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4700877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 _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 通过上网查阅气候与热污染的相关资料,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应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干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手 表、大烧杯、大试管、玻璃棒等 【教学课

2、时】1课时丫寒敎学设计-一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一天的天气预报的录像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我国各省内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吧!板书课题: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39-43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以及水的比热容大的应

3、用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 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 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 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探究物质吸热或放热规律、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教师提出问题: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烧水时, 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 比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 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回忆思考,发表各自建议:水多些时,加热时间要

4、长些;水少些时,加热时间要 短些加热时间长时,温度升高快些;加热时间短时,温度升高慢些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讨论,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 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2) 水吸收的热量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师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如课本 图13-9 (b)使相同质量的铜和铁升高相同温度,需要的热量相同吗?这说明了什么?生:质量相同的铜和铁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不相同, 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5、1) 引导学生选择器材: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煤油或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2) 引导学生拟定方案:怎样确定水和煤油(或沙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经过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运用“转换法”把比较吸热多少转换为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更易于操作)(3) 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了解学生的思路,适 时点拨.各小组学生派代表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收集、整理,点评引导,确定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实验.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如煤油和水),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 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注意使两个装置的热

6、源相同且较稳定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表一液体名称液体质矍液体初温液体耒温加热时间l/min液体吸热情况C多粋或“少V煤油或 表一物啟的种类水煤油或(沙子)升高的温度(弋)加热的时间(min )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实验装置上图同样适用)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表二物质的种类水煤油或(沙子加热的时间(min)升高的温度(弋)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设计、交流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如:a. 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或沙子)?b. 你们怎样使煤油(或沙子)内、外温度达到一致?c你们采用的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4)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

7、正自己的方案教师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若是选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高的热水;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5)学生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 验,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6)分析与论证:各小组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2)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3)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吸收的热

8、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点拨订正师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怎样描述比热容?生:比热容是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具有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同的特性的物理量,物理学规定,比热容的大小等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温度的乘积之比师 比热容的物理量符号是什么?单位及其符号是什么?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生:比热容的物理量符号是“ c”,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 J/(kg C ),公式为c Q -m(h -12)师 阅读课本P42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

9、,你有哪些结论?生:(1)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冰与煤油的比热容相同;(3)水的比热容最大;(4)除汞外,一般液体的比热 容比固体的比热容大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已经知道哪些物理量可以反映物质的自身性质,它们有什么特点?生:密度,密度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多少而改变,也不随位置变化而改变师既然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那么,它同样也具有与密度相似的性质 比热容是物质本 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多少无关(特别提醒,它还与温度变化无关)那么请大家思考:把一盆水倒掉三分之一, 比热容有无变化?把这盆水由20 C加热到100C,比热容有无变

10、化?生:(齐声回答)不变【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既不随物质的质量的改变而变化,也不随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是相同的物质,不论其形状、质量、温度高低、放置地点如何,它的比热容一定是相同的(2)对于同一种物质,比热容的值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同一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是不相同的如:水的比热容是4.2 X 103J/(kg -C ),3而冰的比热容是 2.1 X 10 J/(kg -C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由之前探究煤油(或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1 :由表一数据可知水的吸热能

11、力(或比热容)比煤油(或沙子)强,要让它们升高 相同的温度,则需对水加热久一些.生2 :由表二数据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时,水的温度上升慢些,煤油(或沙子)温度上升 得快些.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列举生产、生活中利用水比热容大的特性的实例.生:生活中汽车用水作为冷却剂,用热水取暖.春天,农民伯伯育秧苗,每到傍晚往田间里灌水,防止秧苗在夜间被冻坏;而白天放出秧苗里的水,便于晒田,促进秧苗生长.师为什么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生:是因为沿海地区水面大,且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得多,白天,同样太阳照射时,水吸热升温慢,沙石泥土吸热升温快;夜晚,同样大气温度降低时,水放热降温 慢,泥

12、土沙石防热降温快,故内陆地区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做课本 P44作业124.2. 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 B 2.D 4.B牛数割书L物理意龙:表示嘲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不相同的特性(或物质吸热籬力)的物理量.、郦步认识比热容乙概念:物理学规定:比热容的大小等干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离(或降低)1兀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符号用空叢示3. 公式;c =_4.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搭号(皿七).椿也:比热容是反应物质自身性

13、质的物理量(即是物、质的属性人物质种奏不同,出热容一敷不RL守数学反思:_ ,_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设计此课时,从市民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 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是从提出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引领学生走向科学知识的殿堂3. 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在身边”的理念,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在推导热量计算公式时,引导学 生由浅入深,由具体数据到归纳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和记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