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强与耐磨性实用教案

上传人:辰*** 文档编号:83517369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PPTX 页数:72 大小:2.5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强与耐磨性实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强与耐磨性实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强与耐磨性实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资源描述:

《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强与耐磨性实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强与耐磨性实用教案(7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页/共71页第一页,共72页。第2页/共71页第二页,共72页。第3页/共71页第三页,共72页。第4页/共71页第四页,共72页。第2章 机械(jxi)零部件设计中的强度与耐磨性2.1 概述(i sh)2.1 概述(i sh)第5页/共71页第五页,共72页。载荷系数 K -考虑各种( zhn)附加载荷因素的影响。名义载荷-在理想的平稳(pngwn)工作条件下作用在零件上 的载荷。2.2 机械设计中的强度(qingd)问题计算载荷-载荷系数与名义载荷的乘积。然而在机器运转时,零件还会受到各种附加载荷,工作载荷难以确定,通常用引入2.2.1 载荷与力1. 载荷-力和力矩静载荷变载荷大小、作

2、用位置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缓慢变化的载荷大小、作用位置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载荷工作载荷-机器正常工作时所受的实际载荷。工作情况系数 KA -只考虑工作情况的影响。FC=KF 或 TC=KT式中,F 、 T为名义载荷,FC 、 TC为计算载荷第6页/共71页第六页,共72页。(N m )原动机的 额定( dng)( dng)功率为 P P(KW KW ) 额定( dng)( dng)转速为 n (r/min) n (r/min) 作用在传动零件(ln jin)上的 名义转矩 T 为式中,i -i -从原动机到所计算(j sun)(j sun)零件之间的总传动比-从原动机到所计算零件之间传动链

3、的总效率第7页/共71页第七页,共72页。2. 应力(yngl)静应力(yngl)变应力(yngl)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缓慢变化的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应力静应力: = =常数变应力: 随时间变化平均应力:应力幅:最大应力:最小应力:maxmin第8页/共71页第八页,共72页。ot= =常数max脉动(midng)循环变应力r =0mTmaxminaam非对称循环(xnhun)循环(xnhun)变应力otmaxminaa对称(duchn)循环变应力ototaamin静应力是变应力的特例静应力r =- -1第9页/共71页第九页,共72页。ot= =常数r =+1静应力(yngl)静应力(yngl)

4、: =常数a=0 ,max= min= m= r =+1maxminaa对称(duchn)循环变应力ot对称循环变应力: m m=0=0 , ,maxmax= =a , minmin= -= -a ar =- -1r =- -1第10页/共71页第十页,共72页。max脉动(midng)循环变应力r =0motaamin脉动(midng)循环变应力: m=a ,max= 2a , min= 0r =0变应力的循环(xnhun)特性:-脉动循环变应力-对称循环变应力 -1 -1= 0= 0 +1 +1-静应力第11页/共71页第十一页,共72页。2.2.2 静应力(yngl)作用下的强度一、静应

5、力(yngl)(yngl)下的强度条件 、- - 许用正应力(yngl)(yngl),许用剪切应力(yngl)(yngl)lim、 lim - 极限正应力,极限剪切应力 危险截面处的计算应力 不超过许用应力caca,第12页/共71页第十二页,共72页。 危险截面处的计算安全系数 不超过许用安全系数SS ,Slim、 lim - 极限(jxin)正应力,极限(jxin)剪切应力 第13页/共71页第十三页,共72页。二、静应力(yngl)(yngl)下的许用应力(yngl)(yngl)静应力状态下,零件的失效(sh xio)(sh xio)形式:断裂或塑性变形 材料种类不同,所取极限应力也不同

6、。塑性材料塑性材料 单向应力状态下:单向应力状态下: slimslim,复合应力状态下:复合应力状态下: 按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计算当量应力。按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计算当量应力。 脆性材料脆性材料 单向应力状态下:单向应力状态下: ,blimblim复合应力状态下:复合应力状态下: 按第一强度理论计算当量应力。按第一强度理论计算当量应力。 第14页/共71页第十四页,共72页。2.3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2.3.1 疲劳(plo)断裂特征静应力状态(zhungti)(zhungti)下,零件的失效形式:断裂或塑性变形变应力状态下,零件(ln jin)(ln jin)的失效形式:疲劳断裂1、疲劳断裂的

7、过程第一阶段、 零件表面上应力较大处的材料发生剪切滑移,产生初始裂纹 形成疲劳源(1个或数个)第二阶段、 裂纹端部在切应力下发生反复塑性变形,裂纹扩展 直至发生疲劳断裂第15页/共71页第十五页,共72页。2、疲劳(plo)断裂具有以下特征: 1) 疲劳断裂的最大应力(yngl)远比静应力(yngl)下材料的强度极限 低,甚至比屈服极限低; 2) 疲劳(plo)断口均表现为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3) 疲劳断裂是微观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它的初期现象是在零件表面或表层形成微裂纹,这种微裂纹随着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扩展,直至余下的未断裂的截面积不足以承受外载荷时,就突然断裂。疲劳断

8、裂不同于一般静力断裂,它是损伤到一定程度后,即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发生的突然断裂。所以疲劳断裂是与应力循环次数(即使用期限或寿命)有关的断裂。 不管脆性材料或塑性材料,第16页/共71页第十六页,共72页。3、疲劳(plo)断裂截面由光滑的疲劳(plo)发展区和粗糙的脆性断裂区组成第17页/共71页第十七页,共72页。 2.3.2 疲劳极限一、两个一、两个(lin )概念概念1 1)材料材料的疲劳极限的疲劳极限 :对任意给定的应力循环特性:对任意给定的应力循环特性 ,当应,当应 力循环力循环 N N 次后,材料不发生疲劳破坏、次后,材料不发生疲劳破坏、 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时所能承受的最大

9、应力 。 (变应力的大小可按其最大应力进行比较)(变应力的大小可按其最大应力进行比较) rNmax)(maxr2 2)疲劳)疲劳(plo)(plo)寿命寿命 N N: 材料疲劳材料疲劳(plo)(plo)失效前所经历的应力循环失效前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次数。 不同或不同或 N 不同时,疲劳极限不同时,疲劳极限 则不同。则不同。 在疲劳强度计算中,取在疲劳强度计算中,取 。limr第18页/共71页第十八页,共72页。二、疲劳曲线二、疲劳曲线(qxin)(qxin)( - N - N 曲线曲线(qxin)(qxin)) 是在循环特性 一定时,表示循环次数 N(lgN) 与疲劳极限 (lg )之

10、间关系的曲线。 rrN1. 第一类第一类金属材料的疲劳曲线(如图所示:)金属材料的疲劳曲线(如图所示:)N 疲劳曲线N0NBAr310rNN有限寿命区无限寿命区N 疲劳曲线Nlg0NBArlgrNlg有限寿命区无限寿命区大多数黑色金属(hisjngsh)(hisjngsh)及其合金,当 N N 0 N N 0 时,疲劳曲线呈现为 水平直线。第19页/共71页第十九页,共72页。 可以看出:可以看出: 随随 N 的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当增大而减小。但是当 N 超过超过某一循环次数某一循环次数 N0 时,曲线时,曲线 趋于水平。即趋于水平。即 不再随不再随 N N的增大而减小。的增大而减小。 rNr

11、N典型(dinxng)的疲劳曲线如图所示:N 疲劳曲线N0NBAr310rNN有限寿命区无限寿命区第20页/共71页第二十页,共72页。典型(dinxng)的疲劳曲线如图所示: N0 - 应力应力(yngl)循环基循环基数。数。以 N0 为界,曲线(qxin)分为两个区: 1)无限寿命区:无限寿命区:当 N N0 时,曲线为水平直线,对应的疲劳极限是一个定值,用 表示。它是表征材料疲劳强度的重要指标,是疲劳设计的基本依据。 N 疲劳曲线N0NBArNN有限寿命区无限寿命区 可以认为:当材料受到的应力不超过应力不超过 时时,则可以经受无限 次的应力循环而不疲劳破坏。寿命是无限的寿命是无限的。 第

12、21页/共71页第二十一页,共72页。疲劳极限 与曲线(qxin)的两个区相对应,疲劳设计分为: 设计中常用设计中常用(chn yn)的是疲劳曲线上的的是疲劳曲线上的 AB 段,其方程为:段,其方程为:2)有限寿命区: 非水平段(NN0)的疲劳极限称为条件疲劳极限, 用 表示 。当材料受到的工作应力超过(chogu) 时,在疲劳破坏之前,只能经受有限次的应力循环。寿命是有限的。 2)有限寿命设计有限寿命设计: N N0 时的设计。取 。 lim1)无限寿命设计无限寿命设计: N N0 时的设计。取 。 lim(常数)称为疲劳曲线方程CNmrNN 疲劳曲线N0NBAr310rNN有限寿命区无限寿

13、命区第22页/共71页第二十二页,共72页。显然,B点的坐标(zubio)满足AB的方程,即,代入上式得:则式中:C C 试验常数;m 特性系数,与材料性能和应力状态有关。 对应于对应于 的疲劳极限,材料的疲劳极限的疲劳极限,材料的疲劳极限。0NN N 0 0-应力循环基数,随材料不同而不同。 通常 HBSHBS350 350 的钢,N N0 01110107 7 HBS HBS350 350 的钢,N N0 0252510107 7寿命系数;N NN N0 0时,k kN N=1=1mNNNk0第23页/共71页第二十三页,共72页。注:1)计算(j sun) 时,如 N ,则取 N 。Nk

14、0N0N 2)工程中常用的是对称循环变应力( =-1)下的疲劳极限,计 算时,只须把 和 换成 和 即可。rrN1N1r3)对于受切应力的情况,则只需将各式中的 换成 即可。 4)当N ( )时,因 N 较小,可按静强度计算。 310410第24页/共71页第二十四页,共72页。 2. 第二类第二类金属材料的疲劳曲线(如图所示:)金属材料的疲劳曲线(如图所示:)有色金属及高硬度合金钢,无论 N N 多大,疲劳曲线也不存在水平(shupng)(shupng)直线。公式与前面(qin mian)有限寿命段相同N 疲劳曲线NrN第25页/共71页第二十五页,共72页。2.3.3 疲劳极限应力图(lt

15、) 极限应力图极限应力图am 是在疲劳寿命N 一定时,表示疲劳极限 与 之间关系的线图。 rNr疲劳寿命为 (无限寿命)时的 极限应力图如右图所示。am0N451, 0A)2,2(00B0 ,bCam无限寿命极限应力线ma材料相同,r r 不同时, 也不同,可用疲劳极限应力图表示。疲劳极限应力图(lt)也称为等寿命疲劳曲线,为二次曲线。第26页/共71页第二十六页,共72页。am450 ,sS 极限应力线上的点称为极限应力点。三个特殊点 A、B、C 分别为对称循环、脉动(midng)循环、以及静应力下的极限应力点。 极限应力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了某个r下的极限应力 。 r疲劳强度线rma r屈

16、服强度线)(armsr+45)2,2(00B-1r+1且r0(非对称循环变应力)可根据(gnj)简化疲劳极限应力图直接求得第27页/共71页第二十七页,共72页。amE450 ,sS疲劳失效区rma r塑性失效区)(armsr+1, 0A45)2,2(00BAE段,任一点(y din)的极限应力为:ES段,任一点(y din)的极限应力为:rrmra- 循环特性 r 时的疲劳极限- 循环特性 r 时的极限平均应力- 循环特性 r 时的极限应力幅第28页/共71页第二十八页,共72页。2.3.4 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zhyo)因素 前边提到的各疲劳极限 ,实际上是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zhbi

17、o),是用试件通过试验测出的。 而实际中的各机械零件与标准试件,在形体、面质量以及绝对尺寸等方面(fngmin)往往是有差异的。因此实际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与用试件测出的疲劳强度必然有所不同。 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 一、应力集中的影响一、应力集中的影响 应力集中 在零件剖面的几何形状突然变化之处,局部应力远大于名义应力, 这种现象称为应力集中。第29页/共71页第二十九页,共72页。 机械零件(ln jin)上的应力集中会加快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从而导致零件(ln jin)的疲劳强度下降。 用应力集中系数系数 、 (也称疲劳缺口系数)计入应力集中的影响。理论应力集中系数无法直

18、接判断零件疲劳强度降低的程度。同时,零件材料对应力集中的敏感程度不同。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表示零件疲劳强度降低的程度。式中: 无应力集中(jzhng)试样的疲劳极限 受到对称(duchn)循环变应力的作用 有应力集中试样的疲劳极限-1第30页/共71页第三十页,共72页。注: 当同一剖面上同时有几个应力(yngl)集中源时,应采用其中最大的应力(yngl)集中系数进行计算。 二、绝对尺寸二、绝对尺寸(ch cun)的影响的影响零件的尺寸越大,在各种冷、热加工中出现缺陷,产生微观裂纹等疲劳(plo)源的可能性(机会)增大。从而使零件的疲劳(plo)强度降低。 用绝对尺寸系数绝对尺寸系数 、 ,计入

19、截面绝对尺寸对零件疲劳极 限的影响。 式中: 直径为d 的试样的疲劳极限 受到对称循环变应力的作用 直径为d0 的试样的疲劳极限 d0 =610mm-1第31页/共71页第三十一页,共72页。三、表面三、表面(biomin)(biomin)状态的影响状态的影响 表面(biomin)状态:是指表面(biomin)粗糙度及其表面(biomin)处理。其他条件相同时,表面越光滑(粗糙度值越小),疲劳强度越高。表面强化(渗碳、表面淬火、表面滚压、喷丸等)可显著(xinzh)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用表面状态系数表面状态系数 计入表面状态的影响。 式中: 某种表面状态下试样的疲劳极限 受到对称循环变应力的

20、作用 精抛光(未强化处理)的试样的疲劳极限-1第32页/共71页第三十二页,共72页。综合综合(zngh)(zngh)影响影响系数系数 在计算中,上述三个系数都只计在应力幅上,故可将三个系数 组成(z chn)一个综合影响系数:或 试验证明:应力集中、尺寸和表面状态都只对应力幅应力幅 有影响,而对平均应力平均应力 没有明显的影响。(即对静应力没有影响) am 计算时,只要用综合(zngh)影响系数对零件的工作应力幅修正即可。其余公式见课本P25第33页/共71页第三十三页,共72页。2.3.5 稳定变应力状态下零件(ln jin)疲劳强度的计算稳定变应力和非稳定变应力1.稳定变应力- 循环中平

21、均应力、应力幅和周期都不随时间(shjin) 变化的变应力。2.非稳定变应力-上述参数之一若随时间(shjin)变化则称作非稳定变应力。maT稳定(wndng)变应力第34页/共71页第三十四页,共72页。规律性不稳定(wndng)变应力随机性不稳定(wndng)变应力第35页/共71页第三十五页,共72页。1. 许用应力(yngl)法2.3.5 稳定变应力(yngl)状态下零件疲劳强度的计算式中:max1 零件在危险点处的最大工作应力 零件受到对称循环变应力的作用 零件在对称循环下的许用应力-1S 安全系数零件受对称(duchn)循环变应力作用:零件受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作用:aa 零件所受的最

22、大工作应力幅 零件的许用应力幅要用降低了的许用应力值第36页/共71页第三十六页,共72页。1. 许用应力(yngl)法2.3.5 稳定(wndng)变应力状态下零件疲劳强度的计算2. 安全系数(nqun xsh)法零件危险点处的最大工作应力应小于或等于零件的许用应力零件危险截面处的安全系数应大于或等于零件的许用安全系数 零件危险截面处的安全系数 零件的许用安全系数SS安全系数表示的强度约束条件见课本P26第37页/共71页第三十七页,共72页。2.3.6 复合应力(yngl)状态下安全系数的强度约束条件零件在对称循环弯扭复合应力(yngl)状态下:零件(ln jin)在非对称循环弯扭复合应力

23、状态下:的计算公式不同,见课本P26SS ,第38页/共71页第三十八页,共72页。2.4 2.4 机械零件的表面(biomin)(biomin)接触强度 若两个零件在受载前是点接触(jich)或线接触(jich)。受载后由于变形,其接触(jich)处为一小面积,通常此面积甚小而表层产生的局部应力却很大,这种应力称为接触(jich)应力。这时零件强度称为接触(jich)强度。如:齿轮、凸轮(tln)、滚动轴承等。失效形式常表现为:疲劳点蚀后果:减少了接触面积、损坏了零件的光滑表面、降低了承载能力、引起振动和噪音。属于变应力作用下的接触疲劳破坏第39页/共71页第三十九页,共72页。初始疲劳裂纹

24、初始疲劳裂纹 机械零件的接触应力通常是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在载荷重复作用下,首先在表层内约1520m处产生初始疲劳裂纹,然后裂纹逐渐扩展(润滑油被挤进裂纹中将产生高压,使裂纹加快(ji kui)扩展,终于使表层金属呈小片状剥落下来,而在零件表面形成一些小坑 ,这种现象称为渡劳点蚀。发生疲劳点蚀后,减小了接触面积,损坏了零件的光滑表面,因而也降低了承载能力 。裂纹的扩展与断裂 油金属剥落出现小坑第40页/共71页第四十页,共72页。由弹性(tnxng)力学可知,应力为:“+”用于外接触(jich),“-”用于内接触(jich)。H HH H2b b11Fnb b2H HH HFn(MPa)b

25、b -接触长度;F Fn n -作用在圆柱体上的载荷; E E1 1, E, E2 2 两圆柱体材料的弹性模量1 1, ,2 2两圆柱体的泊松比第41页/共71页第四十一页,共72页。H H -最大接触应力接触(jich)疲劳强度的判定条件为: 材料的许用接触应力HlimH 材料的接触疲劳极限HS接触疲劳安全系数第42页/共71页第四十二页,共72页。2.5 2.5 机械设计中的摩擦机械设计中的摩擦(mc)(mc)、磨损与润滑、磨损与润滑2.5.1 摩擦2.5.2 磨损2.5.3 润 滑2.5.4 流体动力润滑(rnhu)的基本原理引 言第43页/共71页第四十三页,共72页。引引 言言引 言

26、 摩擦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对于机器(j q)来讲,摩擦会使效率降低,温度升高,表面磨损。过大的磨损会使机器(j q)丧失应有的精度,进而产生振动和噪音,缩短使用寿命。 世界上使用的能源(nngyun)大约有 1/31/2 消耗于摩擦。如果能够尽力减少无用的摩擦消耗,便可大量节省能源(nngyun)。 机械产品的易损零件大部分是由于磨损超过限度(xind)而报废。 润滑是减小摩擦、减小磨损、提高机械效率的最常用最有效方法。 关于摩擦、磨损与润滑的学科构成了摩擦学。 本章主要介绍有关摩擦、磨损和润滑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44页/共71页第四十四页,共72页。2.5.1 摩 擦2 . 5

27、 . 1 2 . 5 . 1 摩摩 擦擦1 1、摩擦的定义、摩擦的定义(dngy)(dngy)和分类和分类一、定义一、定义: 两个接触表面两个接触表面(biomin)作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作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将会产生阻止其相对运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就称为摩擦。将会产生阻止其相对运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就称为摩擦。 可可用摩擦系数衡量其大小用摩擦系数衡量其大小二、分类二、分类(fn li):内摩擦内摩擦外摩擦外摩擦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静静 摩摩 擦擦动动 摩摩 擦擦按摩擦副的运动形式按摩擦副的运动形式滑动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按表面润滑状态不同按表面润滑状态

28、不同干摩擦干摩擦流体摩擦流体摩擦混合摩擦混合摩擦边界摩擦边界摩擦第45页/共71页第四十五页,共72页。摩摩 擦擦2 2摩 擦三、滑动摩擦的四种三、滑动摩擦的四种(s zhn)(s zhn)摩擦摩擦状态状态 1 1)干摩擦:)干摩擦:是指表面间无任何润滑剂或保护膜,表面是指表面间无任何润滑剂或保护膜,表面金属金属(jnsh)(jnsh)直接接触时的摩擦。直接接触时的摩擦。 2 2)边界摩擦:)边界摩擦:是指两摩擦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是指两摩擦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摩擦性质摩擦性质(xngzh)(xngzh)取决于边界膜和表面吸附取决于边界膜和表面吸附性能的摩擦。性能的摩擦。 其摩

29、擦阻力最大,磨损最严重。其摩擦阻力最大,磨损最严重。第46页/共71页第四十六页,共72页。摩摩 擦擦3 3摩 擦 润滑剂中的极性分子与金属表面相互吸引(xyn),形成定向排列的分子栅,称为物理吸附膜。 润滑油靠物理吸附形成边界膜的能力,称为(chn wi)油性。 润滑剂中的活性分子(fnz)靠离子键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的吸附膜,称为化学吸附膜。 吸附膜反应膜边界膜分为:物理吸附膜化学吸附膜 在润滑剂中添加入硫、磷、氯等元素,它们与表面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边界膜,称为反应膜。 边界摩擦靠边界膜起润滑作用,边界膜的类型如下: 能生成反应膜的润滑油称为极压油。 注:温度对边界膜的影响很大。温度越

30、高,边界膜越容易破坏。 反应膜在高温下破裂后,能生成新的化合物,形成新的反应膜,这种能力称为极压性。 第47页/共71页第四十七页,共72页。摩摩 擦擦4 4摩 擦 )流体摩擦:是指摩擦表面完全)流体摩擦:是指摩擦表面完全被流体膜隔开,摩擦性质被流体膜隔开,摩擦性质(xngzh)(xngzh)取取决于流体决于流体内部分子间粘性阻力的摩擦。内部分子间粘性阻力的摩擦。 其摩擦(mc)系数最小,且不会产生磨损,是理想的摩擦(mc)状态。 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在工程(gngchng)实际中很难区分,常统称为边界摩擦。4 4)混合摩擦:是指摩擦表面间处于)混合摩擦:是指摩擦表面间处于干摩擦,边界摩擦和流体

31、摩擦的混合状态。干摩擦,边界摩擦和流体摩擦的混合状态。 混合摩擦能有效降低摩擦阻力,其摩擦系数比边界摩擦时要小得多。第48页/共71页第四十八页,共72页。2 2、影响摩擦的主要、影响摩擦的主要(zhyo)(zhyo)因素因素摩擦是个很复杂的现象,其大小余摩擦副材料的表面性质、表面形状、摩擦是个很复杂的现象,其大小余摩擦副材料的表面性质、表面形状、周围介质、环境温度、实际工作周围介质、环境温度、实际工作(gngzu)条件等有关。条件等有关。金属金属(jnsh)的表面膜的表面膜大气中自然生成强度相当高的氧化膜或其他污染膜。人为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很薄大气中自然生成强度相当高的氧化膜或其他污染膜。

32、人为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很薄的膜,氧化膜、硫化膜的膜,氧化膜、硫化膜摩擦副的材料性质摩擦副的材料性质摩擦副的表面粗糙度摩擦副的表面粗糙度互溶性较大的金属摩擦副,表面易黏着,摩擦系数较大;互溶性较大的金属摩擦副,表面易黏着,摩擦系数较大;反之,较小。反之,较小。摩擦副摩擦副塑性塑性接触,接触,干摩擦系数干摩擦系数为一为一定值定值,不受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受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弹性弹性或或弹塑性弹塑性接触,干摩擦状态时:接触,干摩擦状态时: 粗糙度数值粗糙度数值,干摩系数干摩系数; 混合摩擦状态时:粗糙度数值混合摩擦状态时:粗糙度数值 ,摩擦系数摩擦系数。 (摩擦副间加入润滑油)(摩擦副间加入润滑

33、油) (润滑油覆盖面积越大)(润滑油覆盖面积越大)第49页/共71页第四十九页,共72页。摩摩 擦擦摩擦摩擦(mc)表面间的润滑情况表面间的润滑情况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干摩擦干摩擦 摩擦系数最大摩擦系数最大 f0.1;边界边界(binji)摩擦与混合摩擦摩擦与混合摩擦 摩擦系数次之摩擦系数次之 f =0.010.1;流体摩擦和油润滑时流体摩擦和油润滑时 摩擦系数最小摩擦系数最小 f =0.0010.008。加入润滑油会大大降低摩擦系数。加入润滑油会大大降低摩擦系数。但润滑情况摩擦状态不同时但润滑情况摩擦状态不同时(tngsh), f 大小不同。大小不同。摩擦的约束性质摩擦的约束性质两方面的

34、性质:两方面的性质:有利的一面,可以加以利用;有利的一面,可以加以利用; 利用摩擦传动,如利用摩擦传动,如:带传动,摩擦离合器、制动器,车辆行驶;带传动,摩擦离合器、制动器,车辆行驶; 利用摩擦引起的自锁,如:螺纹连接利用摩擦引起的自锁,如:螺纹连接 有害的一面、摩擦会带来能量损耗,降低效率,发热,引起振动噪声等。有害的一面、摩擦会带来能量损耗,降低效率,发热,引起振动噪声等。第50页/共71页第五十页,共72页。对应地,设计对应地,设计(shj)中的摩擦约束条件也有两方面:中的摩擦约束条件也有两方面:需要利用摩擦时,需要利用摩擦时,约束条件为:摩擦(摩擦力,摩擦力矩)必须约束条件为:摩擦(摩

35、擦力,摩擦力矩)必须(bx)足足够大,够大, 以保证工作的可靠性。以保证工作的可靠性。当摩擦有害时,尽量减小摩擦。当摩擦有害时,尽量减小摩擦。约束条件为:摩擦系数约束条件为:摩擦系数 不超过不超过(chogu)许用值许用值 温升温升 不超过不超过(chogu)许用值许用值 效率效率 不低于许用值不低于许用值 摩擦能耗摩擦能耗 不超过不超过(chogu)许用值许用值第51页/共71页第五十一页,共72页。 定义:定义: 磨损主要是运动副相对运动产生摩擦导致零件表面材料的逐磨损主要是运动副相对运动产生摩擦导致零件表面材料的逐渐渐(zhjin)(zhjin)消失或损失的现象。磨损会影响机器的效率,降

36、低工作的可消失或损失的现象。磨损会影响机器的效率,降低工作的可靠性,促使机器提前报废。靠性,促使机器提前报废。2 . 5 . 22 . 5 . 2 磨磨 损损2.5.2 磨 损1 1、磨损的定义、磨损的定义(dngy)(dngy)和分类和分类分类分类(fn li):按磨损结果分类按磨损结果分类按磨损机理分类按磨损机理分类点蚀磨损点蚀磨损胶合磨损胶合磨损擦伤磨损擦伤磨损磨粒磨损磨粒磨损表面接触疲劳磨损表面接触疲劳磨损腐蚀磨损腐蚀磨损黏附磨损黏附磨损第52页/共71页第五十二页,共72页。磨磨 损损2 2二、磨损(m sn)的类型 磨 损 按磨损的机理不同(b tn),机械零件的磨损大体分为四种基

37、本类型: 1)粘着(zhn zhe)磨损也称胶合 2)疲劳磨损即疲劳点蚀 3)磨粒磨损也称磨料磨损, 摩擦表面的微观凸峰粘在一起后,在相对运动中,材料从一个表面迁移到另一个表面,便形成粘着磨损。 是外界的硬颗粒或粗糙的硬表面在相对运动中,对摩擦表面的擦伤所引起的磨损。 是高副(点、线接触)机械零件的常件磨损形式。第53页/共71页第五十三页,共72页。 摩擦表面在摩擦过程中,伴随(bn su)有表面材料被腐蚀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磨损即为腐蚀磨损。 除了上述四种基本磨损类型以外,还有侵蚀磨损、微动磨损等其他形式,由于时间(shjin)关系,不多讲。4)腐蚀(fsh)磨损 第54页/共71页第

38、五十四页,共72页。 一个机械零件的磨损一个机械零件的磨损(m sn)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 1)跑合磨损)跑合磨损(m (m sn)sn)阶段阶段 跑合:跑合:是指新零件在运转初期是指新零件在运转初期(chq)(chq)的磨损。的磨损。 2 2、磨损的过程、磨损的过程 新的摩擦副表面比较粗糙,真实微观接触面积比较小,压强大,因此运转新的摩擦副表面比较粗糙,真实微观接触面积比较小,压强大,因此运转初期的磨损比较快。初期的磨损比较快。但是,磨损以后表面的微观凸峰降低,接触面积增大,压强减小,磨但是,磨损以后表面的微观凸峰降低,接触面积增大,压强减小,磨损的速度逐渐减慢

39、。损的速度逐渐减慢。 时间 tO跑合磨损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abc磨损量q第55页/共71页第五十五页,共72页。磨磨 损损1 12 2)稳定磨损)稳定磨损(m sn)(m sn)阶阶段段 这个阶段属于这个阶段属于(shy)(shy)零零件的正常工作阶段,磨损率稳件的正常工作阶段,磨损率稳定且较低。这一阶段的长短直定且较低。这一阶段的长短直接影响机器的寿命。接影响机器的寿命。 3 3)剧烈)剧烈(jli)(jli)磨损磨损阶段阶段 零件经长时间工作磨损以后,零件经长时间工作磨损以后,表面精度下降,效率降低,温度表面精度下降,效率降低,温度升高,升高, 冲击振动加大,导致磨损冲击振动加大

40、,导致磨损加剧,最终导致零件报废。加剧,最终导致零件报废。磨 损注:注: 应该力求缩短跑合期,延长稳定磨损期,推迟剧应该力求缩短跑合期,延长稳定磨损期,推迟剧烈磨损的到来。烈磨损的到来。时间 tO跑合磨损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abc磨损量q第56页/共71页第五十六页,共72页。磨磨 损损3 3磨 损3 3、影响磨损、影响磨损(m sn)(m sn)的因素的因素 也具有也具有(jyu)二重性。二重性。有利:磨合有利:磨合(m h),磨削;,磨削;有害:降低精度、可靠性、寿命。有害:降低精度、可靠性、寿命。4 4、减小磨损的措施、减小磨损的措施(1 1)合理选择摩擦副材料)合理选择摩擦副材

41、料 黏着磨损为主时:选互材料硬度溶性小的材料;黏着磨损为主时:选互材料硬度溶性小的材料;磨粒磨损磨粒磨损 :选硬度高的材料或提高材料硬度;:选硬度高的材料或提高材料硬度;疲劳磨损疲劳磨损 :选硬度高的材料并减少非金属夹杂物。:选硬度高的材料并减少非金属夹杂物。(2 2)进行有效的润滑)进行有效的润滑润滑是减小摩擦、减小磨损的最有效的方法。正确选用润滑剂,使摩润滑是减小摩擦、减小磨损的最有效的方法。正确选用润滑剂,使摩擦表面处于液体摩擦,混合摩擦状态下擦表面处于液体摩擦,混合摩擦状态下 第57页/共71页第五十七页,共72页。4 4、减小磨损、减小磨损(m sn)(m sn)的措的措施施(1 1

42、)合理)合理(hl)(hl)选择摩擦副材料选择摩擦副材料 (3 3)进行适当表面)进行适当表面(biomin)(biomin)处理处理 (4 4)改进结构,提高加工装配精度)改进结构,提高加工装配精度(5 5)正确使用、维护与保养。)正确使用、维护与保养。 (2 2)进行有效的润滑)进行有效的润滑第58页/共71页第五十八页,共72页。2 . 5 . 32 . 5 . 3 润 滑润 滑( r n h u )( r n h u )2.5.3 润 滑润滑:润滑:是指在两个摩擦表面是指在两个摩擦表面(biomin)(biomin)之间加入润滑剂,以减小摩擦和磨损。之间加入润滑剂,以减小摩擦和磨损。

43、此外,润滑还可起到散热降温此外,润滑还可起到散热降温(jing wn),防锈、密封防尘,缓,防锈、密封防尘,缓冲吸振等冲吸振等 作用。作用。第59页/共71页第五十九页,共72页。一、润滑一、润滑(rnhu)(rnhu)的分类的分类 1 1)流体动力润滑:)流体动力润滑: 靠两摩擦表面的相对运动建立压力靠两摩擦表面的相对运动建立压力(yl)(yl)油膜油膜(称(称 为动压油膜),两表面被压力为动压油膜),两表面被压力(yl)(yl)油膜完全分开,实现流体油膜完全分开,实现流体润滑。润滑。 2 2)流体静力润滑:)流体静力润滑: 两摩擦两摩擦(mc)(mc)表面被外部供油装备输入的压力油完表面被

44、外部供油装备输入的压力油完 全分开,强迫形成压力油膜,实现流体润滑。全分开,强迫形成压力油膜,实现流体润滑。 3 3)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是指理论上为点、线接触的摩擦副,是指理论上为点、线接触的摩擦副, 在考虑表面的弹性变形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流体动力润滑。在考虑表面的弹性变形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流体动力润滑。4 4)边界润滑和混合润滑)边界润滑和混合润滑 (即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即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第60页/共71页第六十页,共72页。润 滑 剂润 滑 剂二、润滑剂二、润滑剂润 滑石墨石墨(shm)(shm)、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等。、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等。凡

45、是凡是(fnsh)能减小摩擦阻力,减小磨损的物质都可作为润滑能减小摩擦阻力,减小磨损的物质都可作为润滑剂。剂。1 1 润滑剂的分类润滑剂的分类(fn li)(fn li)1 1)液体润滑剂:)液体润滑剂:主要有:动植物油、矿物油、水、液态金属等。主要有:动植物油、矿物油、水、液态金属等。2 2)润滑脂:)润滑脂:注:润滑油和润滑脂在实际中应用最广。注:润滑油和润滑脂在实际中应用最广。俗称黄油。由润滑油俗称黄油。由润滑油+ +稠化剂混合而成。稠化剂混合而成。 润滑脂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润滑脂的主要性能指标是: 锥入度,反映其稠度大小。锥入度,反映其稠度大小。 滴点,决定工作温度。滴点,决定工作温度

46、。3) 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4 4)气体润滑剂)气体润滑剂 : 如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如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第61页/共71页第六十一页,共72页。润 滑 油 的 主 要润 滑 油 的 主 要( z h y o )( z h y o ) 性 质性 质润 滑2 2 润滑油的主要润滑油的主要(zhyo)(zhyo)性质性质1)油性:是润滑油吸附于摩擦表面)油性:是润滑油吸附于摩擦表面(biomin)形成边界膜的能力。油性形成边界膜的能力。油性越好,越好, 吸附能力就越强。吸附能力就越强。2)粘度:是表示油液内部相对运动时产生内摩擦阻力大小的性)粘度:是表示油液内部相对运动时产生内摩擦阻

47、力大小的性能能 指标。指标。 (粘度是选择润滑油的主要依据粘度是选择润滑油的主要依据)。)。下面分析粘度的物理意义:duyudyOxyAB 两个平行的平板之间充满润滑油,B板静止,A板以速度 运动,各油层的速度呈直线分布。相邻油层之间有相对运动,会产生内摩擦阻力。第62页/共71页第六十二页,共72页。粘 度粘 度 ( z h n d )( z h n d )润 滑研究表明:油液内摩擦切应力 与速度梯度 成正比。dydu即dydu式中: 即为润滑油的动力粘度。其国际单位为: (帕秒) sPa动力粘度 与同温度下该流体的密度 之比,称为运动粘度 。即运动粘度 运动粘度 的国际单位: ,sm2此单

48、位太大,常用smm2注:我国润滑油的牌号就是(jish)用40下运动粘度的平均值表示的。smm2( 数 )影响粘度的主要(zhyo)因素:a) 温度 温度 润滑油的粘度 (见图3-10) 第63页/共71页第六十三页,共72页。添 加 剂添 加 剂润 滑b) 压力 当压力5MPa时,对粘度的影响不大,可不予考虑。 当压力5MPa时,粘度随压力升高明显增加,不能忽略其影响。pe0式中: 为一个大气压下的粘度; 为粘压指数; 为压强。0p三、添加剂三、添加剂 为了改善润滑剂某些方面(fngmin)的性能,在润滑剂中加入的化学合成物,称为添加剂。 添加剂的种类很多,例如(lr):油性添加剂、极压添加

49、剂、降凝剂、增粘剂等第64页/共71页第六十四页,共72页。 3 - 43 - 4 流 体 动 力 润流 体 动 力 润滑滑 ( r n h u )( r n h u ) 基 本基 本原 理原 理3-4 流体动力润滑(rnhu)的基本原理一、形成一、形成(xngchng)动压动压油膜的条件油膜的条件 先分析两个平行平板的情况,两板之间充满润滑油。平行间隙不能形成动压油膜。 再分析两板之间构成楔形间隙的情况,如右图所示。OxyABFmaxp油压分布曲线 楔形间隙能够形成动压油膜。 (动画) 流体动力润滑是指借助于两个摩擦表面的相对运动产生动压油膜,靠油膜的压力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实现流体润滑。

50、第65页/共71页第六十五页,共72页。流 体 动 力 润 滑流 体 动 力 润 滑( r n h u )( r n h u ) 原 理原 理 2 2形成(xngchng)动压油膜的条件:1)两摩擦表面(biomin)之间必须能形成收敛的楔形间隙;3)两表面之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对运动速度。2)两表面之间必须连续充满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二、雷诺润滑方程二、雷诺润滑方程OxyABmaxp0hhpx 从动压油膜中取出一个微元体,xp在一定假设下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经推导可得表示油膜压力在 x 方向的变化率 与油膜厚度 h 之间关系的方程: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原理详细推导第66页/共71页第六十六页,共72

51、页。流 体 动 力 润 滑流 体 动 力 润 滑( r n h u )( r n h u ) 原 理原 理 3 3流体动力润滑(rnhu)的基本原理式中: 为油压最大处的油膜厚度; 、 分别为油膜中某截面处的(坐标为x)油压和油膜厚度。0hhp上式即为一维雷诺润滑(rnhu)方程。利用雷诺方程也可解释形成动压油膜的条件。第67页/共71页第六十七页,共72页。流 体 ( l i t ) 润滑 流体润滑(rnhu)原理简介二、弹性(tnxng)流体动力润滑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是研究在点、线接触条件下,两弹性物体间的流体动力润滑膜的力学性质。这时的计算必须把在油膜压力下,摩擦表面的变形的弹性方程

52、、表述润滑剂粘度与压力间关系的粘压方程与流体动力润滑的主要方程结合起来,以求解油膜压力分布、润滑膜厚度分布等问题。 (详细说明)流体静力润滑是指借助外部供入的压力油形成的流体膜来承受外载荷的润滑方式。三、流体静力润滑 (详细说明) 采用流体静力润滑可在两个静止且平行的摩擦表面间形成流体膜,其承载能力不依赖于流体粘度,故能用粘度极低的润滑剂,且既可使摩擦副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又可使摩擦力矩降低。 第68页/共71页第六十八页,共72页。第69页/共71页第六十九页,共72页。塑性材料 取屈服极限S s S s 作为(zuwi)(zuwi)极限应力, ,许用应力为:limlim = =S S lim

53、lim =s slimlim = =b b limlim =b b脆性材料 取屈服(qf)极限b b 作为极限应力,许用应力为: 用应力集中(jzhng)系数 、 (也称疲劳缺口系数)计入应力集中(jzhng)的影响。第70页/共71页第七十页,共72页。谢谢您的观看(gunkn)!第71页/共71页第七十一页,共72页。NoImage内容(nirng)总结第1页/共71页。材料种类不同,所取极限应力也不同。裂纹端部在切应力下发生反复塑性变形,裂纹扩展。低,甚至比屈服极限低。所以疲劳断裂是与应力循环(xnhun)次数(即使用期限或寿命)有关的断裂。-应力循环(xnhun)基数,随材料不同而不同。寿命系数。1,2两圆柱体的泊松比。混合摩擦状态时:粗糙度数值 ,摩擦系数。lim =s。lim =b。谢谢您的观看第七十二页,共72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