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20试题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5097479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20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20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20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20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检验技术20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20( 总分: 100.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 关于血管性血友病说法错误的是(分数: 2.00 )A. 血管性血友病是由于因子 ZX 基因的合成与表达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VB. 血小板计数正常C.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 BT 延长E. APTT 可延长或正常解析:解析血管性血友病是由于因子別复合物中VWF 基因的合成与表达缺陷导致VWF 的质和量异常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2. 血友病缺乏下列哪两种因子分数:2.00 )A.V、B.幻、C./、別VD.KE.別、V解析:解析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因子別和区基因缺陷、基因突

2、变、基因缺失、基因插入等导致内源凝血 途径激活凝血酶原酶的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3. 下列检验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诊断价值,除外 (分数: 2.00 )A. 血小板数量减少B. 平均血小板体积减少VC. 血小板寿命缩短D. 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或正常E. 产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解析: 解析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4. 维生素 K 依赖因子为(分数: 2.00 )A. 叩、区、X VB.W、/、Xc.v、/、xDM、/、XE. 、/、X解析:解析由于缺乏维生素 K 所引起的因子叩、区、X和凝血酶原缺乏,称为依赖维生素K 凝血因子缺乏症。5. 血友病的实验室检

3、查,错误的是(分数: 2.00 )A. APTT 延长B. PT 延长VC. 因子活性(別:CIX:C)减低D. 因子抗原含量(F 別:Ag、FK:Ag)可正常E. 排除试验可做 BT、VWF:Ag 检测及复钙交叉试验 解析:解析血友病的实验室检查 PT 正常。6. 过敏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对确诊比较有价值的是(分数: 2.00 )A. 血小板计数及功能试验B. 骨髓象检查C. 病变血管免疫荧光检查VD. 纤溶试验E. 凝血试验解析:解析过敏性紫癜缺乏特异性检验结果。 病变血管免疫荧光检查可见 IgA 与补体复合物的颗粒沉积,此对确诊较有价值。7. 血小板黏附率降低见于下列哪一种疾病(分数: 2

4、.00 )A. 缺血性中风B. 心肌梗死C. 血常性血友病VD. 糖尿病E. 深静脉栓塞形成解析: 解析 血小板黏附功能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 尿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小球肾炎、动脉粥样硬化、肺栓塞、口服避孕药等;血小 板黏附功能降低见于血管性血友病、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血小板无力症、 尿毒症、肝硬化、 异常蛋白血症、 MDS 急性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8.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急性 ITP 常伴发的症状(分数: 2.00 )A. 皮肤紫癜B. 发热C. 心律失常VD. 胃肠道出血E. 黏膜出血解析

5、:解析急性 ITP 见于 37 岁的婴幼儿,紫癜出现前13 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骤,常伴有发热、皮肤紫癜、黏膜出血和内脏 (胃肠道、泌尿道 )出血等,少数病例可发生颅内出血。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主要是(分数: 2.00 )A. DICB. 遗传性血小板功能异常C. 抗血小板自身抗体VD. 血小板第 3 因子缺乏E. 血小板生成减少解析: 解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主要是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寿命缩 短、破坏过多、数量减少。10.维生素 K 缺乏和肝病导致凝血障碍,体内因子减少的是(分数: 2.00 )A.U、叩、区、X VB.U、V、叩、XC.

6、山、V、叩、XD.W、V、叩、XE.W、叩、区、X解析:解析维生素 K 缺乏和肝病导致凝血障碍,体内减少的因子是H、/、X。11.关于过敏性紫癜正确的是(分数: 2.00 )A. 多发于中老年人B. 单纯过敏性紫癜好发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VC. 单纯过敏性紫癜常呈单侧分布D. 关节型常发生于小关节E. 不会影响肾脏解析:解析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其中单纯型紫癜好发于下肢、关节周围和臀部,关节型多 见于大关节,肾型呈不同程度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表现为局灶性、节段性和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严重 者可有高血压、少尿、水肿和肾功能异常。12. 下列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叙述错误的是(

7、分数:2.00)A. 体内有血小板聚集,生成病理性凝血酶B. 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C. 多种因素导致血管内凝血D. 通过内激活途径发生继发性纤溶亢进E. 纤溶系统被抑制V解析:解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病理生理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其特点是 体内有血小板聚集,病理性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中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在此过程中,消 耗了大量血小板,使 BPC 减少和功能异常,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使凝血活性减低。同时,通过内激活途径 发生了继发性纤溶亢进。因此E 选项说法错误。13. 关于心肌梗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 )A. 是一种常见的动脉血栓性栓塞

8、性疾病B.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检验指标增高C. 生化酶学和血栓止血检测是诊断的金指标VD. 较有价值的观察指标是分子标志物检测E. 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增强解析:解析虽然生化酶学和血栓止血检测都很敏感,但心肌梗死的诊断往往需要患者病史的支持。心电 图、心脏超声诊断和心导管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1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发生于下列疾病,其中哪项不正确(分数:2.00 )A. 败血症B. 肌肉血肿VC. 大面积烧伤D. 重症肝炎E. 羊水栓塞解析:解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发生于严重感染(败血症、重症肝炎)、严重创伤(挤压伤、大面积烧伤、体外循环)、广泛性手术(扩大根治术)、恶性肿瘤(广泛转移、

9、AMLM3)产科意外(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以及其他疾病等。15.DIC 时血小板计数一般范围是A.(100 、300)X109/LB.(50-100)X10/LC.(100300)X10 /L*D.(100 、300)X106/L*E.(100 、250)X109/L(分数:2.00 )A.B.VC.D.E.解析:解析DIC 时,血小板计数一般为(50100)X109/L,处于代偿时,可100X109/L,但不会9超过 150X109/L 。16. DIC 诊断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 PT 延长,Fbg 低于 2g/L。如果这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必须补做哪一项纤溶指标(分数: 2.00 )A.

10、 3P 试验VB. PRTC. 血小板抗体D. 因子別E. 血小板功能试验解析:解析DIC 诊断标准是: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 PT 延长,Fbg 低于 2g/L。如果这三项中只有两项符 合,必须补做一项纤溶指标。例如 3P 试验是否阳性,凝血酶时间 (TT) 是否延长达 3s 以上,或血浆优球蛋 白溶解时间(ELT)是否缩短(v70min)。17. DIC 时生理抗凝系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是(分数: 2.00 )A. 抗凝血酶大量消耗B. 肝功能受损C. 蛋白 C 活性下降D. 因子刘a激活补体E. 以上都包括V解析: 解析 DIC 时生理抗凝系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是:在凝血酶生成时,

11、抗凝血酶被大量消耗;因子刘a激活补体后损伤粒细胞,释放出蛋白酶类凝血活性物质;肝脏受损,抗凝血酶合成减少,蛋白C活性下降等均导致机体抗凝系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18.检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是(分数: 2.00 )A. TTB. APTTC. PTVD. FDPE. D- 二聚体解析:解析PT 及 INR 是监测抗凝剂用量的首选指标。19. TXA2 减少常见于(分数: 2.00 )A. 血栓前状态B. DICC. 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VD. 脑血栓形成E. 心肌梗死解析: 解析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机制为抑制血小板中环氧化酶,因而会抑制 TAX2的合成。20.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2、(分数: 2.00 )A. 血清 FDF,是 DIC 诊断中最敏感的指标之一B. PT、APTT TT 均延长C.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明显延长VD.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E. 血小板计数减低解析: 解析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是检测纤溶活性增强常用的筛选试验,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但敏 感性较差,尤其是在 DIC 早期尚未发生继发性纤溶亢进时或当纤溶极度亢进, 纤溶酶原大部分已被消耗时, 本试验可出现假阴性。21. 在肝素抗凝治疗中,检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是(分数: 2.00 )A. PTB. D 二聚体C. TTD. FDPE. APTTV解析:解析APTT 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敏感,故是目

13、前广泛应用的实验室监护指标。一般在肝素治疗期 间,APTT维持在正常对照的 1.53.0 倍为宜。22. 口服抗凝药物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但必须进行监测。不需要监测的药物是 (分数: 2.00 )A. 肝素钠B. 小剂量阿司匹林VC. 华法林D. 尿激酶E. 以上药物均需监测解析:解析小剂量阿司匹林(80325mg/d)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不会引起出血并发症,故通常不 需要进行药物监测。23. 实验室用以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有(分数: 2.00 )A.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B. 凝血酶时间C. D-二聚体D. 纤溶酶原活性E. 以上均可V解析:解析实验室用以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有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14、凝血酶时间、FDP、PLG D-二聚体、APTTa2-抗纤溶酶等。24. 使用口服抗凝剂时 PT 应维持在分数: 2.00 )A. PTB. D-DimerVC. TTD. APTTE. FDP解析:解析D-二聚体在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时为阳性,在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为阴性,是鉴别两者 的重要指标。26. 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血凝仪主要通过以下哪种性能评价分数: 2.00 )A. 正常对照的B. 正常对照的C.正常对照的D.正常对照的E. 正常对照的1.01.5 倍1.5 2.0 倍V2.02.5 倍2.53.0 倍3 倍以上解析: 解析PT 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应使 持在1.

15、52.0为佳。25. 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指标是PT 维持在正常对照值的 1.52.0 倍,使 PTINR 维(分数:2.00)A. 精密度和准确性B. 线性C. 污染率和抗干扰能力D. 相关性研究(也称可比性分析)E. 以上都是V解析:解析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 血凝仪主要通过以下性能评价:精密度:也称重复性测定,即评价血凝仪分析的偶然误差;线性;污染率,即不同浓度样品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准确性;相 关性研究(也称可比性分析);抗干扰能力等。27. 发色底物法一般产色物质选用对硝基苯胺(PNA),游离的 PNA 呈黄色,测定波长为(分数:2.00 )A. 405nmVB. 255nm

16、C. 805nmD. 105nmE. 340nm解析:解析发色底物法主要是利用测定产色物质的吸光度变化来推算所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产色物质 选用对硝基苯胺(PNA),游离的 PNA 呈黄色,测定波长为 405nm 而连接 PNA 的化合物为无色。利用该法检 测的物质有 AT-山、PLG PC PS 等。28. 下列哪项结果与 DIC 的诊断不符(分数:2.00 )A. 血小板进行性下降B. FDP 36 卩 g/LC. 凝血酶原时间 18sD. 血浆纤维蛋白原 0.12g/LE. 血浆 D-二聚体阴性V解析:解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血栓与止血病理生理改变的一个中间环

17、节。 其特点是体内有血小板聚集,病理性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中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在此过 程中,消耗了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使凝血活性减低。同时,通过内激活途径引发继发性纤溶亢进。因 此出现了微血栓病性凝血障碍和出血症状。可协助DIC 诊断的指标有:血小板V100X109/L 或进行性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v1.8g/L 或进行性下降,FDP20gg/L 或血浆 D-二聚体阳性。疑难 DIC 病例应有血浆VWF:Ag 含量升高或因子別:C 减低。29. 正常人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是(分数:2.00 )A. 蛋白 C 系统B.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C. 肝素辅因子HD.a抗

18、胰蛋白酶E. 抗凝血酶山V解析:解析正常人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山。30.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A.是否有血小板第 3 因子的参加*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过程不同 E.Ca2+是否参与凝血(分数: 2.00 )A.B.C.D.VE.解析:解析内源凝血途径是指由凝血因子刘被激活到区a-Wa-Ca2+-PF3 复合物形成的过程。外源凝血途径是指从凝血因子 TF 释放到 TF-W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共同凝血途径是指由凝血因子X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它是内外源系统的共同凝血阶段。二、A2型题(总题数:3,分数:

19、10.00)31.男,30 岁,受轻微外伤后,臀部出现一个大的血肿,患者既往无出血病史,其兄有类似出血症状;检验结果:血小板 300X109/L ; APTT 66s(对照 50s) ; PT 15s(对照 13s) ; TT 19s(对照 19s) ; Fg 3.6g/L。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 2.50 )A. ITPB. 血友病VC.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D. DICE. Evans 综合征解析: 解析 APTT 延长的最常见疾病为血友病。32.某男,42 岁,建筑工人,施工时不慎与硬物碰撞,皮下出现相互融合的大片淤斑,后牙龈、鼻腔出血,来院就诊。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

20、功能筛查实验APTT PT、TT 均延长,3P 试验阴性,D-二聚体正常,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血浆FDP 增加,PLG 减低。该患者主诉自幼曾出现轻微外伤出血的情况。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 2.50 )A. 血友病B. 遗传性血小板功能异常症C. 肝病D.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VE. 继发性纤溶亢进症解析: 解析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临床表现主要是出血,大多为全身多部位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特点 为皮肤淤点及相互融合的大片淤斑,原发性纤溶的患者常有自幼反复出现轻微外伤或手术后出血的特点。有的患者有异常出血的家族史。实验室检查:APTT PT、TT 均延长,3P 试验阴性,D-二聚体正常,优球

21、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血浆 FDP 增加,PLG 减低。患儿男, 4 岁,膝关节反复出血,有家族遗传史。(分数: 5.00 )(1). 以下哪项检查可能出现异常(分数: 2.50)A. 纤维蛋白原B.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C. 凝血酶时间D. D-二聚体E.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V解析:.APTT 延长,PT 正常,能被正常血浆纠正,最可能的疾病是(分数:2.50 )A. 血友病VB. 血管性血友病C. DICD. 多发性骨髓瘤E. 淋巴瘤解析: 解析血友病为性连锁(伴性)隐性遗传,是一组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別或区基因缺陷导致的激活凝 血酶原酶的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岀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 血,APTT

22、延长,PT 正常,能被正常血浆纠正。三、B型题(总题数:3,分数:30.00)A.B.C.痔疮F%缺乏症血友病A 和血友病 B。主要临床症状是大关节腔内出D.E.缺之症FDIC (分数:12.00(1) .临床有出血症状且A.B.VC.)APTT 正常和PT 延长可见于(分数:3.00)D.E.解析:(2) .临床有出血症状且A.B.C.VD.APTT 延长和 PT 正常可见于(分数:3.00)E.解析:(3) .临床有出血症状且A.B.APTT 和 PT 均延长可见于(分数:3.00)C.D.E.V解析:(4) .临床有出血症状且A.APTT 和 PT 均正常可见于(分数:3.00)B.C.

23、D.VE.解析: 解析 APTT 正常和胛延长多见于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叩缺乏症, 多数是由于外源性凝血途径 缺陷所致的岀血性疾病。 APTT 延长和 PT 正常多数是由于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岀血性疾病, 血友病 A、B 和因子幻缺乏症(遗传性、获得性)。APTT 和 PT 均延长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I、如U、V、X缺乏症、肝脏病、DIC 等。临床有出血症状且 APTT 和 PT 均正常可见于缺之症。*A.凝固法*B.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C.免疫学法*D.发色底物法*E.以上都是(分数:12.00 )(1).凝血仪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包括(分数: 3.00 )A.B.C.D.E

24、.V解析:解析凝血仪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包括凝固法(也称为生物学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学法(又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2) .免疫学法包括(分数:3.00 )A.B.VC.D.E.解析:解析免疫学法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3).抗凝血酶山活性测定多采用(分数:3.00 )A.B.C.D.VE.解析:(4).AT-山抗原测定多采用(分数:3.00 )A.B.C.VD.E.解析:解析抗凝血酶山活性测定多采用发色底物法;AT-山抗原测定多采用免疫学方法。AT-山抗原和AT-m活性以同时测定为佳。临床意义: AT -山增高见于血友病、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急性出血 期以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m缺乏症,后者见于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DIC 和肝脏疾病等。*A.光学法*B.黏度法*C.电流法*D.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E.以上都是(分数:6.00 )(1).目前在凝血仪上使用的凝固法有(分数:3.00 )A.B.C.D.E.V解析:解析目前在凝血仪上使用的凝固法大致分为三类:光学法(光学法又可分为: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黏度法;电流法。(2). 光学法包括(分数: 3.00 ) A.B.C.D.E. 解析:V 解析 光学法可分为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