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上传人:苏**** 文档编号:85133059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序 言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以下简称:“本准则”)是构建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的主要技术标准。本准则以保证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为目的,以采纳、吸收、参考相关国际指南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2003)、美国CDC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1999),以及我国卫生部标准WS233-2002,国际标准ISO 15189、ISO15190和ISO/IEC 17025等为参考平台,并紧密结合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实际情况和国际该领域发展趋势而制订。 本准则是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通用要求,其内容同时涵盖了ISO/FDIS 15190:2003(E)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的全

2、部要求。 当医学实验室按照本准则获得认可时,等效视同符合了ISO/FDIS 15190:2003(E)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 本准则的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D为提示性附录。 本准则由 提出。 本准则由 归口。 本准则起草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 、 、 。 本准则起草人: 、 、 、 。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准则中引用而构成本准则的条文,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更新,使用本准则的各方应探讨、追踪使用下列标准(指南)最新版本的可能性。ISO 31(所有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通用词汇ISO指南 31 量和单位ISO/IEC 指南43

3、-1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I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ISO/IEC 17025:1999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 15189:2003(E)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FDIS 15190:2003(E)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2003)美国CDC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1999)VIM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WS233-2002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GBJ 19-8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13554-92 高效空气过滤器GB/T 14295-93 空气过滤器GB/T 14925-2001 实验动

4、物 环境与设施GB/T 16803-1997 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GB 50073-200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155-9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JGJ 71-9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前 言(Introduction)本准则是根据我国当前建设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发展的迫切需要,结合国内最新研究成果和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编制的。通过使用本准则,实现统一全国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通用生物安全准则要求,适应我国生物安全事业及科技进步的要求并与国际接轨。实施本准则,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地避免实验因子的生物风险,保证环境不受实验因子的污染,保持实验因子本性和纯度,为推动我国生物医学研究,

5、特别是对传染病的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可靠的平台。准则强调,生物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人、硬件和软件三大要素。第一, 从事生物危险工作的人员素质要加以保证。生物安全管理层除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管理才能,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物安全知识。实验室工作人员除了具有丰富的本专业知识,必须具备扎实和熟练的生物安全专业操作技术。第二,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符合准则要求的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第三, 软件主要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在硬件设计之时,软件先行。本准则包含标准条文和附件两部分内容。本准则由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策划,由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

6、L)组织实施,参加起草的单位有: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中国兽医总站、北京军区总医院和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准则主要起草人:.教授。本准则由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提出并解释。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Currency rule of biosafety for laboratories1范围 Scope本准则规定了从事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工作的实验室生物危险操作中安全管理、实验室建设和操作规范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及其实验室设备的配置和个人防护的基本要求。本标准为最低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 Normative references下列标准所包含的

7、条文,通过在本准则中引用而构成本准则的条文,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更新,使用本准则的各方应探讨、追踪使用下列标准(指南)最新版本的可能性。ISO 31(所有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通用词汇ISO指南 31 量和单位ISO/IEC 指南43-1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I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ISO/IEC 17025:1999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 15189:2003(E)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FDIS 15190:2003(E)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2003)美国CDC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1999)VIM国际通用

8、计量学基本术语WS233-2002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GBJ 19-8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13554-92 高效空气过滤器GB/T 14295-93 空气过滤器GB/T 14925-2001 实验动物 环境与设施GB/T 16803-1997 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GB 50073-200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155-9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JGJ 71-9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WKB 21999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89781996 污染综合排放标准3定义Terms and definitions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9、3.1 生物因子 biological agents包括能够进行基因修饰、细胞培养和生物体内寄生的,可能致人、动物感染、过敏或中毒的一切微生物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3.1.1 微生物 microorganisms能够复制或基因物质传递的细胞或非细胞的微小生物实体。 3.1.2 兽医微生物 veterinary microorganisms一切能引发动物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病的微生物3.1.3 病原体 pathogens能够引发人和动物、植物传染病的生物因子。3.2生物危险 bio-hazard 由生物因子形成的潜在的危险。3.3危险废物 hazardous waste 由潜在生物危险、可燃、易燃、腐

10、蚀、有毒、放射和起破坏作用的,或对人和环境有损害的一切废物3.4风险 risk 发生危害可能性和严重性的总和。3.5气溶胶 Aerosol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 0.001-100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稳定的分散体系。3.6微生物危害评估Hazard Assessment for Microbes对实验微生物和毒素可能给人或环境带来的危害所进行的评估。3.7污染 contamination 物质或事物由外来的物质或因子而造成的不希望的影响。3.8去除污染 decontamination 为了安全,去除或减少污染原或其影响的过程或方法。3.9传染控制 control of infect

11、ion plan 在实验室建立的限制感染扩散的程序。3.10消毒 disinfection 减少细菌芽胞除外的微生物的数量,不需杀灭或清除全部的微生物。3.11灭菌 sterilization. 有效致使目的物没有微生物的过程。3.12消毒剂 disinfectant 用于去除传染能力的制剂。3.13净化 clean 去除生物和非生物的所有类型污染的过程。3.14 高效空气过滤器 HEPA (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在额定风量和有效滤过面积下,对粒子径0.5m的粒子捕集效率在99.97%以上及气流阻力在245Pa以下的空气过滤器。3.15生

12、物安全 bio-safety ,bio-security 避免生物危险因子对包括实验室工作者在内的生物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扩散及恶意使用的措施。3.16 物理防护设备Containment Device用物理或机械方法防止病原体逸出的设备。 3.17 排风罩(烟罩) extraction hood(fume hood) 实验室设备上面的排除空气或烟雾的箱体或罩,避免其在室内循环。3.18 安全罩 safety hood 覆盖在生物医学实验室工作台或仪器设备上的负压排风罩,以减少实验室工作者的危险。3.19 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BSC)操作危险性微生物

13、时所用的箱形空气净化安全装置,保护使用者和环境不受因操作产生的有害危险物质和微生物气溶胶的伤害。生物安全按防护水平分为I级、II级、III级。3.20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用于防止人员受到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子伤害的器材和材料,包括衣服。3.21生物医学实验室 biological and medical laboratory 进行人体和动、植物科学观察和试验,为人类健康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机构或单位。3.22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iosafety containment for Laboratories通过规范的实验室设计

14、建造、实验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操作程序和管理规程等,确保操作生物危险因子的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伤害,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确保实验因子保持原有本性所采取综合措施的实验室。3.23兽医实验室 veterinary laboratory 一切从事兽医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研究与使用,以及临床诊疗、检疫、监测的实验室。3.24人畜共患病 zoonosis 人和动物间相互传播的传染病。3.25外来病 exotic disease 国外存在和流行的,但国内尚未证实存在或已被消灭的传染病。3.26压力梯度Relative Pressure两压力测量点间气压的差值。3.27实

15、验室分区 classification of laboratory area 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按照实验因子污染的概率分区: 清洁区 在正常工作中没有实验因子污染的可能。 半污染区 在正常工作中没有污染,只是存有潜在轻微污染的可能。 污染区 在正常工作中一般没有污染,但有一定的较大和较严重的污染机会。3.28气锁 air lock 设置在上述三区之间的过渡的缓冲密闭小室。其两个门具有单向锁定功能,即一个门锁定后,另一个门才能开启。3.29安全资料数据单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s(MSDS) 详细提供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信息的技术报告。4危险分级 Risk group

16、classification 根据生物因子的危险程度,把其分为4个危险级:4.1危险级I risk group I(个体和群体低危险low risk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不能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非致病生物因子)。4.2危险级 risk group (中等个体危险,有限群体危险moderate individual risk ,limited community risk) 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的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暴露很少感染引起严重疾病,有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危险

17、有限。4.3危险级 III risk group III(高个体危险,低群体危险 high individual risk, low community risk) 能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 ,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但不能造成日常的个体间的接触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剂治疗的病原体。 4.4危险级 risk group (高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 high individual risk,high community risk) 能够引起非常严重的人类或动物疾病的病原体,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的或间接的在个人日常接触中传播,或由动物传染给人,反之亦然。医学实验室、兽医实验室涉及到危险组 、II

18、I、的传染因子,也可称为病原体,工作中必须保证安全。5.危险评价(risk assessment)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的范畴,危险评价首先集中在实验室相关感染的防御上。当实验室活动涉及传染或潜在传染因子时,危险评价就是关键,它帮助正确选择生物安全水平(设施、设备和操作),减少工作人员暴露的危险和使环境污染降到最低限度。要求经授权的专业人员进行。5.1危险评价时有意义的因素5.1.1 微生物的传染性和致病性越是发病率高、后果严重的病原越是危险。5.1.2传播途径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越大,危险性越高。通过气溶胶传播的疾病最容易发生实验室感染。5.1.3微生物的稳定性 不仅考虑微生物的传染性(细菌芽

19、胞),而且要考虑其在环境中的存活力。抗性越强越危险。5.1.4感染剂量感染剂量越低越危险5.1.5微生物浓度病原体浓度决定危险的程度。浓度越高越危险。5.1.6来源 病原体的来源在危险评价时必须考虑在内。“来源”涉及到微生物来源什么地域(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宿主(人和动物)、来源特性(动物传染病或与爆发疾病有关)。进一步考虑的是,对本土禽畜的危害。5.1.7动物研究数据的可用性 在人体数据缺乏时,动物研究数据可对危险评价提供有用的资料。动物体致病性、传染性和传播途径的信息可提供有价值的提示。但推论从一种动物到另一种动物传染性时,必须小心验证。5.1.8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性是应该考虑的重

20、要因素。有效性越低,危险性越大,反之亦然。5.2.微生物的危险评价常常是涉及以下讨论的范畴:5.2.1已知的传染微生物经过鉴定的病原体,有实验室研究、疾病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危险评价资料。5.2.2未知传染微生物对未知传染微生物危险评价的需要考虑以下方面:传染性、传播途经、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流行病学和病原血清型等生物学特性资料。5.2.3基因修饰微生物通过基因修饰技术获得的具有新特性的微生物。通常通过受体和供体的生物特性和用量,进行危险性评价。修饰后是否改变其毒性、繁殖能力、宿主范围,与宿主染色体整合性和对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等。5.2.4未知传染性的生物材料在缺少资料证明有或没有未知传染性微生物材

21、料时应该进行扩展防护范围和提高防护级别。5.2.5动物实验进行动物实验可能会产生各种物理的、环境的、生物的危害。危害评价应该集中在动物设施和病原体对人和其他动物的暴露上。6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屏障和防护水平分级6.1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类及适用范围6.1.1生物安全实验对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因子进行试验操作中所产生的生物危险具有物理防护能力的实验室。适用于人和脊椎动物生物病原体的临床检验、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和各种预防治疗生物制剂的研究等工作。6.1.2.动物实验生物安全实验室对在进行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因子对脊椎动物感染试验研究时所产生的生物危害具有防护功能的实验室。也适用于动物传染病临床诊断、治疗、预防

22、研究等工作。6.2.生物安全防护屏障(barrier)6.2.1一级防护屏障(primary barrier)生物安全实验室根据需要设置一级防护屏障,它包括各级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装备。现有生物安全柜分3级,I、II、III级防护能力逐级提高。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面具、眼镜,各类防护衣、帽、裤、鞋、靴、袜、手套等。6.2.2二级防护屏障(secondary barrier)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设计构成二级防护屏障。二级防护的能力取决于实验室分区和室内气压,要根据实验室的安全要求进行设计。一般把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和污染三个区。实验室的墙壁保持密闭,空调通风的气流方向永远保持:外界HEP

23、A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HEPA外界。III级和IV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实验室,污染区与半污染区的气压相对于清洁区大气压值分别为-(405)Pa和-(205)Pa.6.3生物安全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级及其依据: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动物实验生物安全实验室,都根据危险组级别,分为4级,I级最低,IV级最高。分别表示为BSL-1、BSL-2、BSL-3、BSL-4。6.3.1 BSL-1能够安全地进行危险组I级的微生物工作的称为BSL-1。6.3.2 BSL-2能够安全地进行危险组级微生物工作的称为BSL-2。6.3.3 BSL-3能够安全地从事危险组III级病原体工作的称为BSL

24、3。与上述活性生物因子相近的或有抗原关系的,但尚未完全认识的生物因子,也应在此种水平条件下进行操作;直到取得足够的数据后才能决定,是继续在此种安全水平下对其工作还是在低一级安全水平下工作。6.3.4. BSL-4能够安全地从事危险组国内和国外的病原体工作的称为BSL-4。与上述生物因子相近的或有抗原关系的,但尚未完全认识的生物因子也应在此种水平条件下进行操作;直到取得足够的数据后才能决定,是继续在此种安全水平下对其工作还是在低一级安全水平下工作。6.4.脊椎动物实验生物安全水平(animal biosafety level,ABSL)6.4.1 ABSL-1能够安全地进行危险组微生物动物感染工

25、作的称为ABSL-1。6.4.2 ABSL-2能够安全地进行危险组病原体感染工作的称为ABSL-26.4.3 ABSL-3能够安全地从事国内和国外的危险组微生物感染动物工作的称为ABSL3。与危险组III生物因子相近的或有抗原关系的但尚未完全认识的潜在危险生物因子,也应在此种水平条件下进行操作,直到取得足够的数据后才能决定,是继续在此种安全水平下对其工作还是在低一级安全水平下工作。6.4.4 ABSL-4能够安全地从事国内和国外的,危险组病原体感染动物工作的称为ABSL-4。与危险组生物因子相近的或有抗原关系的,但尚未完全认识的潜在危险生物因子动物试验也应在此种水平条件下进行操作,直到取得足够

26、的数据后才能决定,是继续在此种安全水平下工作还是在低一级安全水平下工作。6.5 BSL的构成生物安全水平依赖于一级防护、二级防护、操作规范。三者不同的结合形成4个级别生物安全水平,1-4级安全水平逐级提高,从而构成1-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根据实验的安全要求进行各种组合的设计. Summary of biosafety level requirementBiosafety levelIsolation of labNoNoDesirableYesRoom sealable for decontaminationNoNoYesYesVentilation - Inward air flow -m

27、echanical via building system -Mechanical independent -HEPA filtered air exhaustNoDesirableYesYesNoDesirableYesNoNoDesirableYesYesNoNoDesirableYesDouble-door entryNoNoYesYesAirlockNoNoNoYesAirlock with showerNoNoNoYesAnteroomNoNoYesNoAnteroom with showerNoNoDesirableNoEffluent treatmentNoNoDesirable

28、YesBiosafety level1234Autoclave 0n siteIn lab roomDouble-endedYesYesYesYesNoNoDesirableYesNoNoDesirableYesBiosafety cabinetsClass IClass IIClass IIINoOptinalYesNoNoDesirableYesYesNoNoDesirableYes7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71 BSL1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1) 无需特殊选址,普通建筑物即可。2) 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3) 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别放置。4)

29、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无缝隙,不得铺设地毯。5) 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6) 实验室中的各种厨、柜和实验台应牢固。各种厨、柜和实验台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7) 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8) 在实验室内进行操作时均应保证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72 BSL-2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1) 满足BSL1实验室设施的要求。2) 实验室门应带锁、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具有可视窗。3) 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来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还应当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提供其他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4) 应为安全地操作及储存溶剂、放射性物质、

30、压缩气体和液化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设备。5)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6)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进食、饮水和休息的场所。7) 应按规定设置火灾报警器和消防器材。8) 在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内应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9) 安全系统应包括防火、电路应急、应急淋浴以及洗眼设施。10) 应考虑设置通风系统,使空气向内流动而不发生循环。如果没有通风系统,那么实验室窗户应当能够打开,同时要安装防蚊虫的纱窗。11) 有可靠和充足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以保证人员安全离开实验室。备用发电机对于保证重要设备的正常运转,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以及动物笼具的通风都是必要的。12) 实验室出口应

31、有发光指示标志。13) 污物处理应保证满足实验室运转和控制污染的要求: 用于处理固体废物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应当经过特殊设计合理摆放;如有焚烧炉,应经过特殊设计,配备有补燃和消烟设备;污染的废水必须要经过有效消毒。73 BSL3实验室的设施731 选址BSL -3实验室可与其他用途房屋设在一栋建筑物中,但必须自成隔离区。732 平面布局1) BSL3实验室包括实验室的实验间(核心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以及各区之间相连的缓冲间;缓冲间的门应能自动关闭并互锁。2) 在半污染区应设供紧急撤离使用的安全门。3) 人员必须经过缓冲间进入实验室,缓冲间面积在1.5m22.0m2为宜。4) 隔离区或隔离门入口处

32、应采用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5) II级或III级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位置应远离实验间入口,避开工作人员频繁走动的区域,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单向气流流型。733 维护结构1) 实验室(含缓冲间)维护结构内表面必须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消毒清洁。所有缝隙必须可靠密封。2) 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均应自动关闭。3) 地面应无渗漏,光洁但不滑;不得使用地砖和水磨石等有缝隙地面。4) 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均为圆弧形且可靠密封,施工时应防止昆虫和老鼠钻进墙脚。734 通风空调1) 必须安装独立的通风空调系统以控制实验室气流方向和压力梯度。该系统必须确保实验室使用时,室

33、内空气除通过排风管道经高效过滤排出外,不得从实验室的其他部位或缝隙排向室外;同时确保实验室内的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2) 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布局应该是对角分布,上送下排,矢流方式较为合适,应使实验区内的死空间降低到最小程度。3) 通风空调系统为直排式,不得采用回风系统。4) 由生物安全柜排出的经内部高效过滤的空气可通过系统的排风管直接排至大气。应确保生物安全柜与排风系统的压力平衡。5) 实验室的进风应经初、中、高效三级过滤,保证实验间的静态洁净度为1万级,半污染区为10万级。6) 实验室的排风必须经高效过滤或加其他方法处理后,以不低于12m/s的速度直接向空中排放。该排风口应远离系

34、统进风口位置。7) 进风和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必须安装在实验室进风管道的末端和排风管道的前端,以避免污染风道。8) 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安装必须牢固,允许在30min时间内,能抵抗500Pa的压力;在500Pa的压力下,设计的气密性允许不超过10的漏气量。9) 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中,在进风和排风总管处应安装气密型密闭阀,必要时可完全关闭以进行室内化学熏蒸消毒。10) 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中使用的所有部件必须为气密型。所使用的高效空气过滤器不得为木框架和纸隔板结构。11) 应安装风机启动自动联锁装置,确保实验室启动时先开排风机后开送风机。关闭时先关送风机后关排风机。12) 在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内不应另外安装分

35、体空调、暖气和电风扇等。735 环境参数1) 相对于实验室外部,其内部保持负压。 实验间(污染区)的相对压力以-(405)Pa为宜,半污染区与实验间之间的缓冲间的相对压力为-30Pa,半污染区的相对压力以-(205)Pa为宜,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的缓冲间的相对压力为-10Pa,清洁区为室外大气压。2) 实验室内的温度在人体舒适范围为宜,相对湿度以不超过70%为宜,或根据工艺要求而定。3) 实验室内的空气洁净度以1万-10万级为宜。4) 实验室人工照明应均匀,不眩目,不反光,工作照度不低于500lx。5) 实验室内嘈声不超过60dB。736 安全装置及特殊设备1) 必须在实验室内设置II级或II

36、I级生物安全柜。其安装位置应满足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单向气流流型的要求。2) 低温高速离心机或其他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设备应置于负压罩或其他排风装置(通风橱、排气罩等)之中,该装置应能将其可能产生的气溶胶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这些装置的布置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流型。3) 实验间中必须设置不排蒸汽的高压蒸汽灭菌锅或其他消毒装置。4) 实验间与半污染区之间应设置传递窗,传递窗双门不得同时打开,传递窗内应设物理消毒装置。感染性材料必须放置在密闭容器中方可通过传递窗传递。5) 必须在实验室入口处的显著位置设置压力显示报警装置,显示污染区、半污染区的负压

37、状况。当负压值偏离控制区间必须通过声、光等手段向实验室内外的人员发出警报。可在该装置上增加送、排风高效过滤器气流阻力的显示。6) 实验室工作期间不能停电。应采用双可靠供电电源。如难以实现,则应安装停电时可自动切换的后备电源或不间断电源,对关键设备(生物安全柜、通风橱、排气罩以及照明等)供电。7) 可在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出口处设洗手池。洗手池的供水必须为非手动开关。其下水道必须与建筑物的下水管线完全隔离,且有明显标志。下水必须集中收集,经过有效消毒处理后才能进入公共污水池中。洗手池仅供洗手用,不得向内倾倒任何其他材料。供水管必须安装防回流装置。不得在实验室内安设地漏。737 其他1) 实验台表面应

38、防水,耐腐蚀、耐热。2) 实验室中的家具应牢固。为便于清洁,各种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应有专门放置生物废弃物容器的台(架)。家具和设备的边角和突出部位应圆滑、无毛刺。3) 所需真空泵应放在实验室内。真空管线必须装置在线高效过滤装置。真空泵工作时,不能影响室内的负压的有效梯度。4) 压缩空气钢瓶等应放在实验室外。穿过围护结构的管道与围护结构之间必须有效密封。气体管线必须安装在线高效过滤装置和防回流装置。工作时,不能影响室内的负压的有效梯度。5) 实验室中应设洗眼装置。6) 实验室安全出口应有长效发光指示标志。7) 实验室必须设置通讯系统。8) 实验记录等资料应通过传真机等发送至实验室外。

39、9) 在清洁区设置淋浴装置。必要时,在半污染区,设置紧急药物消毒淋浴装置。10) 对可能污染的物品和其他废弃物要放在专门的防止污染扩散或可消毒的容器里,以便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11) 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应备有防护面具等装备以便紧急使用。74 BSL4实验室的设施BSL4实验室根据使用的生物安全柜的类型和穿着防护服的不同,可以分为安全柜型BSL4实验室和正压服型BSL4实验室。741 安全柜型BSL4实验室的设施7411 选址实验室应建造在独立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物中独立的完全隔离区域内。7412 平面布局1) 实验室核心区域由安放有III级生物安全柜的污染区和进入通道组成。2) 进入通道依次为更衣区

40、(清洁区)和半污染区。更衣区依次为外更衣室、淋浴室和内更衣室。3)核心区任何相邻区域的门之间都设有单向锁定装置的缓冲间,防止两个相邻的门被同时打开。4) 应在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墙上和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墙上设置双门高压蒸汽灭菌锅和浸泡消毒渡槽或熏蒸消毒室或带有消毒装置的通风传递窗,以便传递或消毒不能从更衣室携带进出安全柜室的材料、物品和器材。5) 紧急出口通道必须设置气锁和紧急消毒处理室。7.4.1.3 维护结构1) 污染区、半污染区、内侧更衣室和两个缓冲间的墙壁,地板,天花板等内部应有效整体密封,墙角成圆弧形,内表面应防水、耐腐蚀,门周围的缝隙应能进一步密封以便进行消毒。污染区和半污染区所有的下水

41、管都直接通往独立液体消毒系统,下水道口安装防回流装置。2) 实验室的门应自动关闭,上锁。所有在实验室内外传递物品的设备都必须为双门结构,必须具有自动单向锁定功能。3) 任何窗户都要防破碎并密封。7.4.1.4 通风空调1) 必须安装精心设计建造专用的直排式通风系统。该系统进风和排风设计应确保定向的气流由清洁区流向最大潜在危险区。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布局应尽量保证全空间的单向气流。2) 通入III级生物安全柜的气体可以来自室内,并经过安装在生物安全柜上的HEPA滤器,或者可以由供风系统直接提供。从III级生物安全柜内排出的气体在排出室外前需经两级HEPA滤器过滤,经专用的直排式通风系统排出室外。工作

42、中,安全柜内相对于柜外保持在-(15050)Pa压力值。3) 必须监测相邻区域的压差和气流流向,并安装报警器。在外更衣室的入口处安装压力仪表盘,显示和监测实验室内各区的压力或压差和进风、排风的风量。4) 必须设计安装通风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警报装置,以确保实验室内不出现正压并保持各房间规定的压力和压差正常。III级生物安全柜的排风必须必须单独设置,直接与本实验室排风管道相连,不得与建筑物排风系统相连。5) 进风为三级过滤系统,最后一级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6) 排风必须连续经过两个高效过滤器处理,排风口应远离进风口。7) 进风和排风高效过滤器必须安装在房间围护结构上的风口里,以避免污染风管。高效

43、过滤器结构的设计必须保证在更换高效过滤器之前实现就地消毒,或采用可在气密袋中进行更换的过滤器结构,更换后应立即对高效过滤器进行消毒或焚烧。每台高效过滤器安装后都必须进行检测,运行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7415 环境参数1) 相对于实验室外部,实验室内部保持负压。感染动物室相对压力为-(605)Pa,安全柜室(污染区)相对压力为-(405)Pa,半污染区的相对压力为-(205)Pa,清洁区为室外大气压(0Pa),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的缓冲间的相对压力为-10Pa,半污染区与实验间之间的缓冲间的相对压力为-30Pa。2) 实验室内的温度在人体舒适范围为宜,相对湿度以不超过70%为宜,或根据工艺要

44、求而定。3) 实验室内的空气洁净度1万级10万级。4) 实验室人工照明应均匀,不眩目,不反光,工作照度不低于500lx。5) 实验室内嘈声不超过60dB。7416 安全装置及特殊设备1) 污染区必须设置III级生物安全柜。2) 高压灭菌锅的门必须自动控制,内门和外门为单向锁定,只有在灭菌程序完成后,其外门方可开启。3) 必须提供单向锁定的双开门的液体浸泡槽、或熏蒸消毒室、或用于消毒的通风气锁室,对来自污染区的不能高压消毒的物品进行消毒,使其安全进出。4) 如果有中央真空管线系统,不应在安全柜室以外的空间使用。在线的高效过滤滤器尽可能接近每个使用点或截门处。滤器应易于现场消毒或更换。其它通往安全

45、柜室的气、液管线要求安装保护装置以防止回流。5) 清洁区的淋浴室和外更衣室、厕所排出的液体可以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到下水道中。6) 可在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出口处设洗手池。洗手池的供水必须为非手动开关。其下水道必须与建筑物的下水管线完全隔离,且有明显标志。下水必须集中收集,经过有效消毒处理后才能进入公共污水池中。洗手池仅供洗手用,不得向内倾倒任何其他材料。供水管必须安装防回流装置。不得在实验室内安设地漏。对液体废弃物的消毒效果必须经过证实,并有详细记录。7) 必须设置双可靠供电电源,或可以自动启动的备用应急电源。7417 其他1) 工作台表面应无缝或为密封的表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2) 实验室

46、的家具应简单,为开放结构,且牢固。实验台、安全柜和其它设备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以便能够清理和消毒。椅子和其它设施表面应铺上非纤维材料使之容易消毒。家具和设备的边角和突出部位应圆滑、无毛刺。3) 在内、外更衣室近门处安装非手动操作的或自动洗手池。4) 实验室与外部必须设有通讯系统,宜设监控摄像系统。5) 实验间内的实验记录等资料必须通过传真机、计算机发送至污染区外。742 正压服型BSL4实验室的设施正压服型BSL-4实验室是由本级实验设施、II级生物安全柜和具有生命支持供气系统(正压防护服)组成。其他所有要求,等同于安全柜型的BSL-4实验室所有要求(详见7.4.1)。7421 选址实验室应建造在

47、独立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物中独立的完全隔离区域内。742.2 平面布局1) 实验室核心区域由安放有II级生物安全柜的污染区和进入通道组成。2) 进入通道依次为更衣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消毒区(兼缓冲间)。更衣区依次为外更衣室、淋浴室和内更衣室。消毒区为化学淋浴室,工作人员离开主实验室时,经过化学淋浴对正压防护服表面进行消毒,并脱去正压服。3) 其他要求同本准则7.4.1.2。7423 维护结构要求同本准则7.4.1.3。7424 通风空调1) 实验间应使用II级B型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排除的气体必许再经过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直接排出室外。该系统排风设计应确保定向的气流由清洁区流向最大污染

48、区,不影响整个实验间的气流流向和流速。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布局应使实验区内的死空间降低到最小程度。2) 其他要求同本准则7.4.1.4。7425 环境参数1)相对于实验室外部,实验室内部保持负压。其相对压强不得高于-60Pa,化学消毒淋浴室为-40Pa,半污染区为-30Pa,外缓冲间为-15Pa,淋浴室和更衣室为0Pa。相邻房间之间保持10-20Pa的压差。核心区域的空气洁净度以七级至八级为宜。2) 其他要求同本准则741 5。7426 安全装置及特殊设备1) 实验间应设置II级B型的生物安全柜。2) 进入核心区的工作人员必须穿着正压防护服,由高效过滤器提供保护的生命支持系统供给呼吸用气。生命支持

49、系统包括提供超量呼吸气体的正压供气装置,报警器和紧急支援气罐。工作服内气压相对周围环境为持续正压。必须为生命支持系统设置自动启动的紧急电源。3) 其他要求同本准则741 6。7427 其他要求同本准则741 7。743 混合型(加强型)BSL-4实验室的设施在本级实验设施基础上,同时使用III级生物安全柜和具有生命支持供气系统(正压防护服)。应同时符合本准则741和74. 5的全部要求。8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的设施81 ABSL1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1) 无需特殊选址,普通建筑物即可。2) 建筑物内动物设施应与开放的人员活动区分开。3) 动物实验室门自关自锁,当有实验动物时应保持关闭状态。4)

50、 动物设施设计防虫、防鼠、防尘,易于保持室内清洁。动物实验室内表面(墙壁、天花板和地面)要防水、耐腐蚀。地面应防滑、无缝隙,不得铺设地毯。5) 内部设施的附属装置,如灯架、风管和功能管道尽可能排列整齐并减少水平表面积。6) 建议不设窗户,如果动物设施内有窗户并需要开启,必须安装纱窗。所有窗户必须牢固,不易破裂。7) 如果有地漏,始终要用水或消毒剂充满水封。8) 排风不应循环。建议动物实验室与邻室保持负压。9) 动物实验室应在靠近出口处设洗手池。10) 人工或机械洗涤动物笼具,最终洗涤温度至少达到82。11) 照明要适合所有的活动,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82 ABSL-2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和设

51、施1) 满足ABSL1动物实验室设施的要求(见8.1)。2) 进入设施要经过牢固的气闸门,其外门自关自锁。进入动物实验室的门应自动关闭,有实验动物时应保持关闭状态。3) 应当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来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最好在动物饲养间外提供可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4) 应当为安全地操作及储存溶剂、放射性物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设备。5) 在动物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应当有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的设备。6) 在动物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进食、饮水和休息的场所。7) 动物实验室的门应当具有可视窗,可以自动关闭,并有适当的火灾报警器。8) 在动物实验室所在的建筑物内应配备高压灭菌器。9) 安全系统应当

52、包括防火、电路应急、应急淋浴以及洗眼装置。10) 应考虑设置通风系统,使空气向内流动而不发生循环。如果没有通风系统,动物实验室窗户应当能够打开,同时要安装防蚊虫的纱窗。11) 要有可靠和充足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以保证人员安全离开动物实验室。备用发电机对于保证重要设备的正常运转,如生物安全柜以及动物笼具的通风都是必要的。12) 动物实验室出口应有发光指示标志。13) 为保证动物实验室运转和控制污染的要求,用于处理固体废弃物的高压灭菌器应经过特殊设计,合理摆放,加强保养;焚烧炉应经过特殊设计,同时配备补燃和消烟设备;污染的废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83 ABSL3动物实验室的设施应满足ABSL2动物

53、实验室设施的要求(见8.2)并符合以下要求:831 选址要求同本准则731。832 建筑结构与平面布局1) 建筑物抗震能力七级以上,防鼠、防虫、防盗。2) ABSL3动物实验室包括动物饲养间(核心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以及各区之间相连的缓冲间;缓冲间的门应能单向锁定;3) 动物实验室应应设供紧急撤离使用的安全门。4) 人员必须经过缓冲间进入动物实验室,缓冲间面积1.5m22.0m2为宜。5) 动物实验室内可不设窗户,如有窗户必须关紧密封。6) 动物实验用II级或III级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位置应远离动物饲养间入口,避开工作人员频繁走动的区域,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单向气流

54、流型。833 维护结构要求同本准则7.3.3。834 净化(通风)空调要求同本准则7.3.4。835 环境参数1) 相对于动物实验室外部,其内部应保持负压。其动物饲养间为-(60) Pa,安全柜室以-(405) Pa,半污染区为-(205) Pa,清洁区同室外大气压(0Pa),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的缓冲间的为-10Pa,半污染区与动物饲养间之间的缓冲间为 -30Pa。2) 动物实验室内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32为宜。3) 动物实验室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为宜。4) 动物实验室工作照度应为150300 lx。啮齿类实验动物照度应为1520 lx,实验犬、猴照度应为100200 lx,实验鸡照度

55、应为510 lx。5) 室内噪声不超过60dB。836 安全装置及特殊设备1) 必须在动物饲养间内设置动物实验用II级或III级生物安全柜。其安装位置应满足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单向气流流型的要求。2) 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应设置双扉高压灭菌器和传递窗,为实验用品、设备和废弃物进出设施提供安全通道。双扉高压灭菌器应为互连锁、预真空、不外排蒸汽、冷凝水回收二次灭菌。传递窗双门不得同时打开,传递窗内应设物理消毒装置。感染性材料必须放置在密闭容器中方可通过传递窗传递。3) 可在缓冲间设洗手池。洗手池的供水必须为脚踏、肘动或自动开关。洗手池如设在动物饲养间,下水道必须与建筑物的下水管

56、线分离,且有明显标志。下水必须集中收集,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后才能排入公共污水池中。洗手池仅供洗手用,不得向内倾倒任何感染性材料。供水管必须安装防回流装置。4) 室内应配备人工或自动消毒器具(如消毒喷雾器、臭氧消毒器)并备有足够的消毒剂。5)其他要求同本准则7.3.6。837 其他1) 当房间内有感染动物时,须戴防护面具。2) 其他要求同本准则7.3.7。 84 ABSL4动物实验室的设施应满足ABSL3动物实验室设施(见8.3)和BSL4实验室(见7.4 )设施的要求,并符合以下要求:8.4.1 选址ABSL4动物实验室应远离居民区,在独立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物内独立的完全隔离区内。8.4.2 建筑

57、结构与平面布局要求同本准则7.4.3, 并增加动物进入的通道。8.4.3 维护结构1) 根据需要可增设地漏,其下水管必须都通往独立的密封消毒系统,地漏须安装防回流装置。2) 任何窗户都要求防破碎并密封。3) 其他要求同本准则7.4。8.4.4 净化(通风)空调要求同本准则7.4。8.4.5 环境参数要求同本准则7.4。8.4.6 安全装置及特殊设备1) 动物饲养间必须设置III级生物安全柜。2) 在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的隔墙上安装不排蒸汽的冷凝水自动回收灭菌的双扉高压灭菌锅,其一门与III级生物安全柜密闭连通,另一个门与走廊相通。3) 同样方法设置一个单向锁定的双开门的液体浸泡渡槽或熏蒸消毒室或用

58、于消毒的通风气闸室,对来自污染区的不能高压消毒的物品进行消毒,使其安全运出。4) 在清洁区和半污染区之间同样安装一台不排蒸汽的冷凝水自动回收灭菌的双扉高压灭菌锅,用于二次灭菌。5) 其他要求同本准则7.4。8.4.7 其他1) 动物饲养方法要保证动物气溶胶过滤净化排放,不能进入室内。2) 一般情况,操作感染动物,包括接种、取血、解剖、更换垫料、传递等,都要在物理防护条件下进行。能在III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的必须在其内进行。3) 特殊情况,不能在III级生物安全柜内饲养的大动物或动物数量较多时,要根据情况特殊设计。如设置II级生物安全柜和较大的可操作的物理防护设备,高浓度污染的操作尽可能在其内进

59、行。4) 其他要求同本准则7.4。9个人防护91 BSL个人防护911 BSL1实验室1) 工作人员在实验时应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2) 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手套。9.12 BSL2实验室应满足BSL1实验室的要求(见91 )并符合以下要求:1) 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2) 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3) 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913 BSL3实验室应满足BSL2实验室的要求(见92 )并符合以下要求:1) 在进行感染性组织培养、有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时,必须使用个体防护设备。2) 当不能安全有效地将气溶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时,应使用呼吸保护装置。3) 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