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形考1-4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4312042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0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学形考1-4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育学形考1-4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育学形考1-4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形考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形考1-4(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教育学形考一单项选择题(1/15)、根据默顿的观点,在教育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非预期的教育结果叫做(3分)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隐形功能(2/15)、在教育目的“为谁培养人的层面上, 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3分) A、共产主义 B、思想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3/15)、“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3分) A、教育准备生活说 B、教育适应生活说 C、个人本位论 D、社会本位论(4/15)、近现代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萌芽者是(3分) A、杜威 B、卢梭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5/15)、

2、斯宾塞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3分) A、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B、适应生活 C、培养全面开展的人 D、培养精英(6/15)、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3分) A、卢梭 B、杜威 C、柏拉图 D、涂尔干(7/15)、 的存在,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分)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理想国 D、普通教育学(8/15)、不属于教育艺术的特点的是(3分) A、情感性 B、创造性 C、混乱性 D、审美性(9/15)、 是国家或者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3分)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10/15)、“活到老,学到老

3、。表现了(3分) A、生活教育 B、全民教育 C、终身教育 D、生命教育(11/15)、“教育在中国最早出自于(3分) A、论语 B、孟子 C、中庸 D、大学(12/15)、20世纪70年代初,舒尔茨提出了(3分) A、人力资本理论 B、教育万能论 C、筛选理论 D、外烁论(13/15)、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3分)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理想国(14/15)、“教育即生活是( )的思想。(3分) A、爱弥儿 B、柏拉图 C、陈鹤琴 D、杜威(15/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X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于在于(3分) A、改革正规教育 B、开展成人

4、教育 C、实施终身教育 D、推行回归教育判断题(1/10)、教育受生产力的影响和制约。(2分) A、正确 B、错误(2/10)、杜威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2分) A、正确 B、错误(3/10)、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指教育没有任何的目的性。(2分) A、正确 B、错误(4/10)、教育是一门科学。(2分) A、正确 B、错误(5/10)、语言是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2分) A、正确 B、错误(6/10)、教育具有绝对的独立性。(2分) A、正确 B、错误(7/10)、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一定能促进教育的开展。(2分) A、正确 B、错误(8/10)、康德针对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的观点提出

5、了“新三中心理论。(2分) A、正确 B、错误(9/10)、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2分) A、正确 B、错误(10/10)、教育就是教育学。(2分) A、正确 B、错误多项选择题(1/5)、影响人的开展的根本因素包括(3分) A、学校 B、环境 C、主观能动性 D、遗传(2/5)、 有古希腊“三杰之称。(3分) A、智者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3/5)、“传统的教学三中心包括(3分) A、活动中心 B、教师中心 C、教室中心 D、教材中心(4/5)、属于人的开展的规律性的有(3分) A、阶段性 B、个性 C、人性 D、顺序性(5/5)、教育目的作为教育功能确实定性指向,含

6、有不同的目标层次,其结构层次包括(3分) A、教学目标 B、培养目标 C、教材目标 D、课程目标名词解释(1/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5分) 1人的全面开展是与人的片面开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开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到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开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开展,怎样开展,开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开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开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开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开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开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开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唯一方法。(2/2)、新三中心理论(

7、5分) 儿童,活动,经验.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他主X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论述题(1/1)、试着论述遗传素质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10分)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开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开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开展的过程与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开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在个体开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开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5遗传素质对人开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超常、低

8、常、生理缺陷等。教育学形考二(1/15)、发生在18世纪的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之争表现的是 的论争。(3分) A、知识和能力 B、教师和学生 C、新教育和传统教育 D、内容和形式(2/15)、“三人行必有吾师出自(3分)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3/15)、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3分) A、课程内容、教科书、课程方法 B、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目的 C、知识、经验、活动 D、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4/15)、美国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了 在课程中的地位。(3分) A、间接经验 B、直接经验 C、教师 D、学生(5/15)、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承当着 的责任。(3分) A、主

9、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主动地位(6/15)、教材中的知识应该融进最新的现代知识,使知识的学习具有新鲜感、时代感,这表现了教师的( )(3分) A、示X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7/15)、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是 。(3分) A、平等关系 B、授受关系 C、思想交流关系 D、相互促进关系(8/15)、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 。(3分) A、开展中的人 B、被动的客体 C、一成不变的个体 D、主导者(9/15)、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人生的幸福和开展服务,这是 的课程观。(3分) A、科学主义 B、人文主义 C、能力本位 D、知识本位(10/15)、“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自组织系

10、统,一个独立的物质实体表现了学生的 。(3分) A、独立性 B、组织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11/15)、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3分)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12/15)、现代学校制度应渗透 的理念。(3分) A、以人为本 B、教师至上 C、国家至上 D、学生至上(13/15)、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的课程观是 。(3分) A、课程是计划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知识(14/15)、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3分) A、合成课程 B、综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国家课

11、程(15/15)、按地理、历史、英语、数学等学科的分类属于 。(3分) A、分科课程 B、相关课程 C、广域课程 D、融合课程(1/10)、课程计划又称课程方案。(2分) A、正确 B、错误(2/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2分) A、正确 B、错误(3/10)、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2分) A、正确 B、错误(4/10)、活动课程又称为“儿童中心课程。(2分) A、正确 B、错误(5/10)、学校和企业不一样,学校应该表现其公益性。(2分) A、正确 B、错误(6/10)、教师劳动培养人才的周期较长。(2分) A、正确 B、错误(7/10)、教师法是2000年颁布的。(2

12、分) A、正确 B、错误(8/10)、教师对教学内容熟练之后,可一成不变的上课。(2分) A、正确 B、错误(9/10)、秉持“课程即教学科目观点的人,比拟倾向于认同“课程内容即教材。(2分) A、正确 B、错误(10/10)、“学生中心论是一种完全正确的想法。(2分) A、正确 B、错误(1/5)、不属于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有 。(3分) A、学生的保姆 B、全能的教师 C、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D、朋友(2/5)、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3分) A、考试考查 B、培养目标 C、学生性格 D、课程标准(3/5)、教师专业开展的内容包括 。(3分) A、专业知识的开展 B、专业态度的开展 C、

13、专业能力的开展 D、专业情意的开展(4/5)、属于课程变革的内容应该包括 。(3分)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评价 D、课程来源(5/5)、当代学生观包括 。(3分) A、开展化的学生观 B、人性化的学生观 C、法制化的学生观 D、主体化的学生观(1/2)、课程计划(5分) (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分为实际课程与虚拟课程,所谓实际课程就是实际操作的计划安排,例如,安排好今天要学习的课本章节,上午要学习哪些内容,下午要学习哪些内容;虚拟课程就是把将要做的任务安排记在头脑里,不一定要立即实行。(2/2)、师生关系(5分) 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

14、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某某的、在相处的气氛上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对层次的关系体系。(1/1)、什么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有哪几种取向?(10分) 1、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指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而新的课程计划通常蕴涵着对原有课程的一

15、种变革,课程实施就是力图在实践中实现这种变革,是将变革引入实践。这就要求课程实施者做出一系列的调整,包括对个人习惯、行为方式、课程重点、学习空间、课程安排等进展一系列的创新组织。这一过程涉与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时间和精力,不是通过几次会议就能解决的。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来自很多方面,随着人们对课程实施的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2、课程实施的取向:课程实施的理想状态一般被认为是教师从实际情境出发进展课程生成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适应更具有现实性。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教学的条件、学校教学经验,对所选定的课程计划或方案进展局部改动,使课程实施更适合环境的实际。课程实施中的适应性具有以局

16、部调整为主、有意性与无意性相统一、单向适应与相互适应相统一等特点。教师的课程权力、素质以与环境的课程文化直接影响着这种适应取向的有效性。教育学形考三(1/15)、 是学习的主题,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3分) A、教师 B、教材 C、学生 D、教师(2/15)、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3分) A、提高分数 B、做升学准备 C、学习直接经验 D、学习间接经验(3/15)、 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3分) A、德育工作 B、保育工作 C、教学工作 D、后勤工作(4/15)、 从活动进程看,包含了目标设计、策略设计、评价设计等。(3分) A、教学设计 B、教学目的 C、教学实施 D、教学评价

17、(5/1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3分) A、皮亚杰 B、罗杰斯 C、孔子 D、老子(6/1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 。(3分) A、学记 B、论语 C、诗经 D、孟子(7/15)、杜威主X教学就是创造适合的条件,提倡让学生 .(3分) A、知行合一 B、从做中学 C、教学相长 D、死记硬背(8/15)、 是第一个企图按照教育伦理要求和心理活动规律相统一的原如此来分析教学过程的教育学。(3分)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杜威 D、赫尔巴特(9/15)、夸美纽斯的 是教学理论产生和形成的标志。(3分) A、普通教育学 B、某某主义与教育 C、教育漫话 D、大教学论(10

18、/15)、X例教学模式是由 提出的。(3分) A、布卢姆 B、夸美纽斯 C、瓦根舍因 D、叶圣陶(11/15)、可以通过 的帮助学生用所获得的感性知识来理解抽象的知识。(3分) A、屡次阅读教材 B、直观教具的使用 C、课后习题 D、考试考查(12/15)、 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3分)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洛克 D、斯金纳(13/15)、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表现了学记中 的原如此。(3分) A、教学相长 B、师生平等 C、藏息想辅 D、教育公平(14/15)、 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展学习的活动。(3分) A、德育 B、教学 C、教育 D、教化(15/15)、 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教学

19、组织形式。(3分)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设计教学法(1/10)、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理论的是拉特克。(2分) A、正确 B、错误(2/10)、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教学理论是世界上最有意义的教学理论 。(2分) A、正确 B、错误(3/10)、“教学二字连用为一词,最早见于尚书。(2分) A、正确 B、错误(4/10)、开展性教学理论是由赞科夫提出的。(2分) A、正确 B、错误(5/10)、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布鲁纳。(2分) A、正确 B、错误(6/10)、教学模式就是教学风格。(2分) A、正确 B、错误(7/10)、提高思想品德与掌握

20、知识是互相矛盾的。(2分) A、正确 B、错误(8/10)、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2分) A、正确 B、错误(9/10)、个别教学制是近现代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2分) A、正确 B、错误(10/10)、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这意味着教学是唯一重要的工作。(2分) A、正确 B、错误(1/5)、教学设计的根本取向包括 。(3分) A、教育目的中心取向 B、教师中心取向 C、学生中心取向 D、学科中心取向(2/5)、属于道尔顿制根本原如此的是 。(3分) A、自由 B、合作 C、计划 D、考试(3/5)、特朗普制的根本做法是将 结合起来。(3分) A、大班上课 B、小班讨论

21、 C、期中考试 D、个人独立研究(4/5)、现代教学的趋向不包括 。(3分) A、从重视教法向更重视学法转变 B、从重视知识向更重视能力转变 C、从重视分数向更重视升学率转变 D、从重视活动向更重视教学转变(5/5)、人的全面开展不包括 。(3分) A、心理能力的开展 B、德育 C、劳动教育 D、技术教育(1/2)、班级授课制(5分)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展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完善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

22、育家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2/2)、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5分) 斯金纳认为,要达到一个难度较大的行为目的,需要连续接近法,分很小的步子强化,每次强化的难度加大,这样可以由易到难逐步达到目的。 所谓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面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与时给予反响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可见,精心设置知识项目序列和强化程序是程序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1/1)、试着论述教学过程中应处理的

23、几对关系。(10分) 学生的认识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获取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另一方面是获取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根底;防止无视系统知识传授和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要注重教书育人.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根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得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依赖于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

24、提高他们的能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提高的片面性.教育学形考四(1/15)、 是关于学校以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问题。(3分) A、德育主体观 B、德育实体观 C、德育双重价值观 D、全方位德育观(2/15)、 是指一个人自觉地克制内外障碍去完成预定的道德行为,实现一定的道德动机的过程。(3分) A、道德行为 B、道德认知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3/15)、 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X与其体系。(3分) A、德育内容 B、德育目标 C、德育方法 D、德育评价(4/15)、德育目标既要未来指向性,又应该有其现实依据,此反响了 。(3分) A、继承性与

25、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如此 B、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如此 C、超越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如此 D、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如此(5/15)、在我国,20世纪60-70年代,强调德育的 较多。(3分) A、政治功能 B、文化功能 C、经济功能 D、开展功能(6/15)、是德育能使个体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个体满足、快乐、幸福的体验过程。(3分) A、德育的个体改变功能 B、德育的个体生存功能 C、德育的个体开展功能 D、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7/15)、 是学校把处于一定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大体一样的同学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的基层教育组织。(3分) A、学生会 B、社团 C、班级 D、教务处(8

26、/15)、 指的是教育者对学生要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调动学生承受教育的自觉性,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3分) A、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如此 B、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原如此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如此 D、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相结合原如此(9/15)、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其目的在于开展和完善理论的研究是 。(3分) A、开发研究 B、应用研究 C、根底研究 D、结果研究(10/15)、当代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 。(3分) A、思想品德开展的外在动力 B、阻碍学生德育开展的原因 C、学生热爱德育的原因 D、思想品的开展的内在动力(11/15)、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

27、的道德观点去评价他人、自己的品性是否满足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在情感体验。(3分) A、道德行为 B、道德认知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12/15)、 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开展规律,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3分) A、教学 B、德育 C、教育 D、教书(13/15)、定性研究又称为 。(3分) A、质的研究 B、量的研究 C、因的研究 D、果的研究(14/15)、凭直觉判断“发生了什么事?为。(3分) A、迁移推广水平研究 B、直觉观察水平研究 C、探索水平研究 D、理论水平研究(15/15)、 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班

28、级文化的灵魂,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层次。(3分) A、班级物质文化 B、班级精神文化 C、班级制度文化 D、班级友谊文化(1/10)、各国的德育目标大致一样。(2分) A、正确 B、错误(2/10)、在我国,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比个体性功能重要。(2分) A、正确 B、错误(3/10)、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2分) A、正确 B、错误(4/10)、伦理意义上的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2分) A、正确 B、错误(5/10)、教育质量观就是教育质量标准。(2分) A、正确 B、错误(6/10)、美国的教育质量比中国好。(2分) A、正确 B、错误(7/10)、教育研究场所具有自然性。所以不能在实

29、验室中进展。(2分) A、正确 B、错误(8/10)、研究内容是研究计划的的主体。(2分) A、正确 B、错误(9/10)、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育理论的完善,对教育实践并无大用。(2分) A、正确 B、错误(10/10)、访谈法所访谈的对象有限,教育研究中尽量防止使用。(2分) A、正确 B、错误(1/5)、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将教育研究分为 。(3分) A、应用研究 B、开发研究 C、源头研究 D、根底研究(2/5)、以教育研究的内容为依据,可将教育研究分为 。(3分) A、细节研究 B、微观研究 C、宏观研究 D、中观研究(3/5)、问卷中问题的类型不要包括 。(3分) A、随意性问题 B、

30、主观性问题 C、背景性问题 D、客观性问题(4/5)、教育行动研究的特征包括 。(3分) A、由行动者研究 B、行动的执行 C、为行动而研究 D、在行动中研究(5/5)、教育行动研究包括 等环节。(3分) A、观察 B、反思 C、计划 D、行动(1/2)、描述性研究(5分) 描述性研究:又称为描述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最根本的类型,主要用来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与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目的是提出病因假设,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线索,是分析性研究的根底;还可以用来确定高危人群,评价公共卫生措施的效果等。(2/2)、德育方法(5分) 德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德育目标而展开的有秩

31、序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它受德育内容、任务所制约,是以德育规律、德育原如此为依据的。德育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在具体德育工作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1)、论述思想品德与知、情、意、行的关系。(10分) 知行统一是衡量思想品德形成的标志。知、情、意、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根本要素。知,即思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准如此、行为规X等观念体系的认识和在此根底上形成的观念,以与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评价。情,即思想道德情感,是人在思想道德实践中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时,对一定的思想准如此、道德规X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意,即思想道德意志,是指

32、人的内部思想道德意向向外部稳定行为转化过程中克制困难和挫折时的顽强不懈的努力。行,即思想道德行为,是人思想、道德意识的外在表现。 在德育过程中应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 1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开展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各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2知、情、意、行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每一个要素的开展都离不开其他要素的影响,每一要素各自又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要素的功能。 3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当知、情、意、行等思想品德心理要素在方向上和水平上相互协调、和谐一致,就能有效地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开展;如果知、情、意、行在方向上和水平上开展不平衡,互不协调,差异很大,甚至很不一致,就将影响思想品德的有效形成和开展,甚至会导致“品德两性即思想品德行为的两重性的产生。 4在人的思想品德开展中,知、情、意、行都是不可缺少的。知是根底,行是关键,由知到行的转化,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是最根本的问题。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开展的过程,具有知行培养的统一性。32 / 3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