D.梦想11.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A。A.升华B.转移C.文饰D.压抑12.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压力的因素?( B )A.准备状态B.行为方式C.经验D.性格特征13.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有关身心健康的什么宣言?( D )A.

42、?巴黎宣言?B.?北京宣言?C.?开罗宣言?D.?阿拉木图宣言?14.以下哪种反响是对挫折的积极应对反响?( A )A.升华B.投射C.退行D.梦想15有些酗酒者认为“喝酒伤身没有科学根据,照样喝酒,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B A文饰B.否认C.投射D.反向三、名词解释1.社会性压力源2.挫折 考过3次3.心理健康4.压力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心理健康的标准。考过3次2.人们遇到挫折后,会引起什么反响?3.简述挫折的应对策略。4.请你结合课本内容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并应对焦虑的?5.焦虑障碍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6.简述心理健康的根本内涵是什么?7简要说明克服焦虑的三个原那么。五、论述题1.试述处理压

43、力的方法。2.试论述人在受到挫折后可能产生的反响并提出应对挫折的一些建议。本章分析: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在07年之前为7分,07年之后为8分。本章中挫折、焦虑和压力是重点,尤其是解决的策略需要理解灵活掌握。2、考点主要集中在简答题和名词解释上。3、还需要留意的知识点有:1、名词解释: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 心理防御机制 焦虑障碍2、问答题:压力产生的原因;焦虑的主要类型及应对策略;第十一章 毕生开展一、单项选择题1.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开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拟叫( A )研究法。A.横断 B.纵向 C.序列 D.实验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开展理论,_的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 C

44、考过2次A.感知动作阶段B.自我中心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3.根据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开展阶段的研究,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阶段属于 C A.后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社会水平4.人的开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B )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5.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开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6.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开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B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7.前运

45、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A 。A.自我中心性B.客体永久性C.守恒性D.可验证性8.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开展阶段的研究中,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成认的法律的道德阶段属于 D 。A.前习俗水平B.公正水平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9.有机体开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为该行为的A。A.关键期或敏感期B.行为学习期C.习得期D.开展期10.狼孩现象主要是由( B )因素造成的。 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11.青少年期一般指( B )岁。 考过2次 A612 B.1218 C.618 D.102012.划分个体心理开展年龄阶段的主要依据是( A )。A.个体心理开

46、展的每一个时期的重要的特殊的矛盾和质的特点B.智力水平 C.生理成熟 D.言语开展13.“印度狼孩的事实说明,影响人的心理开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遗传素质外,还有( C )。A.后天的饮食因素 B.居住条件因素C.后天的环境因素 D.教育因素14.在皮亚杰的认知开展理论中,712岁儿童处于( D )A.形式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感知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15.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关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准那么,我们一般把这称为什么?( A )A.性别社会化B.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C.性别理解D.性别模式三、名词解释1.年龄特征2.关键期3.纵向研究法4.横断研究法5.中年危机6.自我意识四、简答

47、题1.概述青少年心理开展的特点2.简述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开展。3.简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开展的阶段理论。五、论述题无本章分析: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在07年之前为4.5分,07年之后为3分。2、考点主要集中在填空题和名词解释上,出论述题的概率较低。3、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是: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开展阶段的理论;另外,儿童的社会性开展,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开展的认知特点需要关注。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为11分,可能考点主要包括:记忆局部;智力影响因素局部;人格影响因素局部;学习动机局部;心理健康局部。例如以下题目。案例一、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以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请你结合有关心理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方面的内容来给小王提出一些有效的学习建议。案例二、王显凤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高力房镇锅柽子村一个特殊的家庭中。她的母亲因早年患大脑炎而导致痴呆,属中度残疾;她的父亲是聋哑人。小显凤出生后,父亲忙于每天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