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5 求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qian****xian 文档编号:85378433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4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5 求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5 求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5 求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5 求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5 求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5课求谏 【硬核预习硬核预习】一、走近先贤一、走近先贤唐朝良史唐朝良史吴兢吴兢1.1.生平经历生平经历 吴兢吴兢( (约约669749),669749),汴州浚仪汴州浚仪( (今河南开封今河南开封) )人。武周时入史馆人。武周时入史馆, ,修国史修国史, ,迁迁右拾遗内供奉。唐中宗时右拾遗内供奉。唐中宗时, ,改右补阙改右补阙, ,累迁起居郎累迁起居郎, ,水部郎中。唐玄宗时水部郎中。唐玄宗时, ,为谏为谏议大夫议大夫, ,修文馆学士修文馆学士, ,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卫尉少卿兼修国史, ,太子左庶子。太子左庶子。自主预习自主预习夯实基础夯实基础2.2.作者事迹作者事迹吴兢不改史吴兢不改史 吴兢

2、在撰写吴兢在撰写则天实录则天实录时时, ,辑录了宋璟逼迫张说为魏元忠证明清白的事。辑录了宋璟逼迫张说为魏元忠证明清白的事。张说修撰国史见到了这一段张说修撰国史见到了这一段, ,知道是吴兢所写知道是吴兢所写, ,却故意说却故意说:“:“刘五刘五( (即史学家刘知即史学家刘知几几) )太不相容了太不相容了!”!”吴兢站起来说吴兢站起来说:“:“这本是我写的这本是我写的, ,这段史文的草稿都在这段史文的草稿都在, ,您怎您怎么能错怪死去的人呢么能错怪死去的人呢?”?”他说这话时他说这话时, ,与他在一块工作的史官们都惊得变了脸色。与他在一块工作的史官们都惊得变了脸色。后来张说又请求吴兢改动几个字。吴

3、兢就是不答应后来张说又请求吴兢改动几个字。吴兢就是不答应, ,他说他说:“:“假如顺从您的请求假如顺从您的请求, ,那么这部书的笔法就不能算作正直的那么这部书的笔法就不能算作正直的, ,怎么能够让后世相信呢怎么能够让后世相信呢?”?”3.3.主要成就主要成就 居史馆任职居史馆任职3030余年余年, ,以叙事简练、奋笔直书见称。撰以叙事简练、奋笔直书见称。撰梁史梁史齐史齐史陈史陈史各各1010卷、卷、隋史隋史2020卷卷, ,世称世称“良史良史”。编著甚多。编著甚多, ,但仅但仅贞观政要贞观政要传至今。传至今。二、背景透视二、背景透视贞观政要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

4、景象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 ,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 ,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朝的长治久安唐朝的长治久安, ,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 ,为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写成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写成的的, ,所以它一直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所以它一直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 ,而得到历代珍视。而得到历代珍视。

5、三、文学常识三、文学常识贞观政要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贞观政要全书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全书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 ,所记基本上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谏议和劝谏奏疏。 贞观政要贞观政要的体例不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的体例不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 ,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经验, ,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 ,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 ,按照为君之按照为君

6、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知识延伸知识延伸】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谏臣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谏臣1.1.忠谏的始祖比干忠谏的始祖比干2.2.殷商贤大夫彭咸殷商贤大夫彭咸3.3.史鱼禀直史鱼禀直“尸谏尸谏”4.4.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5.5.触龙巧谏赵太后触龙巧谏赵太后 6.6.陈元达锁腰谏主陈元达锁腰谏主7.7.肱骨良臣魏玄成肱骨良臣魏玄成8.8.骨鲠谏臣陈公辅骨鲠谏臣陈公辅9.9.刚正

7、不阿海青天刚正不阿海青天10.10.直言敢谏杨继盛直言敢谏杨继盛 【基础积淀基础积淀】一、字音辨识一、字音辨识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字注音。鲠议鲠议( )( ) 刍荛刍荛( ) ( ) 狂瞽狂瞽( )( )内省内省( )( )嗔责嗔责( )( )属文属文( )( ) 诋诃诋诃( )( )乃见乃见( )( )愆过愆过( )( )举觞举觞( )( ) 勖之勖之( )( )雕其俎雕其俎( )( )纂组纂组( )( )怖慑怖慑( )( ) nnch roch roxnxnchnchnzhzhhhxinxinqinqinshnshnxxzzzunzunshsh二、熟语积累二、熟语积累1

8、.1.一日万机一日万机: :指政务繁忙指政务繁忙, ,每天处理大量的事情。每天处理大量的事情。2.2.不以为忤不以为忤: :不将此作为忤逆之举不将此作为忤逆之举, ,不介意不介意, ,不生气。不生气。3.3.防微杜渐防微杜渐: :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 ,不让它发展。不让它发展。 运用运用(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正误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正误) )1.1.秋收以来秋收以来, ,几位乡镇几位乡镇领导一日万机领导一日万机, ,他们的实名微博更新不多他们的实名微博更新不多, ,但对网民的意但对网民的意见都颇为重视。见都颇为重视。( )( )【点拨点拨】“一日万机一

9、日万机”用于国家领导人。此处用错对象。用于国家领导人。此处用错对象。2.2.有的同学在课堂上的言辞顶撞了老师有的同学在课堂上的言辞顶撞了老师, ,不但不以为忤不但不以为忤, ,反而反而以为这很能证明自以为这很能证明自己的己的“勇气勇气”。( )( )【点拨点拨】“不以为忤不以为忤”用于上级、长辈用于上级、长辈, ,此处用错对象。此处用错对象。3.3.习书记指出习书记指出, ,群众身边的腐败更让群众痛恨群众身边的腐败更让群众痛恨, ,一定要防微杜渐一定要防微杜渐, ,下力气整治基下力气整治基层不正之风。层不正之风。( )( ) 三、文化常识三、文化常识(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0、 )1.“1.“太宗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是李世民的庙号, ,该称谓始于西汉该称谓始于西汉, ,止于清朝止于清朝, ,是封建皇帝死后是封建皇帝死后, ,在太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祖”, ,后继者称后继者称“宗宗”, ,如宋朝赵匡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胤称太祖, ,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 )2. “2. “贞观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是唐太宗的年号, ,由秦始皇首创。由秦始皇首创。( )( )3.3.陛下陛下:“:“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 ,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

11、帝临朝时, ,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 ,而要由站在而要由站在“陛下陛下”的侍卫者转达的侍卫者转达, ,以示皇权的以示皇权的崇高崇高, ,后来特指皇帝。后来特指皇帝。( )( ), ,应为汉武帝首创应为汉武帝首创【文言归类文言归类】一、一词多义一、一词多义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1)(1)漆器不已漆器不已, ,必金为之必金为之; ;金器不已金器不已, ,必玉为之必玉为之 ( )_( )_(2)(2)恒恐上不称天心恒恐上不称天心, ,下为百姓下为百姓所怨所怨( )_( )_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用金

12、用金; ;用玉用玉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上, ,向下向下2.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1(1) )护短不纳护短不纳( )_( )_(2)(2)实愿罄其狂瞽实愿罄其狂瞽( )_( )_(3)(3)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_( )_(4)(4)有所开说有所开说, ,必虚己纳之必虚己纳之( )_( )_(5)(5)主若自贤主若自贤, ,臣不匡正臣不匡正( )_( )_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短处短处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竭尽竭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使保全保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使虚心虚心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以为贤明贤明三、古今异义三、古

13、今异义1.1.百僚进见者百僚进见者, ,皆皆失其举措失其举措古义古义:_:_今义今义: :举动举动; ;措施措施2.2.每见人奏事每见人奏事, ,必假颜色必假颜色古义古义:_:_今义今义: :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3.3.惟君臣相遇惟君臣相遇古义古义:_:_今义今义: :遇见彼此遇见彼此 举止举止脸色脸色相互对待相互对待四、特殊句式四、特殊句式1.1.寻亦诛死。寻亦诛死。( (被动句被动句) )译文译文:_:_2.2.下为百姓所怨。下为百姓所怨。( (被动句被动句) )译文译文:_:_3.3.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又比见人来

14、奏事者。( (定语后置定语后置) )译文译文:_:_4.4.则相继以死。则相继以死。( (省略句省略句) )译文译文:_:_不久也被诛杀。不久也被诛杀。对下被百姓怨恨。对下被百姓怨恨。此外近来见到来奏事的人。此外近来见到来奏事的人。就相继以死谏诤。就相继以死谏诤。五、翻译文中重要句子五、翻译文中重要句子1.1.太宗知其若此太宗知其若此, ,每见人奏事每见人奏事, ,必假颜色必假颜色, ,冀闻谏诤冀闻谏诤, ,知政教得失。知政教得失。译文译文:_:_2.2.所以每有谏者所以每有谏者, ,纵不合朕心纵不合朕心, ,朕亦不以为忤。朕亦不以为忤。译文译文:_:_太宗知道情况后太宗知道情况后, ,每当见

15、到有人奏事时每当见到有人奏事时, ,总是表现出和颜悦色的样子总是表现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希望能够听到劝谏的话希望能够听到劝谏的话, ,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所以每当有人谏诤时所以每当有人谏诤时, ,纵然不合我的心意纵然不合我的心意, ,我也不认为是冒犯。我也不认为是冒犯。3.3.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公等亦须受人谏语, ,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 ,便即护短不纳便即护短不纳? ?译文译文:_:_4.4.但思正人匡谏但思正人匡谏, ,欲令耳目外通欲令耳目外通, ,下无怨滞。下无怨滞。译文译文:_:_5.5.如属文之士如属文之士, ,伎巧之徒伎巧之徒, ,皆自谓己长皆自

16、谓己长, ,他人不及。他人不及。译文译文:_:_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劝谏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劝谏, ,怎能因为别人的话语不符合自己的心意怎能因为别人的话语不符合自己的心意, ,就立即护短处不予采纳呢就立即护短处不予采纳呢? ?只想得到正直忠诚的人匡救劝谏只想得到正直忠诚的人匡救劝谏, ,好让我的视听能和外边相通好让我的视听能和外边相通, ,使下使下面没有积怨。面没有积怨。这像会写文章的人这像会写文章的人, ,有技艺的工匠有技艺的工匠, ,都自夸有本领都自夸有本领, ,别人比不上。别人比不上。【文本研习文本研习】阅读文本选段阅读文本选段, ,完成完成1 14 4题。题。太宗威容俨肃太宗威容俨肃, ,

17、百僚进见者百僚进见者, ,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 ,每见人奏事每见人奏事, ,必必假颜色假颜色, ,冀闻谏诤冀闻谏诤, ,知政教得失。贞观初知政教得失。贞观初, ,尝谓公卿曰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人欲自照, ,必须明镜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必藉忠臣。(1)(1)主若自贤主若自贤, ,臣不匡正臣不匡正, ,欲不危败欲不危败, ,岂可得乎岂可得乎? ?故君失其故君失其国国, ,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 ,臣下钳口臣下钳口, ,卒令不闻其过卒令不闻其过, ,遂至灭亡遂至灭亡, ,虞世基等虞世基等, ,寻亦

18、诛死。前事不远寻亦诛死。前事不远, ,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 ,必须极言规谏。必须极言规谏。”研讨交流研讨交流重点突破重点突破 贞观元年贞观元年, ,太宗谓侍臣曰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正主任邪臣, ,不能致理不能致理; ;正臣事邪主正臣事邪主, ,亦不能致理。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惟君臣相遇, ,有同鱼水有同鱼水, ,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 ,幸诸公数相幸诸公数相匡救匡救, ,冀凭直言鲠议冀凭直言鲠议, ,致天下太平。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臣闻, ,木从绳则正木从绳则正, ,后从谏则圣。是故古后从谏则圣。是故古

19、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 ,言而不用言而不用, ,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 ,纳刍荛纳刍荛, ,愚臣处不讳愚臣处不讳之朝之朝, ,实愿罄其狂瞽。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太宗称善, ,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 ,必使谏官随入必使谏官随入, ,预闻政事。有所开说预闻政事。有所开说, ,必虚己纳之。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贞观五年, ,太宗谓房玄龄等曰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怒, ,喜则滥赏无功喜则滥赏无功, ,怒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 ,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莫不由

20、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 ,恒欲公等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尽情极谏。(2)(2)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公等亦须受人谏语, ,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 ,便即护短不纳便即护短不纳? ?若不能若不能受谏受谏, ,安能谏人安能谏人? ?” ( (选自选自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求谏求谏)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A.主欲知主欲知过过, ,必藉忠臣必藉忠臣 藉藉: :借助借助B.B.冀凭直言鲠议冀凭直言鲠议冀冀: :希望希望C.C.实愿罄其狂瞽实愿罄其狂瞽罄罄: :竭尽竭尽D.D.自古帝王多任情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怒

21、任任: :使用使用【解析解析】选选D D。D D项项“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 ,意思是意思是“自古以来帝王大多放任自古以来帝王大多放任自己的喜怒自己的喜怒”, ,所以所以“任任”的意思是的意思是“放任放任, ,听凭听凭”。2.2.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A.唐太宗用比喻的方式唐太宗用比喻的方式, ,指出就像必须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样指出就像必须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样, ,皇帝要皇帝要知道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的过失, ,也必须依靠忠正之臣的谏诤。也必须依靠忠正之臣的谏诤。B.B.唐太宗以隋朝灭亡的史实为例唐

22、太宗以隋朝灭亡的史实为例, ,指出隋朝的灭亡虽然是隋炀帝的暴虐所致指出隋朝的灭亡虽然是隋炀帝的暴虐所致, ,但但是臣子不能极言规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臣子不能极言规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C.C.唐太宗把君臣比之为鱼和水的关系。在他看来唐太宗把君臣比之为鱼和水的关系。在他看来, ,君臣都有正邪两类君臣都有正邪两类, ,正主和邪正主和邪臣的组合、正臣和邪主的组合臣的组合、正臣和邪主的组合, ,都不能使国家太平。都不能使国家太平。D.D.唐太宗认为帝王都有唐太宗认为帝王都有“任情喜怒任情喜怒”的现象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最后结果只能导致这种现象的最后结果只能导致“天下丧乱天下丧乱”。为避免这种情况

23、。为避免这种情况, ,大臣们应该大臣们应该“尽情极谏尽情极谏”。【解析解析】选选D D。D D项项,“,“帝王都有帝王都有任情喜怒任情喜怒的现象的现象”说法绝对说法绝对, ,原文是原文是“自古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帝王多任情喜怒”。3.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译文:(1)_:(1)_(2) _(2) _【明确明确】(1)(1)君主假如自以为是君主假如自以为是, ,臣下又不去纠正臣下又不去纠正, ,要想国家不倾危败亡要想国家不倾危败亡, ,能办得能办得到吗到吗? ? (2) (2)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谏言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谏言, ,怎能因为别人的话语不符合自

24、己的心意怎能因为别人的话语不符合自己的心意, ,就就立即护短处不予采纳呢立即护短处不予采纳呢? ?如果不能接受别人的谏言如果不能接受别人的谏言, ,又怎能劝谏别人又怎能劝谏别人? ?4.4.根据文意根据文意, ,唐太宗为什么要唐太宗为什么要“求谏求谏”? ?【明确明确】(1)(1)君主君主开怀纳谏和臣子忠直敢言的相互配合开怀纳谏和臣子忠直敢言的相互配合, ,使国家长治久安。使国家长治久安。 (2) (2)希望臣子匡正补救过失希望臣子匡正补救过失, ,凭借臣子直言鲠议凭借臣子直言鲠议, ,以实现天下太平。以实现天下太平。 (3) (3)由由“帝王多任情喜怒帝王多任情喜怒”的现象而忧心国政的现象而

25、忧心国政, ,急切希望得到大臣的规谏急切希望得到大臣的规谏, ,以免重蹈前朝覆辙。以免重蹈前朝覆辙。【思悟提升思悟提升】1.1.为了达到求谏的目的为了达到求谏的目的, ,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 ?【点拨点拨】大臣奏事时大臣奏事时, ,和颜悦色和颜悦色, ,平易近人平易近人; ;反复告诫鼓励大臣进谏反复告诫鼓励大臣进谏; ;改革改革制度制度, ,令谏官预闻政事令谏官预闻政事; ;宽以待人宽以待人, ,纵使进谏不合心意纵使进谏不合心意, ,也不以为忤。也不以为忤。2.2.从课文中从课文中, ,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帝王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帝王? ?【点拨点拨】明智明智

26、, ,目光长远目光长远, ,能汲取前代帝王覆亡的教训能汲取前代帝王覆亡的教训, ,虚心纳谏虚心纳谏, ,避免重避免重蹈蹈; ;虚怀若谷虚怀若谷, ,知道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的局限, ,能虚心接纳臣下的意见能虚心接纳臣下的意见; ;宽厚仁爱宽厚仁爱, ,爱护百爱护百姓姓, ,宽容进谏的大臣宽容进谏的大臣; ;处事谨慎处事谨慎, ,勤于政事勤于政事, ,为避免天下丧乱为避免天下丧乱,“,“夙夜未尝不以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此为心”。3.3.课文对于纳谏的论述课文对于纳谏的论述, ,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什么借鉴意义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什么借鉴意义? ?【点拨点拨】纳谏指的是上级接受下级

27、的意见纳谏指的是上级接受下级的意见, ,抛掉等级的外衣抛掉等级的外衣, ,它与我们接受别人它与我们接受别人的意见是同一个意思。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意见是同一个意思。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我们每个人都会听到别人的意我们每个人都会听到别人的意见。文本节选的段落对于纳谏的论述告诉我们见。文本节选的段落对于纳谏的论述告诉我们, ,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人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人贵有自知之明贵有自知之明, ,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自身的缺点和错误, ,有时候自己很难发现有时候自己很难发现, ,别人发现并指出是对别人发现并指出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自己有好处的事情, ,绝不能因为别人的话不中听绝不能因为

28、别人的话不中听, ,或者认为别人的话揭了自己的或者认为别人的话揭了自己的短短, ,而拒不接受。而拒不接受。【备选要点备选要点】唐太宗在论述唐太宗在论述“纳谏纳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试举例加以说明。试举例加以说明。【点拨点拨】采用采用的论证方法有的论证方法有: : (1) (1)比喻论证比喻论证: :如如“惟君臣相遇惟君臣相遇, ,有同鱼水有同鱼水, ,则海内可安则海内可安”“”“常念魏徵随事谏常念魏徵随事谏正正, ,多中朕失多中朕失, ,如明镜鉴形如明镜鉴形, ,美恶必见美恶必见”。 (2) (2)类比论证类比论证: :如如“人欲自照人欲自照, ,必须明镜必

29、须明镜; ;主欲知过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必藉忠臣”。 (3) (3)假设论证假设论证: :如如“主若自贤主若自贤, ,臣不匡正臣不匡正, ,欲不危败欲不危败, ,岂可得乎岂可得乎”。 (4)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 :如如“如属文之士如属文之士, ,伎巧之徒伎巧之徒, ,皆自谓己长皆自谓己长, ,他人不及。若名工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文匠, ,商略诋诃商略诋诃, ,芜词拙迹芜词拙迹, ,于是乃见于是乃见”。 (5) (5)事实论证事实论证: :如如“至于隋炀帝暴虐至于隋炀帝暴虐, ,臣下钳口臣下钳口, ,卒令不闻其过卒令不闻其过, ,遂至灭亡遂至灭亡, ,虞虞世基等世基等, ,寻亦诛死寻亦诛

30、死”。【感知思想感知思想】本文记录了很多唐太宗论述求谏的言论本文记录了很多唐太宗论述求谏的言论, ,这些言论是唐太宗在借鉴历史教训基这些言论是唐太宗在借鉴历史教训基础上得出的深刻认识。础上得出的深刻认识。章章节节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第一第一段段唐太宗积极求谏的态度和唐太宗对求谏的认识唐太宗积极求谏的态度和唐太宗对求谏的认识, ,唐太宗唐太宗希望忠臣发现君主过失就希望忠臣发现君主过失就“极言规谏极言规谏”第二第二段段阐述君正臣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唐太宗以阐述君正臣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唐太宗以“天下太天下太平平”为目标为目标, ,愿意得正臣事己愿意得正臣事己, ,希望听取诤谏希望听取诤谏, ,匡

31、救政教匡救政教过失过失, ,并能够付诸行动并能够付诸行动, ,真正虚心地采纳谏言真正虚心地采纳谏言章章节节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第三第三段段希望臣下能正确对待劝谏。唐太宗的话包括两层意思希望臣下能正确对待劝谏。唐太宗的话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一是臣子规谏的必要性臣子规谏的必要性; ;二是纳谏的广泛意义二是纳谏的广泛意义第四第四段段阐述希望得到规谏的良苦用心。只要有进谏的阐述希望得到规谏的良苦用心。只要有进谏的, ,纵然纵然“不合不合朕心朕心”, ,也不应该认为是忤逆犯上也不应该认为是忤逆犯上第五第五段段从人性的弱点和自身经验阐述纳谏的必要性。认为从人性的弱点和自身经验阐述纳谏的必要性。认为“人

32、君须人君须得匡谏之臣得匡谏之臣, ,举其愆过举其愆过”第六第六段段阐述劝谏要及时。唐太宗认为阐述劝谏要及时。唐太宗认为“朕所为事朕所为事, ,若有不当若有不当, ,或在其或在其渐渐, ,或已将终或已将终, ,皆宜进谏皆宜进谏”, ,即使不能防微杜渐即使不能防微杜渐, ,也要做到亡羊也要做到亡羊补牢补牢国学启迪国学启迪文化传承文化传承【先贤智慧先贤智慧】海纳百川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有容乃大 “泰山不让土壤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故能就其深。”唐太宗因为唐太宗因为宽宏大量宽宏大量, ,虚心纳谏虚心纳谏, ,广泛地接受了别人的意见广泛地

33、接受了别人的意见, ,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自己的过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自己的过失, ,所以才成就了千秋大业所以才成就了千秋大业, ,一世英名一世英名! !千载之下千载之下, ,犹令人感佩不已。犹令人感佩不已。【传承典例传承典例】虚心纳谏的明孝宗朱祐樘虚心纳谏的明孝宗朱祐樘 明孝宗朱祐樘在位明孝宗朱祐樘在位1818年间年间, ,吏治清明吏治清明, ,任贤使能任贤使能, ,抑制宦官抑制宦官, ,勤于务政勤于务政, ,倡导倡导节约节约, ,与民休息与民休息, ,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 ,史史称称“弘治中兴弘治中兴”。弘治元年三

34、月。弘治元年三月, ,都御史马文升上疏言时政十五事都御史马文升上疏言时政十五事, ,其中一条是其中一条是节约费用节约费用, ,以解救百姓生活之艰难困顿以解救百姓生活之艰难困顿, ,他说他说:“:“宫中所供应的物品宫中所供应的物品, ,如果陛下能如果陛下能节俭一分节俭一分, ,则百姓受益一分。则百姓受益一分。”言语极为尖锐、深刻。孝宗对这个建议非常赏言语极为尖锐、深刻。孝宗对这个建议非常赏识识, ,嘉奖了马文升嘉奖了马文升, ,并下令削减宫中开支。正统以来并下令削减宫中开支。正统以来, ,皇帝每天只有一个早朝皇帝每天只有一个早朝, ,大大臣们为时间所限臣们为时间所限, ,觐见言事觐见言事, ,不

35、过片时。因此吏部尚书王恕建议不过片时。因此吏部尚书王恕建议, ,除早朝之外除早朝之外, ,孝孝宗最好宗最好每天再在便殿召见大臣每天再在便殿召见大臣, ,谋议政事谋议政事, ,当面阅其奏章当面阅其奏章, ,下发指令下发指令, ,这样可以使皇上加这样可以使皇上加深对大臣们的了解深对大臣们的了解, ,而且可以提高其处理政事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其处理政事的能力, ,使正确的意见得以贯彻执使正确的意见得以贯彻执行。孝宗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行。孝宗听后觉得很有道理, ,遂开始增加午朝遂开始增加午朝, ,每天在左顺门接见大臣每天在左顺门接见大臣, ,倾听他倾听他们对政事的见解们对政事的见解, ,做出许多重大决策。

36、做出许多重大决策。【古圣今读古圣今读】良史之忧良史之忧贞观政要贞观政要吴兢撰写吴兢撰写贞观政要贞观政要并把它献给唐玄宗并把它献给唐玄宗, ,其本意在其本意在贞观政要贞观政要序序和他和他的的上上 表表中说得很真切。他在序中写道中说得很真切。他在序中写道:“:“太宗时政化太宗时政化, ,良足可观良足可观, ,振古而来振古而来, ,未之有也未之有也”。太宗君臣。太宗君臣“垂世立教垂世立教”的美德、的美德、“典谟谏奏典谟谏奏”的词理的词理, ,都可以都可以“弘阐大猷弘阐大猷, ,增崇至道增崇至道”, ,只要当今君臣只要当今君臣“克遵前轨克遵前轨, ,择善而从择善而从, ,则可久之则可久之业益彰矣业益彰

37、矣, ,可大之功尤著矣可大之功尤著矣”。吴兢在。吴兢在上上 表表中中, ,把他的撰述宗旨把他的撰述宗旨说得更加清楚。他写道说得更加清楚。他写道:“:“伏愿行之而有恒伏愿行之而有恒, ,思之而不倦思之而不倦, ,则贞观巍巍之化则贞观巍巍之化, ,可得可得而致矣。昔殷汤不如尧舜而致矣。昔殷汤不如尧舜, ,伊尹耻之伊尹耻之; ;陛下倘不修祖业陛下倘不修祖业, ,微臣亦耻之。微臣亦耻之。”( (全唐全唐文文卷二九八卷二九八) )显然显然, ,吴兢认为他所处的时期的政治吴兢认为他所处的时期的政治, ,已远远比不上唐太宗时期的已远远比不上唐太宗时期的政治了。因此政治了。因此, ,他以耿直而诚恳的心情他以耿

38、直而诚恳的心情, ,向唐玄宗提出了这样的希望。向唐玄宗提出了这样的希望。 今人读今人读贞观政要贞观政要, ,首先固然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和说明首先固然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和说明“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其致治的原因其致治的原因, ,其次则是通过其次则是通过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所提供的历史经验、历史智慧而探所提供的历史经验、历史智慧而探寻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寻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并用以指导现实的历史运动和自身的社会实践。并用以指导现实的历史运动和自身的社会实践。在这方面在这方面, ,贞观政要贞观政要确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譬如确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譬如, ,唐太宗唐太宗在即位后不久曾对大臣们说

39、在即位后不久曾对大臣们说:“:“朕谓乱离之后朕谓乱离之后, ,风俗难移风俗难移; ;比观百姓渐知廉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 ,官官民奉法民奉法, ,盗贼日稀盗贼日稀, ,故知人无常俗故知人无常俗, ,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 ,必须抚之以仁必须抚之以仁义义, ,示之以威信示之以威信, ,因人之心因人之心, ,去其苛刻去其苛刻, ,不作异端不作异端, ,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也!”(!”(仁义仁义) )这里说的这里说的“人无常俗人无常俗”“”“政有治乱政有治乱”“”“抚之以仁义抚之以仁义, ,示之以威示之以威信信”, ,是关系到实现政治稳定的

40、信念和途径。又如是关系到实现政治稳定的信念和途径。又如,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为政为政之要之要, ,惟在得人惟在得人, ,用非其才用非其才, ,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难致治。今所任用, ,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谏谏议大夫王珪回答道议大夫王珪回答道:“:“人臣若无学业人臣若无学业, ,不能识前言往行不能识前言往行, ,岂堪大任。岂堪大任。”唐太宗称唐太宗称是是:“:“信如卿言。信如卿言。”( (崇儒学崇儒学) )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本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本, ,这是贞观朝君臣的共这是贞观朝君臣的共识。还有魏徵所论识。还有魏徵所论:“:“君之所以明者君之所以

41、明者, ,兼听也兼听也; ;其所以暗者其所以暗者, ,偏信也。偏信也。”( (君君道道) )魏徵回答唐太宗所问魏徵回答唐太宗所问, ,认为守天下认为守天下“甚难甚难”, ,这是因为这是因为:“:“观自古帝王观自古帝王, ,在在于忧危之间于忧危之间, ,则任贤受谏则任贤受谏, ,及至安乐及至安乐, ,必怀宽怠必怀宽怠, ,言事者惟令兢惧言事者惟令兢惧, ,日陵月替日陵月替, ,以至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 ,正为此也。安而能惧正为此也。安而能惧, ,岂不为难岂不为难?”(?”(君道君道) )这些这些都是带有规律性或普遍性原则的认识都是带有规律性或普遍性原则的认识, ,其

42、内容可以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变化其内容可以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变化, ,但其本质却不会过时但其本质却不会过时; ;正因为这些认识是同有关的史事结合在一起正因为这些认识是同有关的史事结合在一起, ,故更容易被故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并从中受到启迪。人们理解并从中受到启迪。【自读思考自读思考】1.1.吴兢撰写吴兢撰写贞观政要贞观政要的目的是什么的目的是什么? ?答答:_:_【明确明确】学习太宗君臣的美德和词理学习太宗君臣的美德和词理, ,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 ,重现贞观盛世。重现贞观盛世。2.2.从最后一段的举例中从最后一段的举例中, ,我们可以受到哪些启迪我们可以受到哪些启迪? ?答答:_:_【明确

43、明确】要实现政治稳定要实现政治稳定, ,应应“抚之以仁义抚之以仁义, ,示之以威信示之以威信, ,因人之心因人之心, ,去其苛刻去其苛刻, ,不作异端不作异端”; ;用人须以德行、学识为本用人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兼听则明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偏信则暗; ;居安思危居安思危, ,安而能安而能惧。惧。【美文赏悟美文赏悟】 择高处立择高处立, ,向宽处行向宽处行 宋朝时宋朝时, ,蔡州有一道人善于下棋。每与人对局蔡州有一道人善于下棋。每与人对局, ,总是让对总是让对方先走一步。即便如此方先走一步。即便如此, ,他也从没输过。有诗云他也从没输过。有诗云:“:“烂柯真诀烂柯真诀妙通神妙通神, ,一局

44、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 ,得饶人处且饶人。得饶人处且饶人。” “ “饶人饶人”即即“让人一步棋让人一步棋”, ,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宽容、忍让宽容、忍让”之意。之意。 饶饶, ,在汉语里还有在汉语里还有“丰足丰足”的意思。丰足的意思。丰足, ,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 ,都需以积都需以积极的姿态去进取极的姿态去进取, ,也需适当也需适当“退一步退一步”来回味。一味向前、向前、向前来回味。一味向前、向前、向前, ,马不停马不停蹄蹄, ,无休无止无休无止, ,定有山穷水尽时。略停停定有山穷水尽时。略停停, ,退后一步退后一步, ,放开

45、视野放开视野, ,让思想回旋一下让思想回旋一下, ,世界呈现给你的常常是惊喜。世界呈现给你的常常是惊喜。 饶饶, ,饶人饶人, ,都贵在这退后一步。都贵在这退后一步。 饶人饶人, ,不是一种姿态不是一种姿态, ,而是一种情怀而是一种情怀, ,是那种立在高处、视野涵容八方的自是那种立在高处、视野涵容八方的自信信, ,是游刃有余的大智。就像那位宋朝道人是游刃有余的大智。就像那位宋朝道人, ,身有绝技身有绝技, ,可以骄矜可以骄矜, ,可以目中无人、可以目中无人、藐视四野藐视四野, ,但他宽落落地让人先行。这饶人处但他宽落落地让人先行。这饶人处, ,便多了一重人格之便多了一重人格之“美美”。 法国作

46、家雨果有句话法国作家雨果有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比天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人心人心, ,宽阔在哪宽阔在哪? ?必有一个饶人处。饶人必有一个饶人处。饶人, ,不是一种不是一种表演表演, ,而是一种宽宏的内在。而是一种宽宏的内在。 饶人者饶人者, ,目光高远目光高远, ,思绪恒定思绪恒定, ,心无杂念心无杂念, ,因此心间可撑船、可奔马、可容得因此心间可撑船、可奔马、可容得人性万千。心宽了人性万千。心宽了, ,就厚了就厚了, ,就暖了就暖了, ,自个儿暖和自个儿暖和, ,拢一块儿暖和拢一块

47、儿暖和, ,抱在一起更暖抱在一起更暖和。饶人是一种人性之暖。和。饶人是一种人性之暖。 饶人饶人, ,还是一种智慧。按说还是一种智慧。按说, ,得理不饶人得理不饶人, ,是不逾矩的是不逾矩的, ,属个人权利。得理且属个人权利。得理且饶人呢饶人呢, ,境界更为超脱。它是一种原谅境界更为超脱。它是一种原谅, ,一种放下一种放下, ,一种人生大智慧。一种人生大智慧。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时候, ,留一点余地留一点余地, ,便可以让棘手的事情回旋自如。这饶人之处便可以让棘手的事情回旋自如。这饶人之处, ,像那像那雨过天晴雨过天晴, ,人情与霞光共散成绮人情与霞光共散成绮, ,相映生辉。相映生辉。 人这一生

48、人这一生, ,走万里路走万里路, ,修百年身修百年身, ,难得的是一帆风顺。饶人难得的是一帆风顺。饶人, ,便是一叶扁舟便是一叶扁舟, ,乘风破浪乘风破浪, ,载你到一个开阔地载你到一个开阔地, ,柳暗花明柳暗花明, ,月朗风清。这正应了左宗棠那半个联月朗风清。这正应了左宗棠那半个联儿儿: :择高处立择高处立, ,寻平处住寻平处住, ,向宽处行。向宽处行。【阅读体悟阅读体悟】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明确】择高处立择高处立, ,向宽处行。向宽处行。2.“2.“饶人饶人”一词在全文中有哪些内涵一词在全文中有哪些内涵? ?【明确明确】饶人饶人, ,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情怀, ,是一种宽宏的内在是一种宽宏的内在, ,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智慧, ,展现人格之美、人展现人格之美、人性之暖、人生大智慧。性之暖、人生大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