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85377286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3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资源描述:

《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8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第二章第二章针灸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第三节第三节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第三节第三节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一经脉穴位与脏腑相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现象关现象(一)脏腑病理生理改变的脏腑病理生理改变的体表反应体表反应(二)经脉或穴位刺激对脏经脉或穴位刺激对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性改变腑生理功能和病理性改变的调整作用的调整作用二经脉穴位与脏腑相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发生机理关发生机理(一)经脉穴位与脏腑相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的神经节段机制关的神经节段机制(二)经脉穴位和脏腑传经脉穴位和脏腑传入信息在各级中枢会聚入信息在各级中枢

2、会聚(三) 自主神经在经脉穴位自主神经在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中的作用与脏腑相关中的作用(四)经脉穴位与脏腑相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的体液途径关的体液途径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又称体表内脏相关,是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一种双向联系 脏腑病理或生理改变可反映到体表的相应经脉或脏腑病理或生理改变可反映到体表的相应经脉或穴位部位,表现出特定的症状和体征;穴位部位,表现出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刺激体表的一定的经脉或穴位,又可对相应的脏刺激体表的一定的经脉或穴位,又可对相应的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调节作用。腑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调节作用。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 一、经脉穴位与脏腑

3、相关现象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现象脏腑病理生理改变的体表反应脏腑病理生理改变的体表反应压痛与硬结压痛与硬结躯干和四肢体表皮肤电学性质的变化躯干和四肢体表皮肤电学性质的变化耳郭皮肤导电量的变化耳郭皮肤导电量的变化牵涉痛牵涉痛经脉或穴位刺激对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性改变的经脉或穴位刺激对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性改变的调整作用调整作用 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一)脏腑病理或生理改变在体表的反应脏腑病理或生理改变在体表的反应1 1 压痛与硬结压痛与硬结(1)穴位病理反应(2)刺激内脏器官也可在体表一定部位出现疼痛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一)脏腑病理或生理改变在体表的反应脏腑病理或生理改变在体表的反应2 2 躯干和四肢体表

4、皮肤电躯干和四肢体表皮肤电学性质的变化学性质的变化(1 1)中谷义雄发现良导络)中谷义雄发现良导络(2 2)我国研究)我国研究 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3 3 耳郭皮肤导电量的变化耳郭皮肤导电量的变化 耳郭导电量耳郭导电量-在耳郭某些点上测到高电导在耳郭某些点上测到高电导点点 (或低电阻点)。(或低电阻点)。(1(1)脏腑脏腑生理性生理性改变对耳郭低电阻点的影响:改变对耳郭低电阻点的影响:例例1 1:耳郭低电阻数随不同妊娠期的变化而变化:耳郭低电阻数随不同妊娠期的变化而变化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2 2)脏腑脏腑病理性病理性改变与耳郭低电阻点反应:改变与耳郭低电阻点反应:v阑尾炎患者在耳郭出现了压痛点,

5、主要分布于耳轮脚上缘(大、小肠区)。病情加重则压痛剧烈,压痛点增多;病情好转,压痛点也消退。v溃疡病患者耳郭敏感点在术中随着手术进展和内脏受到牵拉程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多,以耳甲腔、耳垂增加较为明显,且溃疡病灶面积越大,耳郭上出现的敏感点数量越多。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实验性实验性腹膜炎腹膜炎与耳郭电阻的变化与耳郭电阻的变化 实验性实验性胃溃疡胃溃疡与耳郭电阻变化与耳郭电阻变化 实验性急性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与耳郭电阻变化与耳郭电阻变化 (3)实验性脏腑病理性改变耳郭皮肤电阻的变化实验性脏腑病理性改变耳郭皮肤电阻的变化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家兔耳廓探测点测定部位耳郭沿血管区8个 探测点。实验性实验性

6、胃溃疡胃溃疡与耳郭电阻变化与耳郭电阻变化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人工胃溃疡手术在耳郭引起低电阻点的变化,人工胃溃疡手术在耳郭引起低电阻点的变化,具有四个特征具有四个特征这种低电阻点数量在术后一定时间内急骤增加。这种低电阻点数量在术后一定时间内急骤增加。这种低电阻点并不局限于某一点,但主要是集中在耳郭中下这种低电阻点并不局限于某一点,但主要是集中在耳郭中下 部分。部分。耳郭低电阻点的多少与人工造成的胃溃疡的面积及胃粘膜慢耳郭低电阻点的多少与人工造成的胃溃疡的面积及胃粘膜慢 性炎症的广度有关。性炎症的广度有关。 耳郭低电阻点,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增加,但落后于体征,低耳郭低电阻点,随着病情

7、的发展而增加,但落后于体征,低 电阻点数达到高峰时,动物已开始恢复。电阻点数达到高峰时,动物已开始恢复。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与耳郭电阻变化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与耳郭电阻变化 v造模方法造模方法 v心电图变化心电图变化v低电阻表现低电阻表现: :在心肌梗死期间,家兔在心肌梗死期间,家兔耳郭背面中下耳郭背面中下部部皮肤出现大量低电阻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出皮肤出现大量低电阻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出现相应的变化。现相应的变化。 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左耳右耳结扎前1.551.66结扎后10.512.8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小小 结结 耳郭低电阻点随内脏病变变化的规律耳郭低电阻点随内脏病变变化的

8、规律动态变化:动态变化:低电阻数量随病情发展。低电阻数量随病情发展。平行发展:平行发展:反应点与病灶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反应点与病灶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超前错后:超前错后:与体症呈超前错后现象。与体症呈超前错后现象。相对集中:相对集中:低电阻点相对集中低电阻点相对集中。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 4 4 牵涉痛牵涉痛 牵涉痛牵涉痛(referred pain)- 是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患者除感觉是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的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在远离患病器官的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疼痛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疼痛感觉过敏。感觉过敏

9、。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心肌供血不足心前区和左上臂尺侧放射痛。心肌供血不足心前区和左上臂尺侧放射痛。如胆石症患者在右肩胛区、右肩疼痛。如胆石症患者在右肩胛区、右肩疼痛。阑尾压痛点(麦氏点):位于右髂前上阑尾压痛点(麦氏点):位于右髂前上 棘与脐连线外棘与脐连线外1/31/3与内与内2/32/3交界处。交界处。输尿管结石:放射痛沿下肢内侧传导。输尿管结石:放射痛沿下肢内侧传导。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部位和压痛区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部位和压痛区 患病器官心胃、胰肝、胆肾结石阑尾炎牵涉痛部位心前区左臂尺侧左上腹肩胛间右肩胛腹股沟区上腹部或脐区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牵涉痛产生机

10、理牵涉痛产生机理:v体表部位和患病内脏传入纤维进入同一或临体表部位和患病内脏传入纤维进入同一或临近脊髓节段,并聚合于脊髓同一神经元,并近脊髓节段,并聚合于脊髓同一神经元,并由同一上行纤维传入脑,大脑皮层将来自内由同一上行纤维传入脑,大脑皮层将来自内脏的刺激误认为来自体表部位,因而引起与脏的刺激误认为来自体表部位,因而引起与内脏相关的皮肤出现感觉过敏。内脏相关的皮肤出现感觉过敏。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二)刺激经脉或穴位对脏腑生理功能和病刺激经脉或穴位对脏腑生理功能和病 理性改变的调整作用理性改变的调整作用 有关针灸对脏腑器官功能的影响在第四章将详细讨论。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二、经脉

11、穴位与脏腑相关的发生机理二、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的发生机理(一)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的神经节段机制(一)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的神经节段机制 1 神经节段形成神经节段形成 2 2 体表神经节段性支配体表神经节段性支配3 3 内脏器官的神经节段性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节段性支配4 4 穴位主治功能与脏腑神经节段分布的一致性穴位主治功能与脏腑神经节段分布的一致性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什么是节段性支配?什么是节段性支配?人类和脊椎动物的脊人类和脊椎动物的脊N N或脑或脑N N分布具有不同程度的节段性,支分布具有不同程度的节段性,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配内脏器官的植物N N也有节段分布。也有节段分布。1 1神经节段分布的

12、形成:在胚胎发育过程形成神经节段分布的形成:在胚胎发育过程形成 体壁部体壁部( (骨节、肌节、皮节骨节、肌节、皮节) )v每个节段性单位包括每个节段性单位包括 内脏部内脏部 相应的神经节相应的神经节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体壁部体壁部( (骨节、肌节、皮节骨节、肌节、皮节) ) 演化为四肢、躯干演化为四肢、躯干内脏部内脏部形成未来内脏器官形成未来内脏器官神经节神经节向每一节段发出躯体和内脏向每一节段发出躯体和内脏N N,并将,并将二者联系起来。二者联系起来。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图图2-72-7 第第7 7星期人胚正面观星期人胚正面观 (示皮节及其神经分布(示皮节及其神经分布)胚胎发育过程胚胎发育过程图

13、2-6 第第4 4星期人胚侧面观星期人胚侧面观 示上肢芽,示上肢芽,示下肢芽,示下肢芽, 示上肢芽的相应节段神经,示上肢芽的相应节段神经, 示下肢芽的相应节段神经示下肢芽的相应节段神经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2. 体表的神经节段性分布体表的神经节段性分布(1 1)肌肉的神经节段分布肌肉的神经节段分布( (略略) )(2 2)皮肤的神经节段分布皮肤的神经节段分布 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皮节分布及判断法皮节分布及判断法皮节皮节一个脊神经后根及其一个脊神经后根及其N节供应的节供应的皮肤区皮肤区。剩余感觉法剩余感觉法判断皮肤的神经节段性分判断皮肤的神经节段性分布的方法。布的方法。切断上三个及下三个神经根,保留中

14、间的一根,于是造成在皮肤麻痹区域内有一感觉岛,依此画出皮肤的神经节段性分布区。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图图2-92-9三叉神经皮支的周围分布三叉神经皮支的周围分布三叉神经皮支的周围分布三叉神经皮支的周围分布头面部的皮肤头面部的皮肤(分为根性和周围性)三叉神经皮支的周三叉神经皮支的周围分布围分布第一支 眼支眼支 :眼裂以上区三叉N周围支第二支上颌支上颌支:眼裂与口裂之间第三支下颌支下颌支:口裂以下区 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胸壁与腹壁胸壁与腹壁v胸7皮N分布区前端对着剑突v胸10皮N分布区前端对着脐部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 上、下肢上、下肢上肢由颈3胸3的脊N根性支配肩C3C4上臂 C5前臂

15、桡侧C6-C7 尺侧C8-T1腋(内侧)T2手掌C7C8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 下肢 L1-S5 腹股沟 腰1 股前 腰1-3 小腿前 腰4-5 小腿后 骶12 肛周 骶3-5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小结小结体表体表- -内脏相关是内脏相关是通过通过神经节段支配发生联系的神经节段支配发生联系的. .全身各处皮肤感觉呈现节段性支配,节段性全身各处皮肤感觉呈现节段性支配,节段性支配是胚胎发育过程形成的。支配是胚胎发育过程形成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由于肢体的内收及扭转由于肢体的内收及扭转, ,上下肢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出现位移、转上下肢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出现位移、转位位

16、. .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压迫压迫N根而发生的临床综合征根而发生的临床综合征椎间盘水平椎间盘水平受累受累N N根根疼痛部位疼痛部位感觉减退区感觉减退区肌无力肌无力颈4-5颈5上臂外侧上臂外侧面三角肌区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肱二头肌颈5-6颈6上臂外侧前臂桡侧拇指、食指肱二头肌颈6-7颈7上臂外侧前臂桡侧食指、中指肱三头肌颈7-胸1颈8上臂及前臂内侧小指、无名指所有腕伸肌及腕屈肌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3、内脏器官的神经节段性分布内脏器官的神经节段性分布 交感传出交感传出N N分布的节段规律分布的节段规律( (三大节段三大节段) )肝、脾、肾、结肠左曲以上的腹腔消化器官左曲以下消化器官盆腔脏器(子宫、

17、膀胱)头、上肢(皮肤、汗腺、竖毛肌、小血管)、颈 、 胸腔器官支配支配T1-T5:节前f 在颈、胸部椎旁N节换元T6T12节前f 在椎前N节(腹腔N节) 换元节后节后fL13节后节后f节前f在肠系膜上N节换元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内脏节段分布来自来自T T1 15 5节段的神经元分布节段的神经元分布至头、颈、上肢及胸腔脏器至头、颈、上肢及胸腔脏器 来自来自T6T61212节段节段N N元,元,分布到肝、脾、肾及分布到肝、脾、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腹部结肠左曲以上的腹部消化管;消化管;来自腰来自腰L1L13 3交感中枢的节交感中枢的节后纤维,分布到结肠左曲以后纤维,分布到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下

18、的消化管、盆腔脏器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 皮肤感觉呈节段性支配。皮肤感觉呈节段性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内脏器官的植物N N也呈节段性支配。也呈节段性支配。来自来自T T1 15 5节段的神经元分布至头、颈、上肢及胸腔脏器;节段的神经元分布至头、颈、上肢及胸腔脏器;来自来自T6T61212节段节段N N元,分布到肝、脾、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元,分布到肝、脾、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腹部消化管;腹部消化管;来自腰来自腰L1L13 3交感中枢的节后纤维,分布到结肠左曲以下的交感中枢的节后纤维,分布到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消化管、盆腔脏器。神经的节段分布有如下规律;神经的节段分布有如下规律;经脉脏腑相关改课

19、件4 4神经节段支配与经穴功能主治神经节段支配与经穴功能主治 (1)躯干腹、背侧经穴排列的趋神经性现躯干腹、背侧经穴排列的趋神经性现象象:v趋神经趋神经躯干部穴位的分布与神经分布相吻合现象。任脉穴位完全位于腹正中线上,恰是两侧胸神经前皮支末端的交界处,穴位的排列与胸神经前皮支分布相吻合;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在腹部的穴位平行排列于腹正中线两旁的皮神经前皮支附近。 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腹部皮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较短,而在腹部此三经的穴位排列也距正中线较近,此三经到达胸部时,随胸郭扩大,胸神经的外侧支变长,而此三经的穴位排列,也随之向外侧转移,与腹部比较,远离正中线。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2

20、)穴位功能主治与神经节段支配相关的规律穴位功能主治与神经节段支配相关的规律同经异治同经异治-同一条经的穴位,由于所处同一条经的穴位,由于所处N N节节段不同,可以有不同主治。段不同,可以有不同主治。异经同治异经同治- -不同经脉,若其穴位处在同一不同经脉,若其穴位处在同一N N节段,则主治大体相同。节段,则主治大体相同。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躯干部经穴主治功能有明显的节段性躯干部经穴主治功能有明显的节段性 同经异治同经异治任脉任脉经各穴主治症候与体躯内脏经各穴主治症候与体躯内脏N N节段的一致性。节段的一致性。足阳明经足阳明经胸腹各穴主治症候与体躯、内脏胸腹各穴主治症候与体躯、内脏N N节段节段支

21、配的一致性。支配的一致性。 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任脉任脉经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异经同治异经同治v任脉、督脉、胃经、膀胱经、肾经和脾经任脉、督脉、胃经、膀胱经、肾经和脾经的躯干段各经穴的主治病证,虽属不同的的躯干段各经穴的主治病证,虽属不同的经脉,但其穴位如在同一神经节段上,则经脉,但其穴位如在同一神经节段上,则其主治病证大体相同。其主治病证大体相同。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表19 颈项部颈项部穴位主治功能与神经节段的关系穴位主治功能与神经节段的关系穴位穴位神经神经节段节段主主 治治 功功 能能廉泉廉泉风府风府天柱天柱风池风池完骨完骨翳风翳风陶道陶道天突天突气舍气舍缺

22、盆缺盆C C2 2任任C C2 2督督C C2 2膀胱膀胱C C2 2胆胆C C2 2胆胆C C2323三焦三焦T T1 1督督C C2323任任C C2323胃胃胃胃舌下肿痛、舌缓流涎、咳逆喘息、胸满胸痛、舌强不语、口舌生疮,暴瘖,咽舌下肿痛、舌缓流涎、咳逆喘息、胸满胸痛、舌强不语、口舌生疮,暴瘖,咽食困难、口腔炎、咽炎等。食困难、口腔炎、咽炎等。头痛、感冒、眩晕、项强、鼻衄、舌缓不语、咽喉肿痛、癫狂、痫证、半身不头痛、感冒、眩晕、项强、鼻衄、舌缓不语、咽喉肿痛、癫狂、痫证、半身不遂遂头痛、眩晕、鼻塞、鼻衄、视力减退、咽喉肿痛、项强、肩痛、小儿惊痫、热头痛、眩晕、鼻塞、鼻衄、视力减退、咽喉肿

23、痛、项强、肩痛、小儿惊痫、热病病头痛、项强、目赤痛、青盲障、鼻衄、鼻渊、眩晕、耳鸣、癫狂、痫证、瘿气头痛、项强、目赤痛、青盲障、鼻衄、鼻渊、眩晕、耳鸣、癫狂、痫证、瘿气、中风昏迷、感冒、鼻炎、高血压、近视、视神经炎、中风昏迷、感冒、鼻炎、高血压、近视、视神经炎头痛、颊肿齿痛、项强、癫狂、失眠、面神经麻痹、腮腺炎头痛、颊肿齿痛、项强、癫狂、失眠、面神经麻痹、腮腺炎耳鸣、耳聋、口喎、口噤、颊肿、齿痛、瘰疬、暴瘖、牙床急痛、腮腺炎、颞耳鸣、耳聋、口喎、口噤、颊肿、齿痛、瘰疬、暴瘖、牙床急痛、腮腺炎、颞下颌关节痛下颌关节痛头痛、感冒、项强、发热、癫疾、项背强痛、疟疾头痛、感冒、项强、发热、癫疾、项背强

24、痛、疟疾咳嗽气喘、咳吐脓血、喉痹、暴瘖、喉鸣、瘿瘤、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咳嗽气喘、咳吐脓血、喉痹、暴瘖、喉鸣、瘿瘤、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喉炎、神经性呕吐喉炎、神经性呕吐咽喉肿痛、咳嗽气喘、咽食不下、项强痛、瘿瘤、瘰疬等咽喉肿痛、咳嗽气喘、咽食不下、项强痛、瘿瘤、瘰疬等咳嗽气喘、胸闷、瘰疬、咽喉肿痛、上肢麻痹等咳嗽气喘、胸闷、瘰疬、咽喉肿痛、上肢麻痹等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表110上上胸部胸部穴位主治功能与神经节段的关系穴位主治功能与神经节段的关系穴穴 位位神经神经节段节段主主 治治 功功 能能大杼中府中府俞府俞府神藏神藏屋翳屋翳附分附分风门风门紫宫紫宫肩中俞肩中俞胸乡胸乡肺俞肺俞天池天池心

25、俞心俞乳根乳根T T1 1膀胱膀胱T T1 1肺肺T T1 1肾肾T T2 2肾肾T T2 2胃胃T T2 2膀胱膀胱T T2 2膀胱膀胱T T2 2任任T T11小肠小肠T T3 3脾脾T T3 3膀胱膀胱T T4 4心包心包T T5 5膀胱膀胱T T5 5肾肾头痛如破、身热目眩、颈项强、腰背痛、喉痹、咳嗽喘息、支气管炎、肺炎、头痛如破、身热目眩、颈项强、腰背痛、喉痹、咳嗽喘息、支气管炎、肺炎、虚劳膝痛虚劳膝痛咳嗽、喘逆、咳吐脓血、胸痛、喉痹、肩背痛、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咳嗽、喘逆、咳吐脓血、胸痛、喉痹、肩背痛、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咳嗽气喘、胸痛、呕吐、食欲不振、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

26、经痛、胸咳嗽气喘、胸痛、呕吐、食欲不振、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膜炎咳嗽气喘、胸满、胸痛、呕吐、食欲不振等咳嗽气喘、胸满、胸痛、呕吐、食欲不振等咳喘、胸胁痛、咳唾脓血、噎塞、乳痈咳喘、胸胁痛、咳唾脓血、噎塞、乳痈肩背痛、肘臂麻木、感冒肩背痛、肘臂麻木、感冒伤风咳嗽、鼻塞流涕、发热头痛、哮喘、项强、胸背痛、呕吐、痈疽发背、流伤风咳嗽、鼻塞流涕、发热头痛、哮喘、项强、胸背痛、呕吐、痈疽发背、流感、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肩背劳损等感、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肩背劳损等咳嗽气喘、胸满呃逆、喉痹咽塞、饮食不下等咳嗽气喘、胸满呃逆、喉痹咽塞、饮食不下等肩背痛、项强、咳嗽气

27、喘、唾血、寒热目不明、瘰疬等肩背痛、项强、咳嗽气喘、唾血、寒热目不明、瘰疬等背胸痛、支气管炎、胸膜炎、胁间神经痛背胸痛、支气管炎、胸膜炎、胁间神经痛肺痿痨瘵、骨蒸潮热、盗汗自汗、胸满气短、吐血唾血、咳嗽喘息、肺痈、喉肺痿痨瘵、骨蒸潮热、盗汗自汗、胸满气短、吐血唾血、咳嗽喘息、肺痈、喉痹、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痹、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胁肋痛、胸膈烦闷、咳嗽、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瘰疬、腋下痛胁肋痛、胸膈烦闷、咳嗽、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瘰疬、腋下痛心胸烦闷、惊悸怔忡、心痛、咳嗽、吐血、肋间神经痛心胸烦闷、惊悸怔忡、心痛、咳嗽、吐血、肋间神经痛心胸烦闷、惊悸怔忡、心痛、咳嗽吐

28、血、肋间神经痛、乳痈、乳汁不足心胸烦闷、惊悸怔忡、心痛、咳嗽吐血、肋间神经痛、乳痈、乳汁不足表表111上腹、腰骶部上腹、腰骶部穴位主治和神经节段的关系穴位主治和神经节段的关系穴位穴位神神 经经节节 段段主主 治治 功功 能能期门期门不容不容日月日月魂门魂门肝俞肝俞中注中注天枢天枢章门章门盲俞盲俞外陵外陵三焦俞三焦俞京门京门大巨大巨腹结腹结盲门盲门志室志室胃俞胃俞大肠俞大肠俞小肠俞小肠俞T T6 6肝肝肝肝T T7 7胃胃T T7-87-8胆胆T T7-87-8膀胱膀胱T T9 9膀胱膀胱T T1010肾肾T T1010胃胃T T1010肝肝T T1010肾肾T T1010胃胃T T1010 L

29、 L1 1膀胱膀胱T T1111胆胆T T1111胃胃T T1111膀胱膀胱T T1212膀胱膀胱T T1212LL膀胱膀胱T T1212膀胱膀胱T T3 3膀胱膀胱S S1 1膀胱膀胱胁肋痛、胸胁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心痛气短、膈肌痉挛、乳腺炎、胃神经症、胰腺炎胁肋痛、胸胁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心痛气短、膈肌痉挛、乳腺炎、胃神经症、胰腺炎胃痛、腹胀、呕吐、食欲不振、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胆绞痛胃痛、腹胀、呕吐、食欲不振、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胆绞痛胁肋痛、胃脘痛、呕逆、吞酸、黄疸腹胀、胆囊炎、胆石症、肝炎、肋间神经痛胁肋痛、胃脘痛、呕逆、吞酸、黄疸腹胀、胆囊炎、胆石症、肝炎、肋间神经

30、痛胸胁胀满、肠鸣泄泻、呕吐、饮食不下、浑身骨节疼痛、小便赤黄、大便不节、胸背连痛等胸胁胀满、肠鸣泄泻、呕吐、饮食不下、浑身骨节疼痛、小便赤黄、大便不节、胸背连痛等黄疸、胸胁痛、背痛、积聚痞痛、目赤、目眩、白翳、雀目、青盲、鼻衄、吐血、月经不调、少黄疸、胸胁痛、背痛、积聚痞痛、目赤、目眩、白翳、雀目、青盲、鼻衄、吐血、月经不调、少腹满胀、四肢抽搐、胆石症、胃炎、消化性溃疡、肋间神经痛、高血压等腹满胀、四肢抽搐、胆石症、胃炎、消化性溃疡、肋间神经痛、高血压等月经不调、热结便秘、腰痛、腹痛、泄泻等月经不调、热结便秘、腰痛、腹痛、泄泻等绕脐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水肿、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经闭

31、、产后腹痛、急慢性绕脐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水肿、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经闭、产后腹痛、急慢性肠炎、肠道蛔虫症、肠梗阻、肠粘连、肠麻痹肠炎、肠道蛔虫症、肠梗阻、肠粘连、肠麻痹呕吐、泄泻、咳逆、黄疸、腰背胁肋痛、腹胀、水肿、食欲不振、饮食不化、痞块、二便不通、呕吐、泄泻、咳逆、黄疸、腰背胁肋痛、腹胀、水肿、食欲不振、饮食不化、痞块、二便不通、肝炎、肠炎、肝脾肿大、癫狂、肋间神经痛肝炎、肠炎、肝脾肿大、癫狂、肋间神经痛腹痛、腹胀、呕吐、便秘、五淋、疝气、胃下垂、急性阑尾炎腹痛、腹胀、呕吐、便秘、五淋、疝气、胃下垂、急性阑尾炎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痛经、疝气、阑尾炎、输尿管结石腹痛、腹

32、胀、肠鸣泄泻、痢疾、痛经、疝气、阑尾炎、输尿管结石腹胀、肠鸣、水谷不化、呕吐、泄泻、痢疾、水肿、遗精、小便少、腰背痛、胃炎、肠炎、肾炎腹胀、肠鸣、水谷不化、呕吐、泄泻、痢疾、水肿、遗精、小便少、腰背痛、胃炎、肠炎、肾炎、尿崩症、神经衰弱、尿崩症、神经衰弱肠鸣、泄泻、呕吐、腹胀胁痛、腰痛、小便不通、肾炎、肋间神经痛、脊强肠鸣、泄泻、呕吐、腹胀胁痛、腰痛、小便不通、肾炎、肋间神经痛、脊强腹胀、肠鸣、遗精、早泄、月经不调、疝气、小便不利、尿闭、急慢性肠炎、肠梗阻、输尿管结腹胀、肠鸣、遗精、早泄、月经不调、疝气、小便不利、尿闭、急慢性肠炎、肠梗阻、输尿管结石、绕脐痛、腹寒泄痢、便秘、疝痛、肠梗阻石、绕

33、脐痛、腹寒泄痢、便秘、疝痛、肠梗阻腹痛、痞块、便秘、产后病痛、脾肿大等腹痛、痞块、便秘、产后病痛、脾肿大等腰脊强痛、下肢瘫痪、遗精阳痿、阴部肿痛、小便淋沥、水肿、吐泻、肾炎、肾绞痛、肾下垂、腰脊强痛、下肢瘫痪、遗精阳痿、阴部肿痛、小便淋沥、水肿、吐泻、肾炎、肾绞痛、肾下垂、前列腺炎等前列腺炎等胃脘痛、胸胁痛、饮食不化、腹胀满、肠鸣、泄痢、翻胃呕吐、水肿、鼓胀、胃痉挛、胃炎、胃胃脘痛、胸胁痛、饮食不化、腹胀满、肠鸣、泄痢、翻胃呕吐、水肿、鼓胀、胃痉挛、胃炎、胃扩张、胃溃疡扩张、胃溃疡肠鸣腹胀、泄泻痢疾、绕脐切痛、二便不利、腰脊强痛、脱肛、遗尿、痛经、急慢性肠炎、细菌肠鸣腹胀、泄泻痢疾、绕脐切痛、

34、二便不利、腰脊强痛、脱肛、遗尿、痛经、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急性肠梗阻、骶髋关节炎性痢疾、急性肠梗阻、骶髋关节炎小腹胀痛、泄泻痢疾、小便赤黄、尿血、遗精、疝气、痔疾、妇女带下、肠炎、腰骶神经痛等小腹胀痛、泄泻痢疾、小便赤黄、尿血、遗精、疝气、痔疾、妇女带下、肠炎、腰骶神经痛等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俞募穴与所属脏腑俞募穴与所属脏腑N N节段关系节段关系 v胸腹部俞穴和募穴共计胸腹部俞穴和募穴共计2424个,其中个,其中2222个穴位个穴位( (三焦经未统计三焦经未统计) )与其及所属脏腑处于相近的神与其及所属脏腑处于相近的神经节段。经节段。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表表2-13脏、腑及其俞、募穴的神经节段

35、脏、腑及其俞、募穴的神经节段器官器官器官的神经节段器官的神经节段俞穴神经节段俞穴神经节段募穴神经节段募穴神经节段肺肺T1-5T1-5肺俞肺俞T3T3中府中府T3T3心心T1-5T1-5心俞心俞T3T3巨阙巨阙T5T5肝肝T6-9T6-9肝俞肝俞T9T9L1L1期门期门T5T58 8脾脾T6-10T6-10脾俞脾俞T8T8L1L1章门章门T10T10肾肾T11-12T11-12肾俞肾俞L1L1京门京门T11T11胆胆T6-10T6-10胆俞胆俞T10T10日月日月T7-8T7-8胃胃T6-10T6-10胃俞胃俞T12T12中脘中脘T7T7大肠大肠T11-12T11-12大肠俞大肠俞L3L3天枢天

36、枢T10T10小肠小肠T9-11T9-11小肠俞小肠俞S1S1关元关元T12T12三焦三焦三焦俞三焦俞T10-L1T10-L1石门石门T11T11膀胱膀胱T11-12T11-12,S2-4S2-4膀胱俞膀胱俞S1-2S1-2中枢中枢T10-11T10-11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上肢经脉的功能主治与神经节段关系上肢经脉的功能主治与神经节段关系v从表面上看,上肢很难辨认神经节段关系。但一个人当其四肢朝下时,可以看清皮神经节段分布的概况,即神经节段向手臂和腿的远端分布的延长线上。 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四肢向下时皮带分布概况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以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为例 本经走行于前臂内侧前臂内侧,从神经节段

37、支配角度看,该经线位置正是胸髓上部节段区节段区(T(Tl-3l-3) )。 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初级中枢也在上部胸髓节段心脏的交感神经初级中枢也在上部胸髓节段(T(T1-51-5) ),两者在上部胸髓节段后角内发生汇聚。因此这条经各穴位的主治病证都与心脏疾患有关,而针刺心经各穴可以通过上部胸髓节段区而影响心脏功能。 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手少阴心经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四肢与躯干部位经穴主治比较躯干部位穴位,其功能主治表现有明显躯干部位穴位,其功能主治表现有明显“分段分段”特征。特征。四肢的神经节段是原始的体节沿肢体长轴纵向四肢的神经节段是原始的体节沿肢体长轴纵向延长,每一条经线位于延长,每一条经线位于

38、1-21-2个神经节段上,如个神经节段上,如 上肢挠侧是上肢挠侧是肺经肺经(C(C5-65-6) ), 尺侧是尺侧是心经心经(T(T1-31-3) ), 中间为中间为心包经心包经(C(C7-87-8) ),因而每条经各穴位的主治基本相同因而每条经各穴位的主治基本相同。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神经节段取穴原则的临床应用神经节段取穴原则的临床应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针灸针麻临床上,不断有人尝试按神经节段取穴,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例如例如焦顺发焦顺发提出:针刺治病起重要作用的是中枢和外周神针刺治病起重要作用的是中枢和外周神经,取穴不是经,取穴不是“循经循经”, ,而是按神经节段。而是按神经节段。

39、观点观点: 穴位不是经气输注部位,而是针刺周围神经最佳进针点。针刺治疗全身多种疾病在脊神经节段性支配范围内选穴治疗效果最佳. 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 对目前针灸著作中记载的穴位主治功能进行验证分析后发现: 在十二经在十二经209209个穴位中个穴位中对本经所属脏腑病对本经所属脏腑病症有治疗作用的仅占症有治疗作用的仅占31.7%31.7%,其余多数穴位则其余多数穴位则无治疗作用,例如手太阳小肠经无治疗作用,例如手太阳小肠经1919个穴位中个穴位中没有一个穴位对小肠病症有疗效,但分布在没有一个穴位对小肠病症有疗效,但分布在神经节段范围的穴位神经节段范围的穴位,对它们所支配的脏腑对它们所支配的脏腑病症病

40、症100%100%具有疗效。具有疗效。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 躯干四肢经穴功能主治,可依躯干四肢经穴功能主治,可依N N节段发挥调整节段发挥调整作用。作用。 节段理论认为:同经异治与异经同治。节段理论认为:同经异治与异经同治。 节段理论不能解释远道取穴原则,如节段理论不能解释远道取穴原则,如“上病上病下治与下病上治下治与下病上治”。用节段学说来解释经穴脏腑相关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二)经脉、穴位和脏腑传入信息在各级中枢的汇聚经脉、穴位和脏腑传入信息在各级中枢的汇聚v会聚会聚- -投射学说投射学说-内脏感觉传入与被牵涉的内脏感觉传入与被牵涉的皮肤区域的传入,在中枢内汇聚到同一神经元,皮肤区域的传入,在

41、中枢内汇聚到同一神经元,继而投射到大脑皮质。这一理论称之为会聚继而投射到大脑皮质。这一理论称之为会聚- -投射学说。投射学说。 会聚部位会聚部位:脊髓、延脑、脑干网状结构、丘脑以及大脑皮质等各级中枢,都存在着既受来自内脏传入信息的影响又受到自体表(皮肤和肌肉)传入信息影响的神经元,或两方面传入的信息投射在同一部位的汇聚现象。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1 穴区和相关内脏的传入纤维在脊髓的交汇和重叠穴区和相关内脏的传入纤维在脊髓的交汇和重叠 方法:过氧化物酶法方法:过氧化物酶法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方法,逆向追踪Nf细胞体所在的脊髓节段,N末梢摄取HRP后,沿轴浆上行达胞体,此法可找到N元所在的脊

42、髓节段。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内脏内脏器官器官标记标记节段节段密集密集部位部位穴位穴位标记标记节段节段密集密集部位部位会聚重会聚重叠节段叠节段胃C48T112L14T512足三里T1012L14S12L4S2T10L4心脏C8T1内关 间使 神门 少海C6-T1C6-T1C68T12C8C7T1C8T1 C8T2 C8T2肝脏T312L1期门肝俞T58T6L1T5 T8 T6L1内脏及体表传入在脊髓的会聚内脏及体表传入在脊髓的会聚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2 2 内脏及体表传入神经纤维在同一个神经元会聚内脏及体表传入神经纤维在同一个神经元会聚 从穴位与其所联属内脏分别注入追踪物质,在脊髓一定节段的后根节中

43、出现被来自内脏及体表的追踪物质所标记的细胞,证明了内脏和体表的初级传入在脊髓同一节段的汇聚现象。但不能证明所标记的是否属同一神经元。于是 Lewis提出了轴突分支学说轴突分支学说轴突分支学说- 即同一传入轴突形成分支,即同一传入轴突形成分支,一条支配内脏,一条支配体表,使不同来源的一条支配内脏,一条支配体表,使不同来源的冲动会聚在一条轴突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冲动会聚在一条轴突传到中枢神经系统。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方法:荧光双标记技术(双标记)原理原理 真蓝真蓝(True blue TB)(True blue TB)v两种荧光物质两种荧光物质 双苯酰亚胺双苯酰亚胺(Bisbenzi mide Bb)

44、(Bisbenzi mide Bb) 心心N Nv分别注入分别注入 外周外周N N支配的有关穴区支配的有关穴区 再在有关脊髓节再在有关脊髓节段段后后角角找到双标记细胞,证实轴突分支假说找到双标记细胞,证实轴突分支假说 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内脏及外周分别注入标记物质在会聚部位出现双标记细胞。内脏及外周分别注入标记物质在会聚部位出现双标记细胞。 v双标记细胞双标记细胞v v v v v v v (兰绿色) 内脏 皮肤(橙色)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内脏器官方法标 记节段密集部位体 表部 位标记节段会聚重叠节段重叠节段数动物作者发表期刊 心神经 左 侧 膀 胱壁 Bb+PI 双标记 FB(1)NY双标记 L

45、6S1后根节 第2肋间神经 第8肋间神经 同侧胫神经NY L46后 根节T25 T510 L64 6 1 家兔 家兔 大鼠 陶之理 陶之理 秦秉志 解剖学杂志,1998,(11):269解剖学杂志,1998, ( 9 ):310 第一届全军针刺镇痛针刺免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0内脏及外周分别注入标记物质在会聚部位出现双标记细胞(荧光双标)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N N传入冲动可在脊髓会聚,传入冲动可在脊髓会聚,也可在延髓、脑干、也可在延髓、脑干、网状结构等水平网状结构等水平. . 近年来研究发现近年来研究发现体表头面部感觉传入体表头面部感觉传入躯干四肢感觉传入躯干四肢感觉传入迷走迷走N(N(支配

46、内脏支配内脏) )会聚于延髓会聚于延髓迷走迷走N N孤束核孤束核及运动背核及运动背核. .内脏内脏体表体表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这可解释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等远道取穴原则这可解释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等远道取穴原则针刺针刺头面头面躯干躯干四肢四肢可调整内脏功能可调整内脏功能穴穴位位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小结小结 什么是会聚什么是会聚- -投射学说投射学说内脏感觉传入与被牵涉的皮内脏感觉传入与被牵涉的皮肤区域的传入,在中枢内汇聚到同一神经节段肤区域的传入,在中枢内汇聚到同一神经节段( (细胞细胞) ),继而投射到大脑皮质。继而投射到大脑皮质。 什么是轴突分支学说什么是轴突分支学说同一同一N N元的传入轴突形成

47、分元的传入轴突形成分支,一条支配内脏,一条支配体表,使不同来源的冲支,一条支配内脏,一条支配体表,使不同来源的冲动会聚在一条轴突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动会聚在一条轴突传到中枢神经系统。 内脏和体表传入冲动可在各级中枢会聚。内脏和体表传入冲动可在各级中枢会聚。 会聚部位可在脊髓、延脑、脑干、丘脑、大脑皮会聚部位可在脊髓、延脑、脑干、丘脑、大脑皮层,可解释远道取穴的治疗作用。层,可解释远道取穴的治疗作用。这些形态资料证明,三叉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与脑内许多核团发生了汇聚,这种汇聚可能是面部穴位调整内脏功能和镇痛的神经学基础。3.体表和内脏传入纤维在体表和内脏传入纤维在脑干脑干的汇聚的汇聚(

48、1)三叉神经一级传入纤维的投射:三叉神经一级传入纤维的投射:面部穴位调整内脏功能的神经学基础。电灼损毁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切断三叉神经眶下支针刺颜面穴位(四白、颊车)镇痛效应减弱或消失损毁三叉神经脊束核其溃变纤维投射到脑干网状结构等核团。(2)三叉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在低位脑干的共同投射)三叉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在低位脑干的共同投射用溃变的方法,在分别切断猫和家兔的单侧结状神经节和损毁一侧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迷走神经运动背核。迷走神经三叉神经(头面部感觉)溃变纤维共同投射到发现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以上结果证明,以上结果证明,无论是头部的感觉传入或躯干、四肢部位的感觉传无论

49、是头部的感觉传入或躯干、四肢部位的感觉传入,都与支配内脏感觉有关的迷走神经孤束核和运动有关的迷走神经入,都与支配内脏感觉有关的迷走神经孤束核和运动有关的迷走神经运动背核有关。针刺颜面、躯干、四肢穴位调整迷走性内脏功能可能运动背核有关。针刺颜面、躯干、四肢穴位调整迷走性内脏功能可能与这些核团有关。与这些核团有关。 孤束核、连合核、延髓中央背孤束核、连合核、延髓中央背侧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等核团侧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等核团在分别切断猫和家兔的单侧结状神经节和左侧高位脊髓水平前外侧索(躯体感觉投射)两种神经纤维溃变的踪迹。观察内脏内脏躯体躯体均有纤维共同投射研究结果证明,下丘脑在电针内关穴促进心肌缺下丘脑在

50、电针内关穴促进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性损伤的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4.下丘脑下丘脑在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中的作用在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中的作用(1)下丘脑在针刺内关穴调整心功能效应中的作用:下丘脑在针刺内关穴调整心功能效应中的作用:在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缺血(AMI)的动物模型身上以微电极记录细胞外单位放电方法,系统观察到:来自内脏性的AMI刺激和电针内关穴以及各种躯体刺激AMI的信息和电针内关穴的信息在下丘脑有关部位发生汇聚的信息和电针内关穴的信息在下丘脑有关部位发生汇聚,AMI对下丘脑电活动的影响可被电针内关穴信息所逆转。AMI针刺内关穴下丘脑不同脑区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

51、AH)下丘脑后区(PHA)电活动的影响使神经元的电活动被激活或抑制 在实验性胃溃疡的家兔身上观察了延髓孤束核、下丘脑外侧区、中脑中央灰质、大脑皮质等核团或脑区,对家兔耳郭皮肤低电阻消失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到,化学性溃疡形成后,家兔的耳郭皮肤电阻点升高,说明内脏病变能引起体表(耳郭)低电阻点生成。(2)下丘脑与耳郭低电阻点形成:)下丘脑与耳郭低电阻点形成: 当毁损上述核团或脑区后,在形成溃疡时,家兔的耳郭低电阻点升高延迟,持续时间缩短,最高峰值降低。结果表明,结果表明,上述核团或脑区可能是内脏与体表联系途径的上述核团或脑区可能是内脏与体表联系途径的“交交接点接点”之一。之一。此两种电活动均与内脏痛

52、有关5.内脏痛与针刺经脉穴位传入信号在内脏痛与针刺经脉穴位传入信号在大脑皮质大脑皮质的汇聚的汇聚在猫身上观察了内脏与电针内关穴的传入信号在大脑皮质中的相互作用。大脑皮质内脏痛投射区大脑皮质内脏痛投射区:电脉冲刺激内脏大神经向中端时,在对侧皮质体感区的躯干部,可引导出诱发电位,此区称为内脏大神经投射区内脏大神经投射区。当强电脉冲刺激内脏大神经的向中端时,在内脏大神经投射区的深部通过微电极可以记录到对自发放电的影响,有的呈减频反应,称皮质内脏痛兴奋单位内脏痛兴奋单位有的呈减频反应,称皮质内脏痛抑制单位内脏痛抑制单位。此区称为内关投射区内关投射区。大脑皮质穴位信号投射区大脑皮质穴位信号投射区:电针刺

53、激内关穴在对侧皮质后乙状回引导诱发电位和单位放电,相当于内脏大神经投射区的后面一些小范围抑制性汇聚电位活动可能是电针抑制内脏痛的生理基础。针刺内关穴对皮质痛放电的两种效应:针刺内关穴对皮质痛放电的两种效应:刺激内脏大神经在皮质内脏大神经投射区引起的痛放电电针刺激内关穴使一些单位痛放电减弱呈减频反应。说明内脏痛传入信号与内关穴刺激的传入信号,可以内脏痛传入信号与内关穴刺激的传入信号,可以在皮质一些单位发生汇聚在皮质一些单位发生汇聚人体每个体节以神经节段为中心,通过躯体神经联系体表,通过自主神经联系内脏。因此,自主神经系统是体表内脏相关的一个重要环节。(三三)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在经脉穴位与脏

54、腑相关在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中的作用中的作用1.自主神经系统与牵涉痛的形成自主神经系统与牵涉痛的形成参见本节“神经节段支配与内脏性牵涉 内脏疾患内脏疾患常常反映在耳郭反映在耳郭的皮肤上。内脏疾患时往往在耳郭的一定部位出现压痛点、低电阻点甚至变形等反应。动物实验证明,内脏疾患所致的低电阻点的数目和皮肤电阻日均值的消长与内脏病变的发展和康复呈平行关系。2自主神经与耳郭低电阻点的形成自主神经与耳郭低电阻点的形成在实验性胃溃疡耳郭皮肤电阻变化的研究中观察到,在实验性胃溃疡耳郭皮肤电阻变化的研究中观察到,当当摘除摘除右颈上右颈上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切断右耳切断右耳肾上腺素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纤维的一

55、切来源,再造溃疡,这组实验家兔右耳的低的一切来源,再造溃疡,这组实验家兔右耳的低电阻点数目比左耳减少了将近一半。电阻点数目比左耳减少了将近一半。两耳间的低电阻两耳间的低电阻点数目有极显著的差异。点数目有极显著的差异。表明,交感神经的活动参与了耳郭低电阻点的形成交感神经的活动参与了耳郭低电阻点的形成过程,它可能在内脏体表联系途径中起着传出的作过程,它可能在内脏体表联系途径中起着传出的作用。用。(1)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能纤维与耳郭低电阻点的形成:肾上腺能纤维与耳郭低电阻点的形成: 在利用慢性埋藏电极的方法持续地在利用慢性埋藏电极的方法持续地刺激迷走神经刺激迷走神经腹支腹支,家兔家兔耳郭低电阻点

56、耳郭低电阻点也随之也随之增多增多,并呈现一种线,并呈现一种线性关系。性关系。当停止刺激当停止刺激7296小时后,耳郭低电阻点也随之小时后,耳郭低电阻点也随之下降,并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下降,并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当中断迷走神经刺激时,耳郭低电阻点不再增长当中断迷走神经刺激时,耳郭低电阻点不再增长。(2)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在耳郭低电阻点形成中的作用:在耳郭低电阻点形成中的作用:说明,迷走神经的持续刺激所造成的传入冲动对于迷走神经的持续刺激所造成的传入冲动对于耳郭低电阻点的生成和存在也是必需的耳郭低电阻点的生成和存在也是必需的。 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对全身有广泛的调整作用; 针刺效应出现的时间比较缓

57、慢, 针刺麻醉一般需要诱导一段时间,且作用持续时间亦较长;这些事实说明,针刺效应不仅通过神经的途径,针刺效应不仅通过神经的途径,还可能有体液的途径,或者说体液因素也是还可能有体液的途径,或者说体液因素也是体表体表内脏联系的反射弧中的一个环节。内脏联系的反射弧中的一个环节。(四)(四)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的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的体液途径体液途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距离非常短,突触间隙只有2050nm;内分泌激素内分泌激素,从内分泌细胞分泌后,经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效应器细胞)的作用距离,则以厘米或米计算, 因此,人们把神经递质看成是短距离局部作用的信息传递物质;而把激素则看成是长距离作用的信息传递

58、物质。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和神经末,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和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等通过血液途径运送至靶细胞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等通过血液途径运送至靶细胞而发挥调整作用而发挥调整作用.猫交叉循环实验模式图猫交叉循环实验模式图采用动物采用动物交叉循环交叉循环的方法,的方法,观察到电针刺激供血动物双侧足观察到电针刺激供血动物双侧足三里等穴位时,不仅可使供血动三里等穴位时,不仅可使供血动物痛觉受到抑制,而且还可以使物痛觉受到抑制,而且还可以使受血猫因刺激内脏大神经引起的受血猫因刺激内脏大神经引起的皮质痛觉诱发电位也受到抑制。皮质痛觉诱发电位也受到抑制。同时还观察到由供血动物流入

59、受同时还观察到由供血动物流入受血动物动脉内血浆皮质酮的含量血动物动脉内血浆皮质酮的含量与这种抑制效应有平行关系,即与这种抑制效应有平行关系,即电针刺激供血动物穴位时,使受电针刺激供血动物穴位时,使受血动物皮质痛觉诱发电位完全抑血动物皮质痛觉诱发电位完全抑制者,针刺后其血浆皮质酮的含制者,针刺后其血浆皮质酮的含量亦变明显升高。量亦变明显升高。1.体液因素与针刺镇痛体液因素与针刺镇痛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表明当电针供血动物穴位时,使其释表明当电针供血动物穴位时,使其释放某种放某种体液因素体液因素,通过交叉循环作用于受,通过交叉循环作用于受血动物的中枢,从而使受血动物的皮质痛血动物的中枢,从而使受血动物

60、的皮质痛觉诱发电位获得抑制。进一步的研究证明觉诱发电位获得抑制。进一步的研究证明,此类体液因素为单胺类物质。,此类体液因素为单胺类物质。同样采用交叉循环的方法同样采用交叉循环的方法对内脏一耳穴反应中的体液对内脏一耳穴反应中的体液因素的作用进行了观察。在因素的作用进行了观察。在家兔的交叉循环实验中观察家兔的交叉循环实验中观察到,到,当电刺激当电刺激供血动物供血动物心脏后,心脏后,除供血动物的耳穴平均导电除供血动物的耳穴平均导电量显著增加,两只家兔的增量显著增加,两只家兔的增加程度和变化趋势呈一致的加程度和变化趋势呈一致的同步的反应。同步的反应。被刺激心脏的家兔(被刺激心脏的家兔(受血受血动物动物

61、)有心电图改变,)有心电图改变,2.体液因素与内脏体液因素与内脏-耳穴反应:耳穴反应:说明在内脏在内脏- -耳穴反应中也有体液因素参与耳穴反应中也有体液因素参与。家兔交叉循环(CC)和心脏刺激(CS)后耳屏低电阻点的数量和分布变化A1为心脏刺激的家兔(供血者)在CC和CS前,A2为CC和CS后第7小时,B1为非心脏刺激的家兔(受血者)在CC前,B2为CC后第7小时 图中表示低电阻点(LRP)经脉脏腑相关改课件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其研究意义何在?2.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有哪些表现形式?3.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与神经节段支配有何关系?4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谈谈进一步研究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新的思路与方法及可能存在的突破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