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旅游继续教育新体系构建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83904230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乡村旅游继续教育新体系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乡村旅游继续教育新体系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乡村旅游继续教育新体系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我国乡村旅游继续教育新体系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乡村旅游继续教育新体系构建(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我国乡村旅游继续教育新体系构建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项重要的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它的开展对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乡村旅游继续教育开展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开展乡村旅游继续教育的现状,研究指出以下问题:需求调查分析不足、缺乏稳定的继续教育机构、考核评估机制不完善。因此,乡村旅游继续教育应依托高校建立独立的乡村旅游继续教育实体,针对不同的继续教育对象设计继续教育计划,积极培养乡村旅游示范带头人,实施全民旅游教育。关键词:乡村旅游;继续教育;对策1现状2017年10月18日

2、,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由于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对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原国家旅游局(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便与国家农业部联手,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认定工作。2014年,原国家旅游局(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家农业部继续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的创建活动,并且经基层单位申报、地方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等程序,最终认定37个县(市、区)为全国休闲农

3、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以及100个点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重庆是我国的第四个直辖市,也是我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其乡村旅游发展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据重庆旅游局统计,近年来,重庆市不断探索农旅融合发展,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精品节会,观光、休闲、体验农业次第涌现,有效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截至到2017年,重庆市共创建1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23个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和美丽田园,共打造3000多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

4、区景点,发展2万多家农家乐和7500多个休闲果园及农庄。2017年,重庆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5.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00亿元。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达14%。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尤其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部分文化水平偏低,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推动欠发达地区的旅游扶贫,做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需构建乡村旅游继续教育新体系。2乡村旅游继续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2.1需求调查分析不足需求调查分析是继续教育效果和继续教育质量的前提,能促进继续教育对象、继续教育内容及继续教育方式的确定。如果没有系

5、统的开展继续教育需求调查,会极大的影响继续教育的良好效果,导致形式化继续教育产生。据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统计,目前很多开展的乡村旅游继续教育都是在未进行系统的需求调查基础上便开展活动,主办方不清楚需要继续教育对象、继续教育内容及继续教育方式,而只是负责实施和组织继续教育部门单独制定继续教育计划。因此,导致最终的继续教育活动形式化,很多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不仅听不明白继续教育内容,而且参加的人数和人次也非常有限,未到达最初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目的。2.2缺乏稳定的继续教育机构近年来,大中专院校的旅游院系积极参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活动增多,但是特色不明显,成效不大,参与面不广,未形成开放

6、办学的格局。究其原因,因为成人的文化基础、兴趣爱好、职业需求各不相同。此外,开放办学牵涉到办学经费,目前大中专院校的旅游院系的经费由政府按计划拨付,尽量减少自选动作,以免产生经济上的负面后果。2.3不系统的考核评估机制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有助于发现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了解继续教育效果,促进今后开展继续教育的改进。据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统计,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很多都未进行系统的考核评估,仅仅进行了一些形式化的简单考核评估,继续教育主办方甚至都未认真点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考核评估内容。因此,最终的继续教育活动导致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完全不了解自己是否掌握所学乡村旅游技能

7、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乡村旅游继续教育活动未达到最初开展的目的。3新体系定位原则3.1实用性原则由于乡村旅游继续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历教育,因此在乡村旅游继续教育新体系的建立基础上,要了解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对症下药,不能千篇一律的模式和内容。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出发点,同时将其与课程实践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理论要点讲解为主,通过实践加深理解为辅,以便于学员更好的掌握基本理论知识。3.2多样性原则我国地域广阔,人员众多。由于经济发展和个人能力不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因此,乡村旅游的继续教育工作应基于地区差异、对象不同以及时间阶段等因素,采取多种继续教育方式。同时

8、,注重理论授课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主题讲座与分组讨论相结合,课堂面授与外出实践相结合,全国继续教育与主题研讨相结合,从而促进全面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3.3时效性原则乡村旅游继续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继续教育,因此,要从继续教育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教育中期过程组织以及继续教育结束考核评估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以确保整个乡村旅游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真正从中获益,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乡村旅游经营过程中。同时,通过走访访谈和调查问卷等多种手段开展考核评估,以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使乡村旅游继续教育成为一项长期的惠民工程。3.4重点性原则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包括当地村民以及与村民生产生活

9、密切关联的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因此,新体系的构建中需要有重点、分层次、全方位、分阶段的进行,尤其是乡村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乡村旅游食品营养与卫生,乡村旅游房务服务与管理,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与管理,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乡村旅游市场开拓,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法律与政策问题等实质性内容的教学和继续教育。4新体系构建策略4.1依托高校建立独立的乡村旅游继续教育实体由于相关大专院校的旅游院系具备完善的师资,能给予乡村旅游强大智力支持,因此新体系构建中强调依托高校建立独立的乡村旅游继续教育实体。一方面,用短期继续教育等方式,培养旅游服务人员,提高从事农家院农户的旅游接待水平、文化素养和工作技能。加强乡村旅

10、游接待人员对城市客源地游客的生活方式、习惯的理解,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另一方面,构建高校继续教育项目责任制,做到任务不交叉、不落空、奖罚分明。建立基于多渠道的考核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不同的学校具备不同的继续教育对象,不同的讲师也会有不同的继续教育进度,可以将学员具体学习的内容作为划分标准,以此分类,有针对性的培养从业人员。4.2针对不同的继续教育对象设计继续教育计划由于继续教育对象的类型多样,因此需制定出基于乡村旅游各类从业人员工作特点的乡村旅游继续教育培训方案。例如,对于从事乡村旅游农家乐的从业人员,可以开展乡村旅游房务服务与管理、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内容。对于乡村旅游讲解员的从业人员,

11、可以开展乡村旅游导游讲解技能、乡村旅游普通话训练等内容。同时,也要关注新生代乡村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尤其是新生代女性和老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为他们量身打造实用易懂的乡村旅游继续教育计划。4.3积极培养乡村旅游示范带头人乡村旅游带头人有助于带动整个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在开展乡村旅游继续教育活动中,主办方可以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中,挑选能力强、条件好、信用高、愿意帮助其他人致富的乡村旅游示范带头人进行各种形式的集中培训,通过带动效应,引导其他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一起发家致富,同时,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发展乡村旅游行列中,最终在农村实现乡村旅游规模化。政府对乡村旅游示范带头人从事乡

12、村旅游业给予小额贷款帮助,奖励其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做出的贡献。4.4基于全域旅游的全民旅游教育利用媒体、广播等各种大众传播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提供灵活、方便、高效的学习条件,激发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开辟旅游专栏和专题节目,开展旅游宣传教育,培养和强化本地居民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意识、传播旅游接待知识。参考文献1杨世河.旅游新业态、新形势下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改革J.高职教育,2013(10).2周继霞.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4张凌云.智慧旅游: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时代的来临J.旅游学刊,2012,27(2).5张吉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作者:张龙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学院第 7 页 共 7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