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干事课(详细)课件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85374942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3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耳穴-干事课(详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耳穴-干事课(详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耳穴-干事课(详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耳穴-干事课(详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穴-干事课(详细)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耳穴-干事课(详细)耳穴耳穴(r xu)概况概况 文泳欣文泳欣第一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第二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1.耳与经络的联系耳与经络的联系灵枢灵枢: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指耳朵是人体(指耳朵是人体重要经脉汇聚的地方重要经脉汇聚的地方 ) 手足三阳经都联系耳部,阴经则通过经别合于阳经而与耳廓相通,耳部与全身经络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2.耳廓上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耳廓上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对各种内脏和各种感觉机能的调节起到总要(zn yo)的作用第三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耳廓耳廓(r ku)的解剖的解剖第四页,共三十二

2、页。耳穴-干事课(详细)(1)耳轮:耳廓边缘向前卷曲的部分。(2)耳轮脚:耳轮前上端伸入耳腔内有横行隆起。(3)耳轮结节:又称达尔文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4)耳轮尾:耳轮下缘与耳垂相接的无软骨(rung)部分。(5)对耳轮:耳廓边缘内侧与耳轮相对的,上有分叉的平行隆起部分。(6)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上端分叉之上支。(7)对耳轮下脚:对耳轮上端分叉之下支。(8)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9)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耳廓前面耳廓前面(qin mian)结构结构第五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10)耳屏:又称耳珠。为耳廓外面前缘的 瓣状突起,同外耳道

3、平齐,因宛如其屏障 而得名。(11)对耳屏:耳垂(r chu)上部,对耳轮下部弯曲向前方的隆起处,前与耳屏相对。(12)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13)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槽状凹陷。(14)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15)耳甲:是由对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成的凹窝。(16)耳甲艇:又称耳甲窝,为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17)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18)耳垂:耳廓最下边的皮垂,内无软骨。(19)外耳道口:亦称外耳门,在耳甲腔内,被耳屏遮盖着的孔窍。第六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耳廓(r ku)后面结构(1)耳舟后隆起:耳舟

4、背面的隆起部分。(2)对耳轮后沟:同对耳轮相对应的背面凹沟处。(3)耳垂背面:耳垂背面的平坦(pngtn)部分。(4)耳轮尾背面:耳舟后隆起与耳垂背面之间的平坦部分。(5)三角窝后隆起:三角窝的背面隆起处。(6)耳甲艇后隆起:耳甲艇的背面隆起处。(7)耳后上沟:对耳输下脚之背面,三角窝后隆起与耳甲艇后隆起之间的凹沟。第七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8)耳甲腔后隆起(ln q):耳甲腔的背面隆起(ln q)处。(9)耳轮脚后沟:耳甲腔后隆起与耳甲艇后隆起之间的凹沟,在耳轮脚的背面。(10)屏间切迹后窝:耳垂背面上方、耳甲腔后隆起下方的凹窝,恰同屏间切迹背面相对。(11)对耳屏后沟:对耳

5、轮后沟与屏间切迹后窝之间的凹沟处,位于对耳屏背面。(12)耳轮脚后沟上支:耳轮脚后沟分叉的上支。(13)耳轮脚后沟下支:耳轮脚后沟沟分叉的下支。(14)珠形突起:耳轮脚后沟上下支之间的小隆起。(15)耳轮背面:耳轮外缘是由向前卷曲的,故此面多向前方。第八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适应症 1、各种疼痛性疾病。耳针的最大特点是止痛,对外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炎症性疼痛、神经性疼痛、肿瘤性疼痛等均有显著的疗效。 2、各种炎症性病症。对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气管炎、肠炎、盆腔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等有一定的消炎止痛功效。 3、一些功能紊乱性

6、疾病。对眩晕、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shnjngshuiru)、癔症等具有良性调整作用,促进病症的缓解和痊愈。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病,能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第九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jbng)。对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绝经前后综合征等,耳穴有改善症状、减少药量等辅助治疗作用。 6、一部分传染性疾病。对急性细菌性痢疾、疟疾、青年扁平疣等,耳针能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以加速疾病的痊愈。 7、各种慢性疾病。对腰腿痛、肩周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耳针

7、可以改善症状,减轻痛苦。 此外,耳针还可用于针刺麻醉(耳针麻醉);也可用于产科方面,如催产、催乳等;也能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预防和处理输穴、输液反应;还可用于戒烟、减肥、戒毒等。第十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禁忌症禁忌症1、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2、严重慢性疾病伴有高度贫血、血友病患者,不宜针刺,可做耳穴贴压。 3、孕妇怀孕6周至(zhuzh)3个月期间不宜针刺;5个月后,需要治疗者可轻刺激。忌用子宫、腹、卵巢、内分泌穴,有习惯性流产者应忌用。 4、外耳疾患,如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暂不宜针刺。第十一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穴位穴位(xuwi)定位与主治定位与

8、主治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 1.与头面对应的穴位与头面对应的穴位-耳垂耳垂 2. 与上肢对应的穴位与上肢对应的穴位-耳舟耳舟 3.与躯干下肢对应的穴位与躯干下肢对应的穴位-对耳对耳轮、对耳轮上、下脚轮、对耳轮上、下脚 4.与内脏对应的穴位与内脏对应的穴位-耳甲其中耳甲其中(qzhng)消化系统环绕耳轮脚周围环形消化系统环绕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排列耳穴分布规律:倒置耳穴分布规律:倒置(dozh)胎儿形(头部朝下胎儿形(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臀部朝上)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 一、耳舟部穴位(xuwi) (1)指 在耳轮结节上方,耳舟的顶部。主治:指关节疾患,如

9、指关节扭伤、雷诺病。 (2)腕 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主治:腕部扭伤、过敏性皮炎等。 (3)肘 在腕与肩穴之间。主治:肘关节扭伤、网球肘及风湿性肘关节炎等。 (4)肩 与屏上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主治:肩周炎、肩部疼痛、上肢瘫痪、功能障碍等。(5)锁骨 与轮屏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主治:相应部位疼痛、肩周炎、肩背颈部疼痛、无脉证。(6)风溪 指、腕两穴内缘中点。功能(gngnng):抗过敏、止痒、止咳平喘、活血祛风。主治:过敏性疾患(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皮炎、哮喘等)。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二、对耳轮(r ln)上脚部穴位(1)跟 在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主治:跟部疾患(j

10、hun),如骨刺引起的疼痛。(2)趾 在对耳轮上脚的外上角。主治:足趾麻木、疼痛。(3)膝 在对耳轮上脚的中点。主治:膝关节炎、膝关节扭挫伤、膝关节疼痛。 (4)踝 在跟与膝连线中点。主治:踝关节扭伤、踝关节炎。(5)髋 在对耳轮上脚起始部中点。主治:髋关节疾患。 (6)腘窝 在髋关节、神门两穴连线中点。主治:腘窝肿痛。(7)腓肠肌点 在跟、腘窝两穴连线中点。主治:腓肠肌痉挛。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三、对耳轮(r ln)下脚部穴位 (1)坐骨 在对耳轮下脚内l2处。主治:坐骨神经痛。 (2)交感 在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功能(gngnng):可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11、经系统的功能(gngnng),缓解平滑肌痉挛和调节血管舒缩,对内脏器官有镇痛作用。主治:循环、消化系统功能(gngnng)失调,胃肠痉挛,急惊风,哮喘,痛经等。 (3)臀 在对耳轮下脚外13处、主治:坐骨神经痛。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四、对耳轮(r ln)部穴位 (1)腹 在对耳轮体前部上25处。主治:腹腔疾患,消化系统、妇科疾病,如肠炎、便秘、痛经、产后宫缩痛。 (2)腰骶 在腹区后方,轮屏切迹至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分叉处,共5等份。自上而下,上1/5为骶椎,上2/5为腰椎,中3/5及下2/5处为胸椎,下1/5为颈椎。主治:相应部位疾病。(3)胸 在胸椎穴内侧缘近耳甲缘

12、。主治:胸部疾患,如胸闷、胸痛、胸膜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等。 (4)尾椎 在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分叉处外缘。主治:相应部位疾患。(5)颈 在颈椎穴内侧缘近耳甲缘。主治:落枕、颈部扭伤(ni shn)、单纯性甲状腺肿。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五、三角(snjio)窝部穴位 (1)角窝中 在三角窝底之中部凹陷处。主治:月经不调、白带、痛经、盆腔炎、阳痿、遗精。 (2)降压点 在三角窝内的外上角。主治:高血压。(3)盆腔 在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xi jio)分叉处的内缘。主治:盆腔炎、前列腺炎、下肢部疼痛等症。 (4)神门 在降压点与盆腔穴连线中下13交界处。功

13、能:镇静安神、止咳平喘、消炎止痛。主治: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疾患,如失眠多梦、咳喘、眩晕。(5)肝炎点 在降压点与盆腔穴连线中上13交界处。主治:肝胆疾患。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六、耳屏(r png)部穴位(1)屏尖 在耳屏外侧面上部隆起的尖端。主治:炎症、疼痛性病症。(2)外鼻 在耳屏外侧面的中部(zhn b)。主治:鼻炎。(3)下屏尖 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功能:安神定志、解表清热、行气活血。主治:低血压、昏厥、无脉症、咳嗽、感冒、中暑、疟疾、乳腺炎。(4)饥点 在外鼻与下屏尖连线中点。主治: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5)渴点 在外鼻与屏尖连线中点。主治:糖尿病

14、、尿崩症、神经性多饮。(6)心脏点 在渴点与外耳连线中点。主治:心脏病。(7)咽喉 在耳屏内侧面上12中点。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8)内鼻 在耳屏内侧面下12中点。主治:鼻炎、上颌窦炎、感冒。(9)外耳 在屏上切迹微前凹陷中:主治:眩晕、耳呜、耳聋。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七、对耳屏(r png)部穴位(1)腮腺 在对耳屏屏峰尖端。主治:痄腮、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 (2)平喘 在腮腺向下02cm处。主治:咳喘、遗尿(y nio)、急惊风。 (3)颞(太阳) 在对耳屏外侧下缘中点。主治:偏头痛、耳聋、耳鸣、近视眼。(4)额 在对耳屏内下方下缘中点。主治:头昏沉重,记忆

15、力减退,嗜睡,偏头痛: (5)枕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下方j主治:头晕、头痛、咳喘、眼花、癫痫。(6)顶 在枕穴直下015cm处二主治:头顶痛。 (7)缘中(脑点) 在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的中点。主治:遗尿、崩漏、月经不调、阳痿、急惊风。(8)脑 在对耳屏内侧面上12处。主治:失眠、多梦、疼痛性病症、眩晕、耳鸣、哮喘。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七、对耳屏(r png)部穴位(9)晕点 在对耳屏外上方,居于缘中、脑干、枕三穴之间。主治:头晕。 (10)神经衰弱区 在颈椎与枕、顶两穴之干、枕三穴之间。主治:神经衰弱。 (11)睾丸(卵巢) 在对耳屏的内侧前下方、腮腺穴向下0.2cm处。

16、主治:生殖系统疾病、头痛。方、腮腺穴向下02em处。主治:生殖系统疾炳、头痛。 (12)丘脑 在对耳屏内侧面、中线(zhngxin)下端。主治:单纯性肥胖病、嗜睡症、水肿、内分泌功能紊乱。(13)兴奋点 在睾丸与丘脑之问。主治:嗜睡症、夜尿症、肥胖症、阳痿。(14)皮质下 在对耳屏内侧面下12处。主治: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八、屏间切迹部穴位(xuwi) (1)内分泌 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主治:生殖泌尿、消化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过敏,风湿病,水肿。 (2)目1 在屏间切迹前下方。主治:青光眼、近视(jnsh)。 (3)目2 在

17、屏间切迹后下方。主治:屈光不正、外眼炎症。 (4)升压点 在屏间切迹外下方。主治:低血压。 (5)卵巢 在屏间切迹外与对耳屏内侧缘之间。主治:不孕症。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九、耳轮脚周围(zhuwi)部穴位(1)口 在外耳道口的上缘和后缘。主治:牙周病、喉炎、咽炎、口腔溃疡、气管炎、失眠、腰酸乏力。(2)食道 在耳轮脚下方中13。功能:宽胸利膈。主治: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胸闷。 (3)贲门 在耳轮脚下方外13。主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牙痛、前额痛。(4)胃 在耳轮脚外方。主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 (5)十二指肠 在耳轮脚上方外13处。主治: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痉挛

18、(jn lun)。(6)小肠 在耳轮脚上方中13。主治: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心悸、少乳、口舌生疮、咽喉肿痛。(7)大肠 在耳轮脚上方的13。主治:痢疾、腹泻、便秘、咽痛、咳喘。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十、耳甲艇部穴位(xuwi) (1)肾 在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分叉处下方。主治:肾炎、腰膝酸软、神经衰弱、耳鸣、耳聋、眼疾、脱发、浮肿。(2)前列腺 在耳甲艇内上角。主治: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fid)、尿路感染、性功能障碍。 (3)输尿管 在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内13交界处。主治:输尿管结石绞痛。 (4)膀胱 在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内13交界处。主治:膀胱炎、尿闭、遗尿、腰腿

19、后头疼痛。 (5)肝 在耳甲艇的外下方。主治:眩晕、眼疾、胁痛、痛经。 (6)胰胆 在肝、肾两穴之间。在左耳为胰,在右耳为胆。主治:胰腺炎、糖尿病、胆道疾患、偏头痛,耳鸣耳聋。 (7)艇中 在耳甲艇中央。主治:脐周疼痛。(8)胆道 在胆与十二指肠两穴之间,主治:胆道结石。(9)胰腺炎点 在胰与十二指肠两穴之间:主治:胰腺炎。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十一(ShY)、耳甲腔部穴位(1)心 在耳甲腔中心凹陷处。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暑、急惊风。(2)肺 在心区的上下方。主治: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水肿。 (3)气管 在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主治:咳喘,急、慢性咽炎。(4)支气管

20、在气管与上肺、下肺中点: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5)脾 在耳甲腔外上方。主治:腹胀、腹泻(fxi)、胃痛、崩漏、血液病、水肿。(6)三焦 在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主治:泌尿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浮肿。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十二(sh r)、耳轮部穴位(1)耳尖 在耳轮顶端。主治:发热、高血压、头晕、眼疾。 (2)外生殖器 在与对耳轮下脚上缘相平的耳轮处:主治:阳痿、外生殖器炎症、会阴部皮肤病。 (3)尿道 在与对耳轮下脚下缘同水平的耳轮处主治:尿频、尿急、遗尿。(4)直肠下段 在与大肠同水平的耳轮处。主治:便秘、痢疾、脱肛、痔疮。 (5

21、)肝阳 在耳轮结节处。主治:慢性肝炎、高血压。(6)轮1轮6 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正中下缘分成5等份,共6点,自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6。轮1轮3能清热解毒,消炎退肿;轮4轮6可养阴清热,扶正祛邪(f zhng q xi)。主治:发热、扁桃体炎、高血压。急性病体壮热盛者多取轮1轮3,体虚的慢性热证多取轮4轮6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十三、耳轮(r ln)脚部穴位 (1)耳中(支点) 在耳轮(r ln)脚下缘中点。功能:解痉止痛,止呃止呕。主治:肝、胆、胃、肠疾患。 (2)膈 在外耳道口垂直向上的耳轮脚的中点处。主治:呃逆、黄疸、消化不良、皮肤瘙痒。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二页。耳穴-

22、干事课(详细)十四、耳垂(r chu)部穴位 在耳垂正面,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画3条等距水平线,再在第二条水平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由前向后、由上向下把耳垂分为9个区。 (1)升压点 在屏问切迹下方主治:低血压、虚脱。(2)牙痛点 在耳垂1区的外下角。主治:牙痛。(3)上颌(shngh) 在耳垂3区上部横线中点。主治:上牙痛、上颌关节痛。 (4)舌 在耳垂2区中点。主治:舌炎、舌裂、舌部溃疡。(5)下颌 在耳垂3区中点二主治:下牙痛、下颌关节炎。 (6)下腭 在耳垂2区上线中内13交界处。主治:口腔疾患。(7)上腭 在耳垂2区外线下14与耳垂2区外线下24交界处。主治:口腔疾患。第二十

23、八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十四、耳垂(r chu)部穴位(8)神经衰弱点 在耳垂4区中点。主治:失眠、神经衰弱,牙痛(y tn)(拔牙麻醉点)。(9)眼 在耳垂区中点。主治: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近视等眼病。 (10)内耳 在耳垂6区中点。主治:耳聋、耳鸣、中耳炎、失眠、眩晕。 (11)扁桃体 在耳垂8区中点。主治:喉炎、扁桃体炎。(12)面颊 在耳垂3区、耳垂6区交界线周围。主治: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痤疮等面部疾患,美容。 (13)冠心沟 自屏间切迹下至扁桃体。主治:冠心病。 (14)耳呜沟 自屏间切迹外侧(目2)至内耳。主治:耳鸣、耳聋。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

24、(详细)十五、耳廓(r ku)背面部穴位(1)上耳根(r gn) 在耳根(r gn)最上缘。主治:头痛、腹痛、哮喘。(2)降压沟 在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处。主治:高血压。(3)上耳背 在耳背上方软骨隆起处。主治:皮肤病、背痛、腹胀、坐骨神经痛。 (4)下耳背 在耳背下方软骨隆起处主治:皮肤病、背痛、咳喘。 (5)中耳背 在上耳背与下耳背之间最高处。主治:皮肤病、腹胀、腹泻、消化不良。(6)耳迷根 在耳背与乳突交界处的耳根部。主治:胃痛、腹泻、气喘。 (7)下耳根 耳垂与面颊相交的下缘。主治:头痛、牙痛、咽喉痛、哮喘第三十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配穴方法配穴方法(f

25、ngf)1、按病变的相应部位取穴。如胃病取胃穴;阑尾炎选阑尾穴。 2、按中医理论选穴。如目疾选肝穴,因为“肝开窍于目”;皮肤病可选肺穴,因为“肺主皮毛”。 3、按现代医学知识选穴。如高血压选降压沟;心律失常选心穴。 4、按穴位功能(gngnng)取穴。如神门是止痛要穴,疼痛疾患除取相应部位外,可取神门。 5、根据临床经验取穴。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二页。耳穴-干事课(详细)内容(nirng)总结耳穴概况。(3)耳轮结节:又称达尔文结节。(13)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槽状凹陷。(4)耳轮尾背面:耳舟后隆起与耳垂背面之间的平坦部分。(7)耳后上沟:对耳输下脚之背面,三角窝后隆起与耳甲艇后隆起之间的凹沟。此外,耳针还可用于针刺麻醉(耳针麻醉)。3、孕妇怀孕6周至3个月期间(qjin)不宜针刺。轮1轮3能清热解毒,消炎退肿。轮4轮6可养阴清热,扶正祛邪。急性病体壮热盛者多取轮1轮3,体虚的慢性热证多取轮4轮6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