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物理学贡献【课题研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4444596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物理学贡献【课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物理学贡献【课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物理学贡献【课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物理学贡献【课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物理学贡献【课题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榆中县恩玲中学课题研究论文 高一十五班第五组专业:物理学生某某:杨文浩、马晓智、丁梓雪等指导教师:任德鑫完成时间:17:47中国古代物理学贡献9 / 10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学校:榆中县恩玲中学课题组:高一15班第5组组长:杨文浩成员:丁梓雪、石丽琼、马子超、马晓智、王伟鑫、王亚婓、岳慧媛、裴小红、吴霞、X清清、罗飞、杨凯丽、陈隆、金仁忠、强德珍指导教师:任德鑫研究时间:2012年3月2012年6月摘要:物理,古人云“事物的道理,为历代大儒名宦所重。古代中国人不仅记述了许多物理现象,发现了一些物理规律或定理,尚有饱含物理知识的诗词歌赋传世。 本文展现了中国古代科学在物理学方面的概貌。中

2、国古代物理学可与西方同一时期相比的有力学与光学两个分支;在电磁学和热学方面,中国取得了远胜于西方的成就;在声学,特别是在乐律方面更是成绩卓著。关键词:中国、古代、物理学、贡献 正文: 在古代,物理如此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依据生产技术和社会形态以与科学著作诞生年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跟物理学有关的记载,介绍中国古代物理学开展概况.1、远古到西周(公元前770年以前)人类从会用火到石器时代.又从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西周时代手工业特别兴旺,出现了“百工匠;如造车轮的“轮匠,造车轴的“轴匠,造箭的“矢匠等。在这些手工技术中有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但人们没有认识。2、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期(公元前770

3、年前221年)此时期对物理学知识有了系统研究和论述,主要著作有:墨经和考工记等.对力、热、光等都有论述。2. 1力学方面墨经最早对力下了定义:“力荆之所以奋也.意思是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墨经第114. 116条对时间和空间最早作出了正确定义:“宇或徒,说在长宇久;“行修以久,说在先后。意思是说物体位置改变是空间随着时间自近而远的持续增长。“墨经还最早论述了“杠杆原理和“浮体平衡原理。论衡.状留篇中的:“是故车行于陆, 船行于沟,其满而重者行迟,空而轻者行疾。 “任重,其进取疾速,难矣。意即在一定外力 条件下,较重的物体运动较慢,其开始运动和 加快运动也难。论衡中:“古之多力者、身 能

4、负荷千钧。手能决角伸钧,使之自举,不能 离地。最早提出系统的内力不能使物体运动的结论。2. 2热学方面 考工记中:“凡铸金之状,金(铜)与锡;黑蚀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是我国最早对温度的认识,这段大意是在熔炼金属过程中,根据物体颜色判断物体冷热程度。论衡中:“云雾、雨之徽也,夏如此为露, 冬如此为霜,温如此为雨,寒如此为雪,雨露冻凝者, 皆由地发,不从天降也。的论述是世界上最早分析一年四季物态变化形成的原因。论稀 .寒温篇中的论述:“夫近水如此寒,近火如此温, 远如此渐微。何如此?气之所加,远近有差也。是 世界上最早对热传导的论述。 2. 3磁

5、学方面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世纪)管子地数篇有:“山上有慈石,其下有铜金。约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精通中有:“慈石召铁,或引之也.这是世界上最早对磁现象的认识。2. 4光学方面论衡率性篇中:“取火于天,五月丙 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五石可能指石英石)。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如此火来至。 某某万毕术载道:削冰为圆,举以向日,以 艾承其影,如此火生。以上说明用透镜聚光取火,即叫“阳隧。某某万毕术中的“取大镜高悬,盛水盆于其下,如此见四邻矣记述了我国最早创制的开管式潜望镜。 墨经著作中有八条对几何光学的专门论述,这八条主要论述了:光的直进性和小孔成像,平面镜反射与成像,球面镜成像。小孔成像声

6、学方面我国古代很早就对共振现象有记述,公元前3世纪4世纪的庄子一书就记载了调瑟时发生的共振现象。这种基音与泛音共振现象的发现比西方早得多,欧洲直到15世纪才由达芬奇首次进展共振实验。墨子备穴篇还记述了共振现象的具体应用:在城墙根下每隔几米,挖一个坑,坑内埋置容量为70升80升的陶瓮,瓮口蒙上皮革。假如有敌人挖地道攻城,可以根据各陶瓮声响情况,确定敌人挖掘的位置和方向。3、从秦、汉到隋唐五代(公元前 221年公元960年)这个时期制造了许多大型复杂机械:西汉初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X衡(78年139年)的浑天仪和地动仪:毕岚的“翻车(即龙骨水车)和名为“渴乌的虹吸管;(公元2世纪)唐僧一行梁令珑的

7、水运浑仪。(公元725年)此时期主要科学代表著有:东汉王充(27年约79年)所著的论衡,东汉25年220年的某某万毕术。3. 1力学方面论衡.状留篇中的:“是故车行于陆,船行于沟,其满而重者行迟,空而轻者行疾。“任重,其进取疾速,难矣。意即在一定外力条件下,较重的物体运动较慢,其开始运动和加快运动也难。论衡中:“古之多力者、身能负荷千钧.手能决角伸钧,使之自举,不能离地。最早提出系统的内力不能使物体运动的结论。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中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X衡于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制成,候风地动仪用精铜制成,直径2.7米,其外形像一个大型酒樽。地动仪里面有精巧的结构,主要为中间的都柱相当于

8、一种倒立型的震摆和它周围的八道装置在摆的周围的8组机械装置。在樽的外面相应地设置8条口含小铜珠的龙,每个龙头下面都有一只蟾蜍X口向上。如果发生较强的地震,都柱因受到震动而失去平衡,这样就会触动八道中的一道,使相应的龙口X开,小铜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据史料记载,候风地动仪曾成功地记录了138年发生在某某的一次强烈地震,从而证明了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候风地动仪公元初年,王莽变法改制,制作了一种铜卡尺。它长1422厘米,分固定尺和活动尺两局部。尺的正面刻有寸、分等刻度。从原理、性能、用途看,这个游标卡尺同现代的游标卡尺十分相似,但它比西方科学家制成的游标卡尺早170

9、0多年。 铜卡尺公元4世纪前成书的西京杂记记载了长安工匠丁缓发明的被中香炉。当将香炉中的檀香木块点燃后,可以把香炉随便放进被子里,不仅不会烧坏被子,连香炉灰也不会撒出来。奥妙在于炉内有一种叫“常平架的装置,它由内外两个金属环组成,两环用转轴联结,外环又通过另一转轴与外架联结。这种常平架装置在近代航海磁罗经、电罗经上有广泛应用。欧洲直到16世纪才出现常平架装置,比中国晚了1600多年。3. 2感学方面某某万毕术道:“磁石柜茶。说明了人们已经认识了磁石(磁极)之间存在着相互推斥力作用。论衡是应篇道:“司南之构,投之于地,其抵指南。人们制造了指南针(句状司南)。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写的论衡书中“司南之

10、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的记载,考证并复原勺形的指南器具。磁石的南极S极磨成长柄,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这就是传统上认为的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南仪器,叫做司南。其中,“司就是“指的意思。3. 3热学方面论衡中:“云雾、雨之徽也,夏如此为露,冬如此为霜,温如此为雨,寒如此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不从天降也。的论述,是世界上最早分析一年四季物态变化形成的原因。论稀寒温篇中的论述:“夫近水如此寒,近火如此温,远如此渐微。何如此?气之所加,远近有差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热传导的论述。3. 4声学方面论衡变

11、虚篇中:“令人操行变气远近,宜与鱼等;气应而变,宜与水均。意思是人的行动(包括说话)使其周围的“气发生振动,并能向外传播,如同鱼使水振动的水波一样向外传播。中国古代不仅很早就懂得共鸣现象,还掌握了消除共鸣的方法。唐代著作X宾客嘉话录记载了这方面的一个故事:某某某和尚的房里挂有一个磬,经常自鸣发声,和尚因此惊忧成疾。一天朋友曹绍夔来访,发现磬的自鸣是由寺院的钟声引起的,就用锉把磬锉磨了几下,果然,钟再响时磬不再自鸣了。3.5电学方面论衡中的“顿牟掇芥慈石级缄。(顿牟;墟泊;芥;=种很轻草木;械;针;缀;吸引);说明人们已经对电、磁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时空观的先进性 在欧洲,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

12、是割裂的,孤立的,直到20世纪初,相对论才把空间和时间科学地统一起来。但在中国古代,远在先秦时期,不少哲人就把空间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虑。战国时期成书的管子宙合篇,把时间称为“宙,空间称为“合,其中说,“天地,万物之橐,宙合又橐天地,意思是说,万物都包涵在天地之内,而天地又包涵在时空的“宙合之中。墨家对时空的认识又有了新开展,他们把空间称为“宇,包括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的各种不同场所和方位,把时间称为久,“宇久就是现代的宇宙。4、宋、元时期(960年1369年)这个时期创制了大型机械和大型生产工具.撰写出五本科学著作:北宋沈括(1031年1095年)著的梦溪笔谈;北宋曾公亮(999年1078年)著的

13、武经总要;北宋李诫(1035 1110年)著的营造法式;北宋苏颂(1020年1101年)、韩公廉(生卒年代不详)著的新仪象法要;元代赵友钦(1279年1368年)著的革象新书,我国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也是这个时期产生的。4. 1力学方面营造法式一书,全书36卷,其中图样6卷,系统地总结了历代建筑经验,有丰富的材料力学和建筑力学知识。新仪象法要一书中,记载了苏颂和韩公廉在1092年创制一架大型水运仪象台,即天文钟,这台机器应用了很多力学知识。营造法式书照4. 2磁学方面梦溪笔谈第58条:“以磁石磨针锋,如此锐处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不同,这段话说明当时已发现了磁铁有两极

14、;梦溪笔谈第437记载的:“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如此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记述的磁偏角,比西方发现地磁偏角早了四百多年。梦溪笔谈中还介绍了指南针四种安装法:水浮法;指甲法;碗唇法;悬丝法。4. 3光学方面梦溪笔谈记述的:“阳艘向日照之.如此光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寂,着物如此火发。“阳健面洼,以一指迫而照之如此正,渐远如此无所见,过此遂倒。这是说手指在镜面与焦点之间处成正立像.在焦点处无像,在焦点以外成倒立像,说明当时对凸透镜聚光与球面镜成像已进展相当成功的研究。宋末元初赵友钦用上千只炽光作为光源进展小孔成像的大型光学实验,证明了光源大小、强度与小孔的大小、距离以与像的大

15、小、亮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当时物理学研究已经进人实验科学时代。4. 4声学方面 梦溪笔谈中:“欲知其应者,先调其弦,先调其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鼓其应弦,如此纸人跃,它弦即不动。这是沈括以纸游码实验证明了声的共振现象,比英国的诺布尔所做的“纸游码实验早500年。5、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由于时代中叶以后,维护封建伦理的官方教育后来开展为“八股的科举取士制,严重阻碍科学技术开展,是我国科学开展的落后时期.但是个别的有关物理学方面也有独创发现:明代朱载育(1536年约1614年)发明的十二平均律,用以公比攀 Z的等比级数平均分配音律,成为近代平均音阶的鼻祖;明末宋应星(1587 - ?)的天工开物在论气气声是集发声、传播、接收为一体的一部系统的声学大著。参考文献:西京杂记墨经后汉书X衡列传考工记梦溪笔谈论衡韩非子易经某某万毕术营造法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