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地质实习报告材料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3587508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3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嵩山地质实习报告材料(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河 南 城 建 学 院实习报告实 习 类 别: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系 别: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完 成 时 间: 2013年6月28日 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 综合成绩- 36 - / 39 目 录第一章绪言1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状况1二实习时间路线与人员2三实习实习目的任务要求:3第二章 实习地区地层概括5一太古界登封群5二元古界5三古生界7四中生界9五新生界9第三章 三大岩类11一岩浆岩11二沉积岩15三变质岩15四小结19第四章 地质构造20一地壳运动20二地质构造21三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24第五章

2、 地质开展阶段简述27第六章 其他方面31一风化作用31二水的作用31第七章 后记35第一章 绪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直接面向大自然的学科。要改造和利用自然,首先必须了解和认识自然。实习的目的就是巩固和深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使之尽可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该次实习要求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野外工作之中,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常规工作方法、步骤,野外工作的根本技能,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

3、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状况 图1-1实习地区交通路线图登封市的地形是一个西高东低,向东开口的盆地,东西长五十余里,南北宽址余km,县城位 于盆地中北部,海拔约380m,盆地北侧为嵩山山脉。自东而西由五指岭、太室山、少室山玉寨山、马某某等山岭组成。太室山海拔1584m,少室山海拔1512m。群峰秃立,山势险峻,相对高差大于1000m,属高某某地形;盆地南侧为箕山、伏牛山。箕山海拔1064m,蜿蜒起伏于颖河之南,属某某地形。伏牛山海拔627m,呈东西向横亘于箕山之北,属低山地形;盆地内部为丘陵和平原。图1-2中岳嵩山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系与淮河

4、水系的分水岭,箕山为颖河与汝河的分水岭。区内小溪皆汇入颖河。该河横贯盆地中南部,谷底标高320m,向东经禹县于商水与汝河集合,最后注入淮河,属淮河水系。气候,年平均气温10C ,最高40C,最低-8C,年降雨最为614765mm年蒸发量平均为1259mm。十一月中旬降雪,次年二月融化。 经济以农业为主,地方煤炭工业有一定的规模,其它小型乡镇企业与旅游业也有开展。区内嵩山雄伟峻峭,拔地擎天,号称中岳,古迹颇多,尤以少林寺著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浏览胜地。 二实习时间路线与人员1时间:2013年6月17日-6月28日2实习路线: 路线一:6月17号 市区玉皇庙村 图1-3实习路线路线二:6月18号

5、市区老君洞云城石船嵩阳运动中岳行宫法王寺峻极峰 路线三:6月19号 市区唐窑村 采石场太子沟太子沟隧道 路线四:6月20号 市区嵩阳书院逍遥谷气象站一线天卢崖瀑布 路线五:6月21号 市区少林寺塔林三皇寨少林运动3实习人员: 杨国洲、宋帅奇、X恒与12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全班同学三实习实习目的任务要求:实习目的:是通过短期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拟全面的、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拟全面的、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拟全面的、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拟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的根本概念和根本理论。通过嵩山地质实习,要求学生根本掌握在野外观察、认

6、识、记录、描述地质现象的方法,熟练掌握地质罗盘等地址工具的使用,熟悉地形突的使用和判读知识,初步了解和分析地质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质素描图的根本方法和地质报告的写作方法。通过嵩山地质实习,使学生的野外地质工作能力得到初步锻炼、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为今后的地质工作和实践打下坚实根底。实习任务:为实现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本次实习安排了以下实习内容:有老到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与沉积环境和沉积矿产,初布建立地质开展的时、空概念。初步掌握工作区出露的三大岩石的主要岩性类型与其矿产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与鉴定标志,进一步锻炼鉴定矿物和岩石的方法,学会野外观察和描述矿物和岩石。观察区

7、内褶皱构造和主要断裂构造与其鉴别特征和依据,学习在野外识别断层和褶皱的方法,了解其形成作用与其对区域地层分布和矿产的控制作用。沿石淙河观察外动力地质作用,重点是岩溶作用过程与其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沿书院河观察河流阶地,建立地壳演化的根本概念。熟练掌握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以与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节理、断层产状和野外地质记录等根本地质工作方法。组织学生游览地质名胜、参观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并进展专业思想教育。实习要求:听从教师的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根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与节

8、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 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与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进展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港工建筑物、工业民用建筑物以与道路和桥梁工程等,进展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资料、记录、标本与作业等,每天与时完成当日的实习日志,实习完毕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根本图件,并提交简要地质条件的分析报告,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第二章 实习地区地层概括 本区地层发育比拟齐全,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

9、生界皆有出露。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一太古界登封群出露于登封市君召以北等地,为本区最古老的地层,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岩层。1、石牌河组:主要为灰绿、灰黄色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厚度大于256m,岩石遭受强烈混合岩化。有多期基性-中酸性岩浆侵入。其中变闪长岩年龄值为29.86-30.6亿年。本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夹中酸性火山岩与少量沉积岩。2、郭家窑组:主要为黄褐、暗绿色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夹斜长角闪片麻岩、变粒岩和磁铁石英岩薄层或透镜体。上部夹少量云英片岩。厚857m,本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和少量中酸性火山岩与沉积岩。3、老羊沟组:底部为一层不稳定的长石石英岩,下

10、部为云英片岩、云母片岩夹斜长角闪片岩与少量磁铁石英岩。上部为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夹变质砾岩与含砾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厚630m,本组岩层以片岩为主。无片麻岩,未见混合岩化现象,具斜层理与各种片岩构成的韵律层,含大量云母等粘土质变质矿物。原岩为浅海碎屑岩。二元古界1、下元古界嵩山群分布于玉寨山、嵩山、五指岭一带,自下而上分为罗汉洞组、五指岭组、庙坡山组和花峪组。 1罗汉洞组与下伏太古界登封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下段为灰白色巨厚含砾粗粒石英岩、含长石石英岩和底砾岩。厚155m。中段为白色厚巨厚层中细粒石英岩,不对称波痕发育。厚391m。本组石英岩普遍含磁铁矿。上段为灰色厚层粗粒石英夹薄层绢云石英

11、片岩,波痕与交织层理十分发育,203m。 2五指岭组:含一、二、三段。一段为灰白、浅黄色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与千枚岩互层。上部有白云质某某岩薄层或透镜体。二段为青灰、灰白色千枚岩、石英绢云片岩夹石英岩。顶部有白云质某某岩透镜体。厚304m。三段为紫杂色绿泥绢云片岩、绢英片岩夹赤铁石英岩。底部为一层厚层中粗粒石英岩,含绢云母、绿泥石,交织层理发育。上部具一层厚810m的假象赤铁矿层封式铁矿。本段厚310m。 3庙坡山组:厚395m。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粗粒石英岩夹致密石英岩天然油石层,底部岩层发育称波痕与泥裂。中部为灰白色夹紫红色条带状石英岩。上部为中厚层状粗粒石英岩夹紫红色赤铁石英岩与千枚状绢英

12、片岩。 4花峪组:厚194m。底部为紫红色铁质千枚岩和角砾状千枚岩,靠上有一层含磷千枚岩。下部为灰黄色厚层状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偶夹千枚岩。中部为灰紫、灰白色千枚岩。靠底有一层含磷千枚岩。上部为灰白色中层状石英岩。2、中元古界五某某群不整合覆于嵩山群或登封群之上,自下而上由马某某组、葡萄峪组。骆驼畔组和何家寨组组成,本区缺少底部兵马沟组。马某某组为紫红色底砾岩和灰紫色含砾石英砂岩、肉红色石英砂岩夹层间砾岩痕、泥裂和交织层理发育。厚度变化较大。向东、南均变薄。葡萄峪组为灰黄、黄绿、紫红色页岩、砂质页岩夹泥质灰岩。骆驼畔组为紫红、灰黄色石英砂岩夹砂质页岩,底部为粗砂或细砾岩。何家寨组为中薄层状灰岩

13、、泥质灰岩、硅质灰岩、白云质灰岩与黄绿、紫红色页岩夹细砂岩与粉砂岩。中上部有叠层石灰岩。本群总厚大于1000m。3、上元古界震旦系罗圈组主要分布在邻区临汝罗圈、偃师上徐马等地。实习区南部送表马窑一带有零星出露。与下伏五指山群石英砂岩呈不整合接触。厚0-60m,下部为灰、黄灰色钙质胶结冰碛砾岩。砾石成分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灰岩、石英斑岩、花岗岩与各种变质岩。上部为含冰碛砾石的紫红色泥砂质页岩。三古生界 本区古生界地层有寒武、奥陶、石炭与二叠系。1、寒武系 1寒武系下统:自下而上依次为关口组、朱砂洞组和馒头组。A、关口组:厚23134m,由南向北变薄,与下伏元古界地层呈起覆不整合接触。本区北部为底

14、部砾岩,南部相变为含磷砂岩。其上为波痕、泥裂发育的石英砂岩。 B、朱砂洞组:厚6597m,下部由紫红色埿砂质灰岩、泥灰岩组成:上部为青灰、深灰色厚层状泥质灰岩、豹皮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顶部白云质灰岩含灰色澻石结核。 C、馒头组:厚30100m。为紫红、黄绿色泥质灰岩与砂质页岩互层或夹层。 2寒武系中统:自下而上依次为毛庄组、徐庄组与X夏组。 A、毛庄组:厚92150m。以紫红色砂质页岩为主,夹薄层层面含白云母碎片的粉砂岩,顶部夹泥质灰岩。 B、徐庄组:厚54144m。底部为海绿石细砂岩;下、中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具泥质条带的白云质灰岩与黄绿色砂质页岩呈夹层或互层;上部为中薄层状泥质条带灰岩与

15、状灰岩。 C、X夏组:厚49218m。以灰、深灰色厚与巨厚层状的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间夹豆状、竹叶状灰岩。3寒武系上统:自下而上依次为崮山组、长山组与凤山组。A、崮山组:厚36277m,为灰、深灰色厚层巨厚层状白云岩、状白云岩与白云质灰岩。顶部为黄色薄层泥层灰岩或泥质白云岩。B、长山组:厚46120m,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与含硅质团块或条带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2、奥陶系缺失下统与上统。中统马家沟组:分布于北部与偃师、巩县交界的边邻地区与东部告城至密县、禹县一带,唐庄附近也有零星出露。南部无沉积,与下伏寒武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下部以灰黄色页岩、泥灰岩为主,底部有砂砾岩。厚3

16、0m旧称贾旺组。中、上部为深灰色致密状灰岩、豹皮状与角砾状灰岩。厚93m,产丰富的牙形石。3、石炭系仅发育中统某某组与上统某某组。1某某组:与下伏奥陶系北部或寒武系南部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216m。下部为紫红、灰白、灰黄色含铁铝土页岩。底部夹透镜状或鸡窝毒药赤铁矿层某某式铁矿;中、上部为灰、灰绿色鲕状铝土质泥岩夹砂质泥岩与铝土矿层。2某某组:厚51105m,由灰岩、砂岩、泥岩与煤层组成。含灰岩与薄煤各八层即一煤层。其中一3煤大面积可采,灰岩多为深灰、黑灰色,含黑色燧石团块或条带。顶部以黑灰色硅质泥岩或燧石层与上覆某某组分界。本组灰岩富含蜓科、腕足类、珊瑚、海百合与苔藓虫化石。泥岩中含鳞木、楔叶

17、等化石。4、二叠系:与下伏石炭系整合接触 1二叠系下统:下部为某某组,上部为下石盒子组。A、某某组:厚70109m,主要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砂岩与煤层即二煤层组成,含煤六层,其中二1煤一般厚46m,全区普遍稳定,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俗称大煤或大占煤。二2煤局部可采,二3煤偶而可采,其余皆不可采。B、下石盒子组:厚2271m,由灰、黄灰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粒砂岩夹灰黄、青灰色砂质页岩、紫斑泥岩与煤层三煤层组成。含煤2层,均不可采,底部吵岩常含细砾,与下伏某某组呈冲刷接触。其岩性为灰白、浅灰色中厚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或石英砂岩,硅铁质胶结,富含菱铁质结核,岩石坚硬,是本组与某某组分界的

18、标志层,称为砂锅窑砂岩。2二叠系上统自下而上依次为上石盒子组、某某组与土门组。A、上石盒子组:由浅灰、黄灰、绿灰色砂岩、砂质泥岩、紫斑泥岩、深灰色泥岩与煤层线组成。厚403489m,含六个旋回,每一旋回的底部常为中粗粒砂岩,且每旋回即为一个煤层四一九煤组。各煤组煤层均不稳定,仅四、五、七煤组有13层煤局部可采。四煤组底部砂岩为绿灰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较多黄绿色泥质岩屑。B、某某组:底部为肉红色含砾砂岩或透镜状砾岩:下部为浅灰、褐黄色厚层、巨厚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分选中等,磨圆度差,硅质胶结,质地坚硬;上部为褐黄、黄绿色中细粒泥质砂岩夹砂质泥岩与泥岩,全组厚100263m。C、土门组:由紫

19、红、黄绿色钙质粉砂岩、钙质页岩夹砂岩与透镜状砂质灰岩组成。厚280m,产真叶肢介化石。四中生界 本区仅有三叠系,与下伏二叠系整合接触。1、三叠系下统圈门群:由红灰、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与泥岩组成。厚550m。底部为紫红色巨厚层状石英砂岩金斗山砂岩;下部以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砂质泥岩与泥岩;上部以粉砂岩、砂质泥岩与泥岩为主。夹砂岩。中上部夹数层钙质砂岩与砾状泥灰岩。顶部粉砂岩产大量痕迹化石浅水生物潜穴。2、三叠系中统二马营群:灰黄、灰绿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珉紫红色钙质粉砂岩、砂质泥岩互层,厚320m。3、三叠系上统延长群:下部为土黄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砂质泥岩;上部为土黄

20、、灰绿色粉砂质与紫红、黄绿色砂质泥岩互层,厚大于300m。五新生界 下第三系、上第三系与第四系与下伏地层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1、下第三系陈宅沟组: 由褐红、砾石色砂岩、泥岩夹透镜状泥灰岩组成,泥岩层面偶有薄膜状石膏,底部为砂砾岩,砾石磨圆度与分选性极差,钙质胶结,含泥质杂基,本组厚185-436m。2、上第三系某某组:为褐黄、褐红、灰白等色泥岩与泥灰岩互层,夹砂砾岩透镜体,砂砾岩呈半固结状态。厚12-83m。3、第四系为褐红色亚粘土、黄土、亚砂土、砾卵石等冲积、洪积、坡积与残积物,厚1255m。 第三章 三大岩类一岩浆岩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局部是在地壳里面的岩石。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

21、、安山岩与玄武岩和苦橄岩等。一般来说,岩浆岩易出现于板块交界地带的火山区。作用方式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并据此将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形成特征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 黏度黏度也是岩浆很重要的性质之一,它代表着岩浆流动的状态和程度。岩浆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对黏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氧化铝,三氧化二铬,它们的含量增高,岩浆黏度会明显增大。酸性岩中二氧化硅,氧化铝的含量很高,因此,黏度也最大;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可以降低岩浆的黏度、降低矿物的熔点,使岩浆容易流动,结晶时间延长;此外,岩浆的温度高,黏度相应变小;岩浆承受的压力加大,岩浆的黏度也增大。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

22、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如果这些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外表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似几股绳子拧在一起,岩石学家称之为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如果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称之为枕状构造。可见,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 岩浆岩不论侵入到地下,还是喷出到地表,它们和周围的岩石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如果岩浆沿着层理或片理等空隙侵入,常形成类

23、似岩盆、岩床、岩盖等形状的侵入体,它们和围岩的接触面根本上和层理、片理平行,在地质学上称为整合侵入;如果岩浆不是沿着层理或片理侵入,而是穿过围岩层理或片理的断裂、裂隙贯入,这种情况形成的侵入体被称为不整合侵入体。人们通常所说的岩墙,就是穿过岩层近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厚度一般为几十厘m到几十米,长度可以从几十米到数十km,甚至数百km。由于岩浆岩和围岩有很密切的接触关系,因此,围岩的碎块常被带到岩浆中,成为岩浆的捕虏体。但是生物化石和生物活动遗迹在岩浆岩中是不存在的。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

24、的性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浆岩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还有碱性岩、碳酸盐岩等岩类,也充分说明了岩浆成分的复杂多样性。冷凝特怔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不论喷出岩,还是侵入岩,大局部岩浆岩都是块状结晶的岩石,只有少数急速冷却形成的玻璃质岩石,如黑耀岩,外貌象沥青,就是完全由玻璃质组成的,这种玻璃质岩石一般只形成在岩浆岩中。1、侵入岩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地质学家们曾做

25、过估算,一个2000m厚的花岗岩体完全结晶大约需要64000年;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喷出岩由于岩浆温度急剧降低,固结成岩时间相对较短。1m厚的玄武岩全部结晶,需要12天,10m厚需要3年,700m厚需要9000年。可见,侵入岩固结所需要的时间比喷出岩要长得多。图3-1闪长玢岩(1) 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是中性浅成岩,其矿物成分与深成岩闪长岩一样。主要矿物为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具明显斑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其斑晶多为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次要矿物为辉石黑云母正长石和石英。岩石整体颜色多为灰与灰绿色。斑状结构,斑晶多为灰白色斜长石,少量为角闪石,基质为细粒至隐晶粒,块状

26、 图3-2辉绿岩构造。多为岩脉。 (2) 辉绿岩辉绿岩属于基性浅成侵入岩,主要矿物为辉石和斜长石,二者含量相近。辉绿岩:辉绿岩属于基性浅成侵入岩,主要矿物为辉石和斜长石,二者含量相近,颜色为暗绿色和绿黑色。具有典型的辉绿 结构,其特征是由柱状或针状斜长石晶体构成中空的格架,粒状微晶辉石等暗色矿。物填充其中。块状构造多以岩床,岩墙 等小型侵入体产出。辉绿岩蚀变后易产生绿泥石等次生矿物,使岩石强度降低。 (3) 橄榄岩橄榄岩属超基性深成岩,主要矿物为橄榄石和辉石,岩石为橄榄绿色,岩体中的矿物权全为橄榄石时称为纯橄榄岩。全晶质粗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图3-3橄榄岩 2、喷出岩喷出岩是一种火成岩,也被

27、称为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在地表迅速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石,由于冷却速度很快,一般喷出岩的结构会形成细粒、隐晶,或形成玻璃质,经常包含有碎屑和斑晶;含有斑晶的称为“某某斑岩,比如英安斑岩、流纹斑岩等等,岩石中与含有斑晶也含有碎屑,大些的碎屑如此称为角砾。图3-4气孔状玄武岩喷出岩由于冷却很快,有时其中气体无法逸出,形成很小的气泡,最典型的如浮岩,由于含气量大,造成比重小,甚至能在水中漂浮。喷出岩中含硅量低的一般称为玄武岩,含硅量高的为流纹岩,此外硅含量中等的还有安山岩、粗面岩和英安岩等。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和碎屑会形成凝灰岩。其实就是一一对应了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花岗岩岩浆化学成分对应的岩类

28、:蛇绿岩套辉长岩、辉绿岩等,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只是说在成因上一个是喷出岩,一个是潜伏岩。(1) 玄武岩玄武岩属基性喷出岩。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玄武岩的颜色,常见的多为黑色、黑褐或暗绿色。因其质地致密,它的比重比一般花岗岩 、石灰岩、沙岩、页岩都重。块状构造,常有气孔、杏仁状构造。 (2) 粗面岩粗面岩属于中性喷出岩,是一种中性火山喷出岩引。成分相当于正长岩。其基质为隐晶质,呈浅灰、浅黄或粉红色,斑状结构或隐晶状结构,质致密多孔,有气孔或多孔的熔渣构造。 图3-5粗面岩(

29、3) 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是由火山喷发的火山碎屑物质,在火山附近的堆 积物,经交接或熔结而形成的岩石,常见的有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图为凝灰岩。凝灰岩是分布最广的火山碎屑岩,其组成的火山碎屑物质有50%以上的颗粒直径小于2毫m,成分主要是火山灰, 外貌疏松多孔,粗糙,有层理,颜色多样, 成分主要是火山灰,外貌疏松多孔,粗糙,有层理,颜色多样,有黑色、紫色、红色、白色、淡绿色等,根据其含有的火山碎屑成分,可以分为:晶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岩屑凝灰岩。 图3-6凝灰岩凝灰岩碎屑成角砾状,一般交融不紧,宏观上有不规如此的层状构造,易风化成 蒙脱石粘土。凝灰岩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也可以作为制造水泥的原料

30、和提取钾肥的原料。 二沉积岩1、沉积岩总述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先期岩石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和其他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2、本区常见的沉积岩如下:(1)碎屑岩类: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2)粘土岩类:泥岩、页岩、硅质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钙质泥岩。(3)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主要有煤层、铝质岩、铁质岩与碳酸盐岩致密状灰岩、鲕状灰岩、豆状灰岩、豹皮灰岩、竹叶状灰岩、砾状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砂质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灰岩、泥灰岩、白云岩。三变质岩(1)浅变质岩:主要有绢云片岩、绿泥片岩、绢英片岩、石英岩、变质砂砾岩等。常见的特

31、征变质矿物有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等,具变余、变晶结构,块状或片状构造。(2)中深变质岩:主要有黑云片岩、二云片岩、云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等。特征变质矿物主要有黑云母、白云母、石榴石、角闪石、透辉石、微斜长石等,具变晶结构,片状、片麻状、眼球状或条纹状构造。(3)混合岩:仅见于太古代登封群石牌河组和郭家窑组地层中,主要有注入混合岩与混合片麻岩两类。注入混合岩:以贯入作用为主,伴有轻微交代作用,混合程度低。形成各种注入混合岩与注入交代混合岩。原岩基体成分变化不大,脉体多为伟晶质,其次为长英质和石英质。脉体与基体界限一般较清楚,系沿片理或裂隙贯

32、入,形态常为条带状、网状、眼球状、其次有肠状、树枝状等。具鳞片花岗变晶结构,条带状、眼球状构造。交代作用主要表现为黑 云母的析铁和退色作用白云母化与斜长石绢云母化。 图3-7注入混合岩混合片麻岩:以渗透交代为主,伴有贯入作用。混合程度较高。形成云母类混合片麻岩、角闪石混合片麻岩和角闪石混合岩。中粗粒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斑杂状、雾迷状、块状构造。强烈的交代作用使脉体与基体的界限模糊不清,呈雾迷状。脉体以长英质为主,斜长石绢云母化,黑云母白云母化普遍。区内常见变质岩特征表岩石类型岩 石 特 征主要矿物成分次要矿物结 构构 造绢云片岩绢云母5070石英2040黑云母绿泥石1030铁质、电气石显

33、微花岗鳞片变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片状构造皱纹片状构造黑云片岩黑云母6575石英1525%绢云母、斜长石鳞片变晶结构花岗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绢云石英片岩绢云母3045石英5070%斜长石、绿泥石黑云母、铁质显微鳞片花岗变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片状构造条纹片带状构造角闪片岩角闪石90%斜长石10%透辉石纤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斜长角闪片岩角闪石5085%斜长石1025%石英515%绿帘石、黑云母花岗纤状变晶结构变余辉绿结构片状构造斜长角闪片麻岩角闪石5055%斜长石3540%石英1015%黑云母、绿帘石透辉石、绿泥石蚀变辉石柱粒状花岗变晶结构、花岗纤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黑云角闪片麻岩黑云母6575斜长石

34、3540%石英1015%绿帘石、铁质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角闪变粒岩角闪石1525%斜长石5060%石英1525%黑云母、铁铝榴石纤状花岗变晶结构、变余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定向或半定向构造白云质某某岩白云岩7595石英210绢云母、方解石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不明显定向构造石英岩石英8595绢云母510斜长石、绿泥石、铁质磁铁矿花岗变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赤铁矿石英岩赤铁矿2540石英3045角闪石1025黑云母520绿帘石、绿泥石碳酸盐花岗变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条纹条带构造四小结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对三大岩类的观察,我们对三大岩类有了一个更深层的认识。我们了解了三大岩类的形成原

35、因,知道了三大岩类的结构、产状以与物质组成,以与三大岩类的划分。更重要的是以后我会正确的认识三大岩类。这次实习我对三大岩类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后在工作中我将会充利用这次分实习所学到的知识,对工程地质全面分析,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合格的完成。 第四章 地质构造一地壳运动1、嵩阳运动是本区太古代末期发生的一次造山运动,它使登封群地层产生以近东西向为主的褶皱、断裂和中高级变质,造成嵩山群与登封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 2、中岳运动图4-1嵩阳运动是发生于早元古代末的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 它使嵩山群地层发生近南北向的严密同斜线状之褶皱、断裂和低级变质,并且破坏和改造了登封群的构造面貌。运动晚期伴随有大型的岩

36、浆侵入活动。3、少林运动、怀远运动与塔康运动 本区震旦纪晚期的少林运动、早、中奥陶世之间的怀远运动与中奥陶世以后的塔康运动均属差异上升性质。少林运动的差异上升使南部基底断块翘起,导致五某某群发生由南各北的重力滑动和褶皱、断裂,并使寒武系与五某某群的接触关系多样化。在发生滑动的地区表现为角度不整合。在非滑动地区为平行不整合或超覆不整合。加里东构造旋回的怀远运动和塔康运动的差异上升亦表现为南高北低。造本钱区南部缺失寒武系长山级、凤山级和奥陶系地层,怀远运动使本区北部的中奥陶系下马家沟组与寒武系呈假整合接触。塔康运动如此使中石炭系某某组假整合覆于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北部或寒武系上统崮山组南部之上。4、

37、印支燕山运动三叠纪至第三纪之间的地壳运动,是本区显生宙以来最重要的造山运动。它奠定了本区地台盖层的根本构造格架。使盖层发生东西向宽缓的褶皱和剧烈的断裂活动,造成下第三系与下伏老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由于本区缺失侏罗系与白垩系沉积记录,造山运动的时限较难确切推定,故笼统称为印支-燕山运动。5、喜马拉雅运动早第三纪末,喜马拉雅运动使本区抬升,除东北部个别地方外,完毕了第三纪构造盆地的沉积,造成上、下第三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6、新构造运动本区新构造运动表现为沿老的断裂差异上升、拱曲,并且伴有新断裂的产生。二地质构造1、褶皱图4-2褶皱是岩石受力发生的弯曲变形,它是岩石中原来近于平直的面变成了曲面

38、而表现出来的。形成褶皱的变形面绝大多数是层理面;变质岩的劈理、片理或片麻理以与岩浆岩的原生流面等也可成为褶皱面;有时岩层和岩体中的节理面、断层面或不整合面,受力后也可能变形而形成褶皱。因此,褶皱是地壳上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它在层状岩石中表现得最明显。有些褶皱的形成就像用双手从两边向中央挤一X平铺着的报纸。报纸会隆起,隆起得过高以后,顶部又全弯曲塌陷。这就说明了两种力对褶皱形成的作用。一是水平的压缩力,一是其自身的重力。另外,褶皱也并不都是向上隆起,褶皱面向上弯曲的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的称为向形。一般褶皱很少由一种力量而形成,往往是多种力量造成的。有些褶皱并不明显,有些褶皱很显著。它们的大小

39、也相差悬殊,大的绵延几km甚至数百km,小的却只有几厘m甚至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很多大的褶皱顶部因为外表被风化侵蚀掉而露出岩石的剖面,这样就可以容易 地看到褶皱的样子啦。 图4-3倒转褶皱褶曲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根本形式只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嵩山中岳庙后沟处有一个褶曲此褶曲的两翼倾角不等,左翼岩层是石英岩,厚度大、属中元古代、地层为中元古界,也就是中元古界嵩山群石英岩。根据轴面产状,并结合两翼特点,我们不难判断此为倾斜褶曲,是一个背斜。 图4-4卢涯瀑布向斜 向斜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岩层相向倾斜。 2、断裂断裂构造岩层受构造运动作用,当受到的构

40、造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按照断裂后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无明显相对位移,又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种类型。1 断层:指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显著的位移或失去连续性和完整性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形迹。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图4-5唐窑村断层中间为破碎带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如此是倾向滑动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当断层面倾角小于或等于45,上盘相对下盘作向上运动时,叫冲断层,而假如断层面倾角大于45,如此称逆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界于走向滑动断层和倾向滑动断层之间的

41、,叫斜向滑动断层。 2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通常,受风化作用后易于识别,在石灰岩地区,节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按成因节理可分为: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图4-7-嵩山“一线天拉X裂隙图4-6唐窑村废弃石场的X型节理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三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1、基底构造特征,以褶皱为主,断裂次

42、之。嵩阳构造期形成的构造以纬向构造为主,登封群由于经受了多期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区域变质作用与混合岩化作用的改造,原有的构造面貌变得更加复杂,比拟难以恢复。中岳构造期形成经向复式背、向斜构造。由一系列斜歪、倒转、平卧,乃至翻卷的褶曲组成。在东西宽约40kmX围内,大约有90个大褶曲,组成40个复式褶皱,分别隶属于两个大复褶皱,即嵩山大复背斜和五指岭大复向斜,倒转背、向斜的轴面向西倾斜,向东倒转,轴面倾角大小不一。少林构造期由差异上升引起的重力滑动,使五某某群形成近东西向平缓开阔的褶皱和平行与近于垂直褶皱轴线的断裂组合。2、显生宙盖层构造特征: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构造线方向呈纬向,与基底构造线

43、方向近于正交。 1印支燕山构造期形成的褶皱多为宽缓的背向斜,主要有登封大背斜、颖阳石道向斜和箕山背斜。登封大背斜轴部位于玉寨山、嵩山、五指岭一带,是本区盖层的主体构造,轴向近东西全长90余km,向西延伸至某某地区,向东倾伏,没入华北平原之下。背斜核部由登封群、嵩山群与石秤花岗岩组成,翼部由五某某群和古生界组成,北翼地层出露较完整,岩层北倾,倾角15-20度;南翼因受君召太后庙断裂破坏和第三系复盖,出露不全,岩层南倾,倾角20-40度。颖阳-石道向斜位于颖阳、石道、东金店一带,槽部由二叠系、三叠系组成,并有大片新生界掩盖,北翼即登封大背斜之南翼,受断裂影响,地层残缺不全。南翼由五某某群与古生界组

44、成。箕山背斜位于本区南部,呈东西向延伸,长约40km,核部为前震旦系地层,北翼与颖阳-石道向斜相接,南翼被断层切割,零星出露寒武、石炭、二叠系地层,与登封大背斜特征根本相似。印支-燕山期形成的断裂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逆断层次之,断裂主要有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组,它们将本区切割成各种形状的断块,控制了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分布X围与排列方向,构成现代地貌单元的天然边界,其中近东西向的断裂形成较早,与印支燕山期褶皱有成因上的联系,形成嵩箕地区掀斜断块构造的根本轮廓,北西、北东向的断裂发育较晚,对褶皱有较明显的破坏和改造作用。近东西向的断裂以君召太后庙断裂为代表,断裂线呈北东东方向,大体与登封大背斜

45、轴向平行,延伸50km,断面倾向南南东,倾角3070度,上盘地层各段不一,由寒武系至二叠系变化不定, 下盘为登封群片麻岩、嵩山群石英岩与石秤花岗岩,断裂面光滑平直,高出地面,外表常有铁质薄膜。断裂带附近岩层有强烈硅化现象。沿破碎带有大断片或巨大角砾,局部角砾被磨圆成小球粒。断裂为兼有剪性的X性正断层,该断裂是登封地区地质构造的一个重要分界限。从其控制了五某某群沉积的南界和断裂北侧奥陶系的发育,南侧不甚发育或完全未沉积,以与大金店告城第三纪沉积盆地的北界受其严格控制等情况分析,断裂活动可能自早元古代晚期开台,在其后的各个阶段又屡次复活。北西向断裂以唐窑-中岳庙断裂和五指岭断裂为代表,前者长约30

46、km,后者长约50km,两者互相平行,总体走向均为北西315度,断面倾向北东局部相反,倾角6580度,断裂破碎带最宽达250m,切割了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与中生界地层,将登封大背斜斜截为三段,背斜中段和东段分别向北西方向错移2km和3km,两断裂的北东盘老地层均逆冲到南西盘较新地层之上,故均为高角度压剪性逆断层,根据细小断层角砾大多被磨圆,并且被平直光滑的断裂面切割,而断裂面又被多组节理切割破坏,以与角砾外表有多组镜面和擦痕等特征推断,该两断面亦具有长期、屡次活动的性质。北东方向的一组断裂规模较小,属高角度X剪性正断层。 2喜山期的构造变形主要是拗折和断裂,形成四周向中间倾斜的构造盆地,盆地

47、边缘岩层产状较陡,倾角多在20度左右,大者达40度,登封城南玉皇庙等地,可见到第三系与二叠系或三叠系呈断层接触,断层面倾向盆地内部属正断层。 3新构造运动使本区形成近东西向不对称的盆,岭,拱曲和槽地。第五章 地质开展阶段简述太古时期,本区为华某某槽南缘豫皖海槽区的一局部,石牌河时期,处于活动性很大的浩瀚大海中,伴随地壳的屡次强烈活动,海底发生多期X围广泛的基性熔浆溢出,形成厚达千m以上的熔岩被,每个喷发旋回后期并有中酸性火山灰的堆积,故石牌河组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夹中酸性火山岩与少量沉积岩,郭家窑期,海底火山活动逐渐减弱,沉积作用与火山作用相互交替,而有泥砂岩和中基性熔岩与火山凝灰岩的交替形成,

48、并间夹有硅,铁质沉积。老羊沟期,过渡为地槽型陆源碎屑沉积或正常浅海碎屑沉积。本区太古时期除了发生广泛的海底火山喷发,尚有多期基性与中酸性的岩浆侵入活动。太古代末,嵩阳运动使登封群地层发生近东西向的褶皱、断裂和强烈变质,大规模的褶皱隆起使海水全面退出本区,形成近东西向的嵩山古隆起,从而完毕了本区太古代沉积历史。经过相当长时期的风化、剥蚀、夷平后,大致在17亿年前,地壳再次下降,发生大规模的海侵,揭开了本区地质开展史新的一页,进入早元代沉积时期,在动荡的环境中承受了嵩山群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与白云质碳酸盐沉积,最初,从陆地带来的大量碎屑物,主要是卵石、石英砂和少量铁矿砂,由河流进入滨海后充填和沉积复

49、盖了残留在原来风化剥蚀面上的大小砾石,由于处于高能环境,各类交织层理相当发育。这一时期即罗汉洞期。随着地壳的沉降,海水逐渐变深。五指岭期全区已成为浅海,这时地壳振荡运动频繁,海水时深时浅,故在以粉砂、泥质为主的沉积物中夹有薄层或透镜状的石英砂与钙镁质沉积物,并有登封式铁矿层。庙坡期,地壳上升,处于滨海环境,沉积了厚度稳定、分选较好的石英砂,泥裂和不对称波痕发育,矿产有天然油石,到了花峪期,本区再次处于浅海环境,振荡运动亦颇频繁,沉积物以泥质为主,钙镁质成分增多,并有磷的富集。综上,早元古代时期,地壳相对稳定和相对活动不断转化和更替,这个时期,海洋生物开始出现,本区有穴面球形藻、圆柱叠层石、锥叠

50、层石等。早元古代末,本区又发生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岳运动,受其影响,嵩山群遭受、低级变质强烈的褶皱和断裂破坏,来自东西方向的巨大压力使其形成近南北向的同斜线状复式背、向斜构造,并改造了下伏登封群地层构造面貌,使之变得更加复杂。运动后期且伴有规模巨大的酸性岩浆侵入,中岳运动还使近东西向的古断裂复活,形成块断隆起和拗陷;使嵩山古隆起再次露出海面,构成今日嵩山的古地貌根底,从此完毕了本区活动性很强的地槽型开展阶段。在再次经历漫长的风化剥蚀时期之后,到中元古代中期,地壳又缓缓下降,海水现度侵入,本区开始承受五某某群滨海浅海相沉积。沉积盆地的中心位于嵩山古隆起的北侧,当时,挡阳山、玉寨山嵩山五指岭一线近

51、东西向的块断隆起区呈岛链状分布于海面,成为陆源物质供应区。马某某期,以砂、砾粗碎屑沉积为主,受基底地形起伏的影响,厚度变化较大,总的变化趋势是由南向北,同东向西变厚,由于气候炎热,处于强氧化环境,沉积物呈暗紫红色,波痕、泥裂与交织层理发育。此后,气候渐趋温湿。葡萄峪时期,沉积物以泥砂质为主,西部间夹钙镁质沉积,中元古代晚期,海侵扩大,海水淹没全区。骆驼畔时期,沉积物为石英、长石等砂屑物质,何家寨期,如此以钙镁质为主,夹泥砂质并有大量叠层石灰岩。纵观五某某群整个沉积系列,由代表滨海相的马某某组到浅海相的何家寨组,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其内部又可细分为23个次一级沉积旋回。五某某群沉积的旋回性、

52、韵律性、层间砾岩的发育、岩相厚度的复杂性,种种迹相明确,这个时期地壳运动仍然比拟活跃。实际上,五某某群是在基底构造尤其是东西向断裂不断复活的背景下沉积下来的,此时,各种微古植物已相当繁盛。晚元古代,少林运动的差异上升导致五某某群发生重力滑动与邻区临汝、偃师地区的山岳冰川活动。这次运动彻底完毕了太古代、元古代动荡不定的局面,拉开了生机勃勃的古生代的帷幕,少林运动之后,经过一个时期的风化剥蚀和夷平,早寒武世初期地势,已趋平坦。但由于前寒武系岩性、构造的不同,抗蚀能力有差异,古地形面除总体上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外,尚有许多剥蚀残丘和沟谷洼地,前者如玉寨山、嵩山和五指岭一带,仍是高出海面的岛屿,尚未开始

53、承受沉积。后者如柏峪沟、墓坡等地相对低洼区,不仅已有关口组较厚的滨海粗碎屑沉积。且有更早时期的洪、坡积角砾沉积物填塞在沟壑中,直至海侵进一步扩大,本区才全部没入海洋,普遍承受细碎屑与碳酸盐沉积。因而在一些地方可见朱砂洞组泥灰岩直接超覆在马某某组或庙坡组之上,这个时期,气候温暖湿润,节肢动物开始出现。中寒武世初期,仍以泥砂质细碎屑为主, 夹杂钙质沉积。气候由温暖转为炎热,沉积物呈紫红色,中、晚期海盆持续下降,水深加大,气候温和,节肢动物繁盛,沉积物以钙质为主,其中所含鲕状、竹叶状碳酸盐沉积层,是高能条件下海水动荡不定的标志。这类沉积层的广泛分布如此说明海床平坦,滨海带广阔且随着地壳的振荡发生大规

54、模的游移。晚寒武世,海水盐分增加,富含钙镁质,形成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的巨厚沉积,节肢动物如此大量减少,仅在泥质灰岩沉积时期有三叶虫与腕足类生存。受早奥陶世晚期怀远运动的影响,本区缺失早奥陶陈沉积记录,晚寒武世局部地层亦因地壳抬升而遭剥蚀,且因抬升不均衡,南高北低。故残存的晚寒武世地层之最高层位,愈向北愈新。中奥陶世早期,地壳下降,嵩山古隆起的北侧承受了贾旺组和马家沟组的泥质钙质沉积,其中的多层同生角砾岩,是海水动荡不定环境下的产物,这个时期,牙形石动物群大量出现。中奥陶世晚期,受加里东期塔康运动的影响,本区发生南高北低的差异上升,此后,长期处于上升剥蚀状态。直至中石炭世,地壳才又缓缓下沉,重新

55、承受沉积。中石炭世初期为广阔的大陆湖沼,中晚期过渡为浅海相沉积,由于古陆上的硅酸盐矿物历经长期风化,分解出大量的铁、铝、硅的氧化物。它们呈胶体状态被带入湖海盆,在适当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相继沉积,形成某某组的某某式铁矿、铝土矿层与稍晚的某某组灰岩中的燧石团块和条带以与硅质岩。晚石炭世,地壳振荡频繁,由于地势低平,本区时而为海,时而为陆,频频交替,这时气候温暖湿润,海盆中生存大量的腕足、海百全、珊瑚与苔藓动物;陆地上植物繁盛。高大的乔木有鳞木、苛达树,草本植物有楔叶、种子蕨等,为形成某某组海陆交互相煤系地层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二叠纪以来,地壳上升,本区以海陆过渡天南地北的沉积为主,发育了泻湖,潮

56、坪与三角洲体系的沉积,这时气候温湿适宜,鳞木、苛达树、真蕨、种子蕨等植物极为繁盛。密林如海,古木参天,展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从早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早期,都有泥炭的堆积,尤其是早二叠世早期,全区普遍出现成煤环境,是重要的成煤时期。晚二叠世晚期,本区完全过渡为陆地,气候由湿热转为干旱炎热,成煤环境消失,代之以内陆河湖相碎屑沉积夹钙质沉积。三叠纪时,本区继承了内陆盆地型沉积,沉积物颜色由紫红转为红、黄相间,明确气候由炎热干旱逐渐转向温暖湿润。这个时期,真蕨与节蕨纲木贼目植物仍很旺盛。三叠纪以后,印支运动完毕了本区中生代陆相盆地沉积,故缺失侏罗系、白垩系地层记录。参照邻区地质资料分析,侏罗纪以后

57、,白垩纪之前,本区发生过强烈的造山运动-燕山运动,这次运动造成近东西向的开阔复式背、向斜褶皱和同方向的压性断裂,以与北东、北西向的区域性断裂;塑造了显生宙盖层的构造格架,其中,主体构造登封大复背斜的褶皱隆起,造成地形上的差异和重力的不稳,导致大背斜核部地层向两翼向斜方向发生重力滑动,形成显生宙盖层中的重力滑动构造,如北翼的林台山滑动构造,南翼的芦店滑动构造,一系列近东西向的断裂如此奠定了嵩山、箕山等掀斜断块山地与大金店-告城半地堑式断陷盆地的根本轮廓,控制了本区第三区纪沉积盆地的分布与走向。早第三纪始新世,气候干热,断陷盆地内有紫红色砂砾石为主的山麓洪积与河湖相沉积。早第三纪末,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本区普遍抬升,除东北部个别地方外,完毕了第三纪构造盆地的沉积,晚第三纪中-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