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评价总结计划精编(2篇)

上传人:hehu****duo 文档编号:83909002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防洪评价总结计划精编(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防洪评价总结计划精编(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防洪评价总结计划精编(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防洪评价总结计划精编(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洪评价总结计划精编(2篇)(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防洪评价总结计划精编1.编制存在问题1.1基本资料收集不全1.2评价深度及范围随意性大,难以满足要求_对建设项目防洪标准复核评价较少或1.4图纸不规范,补充困难。1.5评审有一定随意性。规划资料、现状水工程、建筑物情况、河势演变资料。水文资料、项目设计资料等。2.1规划资料。流域综合规划、岸线利用规划、防洪规划(具体内容、建筑物基本尺寸)、采砂管理规划、河湖利用规划、保护区规划。堤防高程、断面、边坡、迎、背水面、上下游左右岸情况等。2.2现状防洪工程、建筑物资料。上、下游,左、右岸控制性建筑物调度控制、运用情况,历史洪水调度控制情况;取水口、排污口、跨河建筑物、管道、缆线、港口、码头等布置、运

2、用情况。拟建工程与现状建筑物相对关系。边界工程协议及执行情况。2.3河势演变资料:历史演变资料;近期演变资料:历史、近期治理情况,规划及实施情况对河势影响。历年河道断面观测资料及分析,(历史洪水后,断面变化情况)。2.4水文资料。水文资料差补延长、_;泥沙淤积情况等,历史洪水资料。_项目设计资料。总体设计、平面布置、纵剖面图、地质图、与河道、堤防之间连接关系、与其他工程相对位置图。跨度、支墩及布置,承台、与两岸堤防联接、_,上下游联接等。陆域、水域高程、占地情况、与河道、堤防之间联接,堤顶道路等。穿堤、穿河高程、尺寸。3.1建设项目所处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3.2建设项目所在河段位置图,所在河段的

3、河势图(比例大小要求不同,一般应注明工程所在位置处河道、堤防桩号);3.3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设施等工程位置图,防洪工程近远期规划图(虚线表示);3.4涉河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纵剖面图(注明不同防洪标准水位:如_%、_%等)、主要结构图及局部放大图、涉河建筑物与两岸河道及堤防联接图(局部施工);3.5涉河建筑物所占河道行洪断面图;3.6河道演变分析所取断面位置图、各种平面变化和断面变化套绘图;3.7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范围图、测站(含试验范围、测流断面和垂线)位置图、计算分析和试验取样点(含取样断面)位置图;3.8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率定与验证取样点(含取样断面)位置图、率

4、定与验证成果图;3.9工程前后水位影响变化等值线图;工程前后流速影响变化等值线图;断面流速分布影响变化图;不同标准洪水主流线影响变化图、工程前后流场变化图;3.10冲淤变化图;3.11补救措施工程设计图;3.12其它必须的图纸。二、防洪评价报告内容具体要求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_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_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_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概述2基本情况3河道演变4防洪评价计算5防洪综合评价6防治与补救措施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

5、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对防洪可能有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题研究(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或其它试验等)。在防洪评价工作中除执行本导则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1概述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_项目背景项目背景应阐明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总体建设规模、项目前期工作概况及防洪评

6、价编制单位受委托后进行防洪评价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1.1评价依据评价依据应列出以下内容: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阐明评价报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所采用的基本资料、分析、计算及试验手段等,简述防洪评价的工作内容。2.1建设项目概况2.2河道基本情况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包括以下内容:2.3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2.4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2.5河道演变河道演变主要介绍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特点,分析其近期河床的冲淤特性和河势变化情况,明确河床演变的主要特点、规律和原因,对河道的演变趋势进行预估。3.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历史演变过程应利用已有分析成果,简述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历史演

7、变过程和特点。3.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河道近期演变分析应根据有关实测资料,分析河段内深泓、洲滩、汊道、岸线等平面变化、断面变化及河床冲淤特性等。3.3河道演变趋势分析河道演变趋势分析应根据历史、近期河道演变情况,结合水利规划实施安排,对河道将来的演变趋势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包括河道的平面变化、断面变化、河床冲淤变化等。4.防洪评价计算4.1一般要求建设项目防洪影响的计算条件一般应分别采用所在河段的现状防洪、排涝标准或规划标准,建设项目本身的设计(校核)标准以及历史上最大洪水。4.2水文分析计算对没有防洪、排涝标准和防洪规划的河段,应进行有关水文分析计算。水文分析计算主要内容:应首先对资料进行_与

8、分析,如资料不满足计算要求,应对资料进行插补和延长;明确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有关参数的选取及其依据;对不同频率设计流量及设计水位的计算成果进行成果的合理性分析。如所在河流已有规划或设计防洪标准,则可以直接引用或内插计算。一般建设项目自身的防洪标准要求高于所在河段的防洪标准,评价单位应根据有关资料对防洪标准进行复核计算。4.3壅水分析计算对占用河道断面,影响洪水下泄的阻水建筑物,应进行壅水计算。对跨河桥梁和建筑物局部壅水计算,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及公路桥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j30-_),均有推荐公式可参照选用;壅水高度和壅水范围对河段的防洪影响

9、较大的开展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4.4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对河道的冲淤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结合实测资料,进行冲刷和淤积分析计算;冲刷计算是河道演变冲刷、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的叠加。但一般情况下河道演变冲刷常不单独进行计算。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冲刷河滩和主河槽应根据流量分配情况分别计算,可采用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结合实测资料,进行分4.5河势影响分析计算建设项目工程规模较大的或对河势稳定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除需结合河道演变分析成果,对项目实施后河势及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外,还

10、应进行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进行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计算工况标准条件一般应不少于四种。其内容除需满足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的有关要求外,还应包括:对主要汊道分流比的影响值,若为动床数学模型或动床物理模型,还应统计各汊道分沙比的变化;工程建设前后,工程影响范围内代表性断面(平面、垂面)流速分布的变化情况;各不同水位标准情况下,主流线、深槽、洲滩、岸滩断面等的变化情况;工程影响范围内防洪工程及其它设施附近流速、流向的变化;代表性垂线流速、流向的变化;当项目规模较小,受资料等限制无法进行模型分析计算时,应进行定性分析,并给出明确的结论。在选用数学模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

11、工程实际的需要条件下,选用一维、二维数学模型的各自优点,或者联合运用。在进行壅水分析计算时,考虑河道实际情况,可选用一维数学模型用于分析计算。关于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对于长系列条件下的预测分析计算,建议用一维数学模型,二维数学模型可用于局部、典型场次洪水条件。_排涝影响分析计算当建设项目建在排涝河道管理范围内或附近有重要排涝设施,且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现有排涝设施附近内、外水位较大变化时,应进行排涝影响分析计算。4.7安全稳定复核计算对可能影响现有防洪工程安全稳定的建设项目,还应进行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的渗透稳定、结构安全、抗滑稳定安全复核等计算。4.8其它有关计算涉及河口及感潮河段,因潮汐动力的改

12、变对防洪、排涝及河道(口)稳定均有影响,应同时进行潮汐动力分析。5.防洪综合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所在河段的防洪任务与防洪要求、防洪工程与河道整治工程布局及其它国民经济设施的分布情况等,以及河道演变分析成果、防洪评价计算或试验研究结果,对建设项目的防洪影响进行综合评价。防洪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有:6.防治与补救措施6.1建设项目影响的防治措施建设项目影响的防治措施(含运行期与施工期)应包括:6.2防治补救措施的工程量对防洪工程的影响须提出明确的影响内容和范围,采取防治与补救措施,并对工程量进行初步估算。7.结论与建议总结归纳防洪评价的主要结论,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关建议。防洪评价总结计划

13、精编(二)_市_(_)_工程河道范围内工程建设方案申请报告申请单位:_日期:年月1.工程概况_现状为双幅桥跨茅洲河,桥梁总长_m,桥面全宽_m,桥面横向布置为:_m(护栏)+2.00(人行道)+_m(行车道)+_m(人行道)+_m(护栏),两侧设有_m高的钢筋混凝土栏杆,该桥上部结构分两幅:右幅6跨,跨径组合为(5.6+5_16+5.9)m【第一跨为现浇板梁,第2跨第6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左幅7跨,跨径组合为(5.6+5_16+5.9)m【第1跨第7跨为现浇板梁,第2跨第6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t梁】桥下_米。因承载力、道路通行能力、道路规划要求不满足等原因需拆除重建。现状老桥设计荷载为汽

14、-20,挂-100,限载8t,已不满足荷载公路-级的要求;现状桥面为双向两车道,通行能力为1082pcu/h,无法满足高峰小时1651pcu/h要求。1.1、采用规范、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一)、采用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3、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_)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_)6、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d63-_)7、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_)8、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验收规范(修订版)9、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

15、/tf50-_)10、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1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_)(二)、设计原则:(1)“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环保”的技术方针;(2)桥位选择服从路线走向,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交通发展、现状地形、水文地质等条件,以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3)在满足桥梁使用功能和桥下泄洪_要求前提下,力求桥型造型新颖且与周围景观协调;(4)选用技术先进、成熟、施工快速的桥型方案,保证桥梁建设的顺利进行;(5)在工程造价合理的情况下,注意选用结构整体性好、易于施工、坚固耐久的桥型结构,以满_通量大的特点;(6)满足_地区对本工程环保方面的要求,满足

16、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三)、技术标准:(1)桥梁设计基准期_年。(2)桥涵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3)计算行车速度。_km/h。(4)荷载等级:汽车荷载:公路-级;人群荷载:3.5kn/m按照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执行。(5)河道、防洪。茅洲河具有排水、供水、空间、亲水、生态五大功能,无通航要求。(6)桥下_:高出设计洪水位_m。(7)纵坡:道路纵坡小于_%(8)横坡:车行道为_%,人行道为_%(反向)(9)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10)坐标及高程系统:坐标采用_独立坐标系,高程采用_年国家高程。1.2、工程材料1)混凝土等级主梁混凝土:c50混凝土,桥墩:c40混凝土

17、,台帽:c30混凝土,台身:c30混凝土承台c30混凝土,桩基c30混凝土,桥面铺装:沥青混凝土,桥面防水层:防水涂层2)钢筋:r235光圆钢筋;hrb335螺纹钢筋。3)钢绞线:采用直径为s_mm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gb/t5224-_标准),标准强度fpk_mpa,ep_1.95_mpa,整根钢绞线公称截面为_mm。1.3桥梁结构形式桥梁结构为5跨等截面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桥梁全长_米,跨径5_20,桥梁分为三幅桥,桥梁总宽为_米,梁高_米,该方案易于施工,经济美观。桥梁横断面布置:主线桥横断面:_m(栏杆)+_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_m(栏杆)+15.25(行车道)+_m(中

18、央绿化带)+_m(车行道)+_m(拦杆)+_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_m(拦杆)_m铺装层厚度为10cm,6cm沥青砼加4cm防水钢筋砼;外边两幅箱梁为单箱_室,中幅箱梁为单箱_室,梁高_m。3、下部结构(1)桥梁(单幅)部分柱式桥墩直径为_m,钻孔灌注桩基础直径为_m。桥台:重力式桥台,桩基直径为_m。2.目前项目建设的阶段、工程前期审批情况目前项目处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已通过方案设计。_项目建设对其它水利设施的影响分析李松蓢桥位于茅洲河中上游河段桩号6+_处,在其下游约_m处为南光高速桥,约_m处为白沙坑水,上游约_m处为西田水,约_m处为西田桥,又依工程壅水长度仅为_m,故其建设对上

19、下游_km范围内的跨河桥梁和支流影响不大。在工程壅水影响范围内无排涝工程及码头工程,故李松蓢桥的改造对上下游影响不大。但有部分市政排水口会有影响,在桥址上下游_m范围内的排水口应考虑壅水影响与桥梁建设一并改造,在桥址上下游_m范围外的排水口如受影响应在茅洲河中上游段整治工程中考虑改造。4.防洪评价结论及建议(1)结论本工程建设项目所在河段设计防洪标准采用_年一遇洪水,桥梁设计洪水标准采用_年一遇,符合有关规范、技术标准及_市总体规划要求。茅洲河中上游段为_市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上游段干流综合整治工程中的整治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阶段,茅洲河中上游段整治主要沿原河道轴线布置,河道规划断面主要

20、为梯形。河底坡脚处埋设有截污涵,李松蓢桥两侧边坡为土坡。本次拟建桥梁位于茅洲河中上游段桩号6+_处,现状河道为天然土渠。根据_市市政专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桥位平面图推荐方案、桥型布置图推荐方案及方案设计说明)可知,富利北路跨茅洲河桥(李松蓢桥)桥梁跨度根据规划断面设计,桥墩布置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同,满足_市跨、穿、沿河建设项目河道管理技术规定(试行)(_年_月_日)的规定。从河道行洪断面分析,新建桥梁桥墩仅占用微小的行洪断面,经计算复核,河道新建桥墩后,在规划河道设计水位情况下壅水高度仅为_m,不影响河道设计堤防,壅水长度为_m,由于壅水范围内无取(用)水工程、排涝工程及码头,不影响该段

21、河道的排水,满足行洪和安全超高要求,新建桥梁与规划河道相关建筑物及相关水利、水环境规划不冲突,对河道的行洪、相关水利和水环境规划影响较小。桥梁建设对河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河床与局部冲刷,其影响范围有限,对整个河段河势的影响不大李松蓢桥桥梁_年一遇洪水位_m,桥梁梁底高程为_m,_m;左堤顶高程_m,右岸堤顶高程_m,堤顶超高_m。其桥下_满足规范要求,但堤顶超高不满足要求,故李松蓢桥建设时,其垂直投影面内及上下游各_m河道两岸堤防(防汛墙)需由桥梁建设单位同步按规划要求实施,且考虑_市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上游段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李松蓢桥处_年一遇洪水位为_m,因桥梁建设造成的

22、水位壅高差为_m,故需将桥孔过水断面面积扩宽至不小于河道原设计过水断面面积,故需拓宽至少_m2。根据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建桥前河道断面及桥梁断面相对狭小,且河道断面主要为天然土坡,河道流速相对较大,淤积不存在,但冲刷现象明显;建桥后,按规划河道断面设计,该处河道断面以及水流速均考虑冲刷和淤积要求,故桥梁的建设对河道内的冲刷及淤积问题基本不存在。工程建设应按水土保持的要求,处理好施工弃碴、施工杂物及废弃物,以利行洪畅通,决不能将弃碴等倾倒在河道中,形成行洪障碍。对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和生活垃圾要集中堆放,及时清理并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同时建筑和生活污水应做到达标排放,以减小对河道水环境的影响。富利北路

23、跨茅洲河桥(李松蓢桥)工程实施后,将该处茅洲河两岸巡河路划分为两段,占用河道约_m长度巡河路及河道管理范围,防汛抢险道路无法直接通过巡河路来完成,但富利北路桥梁的建设,通过对富利北路跨茅洲河桥(李松蓢桥)处预留四处衔接口,待今后规划河道巡河路与之衔接,满足防汛抢险的道路要求,不影响防汛运行管理。桥梁建设时应与水文部门联系,掌握施工期上游的雨情水情和洪水预报,确保工程建设期间的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2)建议。由于本工程在原桥梁处进行改建,为保障行人及车辆在行驶时的安全,在工程施工时建议做好交通疏解及施工围挡等工作,工程施工中运送材料时应错开车辆高峰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桥址上、下游_m范围内河道整治应与_市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上游段干流综合整治工程总体要求相一致,尤其是截污箱涵的断面尺寸、工程布置建议采用茅洲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规划的最新成果,以避免工程重复建设,造成投资浪费。建议加强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第14页共14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