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6.4 含答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3519549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6.4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6.4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6.4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6.4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6.4 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四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一、夯基训练1.“这件衣服真雅致,颜色美极了!”一位美国朋友对中国的一位青年妇女夸奖道。下面最有可能是中国青年妇女听到这样夸奖后的回答的一项是()A.谢谢,这件衣服是不错!B.这是件普通的衣服,我在中国国内买的。C.谢谢,你真有眼光。D.我很高兴,我的衣服能得到你的赏识。解析:中国人的含蓄、内敛,会让她抑制内心的高兴而表示谦虚。答案:B2.下列关于我国书信的习惯和格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封书信一般应有“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部分。B.给老师写信,“称呼”部分如果连名带姓写上,就显得不够恭敬。C.书信的“祝语”部分,如写“此致敬礼”,应将“此

2、致”退后两个字的位置,“敬礼”则另起一行顶格书写。D.书信的“署名”部分,写信人应连名带姓都写上,否则就显得不够恭敬。解析:应看对象而定。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惯用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万事如意。B.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C.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解析:“钧裁”用于称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对尊长或上级用)。答案:D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马已

3、经成为力量与神行的代表。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作为六畜之首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A.B.C.D.解析:是总领句,引起下文;总体阐述马的地位及影响;具体说明马的影响;“还”表明此处是紧承上句说明马的影响;中的“也”表明此举是对上文的补充说明。答案:D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俗语也叫俗话、常言等,是汉语语汇中广泛流传于大众中的一种定型语句。,而且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汉语语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俗语具有鲜明的特点,它生动形象、言简意赅、风趣幽默,

4、常常会带来一语惊四座的效果,因此深受大众的喜爱,在各类文艺作品中也十分常见。,可以丰富自身的语汇并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使文章或谈吐更为丰富和生动。学习和掌握俗语它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口语性准确恰当地运用俗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A.B.C.D.解析:因为“通俗性和口语性”,所以“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因为“感染力和说服力”,所以大众喜爱;“学习和掌握俗语”,与“丰富汲取”相关;“运用”带来的结果,是“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答案:B6.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根据此要求,完成第(1)(2)题。(1)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

5、()(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丁)敬请届时光临。A.(甲)B(乙)C.(丙)D.(丁)(2)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C.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1)邀请对方进行指导,却提出“认真”的要求,显然不得体,应将“做出认真的指导”改为“提出宝贵的意见”;(2

6、)A项用语太不礼貌,B项“足下”“家父”文言色彩很浓,不适于劝酒的场合,C项反问语气太生硬,只有D项委婉得体。答案:(1)C(2)D7.下面是一段介绍庐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庐山”为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5字。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

7、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历代题诗极多,李白望庐山瀑布尤为著名。解析:提炼要点时要注意庐山作为旅游胜地的地点、特点和获得的美誉。此外还要注意字数限制。参考答案:庐山是江西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8.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我这儿招人啦!这

8、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以拨打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解析:本题考查对现有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提炼表达的能力。它要求把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本题设置为一则招聘启事,那么在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还需要注意招聘启事的正确写法。招聘启事正文主要包括用人的单位、部门、业务、目的、对象、条件、待遇、询问事宜、联系办法、联系时间等项内容,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特别是介绍本单位情况和应聘待遇等事项,不要言过其实。一般为表示诚意,待遇最好写清楚,以便应聘者自我衡量。所给材料用语不够庄重,口语化过

9、于明显,宜改为较正式的书面语表达。因为材料未提供待遇问题,且有字数限制,所以,做题时仅需将口语改为书面语并适当调整内容顺序即可。参考答案:本公司系合资公司,即将开业,现拟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会操作办公软件,会讲粤语,英语口语流畅,有驾照,本科,性别不限,待遇面谈,有意者请拨打168168。9.北大哲学系著名教授王博在心灵的四季的讲座中指出,可以用四季作为道具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墨、道、法这四种“和而不同”的心灵,即儒家是心灵之春;墨家是心灵之夏;道家是心灵之秋;法家是心灵之冬。请你从上述四个“是”字句中任选一句作为段首句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这一学派思想的理解。要求: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10、80字。解析:这道题体现出“大语文”的思想,题目要求 “表达你对这一学派思想的理解”,那么首先选择出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学派,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注意修辞和字数)来作答。答案示例:(1)儒家是心灵之春。这个学派充满着温度,无论儒家的经典,还是儒者的生命。经典和生命的温度都来自于共同的地方,这就是作为其思想核心的仁。(2)墨家是心灵之夏。夏天,一切都是那么奔腾和豪放,世界显得比春天更拥挤,当然,也更紧密。这非常类似于墨家的气质,这个学派给世界的最大感觉便是火一般的理想和热情。(3)道家是心灵之秋。秋天也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成熟当然意味着成长和反省,尤其是对于春天和夏天的反省。因此,道家是最能够体现秋

11、天精神的学派。(4)法家是心灵之冬。经过春生夏长秋收,天寒地冻的冬天给人以安定和冷酷的感觉,世界笼罩在一种简单而冰冷的秩序之中,单调而寂静。这似乎就是法家有些冷酷的心灵。10.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请依据右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要求:包含图示总干渠经过地;不少于5个动词;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80字。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多个动词(不少于5个),准确连贯地描述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答题时,先观察图表,找出途经的地方,然后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选用合适的动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要遗漏途经

12、的地名。答案示例:一渠清泉,源自丹江口水库,从南阳上郑州,穿越黄河,过焦作,出安阳,入河北邯郸,经邢台,走石家庄,分流东至天津,北达北京。源源南水北流去,绵绵千里饮甘泉。二、文段阅读(2015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6题。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

13、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

14、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

15、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

16、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

17、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

18、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11.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游说B.说合C.话说D.学说解析:“说起梅花”的“说”是用话来表达的意思。A项,“游说”中的“说”读作shu,意思是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B项,“说合”中的“说”有介绍之意;D项,“学说”的“说”是主张、言论的意思。只有C项中“话说”的“说”是用话来表达的意思,与题干要求最为接近。该题将语言基础知识题与现代文阅读相结合,也可看作是文言文“一词多义”的一种变体考法,值得注意。答案:C1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19、是()A.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C.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的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原文信息的筛选概括,只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应信息即可。A项,“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原文无据,原文只是说“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B项,“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

20、感受力”说法不对,原文是说“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有误,原文是说“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C项,作者并不是“无意识”的表现。实际上文章明线是表现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表现中西方文化差异,而在明线之外暗含了对梅的热爱。答案:D13.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梅”是用水墨画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B.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时期。C.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D.“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解析

21、:这是一道文化常识与现代文阅读相结合的新题型。林逋即“和靖先生”,北宋人。从原文中所引用的“七律”也能选出不正确的选项,在魏晋时期还没有“律诗”的概念,显然B项有误。答案:B14.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解析:题干中明确要求从“谋篇”与“立意”两方面进行赏析,答案中一定要体现这一点。谋篇布局要从文章的表现手法、结构、线索等方面谈,而“立意”则要从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入手。答案示例:从作者名字的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入,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和魅力,构

22、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15.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文中倒数第三段出现的排比句分别展现了不同情景,而作者直接抒情的句子也直接展现了梅花的品质格调。参考答案:要点一:万木萧瑟,大雪压境凌霜傲雪的风骨要点二:千年老梅,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绝处逢生的生命力要点三:淡云晓日,薄寒细雨;小桥清溪,明窗疏篱;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超凡脱俗的品格16.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解析:本题为词句理解题,首先要解释“书香”“诗心”两个关键词的含义(本义和文中义),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句意。注意结合文章的情感主旨。答案示例:“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在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