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局通信网改造施工技术规范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85468360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呼局通信网改造施工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呼局通信网改造施工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呼局通信网改造施工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呼局通信网改造施工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局通信网改造施工技术规范(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包、包环线光缆改造施工技术规范为加强大包及包环线光缆改造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本工程中施工质量标准,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以下相关技术标准。一、工程范围1、京包线大包段局界(K380+500)至包头东通信站间同沟直埋敷设32芯+16芯干线光缆;2、包环线(包头东-二道沙河-新贤城-昆都仑-包头北-包头西-包头)同沟直埋敷设32芯+16芯干线光缆;3、呼和浩特南绕线(呼和东-白塔-陶卜齐-沙良-呼和南-台阁牧)直埋敷设一条24芯干线光缆;4、呼和东-白塔-陶卜齐直埋敷设一条24芯光缆(与新设32芯+16芯干线光缆同沟敷设);5、旗下营东-旗下营站间直埋敷设24芯联络保护光缆;6、万水泉-万水泉南

2、站间直埋敷设24芯联络保护光缆;7、陶思浩站-集包线45#基站、美岱召站-集包线48#基站、公积坂站-集包线南园站、东兴站-集包线56#基站、古城湾站-集包线58#基站、万水泉站-集包线61#基站各直埋敷设1条24芯联络保护光缆。二、光缆配管及光纤运用情况1、光缆配管干线光缆:32芯光缆配8根束管,每管配4芯光纤;16芯光缆配4根束管,每管配4芯光纤;24芯光缆配6根束管,每管配4芯光纤。引入光缆:、32芯光缆采用36芯阻燃型光缆引入,36芯引入光缆配6根束管,每管配6芯光纤,在接头盒内将干线光缆的3根束管转为引入光缆的2根束管,引入光缆中剩余纤芯盘留在接头盒或收容盒内;、24芯、16芯光缆采

3、用24芯阻燃型光缆引入,24芯阻燃型引入光缆配4根束管,每管配6芯光纤,在接头盒内将干线光缆的3根束管转为引入光缆的2根束管,引入光缆中剩余纤芯盘留在接头盒或收容盒内;2、光纤运用32芯光缆:前16芯为长纤、后16芯为短纤,在通信站或传输室32芯光缆全进全出,沿线小站后16芯全进全出,前16芯在引入接头盒内对光缆纵刨将其直通;16芯光缆:站站全进全出;呼和南绕线24芯光缆、大修一干24芯光缆、站间联络保护24光缆,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引入通信站及通信机械室。三、施工技术规范(二)光缆径路选择1.直埋新建光缆应选择安全、稳定的径路,应尽量选择在铁路护栏外,并且在铁路保护地界内,要避开电站、变电所、

4、电台、油库、靶场、军事设施及垃圾场、便道中间、水害地段和易挖方、塌方、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段,并尽量回避树木密集地带。当径路遇有特殊障碍时,光缆径路可以做小范围调整。一般在填方地段沿铁路路基坡脚敷设;在高路堑地段走在排水沟外侧。2. 大包线新设光缆径路原则上选择在既有二干光缆线路同侧路基坡脚敷设;包环线、呼和南绕线、万水泉至万水泉南光缆径路原则上选择在既有光缆异侧路基坡脚敷设。3. 光缆敷设遇有货物站台时,原则上绕行敷设,必须通过时,应敷设于远离股道货物站台边侧,并使用加厚钢管防护,以防重车碾压损伤光缆。4光缆敷设遇有桥、涵时,必须在桥、涵上通过。5光缆过轨处应优先选择在填方的土质地段,经由钢管防

5、护过轨。站区内不设过轨。6在车站站台有槽道时,光缆径路应选择走既有槽道。7遇有临时堆积物(工作量大且移除困难的)时,光缆应绕行,沿临时堆积物侧边通过。8光缆径路由车间与施工单位在现场共同确定,当施工单位与车间意见有分歧时,以车间意见为准,必要时由段派专人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三)光缆敷设1.原则:1.1同一中继段内使用相同生产厂商、相同型号和批次的光缆。1.2与既有光缆同侧敷设时,平行距离不得小于1米,如距离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抵近敷设,但不得同沟。必须同沟时需报通信段通信科核准。1.3光缆沟应尽量平直。在与既有引入光缆同沟敷设时,应同底同沟平行敷设。1.4光缆敷设前,应对光缆沟底进行平整。平整

6、后在光缆沟中不能有坚硬的石块,以免损伤光缆。光缆回填时光缆上方应铺垫10cm左右的细土或细沙,回填要分层夯实,防止塌陷,挖出的土方要全部回填。1.5光缆敷设前应先确认光缆的A、B端,A端为上行方向,B端为下行方向。1.6光缆遇有桥、涵敷设时,桥、涵两侧光缆应距桥、涵体边5m敷设于路肩。1.7在敷设光缆过程中,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安装固定后不小于外径的15倍。1.8跨越既有光电缆及其他管线时,当新建光缆满足埋深要求时可在被跨物上方通过,当不满足埋深要求时,原则从被跨物下方穿过。当条件不允许必须在被跨物上方通过时,埋深不得小于70cm,并用玻璃钢复合槽防护。但与被跨物不得小于5

7、0cm垂直安全距离。1.9光缆埋设径路为湿地时,严禁采用钢管(或PVC管)防护,应采用槽钢(复合槽)对扣防护。通信管道(槽道)埋设在冻层以下。1.10凡是因现场条件不允许导致埋深不够的区段,均需采取防护措施,并由车间副主任以上干部现场确认签字方为有效。2.预留2.1光缆敷设时光缆接头处接头后余留4m,中间站局前井内各方向余留3m;通信站局前井内余留5m。2.2桥、涵两侧光缆在路基边坡各余留3m。过轨、过公路两端各余留2m。(四)光缆埋深1.硬土1.2m;2.软石0.8m; 3.路肩、护坡埋深0.8m;4.穿越铁路公路时距路基顶面1.1m,站内0.7m;5.光缆穿越小土包时,埋深应土包高度1.2

8、m;6.穿越市区人行道时距路基顶面1.0m。7.站场内埋深1.2m。特殊地段埋深不能满足要求时埋深应不小于0.8m。8.穿越货运站台时,应加钢管防护埋深1.2m;(五)光缆防护1.光缆防护采用的材料为钢管、槽钢、玻璃钢复合槽三种。2.当标准埋深0.9m时,可采用玻璃钢复合槽防护,当埋深0.9m时应采用槽钢防护。敷设于路肩、护坡的光缆使用复合槽防护。但穿越铁路、公路、人行道、便道时按照第3、4条执行。3.光缆穿越公路、铁路时采用顶钢管方式。钢管直径应不小于80mm,壁厚不小于4mm。4. 光缆穿越人行道、便道、墙体时,采用槽钢对扣防护,槽钢宽度不小于60,厚度不小于4mm。5.光缆过桥、涵时应加

9、塑料子管敷设于既有光电缆槽道或新设钢管内。钢管直径不小于50mm,钢管壁厚不小于3mm。6.在桥、涵梁安装防护钢管时,应安装于桥梁立柱的外侧,其位置应高于人行道步行板上方30cm以上。遇桥梁避车台(接触网支柱)时,钢管应在避车台外侧绕行。7.在有防护栏杆桥、涵上的钢管采用间距略大于钢管外径的U型卡子进行固定,U型卡子固定螺丝应做防脱落处理。8.防护钢管安装应平直、牢固,钢管间连接紧密,遇有长度大于50m的桥梁时,防护钢管应留伸缩缝隙,伸缩缝间使用略小于防护钢管内径的阻燃PVC管(壁厚5mm)防护,PVC管嵌入钢管部分应10cm。防护钢管安装前应作防锈处理,安装后应保持漆饰。9.光缆过无防护栏涵

10、时,应敷设于防护钢管内,置于路肩涵体上方,防护钢管用卡固定于函体。10.防护钢管应伸出至桥防护栏外0.6m,桥栏外防护钢管向下弯曲450,涵两端0.4m向下弯曲300。 防护钢管入土25cm30cm为宜。11.涵上外漏防护钢管做钢筋混凝土包封,包封尺寸为200(高)400(宽),至少有3根以上钢筋,包封长度应延伸到防护钢管外侧,其最小包封长度为防护钢管长度0.5m(一侧)0.5m(另一侧)。12.防护钢管加工制作完毕,应做磨光处理,切口不应有卷边、毛刺等,表面应光洁。13.桥上防护钢管伸出防护栏外侧至入土部分做包封防护处理(新做包封规格及外观颜色以既有桥包封为标准)。包封长度应延伸到防护钢管外

11、侧,其最小包封长度为防护钢管直线长度0.5m(一侧)0.5m(另一侧)。既有包封在敷设光缆前应拆除,敷设后应及时恢复原状。14.玻璃钢复合槽尺寸为100cm*15cm*15cm,壁厚不小于2.5cm。(六)光缆引入、接续、成端1.光电缆接头位置尽量避免落在河流、公路、桥梁、路肩、过道等位置上,确保光缆接头落在宽阔地。2. 引入室内光缆必须采用阻燃光缆,光缆引入室内前应在局前井内做绝缘节(或采用电气绝缘式接头盒),室内、外金属护层及金属加强芯断开,并彼此绝缘,处于悬浮状态。3.接头盒采用3M或同等质量的产品,产品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接头盒应具备充气功能。4.接头盒要有U型玻璃钢复合槽进行

12、保护,接头盒不得骑、压预留光缆。5.光纤接续部位应进行热缩加强管保护,加强管收缩应均匀、无气泡。6.接头盒内应放置纤芯接续表,接续表应注明接续日期、管续、纤续、接续人及验收人,使用朔封袋封装放入接头盒内。7.光缆接续后的光纤收容余长单端引入引出不小0.8m,两端引入引出不小于1.2m,光纤收容时的弯曲半径不小于40mm。各加强管排列整齐,并按光纤编号顺序排列。8.接头盒封装完成后必须达到密闭性好,不渗水、不漏潮。要由施工单位和随工人员进行密闭性试验,将接头盒充气后用塑料布进行兜漏,凡有漏气一律重新压接,直至符合要求。9.光缆接头处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护套外径的20倍。10.凡是熔接机接续过程中推

13、算出的接头损耗大于0.04dB的要进行重新接续。11. 光缆在引入通信站或传输室时,每条光缆使用2个接头盒引入(将其上、下行分开独立引入)。光缆在引入沿线小站时,每条光缆使用1个接头盒引入,接头盒为二进二出式,上、下行分别对应一条引入光缆。在既有通信站又有车站通信机械室的站点光缆先引入通信机械室,然后再引入通信站,最后再引出至下一站(具体详见附图)。干缆纵刨长度1.5m,前12芯束管盘留接头盒底层收容盘。12. 光纤ODF架成端方式:通信站或传输室使用2个72芯ODF子框,每条光缆各自占用一个,将ODF左右平均分成两半,上行光缆引入左侧,下行光缆引入右侧(具体详见附图)。沿线小站使用2个48芯

14、ODF子框,每条光缆各自占用一个,将ODF左右平均分成两半,上行光缆引入左侧,下行光缆引入右侧(具体详见附图)。 24芯光缆单独使用一个48芯ODF子框,分左右两半引入成端。13.ODF架上的法兰盘安装位置应正确、牢固,方向一致。光纤收容盘内跳纤不宜过长,架间跳纤加波纹管防护。同一机架波纹管留余长度一致,设备机架内不能留有冗余盘纤。波纹管口应做防损伤跳纤防护。14.光缆及其接头应放在局前井铁架上予以固定保护。引入管口封堵良好。(七)局前井1.各通信站、通信机械室局前井规格为1.5m*1.5m*1.8m(内径),并进行防水处理。局前井内壁四周应安装缆盘铁架且安装牢固。2.局前井应设计50cm(宽

15、)*20cm(高)的水泥槽道与通信站、通信机械室连通,槽道距地面不小于20cm(或使用7孔梅花管+110 cmPVC管)。主缆引入局前井侧应平行埋设100塑料管3根(其中两根预留),塑料管距地面不小于80cm。3.原则上引入到机房的既有光电缆应全部置于新建局前井内。由于受坏境影响局前井尺寸无法达到要求时,车间副主任以上干部现场确认签字后,方为有效。(八)绝缘测试缆连接、接头标桩1.绝缘测试缆只涉及区间接头盒,每处长度不低于5m,色谱为红、黄、蓝、绿、黑、白。红、黄线与上行方向加强芯连接,蓝、绿线与下行方向加强芯连接,黑、白线固定于接头盒底部且裸露金属线悬空。盒内测试线须在支架底部布线且余留适中

16、美观,不影响接续为宜。机械室引入接头盒不设。2. 绝缘测试缆预留与光缆预留放置在同一位置。接头标桩置于接头盒正上方,如无法达到要求时经车间副主任以上干部现场确认签字后,方为有效。2.绝缘测试缆统一由接头盒下行引出置于接头标桩内。 绝缘测试缆连接示意图(九)光缆标桩、警示牌1. 光缆标石、警示牌材质、规格应与通信段既用标石、警示牌保持一致。2.光电缆直埋路段标桩设置位置1)光电缆接头点和余留点、线路转弯拐点、接地点、穿越障碍点;2)穿越河流、铁路及公路的两侧。3)光电缆线路直线段标桩设置间距应符合维规要求。4)直线标以50M距离为宜,拐弯、过轨、沟、上下坡视地形而定,不宜过于密集。特殊地段20M

17、距离为宜,如邻近公路段、易取土段、沿线车站站场内、厂矿区段等地段。5)线路标桩、警示牌埋设位置准确、标志清楚、正直完整。线路标桩偏离光缆的距离不大于10cm,标桩、警示牌周围0.5米范围内无杂草、杂物。6)标桩应当埋设在不易变迁、不影响交通与耕作的位置。如埋设位置不易选择,可在附近增设辅助固定标记,但需要在固定标志上以油漆印写光缆标记。7)标桩应埋设在径路的正上方上,标石要与径路相符、标志清楚、正直完整。如特殊原因无法栽在径路上的,则在标石侧面上行侧标明距径路距离。3.光电缆直埋路段警示牌设置位置1)警示牌以500M距离为宜。遇有标桩重复埋设时,以警示牌代替标桩。2)光电缆接头点3)穿越河流、

18、铁路及公路的两侧。4)警示牌应设置在光电缆径路过平交道口、路、便道、农田菜地、人口居住密集点、施工点、公路边以及有可能被动土和已经动过土的地方,必要时需增加警示牌。4.标桩、警示牌的符号标示1)标桩正面(朝向铁路侧)的上部中央距标体10 mm喷写长100mm宽100mm高100mm红色路徽,距路徽下部中央400mm喷写光缆(GL)黑色符号,GL下喷写(代表32+16芯)或(代表24芯)字体采用仿宋,字号240。2)标桩一侧喷写“铁路光缆”,另一侧喷写“禁止移动”,字体采用仿宋,字号240,字体为黑色,字体距标体顶部50mm,字间距20mm。标桩一侧距标体顶部10mm中央喷写径路距离(XXm)箭

19、头指向径路距离,单号宽20mm、高20mm,字体黑色。3)标桩背面,距顶面10cm处,喷光电缆编号,单号宽30mm、高50mm,字体黑色,号码间距应适中。上下坡标识喷于编号下端;拐弯、过轨、直通、分歧、预留标识喷于标石顶部。4)光电缆标桩应按维规表A.1规定的符号标示维规表A.1序 号标 志符 号备 注1光缆GL光缆径路标石,正面喷GL2标石两侧铁路光缆,禁止移动3光电缆直通喷于顶部4光电缆预留喷于顶部5光电缆过轨、拐弯喷于顶部6光电缆分歧喷于顶部正面7光电缆接头喷于顶部正面8光电缆上、下坡喷于编号下方9光缆接头从上行到下行为接头号5.光电缆径路编号1)光电缆径路标从上行至下行方向顺序编号(编

20、号为3位数),以站间为编号单位。2)光缆接头以中继段为单位顺序编号(接头编号为3位数)GJXXX。5.接头定位:1)光电缆接头在两个公里标(或百米标、接触网杆)之间时,应以两个公里标(或百米标、接触网杆)内侧外沿至光电缆接头进行交叉点距离测量。如下图所示: 2)光电缆接头正对公里标(或百米标、接触网杆)时,应以公里标(或百米标、接触网杆)石背向铁路面侧,标外沿至光电缆接头进行水平距离测量。如下图所示:6. 其他未明确的按照通信段下发的呼和通信段标准化线路建设标准呼通段201385号执行。十、测试及资料1.随工人员要对光缆的径路、接头的位置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2.收集保存单盘光电缆的包装标记、

21、盘号、盘长,敷设区段、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测试资料。3.绘制光缆径路图。径路图要具备以下元素:光缆径路中心与公里牌(百米牌)的距离或距钢轨外侧的距离;接头盒中心与公里牌(百米牌)的距离或钢轨外侧的距离;接头盒中心对应的公里标;径路由直线变为拐弯处对应的公里标;4.光缆引入及ODF架标签按照段标准化机房有关规定执行。5.光缆接头坐标的核对:在接续时要对接头进行OTDR坐标核对工作,由车间指定的人员与施工单位人员一同进行并保存曲线。1)短纤在本区间就近车站对光缆进行测试,本区间接续工作全部结束后,应AB、BA双向测试,并做好记录。2)长纤由数传室或通信站进行接头熔接测试,接续工作全程结束后,应AB、B

22、A双向测试,并做好记录。6.光缆特性测试或坐标核对时OTDR参数设置如下:折射率:1.4718;波长:光纤特性测试时用1550nm、1310nm。接头坐标核对时统一使用1550nm波长。脉宽:1-10Km时用10ns;10-30Km时用100ns脉宽,30Km50Km间采用300ns脉宽,大于50-80Km时采用3s;80-100Km采用5s脉宽。100Km以上采用10s。非反射门限值:0.01dB。测试平均时间:1-30km平均时间30s;30km-100km平均时间1min;100km以上平均时间2min。7.光纤特性两个方向(AB、BA)均要测试。8.选用光源光功率进行各站光纤终端点纤序位置核对,并测试收发光功率。呼和通信段2014年10月13日13 / 13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