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形教学设计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4495657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世界地形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世界地形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世界地形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世界地形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地形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能力目标能情感目标关教学重点1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主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学情分析刁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 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

2、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 有很多咼低起伏。讲授新课:一. 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 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 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二. 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相对咼度:地表某一地点咼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过渡:正是

3、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冋,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冋的地形类型总结作业情况利用身边常识引入, 帮助学生理解利用教具吸引学生 注意力提出疑问,启发学生绘制简单示意图,表 明海拔和相对高度 的意义及不同列举熟悉的地形一五种陆地常见地 形通过读图分析巩 固积极思考尝试用以有的知 识自主解决问题阅读课文,初步理 解海拔、相对高度 的定义。通过举例、板图理 解海拔、相对高度 的含义,区分它们 的差别,熟练巩固利用身边知识举 例三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 海拔高度(米)1. 平原:2002. 高原:5003. 山地:500坡度较陡4 .丘陵:500相对高度2005.盆地

4、:中间低、四周咼最咼咼原青藏咼原“世界屋脊”面积最大的咼原巴西咼原面积最大的平原一一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盆地一一刚果盆地 最深的海沟一一马里亚那海沟 了解海底地形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课后作业;布置阅读“世界地形图”从中找出世界著名的高原、 平原、盆地、山脉,熟读名称,记清位置。利用简单的地形剖面 示意图,启发学生辨 别五种陆地基本地形总结五种陆地基本地 形特点通过书上活动,指导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世 界之最,并强调“世 界之最”的重要性可与陆地地形进行对 比分析海底地形是学生比较 喜欢的一部分内容, 可适当将一些海底的 内容,弓1起学生的兴 趣和增加课堂的趣味 性。

5、通过读图思考判 断,提高兴趣积极思考比较平原与高原; 山地与丘陵的相同 之处和不同之处。 总结盆地的特点。 定性定量描述五种 陆地地形的特点注意:本课可让学生找世界之最,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理解相对高度、绝对 高度、海拔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板书设计:陆地地形海拔、相对高度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海底地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 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能力目标:1、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

6、、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2、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 度陡缓。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 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情感目标:教学重点:f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 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难点: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地形剖面示意图、各种教具使学生保持了较高的

7、兴趣,有利于这节课的学 习。地形图是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气温图、降水量图的基础,必须扎实。山地的各个部分较抽 象,需要下工夫理解记忆。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1海拔2、相对高度、3、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4、世界之最 引入新课:要了解地形,就要有工具,立体的地球仪不常见, 沙盘模型更 少见,而且都不便于携带。所以人们就研究出一种把地形表现在平面当中的方法一一地 形图讲授新课:一. 地形图1等高线;在陆地上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就叫等 高线2.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 颜色,绘制成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高低起

8、伏,一目了然)二. 海底地形1. 等深线2. 大陆架3. 大陆坡4. 海沟5大洋中脊过渡:在“世界地形图”当中就是利用分层设色表现了世界陆 地、海洋的高度和深度总结作业情况创设情境 提出假设 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读图,分析 地形图中的基本要 素。比较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分层设色地 形图指导读图,简单介绍 等深线的定义通过 类比达到知识的迁 移通过读图复习巩 固积极思考依次比较地形鸟 瞰图、平面地图、 等高线地形图、等 高线分层设色地 形图,找到地形图与普通地图的差 别理解等高线的定 义及绘制方法。了解等高线分层 设色地形图是怎 样制作出来的通过阅读课文、分 析海底地形示意 图初步了解教学过程

9、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世界两大山脉带通过读图复习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指导读图,分析山世界之最(1)东岸:北美洲一洛基山脉 南美洲一安第斯山脉(最长山脉) 合称:科第勒拉山系(最长山系)(2)西岸: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脉的位置。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分别从图中找(1)喜马拉雅山脉(亚洲)(最咼山脉)到这些山脉岛珠穆朗玛峰(最高山峰)屿的名称,加强(2)阿尔卑斯山脉(欧洲)(3)阿特拉斯山脉(非洲) 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布置反复看图记忆。板书设计:1学看地形图2、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制作原理、着色规律、优点、

10、缺点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 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 缓。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2 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教学难点:1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2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

11、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 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3 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 陡缓。学情分析:学生自小学以来的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只知道记忆、背诵老师教的、抄写的。没有自主学习的 意识,方法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读图的方法,在地理课的学习中必须掌握。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等高线、世界两大山脉带 引入新课:讲授新课: 八学看地形图1看图名 通过图名了解地图的类型、位置、范围2看方向 复习前面所学知识3 看比例尺 进行实际量算4.看图例(1)等咼线的读数颜色的深浅陆地

12、上随着海拔的升高, 颜色由绿色系过渡到黄色系在过渡到 红褐色系。绿色越深,海拔越低,越趋向于黄色、红色,颜色 越深海拔越咼。海洋用蓝色表示,蓝色越深,海底越深(1)等高线的分布(疏密)颜色的多少等咼线越密集,地面起伏越大;等咼线越稀疏,地面越平坦(3)等咼线的走向 判断当等高线圈闭,出现的地形区 山脉的走向等 山地的各组成部分(1) 山峰:(山顶)山的最高处(2) 山坡:陡坡一一等高线密集处 缓坡一一等高线稀疏处(3)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4)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5) 鞍部:两山峰之间的地方(6) 陡崖:(悬崖)等咼线重合的地方 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布置作业:等高线是学习的一 个难点,必须加强学 生对图的理解和掌 握。充分理解、掌握, 并运用到实际当 中板书设计:学看地形图山地的各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