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5403198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语文试题及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 辑:魏素霞校 对: 刘欣审核人: 高三语文周测(19)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3题。(9分)诗的境界(节选)朱光潜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见是产生诗的境界的重要条件。诗的“见”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

2、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就是“名理的知”。但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把全副精神专注在它本身形象,如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的“意象”。这种“觉”就是“直觉”。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读崔颢长干行,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

3、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这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引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

4、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一种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独立自足的意象来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就不能算是好诗。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真正的诗的境界是无限的,是永远新鲜的。(摘编自朱光潜诗的境界)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无论是在诗歌欣赏中还是在诗歌创造中都很重要,有“见”才有“觉”,“觉”可以是“直觉”,也可以是“

5、知觉”。B凡所见皆成境界,这种境界能否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见是产生诗的境界的重要条件。C对于个别事物的知是“直觉”,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是“知觉”,因此,“知觉”比“直觉”更重要也更有意义。D看到一株梅花,觉得是梅花,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可插瓶或送人,这就觉出了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种“觉”是知觉。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读崔颢长干行,马上把诗中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出生动的戏剧,暂时忘去其他事物,这就用“知觉”见出了诗的境界。B欣赏诗歌,同时还思索诗歌的意义以及诗歌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C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独立自足

6、的意象来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就不能算诗。D经过艰苦思索后豁然贯通,灵光一现似的,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就是灵感,灵感造就了诗歌的境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觉的知可以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以转化成直觉的知,因此,要想感觉出完整的诗的境界,需要二者同时进行。B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而好的诗歌一定要有独立自足的意象,不能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C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所“见”出的境界不会完全相同,这是因为每个欣赏者当时当境的性格与情趣是有差别的。D诗的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因此,它超越了时空而永远新鲜。二、文

7、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47题。(19分)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

8、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

9、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 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注】丞相,指秦桧。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 )A守不能夺 夺:改变 B守汪藻馆之 馆:住在宾馆、客舍里C盍祠祀之 盍:何不 D属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10、5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却之/ 琥怒/ 谋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 面数琥/声气俱厉/ 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B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却之/ 琥怒谋/ 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 琥声气俱厉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C它日/ 琥有请/ 属登谢却之/ 琥怒/ 谋中以危法会/ 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D它日/ 琥有请/ 属登谢却之/ 琥怒谋/ 中以危法会/ 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 琥声气俱厉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1、,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B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C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可以改变社会秩序,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

12、,不告姓名。(5分)(2)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5分)三、 诗歌鉴赏(一)阅读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上元怀古李山甫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不自由。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石城秋。【注】上元:古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南京。李山甫:唐朝诗人,累举不第,文笔雄健,名著一方。8、颈联在全诗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9、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这两句表达感情的方式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

13、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盾鼻:盾中间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榆塞:代指北方边塞。10 、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战争场面?(5分)11、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12、(1)逍遥游中表明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是还有局限的句子是“,。“(2)劝学中阐述“学”和“

14、思”关系的句子是,。(3)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是“,。”五、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三十年点滴念师恩琦 君八十七岁高龄的恩师夏承焘教授在北京仙逝已半年,到今天我才为文追念。恩师的道德文章,与他在词学上不朽的贡献,海内外已有多篇文章报导,毋庸我赘述。在我记忆中浮现的,都是在杭州、上海求学时代,他对弟子们传道授业的点点滴滴,与师生们平日相处言笑晏晏的情景。我进之江大学,完全是遵从先父之命,要我追随这位他一生心仪的学者与词人。他一口字正腔圆的永嘉官话,同学听来也许有点特别,我却非常熟悉。因为父亲说的正是同样的“官话”。他上课时讲解文心雕龙,特

15、别强调四六骈文音调之美,组合之严密,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他用铿锵的乡音,朗吟了一段神思篇,问我们好听吗?我觉得那么多典故的深奥句子,经他抑扬顿挫地一朗吟,似乎比自己苦啃时容易多了。下课后,与一位最要好的同学一路走向图书馆,一路学着老师的调子唱“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又学着他的口音念“前面有钱塘江,后面有泰望山”,却没想到老师正走在我们后面。他笑嘻嘻地说:“多好呀?在厥(这)样的好湖山里,你们要用功读书哟!”中文系同学不多,大家熟悉以后,恩师常于课余带领我们徜徉于清幽的山水之间。我们请问他为何自号瞿禅,他说因自己长得清瘦、双目瞿瞿。又请他解释禅的道理,他说“禅并非一定是佛法。禅也在圣贤书

16、中、诗词文章中,更在日常生活中。”后来他教我们读书为人的道理时,在他那平易近人,情趣横溢的比喻中,常常含有禅理,却使我们个个都能心领神会。瞿师常常边走边吟诗,有的是古人诗,有的是他自己的得意之作。他说“作诗作文章,第一要培养对万事万物的关注,能关注才会有灵感。诗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灵感早在酝酿之中。比如松间数语风吹去,明即寻来尽是诗,看去多么自然,但也得细心去寻呀。”他站在高岗之上,就信口吟道:“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任吹衣。”弟子们看着他的长衫,在风中飘飘荡荡,直觉得这位老师,有如神仙中人。大家都说:“先生的境界实在太高,学生们及不到。”他说:“这两句诗并不是出世之想,而是入世的一份定力。

17、人要不强求名利,任何冲击都不致被动摇了。”在九溪十八涧茶亭中坐定,一盏清茗端来,他又吟起词来:“短策暂辞奔竞场,同来此地乞清凉。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无一语,答秋光。愁边征雁忽成行。中年只有看山感,西北阑干半夕阳。”这是瞿师的得意之作,也是弟子们背诵得最多最熟的一阕词。瞿师小学毕业后考进有官费补贴的永嘉省立师范,在那一段日子里,他把学校图书馆的古典文学书全部读遍。对于诗词尤感兴趣,已能按谱填词,这就是他立志学词之始。师范毕业后,无钱马上念大学,就暂住乡村小学教书。在幽静的乡村里,他作了不少诗,“昨夜东风今夜雨,催人愁思到花残”,是他少年时的得意之作。瞿师于西北大学归来后,卜居于籀园图

18、书馆附近,几乎翻遍了图书馆全部藏书,打下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基础,立定了他一生为人为学的方针。他谦虚地说自己很笨,认为“笨”这个字很有意义,头上顶着竹册,就是教人要用功,用功是人的根本,所以“笨”字从“竹”从“本”。瞿师在抗战八年中,眼看河山变色,沉痛地作过几首慷慨歌词。他也目睹许多读书人,有的为了生活,不得不屈志事敌,有的却是利欲熏心,认贼作父。他曾作瑞鹤仙,以“玉环飞舞”讽汪精卫的“辛苦回风舞”。他对于一个士子的出处进退,评定水准是非常严肃的。自民国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四所基督教联合大学借英租界慈淑大楼开课。虽然弦歌不辍,但总不免国破家亡,寄人篱下的感触。瞿师在讲授词选时,常提起王碧山咏物词的

19、沉咽,乃是一份欲哭无泪的悲伤,比起嚎啕大哭尤为沉痛。他回忆杭州,怀念西湖与之江母校,曾有词云:“湖山信美,莫告诉梅花,人间何世。独鹤招来,共临清镜照憔悴。”他看上去笑容满面,可是他内心是憔悴的,忧伤的。师生暌违的一段时日,他总频频赐书嘱我专心学业,勿为人间闲烦恼蚀其心血。他的片纸只字,我无不一一珍藏,时时捧读,有如亲聆教诲。他以毕生心血致力学问,以满怀仁爱,付予人间。以他的佛心佛性,必然往生西方。他临终时听师母吟他自己少年时得意之作,正如摇着短梦,飘然归去,内心必然因不辜负此生,而感到万分欣慰吧! (摘编自三十年点滴念师恩,有删改)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20、(5分)A夏承焘教授热爱诗词,小学时就已立志终身从事词学研究,并为此不断进取,成就非凡。B琦君一生受夏承焘先生影响很大,却未能及时撰文悼念,动笔写作本文时可谓百感交集。C回顾抗战时期作诗及讲授词选两件事,都是为表现夏承焘教授大是大非面前的坚定立场。D作为弟子,琦君记下了恩师诸多诗词,并能从细节出发展开对先生的回忆,情真而意切。E本文生动再现夏承焘教授为学、教书、做人等生活片段,表现了夏承焘教授的精神风貌。14琦君曾在鹧鸪天一文中回忆夏承焘先生说:“他因时适地,寓教诲于诗词,真是充分发挥了温柔敦厚,诗教也的古典精神。”本文中夏承焘先生“寓教诲于诗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15根据原

21、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1)如何理解文中夏承焘先生的“佛心佛性”?结合文章举例阐释。(3分) (2)第二段琦君回顾“之江大学”的求学经历有什么作用?(3分)16夏承焘先生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词学研究者,探究他的人生,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代学人呢?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和你的积累加以阐述。(8分)五、基础题1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排雷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同时它是一项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部队自从接受了这一任务,已伤亡了二百多人。B虽然小时代这部电影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严厉指责,但是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非议的。C王一鸣情绪非常激动,高声争辩道

22、:“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D恒大不需要足球“老人”,那是因为许家印坚定地认为中国足球的经验不足挂齿。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家电下乡”的热潮,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电器大世界的百台电视刚运到桃花乡,就被老乡们抢购一空。B.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零排放、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的研制和壮大,让人类看到了克服汽车弊病的希望。C.影片三枪拍案惊奇改编自科恩兄弟经典作品血迷宫,小沈阳、闫妮、孙红雷、毛毛、程野等联袂出演,另有赵本山等人友情客串,阵容强大,令此片成为贺岁档最为抢眼的华语制作之一。D. 油荒引发的节油比拼已在各种重型卡车品牌之

23、间展开,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产品。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诗有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美、隽永的语言, 。 , 。 , , 。诗的美应该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或描绘动人的场景,或抒发美好的情感但是诗的美却不是靠华丽辞藻装饰起来的而不应该是浮艳的美、矫饰的美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华丽辞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A B C D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子贡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取水浇地,他为了取水竟然在水井旁挖了个隧道进到井里,然后抱着一坛子的水出来浇地,这样来来去去费了很多力气,但收效甚小。子贡同情地

24、问他说:“我曾见过一种叫做桔槔的机械,使用它的话一天可以浇灌一百亩地,不费多大的力气,收效却很大,您想不想用它呢?”正在浇菜园的老人抬头看了看他,过了一会儿笑着说道:“我的老师说过,凡是想要使用机械的人,他的心术一定很巧诈,机巧的心术存在于胸中,那么他纯洁的灵性就不会完整,纯洁的灵性不完整,那么他心神就常常不能安定,不能安定的心神就会使他偏离天地间的大道,偏离大道的人是不会被天地间的大道所承载的。你所说的机械我并不是不知道,我只是对使用它感到羞耻因而没有使用。”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三语文周测(19)参考答案论述类

25、文本阅读1【答案】C解析:C项“知觉比直觉更重要也更有意义”错,原文没有对二者做程度高下的比较,属于无中生有。2【答案】B解析: A项“知觉”应为“直觉”。C项能算诗只是不算好诗。D“灵感造就了诗歌的境界”说法有误。3【答案】A解析:由原文第三段“在用思考引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可知,A项“需要二者同时进行”表述错误。文言文阅读【答案】4B 馆:使住在宾馆、客舍里。5A 加标点为: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

26、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6C “秩”为“官阶,官吏的品级等次”之义。7(1)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相继馈赠钱币(达)五十万,不留姓名。(满秩,丐,获,各1分,满秩:任期满,丐:乞求,获:如愿。句意2分,共5分)(2)高登回去安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讫,以,卒,讫:结束,以:因为,卒:最终。句意2分,共5分) 译文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致力学习,用法度来约束自己。绍兴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无有什么顾忌回避的,主管部门厌恶他的正直,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

27、命他兼任贺州学事。州学过去有田舍,州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管,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紧急,然而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与堂下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长官!”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义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听从了他。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不留姓名,告诉太守说:“高君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被授予

28、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宾馆里。汪藻想留他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高登说:“只是我意下不想这样。”就出发了。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如何治理县事,高登条列十余事告诉他。沈晦说:“这是古人的做法,今人奸诈,恐怕不可行。”回答说:“忠信可在蛮貊之地推行,说不能行,是诚心不到罢了。”豪民秦琥雄霸乡里,挟持官吏把柄,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都被他屈服。高登到达,他颇有改变,高登也喜其变好,增补他担任学职。一日,琥有私人请求,高登拒绝了他,秦琥心生怨愤,企图通过危害法律来中伤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学钱财,高登喊秦琥来到,当面责备他,声气严厉

29、,喝令他下去,告诉郡中及主管部门按法律处置他,秦琥气忿而死,全郡的人们都为此感到快意。驻军首领胡舜陟对登说:“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说:“秦桧做宰相不象样,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抓住秦琥一事,调荔浦丞康宁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病离去。舜陟遂建起秦桧的祠堂并自己写了记,并且用专权杀人之罪来诬陷高登,朝廷下诏押送高等到静江府监狱。舜陟派遣健卒逮捕高登,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舟中,高等把她草草葬在水边,航海回朝廷上书,请求纳官赎罪。故交中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在太学认识你,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事将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的。”高

30、登说:“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不久中书衙门上奏说按照惯例没有纳官赎罪的,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监狱。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教授学生来维持生计,对家事全不介意,只是听说朝廷所行事有小过失,就皱眉不乐,有大过失就随之恸哭,临死,所说的话都是天下大计。其治学把慎独作为根本,有东溪集刊行于世。诗歌鉴赏(一)8. 内容上:是前四句诗意的拓展与深化。前四句总结南朝宋、齐、梁、陈逸豫亡国的教训,这一联拓展到其他王朝,通过尧行德无敌与秦守固难持对比,进一步警示统治者重视“德系盛衰”的历史规律。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南朝的史实与教训,用对比自然

31、引出结尾有关兴亡的感慨。(答出一点2分,两点5分)9.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历史变迁之感。繁华已逝,只剩一座冷寂的荒城在潇潇秋雨中静默,令人感慨万千。(2分)尾联前句警醒发问,破空而入,后句就景作答,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而前六句寓情于史实(或借古抒怀),借对史实的铺叙、议论,在对比中寄托自己的兴亡之感。(4分)(二) 10.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2分)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奔腾,高大战船正在抢渡。(3分)11. “生怕客谈榆塞事”,南宋边防形势越来越严重,而统治者仍然醉生梦死,表达词人对统治者苟且偷

32、安的不满与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叹臣之壮也不如人”更是满腹牢骚,一腔激愤。(6分)名篇名句默写12、(1)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实用类文本阅读13A C (5分0【解析】A项“小学时就已立志终身从事词学研究”与原文不符合;C项以偏概全,夏承熹教授讲授词选,还意在表现其心忧天下的情怀。14(6分) 以诗传为文之要,教导学生关注自然万物,发现灵感;以诗明人生境界,教导学生淡泊名利而有定力;以诗表个人操守,引导学生正直做人,忧国忧民。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从文中老师说的这些语句“作诗作文章,第一要培养对万事万物的关注

33、,能关注才会有灵感。诗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灵感早在酝酿之中”。“这两句诗并不是出世之想,而是入世的一份定力。人要不强求名利,任何冲击都不致被动摇了。”“瞿师在抗战八年中,眼看河山变色,沉痛地作过几首慷慨歌词。他也目睹许多读书人,有的为了生活,不得不屈志事敌,有的却是利欲熏心,认贼作父。他曾作瑞鹤仙,以“玉环飞舞”讽汪精卫的“辛苦回风舞”。他对于一个士子的出处进退,评定水准是非常严肃的。”中概括得出答案。15(6分)(1)(3分)仁爱温和。如对学生模仿自己付之一笑,赐书嘱我等。淡泊随性。如自号“瞿禅”,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禅理;写诗、衣着均洒脱不羁等。(2)(3分) 交代自己师从夏先生的缘由,同时承

34、上启下;通过细节生动地表现夏承熹先生学问深厚、亲切随和的特点。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可结合文中第三自然段他说“禅并非一定是佛法。禅也在圣贤书中、诗词文章中,更在日常生活中。”后来他教我们读书为人的道理时,在他那平易近人,情趣横溢的比喻中,常常含禅理,却使我们个个都能心领神会这一部分内容来回答。第二问可从语句再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析,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从侧面突出老师的特点。16(8分) 示例1:古今成大学问者,不仅要有杰出的才华,还必须为人正直,品格端方。夏先生正直而忧国忧民,终成一代词学大家;汪精卫才华卓著,但丧失民族气节而为国人嘲讽。没有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不能坚守自己的品格,即使学

35、问再大,也不能引领风骚,成一代翘楚。示例2:刻苦自励,方可成就大业。夏承点先生以“笨”字自我勉励,翻遍图书馆全部藏书,打下历史文化的深厚基拙。陈寅恪先生熟读古今书籍而成诵,钱钟书一生爱书不释卷。他们对学问的执着和刻苦精神令人敬仰,更成就了他们璀璨耀眼的学术人生。(观点明确,2分;能结合文章及个人积累合理阐述,6分。如从淡泊名利、豁达宽容、为人谦逊等角度阐述,言之成理均可。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中老师的特点,阐述时要做到观点明确,能结合文章及个人积累合理阐述,如从淡泊名利、豁达宽容、为人谦逊等角度阐述,言之成理均可。基础题17答案:选B18.答案:C解析:A项,“热潮”与“受到欢迎”不搭配;B项,搭配不当,可将“壮大”改为“推广”; D项,“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和“主流产品”搭配不当。19【答案】(3分)B试题分析:衔接紧密,指的是诗的外在美,可排除D项;谈的是诗的内在美,与相对,形成转折,可知应排在一起;排除A项;对照,衔接紧密,由此可确定答案为B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作文【写作指导】 - 24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