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及仿真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5483776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8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及仿真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及仿真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及仿真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及仿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及仿真(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学习中心:学习中心学号:090F31153142姓 名:孔利强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王旭东2021年9月5日中国地质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学生:孔利强学号:090F31153142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指导教师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缺乏之处。指导教师结论:合格、不

2、合格指导教师所在单位指导时间中国地质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学生: 孔利强 学号:090F31153142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评阅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缺乏之处。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缺乏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辩论的不必填此意见。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 百分制:评阅结论:同意辩论、不同意辩论、修改后辩论评阅人所在单

3、位评阅时间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交流电机串级调速系统建模与仿真,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展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意。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论文作者签字:孔利强日期:2021年9月5日优选.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人力劳动被大多数生产机械所代替。电力拖动及其自动化得到不断的开展。随着生产的开展,生产工艺对电力拖动系统的要求越来越

4、高,尤其在其准确性、快速性、经济性、先进性等方面的要求,与日俱增。因此,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电气控制设备,使电力拖动自动化可以跟得上技术要求。电力拖动系统由电动机及其供电电源、传动机构、执行机构、电气控制装置等四局部组成。电动机及其供电电源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传动机构的作用是把机械能进展传递与分配;执行机构是使机械能完成所需的转变;电气控制装置是控制系统按着生产工艺的要求来动作,并对系统起保护作用。随着生产的要求不断提高,技术不断更新,拖动系统也随之更新。同时,新型电机、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及现代控制理论开展的开展使电力拖动自动化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关键词:1、直流电机

5、2、无环流系统3、调节器目 录一、概述.1一直流调速系统.1二无环流调速系统简介.1二、系统总体参数. .3三、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4一系统组成.4二系统主电路设计. 12三触发电路.14四电流调节器设计.16五转速调节器设计. .17四、仿真结果截屏显示20五、结论. 24致25参考文献26- .word.zl. -一、概述一直流调速系统直流电机由于其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和调速性能,在电力拖动调速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虽然近年来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技术开展很快,但是交流电动机传动控制的根底仍是直流电动机的传动技术。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宜于在大围平滑调速,在许多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

6、的电力拖动系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流电机容易实现各种控制系统,也容易实现对控制目标的最正确化,直流拖动控制系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而且从控制的角度看,它又是交流拖动控制系统的根底。因此,掌握直流拖动控制系统可以更好的研究交流拖动系统。从生产机械要求控制的物理量来看,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有调速系统、位置随动系统、力控制系统、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等多种类型,各种系统往往都是通过控制转速来实现的,因此调速系统是最根本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二无环流调速系统简介无环流控制的可逆调速系统主电路由两组反并联的晶闸管组成,当一组晶闸管工作时,用逻辑电路或逻辑算法去封锁另一组晶闸管的触发脉冲,使它完全处于

7、阻断状态,以确保两组晶闸管不同时工作,从根本上切断了环流的通路,这就是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系统。有环流可逆系统虽然具有反向快、过渡平滑等优点,但设置几个环流电抗器终究是个累赘。因此,当工艺过程对系统过度特性的平滑性要求不高时,特别是对于大容量的系统,常采用既没有直流平均环流又没有瞬时脉动环流的无环流可逆系统。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可按实现无环流原理的不同而分为两大类:逻辑无环流系统和错位控制无环流系统。而错位无环流系统在目前的生产中应用很少,逻辑无环流系统目前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可逆系统,组成逻辑无环流可逆系统的思路是:任何时候只触发一组整流桥,另一组整流桥封锁,完全杜绝了产生环流的可能。至于选择

8、哪一组工作,就看电动机组需要的转矩方向。假设需正向电动,应触发正组桥;假设需反向电动,就应触发反组桥,可见,触发的选择应决定于电动机转矩的极性,在恒磁通下,就决定于信号。同时还要考虑什么时候封锁原来工作桥的问题,这要看工作桥又没有电流存在,有电流时不应封锁,否那么,开放另一组桥时容易造成二桥短路。可见,只要用信号极性和电流有、无信号可以判定应封锁哪一组桥,开放哪一组桥。基于这种逻辑判断电路的指挥下工作的可逆系统称逻辑无环流可逆系统。二、系统总体参数直流调速系统的根本数据如下: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直流电动机:220V,136A,1460r/min,电枢电阻Ra=0

9、.2,允许过载倍数=1.5;电枢回路总电阻:R=0.5,电枢回路总电感:L= 15mH,电动机轴上的总飞轮力矩:GD2= 22.5Nm2,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Ks=40,电流反响系数:=0.05V/A,转速反响系数:=0.007Vmin/r,滤波时间常数:Toi=0.002s ,Ton=0.01s三、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一系统组成主电路采用两组晶闸管装置反并联线路;由于没有环流,不用设置环流电抗器;仍保存平波电抗器 Ld ,以保证稳定运行时电流波形连续;控制系统采用典型的转速、电流双闭环方案;电流环为环,转速环为外环。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响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

10、转速和电流,即分别引入转速负反响和电流负反响。电流环分设两个电流调节器,1ACR用来控制正组触发装置GTF,2ACR控制反组触发装置GTR。 速度环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为了保证不出现环流,设置了无环逻辑控制环节DLC,这是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它按照系统的工作状态,指挥系统进展正、反组的自动切换。1、逻辑无环流调速系统的原理图 ASRDLC-1TAVRVFGTR2ACRMTGGTF1ACRU snU fn-U siUcfU c1Uc2UcrUsiUfiUsiUiLdA-+图3.1 逻辑无环流调速系统原理图 TG:永磁式直流测速发电机;D

11、LC:逻辑控制器;TA:三相电流传感器;ASR:转速调节器;Ld:平波电抗器;ACR:电流调节器; TR:联接的三相整流变压器;U:三相整流桥;GTR、GTF为正反组晶闸管触发电路; A:反相器2、逻辑无环流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在无环流控制系统中,反并联的两组整流桥需要根据所要求的电枢电流极性来选择其中一组整流桥运行,而另一组整流桥触发脉冲是被封锁的。两组整流桥的切换是在电动机转矩极性需要反向时由逻辑装置控制进展的。其切换顺序可归纳如下:1由于转速给定变化或负载变动,使电动机应产生的转矩极性反向。2由转速调节器输出反映这一转矩的极性,并由逻辑装置对该极性进展判断,然后发出切换开场的指令。3使导

12、通侧的整流桥例如正组桥的电流迅速减小到零。4由零电流检测器得到零电流信号后,经延时,确认电流实际值为零,封锁原导通侧整流桥的触发脉冲。5由零电流检测器得到零电流信号后,经延时,确保原导通侧整流桥晶闸管完全阻断后,开放待工作侧整流桥例如反组桥的触发脉冲。6电枢流过与切换前反方向的电流,完成切换过程。根据逻辑装置要完成的任务,它由电平检测、逻辑判断、延时电路和联锁保护电路四个根本环节组成,逻辑装置的功能和输入输出信号如图3-2所示。图3-2 无环流逻辑控制环节DLC其输入为电流给定或转矩极性鉴别信号和零电流检测信号,输出是控制正组晶闸管触发脉冲封锁信号和反组晶闸管触发脉冲封锁信号逻辑控制无环流可逆

13、调速系统中,采用了两个电流调节器和两套触发装置分别控制正、反组晶闸管。实际上任何时刻都只有一组晶闸管在工作,另一组由于脉冲被封锁而处于阻断状态,这时它的电流调节器和触发装置都是等待状态。采用模拟控制时,可以利用电子模拟开关选择一套电流调节器和触发装置工作,另一套装置就可以节省下来了。3、无环流逻辑装置的设计 逻辑控制器模块DLC是根据控制器的输入来判断输出的逻辑状态。逻辑控制器有两个输入输出,两个输出信号Ublr和Ublf分别通过触发器来控制是否产生还是封锁触发脉冲,输出信号Ublf和Ublr的状态必须始终保持相反,以保证两组整流器不会同时处于工作状态。由于电动机的制动和改变转向都需要改变电动

14、机的转矩方向,即电枢电流的方向,在系统控制中电流的方向是由转速调节器输出Ui*的极性来决定的,也就是说Ui*的符号改变是逻辑控制器切换的条件之一。从a=配合控制的分析中已经知道,可逆系统的快速制动或反转过程要经历本桥逆变,反响制动和回馈制动三个阶段。在本桥逆变阶段电动机电流下降至零,然后才经历反接制动阶段建立反向电流,如果在本桥逆变阶段尚未完毕时就关断该整流器,就可能产生逆变失败现象,并损坏整流器,所以在转速调节器的输出Ui*改变极性后,还必须等待电动机原方向电流减小到零后,Ui=0,才能关断原来工作的整流器,而开通原封锁的另一组整流器,因此电枢电流下降为零Ui=0是逻辑切换的条件之二。只有在

15、Ui*改变极性和Ui=0两个条件满足后,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状态才能改变。但是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联接转速调节器的输出Ui*和电流的反响信号Ui。因电流反响取自电动机的电枢电流,因此电流信号可以有正向,反向和零三种工作状态,而逻辑控制器仅需要判断电枢电流的有无,因此需增加绝对值计算环节。控制器输出的整流器切换信号Ublf和Ublr,那么分别通过触发模块控制是否输出移相触发脉冲,而此触发模块的block端的要逻辑控制器输出的信号为0时,那么该触发器允许输出脉冲,如果逻辑控制器输出的信号为1,那么该触发器没有脉冲输出。1电平检测器逻辑装置的输入有两个:一是反映转矩极性信号的转速调节器输出,二是来自电

16、流检测装置反映零电流信号的,他们都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而逻辑运算电路需要高、低电位两个状态的数字量。电平检测器的任务就是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也就是转换成0状态将输入转换成近似为输出或1状态将输入转换成近似为输出。采用射极偶合触发器作电平检测器。为了提高信号转换的灵敏度,前面还加了一级差动放大和一级射极跟随器。其原理图见图3-3。图3-3 电平检测器原理图电平检测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如图3-4所示,具有回环特性。由于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和电流检测装置输出都具有交流分量,除入口有滤波外,电平检测需要具有一定宽度的回环特性,以防止由于交流分量使逻辑装置误动作,本系统电平检测回环特性的动作电压,释放电压。调

17、整回环的宽度可通过改变射极偶合触发器的集电极电阻实现。 图3-4 电平检测器输入输出特性转矩极性鉴别器的输入信号为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其输出为。电机正转时为负,为低电位0态,反转时为正,为高电位1态。零电流检测器的输入信号为电流检测装置的零电流信号,其输出为。有电流时为正,为高电位1态,无电流时为0,为低电位0态。2逻辑运算电路的输入是转速极性鉴别器的输出和零电流检测器输出。系统在各种运行状态时,和有不同的极性状态0态或1态,根据运行状态的要求经过逻辑运算电路切换其输出去封锁脉冲信号的状态0态或1态,由于采用的是锗管触发器,当封锁信号为正电位1态时脉冲被封锁,低电位0态时脉冲开放。利用逻辑代数的

18、数学工具,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功能的逻辑运算电路。设正转时为负,为0;反转时为正,为1;有电流时为正,为1;无电流时为负,为0。代表正组脉冲封锁信号,为1时脉冲封锁,为0时脉冲开放。代表反组脉冲封锁信号,为1时脉冲封锁,为0时脉冲开放。、表示1,、表示0。按系统运行状态,可列出各量要求的状态,如表3-1所示,并根据封锁条件列出逻辑代数式。表3-1 逻辑判断电路各量要求的状态运 行 状 态正向起动,I=00001 正向运行,I有0101 正向制动,I有1101 正向制动,I=01010 反向起动,I=01010 反向运行,I有1110 反向制动,I有0110 反向制动,I00001根据正组封锁条件

19、: 3-1根据反组封锁条件: 3-2逻辑运算电路采用分立元件,用或非门电路较简单,故将上述3-1式和3-2式最小化,最后化成或非门的形式。 3-3 3-4根据3-3、3-4式可画得逻辑运算电路,如图3-5所示,它由四个或非门电路组成。依靠它来保证两组整流桥的互锁,并自动实现零电流时相互切换。图3-5 逻辑运算电路现举例说明其切换过程,例如,整流装置原来正组工作,这时逻辑电路各点状态如图3-6中1、0所示。图3-6 或非门电路现在要求整流装置从正组切换到反组,首先是转矩极性信号改变极性,由0变到1,在正组电流未衰减到0以前,逻辑电路的输出仍维持原状为0,正组开放。为1,反组封锁。只有当正组电流衰

20、减到零,零电流检测器的状态改变后,逻辑电路输出才改变状态,实现零电流切换,这是逻辑电路各点状态如图3-4所示。或非门电路如图3-5所示。采用锗二极管2AP13和硅开关三极管3DK4C是为了减小正向管压降。3延时电路 前面的逻辑运算电路保证零电流切换,但仅仅采用零电流切换是不够的。因为零电流检测装置的灵敏度总是有限的,零电流检测装置变成0态的瞬间,不一定原来开放组的晶闸管已经断流。因此必须在切换过程中设置两段延时即封锁延时和开放延时,防止由于正反组整流装置同时导通而造成短路。根据这个要求,逻辑装置在逻辑电路后面接有延时电路。图3-7 延时电路延时电路如图3-7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当延时电路输入

21、为0时,输出亦为0态截止、导通,相应的整流桥脉冲开放。当输入由0变为1时,电容C经充电,经一定延时后,导通,截止,即输出由0延时变1。相应的整流桥脉冲延时封锁。其延时时间由决定,这里整定为。当输入出1变0时,电容C的电荷要经过和基射极回路放电,经一定延时后,截止,导通,即输出由1延时变0。相应的整流桥脉冲延时开放。其延时时间由参数决定,这里整定为,这样就满足了延时封锁、延时开放的要求。 4逻辑保护 逻辑电路正常工作时,两个输出端总是一个高电位,一个低电位,确保任何时候两组整流一组导通,另一组那么封锁。但是当逻辑电路本身发生故障,一旦两个输出端均出现低电位时,两组整流装置就会同时导通而造成短路事

22、故。为了防止这种事故,设计有逻辑保护环节,如图3-8所示。逻辑保护环节截取了逻辑运算电路经延时电路后的两个输入信号作为一个或非门的输入信号。当正常工作时,两个输入信号总是一个是高电位,另一个是低电位。或非门输出总是低电位,它不影响脉冲封锁信号的正常输出,但一旦两个输入信号均为低电位时,它输出一个高电位,同时加到两个触发器上,将正反两组整流装置的触发脉冲全部封锁了,使系统停顿工作,起到可靠的保护作用。图3-8 逻辑保护装置构造图由电平检测、逻辑运算电路、延时电路、逻辑保护四局部就构成了无环流逻辑装置。其构造如图3-9所示。 图3-9 无环流逻辑装置构造图5、DLC的逻辑真值表UTUIUblfUb

23、lr111010100010010100011001表3-2 逻辑控制器真值二系统主电路设计1、主电路原理及说明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主电路如以下图所示:图3-10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两组桥在任何时刻只有一组投入工作另一组关断,所以在两组桥之间就不会存在环流。但当两组桥之间需要切换时,不能简单的把原来工作着的一组桥的触发脉冲立即封锁,而同时把原来封锁着的一组桥立即开通,因为已经导通的晶闸管并不能在触发脉冲取消的一瞬间立即被关断,必须待晶闸管承受反压时才能关断。如果对两组桥的触发脉冲的封锁和开放同时进展,原先导通的那组桥不能立即关断,而原先封锁着的那组桥已经开通,出现两组桥同

24、时导通的情况,因没有环流电抗器,将会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把晶闸管烧毁。为此首先应是已导通的的晶闸管断流,要妥当处理主回路中的电感储存的一局部能量回馈给电网,其余局部消耗在电机上,直到储存的能量释放完,主回路电流变为零,使原晶闸管恢复阻断能力,随后再开通原来封锁着的那组桥的晶闸管,使其触发导通。2、主电路参数设计1、整流变压器的计算三向桥式整流电路变压器副边相电压与最大整流直流电压的关系是: 3.1在可逆系统中由于有最小逆变角限制的问题,因此 3.2应该等于电动机额定电压加上过载电流所产生的附加压降再加上晶闸管的管压降,另外考虑整流电源阻压降及电网电压波动,通常还需要再增加,因此 3.3 3.4

25、根据整流负载的要求,所需要的变压器:副边线电压 3.5副边电流 3.6原边电流 3.7副边功率 3.8考虑到工作负荷不会过重,并且变压器也容许一定过载,所以选取一台额定功率为,的变压器 2、晶闸管的选择晶闸管参数计算:对于三相桥式整流电路,晶闸管电流的有效值为: 3.10那么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 3.11取1.52倍的平安裕量,由于电流连续,因此晶闸管最大正反向峰值电压均为变压器二次线电压峰值,即: 3.12取23倍的平安裕量,故可选的可控硅整流元件三触发电路1、系统对触发器的要求1、为保证较宽的调速围和可逆运行,要求触发脉冲能够在180围移向。2、对于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为了保证可控硅可靠

26、换流,要求触发脉冲宽度大于60,或者用双窄脉冲。3、为了使可控硅可靠导通,要求脉冲的电压和电流必需大于相应可控硅的控制极触发电压和触发电流。对200A可控硅一般要求触发电压为4V左右,触发电流为200mA左右。为减小可控硅元件的导通时间提高元件承受电流上升率的能力要求脉冲前沿陡,上升时间在10us以,采用强触发。4、 对可逆系统,为了防止逆变颠覆和提高工作的可靠性,触发脉冲需要有和限制。2、触发电路及其特点 根据对触发器的上述要求,选用同步信号为正弦波的晶体管触发电路。原理线路见图3-11,这种线路的优点是线路简单,调整容易。理论上移相围可达180,实际上由于正弦波顶部平坦移相围只能有150左

27、右。移相的线性度就触发器本身来说较差,如把触发器和可控硅看成一个整体那么由于相互补偿关系,它的线性度那么较好,即控制电压与可控硅整流电压的控制特性是接近线性的,由于作同步信号的正弦波电压随电源电压的波动而波动,当不变时,控制角也随电源电压的波动图3-11 同步信号为正弦波的触发电路原理图而波动,而可控硅整流电压,随电源电压增高而增高,而那么随电源电压的增高而减小,故可维持近于不变。但当电源电压降得太低时,同步电压和控制电压可能没有交点,触发器不能产生触发脉冲,致使可控硅工作混乱,造成事故,所以这种触发器不宜用于电网电压波动很大的场合,此外,正弦波触发器容易受电源电压波形畸变的影响,因此同步电压

28、输入信号必须加RC滤波器,移相角度一般要大于30。触发器采用双窄脉冲由与门电路实现,可以减小脉冲变压器体积。为保证可控硅可靠的触发,脉冲宽度为20,脉冲幅值为200mA,为了提高可控硅承受的能力,脉冲带有强触发,强触发脉冲的幅值为400600mA。四电流调节器设计1、 调节器根本思路1先选择调节器的构造,以确保系统稳定,同时满足所需要的稳态精度。2在选择调节器的参数,以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将控制对象校正成为典型系统。系统设计的一般原那么:先环后外环如以下图所示:系统校正控制对象 调节器 典型系统 输入输出输入输出图3-12 调节器设计的根本思路整流装置滞后时间常数Ts为三相桥式电路平均失控

29、时间Ts = 0.0017s。三相桥式电路每个波头的时间是3.33ms,为了根本滤平波头应有12Toi = 3.33s。那么电流滤波时间常数Toi=0.002s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电流小时间常数。3.13根据设计要求,并保证稳态电流无差,可按典型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电流环控制对象是双惯性型的,因此可用PI型电流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电流调节器超前时间常数:3.14取电流反响系数:3.15电流环开环增益:取,因此,3.16于是,ACR的比例系数为: 3.172、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按所用运算放大器取,各电阻和电容值为:,取3.18,取3.19,取3.20五转速调节器设计图3-13 PI型转

30、速调节器电流环经简化后可视作转速环的一个环节,为此其闭环传递函数为:忽略高次项,可降阶近似为:3.21接入转速环,电流环等效环节的输入量应为,因此电流环在转速环中应等效为: 3.221、确定转速调节器的时间常数转速环等效时间常数:3.23转速滤波时间常数:3.23转速环小时间常数: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3.24电压反响系数:3.25按设计要求,选用PI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3.24按跟随和抗扰性能都较好的原那么,取h=5,那么ASR的超前时间常数为:转速开环增益为: 3.25于是,ASR的比例系数为: 3.262、计算调节器的电阻和电容值按所用运算放大器取,那么,取66k3.27,取3.28

31、,取3.29按退饱和超调量的计算方法计算调速系统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3.30四、仿真结果截屏显示转速电流励磁电流:电磁转矩图DLC部构造图:系统整体电路图:五、结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其中主要包括转速-电流双闭环的设计、逻辑控制器的设计及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设计,涉及到了电力电子,电力拖动等多学科。系统中,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控制回路的给定,这样做可以使电流的大小和变化根据转速来决定,使系统获得良好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本系统采用可控硅供电方式,和一般的供电方式相比,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有明显的优越性,采用可控硅供电后起制动电流波形好,起动的最

32、大电流限制在额定电流就与机组供电时有同样的快速性。因此在电动机运行过程中几乎没有火花。为了减小电流断续区,改善调速系统的调节动特性,本次设计中设置了平波电抗器,从而使系统在整个电枢电流围都能获得良好的调节动特性。本次课程设计经过教师,终于圆满完成,我又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些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会有不少的帮助。致参考文献1 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M.:机械工业, 2004.2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栾茹,留世岳 :化学工业3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晓莉,电子工业2021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word.zl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