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84122184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走进分子世界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过程和方法能从课堂内外的活动中猜想出物质的结构模型,并从中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知道分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液、气三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引入新课以学生对导图的发言引入新课(要求一位学生事前准备,将导图内容扩展为一篇小短文进行发言。题目可以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同学们都知道,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有许多物质人们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如:山脉、桥

2、梁、大海、森林、高楼等。有一些物质我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通过别的器官感觉到它的存在,如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在呼吸时便可体会到空气的存在。但是还有一些物质,我们即看不见、摸不到,也无法通过其他的器官感觉到它的存在,那我们又如何来认识和研究这些物质呢?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的呢?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间接研究的方法,十分有效。那就是先根据一些已有的现象和经验,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然后进行各种实验去收集证据证实这种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下面就让我们按照科学家的这种思路来认识物质的结构。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章: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三、新课部分活动7.1选择一种模型:教师:用炭素

3、笔在白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的显微镜对笔迹进行仔细观察,会看到些什么?(虽然实验没有做,但你可以凭你的经验和想象进行一次合理的推测。)学生:可能会看到十分细小的炭的颗粒。(同时对课本进行填充)教师:将高锰酸钾的颗粒放入水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并回答看到的现象。学生:看到高锰酸钾的颗粒放入水中马上开始溶化,不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同时对进行课本填充)教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再注入酒精,在液面的最高处做一记号。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水与酒精总体积是否和混合前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相等。如不相等,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推测可能

4、出现的结果。(简单板画活动3)学生:可能在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会变小。教师:做一个替代实验如下。用两个量筒中分别注入50cm3水和50cm3酒精。然后将50cm3酒精倒入50cm3水的量筒中,用棒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再观察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是否还是100cm3(也可以用黄豆和大米相混合进行实验,操作的效果更加明显。)学生:上讲台进行观察后说出课本上填充结论,并进行填写。教师:科学家们根据上述的现象,设想了三种物理模型。模型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模型3固体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

5、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去。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最合理的模型,对上述和现象2和3进行解释。(讨论2分钟后回答)学生1:选择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高锰酸钾在水中溶化成十分微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水充分的混合后使水的颜色变红。学生2:选择模型2,由于颗粒之间有空隙,所以水的微粒和酒精的颗粒互相进入了对方的空隙中,所以混合以后的总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教师:如学生选择另两种模型可以问其他学生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对于其他的模型也应进行鼓励,但应给学生指明模型2是最合理的。教师:科学家们经过世世代代的研究发现,物质的确可以分成十分细小的微粒,但如果一直的分下去,物质就会失

6、去它原有的性质。(如水分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失去了水的性质了,也就是说水已经不是水了)于是科学家们就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分子。学生:阅读第26页相关的最后一段。教师:介绍分子的大小。科学家们发现分子是十分小的,小到什么程度。用肉眼肯定无法看到,用一般的显微镜也无法看到,要用放大几千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依稀可见。(学生看图7-3,可告知分子的排列常常是十分有规律的。)如果把2500万个水分子排成一行,只有一厘米;若把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和地球相比。如果把1cm3气体装在一个容器中,每秒钟从容器中跑出1亿个气体分子,要跑9000年才能跑完。教师:介绍分子直径数量级如果将分子看作

7、是一个个的小球的话,这个小球的直径只能用10-10m来衡量。人们常将10-10m称为1埃。如水分子的直径为4个埃,氢气分子的直径为2.3个埃。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可总结如下结论。物质由分子所组成,分子的体积十分小,而且分子之间有空隙。活动7.2:收集分子运动的实验证据:教师:如果将红墨水滴在水中,会有怎样的现象?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学生:发现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不一会儿,整个杯中的水都变红了。教师: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呢?学生:说明分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填写课本)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实可以做为分子是运动的证据?学生:讨论后进行如下回答。烧好的菜

8、一端上桌,香气扑鼻。说明气体的分子在运动。将糖块投入到水中,糖块会溶化,说明糖的分子在运动。在桂花树下可以闻到桂花的芳香,说明气体的分子在运动。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说明分子在运动。教师:得出如下结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做着无规则的运动。教师:要求学生阅读28页的对话框。提问小男孩提出了什么问题,小女孩又是怎样回答的?(看书半分钟,回答时不能看书。)学生:小男孩说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却不是一盘散沙?教师:你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呢?学生:很可能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吸引力的作用。活动7.3支持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证据:教师:要求学生猜测将两个

9、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吗?(强调要将表面刮都光滑,且要用力挤压。)再将下面挂上个砝码也不会掉下来。学生:看到两个铅块粘到了一起。教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分子间的确存在着相互的吸引力。教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学生:讨论后回答如下一根钢条要将其拉伸是十分困难的,这说明钢的分子间存在引力。两滴小水珠遇到一起就会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教师:既然分子间存在引力,那么物体就应该很容易压缩,但事实是为什么一般的物体都很难压缩呢?如铁块。学生:那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同时,还存在着斥力。教师: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分子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

10、引力和斥力。读一读生活物理社会教师:仔细阅读短文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完成如下表格的填写。物质状态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运动情况宏观特性固态很小只能围绕某一点做振动即有一定的体积,也有一定的形状。液态气态学生:阅读后完成表格余下部分的填写。教师再做总结。教师:阅读生活物理社会部分回答如下问题。纳米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你所了解的纳米材料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学生:1nm=10-9m纳米金属有超塑延展性。纳米陶瓷硬度高、耐高温而且有一定的塑性。纳米材料还有很强的抗菌性。四、 板书设计7.1 走进分子世界 物质结构模型(微粒)分子模型1、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间有间隙。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教学反思:走进分子世界这一节是从粒子到宇宙向物质世界的两极进军。由于肉眼对微观世界看不见,学生在感知这些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注意对学生微观分子模型的引导。在微观模型的选择上根据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做出答案。第一个是我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线再用放大镜放大,同学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一个个的微粒,并且空隙也能够看的清楚。第二个是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还有第三个是酒精与水的混合,能较明显地观察到体积的减小。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