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硝化和亚硝化学习教案

上传人:深*** 文档编号:83504463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PPTX 页数:64 大小:1.3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经济学硝化和亚硝化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经济学硝化和亚硝化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经济学硝化和亚硝化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硝化和亚硝化学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硝化和亚硝化学习教案(6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经济学硝化经济学硝化(xio hu)和亚硝化和亚硝化(xio hu)第一页,共64页。2芳族化合物的硝化主要有三方面应用:作为中间过渡基团(j tun),将其转化为其它取代基(如氨基)。6.1 硝化(xio hu)概述 利用硝基的强吸电性,使芳环上的其它取代基活化,便于发生亲核置换反应。制备含硝基的特性化合物。如硝基的极性可加深染料的颜色、使药物的生理效应发生显著(xinzh)变异等。 第1页/共63页第二页,共64页。3工业硝化方法:(芳族硝基化合物主要是直接硝化。有5种方法:稀硝酸硝化:对易硝化的芳族化合物。如酚类、某些芳胺等。硝酸约过量1065。浓硝酸硝化:难硝化物如蒽醌的硝化。

2、硝酸要过量好多倍。过量的硝酸要设法回收利用。浓硫酸介质中的均相硝化:反应物、或产物是固态时,可将被硝化物溶解在大量的浓硫酸中,然后加入(jir)硝酸或混酸(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进行硝化。 特点:硝酸过量很少、产率高、应用广泛。 6.1 硝化(xio hu)概述 第2页/共63页第三页,共64页。4n非均相混酸硝化: 反应物、产物都是液态,且难溶或不溶于混酸时,常用此法。 特点:需剧烈搅拌。该法是工业上最常用、最重要的硝化方法。n有机溶剂中硝化: 特点:a. 避免使用(shyng)大量硫酸作溶剂,减少或消除废酸量; b. 提高选择性(有针对性的选择溶剂)。 常用溶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酸或乙

3、酐等。 6.1 硝化(xio hu)概述 第3页/共63页第四页,共64页。5 6.2 反应机理与动力学 6.2.1 硝化剂的活性质点和反应历程 (1)硝化剂:硝酸(不同浓度(nngd)的)、混酸、硝酸盐和硫酸、 硝酸和醋酸(或乙酐)。 (2)亲电活性质点:活性质点:NO2 。 (3)硝化反应历程:(亲电取代历程) NO+2+NO2+NO2H+NO2+H+6.2 反应机理(j l)与动力学 6.2.1 硝化剂的活性质点和反应历程第4页/共63页第五页,共64页。6 活性质点NO2 的产生方式: 混酸中: HNO3 2H2SO4 NO2 + H3O2 HSO4 纯硝酸(xio sun)中: 2H

4、NO3 H2NO3 + NO3 NO2+ NO3+ H2O 3HNO3 NO2 2NO3+ H3O 纯硝酸(xio sun)中约1的硝酸(xio sun)转化为NO2 。水使反应左移,含水量5的硝酸(xio sun),几乎已没有NO2的存在。 浓硝酸(xio sun)(7595)中:99.9呈分子状态。6.2 反应(fnyng)机理与动力学 6.2.1 硝化剂的活性质点和反应(fnyng)历程第5页/共63页第六页,共64页。7硝酸(xio sun)( 70),不能形成NO2 ,而按下式离解: HNO3 H2O NO3+ H3O 硝酸(xio sun)硝化的同时,高温下发生分解而具有氧化性:

5、2 HNO3 H2O N2O5 N2O4 + O 浓硝酸(xio sun)高温下氧化性特强。水分增加,硝化、氧化速度均降低,但硝化降低更多。 6.2 反应机理(j l)与动力学 6.2.1 硝化剂的活性质点和反应历程第6页/共63页第七页,共64页。8 稀硝酸( 50):硝化活性质点为(亚硝基阳离子)NO+,(由硝酸中痕量的亚硝酸离解产生): HNO2 NO + HO NO的活性比NO2的低得多。适用于活性强的化合物的硝化,如酚类等。先亚硝化、亚硝基再被硝酸氧化成硝基。反应(fnyng)历程:HO+NO+HO+NOH+HONO+HNO3HONO2+HNO26.2 反应(fnyng)机理与动力学

6、 6.2.1 硝化剂的活性质点和反应(fnyng)历程第7页/共63页第八页,共64页。96.2.2 均相硝化(xio hu)动力学 (1)浓硝酸中硝化(xio hu) 浓硝酸大大过量时,生成硝基苯、对硝基氯苯和1硝基蒽醌的硝化(xio hu)动力学方程为一级。r = k ArH 少量亚硝酸杂质阻碍硝化(xio hu);加入尿素(适量)可破坏亚硝酸的作用。 (2)浓硫酸介质中的硝酸硝化(xio hu) 苯、蒽醌在浓硫酸介质中的硝化(xio hu)为二级反应: r = k ArH HNO3;k表观速度常数,与硫酸浓度密切相关,90浓度时最大。6.2 反应机理(j l)与动力学 6.2.2 均相硝

7、化动力学第8页/共63页第九页,共64页。10 6.2.3 非均相硝化动力学 非均相硝化反应:被硝化物与硝化剂互不相溶的液相硝化反应。如甲苯的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模型:扩散、反应。油相向酸相扩散: 界 面 油相 酸相 硝化反应区:酸相和界面(jimin)处。(有机相中反应极少)。 6.2 反应(fnyng)机理与动力学 6.2.3 非均相硝化动力学第9页/共63页第十页,共64页。116.2 反应机理(j l)与动力学 6.2.3 非均相硝化动力学第10页/共63页第十一页,共64页。12 混酸中硫酸浓度是影响(yngxing)反应速度的重要因素,按照速度常数随硫酸浓度的变化,可将非均相硝化反

8、应分为3种类型(3个区)。6.2 反应机理(j l)与动力学 6.2.3 非均相硝化动力学第11页/共63页第十二页,共64页。13 非均相混酸硝化反应的3种类型(3个区): 缓慢型:(硫酸浓度低、反应速度慢,扩散速度大于化学反应速度。)酸相中反应为主(界面处反应极少)。动力学控制(kngzh)区(也称动力学型)。 快速型:(随硫酸浓度提高,酸相中反应速度加快),反应在酸膜或两相边界层上进行。芳烃向酸膜中的扩散成为控制(kngzh)步骤(传质控制(kngzh),扩散控制(kngzh))。(也称慢速传质型) 瞬间型:(硫酸浓度再高,反应速度快,酸相中无反应物),反应在两相界面上发生。传质是控制(

9、kngzh)步骤(也称快速传质型)。 注意: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不断被稀释(因反应产生水),硝酸不断被消耗,反应类型将发生变化。6.2 反应机理(j l)与动力学 6.2.3 非均相硝化动力学第12页/共63页第十三页,共64页。14 6.3 影响因素 6.3.1 被硝化物的性质 (1)苯环:其定位(dngwi)规律及反应活性基本上符合亲电取代定位(dngwi)规律。 当苯环上有供电基时,硝化速度快,以邻对位产物为主。当苯环上有吸电基时,硝化速度慢,以间位产物为主。6.3 影响因素 6.3.1 被硝化(xio hu)物的性质第13页/共63页第十四页,共64页。15 (2) 萘环、蒽环:位

10、活泼。 (3) 吡咯、呋喃(fnn)、噻酚:在混酸中易被破坏、不能硝化;在硝酸乙酐中,硝基进入位(电子云密度高)。 (4)其它杂原子化合物:在芳香杂环上硝化时应注意环上杂原子电性效应的影响和在酸中形成正离子的影响。 6.3 影响因素 6.3.1 被硝化(xio hu)物的性质第14页/共63页第十五页,共64页。16 6.3.2 硝化剂 不同的硝化对象需采用不同的硝化方法。相同的硝化对象,若采用不同的硝化剂,则对产物(chnw)组成、异构体的比例影响很大。硝化剂温度,邻位,%间位,%对位,%邻位/对位HNO3+H2SO42019.42.178.50.2590% HNO3-2023.5-76.5

11、0.3180% HNO3-2040.7-59.50.69 HNO3在乙酐中2067.82.529.72.28表61 不同硝化剂对乙酰苯胺一硝化产物(chnw)的影响6.3 影响(yngxing)因素 6.3.2 硝化剂第15页/共63页第十六页,共64页。17 混酸:硫酸含量越高,硝化能力越强,硝化产物的邻、对位(或间位)选择性越低。向混酸中加入适量磷酸,可增加对位异构体的收率,因磷酸使硝化活性质点体积变大。 三氧化硫与硝酸(xio sun)的混合物:硝化能力强,对于极难硝化的物质,可采用。三氧化硫代替硫酸,能改变异构体的组成比例。6.3 影响(yngxing)因素 6.3.2 硝化剂第16页

12、/共63页第十七页,共64页。18 硝化介质:带有强供电基的芳香化合物(如苯甲醚、乙酰苯胺)在质子传递型溶剂中硝化,富电基易被氢键(qn jin)溶剂化,得到较多的对位异构体。 6.3 影响因素(yn s) 6.3.2 硝化剂第17页/共63页第十八页,共64页。196.3.3 温度 T k (原因:T , 则粘度 、扩散系数 、酸相中溶解度增加、NO2增加)。甲苯一硝化,温度系数(k随T的变化)1.52.2/10或3/10。 但硝化是强放热反应,T 副反应 、硝酸大量分解,有爆炸(bozh)危险,且影响异构产物比例, 须及时移走热量。6.3 影响因素(yn s) 6.3.3 温度第18页/共

13、63页第十九页,共64页。206.3.4 搅拌 良好的搅拌装置和冷却设备对提高传热和传质效率非常重要。要求(yoqi)转数:小型设备:1100r/min; 工业生产:14m3硝化锅,转数400100 r/min。 环式或泵式硝化器,20003000 r/min。 间歇硝化的开始阶段要严防停转,否则再启动时会失去控制。 6.3 影响因素(yn s) 6.3.4 搅拌第19页/共63页第二十页,共64页。216.3.5 相比(xin b)和硝酸比 (1)相比(xin b)(酸油比):混酸与被硝化物的质量比。 相比(xin b) 被硝化物在酸相中的溶解量 故硝化速度 ,设备生产能力 。 但相比(xi

14、n b)过大 ,使设备生产能力 。 工业上增加相比(xin b)的方法:加入一定量上批硝化的废酸。6.3 影响因素(yn s) 6.3.5 相比和硝酸比第20页/共63页第二十一页,共64页。22 (2)硝酸比:硝酸和被硝化(xio hu)物的摩尔比。一般硝酸过量。 易硝化(xio hu)物:过量15。 难硝化(xio hu)物:过量1020以上。 注意:近年环保的要求,使得采用过量被硝化(xio hu)物技术。 6.3 影响因素(yn s) 6.3.5 相比和硝酸比第21页/共63页第二十二页,共64页。236.3.6 硝化副反应 副反应类型:多硝化和氧化。 氧化影响(yngxing)最大生

15、成硝基酚类、多元酚氧化成醌类。需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氮的氧化物含量、防止硝酸分解等。此外还有去烃基、置换、脱羧、开环、聚合等。6.3 影响因素(yn s) 6.3.6 硝化副反应第22页/共63页第二十三页,共64页。24 6.4 混酸硝化 工业上芳烃的硝化多采用混酸硝化。 优点: 硝化能力强、速度快、生产能力高 ;硝酸用量接近理论(lln)量,废酸可回收利用;硫酸热容量大,反应易平稳; 硝化器材质:可用普通碳钢、不锈钢或铸铁。 6.4 混酸硝化(xio hu)第23页/共63页第二十四页,共64页。25 工艺流程(n y li chn):6.4 混酸硝化(xio hu)第24页/共63

16、页第二十五页,共64页。266.4.1 混酸的硝化能力 不同配比的混酸具有不同的硝化能力。混酸的硝化能力可用硫酸脱水值和废酸计算浓度来表示。(注意(zh y):只适用于混酸硝化,不适用于浓硫酸介质中的硝化)。 6.4 混酸硝化(xio hu) 6.4.1混酸的硝化(xio hu)能力第25页/共63页第二十六页,共64页。27(1)硫酸脱水值(D.V.S.):脱水值:硝化终了时废酸中硫酸和水的质量比 (Dehydrating Value of Sulfuric acid),简称脱水值(D.V.S.) 。 脱水值定义式: D.V.S.废酸中含硫酸的质量/废酸中含水的质量混酸中含硫酸质量 /(混酸

17、含水质量硝化生成水质量) D.V.S. ,硫酸含量(hnling)越高(水含量(hnling)越少),混酸的硝化能力越强。 6.4 混酸硝化(xio hu) 6.4.1混酸的硝化(xio hu)能力第26页/共63页第二十七页,共64页。28(H2SO4)100(H2SO4)(HNO3)2(HNO3)/7脱水值计算公式:(HNO3)和(H2SO4)混酸中硝酸(xio sun)和硫酸的质量百分数,硝酸(xio sun)比, 以100份质量混酸为计算基准:混酸含水质量=100- (H2SO4)- (HNO3)硝化生成水质量=(HNO3)/)18/63=2(HNO3)/7D.V.S.(1)第27页/

18、共63页第二十八页,共64页。29(H2SO4) 1 (H2SO4)5/7 (HNO3) D.V.S.l注意:若为a,则把a代入式中计算(j sun);若把式子中的100改为1,则代入的是a ) 第28页/共63页第二十九页,共64页。30 (2)废酸计算含量(F.N.A.):(硝化(xio hu)活性因数) 废酸计算浓度:硝化(xio hu)终了时,废酸中的硫酸计算含量(质量分数)。(Factor of Nitrating Activity,简称F.N.A.)6.4 混酸硝化(xio hu) 6.4.1混酸的硝化(xio hu)能力第29页/共63页第三十页,共64页。31F.N.A.废酸的

19、总质量废酸中硫酸的质量100 (H2SO4)1005 (HNO3) / 7100(1)(或1)计算公式:第30页/共63页第三十一页,共64页。32 (H2SO4)1005(HNO3) / 7100F.N.A.第31页/共63页第三十二页,共64页。33 以上(yshng)公式表明,F.N.A.为常数时,(H2SO4)和(HNO3)为线型关系。这表明 :满足相同废酸计算含量的混酸组成是多种多样的。而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混酸组成仅是直线中的一小段。第32页/共63页第三十三页,共64页。34 例如(lr):表63中,三种混酸组成,D.V.S.和F.N.A.均相同。但有实用价值的是第二种。 三种混酸

20、的组成、D.V.S.和F.N.A.均相同。选择第一种混酸时硫酸用量最省,但是相比太小,而且开始阶段反应过于激烈,容易(rngy)发生多硝化和其他副反应;选择第三种混酸则生产能力低、废酸量大;因此有实用价值的是第二种。6.4 混酸硝化(xio hu) 6.4.1混酸的硝化(xio hu)能力第33页/共63页第三十四页,共64页。35 D.V.S.或F.N.A.以及相比(xin b)、硝酸比和混酸组成,对不同的产品都有各自合适的范围,应通过实验确定。某些硝化过程的数值可参考P162表5-1(注意有些数据近年来已有所改进)。 第34页/共63页第三十五页,共64页。36D.V.S. 1F.N.A.

21、F.N.A.F.N.A.1D.V.S.D.V.S.第35页/共63页第三十六页,共64页。376.4.2 混酸配制(1)配酸计算 计算原则:不同组分(zfn)的酸在配制前后总量不变。 计算方法:建立物料平衡方程,联解求出各原料酸的用量。6.4 混酸硝化(xio hu) 6.4.2 混酸配制第36页/共63页第三十七页,共64页。38(2)配酸工艺注意事项:要考虑设备防腐、混合手段、热量导出(混合热和稀释热) 、加料(ji lio)顺序(水或废酸硫酸硝酸,先慢后快)、控制温度夹套。 搪瓷锅的夹套冷却效率最低。6.4 混酸硝化(xio hu) 6.4.4 硝化(xio hu)设备第41页/共63页

22、第四十二页,共64页。43 (3)搅拌器:推进式、涡轮式、桨式。转速(zhun s):100400r/min 为增强物料的混合效果,有时在锅内加导流筒。 (4)硝化设备的结构形式:6.4 混酸硝化(xio hu) 6.4.4 硝化(xio hu)设备第42页/共63页第四十三页,共64页。446.4.5 硝化产物的分离 分离原理: (1)硝化产物与废酸具有较大密度差,分层分离。 (2)加水稀释以减少硝基物在浓硫酸中的溶解度。 注意(zh y):加水量应考虑:易分离程度、耐腐蚀程度、废酸循环浓缩的经济性。 分层添加剂:加入少量某些添加剂可加速硝化产物与废酸的分层,如叔辛胺。 其它分离方法:有机溶

23、剂萃取。 硝基物的精制:脱酚(氧化副产物)。6.4 混酸硝化 6.4.5 硝化产物(chnw)的分离第43页/共63页第四十四页,共64页。456.4.6 废酸处理 (1)直接循环套用; (2)萃取、浓缩后配制混酸; (3)脱杂质(zzh)处理后,加氨水制成化肥。6.4 混酸硝化(xio hu) 6.4.6 废酸处理第44页/共63页第四十五页,共64页。466.5 硝化异构产物的分离 硝化产物:异构体混合物。 分离方法:化学法、物理法。6.5.1 化学法 分离原理:不同异构体之间的反应特性(txng)不同。如:间二硝基苯中少量邻、对位异构体的去除,使用亚硫酸钠。6.5 硝化异构产物(chnw

24、)的分离 6.5.1 化学法第45页/共63页第四十六页,共64页。476.5.2 物理法(1)精馏和结晶相结合:根据硝基化合物各异构体间沸点和凝固点的差异,采用精馏和结晶相配合的方法进行分离提纯。如氯苯一硝化(xio hu)产物异构体的分离。异构体异构体组成,组成,%凝固点,凝固点,沸点,沸点, 0.1MPa (760mmHg)1kPa(8mmHg)邻位邻位33343233245.7119对位对位65668384242.0113间位间位144235.6-表6-6 氯苯一硝化产物(chnw)的组成及物理性质6.5 硝化(xio hu)异构产物的分离 6.5.2 物理法第46页/共63页第四十七

25、页,共64页。48(2)萃取分离:根据硝基(xio j)化合物各异构体间溶解度的差异,在不同的溶剂或混酸、硝酸、硫酸中进行分离。如用二氯乙烷为溶剂,可以分离1,5-与1,8-二硝基(xio j)萘或二硝基(xio j)蒽醌。6.5 硝化异构产物的分离(fnl) 6.5.2 物理法第47页/共63页第四十八页,共64页。49 6.6 硝基苯的生产 硝基苯:主要用途是制苯胺、聚氨酯泡沫塑料等。 生产工艺: (1)混酸间歇(jin xi)硝化法:早期工艺。 (2)连续工艺:后来发展的工艺。包括:锅式串联、环式串联、管式、泵式循环、塔式等。 我国:主要:锅式串联、环式串联、环锅串联。6.6 硝基苯的生

26、产(shngchn)第48页/共63页第四十九页,共64页。50 (3)双锅串联工艺 混酸硝化(2个锅、温度不同)、连续分离器分离,分离后:废酸用新鲜苯连续萃取,萃取出的酸性苯循环(xnhun)利用,废酸浓缩回用;连续分离器出来的酸性硝基苯经水洗、碱洗除去酸性杂质、酚类等,得到中性硝基苯。 缺点:大量废酸需浓缩、大量含酚类及硝基物的废水需要处理、硝化设备需要足够的冷却面积、安全性差。 6.6 硝基苯的生产(shngchn)第49页/共63页第五十页,共64页。516.6 硝基苯的生产(shngchn)第50页/共63页第五十一页,共64页。52 (4)绝热硝化法工艺特点:苯过量510、混酸量大

27、(含水量高)不需冷却设备(shbi)、4个硝化锅串联、反应温度高(出口温度132136)。优点:温度高,反应速度快;苯过量,硝酸几乎全部转化,副产物少;不需冷却系统、安全性好;可利用反应热浓缩废酸。是目前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成本低、污染少。存在的问题:对设备(shbi)要求高(密封、防腐)6.6 硝基苯的生产(shngchn)第51页/共63页第五十二页,共64页。53图 苯的绝热硝化(xio hu)流程示意图1,2,3,4-硝化(xio hu)器 5-酸槽 6-闪蒸器 7-除沫器 8-分离器 9-热交换器 10-泵6.6 硝基苯的生产(shngchn)第52页/共63页第五十三页,共64页。5

28、4 6.7 其它实例 硝基化合物品种(pnzhng)多,如:氯苯硝化 生产邻、对硝基氯苯蒽醌硝化 生产1硝基蒽醌,再还原生产氨基蒽醌其它:2,5-二乙氧基-4-硝基-N-苯甲酰苯胺,二硝基甲苯等。 6.7其它(qt)实例第53页/共63页第五十四页,共64页。55 6.8 亚硝化 亚硝化:在有机C原子上引入亚硝基(CNO)的反应。 亚硝基化合物特点(tdin):-NO与-NO2相比,NO显示不饱和键性质,故可进行还原、氧化、缩合和加成等反应。用于制备各类中间体。 6.8 亚硝化(xio hu)第54页/共63页第五十五页,共64页。56 反应机理:也是双分子亲电取代反应。活性质点(zhdin)

29、为NO,由下式产生: HNO2 NO+ HO NO的亲电活性比NO2的低得多,所以仅适用于活性强的化合物的硝化,如酚类、芳香叔胺、某些电子多余的杂环、具有活泼氢的脂肪族化合物等。6.8 亚硝化(xio hu)第55页/共63页第五十六页,共64页。57 被亚硝化物的电子(dinz)结构特点:具有电子(dinz)云密度大的碳原子或负碳离子。6.8 亚硝化(xio hu)第56页/共63页第五十七页,共64页。58 亚硝化剂:通式XNO,亚硝酸很不稳定,受热或在空气中易分解。故亚硝化时不用亚硝酸。 亚硝化方法:亚硝化时一般在低温下用亚硝酸钠在不同(b tn)的酸中进行反应。 (1) 将亚硝酸钠与反

30、应物混合,然后滴入强酸进行反应。 (2) 将亚硝酸钠与反应物溶于碱性水溶液中,然后滴入强酸反应。 6.8 亚硝化(xio hu)第57页/共63页第五十八页,共64页。596.8.1 酚类的亚硝化 特点:低温反应(若温度超过限制则产率下降、纯度低)、主要(zhyo)进入对位(对位已有取代基时进邻位)。 6.8 亚硝化(xio hu) 6.8.1 酚类的亚硝化(xio hu)第58页/共63页第五十九页,共64页。60 应用实例: (1) 对亚硝基苯酚(bn fn)(重要中间体) (2) 1亚硝基2萘酚6.8 亚硝化(xio hu) 6.8.1 酚类的亚硝化(xio hu)(苯醌肟)第59页/共

31、63页第六十页,共64页。616.8.2 仲芳胺的亚硝化 Fischer-Hepp重排:亚硝酸与仲芳胺反应时,先生(xin sheng)成N亚硝基衍生物,然后在酸性介质中异构化,发生分子内重排而转化成C亚硝基衍生物。 实例:对亚硝基二苯胺的制备:NHHNO2 H2ONNOHClNHNONa2SxNH2NH还原(hun yun)重排6.8 亚硝化(xio hu) 6.8.2 仲芳胺的亚硝化(xio hu)第60页/共63页第六十一页,共64页。626.8.3 叔芳胺的亚硝化(xio hu) 特点:主要得到对位取代物。 如对亚硝基N,N二甲基苯胺的制备:6.8 亚硝化(xio hu) 6.8.3 叔芳胺的亚硝化(xio hu)第61页/共63页第六十二页,共64页。63第62页/共63页第六十三页,共64页。64感谢您的观看(gunkn)!第63页/共63页第六十四页,共64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