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课时训练08燃料的燃烧练习鲁教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3830992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课时训练08燃料的燃烧练习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课时训练08燃料的燃烧练习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课时训练08燃料的燃烧练习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课时训练08燃料的燃烧练习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课时训练08燃料的燃烧练习鲁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训练(八)燃料的燃烧(限时:30分钟)|夯实基础|1.xx上海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A.减少空气通入量B.充分利用热能C.将块状煤碾成粉末D.净化尾气2.xx天津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图Z8-13.xx广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甲烷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4.xx昆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B.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

2、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5.xx岳阳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图Z8-26.已知石蜡的着火点约为190 ,蜡烛的火焰由气态石蜡燃烧形成。如图Z8-3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 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会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图Z8-3A.移走可燃物B.隔绝氧气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无法判断7.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3)本溪市的燃气改造工程,使更多的居民用

3、上了天然气。天然气中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为了缓解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新能源:。8.请根据图Z8-4回答下列问题。图Z8-4(1)图和两种灭火方式的原理分别是;。(2)图是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火,还造成图的后果,其原因是,使燃烧更猛烈;正确熄灭油锅里火焰的方法是。|能力提升|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烧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

4、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xx聊城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的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逃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3.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Z8-5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Z8-5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

5、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4.xx北京用如图Z8-6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图Z8-6(1)设计B、D的目的是。(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填序号)。5.xx齐齐哈尔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金属的回收利用可有效地保护金属资源,此外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还有哪些? (答一点即可)。(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但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原因是什么? (答一点即可)。(3)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

6、出现黑色,这是燃气燃烧不充分造成的。燃料燃烧不充分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答一点即可)。6.xx江西如图Z8-7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图Z8-7(1)仪器的名称为。(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中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Z8-8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图Z8-8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B

7、.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参考答案夯实基础1.C解析 把块状煤碾成粉末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2.C解析 加油站油罐车上装的是燃油,属于易燃液体,C符合题意。3.A解析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反应吸热;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不能被降低;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的高能燃料,甲烷不充分燃烧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4.A解析 家中燃气泄漏时,要轻轻地开窗通风,杜绝一切产生明火的

8、操作,开灯检查会产生火星,A错误;加油站、加气站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物质,使用手机可能发生爆炸,造成危险,B正确;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由于温度高,造成有毒有害气体向上运动,故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靠近地面逃离,C正确;炒菜时,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有黑色物质,说明燃烧不充分,此时应加大空气进气量,故调大灶具的进风口,D正确。5.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A中的小木条是可燃物,玻璃棒不是可燃物,故探究的是燃烧需要物质具有可燃性;B中小木块和小煤块都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小木块先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实验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

9、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中罩在烧杯下的蜡烛会熄灭,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6.A7.(1)混合物(2)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合理即可)(3)CH4 +2O2CO2+2H2O清除可燃物(合理即可)(4)太阳能(合理即可)8.(1)隔离(或阻断)可燃物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2)水的密度比油大,水下沉水的沸点比油低,导致水暴沸,油滴飞溅出来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盖上锅盖(或加大量青菜)能力提升1.D解析 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

10、一定的,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实现。要使燃烧更旺,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隙,以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B解析 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一般不会改变;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一定要从楼梯逃生,不能乘坐电梯,防止断电被困;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应该立即用湿抹布扑灭。3.B解析 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二氧化碳不是导致酸雨的气体。4.(1)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3)A解析 本题考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B与D对比可知,温度不同,其他的实验

11、条件相同。B中的温度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B中的白磷不燃烧;而D中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D中白磷燃烧,故B、D对比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即O2为变量,而O2为变量的对比组有A与B和C与D,A、B中温度都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均不能燃烧,所以只能使用C、D进行对比实验,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则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O2。(3)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O2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与D对比验证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C与D对比验证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A。5.(1)防止金属锈蚀(合

12、理答案均可)(2)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合理答案均可)(3)燃料利用率降低或浪费燃料(资源)或污染空气(合理答案均可)6.(1)酒精灯(2)需要可燃物(3)乒乓球碎片低(4)D解析 (2)酒精属于可燃物,能够燃烧,水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所以通过实验一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3)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所以相同条件下先燃烧的物质是乒乓球碎片;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4)随着蜡烛的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小,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根据图像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体积分数之和为84%。8 / 8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