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建筑的演变发展Word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3453643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字塔建筑的演变发展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字塔建筑的演变发展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字塔建筑的演变发展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金字塔建筑的演变发展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字塔建筑的演变发展Word(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金字塔建筑的演变发展通常人们所说的“金字塔”多半是特指古埃及第四王朝国王胡夫在吉萨所建的那座金字塔(下文中简称大金字塔)。而实际上大金字塔的演变形成是有漫长的历史过程的。这个过程是起点是早期的马斯塔巴,以胡夫的大金字塔作为终点。1.马斯塔巴通常只要谈到“金字塔的演变”,都会首先提到“马斯塔巴”。马斯塔巴早在前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早王朝时期的马斯塔巴墓主要集中于阿拜多斯和萨卡拉。 马斯塔巴通常是用泥砖建造的。建筑一般都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通常采用上大下小的构造,但也有一些是上下等大的。从形象上来看,马斯塔巴与金字塔之间似乎并无直接的联系。当然,这多少受到中文“金字塔”一词的影响。从中文上看,金

2、字塔必须是“金”字形的,而马斯塔巴不符合这一特点。但事实上,古人并没有明确的“金字塔”的概念(希腊语中的puramis有时被用来泛指所有的埃及建筑)。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曾记载美凯里诺斯的后继者阿苏启斯建造过一座“泥砖金字塔”,其实,所谓的泥砖金字塔就是一座马斯塔巴。上图是第四王朝最后一位国王舍普塞斯卡夫在南萨卡拉所建造的马斯塔巴。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的”。许多人会怀疑,“马斯塔巴-金字塔”这样的转变是否太过急促了。的确,如果说今天还是马斯塔巴,明天就出现了金字塔,这样的变化我们是无法接受的。至少从外观上而言,马斯塔巴距离金字塔还有一段距离。为了在传统的马斯塔巴与最终的成功之作-大金字塔之间建立起

3、联系,我们就不能忽视这之间的演变过时间并没能消灭所有的痕迹。1950年,在萨卡拉,人们发现了一座“阶梯型马斯塔巴”。这座造型奇特的马斯塔巴属于第一王朝国王阿涅德吉布时期的一位大臣Nebitka。从这里我们看见了导致金字塔建筑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不仅不断的扩大建筑的占地面积,而且开始追求“高度”。这里的“高度”并非是指物理学意义上的那种绝对的高,而是一种感觉,一种逐渐上升的感觉,阶梯形的构造正可以给人这种上升的感觉。对比于传统的板凳(马斯塔巴),阶梯型的构造使得建筑显得比实际的还要高。 从现在的发现来看,阶梯型的马斯塔巴并不普遍。当然,早王朝时期的马斯塔巴很少能完好的保留至今的(特别是地上部

4、分)。毕竟,泥砖不是建造一个奇迹的理想材料。2.早期金字塔阶梯金字塔 变化发生在第三王朝。左塞王在萨卡拉建造了一座阶梯型金字塔。左塞王的最初想法可能只是建造一座马斯塔巴,后来又继续在原本的建筑之上增加了3层,形成四层阶梯状。可能左塞王觉得这样还不够,于是,整个建筑向外拓展,在顶部又增加了两层,于是就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6层金字塔。但最关键的是,这座建筑采用了石材而不是泥砖。 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埃及人渐渐不满足于只是扩大建筑的占地面积,开始追求建筑物的高度。金字塔在埃及语中是mr-意即上升、高。这可以视为金字塔建筑出现的思想基础。但凡事并非是只要有追求就一定可以实现的。早王朝时期并没有出现金字

5、塔是因为当时的埃及人仍旧习惯使用泥砖。 后期埃及人对石材的利用毫无疑问对金字塔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古埃及人建造起庞大的金字塔了。但是,上帝造这个世界用了7天,他不会同意埃及人一夜之间就建成金字塔的。从阶梯型金字塔到最终的大金字塔,埃及人仍然要摸索很长的时间。而最关键的是,他们必须要能承受失败。 崩塌金字塔 左塞之后几位国王的金字塔乏善可陈。大多是沿用了阶梯型的构造,只是加大规模而已。到了第三王朝末、第四王朝初,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国王-斯尼弗鲁。作为第四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必须完成他们前任(也可能是他的父亲)-胡尼,第三王朝最后一个国王-在美杜姆的金字塔。这座

6、金字塔仍然是建造成阶梯型的,但斯尼弗鲁似乎并不满意,于是他做了一个尝试,用石灰石将阶梯填平,成为一座真正的正四棱锥形金字塔。结果显而易见,这次尝试失败了。内核部分的倾角过于陡峭(约74度),并且因为原本内核的表面覆盖有平滑的石板,使得外表的石灰石无法牢固的附着在内核之上。 这座金字塔的外部可能在整个建筑尚未完工(或完工后不久)就崩塌了。 只要拥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失败往往是件好事。埃及人从美杜姆金字塔的建造中得到了教训,他们发现,内核过于陡峭的坡度是外表崩塌的主要原因,同时,夹在内核与外表之间的平滑石板也不是什么好主意。斯尼弗鲁,从现在所知而言,我们相信他是一个精力充沛并且勇于接受挑战的人。美

7、杜姆的失败并没有打击到他的热情,也没有摧毁他原本的构想-建筑正四棱锥形金字塔。在达赫舒尔,他成功的解决了外部石灰石附着的问题。弯塔与红塔 弯塔 即使是4600年后的今天,塔身上的石灰石依旧牢牢的附着在内核之上。这点的确很不可思议,即使是大金字塔,现今其表面的覆盖层也已被风化。弯塔本身的形状标志着这是一件失败的作品。塔身下半部以54度的倾角修建,在建筑到一半高度的时候突然改为以43度倾角修建。最终整个金字塔呈现出一种奇怪的形状。除此以外没有哪座金字塔建成这样的,可见这种外形并不符合当时埃及人的审美观。是什么导致了古人不得不放弃原本的构想?考古学家们给出了解释。 有两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了人们无法按

8、照54度的倾角继续修建下去。1.如果继续按54度倾角修建,最终建成的建筑物大约高可达125米,上部的修建将更加困难,而且也很难保证不会崩塌。2.也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金字塔下部的墓室已经因上部压力过大而出现了裂缝。 没有哪个国王能忍受死后住在一个天花板和墙壁上有裂缝的墓室里。现今在弯塔的地下墓室里还存留有一些支撑墓室的粗大木材。 如果说埃及人在美杜姆学到了如何使外部更牢固,那么他们在达赫舒尔则不得不面对内部构造的问题。此前因为从未修建过高度超过百米的金字塔,因此埃及人可能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内部承受压力的问题。在达赫舒尔,数年的努力随着墓室的崩裂而化为泡影。时日无多了,斯尼弗鲁已经修建了两座金字塔

9、,但他的死后居所仍然没有着落。在最后的日子里,他在弯塔旁不远,中规中矩的以43度倾角修建了另一座金字塔-红塔。红塔 在红塔的内部墓室和通道中,我们发现,埃及人学会了处理顶部压力过大的问题。红塔内部的三个墓室都设计有倒阶梯状的承重结构。这样的设计使得墓室即使经历数千年,至今依旧完好无损,没有一条裂痕。 但是,红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采用了一个十分缓和的坡度,因此,尽管其占地面积庞大-底边边长220米,超过哈夫拉金字塔(215米),仅次于大金字塔(230米)-但高度只有105米(大金字塔147米,哈夫拉金字塔143米)。如果以挑剔的眼光来看,相比于大金字塔,红塔依旧是件失败之作。 弯塔和红塔的

10、失败使埃及人不得不考虑内部结构的问题,而且,我想最重要的是,埃及人从弯塔的失败中学会了要在建造之前就进行更周全的考虑,要有更详细可行的计划。弯塔上半部的仓促建造表明埃及人在建造弯塔之前并没有考虑到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当然,主要是他们之前从来没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这也是弯塔失败的主要原因。 没人会怀疑如果多给斯尼弗鲁10年的寿命他会再建造一座金字塔,但他在位的几十年间已经修建了三座金字塔了,其中弯塔和红塔是仅次于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全埃及第三和第四大的两座金字塔。斯尼弗鲁最终没能成为“金字塔之王”。成为“金字塔之王”的是他的儿子,胡夫。3.胡夫大金字塔 关于大金字塔的建造,从历史记载到神话传

11、说,从科学研究到胡猜乱想,各种说法、理论多到无法一一记述。 埃及人在达赫舒尔学会了在建造之前要有详细的计划,他们在建造大金字塔的时候做到了。大金字塔不仅是最高、最大的,同时它的内部结构也是最复杂的。很难想象建造之前没有一个详细周密的计划。埃及人肯定做过精密的演算,最终决定以51度50分的倾角来修建。希罗多德说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原则是:“高度的平方等于斜面的面积”,可以看出,希罗多德的记载还是准确的。 从前面我们看到,大金字塔建造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内部压力承受的问题,因为大金字塔的倾角更大,高度更高,内部所要承受的压力自然也就更大。在大金字塔里,人们惊讶的发现埃及人巧妙的解决了内部承重的问题

12、。走道是下宽上窄,两壁越往上就越靠拢,最终合并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简单但却很实用的内部承重结构(这显然是从红塔中学到的)。最让人叫绝的是处于最上方的国王墓室。墓室顶部置有数层花岗岩石板,这些石板重达50吨,最上层由两块石板组成一个三角形支架结构。 显然,埃及人在建造这个墓室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将来墓室顶部所要承受的压力,并且已经设计了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结语 房龙说建造金字塔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盗墓,因此在墓室上方“垒石头”。这显然是对金字塔的误解。其实对于金字塔有许多误解,不光是房龙那样误解了金字塔的作用。最大的误解就是许多人以为胡夫的大金字塔是完全的成功之作。人们总是热衷于谈论大金字塔底边长有多

13、精确,四个斜面是如何精准的指向正东正南正西正北的,以及刀片都不能插入石块的缝隙中,等等。其实人们认为“不可思议”的并非是建造金字塔的技术,而是大金字塔的每个部分好像都是完全成功的,不存在任何的一点失误。换句话说,人们并不是怀疑没有滑轮埃及人如何举起巨石-因为利用杠杆也可以做到这点-他们的疑惑只是在于,“为什么总是这么精确?”“为什么没有一点失误?”。其实成功是源于无数次失败的试炼 大金字塔就是这样诞生的。建造了大金字塔的古埃及人从几世纪以来的各种建筑形式中寻找灵感,他们从萨卡拉、美杜姆和达赫舒尔的失败中得到了教训。金字塔的出现是一个慢慢演变的过程,从最早的马斯塔巴,到阶梯型马斯塔巴,然后到阶梯型金字塔、美杜姆的胡尼金字塔、达赫舒尔的弯塔、红塔,最后到吉萨的大金字塔。金字塔建筑经历了一个复杂但是完整的进化过程,我们也不得不佩服与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智慧。参考书目希罗多德历史 、房龙房龙论艺术陈仲丹图说建筑城市史:从金字塔到摩天楼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