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对策

上传人:dc****87 文档编号:83899035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 文 摘 要我国在城市化迅速开展的同时,土地以每年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速度递减,失地农民的人口急剧增加。对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主要生产资料,是他们生存、生产和开展的根底,承载着劳动资料和生活保障的双重功能,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最根本的生活保障,却没有被纳入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中,也享受不到和普通市民一样的待遇。由于角色的突然转换加上原先低本钱的生活方式的失去,征地补偿标准低,生活无法保障,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造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明确土地产权;规征地安置行为,合理补偿失地农民;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

2、建议。关键字:城市化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目 录引言1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1一、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突出1二、征地补偿不合理1三、土地征用及管理程序不规2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偏低 2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困难的成因2一、法理原因2二、社会体制原因3三、地方政府原因3三、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建议 4一、明确土地产权4二、规征地安置行为,合理补偿失地农民4三、加强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5四、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5 1、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5 2、建立医疗保险制度5 3、建立适当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四、完毕语 6五、参考文献 6. z-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

3、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步伐的加快,城市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城市化引起了经济社会构造的变化,特别是产业、空间或地区构造的变化。大量的农业用地变成了非农用地,一大批农民变成了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失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是农民对国家做出的历史性奉献。按理失地农民不应该成为问题,而事实是,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假设不妥善处理失地农民的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社会的有序开展。改善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境遇,目前依然是地方政府责无旁贷的重任。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一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突出城市化过程量农民失

4、去土地,成为城市化浪潮中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十分严峻。一方面是就业渠道少,并且缺乏稳定性也是业已存在的严重问题。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大致有两种:一是在本地企业务工或者开店创业。这些农民有的会随着企业技术进步以及用工市场化,由于自身缺乏知识技能而失业。二是外出做建筑工人、跑运输、搞装修、干零活、摆地摊、装卸等短期的临时性的工作。受季节性或者市场需求等影响,失地农民就业不充分或失业。 张彦丽,王峰: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农垦经济,2006年12月,第2页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缺少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使一些农民出现失地即失业,一些失地农民被城市边缘化,不能较好的融入城市社会,回到农村

5、又没有劳作的土地,不得不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造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局面。二征地补偿不合理目前,根据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应为该地被征用前三年年均产值的610倍,而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三年年均产值的十五倍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年均产值的三十倍。 曹洁清,任茜,张雁凌: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设想,*财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88页一方面所谓前三年平均产值并不能表达土地最正确市场价价格,同样的土地种粮与种中

6、药材、果木等经济作物的收益差异相当大。如果农民前三年只种粮食作物,征地自然就按粮食作物来测算土地的产值,在农产品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农民征地补偿就明显受损。另一方面,这种只限最高价,却不定最低保护价的做法,明显地站在征地者的角度,较少顾虑对农益的保护,以致在实际中,国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费与土地二级市场的出让价格差距巨大,这种征地补偿实际上排除了被征地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时机,农民在农地转用过程中应当享有的土地增值收益被剥夺了。三土地征用及管理程序不规政府征用土地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规的现象。一是被征地主体参与缺乏,农民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人

7、民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但在实际操作中,集体在征地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有限,更不用说农民。在征地程序上,农民完全处于被动和不平等的地位,没有话语权,征地听证也仅仅是流于形式。二是补偿资金易产生暗箱操作。我国对征用土地补偿标准、方式、方法,虽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中,征地主体不按规定发放土地补偿使用费的现象频频出现,各方利用权力大量挤占对农民的补偿,扭曲了政府、用地单位、农民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偏低对于农民而言,土地承载着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一旦土地被征用,他们的养老保障就会出现后顾之忧,而目前普遍实行的

8、货币补偿方法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次性货币安置只为失地农民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偿,并没有与社会保障制度同步衔接,随着领取的一次性补偿金的逐步用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就突现出来。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其中医疗和失业保险的参保率尤为低,保障水平低下。目前各地农村的养老金发放标准大局部在二、三百元,有的地区甚至不到一百元,这种养老金水平在当前农村较低消费水平的情况下也只能维持温饱。另外,失地农民随着城市化的开展最终转化为城市市民,而城市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生活本钱大幅度上升,失地农民想靠这点微薄的养老金在城市安心无忧的养老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此低的保障水平,失地农民无法安享晚年,将极束

9、缚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失地农民并没有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他们当中有一些特困户,生活水平明显处于国家公布的最低生活水平以下,由于没有政策支持而缺乏保障。 张红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府职责对策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4月,第32页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困难的成因一法理原因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模糊。按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及农业法的规定,农村土地属于乡、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在现实中,乡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并不存在,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实际缺位,村民小组则只是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不具备行使农村土地处置的权力,从而造成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严重模糊。我国目前的土地制

10、度从权属关系看是土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别离。在经营形式上是农民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集体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但集体拥有的只是局部的所有者权利。土地集体所有者产权不能自由转让,只能依法在一定期限有偿出租或让渡其使用权,不能买卖土地产权,这使国家根本垄断了土地的一级市场,可以根据需要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实行了强制性征购,仅需支付一笔在土地实际市场价格中占比例很小的补偿费,无须进展等价交换的市场买卖,土地市场增值收益的大局部为各地方政府所得。我国二十多年家庭承包制的制度变迁,已使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在土地占有、使用、收益等方面得到充分表达,但土地处置权始终没有,由

11、于农民没有完整的土地产权,农地自由流转受到了严格的约束和限制,而村级组织可随意操纵土地流转、热衷于转让和租赁土地。其侵犯农民的物质利益和经营自主权,农民无力抵抗。导致了土地征用过程中,利益各方都出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来多征多占,侵犯农民的权益。二社会体制原因长期以来的二元经济社会构造体制是形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难题根本性原因。在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下,土地是对农民家庭保障最根本的经济根底,也是其最后的一道生活平安保障。土地就是农民的就业岗位,离开土地他们将没有其他就业途径和渠道;土地收益也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在土地福利性均分的原则下,我国实行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

12、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它把土地作为保障农民根本生活需要的主要手段,并通过土地政策努力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土地的福利绩效足以抵消其效率损失,为家庭经济的开展及其保障功能奠定了根底,为农民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提供了制度安排。土地承包制在保障农民根本生活、维护农村及全社会的稳定,在缓解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阵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无法估量的作用。我国农村的土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资源,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功能。长期以来城乡社会、经济的二元构造使农村社会保障的起点很低,政府对农村的社会保障投入几乎为零,绝大局部农村地区没有养老、医疗及失业保障,而且城乡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化的趋势。农

13、村土地事实上成为国家赋予农民社会保障的载体。在城市化进程中,因征地权滥用、没有妥善处理离地农民的安置问题等,导致失地农民既丧失了拥有土地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权利,又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失地农民严重边缘化,使他们面临着极大的社会风险。 宋青峰,左尔钊:试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村经济,2005年第5期,第78页三地方政府原因地方政府征地容易带有随意性,没有顾及产权的排他性,轻易否认了农民集体所有者对土地的自主权。征地补偿制度在征地前缺乏透明度,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视权和申诉权被剥夺;征地过程中不仅补偿标准偏低,而且又没有替代保障措施配套,近忧远虑使失地农民上访不断。圈

14、地风盛行,征而不用现象非常普遍,失地农民意见很大。政府低征高卖,农民十分反感。暗箱操作,腐败孳生。征地的经济补偿难以解决失地农民以后的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征地的补偿安置费分配混乱,村级留用资金管理失控;缺乏相应的就业补偿机制,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当前的用地制度使政府成为进展征地补偿的唯一责任人,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提供具体的就业岗位,无法直接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征地以后最大的社会问题。现行征地补偿中不包含社会保障,失地农民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急剧降低。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一根本的、也是最后的传统保障手段,通常又没有条件进入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一次性补偿

15、获得的现金十分有限,难以作为失地农民进展自我保障的经济根底。因此,失地农民如果不能尽快取得新的就业时机或其他收入来源,往往很快转化为既无收入、又无保障的贫困人口。 宋青峰,左尔钊:试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村经济,2005年第5期,第35页三、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建议一明确土地产权要从根本上解决征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必须用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维模式来探讨农民的土地征用问题。首先要明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根据产权理论,农村集体建立用地使用权、农用地承包权和经营权都直接来自于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应归属于农民集体土地产权体系中的使用权。应尽快明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建立和完善农民承包

16、土地所具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的完整物权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土地财产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健全平等的土地交易制度。对经营性建立用地,不能采取强制性征地,应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建立规划的前提下,参照国有土地出让方法,建立健全农民集体建立用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并轨入市的交易制度。对协议出让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无论是出租土地的租金、入股土地的股权,还是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价格,必须由农民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土地承包经营者和投资方共同组成的协商组织谈判确定,达成的协议须受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监视。三是建立公正的农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为了让农民从土地上获取长久稳定的收益,可以对经营性工程所征用的土地

17、,允许原土地所有者和承包者以土地作为资产参与开发和入股经营,获得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对失地农民宜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让他们从土地上得到长久稳定的收益。 李亚华,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大学学报,2004年5月,第362页(二)规征地安置行为,合理补偿失地农民给予被征地者的补偿往往要超过土地的市场价值,既有利于保证被征地者原有的生活水准不至于降低,也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在江浙等地已经出台了关于对失地农民实行生活补贴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假设干意见和关于实施的有关补充意见等政策和法规,对保护失地农民利益作出了具体规定,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18、。完善市场化的征地安置制度, 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尊重农民集体土地财产权, 以法律形式明确赋予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及农民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理和转让等权利。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围, 严格实行公益性用地征用与经营性用地征收制度。政府除国家公益性用地可先征为国有外, 其他类型的征地应允许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直接进入建立用地市场, 由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与使用土地的公司、企业、房地产经营者直接交易。同时,合理制定征地补偿标准,进一步细化补偿工程, 扩大征地补偿围, 使征地补偿做到同地同价。三加强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通过就业换取保障,减少了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张

19、红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府职责对策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4月,第14页努力拓展就业渠道,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再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存和开展的根本途径,只有再就业才能为失地农民提供稳定的生活来源,也可减少失业给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和社会风险。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工作。对于因政府行为而失地的农民,应一律将其纳入城镇社区管理和就业效劳围;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在税收减免、贷款、场地等方面给予其与城镇下岗职工同等的扶持政策;积极开发准入门槛低、适合农民就业的公益性或生产性岗位;加快市场建立步伐,为更多的失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创造条

20、件;建立安排失地农民就业数量与用地单位用地规模挂钩制度;对零就业的失地农户,应采取特别措施重点给予照顾;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将被征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以职业技术、岗位技能为重点的就业培训,提高失地青壮年农民转岗就业的能力,促使失地农民实现充分就业。四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大局部被征地农民不了解社会养老保障,不清楚养老保障政策,对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主动性不高,对保险不信任,加之保险的回报周期过长,社会保障的程序繁杂,支付保费后不能在短时间见到效果,都影响了失地农民参保积极性。我们应当提高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意识,让农民意识到社会根本养老保险可

21、以为他们提供维持根本生活的资金保障,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征地单位、政府、失地农民三方共同承当养老保险的缴费,降低失地农民的经济负担,这样政府可以更好地引导农民使用耕地补偿费用,应将失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的补贴围,减轻农民缴纳社会根本养老保险的负担。 曹艳凯,成华威: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励志,2021年第10期,第288页2、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对于失地农民,可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一是为失地农民建立相应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政府与民间结合,强化多元投入机制,引导社区经济、企业、慈善机构及个人等方面的捐助,充实失地农民医疗救助基金。二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保

22、障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三是商业保险,可以为失地农民投保团体大病保险等。3、建立适当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公民的生存权得到保障的重要表达。其覆盖的围应当是全体公民。失地农民属于社会的边缘群体,在现行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的围之外,政府应考虑建立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生活在当地最低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的失地农民进入最低生活保障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具体来说: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从维持根本生活的物质需要、当地人均消费水平、地方财政与乡镇集体的承受

23、能力等多方面来设计,从而保证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能低于被征地前的生活水平。四、完毕语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其现实与理论的意义重大,但任重道远,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在政府主导型的经济社会开展模式下,地方政府的政策干预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的加剧,造成了农民利益的受损害。要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开展问题,就必须规政府征地安置行为,合理补偿失地农民,加强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最重要的是,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为根底,为他们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五、参考文献1、王芙蓉: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师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5月2、彦丽, 王峰:失地农民

24、就业问题研究J.*农垦经济, 2006, (12)3、艳凯,成华威: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励志,2021年第10期4、红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府职责对策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4月5、洁清,任茜,雁凌: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设想,财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6、亚华,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大学学报,2004年5月7、海军:土地征收中农民利益保护问题研究,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21年8、王佳丽,於忠祥:土地征用问题的根源探析,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第12期9、伊娜,肖红波:浅析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农业,2006年第2期10、宋青峰,左尔钊:试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村经济,2005年第5期11、重光.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政策调整与人口户籍变更J.中国土地科学,2000年6月12、凤燕:城郊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公共政策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4月.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