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452P0773大日经教主本地加持分别1卷日本杲宝撰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4829849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772452P0773大日经教主本地加持分别1卷日本杲宝撰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772452P0773大日经教主本地加持分别1卷日本杲宝撰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772452P0773大日经教主本地加持分别1卷日本杲宝撰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772452P0773大日经教主本地加持分别1卷日本杲宝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72452P0773大日经教主本地加持分别1卷日本杲宝撰(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77-2452-P0773-大日经教主本地加持分别(1卷)日本杲 宝撰UNo. 2452大日经教主本地加持分别杲宝草一。大日经教主本地加持分别事大日经第一云。毗卢遮那佛告持金刚秘密主言?(文)同经笫六复次薄伽梵毗卢 遮那告执金刚秘密主言(文)。私云。此经一部六卷处处。呼教主云毗卢遮那。毗卢遮那是本地法身异名也。 二教论下云。若依錢珞经。毗卢遮那是理法身。卢遮那则智法身。释迦名化身(文) 天台文句第六法身如来名毗卢遮那此翻遍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此翻净满。 应身如来名释迦文。此翻度飞?燻(文)玄义第六云。境妙究竟显名毗卢遮那。智妙 究竟满名卢遮那。行妙究竟满名释迦牟尼(文)三身名字各别也。既

2、以理法身名毗卢 遮那。岂以本地身非为教主乎。弹云。毗卢遮那为法身者一往假说也。实三身通名毗卢遮那。依之普贤观经花 严经等释迦亦名毗卢遮那。大师声字义中四身通名大日。何以谓毗卢遮那。成本地 身教主之义耶。会云。于立名有傍正。毗卢遮那。言正名法身。兼通余身。就此有二意。释迦 即毗卢遮那者约三身相即义。普贤经等意也。四身通名大日者。约分有遍照义。声 字义意也。今大日经意八叶九尊乃至笫三重随类身。各随其三昧立别名。既以台上 尊名毗卢遮那。简四佛以下报应等流。独以自性法身称毗卢遮那。是则约正意。全 不依傍义。而今以傍义疑正意。理岂可然乎。大师真言问答云。释迦名毗卢遮那 者。其为机根无非一切毗卢遮那。无非

3、一切天龙八部(云云)虽然三身四身非无其 由。如是无量人法义门并是大日如来万德。一门耳。本末因缘得意知之(文)无非一 切毗卢遮那者。随机之门也。何执机见乱本末乎。疏笫三云。今此中妙法莲华曼荼罗义毗卢遮那本地常心。即是花台具体(文)。同笫二十云。此是毗卢遮那佛本地之身花台之体(文)。私云。当经说主毗卢那者。是曼荼中台之尊也。而疏判为本地身。凡约胎藏曼 荼罗就分别四身。自他门判释非一。秘藏记云。中台毗卢遮那为法身。四佛为应 身。释迦为化身。外金刚部龙鬼等为等流身(文)护摩次第云。毗卢遮那佛云自性 身。四佛云受用身。金刚莲花等菩萨云变化身。外金刚部云等流身(文)教时义第一 云。胎藏界会中台八叶名自性身

4、。笫一重三部眷属自受用身。笫二重诸大心众他受 用身。第三重中释迦佛名变化身。九界眷属名等流身(文)四身配属虽有异说以大日 为自性法身。诸说一同无有相违。若依五种法身配立者。阿?为自性身。大日为法 界身。此有三证。一圣位经自性及受用等文(以四身尽三十六尊。以大日名法界身。并成三十七 辱也)。二礼杆经常住三世常妙法身等文(大日为净妙法身。阿阍名自性身。宝生为 福德庄严身。弥陀为受用智惠身。释迦为变化身。余三十二尊为等流身也)三一字 顶轮轨印心成镜智等文(大日为虚空法界身。阿阍为金刚坚固身宝生为福德庄严 身。弥陀为智惠身。释迦为变化身)已上四种法身五种法身虽有两个配立。同简受 用以下加持身。大日或名

5、法界身或称自性身教主本地之义不待言者也。弹云。以一曼荼罗圣众配属四身。一往释意也。全非尽理说。实一一佛菩萨皆 具四种法身德。悉备本地加持二德。金刚顶经云。五方诸如来不坏应身故常来作加 持(文)乂大日经疏云。如来五智皆带权实二用(文)即此义也。若然者。以中台大日为本地法身 者。难者所不遮也。其本地法身住加持身说此经。内证本地。外用加持。内证外用 虽同时具足。依说教门者。正以加持身为能说主。若如所立者。大日唯限本地不具 加持德欤。然者佛智有偏阙失。若云具二德者。知此经教主本地?带加持。住此加 持门。所说也。而以大日释本地者。且约具二德之一边。何引一边释辄成本地教主 之义耶。会云。自宗意即事而真为门

6、。多法界为义。依之因行果德尊体各别三身四身佛 体无乱。不如显教云一理为宗故一切佛皆具三身也。大师释云。理理无边。智智无 数。心王心数主伴无尽(文)可思之。若如所疑者。一一佛菩萨各具四身德。无优 劣。依何有四重坛差别乎。若云假立者。违宗本意。若云实谈者。同所立义。总意 云。中位居内证。边叶住外用。是故大日如来居中台。表万法体性。字印形皆六大 法界表示故名为本地身也。诸尊住边隅。种三尊悉四万随缘表相故名为加持身也。 依之四身配属非一往假义。法尔所成实义也。礼忏经分别现证法界卒塔婆塔中三十 七尊为五种法身。一字经明行实证功德。分五智为五身。同以中台或说净妙法身。 或说虚空法界身。谁以此等经文可称一往

7、配属乎。是故大日经第五(入秘密曼荼罗 位品)三重坛为菩萨随福所感。中台说法界性身安住其中。以中台为法界体性本地 法身。两部大经一同说也。但至五智如来带权实二用之释等者。大日如来权智利他 德者全非随缘加持业用。有极大顿极堪听受本地直说。为此机说此经。然则权实二 智同名本地。俱称自性。以自性法身利他德全不可云加持身。虽云利他更不动自 证。一佛上望自云内证。望他云外用。少不下随缘。何以云有利他德。猥可云加持 身乎。今所论法尔为本地。随缘为加持。难答所致相论也。纵称利他纵名加持。若不 出本地界量者。答者所得理也。大日经第三(转字轮曼荼罗行品)云。我一切本初号名世所依。说法无等比。本 寂无有上(文)。疏

8、第十二释云。本初即是寿量义(更问)世所依者。如一切草木皆依于地而得增 长?今佛偈中说此阿字者。即是说自证法中一切语意。中虽有所说。然此内证之境 终不可了知。III自证法不可说故。佛虽自叹美即是称叹此阿字也。以此字本初以来 是世间依。今说此自证之法。非彼二乘外道之境。于彼法。无可喻况之者。故云无 比也。如饮水者冷热自知。尚不可为不饮人说。况如来境耶(当别深密)然佛以加持 力故说此不可说不可说之法。令金刚藏等皆得知之。此事即为希有也(文)即身义 云。谓我者大日尊自称。一切者举无数。本初者本来法然证得如是大自在一切法之 本祖。如来法身众生本性同得此本来寂静之理(文)。私云。本地称以此文为本据。本初者

9、本义。所依者地义。依之疏释云皆依于 地。而我者教主大日自称也。已自呼号本地身。当经说主本地身义此文明镜也。学 者不可异求矣弹云。大日如来证得本地体性。而以加持神力还说本地境界。示悟众 生。故疏释云。然佛以加持力故说此不可说不可说之法(文)然则我一切本初号名世 所依者。约自证体。此佛立本地称。说法无等比本寂无有上者。此本地佛住加持神 力还说自证法也(为言)于初二句者。一旦虽似所立润色。于后二句者顺难势。然者 本地身以神力加持说法故。此文落居在加持身说法意矣。会云。此文所以云无等比无有上。本地直说最极无上故也。若如所难。本地真 佛住随缘加持说法者。不可云无等比无有上。虽云神力加持不下第二转。不动法

10、尔 境界故叹其说法云无等比。乂云无有上。于四句经文莫存重位矣。疏笫一云。经云。薄伽梵住如来加持者。薄伽梵即毗卢遮那本地法身。次云如 来。是佛加持身。其所住处名佛受用。即以此身为佛加持住处。如来心王诸佛住而 住其中。既从遍一切处加持力生。即与无相法身无二无别。而以自在神力令一切众 生见身密之色。闻语密之声悟意密之法。随其根性种种不同。即此所住名加持处也 (文)。大日经开题云。薄伽梵即是毗卢遮那本地法身也。次住如来加持者。如来即是 佛加持身。上云住者。佛受用身。心王之佛而住其中。是无相法身也。既从遍一切处加持 力生。令一切众生见身密之色。闻语密之声。悟意密之法(文)。十住心论第十云。薄伽梵者总举尘

11、数诸尊德号。具释如疏。住者显能所二住。 言各各诸尊住自证三昧句。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者。是则五佛之异名。大日宝 幢开敷弥陀天鼓如次配(文)。私云。诸经说主以教主成就句辨定其佛身。而释薄伽梵句云本地法身。是则疏 家宗家一同所判也。于今科H者。此释可为明据。纵虽有口千违文。会从此文可成 一途何拘小节忘大纲乎。但论云尘数诸尊德号。疏云毗卢遮那本地法身。一旦虽似 相违。其意终归一致。谓大日如来竖超四身。独居曼荼中位。故释云本地法身。横 遍五部全摄海会圣众故判云尘数诸尊。论疏若矛盾者高祖岂让具释于疏释乎。得意 可思之。弹云。此释诚虽似成本地身教主义。实是以加持身为能说教主。先释教主云本 地法身。次释住

12、处云是佛加持身。是则本地法身更住加持身说此经也(为言)本地法 身者。能加持理法身也。其加持身者所加持身也。就此两师意别也。一依觉苑意 者。他受用身也。演密抄第一云。住如来加持者。应身他受用身也。次疏释成其所 住处名佛受用身。言如来心王等者。如来是所住。心王为能住。如一切诸佛说法仪 式皆住于应身。即本地身为教主也。约别就胜唯是真故经云。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 者。推功归本言法身说(文)此意本地身住加持身说法故云住如来加持。而释教主云 本地法身者。推功归本意也。例如大师释释迦即毗卢遮那文虽归本皆毗卢舍那据三 昧门各各三昧之化(云云)觉超料简乂同觉苑释欤。东曼荼罗别抄云。二教主身相 者。具缘品义释云。大

13、日如来身如阎浮提檀紫磨金色。如来像首戴发髻犹如冠形。 通身放种种色光被绢谷衣。此是首陀会天成正觉之?帜也。彼界诸圣天众衣服轻 妙。乃至无有铢两。本质严净不复假以外饰故。世尊俯同其像也。私云。已上引教 主土文了。案此文意。今教主毗卢舍那是他受用报身欤。然言毗卢舍那者。依此宗 释。佛加持故同法身也。乂准天台意三身即一义也。如普贤观云。释迦牟尼佛名毗 卢舍那遍一切处。乂花严主或名毗卢舍那(云云)可思之二依安然意者。别以自受用 身为教主。通兼余二身也。先别为自受用身者。教时义笫?云。若大日经金刚顶等 在法界宫说。此是自受用说。其中亦有自证化他门(文)同二云。大日经金刚顶十八 会瑜只经。是大日如来自受用

14、身说。苏摩呼经。是金刚手自受用身(文)次通兼余二 身者。同笫二云。诸阿阍梨云。本地法身如来心王。是理法身即能加持身也。其所 住处名受用身是智法身自受用身。即所加持身也。以自在神力令一切众生见闻悟三 密。是他受用身变化身也。是所加持身也。今宗意云。无相法身皆住自受他受变化 身中。无二无别故。瑜只经云。四种法身(文)两师说聊虽异。本地法身住所加持 身。说当经专相?疏家解释者欤。此义非但他家所谈。自门先德多存此义。所谓般 若僧正实范重誉等皆同此意。今背和汉两国自他一同料简辄成本地身教主义。太不 足信用者欤。会云。案觉苑安然意。谥住处成就句存二重。初如来加持者。以佛身为住处次 广大金刚法界宫者。以国土

15、为住处(云云)此料简匪啻违诸经例还而背疏家释。猥科 判一段经文。谬释成加持说教义。是则拘显网迷秘旨故也。举他师谬释备疑难之 端。颇非会通之限欤。先违诸经例者。显密诸部经中未见。以佛身为住处成就。凡 诸经中说住处眷属等者。明某佛住某处。与其众俱会说法。为令闻者信入也。其处 是鹫峰口鹭欲顶色顶等也。何以本他身托加持身可为住处成就乎。次违疏家释者。 如来加持与广大金刚法界宫更非别处。十一字皆一处名也。疏第一释云。次云如 来。是佛加持身。其所住处名佛受用身。即以此身为佛加持住处?次乂释叹加持住 处故云广大金刚法界宫(文)释叹前句而起后句。非异处。此释明也。广大金刚法界 宫即国土者。如来加持乂可国土。若

16、以国界为住处之义令决定者。本地身直住此宫 说法。不可云更住加持身说。乂疏第一云。问曰。佛所经何故先明住处眷属耶。答 曰。譬如国王若有政令必先出居外朝制。断形赏时史着记云。某时王在某处与某屮 大臣等集议。有如是教命欲令境内。信伏行之不疑故(文)譬喻既以器界为住处法何 不尔乎。以佛身为所住旁违疏家释者也。但至云加持身云受用身之释者。疏第一云。上说金刚法界宫。 即是如来身。次云大楼阁宝王。亦即是如来身。今云。师子座当知亦尔(文)此释既 以法界宫为如来身。岂非器世界云如来乎。大师释云。三种世间皆是佛体四种曼 荼。即是真佛(云云)惊如来言莫致暗推矣。重弹云。安然觉苑依为他门人师。不可依用其释。之山所立道

17、理欤。如先段粗 载此料简偏非他家所谈。专自门先德立义也。所谓般若寺御抄云。加持身者是曼荼 罗中台尊。此名佛加持身。当报身也。亦名字门道具足之佛也。亦名具身加持也 (文)乂大经要义第一云。经云。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云云。本地法身住加 持身。为说经处也文)。此等意专同彼两师释。依之堀池僧正重誉上人。引安然觉 苑释正述所存。末学争可褊彼两释乎。教相抄第九(重誉)云。大日经第一云。一时 薄伽梵住如来加持(文)疏第一释此文云。经云。薄伽梵?种种不同(文)演密抄笫二 释此文云。次云如来是加持身他受用也?言如来心王等者。如来是所住心王为能 住。如一切诸佛说法仪式皆住于应身。即本地身为教主也(文)?已上

18、疏并抄心言大 日经是他受用身说法也。良诸佛内证音声非因位耳根所闻。是故自性法身说法即唯 佛与佛境界也。然世间流布之圣教皆是下化有情之法音。故用他受用身之音声。而 教自受内证也。h?“b?抄笫一(堀池僧正)云。疏如来加持即佛加持身者。从自性身所生加持受 用身也。故疏笫七云。从此自证身复起加持身(云云)乂般若僧正抄云。加持身者是 曼荼罗?亦名具身加持也(文)疏其所住处名佛受用身。即以此身为佛加持住处者。 以受用变化等流为佛加持处也。故般若僧正抄云。其住处者即通受用变化身也。有 四种法身也。教时义第一云。所加持身者。是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变化身(云云)此等 解释意。能加持自性身。大毗卢舍那住所加持受用变

19、化等流时一切法门眷属。皆同 住彼法界宫。受法乐内证遍满生死中。利益众生利他也。爰知。自性法身住加持之 时。有自受他受法。示一切无非毗卢舍那秘密加持(文此中般若僧正释与安然释引 而成一致意。凡此抄前后多引用安然释矣)。重誉信证两大德为中古明匠。专依用 彼两师释。今为末学争辄可称谬释乎。次余经中无其例者。非博览人者难定例有 无。今且依圆觉经住处成就说二重欤。彼经云。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注疏 云。处成就也。文中二。初摄相归真。后称真现土。初中三。一标入智用之源。二 明与凡圣同体。三总彰称体圆遍。今初標入智用之源)。一切如来光严住持(二明与 凡圣同体文中二。初明圣同)。是诸众生清净觉地(后明凡同

20、)自灭平等本际圆满十 方不二随顺(三总彰称体圆遍)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二称真现土文)此文意佛入神通光 明藏者。非外器界。佛智冥理为此佛住处。注疏云。亦名法性土。亦名常寂光土。 息诸分别。智与理冥名为入矣(文)此如今经住如来加持。次于不二境现诸净土者。 内称真外现土。是器界国土也。此如今经广大金刚法界宫。如此之例广可勘之。以 管见辄难定无例。次违疏释者。是乂非相违。内依住加持身。外现广大法界宫。内 外虽别一加持处本末也。是故云。次乂释叹等也。尔者如何。重会云。依今宗意大日法身住处是五轮所成世界也。五轮即五智五佛也。是故 两部大经说处约五佛秘号立其名字。今且先明五轮世界相。次明两部说处文。初五 轮

21、世界相者。尊胜瑜伽法上(三藏善无畏译弟子喜无畏集)其五轮图如左。大空点具 种种色。名为欠字(大空轮经顶上具种种。风轮眉上。智火轮心上赤色。大悲水轮 脐中白色。金刚地轮脐已下)。既去有为五蕴四大。立无为金刚不坏五蕴。即名无 漏。智身既无为。曼荼罗地亦然。其曼荼罗五轮加持名为地水火风空。去有为五大 立无为五大。故先观曼荼罗地上相时。先从空起向上观风等。图如左(地轮黄色阿 上。水轮白色鍰。火轮赤色蓝。风轮黑色呛。具一切色欠文)。而此五大所成世界 有理智二德。若五智即五轮故成理界。若五轮即五智故成智界。理所成五轮世界金 刚界大日所住。智身住理土故。智所成五轮世界胎藏界大日所住。理身住智土故 也。次两部

22、说处文者。金刚顶经云。于本有金刚界(法界体性智也)自在大三昧耶 (妙观察智也)自觉本初(平等性智也)大菩提心普贤满月(大圆镜智也)不坏金刚光明 心殿中(成所作智也云云)。十住心论释云。已上五句总明住处。住处名则五佛秘号妙德也。密 意可知(文)大日经云。住如来(大日)加持(宝轮)广大(开敷)金刚(弥陀)法界宫(天 鼓云云)十住心论释云。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者。是则五佛之异名。大日宝幢 开敷弥陀天鼓如次配(文)两经住处五句次笫非徒然。身心亘能住所住故。金刚智佛 住胎藏理处。胎藏理佛住金刚智处。五句表示其有密意。更问师口。而疏家释意不 配释文句。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者。实相智理身所住智处也。而此

23、中乂有五 佛。而此五佛法尔五大实相智身也。此名五轮世界。亦称法界宫殿。宗家以五句配 五佛竖意也。疏家五句皆通五佛横意也。虽有横竖别同以智门五佛为理身住处。且 就如来加持句料简疏释者。次云如来。是佛加持身(乃至)无二无别者。自受用身释 名佛受用身故是大日也。而以自在神力以下释四佛。他受变化功德也。然则般若寺 御抄依疏意作释之时。加持身者。曼荼罗中台辱者。曼荼罗坛地也。此地五大所成 也。五大即五佛也。其中今加持身者。是彼五佛中中台尊释之。当报身者。中台尊 者当理身(名自性身)欤。乂当智身(亦名自受用身。亦名报身)欤。如何。为决此疑 释当报身也。当字起尽可思之。意云。胎藏中台理法身名自性身。金刚中台

24、智法身 名自受用身。亦名报身。圣位经说自受用佛从心流出。心要释中方毗卢舍那佛即如 来部也。报身圆满万德庄严。即其证也。于中台有二佛之中。简理身为取智身云当 报身。留意可思之。次至-h?b?抄者依有所同。虽引载安公释非全同。彼抄第二云。大师御意以随 自意四种中自性身为教主。兼伴通四身。慈觉安然等以自受用身为教主。兼余三身 说。觉超云他受用。觉苑云。通他受变化(云云)次至教相抄者。彼抄中存多义。今 所引备之料简且演密抄为本成一义许也。此义违理上者。此文义可为正强不可劳会 通欤。次至圆觉经例难者。入托神通光明藏者。非正住处成就。以而现净土句可为 处成就。为现净土佛入神通光明藏三昧也(为言)次乂释叹并

25、上说金刚等疏释分明之 上者。科住处经文莫为二处。引仿?例不可拄分明释者欤。三种悉地教轨云。然毗卢身土依正相融。性相同一真如。遍满法界大我身口意 平等如大虚空。以虚空为场。以法界为床。大曰如来为令如见此道示二种法身。智 法身佛住实相理。为自他受用现三十七尊。令一切入不二之道。理法身佛住如如寂 照。法然常住不动。而动现于八叶为自受用。示三重曼荼罗。令十界证大空。虽是 理智之殊广略之异本来一法。曾无殊异。万法归一阿字。五部同一遮那也(文)。私云。理法身佛住智故胎藏教主也。以本地法身为说主之义。谁可疑之乎。弹云。理法身名字诚虽似指本地常身。见此文首尾。初云。大日如来示二种法 身。后云。本来一法曾无殊异

26、。是则自不二本源以知理智示现理智二身。二所现随 缘之位也。然者非本地至极之佛。只于加持身立理智法身名。理智建立重重不可局 途者欤。会云。凡以理智两部为诸法极处。自宗之性相此教之大纲也。但大日如来示二 种法身者。言虽前后体无差别。于大曰如来有二佛别。故云示。非能示所示也。本 来一法曾无殊异者。有人疑云。二佛既别也。是非绝待不二极佛。为决此疑虽有理 智之殊。不二理不二智故本来一法曾无殊异释之。大师释云。不二一如。岂只遮二 诠一之名乎(云云)可思之。二教论下云。大毗卢遮那经云。一时薄伽梵?平等句法门(此明自性身说法)时 彼菩萨?无尽庄严藏(此明受用身说法)非从毗卢舍那?真言道句法(此明变化身说法)

27、乂现执金刚?清净句法(此明等流身说法文)。私云。依此释四身说法分齐各别也。当经教主住处眷属说时等自性身说法五成 就也。于加持世界瑞相境界成三身说法。此经教主本地身之义。解释分明者也。弹云。教相抄第九料简此事云。疏心云。一时薄伽梵至如来之日加持故身语意 平等句法门者。显自性身如来现他受用身而住摩醯首罗宫?次二教论心云。从一时 薄伽梵至平等句法门者。谈自性身如来之法性土仪式。言住广大金刚法界宫。故若 他受用土者何云广大法界宫乎次从时彼菩萨至无尽庄严藏者。即显他受用土?即彼 自性身如来加此他受用身。而今说此大日经也。故疏与论料简虽异于说经之教主终不招相违(云云)就此料简私勘其 润色。大日经开题云。如

28、智法王乘于大悲舆。出自法界宫。打五藏法鼓令惊觉五智 之在己。悬三密明镜使彻视三点之非他(文)。此释意出自法界宫说此经见是则法界宫佛自性身也。此佛出法界宫。加无尽庄 严藏他受用。说当经故也。乂宗义抄第一(赖瑜法印)云二教论中以大日经一时薄伽梵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 法界宫(乃至)身语意平等句法门。云此明自性身说法。次以时彼菩萨普贤为上首 (乃至)无尽庄严藏文。释受用身说法。既受用身外举自性身说法。而彼受用身说今 经。瑞相加持世界之教主故非今经说主。变化等流之二身乂尔也。若尔者。自性身 之说法者非今经者。更何物乎。但至现加持尊特身之释者。以中台加持身云尊特 身。非他受用身(云云)就此料简乂思其道理。自

29、性身说法者。如来之日加持故身语 意平等句法门(云云)是则自性法身上有本地加持二德之中。以如持身为说主。故云 如来之日加持故。已上二义虽异。以加持身为说者。尔者非所立润色欤。如何。会云。先重誉料简甚不应理。其故者。云教主云住处明当经说会相。而出法界 宫。加他受用身。于加持世界说此经者。如是我闻等五成就非此经会仪。结果者岂 徒载之耶。将乂四身说法其别如何。如彼注释者。此明自性身说法。此明受用身说 法(云云)既受用身说法外举自性身说法。何混归他受一身乎。但至出自法界宫文 者。若于自法界宫欤。于草字滥岀字故也。可勘。证本已说当经住处。云广大金刚 法界宫。岂向此经文被作释之日云出法界宫乎。依之别本开题云

30、。至如法界宫中秘 主扣寂之日。自在殿内密王开库之朝发心殿而示珍财。除重关以受自乐三等之理彼 此无异。五智之觉人我同得(文)所释旨趣彼此全同。今已云法界宫中。知出字书者 误欤。或乂可读文点欤。谓出自法界宫可训之。谓大日上自证化他一体无别故。虽 云化他皆自性本地事业也。疏释云。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法性自尔非作所成(云 云)。虽然且约义望化他于自证云出。全非随缘位云出也。或乂出自法界宫指加持 世界。打五藏法句(等)者。指当经说会以加持世界三身为当经起说之瑞相。故出自 法界宫示起说之因。打五藏等文正明当会说法。已上三义用舍宜在学者意矣。次赖 瑜法印料简。是乂违理。所以致此料简。存自证境界无言说义故也。是

31、则身虽入密 家。意犹拘显网可?可悲。颇不足会通者也。已上本地身教主文证料简大概注之。此外释文依为枝叶略之。疏第一释题神变加持句云。然此自证三菩提。出过一切心地。现觉诸法本初不 生。是处言语尽竟心行亦寂。若离如来威神力。则虽十地菩萨。尚非其境界。况余 生死中人。尔时世辱往昔大悲愿故。而作是念。若我但住如是境界。则诸有情不能 以是蒙益。是故住于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文)。真言问答云。次神变加持者。是何义耶。答。旧云神力所持。或云佛所护念。 问。其大意如何。答。自证菩提过诸心地。本性不生。言尽行寂。离佛加持。十地 菩萨尚不得知。况生死人。所以如来往昔悲愿力故住于神力加持三昧。为诸众生说 秘密藏。发即心

32、菩提净即心佛国。见自心正觉证自心涅槃。是故云加持等。此其大 意(文)私云。题一部总称故七轴广文只在此略题。而如疏释者。大毗卢遮那成佛者本 地自证之境界。此处言灭故众生不能蒙益。是故住自在神力加持三昧说今经(见)依 之真言问答释神变加持句云说秘密藏。判其得益云即心菩提等。岂非此经云秘密藏 乎然则此经本地法身加他受用身说之者也。教相抄笫九云。凡题目所表必诠内文之 事义。今叙神变加持之经题。示种种诸趣所喜见身。说种种性欲所宜法门言神变加 持。若此经自性身佛说者。岂经有如是题乎。故知。加持经之言定令蒙他受用身说 也(云云)大经要义第一云。疏云。然此自证三菩提?故曰神力加持经(云云)乂云。 是故此经诸菩

33、萨真语为门?则此经深旨也(云云)经云。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 (云云。本地法身住加持身为说经处也)。乂云。所谓越三时如来之日加持故(等云云。如来之日者。湛若虚空无修短异。实相之日。佛力加持延 促自在。无定相日也。是说经时也)。乂云。时彼菩萨普贤为上首。诸执金刚秘密主为上首。毗卢遮那如来加持故奋 迅示现(等云云)初文意云。世尊住自在神力加持三昧开观照门之经故曰神力加持经 也。次文意云。金刚乘菩萨入真言门直得五种阿字究竟。此为此经其深宗旨也。次 经三文本地法身住加持处。以加持日说此经。乂此经中世尊加持大眷属内眷属。令 奋迅示现无尽庄严藏。是故此经从加持三昧而起以加持力为宗旨。加持处加持日所 说。

34、大眷属等蒙佛加持示现化用。由此等义名加持经(文)此抄中括前后经文。显一 部大宗。彼加持处加持日当经之处时也。引合题神变加持。以知。大毗卢遮那成佛 更住神变加持说经故。题十二字所归以神变加持为宗。加持身说主义不可及异论者 欤。会云。以题为一部总称。诚以可尔。爰披内文见一部始终。以当经教主号毗卢 遮那。岂非指大毗卢遮那成佛位乎。如来将说此经。于加持世界现三身瑞。他受用 说三无尽庄严。应化身云非从毗卢遮那佛身等。神变加持句正当此位。以何得知。 疏释神变加持句。初云示种种所喜见身等。当三无尽庄严经文。次然此应化非从毗 卢遮那身等者。当变化身经文然则摄广文为略题。开略题为广文。一部经中品品大 略呼教主名

35、称大毗卢遮那。从此称题大毗卢遮那成佛。故疏第十六(入秘密漫荼罗 位品第十三)云。尔时大毗卢遮那世尊彼时等至三昧地证。未来众生观念从定住 者。毗卢遮那义上已释之(文)。上释者指题下释。以知。此经教主题大毗卢遮那佛也。更不可云神变加持。次 依无尽庄严藏非从毗卢遮遮那等经立神变加持题。是说经瑞相也。谁可云此经说主 乎。疏笫十六披略题示为内文。让上释义。同笫一卷示摄内文。为略题载下经文 (非从毗卢那等文也)影略互显最可谓巧妙。但于此经题额可有浅深重重意。大日经 开题。先约深秘门释经题中。释神变句云三种凡夫不能识知。十地圣者未知其边。 唯佛能知能作故曰大神变。此神变无量无边分为四。一下转神变。二上转神变

36、。三 亦上亦下。四非上非下(云云)乂释加持句云。虽此不往彼不来。然犹法尔瑜伽故无 能所。而能所故颂曰。六大无碍常瑜伽?圆镜力故实觉知(云云)次释浅略意云次就 次第相承。且释浅略义者。大毗卢遮那者。自性法身。即本有本觉理身。次成佛 者。受用身。此有二种。一自受用。二他受用。修得即始觉智身。神变者他受用应 身。即变化法身。加持者等流身。即是三界六道随类之身。若摄四为三者。神变加 持合为一。即法应化三身如次可知(文)此浅深两释中疏大毗卢遮那成佛为自证。神 变加持为化他者。浅略门次第相承意也。若依深秘义者。神变大神变。加持法尔加 持也。若尔者一题十二字同本地内证境界也。若约此门者。神变加持佛当经教主

37、也。若更云深义者。上大毗卢遮那成佛诸佛内证果德下神变加持众生色心因德也5? 上人教时问答中。以上自证三菩提等位为遮情极位以下自在加持三昧为表德内证。 若依此意者。胎藏曼荼罗自众生欲处起故以因色德为体性然者大毗卢遮那果佛。住 神变加持因德。说之经故云神变加持经。疏释普门示现相云。所以然者。一切众生 色心实相从本际以来。常是毗卢遮那平等智身(云云)深可思之。得如此重重意。随 文处可消释之。守一途不可费见者欤。同第一释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会句云。心王所住之处。必有尘沙心数。以为眷 属。今者心王毗卢遮那成自然觉。尔时一切心数无不即入金刚界中。成如来内证功 德差别智印。如是智印唯佛与佛乃能持之约菩提义。即

38、有无量无边金刚印。约佛陀 义。即有无量无边持金刚者。由此众德悉皆一相一味到于实际。故名集会若少分未 等一法未满。即不名一切集会也。然以自在神力所加持故。即从心王毗卢遮那现加 持尊特身尔时无量法门眷属一一皆现执金刚身。显发如来威猛大势(文)。私云。此释中有三重佛身。初心王所住之处等者。行者平等智身也。次今者心 王等者。毗卢遮那本地身也。后然以自在等者。加持受用身也。然则本地境界一味 一相故。更无度人之益。更现加持尊特身说此经(见)其加持尊特身者。即曼荼罗中 台尊也。以中台尊为教主立嫡共许欤。经第一云。八叶正圆满鬓蕊皆严好。金刚之智印遍出诸叶间从此 花台中。大日胜尊现(文)疏第五释云。此莲花台是实

39、相自然智慧?从此实相花台中 则表大曰如来加持之相其义已如前释(文)此中实相自然智慧者。当心王毗卢遮那成 自然觉大曰如来加持之相者。当现加持尊特身义。如前释名指第一卷当所释也。然 者以加持尊特身为说经主。何以本地身可为教主耶。会云。中古学者料简云。初心王毗卢遮那成自然觉者。指法门身种子三形位 也。次现加持尊特身者。指羯磨身。是尊形佛也(云云)此料简定有子细欤。今私案 之。疏中虽立自然觉与加持辱特之二重。未分别以何佛身为教主。大师存简别意。 所谓十住心论第十引疏释。明当经说会之时。引到于实际故名集会以上文。不引然 以自在神力以下文。是则加持尊特身非正说主之故也。乂真言问答云。问。此经同 闻众为从因

40、向果之人。为从果向因之人。答。皆是从果向因之人非从因向果之人。 问。何故云非向果之人。答。此秘密乘。是法身如来与内证智眷属自受法乐之教 故。云非因人(文)加持尊特集会对从因向果之人。何以知尔。疏释云。能坏众生无 相之烦恼故。以相况也(文)以此释知之也。内证集会一味一相故。非从因向果之 人。而真言问答此经同闻众从因向果中何乎问之。从果向因之人也答之。是简加持 尊特集会唯取内证一味众者也尔者彼加持尊特身非当经教主。何备相违难文乎。但 至疏笫五大日如来加持之相文者。此释指本地自证境界云大日如来加持之相。谓实 相自然智者。指众生本心。是行者平等智身也。疏第五云。内心妙白莲者。此是众 生本心妙法芬陀利花

41、。秘密?帜。花台八叶圆满均等如正开敷之形。此莲花台是实 相自然智。莲花叶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藏为大悲胎藏漫荼罗之体?(文)从此众生 本心自然智慧成大日如来本地果佛。云大日胜尊现。全不可同第三加持受用身也。 义如前释者。不指笫一卷指笫四卷。经第一说法界圆坛普门无限相有三文。初文云 秘密主哀愍无边众生界故。是大悲胎藏生漫荼罗广义(文)疏笫四释云。若行人自见 中胎藏时。即知。一切众生悉有成佛因缘故。其所起大悲漫荼罗亦周法界(文)以此 曼荼罗为众生肉心具德。是当今实相自然智慧也。次文云。秘密主如来于无量劫积 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所加持。是故具无量德当如是知(文)疏释云。如来昔行菩 萨道时。普门亲近如

42、是等佛刹微尘数诸善知识。于彼一一功德藏。皆到极无等比无 过上味。以如是内证之德无量无边故。其所加持现作法门眷属亦复无量无边(文)是 以此曼荼罗为果佛内证具德。当今大日如来加持之相也。后文云。秘密主非为一众 生故如来成正等觉。亦非二非多。为怜愍无余记及有余记诸众生故如来成正等觉以 大悲愿力。于无量众生界。如其本性。而演说法(文)疏释云。已知。内德无限。次 明本地曼荼罗度人无限(文)已以阿耨菩提之所加持佛释本地曼荼罗。今大日如来加 持之相者。即本地法身也。加持之言虽同。其位大别也。留意可思之。重难云。十住心论第十菩萨真言问答。以为所立润色欤。俱以难思。先于十住 心论引文者。大日经疏意于众成就下。分

43、别本地加持之释三处在之。一众成就总 句。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下释如今所引。二十九执金刚终释云。然此毗卢遮那内 证之德。以加持故从一一智印各现执金刚身。形色性类皆有表象。各随本缘性欲引 摄众生(文)三四大菩萨始释云。亦是毗卢遮那内证功德?以加持故各得从法界一 门。现为一善知识身也(文)而十住心论笫十被引疏释之时。于总句下释者。然以自 在神力等文虽被引残之。于后两释者具引载之。以知。于总句释者。让委释于别 句。且所不引也。若加持主伴非当经说会故不引之者。何故至别句下引证之耶。料 简之趣恐似不见文首尾。为之如何。次真言问答云。问。若如此者是一实境。即无 能所说听之义。而何云会耶答。心王住处必有心数眷

44、属故犹集会。问。于是一佛心 王心数。内证自觉之义也。是即自证无兼他之义。何云会?答。凡此心王毗卢遮那 尘沙心数内证智眷属曼荼罗法身。周遍法界一切众生趣中。随应度之者。前说如是 自证法门。是名秘密乘。如治国之圣王守护国土化人民故。国界之内散诸贤臣治化 赏罚(文)此释意。内证本地境界无能所说听之义。更住加持门。随应度者说名秘密 乘。是喻国界之内散贤臣治化赏罚。尔者真言问答违所立义如何。重会云。先十住心论引文事。加持尊特身为当经教主者。尤为要据释。何总句 下脱之耶。若依繁重略之者。纵虽略本地文更不可脱加持释。但至别句下引证者。 彼加持身非当经说主故。依不肝要总句下虽脱之。兼本地体上必带加持用。不可遮

45、 之。佛光住月宫。影像浮机水。自然道理也。约质影不离边。释本地境处。必起加 持文。仍约体用分别门。去加持用取本地体。总句释依此意约体用不离门。本地加 持并释。别句释依此意存略随宜。不可怪欤。次真言问答料简事。彼释云。问。余 经会处分明也。今此大日经为有儿会处。答。为一处一会。问其处会何。答。处者 是金刚法界宫也。会者即胎藏界也(云云)。因此释重起一实境无能所说听之义何云 会耶之问。案问答承来。以一实境为此经会之义分明也。但无能所说听者。简因位 相对能所。于自受法乐中互为能所之义尤有之故。次下释此秘密乘是法身如来与内 证智眷属自受法乐之教。深可思之。同第一云。问曰。佛所说经何故先明住处眷属耶。答

46、曰。譬如国王若有政令。 必先出居外朝制。断刑赏时。史着记云。某时王在某处。与某屮大臣等集议。有如 是教命欲令境内。信伏行之不疑故。法王亦尔。将说大法。必于大眷属菩萨众中令 作证明。以是因缘闻者生信由信。心故能入如是法中。行地得证倍复生信故先列众 也(文)。同笫十四(秘密曼荼罗品)云。奋迅是流出义。是流溢义。如师子王在深窟中安 住不动。有时出穴频申奋动。即是其身本不动。今则离其常处而动故也。佛亦如 是。安住如是其深密藏之中。若非如来加持神力。则微妙寂绝不可得示现。今乃示 现无尽身口意种种形声遍满法界。即是诸佛奋迅也(文)。私云。第一文以国王出居外朝位喻此经教主。笫十四文以师子出穴频申位类当 会说

47、法。同外用加持佛以为能说教主。不待言者欤。会云。先第一文喻取少分故。只取王臣集议之边。喻法王集会之相。必非分别 内外取其外。若如所立者。法说专自内证出外用之相可明之。彼已不尔。此何尔 耶。次笫十四文彼频申奋动者。指加持世界无尽庄严相。全非当会仪式。其故者。 经说所出诸尊还入相。还入法界宫(云云)当经法界宫说也。何引岀法界宫佛身可同 此经说主乎。重难云。疏第十四云。时诸尊等既作种种佛事。还从本位而入毗卢遮那如来之 身。亦如出时位次无异故。彼经云。复入法界宫也(文)此释意指佛身云法界宫。然 者法界宫有二种。一以国土为法界宫。二以佛身为法界宫。彼所出现佛虽出佛身法 界宫。犹住国土法界宫。何云非当经说

48、会耶。答。此料简其仿?也。两部大经以住处为法界宫一同之说也。笫十四释乂此意 也。然则经约总相云复入法界宫。疏正指还入在处云佛身。意云。入法界宫者。于 法界宫有中台八叶及三重坛不同。正还入何处耶。其入位未分明故还入中台大日佛 身也释之。此义治定不可异求者欤。疏第一云。次明群机嘉会之时所同闻法。即经所谓越三时如来之日加持故。身 语意:平等句法门也。然此经流布阎浮提。略有十万偈。若十佛刹微尘大众。各各广 演身口意差别法门。则无限量。此说法时分。复当云何。故结集者云。尔时住于佛 日。而演说法者也。如世间时分。则有过去未来现在长短劫量种种不同。且约日行 四天下。一周昼夜各有初中后分。乃至三十时等。刹那不

49、住代谢相推。以净眼观 之。三际之相了不可得。无终无始亦无去来。即此实相之曰。圆明常住湛若虚空。 无有时分修短之异。然以佛神力故。今瑜伽行者于无量劫。谓如食顷。或演食顷以 为无量劫。延促自在咸适众机。无定相可得。故云如来日也(文)。私云。凡于日时有三种。一世间日。二加持日。三圆明日也。于此中正明当经 说时。初表群机嘉会时者。加持日异名也。其故者。次释明加持日。延促自在咸适 众机(云云)于世间圆明两日者未明众机嘉会之相。以释得表意。依表探释意。指加 持日云群机嘉会之义。颇不待料简者欤(是一)乂疏笫五云。然深秘密释中。正以道 机嘉会为时。或以加持方便促口劫为一夜。或演一夜为百劫。修短在缘。无有定限也

50、(文)此释正以加持日为群 机嘉会时。岂非明证乎(是二)次住于佛日而演说法者。佛日指经如来日。彼如来日 指加持日。故云如来日也。释分明故也。如来日既指加持日。佛日非圆明日之义。 无疑者欤(是三)?尔者如何。会云。此释诚难思。古来料简不一准欤。今私案之立一义云。先群机嘉会时者。通圆明加持二日。圆明日当经说时。加持日。加持世界说时也。加持日云群机 嘉会。疏第五释明也。圆明日云群机嘉会。其证虽不分明。凡思自宗大意。自性法 身说会有实行当机因人。蒙益是其大宗也。依之或释本地曼荼罗度人无限。或述坐 法界照机。住秘宫投药。何不云群机嘉会耶。次所同闻法者。是乂同通本地加持二 佛所说。次住于佛日而演说法者。指圆

51、明日。是正当经说时也。其故者次上释云。 然此经流布阎浮提。略有十万偈。若十佛刹微尘。大众各各广演身口意差别法门。 则无限量。此说法时分。复当云何(云云)答此经说时之间。云住于佛日而演说法。故当经说时也。全非加持世界说时也。疏第六云。经笫二卷初云。尔时毗卢遮那世 尊。与一切诸佛同共集会。各各宣说一切声闻缘觉菩萨三昧道者。如来已说究竟三 空三昧印。为令普门进趣者无留难故。复说三昧道中差别印。三重曼荼罗所示种种 类形。皆是如来一种法门身。是故悉名为佛。此等一切诸佛。各于本所流通法门。 自说彼三昧道。若现世天身。则说彼天三昧道。若现声闻身者。则说声闻三昧道。 若现辟支佛身者。则说辟支佛三昧道。若现菩萨

52、身者。则说菩萨三昧道。若现持金 刚身者。即说金刚三昧道。当知。此中偈颂。如是无量刹尘。非世间结集经卷所能 具载。然诸行人。若深入瑜伽境界三昧时。自当了了听闻。如正说时无异。是故名 为佛加持日也(文)。此释意。大日如来与一切诸佛。同共集会所说之经。云此中偈 颂无量刹尘(是当疏笫一则无限量本)故此经是大曰如来同共集会说也。全非加持世 界说会。指此时。云如正说时。是则对佛加持日云正说时故正说时者当圆明日也。 次如世间时分(等)者。为释圆明日。先释所越三时次明实相日也。次然以佛神力下 释加持日乂名如来日。是加持世界说时也。如此时中下明说法相。如此者指上圆明 加持二日。佛说何法(乃至)故名为句者。并释本

53、地加持二佛说法。即以平等下释加 持身说法得益。依加持身引接。入本地身体性。是故住此下正明当经说法得益。谓 加持身说法得益自身外存感见佛身。本地身说法得益自心外不见佛身。直入直修故 实无能入者。无所入处。此云此经大宗也。重难云。此料简太自由也。有何文理成此义耶。答云。见经文说相。初自如是 我闻。至前后围绕而演说法。正明自性法身说会。自时彼菩萨。至复有芽种生起。 明加持世界三身。今所谓越三时如来之日加持故。身语意平等句法门者。居中间兼 自性加持二。谓道序结释别序表句也。所谓者。转释上通序之意也。次指如来日时 云时彼。是如来之日等文为通序表文故也。依之大师二教论下。于通别二序文。释 四身说法义。以所

54、谓越三时如来之日等经文。科自性身说法。十住心论第十。以所 谓越三时等文。属时彼菩萨等加持世界说时。两论科释引证所以各别。此文自元通 本地加持故也。乂性灵集第七云。众宝心殿高广无边。光明日宫无所不遍。真言大 我本住心莲尘沙心数自居觉月。三等法门住佛日而常转。秘密加持应机水而不断。 法性身塔奇哉皇哉(文)此释意当经。住圆明常住日说之。譬如天上月宫。而其影像 应万机。施化用于十方。是加持世界应用也。譬如日影浮机水。然则本质影像不离 不分故。天上日水中日两日同时。暂时不可舍离。是故今如来之日言必可通本地加 持二佛说时也。寻云。若尔者。所谓越三时之日等经文云何可料简之耶。答。先所谓越三时如 来之日指说时

55、。身语意平等句法门指说法。加持言通说时与说法也。所谓越三时如 来之日者。古义云。所越三时世间日。能越如来日通加持圆明也。今义云。此文再 可意得之欤。谓越字圆明日。三时世间日。如来之日加时日也。如世间日乃至故 云。如来日也。释意也。此时加持故三字指三平等句法门。其故者。说时释终如来 之日经文故。释故云如来日也。次释如此时中等故。加持言似属说法。若属说时者 故云如来日。次尤释加持故言毕。可释如此时中等也。已以不尔加持言不可属说时者也。乂越三时如来之日者。三时世间日。如来之日圆明 日。加持故加持日也。住于佛日而演说法者。即以如来日为圆明日之意也。此义加 持言可属说时也。重重义得意。可释之矣。大日经第

56、二(具缘品)说真言文分云。复次秘密主。此真言相非一切诸佛所作。 不令他作。亦不随喜。何以故。以是诸法如是故。若诸如来出现。若诸不出诸法。 法尔如是住。谓诸真言。真言法尔故秘密主。成等正觉一切智者。一切见者。出兴 于世。而自此法说种种道。随种种乐欲种种诸众生心。以种种句种种文。种种随方 语言。种诸诸趣音声。而以加持说真言道(文)疏第七释云。经中次说真言如实相故 云复次秘密主?真言法尔故者。以如来身语意毕竟等故。此真言相声字皆常。常故 不流无有变易。法尔如是。非造作所成。若可造成即是生法。法若有生则可破坏。 四相迁流无常无我。何得名为真实语耶?若如是者。则是诸真言相毕竟寂灭。不授 与人。何故有时出

57、兴。有时隐没故经复释所由云秘密主成正等觉?而以加持说真言 道。此意言。如来自证法体非佛自作。非余天人所作。法尔常住。而以加持神力出 兴于世。利益众生?(文)。乂云。复次如来一一三昧道门声字实相有佛无佛法如是故。即是故不流。即是 如来本地法身。为欲以此法身遍施众生故。还以自在神力加持如是法尔声字故。此 声字即是诸佛加持之身。此加持身即能普作随类之身。无所不在。当知。加持声字 亦复如是。是故行者但一心谛缘观此声字。自当见佛加持身。若见加持身即见本地 法身。若见本地法身时即是行者自身故。此一一字门即是如来不思议果。不从别处 来也(文)。十住心论第十云。已知。法尔而住。无人能作。若然谁传。答。初从大日

58、尊。 下至青龙阿阍梨。有七叶大阿阍梨。其法号曰摩诃毗卢遮那究竟大阿阍梨耶。金刚 萨壇大阿阍梨耶龙猛菩萨大阿阍梨耶?龙智菩萨?金刚智三藏?大广智三藏?青龙寺惠 果阿阍梨。如是大阿阍梨等转转而授。既知付法传来最初说相云。何经云秘密主成 正等觉。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出兴于世。而自此法说种种道。随种种乐欲乃至种 种诸趣音声。而以加持说真言道。解云。斯意言如来自证法体?(文)。私云。此等释意。此真言相等文为本地法身。此处无相寂灭。不可授与人。无 有出没之异。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成等文正觉等文为加持身。如来出兴于世。以 神力加持说此真言道。而今所传经非法尔真言。是加持说教也。何以知者。十住心 论笫十。明最

59、初说相。引合加持身下经疏文之故也。然则分别本地加持之两文中。 举加持文示最初说相。加持身教主义不待言者欤。如何。会云。此难诚至要也。实以难思。但勘见释前后。此事乂无相违欤。其故者。十住心论笫十。先引两部大经五成就毕释云。已知秘密庄严住心所在之处。及身语 心密数量等。今所传真言教法谁作。答。据大日经。云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摩醯? 梵王?那罗延天?释提?四王。如是人等所不能作。何以得知。大日世尊分明说故。云何说耶。佛告秘密主。此真言相非一切诸佛所作?谓诸真言法尔故。解云。以如 来身语意毕竟等故?(文)此释意以今所传真言教岂非为法尔本地说乎。若尔者。八 祖中第一祖。乂三世常恒本地如来全非随缘出没之

60、佛身也。付法传上云。第一高 祖。法身大毗卢遮那如来与自眷属法身如来。于秘密法界心殿中自受法乐故常恒不 断演说此自内证智三摩地法。具如金刚顶经说(文)可思之。但至最初说相加持身文 者。先于八祖中笫一高祖。有本地加持二重。谓本地者。大日三世常恒本地身。遍 有情非情。平等平等能说此真言教。如此之处。人法法尔。离佛天人造作。次上引 十住心论第十。已知秘密庄严住心所在之处等释意也。乂付法传上云。如是法身智 身二种色相。平等平等遍满一切众生界一切非情界。常恒演说真实语如义语漫荼罗 法教?彼漫荼罗教者。金刚顶瑜伽十万颂经等是也(文)是则以当时所传十万颂经 等。直为法尔教体也。次加持者。法尔教体亘三世不变故。

61、不论遇教有无。不简迷 悟差别。无相寂灭不可授与人。是故大日如来住大悲本誓。出兴于世始说此道。十 住心论最初说相等释此意也。乂付法传上云。大日如来普遍常恒虽演说如是唯一金刚秘密最上佛乘大漫荼罗法教。而非机非时。不 得听闻信受修行流传。所谓道不自弘弘必山人。谁能弘者。则有七个大阿阍梨耶 (文)此意乂七祖中第一流传教主也。如于第一祖有本地加持二重。金刚萨境以下乃 至当时真言行者云本地。皆本地。云加持皆加持也。而本地上祖祖传来自宗正意 也。加持流传此教傍义也。以傍莫破正矣。寻云。且于第一祖本地加持二佛为别将为同。若云别者。似有九祖。违大师处 处释八祖相传。若云同者。本地法尔常住加持随缘出没二佛体别也。

62、何云同耶。答。推大师御意。同而非别欤本。地加持一佛上约义分二。约法体为本地。约 机感为加持。譬如曰光遍法界虽常存于清浊器有隐显。佛身亦如是。本地佛虽常恒 说法。非机非时不见不闻。至缘熟之时始而听受。是故有机始闻虽似始起。彼始闻 未曾动本地说会。约初入实行时虽有三世异。至听法闻悟位会同法界。更无去来 今。然则就机感且虽分本地加持。约佛体中只本地一佛也。是故以第一祖直为三世 常恒法尔佛也。金刚萨壇为未悟因人。约闻彼法尔佛说。且此佛为加持佛。实法尔 直体故。或释本地身授金萨。或释加持佛授萨壇。两释无相违。如云大日金萨亦尔 也。约未悟入始悟边。金萨是加持萨壇也。悟已还无悟未悟别。古今常然故。此萨 壇是

63、本地萨埋也(已上约金萨上转分本地加持也)若金萨授龙猛。乂有此二重。例大 日二重。可思之。寻云。约体者一佛也。约义分二佛者。且约义可立九祖耶。答。约义立九祖。 有何失乎。依之出生义。大日金萨中间立释师子。释师子者。大日加持身也。小野 纂要相承殊胜中引此文。岂非许九祖义耶。寻云。若尔者。或云八祖。或云九祖。以何义为正意耶。答。以八祖义为正 意。处处释多分此义故也。加之真言问答中。显释迦说。密大日说者。正意也。显 密俱释迦说者。傍意也(云云)以密教最初说者直为本地大日。正义也。若本地外开 加持佛(释迦也)为说者。傍义也。寻云。十住心论笫十释此傍正中似成傍义。尔者如何。答。如先成。以今所传 经五成就。

64、直为法尔本地说。彼释大纲也。虽然为显萨埋因人传大日说之次。笫且 释最初加持相。是约机感边。实为示法尔真佛。次上引此真言相等经文释成义也。 何况付法传非机非时不能听闻信受。其弘传人表有七个大阿阍梨。释笫一祖明自受 法乐故常恒演说。是则上所明大日如来普遍常恒虽演说等法尔位也。以知。本地外 更不可有加持流传说者。留意可思择之。同第九云。复次真言行者。以初三昧耶故得同如来秘密身口意平等之身。以第 二三昧耶故得同如来加持法界宫尊特之身。以笫三三昧耶故令此身土皆如金刚。与 无量持金刚众而自围绕佛说初三昧耶。为自受用。故笫二三昧耶为成就法性身诸菩 萨故。第三三昧耶为折伏摄受随类众生故(文)。私云。此文意三部

65、三昧耶中。笫一自受用本地法身也。第二他受用身法性身。 菩萨(十地菩萨异名也)能化也。笫三变化身。随类众生能化也。而第二他受用身云 如来加持法界宫尊特之身。若然者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之说。经主是尊特之 身即他受用也。当经教主加持身之义。此释分明者欤。如何。会云。此释前后于三部三昧耶作重重释。今所引其随一也。旨趣难知。辄不可 治定者欤。谓彼释上文云。乂以入佛三昧耶加持秘密中胎藏。以法界生加持金刚菩 萨二重眷属。以金刚萨壇加持种种随类之形(文)依此释以三种三昧耶配属曼荼罗。 第一中台。第二初重二重。第三第三重也。今经教主中台大日也。全非初二重尊。 若尔者。彼法界宫尊特之身者。自中台大日所示现。加

66、持身十地能化也。疏笫五 云。阿阍梨言。此是五那含天子耳。过此已上有菩萨受佛职位处。亦名净居天。多 是一生补处菩萨。是第二院所摄。非此中所明也(文)同第四云。若作深秘释者。如 来妙严之相。法尔无减非造作所成。故不以外宝为饰。乃至十住诸菩萨犹因承佛神 力得见加持身。其于常寂之体如在罗壳。故以为咒也(文)依此等文。此是本地加持教主之义者。大日经疏之眼肝。真言行者之纲要也。我祖杲宝法 印为学头(并)拜师之时谈议讲筵不怠。讲此经疏数回。弟子贤宝法印侍座笔记之书亦不 少。然今此书也。杲宝师之草案之本也。可秘可贵。最初一两纸散失。补其阙分以 呈后叶焉。嗟呼曩祖之功兹满。不肖之志亦足。可悦(云云)宽保二壬戌年夷则十九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