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必修3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4573571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题必修3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题必修3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题必修3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课题必修3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必修3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必修3一轮复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主备:郑霞第1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稳态的生理意义 【教学重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稳态的生理意义【教具】【教学过程】 知识网络:律化性质内环境稳态一-稳愆的训节机制港透压酸碱度温度1稳态的意义【二次备课】知识梳理:一、内环境1.体液、内环境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组坦细胞内环境G田胞外液川_魅细胞內襪)卽3 组成V注意:(1)确定四种液体成分的方法: 根据箭头的方向确定四种液体:先根据两个双向箭头确定出组织液、再根据单向 箭头依次确定淋巴、血浆,最后可确定细胞内液 根据体液的含量的多少来区分:细胞内液(占2/3 )最多,组织液(占细胞外液

2、的4/5 )第二,血浆(占细胞外液的1/5 )居第三,含量最少的是淋巴。(2)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则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因为它们有孔道与外界 相通。所以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在人体内暂存,但与外界能直接接触,这样的液体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2. 内环境的成分(1 )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 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代谢废物:CQ、尿素等 其他物质: 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等(2) 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过氧化氢酶、呼吸酶、转氨酶、转录和翻译 的酶等(3)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比较: 相同点:都属于 细胞外液,

3、共同构成人体 内环境,它们的成分和含量 相近;(这三要素中,与组织液成分最相近的是血浆) 主要差别:血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 不同细胞具体的内环境不同体内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血浆和组织液 。特别提醒: 血浆是血液(包括血浆、血细胞)的一部分,所以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血浆蛋白一般位于血浆内,是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它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和“血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而血泡”中

4、的液体主要是 血浆_。 并非所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 盐 溶液,类似于 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4.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 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 对 水 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 多,即溶液浓度越 高,对水的吸引力越 大,溶液渗透压越 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 以上来源于Na+和Cl-。在37 C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 的渗透压,与0.9%的NaCl等渗。 当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因为吸水 而破裂

5、,放在浓度较高的溶液中,会因为 细胞失水 而死亡。(2)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通常在7.35 7.45之间。 血浆PH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与血浆含有HCQ-、HPO等离子有关(即血液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最常见的有 MCQNaHCO (主要)、NaHPQ/NazHPO等) PH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_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 NaHC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可分解成 CQ和水,所以对血液的 PH影响不大,血液中增 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岀 体外,其中的反应式是 乳

6、酸+ NaHC 乳酸钠+碳酸;当人体摄入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进入血液 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钠,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3)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C左右。在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婴幼儿体温成人的体温老年人的体温;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昼夜内也有变化,但不超过1C)5. 细胞与外界环境的关系:(1) 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 外界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 组成的内环境。(直接从水中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2) 多细胞生物的体内细胞生活在 细胞外液中,由细胞外液

7、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内 环境。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 直接环境,因此多细胞生物必须通过 内环境与 外界环境进行间接的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营养物质:营养通过消化、循环等系统,氧气通过呼吸、循环等系统进入机体细胞; 代谢废物:CO主要通过循环、呼吸等系统排出体外, 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通过循环、泌尿等系统排出体外。 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四大系统:循环、消化、呼吸、泌尿;与物质交换间接有关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起调节作用的系统) 外界的Q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至少需要穿过11层膜;人体组织液中的 O2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至少需要穿过_3

8、_层膜;细胞代谢产生的 CQ排出体外至少需要穿过 9 层膜; 牛奶中的蛋白质必须经过蛋白质的消化、氨基酸的吸收、脱水缩合反应 等变化才能转变成人体的组织蛋白,其间共跨膜7层 CQ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内CQ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 CQ浓度注意:消化系统中的营养物质除部分脂质(如脂肪酸)直接进入淋巴外,其余的都直接进入血浆。【作业布置】【教学后记】课题:必修3 一轮复习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二次备课】主备:郑霞第丄课时 总第 【教学目标】稳态的生理意义B【教学重点】稳态的生理意义B【教学难点】稳态的生理意义B【教 具】【教学过程】二、内环境的稳态1. 引起内环境

9、变化的因素: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和外界环境的变化2.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中的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3. 稳态的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状态4. 稳态的调节(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2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网络 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稳态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种器官、系统 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免疫系统曾一度被认为是机体的防御系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

10、发展,人们发现,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3)稳态失调: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5. 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岀现障碍,均会遭到破坏。女口:渗透压失调会导致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PH失调会导致酸中毒、碱中毒 血糖平衡失 调会导致低血糖、糖尿病等 儿童缺钙患佝偻病,成人缺钙患软骨病,老人缺钙患骨质疏 松 症;血钙过低会导致 肌肉抽搐,血钙过高会导致 肌无力。拓展提升:组织水肿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 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造成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

11、,使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的类型:A.营养不良性水肿B.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造成的水肿,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炎症、过敏反应等C. 淋巴回流受阻造成的水肿D. 钠与水潴留,造成的水肿 。 某人发生花粉过敏,当花粉再次进入其体内时会释放出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壁的 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使其浓度升高,吸水导致 组织液 增多(水 肿)6.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细胞渗透压稳定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体温和 PH一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_血糖含量和血氧的含量稳定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三、实验:生物体维

12、持 PH稳定的机制1. 实验原理:采用对照试验,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 PH相对稳定的机制2. 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 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乳酸、碳酸钠此外,还必须以 PH试纸、试管做实验用具3. 步骤:(1)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 3支试管(2)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等量乳酸,测定 PH并记录;向B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 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等量碳酸钠,测定PH并记录(3) 根据数据,以酸、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三种液体中的PH变化曲线4. 结果预测:A组:试管1中PH明显降低,试管 2、3中PH变化不明显B组:试管1中PH明显升高,试管 2、3中PH变化不明显5. 结论:蒸馏水中不具有缓冲物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液中有缓冲物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缓冲物质【巩固练习】【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