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活数据的中心方案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3722381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9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双活数据的中心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双活数据的中心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双活数据的中心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双活数据的中心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活数据的中心方案设计(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6年9月某某恒巍信息科技某某多链路/双活数据中心建设解决方案XX平台数据中心设计文档版本:修订内容修订日期修订人v 1.031总述51.1XX平台双活数据中心建设需求5562XX平台数据中心设计62.1私有云设计概述67811122.2存储规划设计13131414141415152.3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1616171718203应用服务控制与负载均衡设计203.1功能介绍203.2应用优化与应用交付设计213.3XX平台数据中心应用优化方案2222234数据中心安全设计244.1网络准入控制244.2VDI虚拟桌面安全管理254.3智能的监控、分析和威胁响应255数据中心运维保障体系建设

2、265.1运维监控系统建设方案265.2监控管理27282929296采购需求306.1硬件局部306.2软件局部316.3实施局部321 总述1.1 XX平台双活数据中心建设需求1.1.1 目前平台架构存在的问题XX平台目前数据中心托管在某IDC机房,由于机房提供的单链路网络较不稳定,应用层面目前也没有做负载均衡和、冗余与容灾设计,存在多处单点故障风险。数据中心的各项服务均不能满足724小时的无故障运行,无法支撑与保障业务连续运行。因此而造成应用程序性能较低,故障率高的影响。随着各类业务应用对IT需求的深入开展,业务部门对资源的需求正以几何级数增长,传统的IT根底架构方式给运营人员和未来业务

3、的扩展带来巨大挑战。具体而言存在如下问题:l 资源利用率低:传统架构方式容易造成底层资源之间的竞争,普遍的现象就是忙的设备不堪重负,闲的设备资源又空闲更多,二者相互之间又无法借用和共用,反而互相干扰,没有充分发挥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性能,以至于影响了程序本身的性能,造成与移动应用体验不佳。l 扩展性差:现有架构都各自独立不能纵向与横向扩展,无法满足业务的弹性扩展,如在业务峰值时,弹性的扩大资源。并且在顶峰过后,归还该扩展的资源。l 架构传统无法满足业务高可用性:XX平台主要运营的是互联网业务,传统的网络与服务器架构模型无法满足互联网应用,高并发、高吞吐、大数据增长的业务模式,无法满足跨数据中心级

4、别的冗余与容灾。l 运维管理难:没有建立集中式的运维体系,缺乏立体式的多层监控。碰到故障时难以第一直接发现故障原因。缺少自动化的性能分析、优化工具与方法1.1.2 XX平台数据中心目标架构XX平台多活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采用“分应用主备模型。两个数据中心的应用根据业务不同来划分主从对外提供服务,两个数据中心都处于活动状态,都能独立工作且互为备份。两个数据中心之间通过稳定、低延时的私有专线连接实现数据与配置的同步。本案中所有互联网应用服务器都以生产数据中心为主,办公数据中心作为备份,当生产数据中心故障或者网络中断时,办公数据中心有能力接收用户访问,对外提供服务;而虚拟桌面和其他办公应用如此主要建立

5、在办公数据中心,一旦数据中心故障,呼叫中心的用户可以访问到数据中心的备用系统。两个数据中心之间通过专线进展互联,“分应用主备模型的双活数据中心可充分盘活企业闲置资源,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帮助用户接入最优节点,提高用户访问体验。见参考图1:生产数据中心 生产数据中心1 办公数据中心生产数据中心2应用B备份系统应用A应用A备份系统应用B应用A访问应用B访问Clients图12 XX平台数据中心设计2.1 私有云设计概述XX平台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可扩展与伸缩,稳定高效的私有云,建立私有云可以使上层业务应用仅仅根据自己所需的计算资源占用要求来对CPU、内存、I/O等实现自由调度,而无须考虑该应用所在的

6、物理关联和位置。业务应用运行所依赖的物理计算环境通过网络实现连接,互连CPU和内存,实现真正意义上彻底的实现服务私有云化。2.1.1 服务器虚拟化应用为了使服务器资源能够集成在一起,形成私有云,统一对外提供计算服务,必需部署软件的虚拟化系统来整合成云,本案采用VMware vSphere产品来搭建服务器虚拟化与桌面虚拟化,形成统一底层架构平台。因此在私有云数据中心内,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平台是该系统最为核心的组成内容。虚拟化软件平台分为虚拟化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两个局部,业务平台部署在物理服务器计算资源上,实现计算资源一虚多的虚拟化业务需求;而管理平台如此通常会部署在统一管理平台组件内部,对业务平台

7、所在物理服务器计算资源进展统一调度部署。服务器虚拟化平台主要提供分区、隔离、封装和迁移4个关键特性。分区:在单一物理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多个虚拟机。隔离:在同一服务器上的虚拟机之间相互隔离。封装:整个虚拟机都保存在文件中,而且可以通过移动和复制文件的方式来移动和复制该虚拟机。迁移:运行中的VM可实现动态迁移到不同物理机的虚拟平台上。设计原如此:l 灵活性:通过封装 vCenter 服务器为虚拟机, vCenter 可以方便地从一台 ESX 主机迁移到另一台 ESX 主机,满足硬件设备维护需要。l 快照:虚拟机快照能够被备份和归档利用,当需要为 VCMS 打补丁和升级时实现最小恢复时间。l 高可用性

8、 HA:利用这种虚拟化架构平台的高可用性级别的功能去确保任意时间内管理功能的可用性。本次项目主要组件: vCenter Server 1 台 vCenter 服务器安装在虚拟机上,数据库安装在外部的数据库服务器上 数据库高可用 项目中一共有 2 个数据库需求: 1 台 vCenter 服务器, 1 台事件服务器。 需要搭建数据库高可用环境,数据库搭建MirrorESXi 主机支持所有的虚拟服务器和虚拟桌面,数据中心3台 Dell R730服务器 vSphere HA 互联网业务所有的虚拟机都放置在同一个 HA 中,每个应用群集各自为一个 HA,虚拟桌面业务所有虚拟机防止在另一个HA中,能做到故

9、障切换组件说明: vSphere VMware - 提供强大的服务器虚拟化功能,平台稳定,性能可靠 vCenter - 集中管理工具,集中管理 vSphere ESXi,提供高可用性功能VMware vCenter 服务器将被安装到一台专用的虚拟机上,并且该 vCenter 虚拟机的克隆作为冷备恢复可用性方案。当出现 vCenter 虚拟机操作系统级或应用软件级别的故障时,使用冷备虚拟机进展最新数据的数据库恢复,从而实现 vCenter 服务器高可用性方案。2.1.2 VDI桌面虚拟化应用在建立的私有云构建为XX平台搭建虚拟桌面以提高办公效率,降低TCO。为了保持平台的一致性与可扩展性,本案采

10、用Vmware Horizon View结合瘦客户机来实现虚拟桌面环境搭建。本次项目主要组件 vSphere For Desktop View Manager组件说明:vSphere VMware - 提供强大的服务器虚拟化功能,平台稳定,性能可靠View Manager - 是企业级虚拟桌面管理器,是 VMware View 的关键组件。 IT 管理员使用VMware View Manager 作为中心控制点,支持最终用户安全灵活地访问其虚 拟桌面和应用程序,并利用与 VMware vSphere 之间的严密集成,帮助用户以安全托管服务形式交付桌面。 VMware View Manager

11、具有极强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它使用基于 Web 的直观管理界面创建和更新桌面映像、管理用户数据、实施全球策略等,从而同时代理和监控数以万计的虚拟桌面。View Manager 组件:o VMware View Connection Server 管理对虚拟桌面的安全访问,与o VMware View Agent 提供会话管理和单点登录功能oVMware View Client 支持 PC 和瘦客户端上的最终用户通过 VMwareView Connection Server 连接到虚拟桌面使用。o View Client with Local Mode,即使网络发生中断也可以访问虚拟桌面,不会影

12、响 IT 策略的实施。o VMware View Administrator 允许管理员进展配置设置、管理虚拟桌面和设置桌面的权限以与分配应用程序虚拟化桌面的优势:VMware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可以在以下方面大大降低我们的桌面管理本钱:将用户的操作系统集中运行在数据中心,并对其进展统一的管理与维护,大大降低了IT管理人员的运维本钱图2加快了系统部署的时间,管理员可以在数分钟内部署用户桌面将交将使用。使用VMware独有的poser功能,可以将整个企业的桌面系统进展单实例的管理与维护。同时大大降低了对后端存储扩容的压力。应用,系统补丁的安装、管理、升级等,也只需要操作一次,即可以让所有用户进展使

13、用。延长用户桌面PC使用,降低桌面更新的采购本钱,维护桌面的费用大大降低。更灵活快捷的服务业务,如果新添加用户,只要硬件资源仍然充足,可以通过简单的配置,在一分钟只能为用户提供出一台桌面系统,而无需传统的复杂的桌面准备工作,而只需要一台统一的简单的终端设备,就可以让用户访问。提供高可扩展性,在架构设计合理和硬件充足的前提下,可以快速的将桌面交付用户;当硬件不足的情况下,只需要将新的物理服务器参加VMware的资源池中即可。因为在桌面虚拟化环境的边缘很少发生计算执行过程,所以计算体系结构对终端设备处理能力的依赖性降低。这为 IT 人员创造了一个大幅降低终端硬件本钱的机会。他们可以将现有 PC 作

14、为虚拟桌面终端设备重新加以利用,从而延长现有 PC 的生命周期,或者使用瘦客户端设备代替老化的 PC,这种瘦客户端设备的生命周期通常是标准 PC 的两倍。以更少的资源、时间和资金完成更多任务。通过将桌面根底架构集中到 VMware View,IT 人员可以跨桌面映像和应用程序的整个生命周期对其进展调配、维护和监控,不仅更加快捷轻松,而且可以降低本钱。通过减少支持来电次数和终端用户停机时间,提高了整个工作场所的工作效率。2.1.3 网络服务虚拟化应用传统网络是不具备虚拟机意识的,即在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是无法区别它是来自于哪个虚拟机,也无法在网络上根据虚拟机来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当虚拟机迁移,也没有

15、相应的网络跟踪保证服务的全局一致性。通过DistributedvSwitchesvDS或vNDS支持一个交换机在多个宿主上配置使用。具有一样配置的vSwitch必须在每一个宿主上创建,以便支持如VMotion的特性。当一个VM从一个宿主移动到另一个宿主时,它需要发现另一个宿主的网络名称和一样的配置才能建立连接。在每一个宿主上配置每一个vSwitch是非常费时的过程,而如果并非所有配置都一样的,通常就会出现VMotion兼容问题。图3vDS与标准交换机非常相似,但是标准vSwitch是在每一个宿主上单独配置,而vDS是使用vCenterServer进展集中配置。每个vCenterServer最多

16、有16个vDS,每个vDS最多可以连接64个宿主。vDS通过vCenterServer创建和维护,但是它们的运行并不依赖于服务器。如果vCenterServer变得不可用,vDS不会丢失它们的配置。当一个vDS在vCenterServer中创建时,每一个宿主上会创建一个隐藏的vSwitch与vDS连接,它位于本地VMFS卷的名为.dvsData的文件夹中。2.1.4 计算资源需求根据不同类型的用户分配不同的虚拟内存和 CPU,通常情况下数据库服务器 对CPU和内存的要求比拟高,资源的占用率大,数据库服务器启动或者业务顶峰对计算资源是极大的挑战,分配8vCPU和16G内存应用与代理服务器分别使用

17、4vCPU结合8G与4G内存组成分布式高性能群集虚拟桌面用户对于运算资源的需求相比照拟低。一般情况下有播放 720p 视频需求, Windows7 64bit 的用户我们建议使用2vCPUsRAM3GB8G4G16GCPU2vCPUs4vCPU2vCPU8vCPU交付VM数量3015154小计RAM90906064本案需要部署3台DELL R720服务器, 每台配备2颗E5-2620v3服务器CPU,至少需要284内存。为了保证硬件一致性与宿主机的稳定,取整采购288G( 16G单根内存), 其中生产环境采购192G, 办公环境补充96G内存,以整体满足本次项目中跨数据中心容灾与可迅速弹性扩展

18、的计算资源要求。2.2 存储规划设计2.2.1 数据的安全性和系统的高可靠性本系统负责完成对业务系统的支持,对系统的高可靠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作为该系统核心的存储平台的高可靠性如此更是重中之重。由于采用了集中存储的方案,所有的信息存储,信息管理与信息共享均集中存储于统一的平台之上,存储平台的任何故障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存储平台的数据安全性和系统高可靠性尤为重要。另外本案存储的架构充分考虑到了跨数据中心级别的容灾迁移,企业关键核心将在业务空闲时段进展跨站点的数据备份,以满足容灾需要图42.2.2 系统的高性能存储系统要存储大量的在线数据信息,支持更多服务器的在线业务并发写要求。由于总的数据量会很

19、大,如何在这么大数据量情况下满足这么多客户机的并发访问,整个存储系统的性能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求。而且考虑到将来业务的增长,数据量还会持续增加,客户机的数量也会继续增加,系统的性能还应能很好的适应未来的扩大和扩展的需要2.2.3 系统的可扩展性/可扩大性作为集中存储的根本要求,存储系统应能支持巨大的存储容量,可以集中存储不同平台的企业数据,从而使企业在保存分布式处理好处的同时实现核心信息的集中存储和集中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开展以与环境的变化,业务系统的数据量会飞速增长,许多新业务系统会不断产生,因此对存储系统的可扩展性有很高要求。尽管我们在本方案中已经充分考虑了系统存储容量空间的预留,

20、但随着业务的开展,对存储系统的可扩展性要求仍将非常迫切。这主要表现在对存储系统容量的平滑扩大以与对新的主机HOST系统的平滑连接,以尽量减少对已有正常业务的影响。2.2.4 系统的多平台支撑能力本系统是一个多层的体系结构,在集中的存储平台之上要为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其他服务器提供统一的存储方案。这不可防止的涉与到存储系统的多平台支持能力。作为应用服务器可能会采用Linux服务器,作为其它服务器可能会采用的是Windows等。作为集中存储的根本要求,存储系统必须能够同时连接不同的服务器平台,以满足数据集中的需要。2.2.5 灵活性和系统管理的简单性由于存储系统的数据量非常大,如何有效的管理

21、大量的数据,包括数据备份/恢复,都对存储系统的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系统管理人员需要有高效的方法实现全面的存储系统监控,包括实时数据性能监视、错误监测、错误状态识别等等。另外作为集中的存储平台,由于前端需要连接的服务器数量很多,如何在多个服务器平台之间对容量进展灵活的划分和调度也是为存储系统的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2.2.6 存储的虚拟化DELL SCv2000s系列存储设备将存储资源虚拟成一个“存储池,这样做的好处是把许多零散的存储资源整合起来,从而提高整体利用率,同时降低系统管理本钱。与存储虚拟化配套的资源分配功能具有资源分割和分配能力,可以依据服务的要求对整合起来的存储池进展划分,以最高

22、的效率、最低的本钱来满足各类不同应用在性能和容量等方面的需求。特别是虚拟磁带库,对于提升备份、恢复和归档等应用服务水平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极大地节省了企业的时间和金钱。除了时间和本钱方面的好处,存储虚拟化还可以提升存储环境的整体性能和可用性水平,这主要是得益于“在单一的控制界面动态地管理和分配存储资源。在当今的企业运行环境中,数据的增长速度非常之快,而企业管理数据能力的提高速度总是远远落在后面。通过虚拟化,许多既消耗时间又屡次重复的工作,例如备份/恢复、数据归档和存储资源分配等,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来进展,大大减少了人工作业。因此,通过将数据管理工作纳入单一的自动化管理体系,存储虚拟化可以显

23、著地缩短数据增长速度与企业数据管理能力之间的差距。2.2.7 存储容量规划充分利用DELL SCv2000s系列存储的分层,分资源I/O特性,把企业关键的核心业务放置到最先进的SSD存储固态磁盘群集中运行,把性能要求不高但是大容量需求的静态资源放置到存储普通硬盘群集中运行,其次VDI桌面系统放置到服务器本地的普通硬盘群集,另外存储中划分一块区域作为VDI桌面的跨数据中心容灾使用。容量规划如下表所示:存储固态磁盘1200G1200G1000G存储普通磁盘800G4000G本地普通磁盘800G1000G1000G2.3 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2.3.1 流量调度数据中心层面:我们推荐使用两层逻辑算法的

24、智能DNS调度策略,首先,全局负载设备会判断用户的地理位置,将用户调度到速度最快的网络线路,解决南北互访的问题;其次,根据用户所属运营商选择对应链路供用户接入,解决跨运营商访问慢的问题。此外,全局负载还可对客户端LDNS发起反向探测,判断用户网络质量,为用户选择最优接入路径。服务单元层面:WEB、APP和DB服务单元都配备了本地负载均衡器,用户访问流量到达数据中心内部后,由服务单元的负载设备根据预设策略分发给各服务器,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选择轮询、优先级、最小连接等算法。图52.3.2 业务连续性数据中心层面:通过DC Cookie保证用户接入同一数据中心。用户首次访问时,本地WEB负载设备在响

25、应数据包中插入DC Cookie,当客户端网络发生变化时,第二次访问就可能被调度到其他数据中心,这时其他数据中心的WEB负载设备会识别该Cookie,将用户请求至第一次处理该用户访问的WEB负载设备,再由该负载设备进展调度。服务单元层面:WEB服务单元的负载建议通过cookie会话保持插入、改写和被动保证业务连续性;APP服务单元的负载可通过cookie或源IP会话保持保证业务连续性是否需要会话保持,选择何种会话保持方式需要结合应用具体情况;DB服务单元一般不需要会话保持。2.3.3 健康状态检查服务单元层面:通过内置的应用级健康监视器对服务器进展主动探测,提供HTTP、HTTPS、RADIU

26、S、FTP等常用模板。对于其他应用,提供接口供用户自定义检测内容和响应内容。此外,还提供极具特色的被动健康检查功能,通过对TCP和HTTP协议的数据交互做采样分析,判断服务器的健康状态。图6数据中心层面:全局负载与服务侧的各区域负载均衡联动,实时共享信息,判断服务侧整体服务能力;同时全局负载设备会探测出口各链路健康状态,结合服务侧整体服务能力和设备自身负荷情况,综合判断该数据中心的健康状态正常、繁忙、故障。2.3.4 故障切换服务单元层面:服务单元内部某服务器繁忙或故障时,将用户请求调度到其他正常服务器。数据中心层面:生产数据中心的WEB或APP服务器全部繁忙或全部故障时,用户接入链路不切换,

27、通过专线将数据至正常数据中心对应服务单元。图7生产主数据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全部故障时,用户接入链路不切换,通过专线将直接激活备数据中心的数据库,实现数据库一键切换。数据库切换前需要验证数据库的正确性,用户需要完成数据验证并保证数据库按顺序切换。图8数据中心的所有链路同时故障时,全局负载设备将用户流量平滑牵引至办公数据中心。单链路故障时,可根据用户需求切换至本中心其他链路或其他中心同ISP链路。此外,当某数据中心出现服务能力不足时链路繁忙、服务单元繁忙等,全局负载设备还可以基于数据中心的整体健康得分情况将用户分流至其他数据中心,保障用户正常访问。2.3.5 业务优化加速互联网区的WEB服务单元直

28、接面向公网,受公网网络质量影响较大,负载均衡可通过协议优化、数据压缩和智能加速等技术减少网络环境影响,提高用户访问体验。此外,外网用户会有大量重复请求,通过负载设备的高速缓存技术,对静态和内容进展缓存,减少服务器数据交互,降低服务器性能压力,提高访问速度。跨数据中心的数据库同步需占用大量带宽资源,且数据量非常大,部署WOC设备可大幅压缩传输数据,削减流量。WEB或APP服务单元跨数据中心通信时,通过WOC设备的协议优化和流缓存等技术实现加速。当二者同时需要大量带宽资源时,优先保证数据库同步。3 应用服务控制与负载均衡设计3.1 功能介绍通过F5 BIG-IP应用交付解决方案实现应用负载均衡,

29、NetScaler应用交付解决方案将传统数据中心产品的各项特性与功能整合至一个单独的网络设施中,其中包括负载平衡、缓存、SSL加速、攻击防御和SSL VPN等。这一设施经过精心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提升应用性能。图9由于应用通常要求在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建立端到端连接,并需将单个应用请求隐藏起来,因此,构建智能应用根底设施极具挑战性。这种针对单个应用请求所进展的“隐藏,使得众多应用层解决方案在应对智能应用时几乎一筹莫展、无计可施。而建立在F5 BIGIP的“请求交换TM专利架构之上的F5 BIG-IP产品,却是业内首款可根据其强大的用户定义策略来处理每种应用请求的线速级技术。F5 BIG-IP的面

30、向应用型策略引擎,能够独立于连接之上,针对单独的请求创建详细的基于策略的决策,使管理员能够创建复杂的应用请求处理策略,并支持基于应用的强大完善特性。3.2 应用优化与应用交付设计F5 BIG-IP产品可提供:最卓越的应用性能端到端应用安全性不中断地应用可用性降低运营本钱其它解决方案宣称能够增强Web应用的性能时,而F5 BIG-IP产品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Web应用的性能,还能确保其安全性。此外,由于不再使用许多其它解决方案,并代之以BIG-IP单一标准设备,整体网络架构的复杂程度大为简化,同时整体本钱也大为降低。F5 BIG-IP应用加速器F5 BIG-IP应用交换机是一款具有丰富特性的联

31、网系统,集第4至第7层负载平衡、内容交换,以与应用加速与安全特性于一身。该应用交换机是过时的负载平衡器与其它传统解决方案的理想替代品,能够简化网络复杂性和降低总体经营本钱。3.3 XX平台数据中心应用优化方案3.3.1 应用优化本案应用优化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进展1 代码级别改造,解决代码中执行性能差,容易造成业务中断的局部。并且通过业务代码切分,使代码可以跨主机部署,分应用部署,使应用资源完全别离,互相不干扰,充分利用虚拟化与云计算带来的高速体验。2 架构级别改造,实现代码的动静别离,负载负载均衡,防止单点故障形成,防止静态资源占用过多的带宽Web Portal主要用于提供静态内容Applica

32、tion主要用于提供动态内容3 通过F5 LTM来实现负载均衡提供12种灵活的算法将所有流量均衡的分配到各个服务器,而面对用户,只是一台虚拟服务器。可以确认应用程序能否对请求返回对应的数据。假设F5 BIG-IP后面的某一台服务器发生服务停止、死机等故障,F5会检查出来并将该服务器标识为宕机,从而不将用户的访问请求传送到该台发生故障的服务器上。这样,只要其它的服务器正常,用户的访问就不会受到影响。宕机一旦修复,F5 BIG-IP就会自动查证应用已能对客户请求作出正确响应并恢复向该服务器传送。具有动态Session的会话保持功能。iRules功能可以做HTTP内容过滤,根据不同的域名、URL,将

33、访问请求传送到不同的服务器。3.3.2 数据库应用优化XX平台数据库使用MySQL5.6,通过MySQL服务器复制功能对现有建构进展优化改造,可以在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之间实现负载均衡。即可以通过在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之间切分处理客户查询的负荷,从而得到更好的客户相应时间。出于技术成熟度、本钱等因素考虑,数据库采用主备方式部署,数据库写入操作都在生产数据中心的主库进展,办公数据中心从库进展数据同步,默认情况下可提供只读查询,分担主库的负载。发生灾难时,办公数据中心间的从库可以快速切换为主库,防止业务中断;在生产数据中心和办公数据中心都部署F5 BIG-IP的LTM模块实现数据库的负载均衡。通过F5

34、 BIG-IP的iRules模块对数据库健康状态进展实时监测,实现跨数据中心的负载均衡与容灾方案。数据库复制功能实现了主服务器与从服务器之间数据的同步,增加了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当主服务器出现问题时,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马上让从服务器作为主服务器,用来数据的更新与查询服务。这样子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去检查主服务器的问题,等主服务器故障恢复后再进展主从切换,恢复原有架构在数据库之间实现负载的均衡,其关键点就是数据同步的时间。如果主服务器与从服务器之间数据的更新时间比拟长,此时从主服务器中查询得到的数据就会同从从服务器中得到的数据有差异。而如果同步的时间比拟短,如实现同步复制,对网络带宽、服务器设备等就有

35、比拟高的要求。4 数据中心安全设计4.1 网络准入控制如何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来自内部用户的威胁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防止因网络内部接入客户端因素造成的信息泄漏和破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由于XX平台的信息系统是基于WEB访问技术的,本案可以利用F5 BIG-IPBetter Bundle中模块中赠送的SSL-VPN(免费10 用户并发) 结合活动Active Directory来实现准入控制和统一认证。F5的SSLVPN不是利用传统的VPN客户机来提供全部网络接入支持,而是利用浏览器作为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器,来支持远程访问个别应用。支持从远端客户机访问应用服务器上的TC

36、P应用。可支持本地客户机端应用通过浏览器与SSL-VPN服务器之间的安全隧道,与公司的应用服务器进展通信。允许连接的用户将LAN驱动器映射到远程系统。无需用户预先安装或配置任何额外组件。在网络端,被访问的应用服务器上无需安装额外软件。采用标准HTTPS协议,并以SSL作为传输协议,因此可支持任何HTTP代理包括公共接入点、专用LAN以与任何不支持传统IPSecVPN的其它网络和ISP。身份认证技术系统通过密码来对照内部数据库进展鉴权。F5-SSL VPN经配置后可与RADIUS和LDAP鉴权方法、基于表格的根本HTTP鉴权以与负责鉴权与访问管理的AD联合运行。4.2 VDI虚拟桌面安全管理由于

37、计算发生在数据中心,所有桌面的管理和配置都在办公数据中心进展,管理员可以在数据中心进展对所有桌面和应用进展统一配置和管理。例如系统升级、应用安装,等等。由于传递的只是最终运行图像,所有的数据和计算都发生在数据中心,如此某某数据和信息不需要通过网络传递,增加了安全性,另外数据也不允许下载到客户端,保证用户不会带走、传播某某信息。4.3 智能的监控、分析和威胁响应数据中心层面:网络出口处部署F5 BIG-IP防护设备并在运营商处购置流量清洗服务,保证数据中心整体安全。网络出口处部署FW和IPS设备,从网络层和应用层保证数据中心不被恶意入侵。F5 BIG-IP全局负载设备提供DNS防火墙功能,充分保

38、证DNS安全。DNSSEC 支持、UDP Flood、DNS 放大和反射服务单元层面:各服务单元部署防火墙,保证区域安全。WEB服务单元直接面向互联网用户,需要部署SSL卸载设备实现SSL加解密,提高业务访问安全。同时,通过部署WAF保障WEB服务器的安全。5 数据中心运维保障体系建设5.1 运维监控系统建设方案面对复杂的业务监控和问题诊断,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指标和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进展因果关系推导,并最终定位故障,制定解决方案。使运维能够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地达成 保证服务高可用性的目标,即快速的问题发现、分析定位或止损。 本案采用企业级的开源分布式监控解决方案 Zabbix,并在该方案的根

39、底上进展扩展,出现性能告警时不仅通过各种渠道进展通知,更可以通过定制 APP 进展进一步日志信息获取、方 案智能推荐和自动执行,达到远程智能处理的效果,实现智能运维5.2 监控管理通过zabbix server与可选组件zabbix agent,zabbix server可以对SNMP,zabbix agent,ping,端口监视等方法提供对远程服务器/网络状态的监控,数据收集等功能。可以对包括:CPU负荷、内存使用、磁盘使用、网络状况、端口监视、日志监视等功能进展监控,同时也可以对vmware,java,数据库,weblogic等系统进展监控。zabbix支持多种网络方式下的监控,可通过分布

40、式的方式部署和安装监控代理,整个结构如如下图所示:图10Server:即安装 zabbix 服务的服务器,是最核心的部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Zabbix Server 运行在主流 LAMP 环境下,资源要求较低。Agent:即安装在被监控设备上的 zabbix 代理,被监控设备上的数据由代理收集后统一上传到服务器端由服务器端收集、整理并呈现。目前已有的 agent 根本支持市面常见的OS。SNMP:为 agent 的一种,指支持 SNMP 协议的设备,通过设定 SNMP 的参数将相关监控数据传送至服务器端,支持各类常见的网络设备。IPMI:Agent 的另一种方式,应用于设备的物理性能监控,如

41、设备的温度、风扇的转速等5.2.1 网络监控端到端的网络设施平台,高级故障和性能管理功能,管理WAN、VoIP、网络设备, 自动发现网络设备一系列包含设备配置的设备和接口模板从支持NetFlow的设备直接导出NetFlow,详细了解网络中带宽使用情况 查看带宽使用图样,生成报表,无需部署硬件探针,节约本钱 通过采用SNMP模板深入了解网络流量与其模式,实时掌握网络状况,以与流量如何影响网络总体健康状况图115.2.2 服务器监控图12采用Zabbix-Agent代理方式监控服务器监控服务器负载、磁盘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磁盘I/O、服务器CPU利用率等5.2.3 应用监控监控各种WEB、V

42、DI、AD、等业务关键应用 通过监控Microsoft .NET、Oracl、oss、Tomcat、WebLogic、WebSphere和Nginx,保证应用服务器健康状况和可用性 监测和诊断应用服务器与其服务出现的问题,保证正常运行5.2.4 数据库监控监控包括Oracle、MS SQL和MySQL的异构数据库服务器环境 数据库管理员可以规划资源需求,与时排除故障 数据库大小、缓存大小、数据库连接时间标签,方便查看6 采购需求6.1 硬件局部序号 项目 名称 配置 数量 单价 小计 1 服务器 DELL R730 2*E5-2620v3 2.6GHz,20M 缓存8*12GB RDIMM,

43、2133MT/s2*300GB 10K RPM SAS 12Gbps 2.5英寸热插拔硬盘PERC H730P RAID 控制器, 2GB NV 缓存Broad 5720 QP 1Gb 网络子卡1*QLogic 2562, 双端口8GB光纤通道HBA热插拔冗余电源 (1+1) 32 应用交付 F5 BIG-IPBIG-IP Switch: 2000s Better Bundle (LTM, DNS, AAM, AFM, SDN, Routing) (16G, Max SSL & p),包含一年7*24 服务,单电源23 存储 DELL SC2020 DELL SC2020 8Gb 光纤通道 -

44、 8端口冗余控制器,每个控制器8 GB内存7* 480GB, SAS, 6Gb, 2.5 SSD, RI7* 600GB, SAS, 6Gb, 2.5英寸, 10K, HDD 14 光交机 Brocade 300 共24口,8端口激活带8Gbps SFP+许可证 25 线材 光纤跳线 LC-LC 8Gb 3M光纤跳线 106 瘦客户机 云端S20X CPU:D525 1.8GHz双核 2G内存 8Gssd 306.2 软件局部1 软件许可 VS6-STD-C VMware vSphere 6 Standard for 1 processor 62 VCS6-STD-C VMware vCent

45、er Server 6 Standard for vSphere 6 (Per Instance) 13 HZ7-STD-10-C VMware Horizon 7 Standard : 10 Pack (CCU),Includes vSphere Desktop 36.3 实施局部阶段子任务编号子任务工时人/天备注1. 环境调研1-1服务器/网络环境调研21-2软件环境调研11-3数据库环境调研11-4迁移计划/实施方案编写22. 网络环境搭建2-1数据中心网络环境搭建32-2办公数据中心网络环境搭建32-3网络环境迁移与灾难恢复演练23. 应用代码优化3-1代码根据角色拆分303-2代码分

46、布式部署实践24.应用环境搭建4-1硬件服务器存储初始化/操作系统自动化部署/脚本测试24-2vCenter/存储与虚拟化环境软件安装34-3故障切换与负载均衡配置与性能测试24-4灾难恢复演练14-5相关问题总结会议与更新实施文档25应用POC与迁移阶段5-1切换域名/规如此/脚本化部署26.数据库环境搭建6-1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初始化/脚本测试26-2数据库安装/主-从-从环境搭建36-4程序联调,备份验证与性能测试26-5灾难恢复演练16-6相关问题总结会议与更新实施文档27.数据库POC与迁移阶段7-1数据库导出/导入/完整性验证27-2数据库环境交接与文档更新18.虚拟化桌面实施8-1AD安装/DC跨站点部署28-1View环境搭建28-3瘦客户机部署29.监控部署9-1Zabbix分布式监控软件部署3总计人/天8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