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鱼菜共生系统项目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3016591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1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型鱼菜共生系统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型鱼菜共生系统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型鱼菜共生系统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新型鱼菜共生系统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鱼菜共生系统项目(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新型鱼菜共生系统项目申报单位:某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地 址:某某市丽阳街827号邮政编码:323000联 系 人:徐伟忠电 话:0578-2268927传 真:0578-2268837申报日期:2007年5月目 录一、 项目概要二、 项目的意义与必要性三、 研发内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技术流程四、 建设内容、规模、地点、期限五、 项目承当单位概况六、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七、 效益分析八、 项目结论一、项目概要新型鱼菜共生系统是一种集蔬菜粮食药草等作物的栽培合资循环工业化鱼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系统,并结合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农业专家系统,实现鱼菜共生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其物种间和谐共生运行良好

2、,鱼产生的排泄废弃物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富足的营养液,经植物净化吸收的水又可作为养殖水返回,双方间形成生态互利关系。该系统以其生态循环为特点,以其资源互补共生为技术思路,除了让产业链得以延伸完善外,更重要的是让农业排放实现最小化,符合当前倡导的生态绿色环保理念,是当前与未来可持续循环型有机农业的最优生态模式,具有广阔的前景。该技术是一项涉与到微生物、植物、鱼三者共营共生的技术,利用三者间的生态关系实现能量物质间的可循环可持续动态开展,达到一种仿自然生态而胜于自然的生态的人工系统,同时要考虑到三者之间生物种类与生物量之比例,从而达到一种最优的生态组合,以实现鱼菜生产的高效益。某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拟建

3、立新型鱼菜共生系统基地,项目规划用地1000平方米,年可产无公害时鲜蔬菜100吨,鱼类10吨,预计产值52万元,上缴税金约13万元,投资利润率达76%,投资回收期0.95年。本项目建设期从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二、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传统数千年农民的农事活动与从业分工,大多是较为明晰而专业的,分为种植业,养殖业与农产品加工等,从而形成了拥有各种专业技术技能的农民与专业户。但随着时代的开展,这种把生产环节或农业内部划分过于专一的生产模式渐渐被一种以农业内部生态优化,以产业链条的形成与延伸循环为特征的可持续循环型农业经济所取代。鱼菜共生技术的运用,它巧妙地把养鱼业与蔬菜种植得以有机的生态

4、结合,让种菜养鱼之间形成一种密不可分的相依关系,形成一种互生共促的生态关系,除了让产业链得以延伸完善外,更重要的是让农业排污实现最小化,这是符合当前所倡导的生态绿色环保理念的生产模式。 从前的养鱼专业户,大多是以承包鱼塘或推土建池形成水体后进展人工放养,也有在江河湖泊上进展网箱养殖,不管是哪种方式,它都是以单一的生态物种-鱼为主体,根据生态学理论的研究结果,生态系统内物种越单一,该系统的生态稳定性就越差,生态环境受损破坏的机率也就越大,于是会造成生态下游物种的不可持续性断绝,形成了大量污染物的积累与外排,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环保压力,至使人们不得不开始关注农业之排污与环保问题。当然传统的养殖大多是

5、依托大水体进展自然加人工放养相结合的方式进展,其单位水体的生产效率低,占用的水资源量大,不能表现集约化与工业化的特点,更受自然环境与气候的局限,难以实现大跨度空间地域与不适环境下的养殖,而采用工业化与闭锁型系统的陆上养殖技术即可打破空间与气候场所等因子的限制,实现与形成大棚养殖,城市养殖甚至是室内与地下室的工厂化养殖格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模式,让农民实现一具两得的收入与经营,可以让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与工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可以种菜也可养鱼,而且两者间在同一空间与地域内完成,利用集中管理,两者间依托生态互存关系建立良好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系统,也就是可以通过投喂饲料作为物质与能量的初始投入,

6、而其排泄物与渣滓如此作为微生物的分解利用能源与繁衍根底,再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形成了鱼菜共生共获的良性有机系统。这样农民在经营农场与规划时可以两者综合地进展,既产鱼又出菜,形成一个完整的菜篮子工程,而且为了充分发挥空间与充分吸附吸收水中的营养,蔬菜栽培根本上采用无土栽培的人工基质培、水培与气培,使种植系统的构建简易化,空间化与管理方便化,通过各种种植系统的构建,形成了以微生物分解,植物根系吸收的循环水系统,让水资源的利用率得以最大化的提高,让水在养殖与种植系统中进展闭锁型的循环。而且养殖与种植技术采用高度集约与自动控制管理外,农民养鱼与种菜就变得极为简单与高效。 这两种有机结合的新型种植系统,

7、除了让农民更为便捷高效地进展农事生产外,利用该技术生产的蔬菜可以很容易地达到绿色有机无公害的要求,使农产品的市场效益得以大大提高,是常规化肥或农药土耕栽培价格的成倍以上,而且在水培或气培等营养液水环境下,生产变得简单,生长变得快速,品质还得以大幅度的提高。在农田或大棚规划共生系统时,从生态循环与可分解物质的平衡关系来说,一般以养殖桶的面积与种植面积以1:5为佳,这样根本上可以把工厂化高密度养殖过程中的排污处理掉,为鱼的生长创造一个适合的水质环境与生态环境。 通过模式的创新,让我国的农业,真正实现有机耕作,特别是蔬菜,更需用有机绿色产品所取代,否如此人类的健康与未来环境,将成为人类持续开展的主要

8、障碍,建立种植业与养殖业又超于常规的综合性鱼菜共生系统进展深度生态综合功能研发将具有战略性的开展意义,它除了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外,更重要的是为我国创建生态环保绿色的城市与国家作出农业生产上的巨大贡献。 在当前自然可利用水体与渔业资源日益受到限制情况下,采用鱼菜共生系统生产适销对路的鱼产品,将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生态农业项目。三、研发内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实施流程一、研发内容通过微生物、植物、鱼三者间的共营共生关系并结合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使三者间的生态关系实现能量物质间的可循环持续动态开展,对鱼菜共生系统进展深度生态综合功能研发,以寻求三者间生物种类、生物量之比例,以达到一种最适的生

9、态平衡与最优的经济回报,这也是该系统最核心的技术根底。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建立一个1000平方米的钢架塑料大棚,装备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与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2年可产各种时鲜无公害蔬菜100吨,鱼类10吨,以满足本市与城郊居民生活之需。3建设计算机智能管理控制室,安装农业智能控制计算机,实现每个生产环节通过计算机实现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三、项目实施流程第一步,在光照充足,水源保障,电力交通方便的地方选择基地,最适是在郊区或城市空旷地带,可以更贴近市场,便于产品的直销上市,减少中间运输环节,也可以改变传统长途运输对鱼菜产品新鲜度与质量的影响,得以发挥近郊农业的地域优势与市场优势,也是对城市农

10、业水资源运用的最经济生产模式。第二步,确定种养殖的面积与比例,种养殖的面积与比例关系到物种间的生态平衡关系,也就是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最优比例,适合的比例是系统成功运行之关键,比方说,多少鱼排出的粪便能为多少菜提供养分,什么微生物种类的培育能够对水质净化产生最优的生态效果,这些是三者间共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也是该系统最为核心的技术根底。第三步,铺设管道安装相关设备与设施形成科学的水循环系统。鱼菜共生系统中,最为科学的设计就是水培用水与养殖用水之间形成一体化的循环体系,而这种循环体系的构建就是通过合理的管道铺设与设计,再加上智能化或自动化的控制设备与部件,组成了自动化的水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养殖池的

11、排废吸污管,参加新水的进水管与经循环处理后的回流管,以与铺于池底的爆气增氧管,这些管组成了养殖池的管道系统。另外,用于栽培的还有,喷雾管道或者浇灌管道,以与经植物根系吸收后的回收回流管道,这些管道系统的设计,让栽培蔬菜的水与养殖的水之间形成了一体循环,达到彼此的生物生态效果。鱼池底部的饲料残渣或者鱼粪便经吸污管抽吸到硝化床,而在硝化床流过后,一部份经石砾过滤,一部份经微生物转化与分解,再流入微生物处理池,这个池是由生物绵为载体并接种多种微生物的处理池,它可以把硝化处理后的污水,进展数十种类微生物的再处理,把一些蔬菜难吸收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易被根系吸收的矿质离子,也是一个矿化池,经微生物矿化池

12、后,再流溢到另一个贮液池,这个池的作用就相当于蔬菜水培的营养液池,它需经过再次的过滤,供应生长着的瓜果蔬菜等植物,可以是水培供液,也可以是气雾培的喷雾供液,使这些处理后的水再供到下一个植物处理系统即栽培系统,形成了多道多环节综合处理体系,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后,回流的水就可入重新注入的养殖池,从而形成了,微生物、植物、鱼间的共生共存关系,这也是鱼菜共生能够勿需增添大量高昂水处理设备的关键所在,把处理功能最为强大的植物,微生物科学地引入到养殖系统中出,这也是该技术最大的创新所在。第四步,蔬菜的栽培也是极为重要的部份,培育根系兴旺,处理能力强的蔬菜瓜果植株,是实现有机物与矿质转化的关键环节,利用根系兴

13、旺与庞大的吸收外表积,进展水质的净化处理。所以菜果的栽培技术也是成功养殖的主要技术流程,一般在鱼投放入池前,就要提前分批种下各种蔬菜瓜果或其它植物,以保证系统运行后,就具处理水质之功能。蔬菜瓜果或经济植物的育苗,可以采用播种法或无性育苗法,待生根或成苗后就可移栽到栽培床,栽培床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硝化床为基质培,只需把苗栽入砾质培的基质中即可,利用基质过滤附着的有机物与硝化分解的各种矿化元素为营养,维持菜果的生长。而漂浮栽培床的植株,如此需以泡沫定植板为载体,把苗或种子直接播入有海绵固定的定植孔中即可,随着萌芽生长,根系就自然进入水体中,吸收水中的肥份来供植株生长,从而起到净化作用。而气雾栽培的

14、区域,与漂浮水培同样的方法定植,只是它是依赖雾化的水来满足生长需要,也同样起净化作用,不过气雾培过滤法比水培来说,植株生长更快,种植方式更易实施立体化,可以让有限的空间利用面积数倍的提高,同时又起到水体的雾化增氧效果,也是鱼菜共生系统中较为先进的结合配套技术。这种以养殖水为营养液的栽培方法,减少了常规无土栽培的营养配制技术环节,有它的优越性,也有它的不足,因鱼养殖种类的不同与鱼饲料配方的区别,而导致水中营养元素种类与比例的差异,有饲料因动物源配料的不足,会导致栽培蔬菜缺乏微量元素,需于饲料配方中参加鱼粉、贝壳粉,或海藻类配料,就可解决微量元素不问题,如果还出现缺素症可以于水体中参加微量元素,最

15、好是微量元素的螯合物,更利于吸收与稳定。第五步、种植的蔬菜开始生长后,就可往池中养鱼,如果前期因水质过于洁净,菜没有肥力,可以先进展营养液栽培,待生长至一定大小后,再采用养殖水循环栽培。可以在共生系统运行前,利用回流池进展营液配制,以供蔬菜生长,待系统切换到养殖系统时,再清理化学营养液,以保持水体的洁净。投放鱼苗前,要对鱼池进展消毒,以无任何残留的双氧水消毒为佳,消毒后再注入清水,保持水位1米左右。投放的密度,一般鲤鱼为80-100尾/立方水体,罗非鱼为200-300尾/立方水体,因罗非鱼更耐缺氧环境。饲料的添加做到少喂多餐,以鱼总体重的3-5%,以每周测量一下单尾重来计算总重量,再确定推测出

16、每周每天投喂量,投喂的饲料以浮料为好,可以减少底部的沉渣,有利于水质的保持。在养殖过程中,只在定期投料,定期换水,就可保持系统的生态平衡,无需向水体中参加抗生素与鱼病防治的化学药品,利用微生物与植物根系排泄的抗生素与酵素就可提高抗病性也防治鱼病的发生,这是一个完美的生态平衡系统,不要轻易地向系统投入化学药品,否如此会打破原有的平衡关系。一般系统每天向池中注入1-10%的新水即可,这是用于蔬菜蒸发与鱼体消耗的用水,可以做到最大的节水化养殖。注入新水的操作也是利用水位传感器进展自动添加,这样就形成了所有水循环系统的自动运行,包括排污,水培循环,添加新水等。四、建设方案、规模、地点、期限本项目规划用

17、地1000平方米,并配备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集成鱼菜共生智能控制系统1套,建设期为壹年,建设地点为某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项目估算总投资2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万元,流动资金5万元,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52万元人民币。五、项目承当单位概况项目承当单位,某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我省唯一的山区农业科研机构。现有科研人员60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20人;下设种子种苗、生态农业、食用菌、园艺、农牧产品加工、农业智能化6个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等机构;拥有10公顷由本所兴建的“生态农业科技园和主要参与建设的15 0多公顷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X园、配有电脑20多台、科技图书资料5多万册;重点生物实验

18、室和昆虫标本实验室,累计固定资产达15 00余万元。主要从事农业智能化、农作物优良品种、生态农业、食用菌、花卉、果树与农产品深加工等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 近40年来,本所先后共承当完成省市科研项目120多项,获省市各类科研成果奖共118项,其中局部项目的研究技术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和领先水平,为本地的科技进步和农业生产作出了较大贡献。某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有着较强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目前,农科所与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推广处、国防科大计算机中心、某某大学园艺系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协作关系,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同时,项目配套条件较好,具备项目使用的自有土地以与明显的品种优势,在推广上,

19、本单位还建立了中国植物非试管快繁网()、中国快繁苗木信息资源网()、中国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录像网()与等8个,进展网络推广,通过建点示X、远程视频讲座等多渠道推广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另外利用央视等媒体进展宣传推广,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开展撑起了一片艳阳天。项目负责人徐伟忠,农艺师,现任某某市农科所农业智能化快繁中心主任,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科研、管理、协调能力。主持的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研究和运用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独著或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学报、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2004年荣获“某某市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同年农业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5年度获“某

20、某省十佳青年称号,也是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的主要完成人,有着很强的科研创新能力,现继续致力于快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另外,某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拥有健全的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制度,广阔科技人员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勤于钻研业务,有着较好的科研工作根底,利于项目圆满完成。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钢架塑料大棚与栽培配套设备与辅料 8万元2鱼种、植物种苗、微生物原种等采购本钱 5万元3配套费土建、设备安装与调试费等 2万元4计算机控制系统 10万元合 计 25万元单位自筹资金15万元,申请扶助资金10万元。七、效益分析1.环境保全效益 鱼菜共生系统的环境效益,重点表现在节水上,当前我国农业的开展

21、许多地区常招受高温干旱的危害,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极度干旱年份,甚至颗粒无收;水资源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虽然田园排灌系统的建设近年开展很快,但自然的土壤灌溉不管是喷灌漫灌还是滴灌,总会存在着地下渗漏、土壤蒸腾与径流的损失,使水资源成为农业生产的命脉,局限了产业化与许多非耐旱植物的生长;同样,养殖也面临着水资源的问题,水的污染因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用水等三废的排放,使原本自然清洁的水源受到了人类活动带来的严重污染与破坏,再加上气候因素的影响,使可供养殖的水资源与地区日渐缩小,也使养殖环境日趋遥远化,远离中心生活区,也影响到运输与流通。所以,新型的鱼菜共生系统,能使水资源的利用闭锁循环重复利

22、用的方式,只需传统种植与养殖需水量的十分之一,这对于缺水环境农业的开展是一个重大而实用的对策,在环境的保护与计划利用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新型的耕作与养殖方式,可以让化学类物质如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大大减少,根本上可以做到免化肥纯有机生产,而且水气栽培结合的耕作方式又使虫与病的发生机率大大减少,可以做到少农药或免农药生产在温室的隔绝环境下,这种纯有机免化学的生产方式对环境来说是最好的保全措施,是传统耕作与养殖所做不到的。 全新的水气耕作方式,还可减免土耕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当前,因耕作层的人为破坏与常年翻耕,使土壤流失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地方的河流一遇雨天就洪水泛滥或山体滑坡,这些都是水土流失造

23、成的危害,而采用鱼菜共生系统,可以在免耕作的情况下实施农业生产,让土壤得到了保护。 2.商业运作效益 通常情况下要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农作物,需要有肥沃的土壤与充足的水份为前提,对于贫瘠的土地还要进展土壤改良与深翻工作,有些低肥力土壤还要经多年的腐植化之后才可培肥地力,对生产来说既繁琐投入也大。而且繁重的土耕栽培需要强体力的人方可胜任,妇女老人或离休人员这些弱势群体如此难以胜任,而鱼菜共生系统在任何一个角落或场所,只要有水与电的地方即可生产,与土壤条件无关与气候也无太大关系,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设施得以解决。而且城市排水经处理后或地面径流储存的雨水皆可用于生产用水。 而传统的生产模式,不管是

24、机耕地或犁耕地,都需涉与到机械与农具与柴油等资源的投入,许多大的园艺场光这块的投入就是一笔不菲的本钱,所以,采用鱼菜共生系统使农场的经营管理本钱得到有效的削减,间接提高了商业与经济效益。同样,这种模式还减免了中间的诸如中耕除草、施肥灌溉、打药等环节所涉的各种物资本钱与劳力本钱。从农业商业模式来说,鱼菜共生系统是一种低本钱高效益省资源的商业模式,对于农业企业化运用或农户的专业生产来说都是一种难得的商业技术。鱼菜共生产业的蔬菜或鱼可以通过同样的商业渠道进入市场,节省了流通贸易的本钱 3.庭院经济效益 鱼菜共生系统的种植环境不受太多的条件局限,在小庭院的有限平面与空间中,可以立体式多层次地结合气雾栽

25、培技术,让庭院空间数倍地被放大;也不需像传统模式那样进展庭院客土才可栽培植物,再加上当前城市用水的限量控制,更需采用一种最节水的种养方式,而鱼菜共生就是其最优选择。针对庭院经济开展种植养殖业的传统模式来说,大多由家庭主妇或老人小孩充当管理园丁,而传统方式皆需弯身作业,强度大,不利老人管理,而鱼菜共生系统搭建的高位栽培床可以实施直立操作,使劳力的投入最小化,更适家庭成员在闲暇之余的拔弄。在家庭环境中所创建的鱼菜共生体系是家庭成员学习体验植物与大自然的鲜活教材,在了解植物认识植物与生物间的生态关系来说,是一门系统的科普活读本,可以从中认识了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八、项目结论新型鱼菜共生系统是一种继承

26、了传统有机农耕理念根底上形成的一种现代农耕模式,是一种现代农业模式的种植养殖有机复合的新型农业技术,该系统是一项高度集约化、生产自动化、投入劳力省力化、资源利用最省化的可持续循环型零污染零排放的高科技农业项目,也是农村农民短平快的实用新技术,更是当前郊区城市农业开展最容易结合的项目,它的推广将会给我国甚至全球农业从业者经营农业的生产管理理念发生质的飞跃与变化,让人们找到了可循环持续开展型农业的新路子。项目实施后,通过发挥园区的示X引导和辐射作用,可带动当地农民开展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和产品,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使种养业进入一种生态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开展。19 / 1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