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9803.2_1999耕整机试验方法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5505051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JBT9803.2_1999耕整机试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JBT9803.2_1999耕整机试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JBT9803.2_1999耕整机试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JBT9803.2_1999耕整机试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BT9803.2_1999耕整机试验方法(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ICS 65.060.20B91/T9803.21999耕整机 试验方法Test methods for agricultural tiller1999-08-06 发布2000-01-01 实施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24 / 27/T9803.21999前言本标准是对ZBB91027.1ZBB91027.290水田耕整机的修订。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技术容改变如下:1. 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围:本标准适用于配套动力不大于6 kW、用于水、旱田土犁耕和整地的各种单轮或双轮驱动以及有乘座和无乘座的耕整机。2. 增加了安全技术方面的容。3. 可靠性改用国通用的可靠性评定指标,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表

2、示。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ZBB91027.1ZBB91027.290。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水田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省耒阳插秧机制造厂,省南陵神牛机械,军区工程机修造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新不、吴文科、桂生、士华、卫东。本标准于1990年首次发布,1999年第一次修订。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8-06 批准中华人民国机械行业标准耕整机 试验方法Test methods for agricultural tiller/T9803.21999代替ZBB91027.2902000-01-01 实施1围本标准规定了耕整机

3、的常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功率不大于6 kW、用于水、旱田土犁耕和整地的耕整机包括单轮或双轮,有乘座或无乘座。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105.21987燃机台架性能试验方法GB/T37681996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 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GB/T56671985农业机械生产试验方法GB/T14225.31993铧式犁试验方法3 总则3. 1 一般要求3. 1. 1 试验前制造厂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文件。3. 1.

4、 2 耕整机各总成或部件、附件及附属装置应按使用说明书规定装备齐全,并调整至该机技术文件的规定状况。3. 1. 3 试验期间用的燃油、润滑油应按使用说明书选用,质量应符合有关石油产品标准的规定。3. 1. 4在整个试验期间,除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使用和技术保养外,不得任意调整与换修。如确有需要,须经试验组织机构同意并在其监督下进行。随后重新做有关项目试验,并将详情记入报告中予以说明。3. 1. 5 试验时,凡在耕整机使用中可调整的零部件如平衡盘等均应处于常用状态,必要时在报告中予以说明。3. 1. 6 对试验期间出现的一切异常现象,均应详细记录并写入报告中。3. 1. 7 试验前,所有的仪器

5、设备须经校验,其精度均应符合要求。3.2测量精度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8-06 批准除有特殊规定外,各种参数的测量精度应满足表1的规定取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者中数值较大者。表 1 测量精度要求被 测 参 数 名 称测 量 精 度 要 求绝 对 误 差相 对 误 差 %线性尺寸2.0 mm0.5质 量1.0力5.0 N1.0时 间0.2 s1.0转 速1.0 r/min0.5角 度0.5 2.0温 度0.5 2.0大气压力0.1 kPa2.0扭 矩1.0 Nm1.0其 他2.04验收与磨合4. 1 验收4. 1. 1被试耕整机应由试验负责单位根据耕整机的技术条件或有关文件要求进行验收。4.

6、1. 2 登记产品合格证、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产品编号、出厂日期等。4. 1. 3 检查耕整机各总成、部件、附件、附属装置及随机工具的完整性,关键部位紧固件的紧固程度,各总成润滑油及润滑点的润滑、密封状况。4. 2 磨合试验前,动力和传动箱应按随机技术文件规定的磨合规进行磨合,并注意检查各部分紧固情况及工作状态,对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应作详细规记录。磨合后,应按规定进行技术保养。5 整机参数测定5. 1 目的检查被试耕整机的整机参数是否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并为分析有关试验结果提供必要的整机参数。5. 2 测定条件及要求 测量场地应为清洁、完好、质地坚硬的水平地面,在测区围地面倾斜角应不

7、大于1,地表平面度应在3 mm以。5. 2. 2 耕整机以出厂单机状态进行测定配动力。5. 2. 3 燃油、冷却水和润滑油均应加注到随机技术文件规定的最高液面位置。5. 2. 4 耕整机停放在测量场地上,处于直线行驶状态。发动机熄火。整机处于犁耕工作状态,驱动轮、犁体、滑托支承点处于同一平面,纵向中心平面垂直于地平面,平衡盘有平衡盘时横向调节杆呈水平状态。平衡盘下平面离地面距离调整至12 cm。在耕整机座位上放置65 kg的重块并固紧以代替驾驶员。5. 3测定方法5. 3. 1 几何参数包括耕整机的外形尺寸和驱动轮参数。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测量分别在平行于耕整机纵向中心平面和驱动轴轴线方向上进行

8、。高度尺寸是垂直于地面的高度。水平和高度尺寸除直接测量外,可借助重锤、高度尺、水平尺、直角尺、辅助测量架等用具进行间接测量。角度参数除直接测量外,可通过测定各特征点的位置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得。5. 3. 2 容量参数是指为使耕整机正常工作而必须往耕整机的某些部件见表2加注各种液体的最大灌注量。测量时,环境气温应为2015,用清洁容器分别接收各被测部件及其管路中的全部液体。5. 3. 3 质量参数质量参数均用称量装置直接测出,测定项目见表2。5. 3. 4 质心坐标耕整机质心坐标用a、e、h表示,测定时,驱动轮、平衡盘、滑托分别用顶尖支承在称量装置台面上,并保持犁耕工作状态。5. 3. 4. 1

9、 质心纵向坐标a质心纵向坐标即质心距驱动轮轴线的水平距离。质心在驱动轮轴线之后时规定a为正值,反之为负值,按式1计算:YJPL2+ YJQL11式中:a耕整机质心纵向坐标,mm;ms耕整机使用质量,kg;g重力加速度,m/s2;YJP耕整机犁耕状态时,平衡盘的地面支承反力,N;YJQ耕整机犁耕状态时,滑托的地面支承反力,N;L2耕整机犁耕状态时,平衡盘支承点到驱动轮轴线的水平距离,mm;L1耕整机犁耕状态时,滑托支承点到驱动轮轴线的水平距离,mm。5. 3. 4. 2 质心水平横向坐标e质心水平横向坐标即质心至驱动轮纵向中心平面的距离。顺耕整机前进方向看,质心在该平面的左侧时规定e为正值,反之

10、为负值,按式2计算:YJPm+ YJQn2式中:e耕整机质心水平横向坐标,mm;m耕整机犁耕状态时,平衡盘支承点到驱动轮纵向中心平面的水平距离,mm;n耕整机犁耕状态时,滑托支承点到驱动轮纵向中心平面的水平距离,mm。5. 3. 4. 3 质心高度坐标h质心高度坐标即质心至刚性支承平面的距离。规定h为正值。测定时,耕整机的平衡盘、滑托分别以顶尖支承于称量装置台面上,将驱动轮垫高,使耕整机向后倾斜1520,耕整机纵向平面与地面保持垂直状态。分别测定耕整机的倾斜角度,平衡盘、滑托的支承反力,按式3计算:3式中:h耕整机质心高度坐标,mm;耕整机倾斜a角后,滑托的地面支承反力,N;耕整机倾斜a角后,

11、平衡盘的地面支承反力,N;r驱动轮半径,mm;a耕整机倾斜角,;d平衡盘下平面离地距离,mm。在满足测量精度的条件下,允许采用其他方法测定质心高度。5. 4 各项测定及计算结果记入表2。6 发动机台架试验将发动机从耕整机上拆下,在试验台上与测功器直接相连,试验时,在发动机常规位置应装有耕整机正常工作时所需的全部附件如空气滤清器、消声器等,然后按GB/T1105.2的规定进行标定功率试验和调速特性试验。各项测定及计算结果记入表3,并绘制调速特性曲线。7 性能试验7. 1 目的考核耕整机的工作性能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7. 2试验条件和要求7. 2. 1 试验地区应根据试验样机的适应

12、围,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土块。田土块各处的试验条件要基本相同,其面积应能满足试验项目的测定要求。7. 2. 2 试验机组应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试验时,样机和驾驶员都不得更换。7. 3操纵试验7. 3. 1 最小转向圆半径和最小水平通过半径测量转向圆半径是指耕整机转弯时,回转中心至外侧轮轮辙中心的距离。水平通过半径是指回转中心至耕整机最外端点的距离。测量时,耕整机以最低速度稳定行驶,转向手柄转到最大转角,行驶完一个整圆圈后就地停车,并保持转向不变。分别在圆周上均匀的三个直径方向上,测量外侧轮辙中心所画圆的半径,并测量圆心至耕整机平衡盘或转向手柄最外端点的水平距离。试验应分别在向左转和向右转两种状态下

13、进行。7. 3. 2 操纵力测量耕整机以最低稳定行驶速度直线行驶开始,缓慢转动转向手柄至最大转角,同时用测量计仪测量操纵转向手柄转到最大转角的操纵力。试验应分别在向左转和向右转两种状态下进行。操纵机构的操纵力用测力计或测力元件直接测量。在耕整机静态下,分别测量将各操纵机构移至工作位置时所需的最小操纵力。着力点为驾驶员常规操纵位置的中点。7. 3. 3 各项测定及计算结果记入表5。7. 4 噪声测定7. 4. 1 试验条件及要求7. 4. 1. 1 在测试中心M见图1周围半径50 m场地有限时可减至25 m围,不得有大的噪声反射物,如建筑物、围墙、岩石和机器设备等。7. 4. 1. 2 测量应在

14、天气良好,环境气温为2015,离地面高1.2 m处的风速不大于3 m/s时进行。为避免风噪声的影响,可采用防风罩,但不得影响测量精度。7. 4. 1. 3 本底噪声包括风噪声应比所需测定噪声至少低10 dBA,其数据方为有效。7. 4. 1. 4 在声级计传声器和被试耕整机之间不应有人或其他障碍物。传声器附近不应有影响声场的障碍物,观测人员应处于不影响声级计读数的地方。7. 4. 1. 5 耕整机经过预热使各部分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开始试验。7. 4. 1. 6 在测试前后,声级计要进行校准,若前后相差大于1 dBA,则该试验无效,应重做。7. 4. 1. 7 测定及计算结果记入表6。7. 4.

15、 2 动态环境噪声测量试验地的布置如图1所示,在地面上标出跑道中心线CC及测区起始线AA、终止线BB和测试中心点M。分别在M点的两侧P1和P2处,用三角架固定一个声级计,它的传声器置P1、P2点地面上1.2 m处并对准M点,传声器的轴线垂直于CC线,用声级计的A计权网络和快档进行测量。试验开始时,耕整机挂高档、空车,驾驶员持正常操作姿式,沿跑道中心CC行驶,并以其最高车速的四分之三的速度平衡驶近AA线,当耕整机的前端达到AA线时,立即把油门加到最大,直至耕整机后端驶过BB线后,才减小油门。当耕整机通过测区时,读取所示的最大噪声值。试验至少往返各进行两次。在耕整机同一侧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不应大于

16、2 dBA,如果读数异常,则本次测定无效,应重做。图17. 4. 3 驾驶员操作位置处噪声测量用声级计的A计权网络和慢档进行测量,它的传声器安放在驾驶员的头盔架上,传声器朝前水平固定在噪声大的一侧,与眼眉等高,距头盔架中心平面250 mm20 mm的耳旁处。进行试验时,耕整机呈最大设计耕深犁耕状态,在每个档位上,发动机油门全开,待其稳定后,读取最大噪声值和相应的速度。最后测定耕整机空车行驶的最大噪声值和速度。分别在各项试验的开始和结束时,测量气温、风速和本底噪声测量本底噪声时,被试耕整机的发动机应熄火。测量结果记入表6。7. 5 牵引试验7. 5. 1试验条件及要求7. 5. 1. 1 试验场

17、地为稻茬田或绿肥产量不高于22 500 kg2/hm2的水、旱田。其土壤比阻应不大于5104Pa,泥脚深度不大于300 mm,田面水层深度35 cm,旱田土含水率不大于25%。7. 5. 1. 2 试验田块按图2区划。性能试验测定区长度为20 m,在机组进入测区前应有不少于10 m的稳定区。7. 5. 1. 3 试验田的调查和测定按图2所示测定5点,调查和测定容为:a 前茬作物或绿肥和田面情况;b 前23年轮作和耕作情况;c 土壤类型;d 耕前植被:用1 m1m的框架,将框露出的植被齐地面剪下,立即称重。稻茬田用称重法或数丛法,数框的稻茬丛数。此时框架的对角线应与稻茬行株方向一致必要时应用称重

18、法和数丛法同时测定,计算平均值记入表7;e 土壤坚实度:用土壤坚实度仪测定,每点按5 cm分层,分别计算各分层及全耕层平均值,记入表8;f 田面水层深度或旱土含水率测定结果记入表9或表21,含水率测定按GB/T5667进行。标杆位置 土壤含水率、坚实度、植被及田面水深的测定位置。每行程不少于10点,等距离插上标杆作为耕耙深和耕耙宽测定基准位置图27. 5. 2 试验方法7. 5. 2. 1 试验的开始、中间及结束,分别测记气温、气压和大气相对湿度等。 在耕整机与负荷车之间装置拉力计拉力传感器。牵引点位置在整个试验期间保持不变,牵引力线应在耕整机纵向中心平面,且与地面平行而无明显的歪斜,犁呈不入

19、土状态,试验时,耕整机处于被试档位,动力油门调到全开状态,并保持稳定,利用耕整机和负荷车的速度差来实现耕整机负荷加载。试验分低档和高档两种工况。试验中,牵引负荷由小到大逐级加载,每次加载达到稳定工况后驶过测区,测量并记录通过测区的牵引力、耗油量、驱动轮转数和时间。试验一直进行到得出最大牵引力功率或者驱动轮滑转率达到15%时取先达到者为限。加载级数一般不少于8个,每测定一个行程后犁耕一次,使每行程测定时耕整机走在新的犁沟里。7. 5. 2. 3 最后测定驱动轮严重滑转前的最大牵引力及耕整机被拖拉时的空行阻力。7. 5. 3试验结果7. 5. 3. 1 试验结果用下列公式计算:a) 行驶速度v=3

20、.6S/t4式中:v耕整机行驶速度,km/h;S测量区段长度,m;t耕整机驶过测区时间,s。b 牵引功率5式中:NT耕整机牵引功率,kW;PT耕整机牵引力,N。c 燃油消耗量6式中:GT耕整机燃油消耗量,kg/h;DG耕整机驶过测区的燃油消耗量,g。d 牵引比油耗7式中:gT耕整机牵引比油耗,g/kWh。e 驱动轮滑转率8式中:d驱动轮滑转率,%;n0耕整机空行程通过测区的驱动轮转数;n1耕整机工作行程通过测区的驱动轮转数。7. 5. 3. 2 将测得的下列数据及其计算结果牵引力PT、牵引功率NT、速度v、油耗GT、比油耗gT和滑转率按图3的形式绘制成包括vPT、NTPT、GTPT、gTPT和

21、dPT等五组曲线在的耕整机牵引特性曲线。根据曲线得出各档最大牵引力功率点和最大牵引力点,并将各项指标记入表10。7. 6犁耕性能试验7. 6. 1 测定项目a 耕深及其稳定性;试验结果记入表11。b 耕宽及其稳定性;试验结果记入表12。c 翻土性能;测定结果记入表13。d 断条碎土率:碎土率在Bh50 cm全取样,计量5 cm土地质量及总土量其中B为耕宽,h为耕深,单位:cm,测定结果记入表13。e 植被覆盖率:测定结果记入表7。f 牵引阻力、犁耕比阻和消耗功率:测定结果记入表14。7. 6. 2 犁耕性能试验测定方法按GB/T14225.3的相应规定。图37. 7耙地性能试验7. 7. 1

22、测定项目a 耙深;b 耙后平整度;c 碎土率;d 植被覆盖率;e 消耗功率。8 生产试验8. 1 目的考核耕整机在正常耕作情况下的使用经济性、使用可靠性、性能稳定性、对农艺要求及自然条件的适应性、维护保养方便性、主要件和易损件耐用性以及劳动条件和安全性。8. 2试验条件及要求8. 2. 1 试验条件在当地应具有代表性,并适合机具的适用围。8. 2. 2 耕整机配带的农机具应是该机型的配套机具,其技术状态良好。8. 2. 3 生产试验应配备专职测试人员,并按样机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配备操作人员。8. 2. 4 每台耕整机的负荷下累计作业时间应不少于300 h,其中犁耕作业时间应不少于200 h。负荷

23、下的作业时间包括负荷性能试验时间,耕整地、地头转弯、倒车时间,但不包括发动机空转和地块转移时间。 耕整机作业质量。必须满足当地农艺要求,按试验期间总的燃油平均小时耗油量计算,平均负荷系数应不低于50%。8. 3试验容8. 3. 1 生产考核8. 3. 1. 1 在生产试验全过程中应做好写实记录。每个班次必须记录作业量,主、副油料消耗和各类时间消耗,时间精确到min,结果记入表15,然后整理汇总,计算其作业小时生产率和班次小时生产率,结果记入表16。8. 3. 1. 2 观察或测试样机各部位的调整、保养和拆装是否方便。详细记录样机零部件的变形损坏情况,记入表17。试验前、后应测量主要件和易损件的

24、有关数据,记入表18。对有代表性的和严重损坏部位拍摄照片,评定主要件和易损件的耐用性。8. 3. 1. 4观察或测定样机各部位的调整、保养和拆装是否方便。8. 3. 1. 5 观察或测定样机的操作方便性、劳动条件和安全性,如噪声、振动、视野和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等。8. 3. 2 生产查定 样机的生产查定应不少于连续三个班次。每个查定班次作业时间不得少于6 h,时间精确到s。 每个查定班次各类时间消耗,作业量和主、副油料消耗,记入表15,然后整理汇总,计算纯工作小时生产率和主油料消耗率,结果记入表19。8. 4 生产试验的时间分类生产试验的时间分类按GB/T5667中2.3的规定。8. 5 技

25、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结果填入表20。8. 5. 1 纯工作小时的生产率:9式中:Ec纯工作小时生产率,hm2/h;Qcb生产查定的班次作业量,hm2;Tc生产查定班次纯工作时间,h。8. 5. 2 作业小时生产率:10式中:Eb班次小时生产率,hm2/h;Qb生产考核期间的班次作业量,hm2;Tz生产考核期间的班次作业时间,h。8. 5. 3 班次小时生产率:11式中:Eb班次小时生产率,hm2/h;Tb生产考核期间的班次时间,h。8. 5. 4单位主油料消耗量:12式中:Gn单位作业量的主油料消耗量,kg/hm2;Gnz生产查定班次主油料消耗量,kg。8. 5. 5 单位副油料

26、消耗量:13式中:Gf单位作业量的副油料消耗量,kg/hm2;Gft规定周期中每次更换和添加的副油料量,kg;Qgb规定周期中的班次作业量,hm2。8. 5. 6 使用可靠性耕整机可靠性指标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表示:MTBF=14式中:MTBF耕整机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h;Ti第i台被试耕整机的累计工作时间,h;rn被试耕整机在试验期间出现的故障总数。8. 5. 7 调整保养方便性:15式中:Ktb生产考核期间的调整保养方便性,%;Ttb生产考核期间样机每次的调整保养时间,h。8. 5. 8 班次时间利用率:16式中:KbL样机的班次时间利用率,%。8. 5. 9 总延续时间利用率:17式中:K

27、yL样机的总延续时间利用率,%;Ty样机在生产试验期间每班的总延续时间,h。8. 5. 10 作业成本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参照GB/T56671985中附录A的规定。9 试验报告的编制试验结束后,将测定、计算和观察结果整理汇总,综合分析编写试验报告。其容如下:a 试验目的;b 试验样机的结构和技术特征简介;c 试验地区农艺要求及试验条件;d 试验结果和分析;e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f 结论;g 附件。表 2 整机参数测定结果表 耕整机型号:试验编号: 制造单位:测定地点: 出厂编号:测定日期:测 定 项 目数 值测 定 项 目数 值外形尺寸mm总 长使用质量 kg总 宽使用质量分配kg驱 动 轮

28、总 高平 衡 盘驱动轮直 径 mm滑 托叶片mm宽度质心坐标mm纵 向 a高度横 向 e叶片倾角高 度 h叶片数型 号灌注量L燃 油标定功率kW冷却液标定转速r/min发动机润滑油结构质量kg传动系润滑油出厂编号配套机具名 称结构质量kg工作幅宽mm外形尺寸长宽高mm犁耙 测定人:记录人:表 3燃机台架试验结果 发动机型号:发动机编号: 制造单位:燃油种类及牌号: 试验地点:润滑油种类及牌号: 试验日期:测功器型号:功率kW扭矩Nm转速r/min燃油消耗发动机温度天气条件小时油耗kg/h比油耗g/kWh燃油机油冷却水进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kPa 试验测试人:记录人:表 4 操纵试验结果汇总

29、表 耕整机型号:试验编号: 制造单位:试验地点: 出厂编号:试验日期:序 号最小转向圆半径最小水平通过半径左 转右 转左 转右 转123平 均 测定人:记录人:表 5 操纵力测定 N序 号转 向 手 柄手 操 纵 杆脚 操 纵 杆123平 均 测定人:记录人:表 6 噪声测定表 耕整机型号:试验编号: 制造单位:试验地点: 出厂编号:试验日期: 发动机型号:声级计型号: 标定转速:使用的附件名称: 风速:气温:dBA项 目动 态 环 境 噪 声驾驶员操作位置处噪声测 点左右左右使用档次高低行驶速度km/h工作行程空 行 程实测噪声值 测定人:记录人:表 7 植被覆盖率测定表 试验田土面积hm2

30、试验地点: 植被种类:试验日期:耕耙 前耕耙 后测 点植被高度cm植被质量kg/m2测 点植被质量kg/m21122334455平均值平均值植被覆盖率 % 测定人:记录人:表8 土壤承压能力测定表 土壤类型:测定日期:Pa测 点测定深度 cm055101015152012345每层平均值 Pa备 注 仪器型号、名称: 压头形状: 压头面积: cm2弹簧比值: Pa 测定人:记录人:表9 水深测定表 试验地点:试验日期:cm测定次数测 定 小 区1234512345678910平均值 测定人:记录人:表10 牵引试验结果汇总表 耕整机型号:试验编号: 制造单位:试验地点: 出厂编号:试验日期:

31、发动机标定功率:气温: 发动机标定转速:气压:kPa相对湿度: %项 目档 次低 档高 档最大牵引功率点指 标 牵引功率 kW牵 引 力 N 速 度 km/h 滑 转 率 % 油 耗 kg/h比 油 耗 g/kWh牵引效率 %最大牵引力点指标 牵 引 力 N 速 度 km/h 牵引功率 kW滑 转 率 % 测定人:记录人:表11 犁耕耕深测定表 耕整机型号:作业档次: 出厂编号:试验地点: 犁型号:试验日期:测 点行 程 号备 注1231234567891011汇总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 稳定性系数 % 测定人:记录人:表12 犁耕耕宽测定表 犁型号:作业档次: 耕整机型号:试验地点:

32、 出厂编号:试验日期: cm测 点行 程 号1231耕前距耕后距耕宽耕前距耕后距耕宽耕前距耕后距耕宽234567891011汇总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 稳定性系数 % 测定人:记录人:表13 犁耕性能测定表 犁型号:作业档次: 耕整机型号:试验地点: 出厂编号:试验日期:行 程 号123 测区长度 m 回垡长度 cm 立垡长度 cm碎土量旱土耕作kg5cm5cm 断条次数水田耕作 次 回垡率 % 立垡率 % 断条率 % 测定人:记录人:表14 牵引阻力、比阻及消耗功率测定表 耕整机型号:发动机型号: 制造单位:试验地点: 出厂编号:试验日期:项 目行 程 号备 注123牵引阻力N耕耙深

33、cm工作幅度cm机组速度km/h作业比阻Pa消耗功率kW平均牵引阻力N平均作业比阻Pa平均消耗功率kW 测定人:记录人:表15 生产试验考核和查定表 耕整机型号:制造厂: 出厂编号:天气、气温: 作业种类:主油料消耗: 作业面积:副油料消耗: 试验地点:试验日期:项 目实 测 数 据合 计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作业时间纯工作时间地头转弯空行时间保障时间动 力样 机保养时间动 力样 机调整时间动 力样 机转移时间动 力样 机组织不善造成停机时间自然条件造成停机时间其他原因造成停机时间 测定人:记录人:注:生产试验考核和生产查定都用此表,生产考核时间精确到分,查定时间精确到秒,生产考核时,不 记录纯工作

34、时间、地头转弯空行时间。表16 生产试验记录汇总表 耕整机型号:作业条件: 出厂编号:作业容: 动力型号:试验日期: 试验地点:项 目本 班累 计故障情况及其原因作 业 量 hm2油料消耗kg主油料副油料总延续时间班次时间作业时间调整保养时间样机故障排除时间动力故障排除时间生产率hm2/h作业小时生产率班次小时生产率 驾驶员:记录人:表17 主要零、部件变形和损坏情况汇总表 耕整机型号:出厂编号: 试验地点:试验日期:序号零部件名称及代号日 期纯工作时间hmin、日变 形 或损坏情况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排除故障的时间hmin记录人:注:按变形损坏的先后次序进行记录。表18 主要零、部件和易损件磨

35、损测定表 耕整机型号:试验地点: 出厂编号:试验日期:零件名称及代号材 质零件示意图或测量部位测量次数测量部位尺寸mm纯工作时间hmin初 测复 测磨 损 量初 测复 测磨 损 量初 测复 测磨 损 量测定人:注1 初测和复测的测量方法和量具精度应严格一致。2 初测和复测的测量部位应相同。表19 生产查定结果汇总表 耕整机型号:作业条件: 出厂编号:作业容: 试验地点:试验日期:项 目班 次1234平均总延续时间hmin班次时间作业时间纯工作时间地头转弯空行时间非作业时间高速保养时间机具故障时间动力故障时间1km及以空行转移时间非班次时间1km以远空行转移时间自然条件造成停机时间组织不善停机时

36、间其他原因造成停机时间作业量 hm2主油料消耗 kg 主油料消耗率 kg/hm2纯工作小时生产率 hm2/h 查定人:整理人:表20 生产试验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耕整机型号: 出厂编号:项 目犁 耕耙 地各项作业时间作业量度 hm2生产率hm2/h纯工作小时生产率作业小时生产率班次小时生产率油料消耗kg/hm2单位作业量主油料消耗单位作业量副油料消耗时间利用率%班次时间利用率总延续时间利用率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NTBF h 调整保养方便性 % 完成各项作业时间的平均负荷系数 % 平均负荷系数 % 作业成本 元/公顷 汇总日期:汇总人:表21 土壤含水率测定表 试验地点:试验日期: 土壤性质:天气状况:取样深度cm点 次湿土与盒质量g干土与盒质量g盒质量g含水率%层平均值%总平均%051234551012345101512345 测定人:记录人:/T 9803.21999中华人民XX国机械行业标准耕整机 试验方法/T9803.21999*机械科学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院印刷首体南路2号 100044*开本8801230 1/16 印X/X 字数XXX,XXX19XX年XX月第X版 19XX年XX月第X印刷印数1XXX定价XXX.XX元编号 XXXXX机械工业标准服务网:.a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