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SLT235-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2936397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7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31、SLT235-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31、SLT235-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31、SLT235-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31、SLT235-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SLT235-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T235-1999前言 编写本规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土工合成材料的试验方法逐步趋于标准化、统一化,向国际标准靠拢。1988年原土工合成材料技术协作网组织编制了土工织物测试方法参考标准,1990年原水利电力部委托某某水利科学研究院主持编写土工合成材料测试手册,这些工作对试验方法的日趋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由于土工合成材料的品种与应用取得了较大开展,已有的测试项目有进一步充实和修订的必要。经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与水利部商定,合作编写本规程。本规程共收编19个试验项目,主要参考美国标准(ASTM)、国际标准(ISO)与以其为依据的国家标准(GB)、德国标准(DIN

2、)、美国公路局(FHWA)的土工织物工程手册等。引用和制定这些方法的原如此是,结合我国国情和以多年土工试验比拟成熟的经验为根底。少局部方法是依据试验室现有条件,经共同研究并经实践证明后而制定的。 本规程解释单位: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本规程主编单位:某某水利科学研究院 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马梅英 X宗耀 王育人 王正宏 陈环 杨灿文目 次1、总如此2、术语和符号3、试验方法的共同规定4、单位面积重量测定5、厚度测定6、孔径试验干筛法7、垂直渗透试验8、水平渗透试验9、条样法拉伸试验10、握持位伸试验11、撕裂试验12、胀破试验13、CBR顶破试验14、刺破试验15、土

3、工膜抗渗试验16、直剪摩擦试验17、拉拔摩擦试验18、土工格栅、土工网与土工带拉伸试验19、塑料排水带芯带压屈强度与通水量试验20、软式透水管试验21、蠕变试验22、淤堵试验附录A试验记录表格本规程的用词和用语说明条文说明1 总 如此 为推动土工合成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统一材料测试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水利、铁路、公路、水运、建筑、环境等工程中所用的土工合成材料的测试。 土工合成材料性状受试验方法、荷载性质、试样尺寸、加荷速率、试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测试时应按本规程有关规定进展。 土工合成材料的测试除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X的规定。2 术语和符

4、号2.1 术 语2.1.1 等效孔径(或称表观孔径) 以土工织物为筛布对颗粒料进展筛析,当一种颗粒料的过筛率(通过织物的颗粒料重量与颗粒料总重量之比)为5时,如此该颗粒粒径尺寸定为土工织物的等效孔径。2.1.2 垂直渗透系数 水流垂直于土工织物平面水力梯度等于1时的渗透流速。 透水率 水流垂直于土工织物平面水位差等于1时的渗透流速。 水平渗透系数 水流沿土工织物平面水力梯度等于l时的渗透流速。 导水率 水力梯度等于1时水流沿土工织物平面单位宽度内输导的水量。 抗拉强度 试样拉伸时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发生在断裂时或断裂前。 延伸率 试样拉伸时对应最大拉力时的应变。2.1.8 握持强度 在试样宽度X

5、围内试样在局部被夹持的条件下进展拉伸的过程中出现的最大拉力。 撕裂强度 试样沿规定的切缝逐渐扩展裂口至整个试样的过程中出现的最大撕裂力。 胀破强度 在试样的垂直方向上施加液压,使试样扩X直至破坏,破坏时的液压称为胀破强度。2.1.11 CBR顶破强度 一直径50mm的圆柱顶杆垂直顶人试样过程中的最大顶压力。 刺破强度 一直径8mm的刚性顶杆垂直刺人试样过程中最大刺破力。 压屈强度 塑料排水带的芯带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压裂、倾倒破坏的能力。2.1.14 排水带通水量 排水带的芯带与滤膜复合体在侧压力作用下沿排水带截面的纵向通水能力。2.1.15 扁平率 软式透水管在上复压力作用下透水管的径向变形量与

6、管径之比。2.1.16 蠕变 拉伸蠕变破坏强度 在规定的条件下进展蠕变试验,对应于某一指定时间发生破坏的材料单宽强度。 梯度比 淤堵试验中,土工织物与其上相邻25mm土样的复合水力梯度与其上25mm至75mmX围的土样的水力梯度之比。2.2 符 号 A面积; B宽度; Cv变异系数; D管径; F总水平力; f土-土工织物界面摩擦系数; G单位面积重量; H渗径长度; h水位差; i水力梯度; k垂直渗透系数; kh水平渗透系数; km土工膜渗透系数 L长度; O95等效孔径; P总法向力; p法向压力; Ph胀破强度; Q通水量; t历时; TcCBR尺顶破强度; Tg握持强度; Tp刺破强

7、度; Ts抗拉强度; Tt撕裂强度; U扁平率; W渗水量; 平均值; 厚度; 延伸率; 导水率; 均方差; p拉拔摩擦力; s剪切力; 透水率。3 试验方法的共同规定3.1 目的和适用X围 本章规定的有关土工合成材料的制样方法,试样调湿和测试值的计算公式,是后面各项试验均应遵守的共同规定。3.2 引用标准 IS0986290土工织物的取样和试样的准备 GB652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大气3.3 制样方法 制样原如此: 1 每项试验的试样应从样品的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上随机剪取,距样品的边缘应等于或大于100mm,送检样品应不小于1延长米(或2m2)。 2 试样应不含有灰尘、折痕、孔洞、损伤

8、局部和可见疵点。 3 对同一项试验剪取两个以上的试样时,应防止它们位于同一纵向和横向位置上,即采用梯形取样法,如不可防止(如卷装,幅宽较窄),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情况。 4 剪取试样时应满足精度要求。 5 剪取试样前,应先有剪裁计划,然后再剪。 6 对每项试验所用全部试样,应予以编号。 上述规定适用于各类土工织物、土工膜和土工复合品,但不包括土工格栅等专门用途制品。3.4 试样调湿 试样应置于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010%和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调湿24小时。 如果确认试样不受环境影响,如此可省去调湿处理,但应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的温度和湿度。3.5 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 按下式

9、计算术平均值:(3.5.1)式中 n试验次数;xi第i块试样的测试值;n块试样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 按下式计算标准差:(3.5.2) 式中符号意义同式(3.5.1)。 按下式计算变异系数(3.5.3) 式中符号意义同式(3.5.1)。4 单位面积重量测定4.1 目的和适用X围 本试验用于测定土工合成材料单位面积重量。 本试验适用于各类土工织物、土工膜和土工复合品4.2 引用标准 IS0986490土工织物的单位面积质量测定方法。4.3 试验设备与用具 剪刀。 尺,最小分度值为1mm。 天平,感量0.0lg。4.4 操作步骤 试样准备: 1 按本规程3.3.1规定裁剪试样。 2 试样面积应不小于

10、100cm2,试样长度和宽度的裁剪和测量读数应准确到1mm。 3 试样数量应不少于10块,并进展编号。 称量: 将裁剪好的试样按编号顺序逐一在天平上称量,读数应准确到O.0lg。4.5 计 算 按下式计算每块试样的单位面积重G:(4.5.1)式中G试样单位面积重量,g/m2M试样重点,g; A试样面积,m2 按本规程3.4规定计算单位面积重量的平均值G、标准差与变异系数Cv。4.6 记录 单位面积重量试验记录格式见表A1。5 厚度测定5.1 目的和适用X围 本试验用于测定一定压力下土工合成材料的厚度。 本试验适用于各类土工织物、土工膜和土工复合品。5.2 引用标准 IS0986390土工织物厚

11、度测定方法。5.3 试验设备与用具 基准板:直径应大于压块直径50mm,见图5.3.1。1一百分表;2一压块;3一试样;4一基准板;5一平衡锤;6一砝码 压块:外表光滑平整,底面积为25cm2,重为5N的圆形压块。压块放在试样上,对试样施加20.01kPa的压力。 加压仪:出力大于500N。 百分表:最小分度值0.01mm。 秒表:最小分度值0.1s。5.4 操作步骤 试样准备 1 按本规程3.3.1规定裁剪试样。 2 试样数量应不少于10块,并进展编号。 测定2kPa压力下厚度的操作方法: 1 擦净基准板和压块,压块放在基准板上,调整百分表零点。 2 提起压块,将试样自然平放在基准板与压块之

12、间,轻轻放下压块,试样受力为20.01kPa,接触后开始记时,达30s时记录百分表读数。提起压块,取出试样。 3 重复上述步骤,测试完10块试样。 测定20kPa与200kPa压力下厚度的操作方法: 1 将基准板放在加压仪上,再将压块放在基准板上,调整百分表零点。 2 提起压块,将试样自然平放在基准板和压块之间,轻轻放下压块,调节加压仪上荷重,使试样受力达200.1kPa,压力加上后开始记时,达30s时记录百分表读数。 3 仍按上述步骤调节加压仪上荷重,试样受力达200土1kPa,压力加上后开始记时,达30s时记录百分表读数。 4 重复本条5.4.3-2与5.4.3-3步骤,测试完10块试样。

13、5.5 计算与绘图、标准差与变异系数Cv。图5.5.2无纺土工织物的厚度压力关系曲线 绘厚度与压力关系曲线,横轴为压力对数值,纵轴为厚度平均值,见图5.5.2。 厚度试验记录格式见表A2。6 孔径试验(干筛法)6.1 目的和适用X围 本试验用干筛法测定土工织物的等效孔径EOS(或称表现孔径AOS)和孔径分布曲线。 本试验适用于有孔隙的各类土工织物和土工复合品。6.2 引用标准 ASTMD475187土工织物表观孔径测定; GB600385试验筛; GB990988振筛机。6.3 试验设备与用具6.3.1 标准试验筛:直径200mm。 振筛机:具有水平摇动和垂直振动(或拍击)装置应符合GB990

14、988振筛机的规定。 天平:称量200g,感量0.0lg。振筛用的颗粒材料。将洗净烘干的颗粒材料用筛析法进展分级制备,按标准试验筛孔径分级如下:0.0630.075mm,0.0750.090mm,0.0900.106mm,0.1060.125mm,0.1250.150mm,0.1500.180mm,0.1800.250mm,0.2500.350mm等。 其他用品:秒表,细软刷子。6.4 试样准备 按本规程3.3.1规定裁剪试样,其直径应大于筛子直径。 应取5块试样,如果试样为针刺土工织物,振筛后,假设嵌入织物的颗粒不易清出时,织物试样不能重复使用,这时,试样数为5n(n为选取的粒径级数)。6.

15、5 操作步骤 将试样放在筛网上,并固定好。 称量颗粒材料50g,均匀撤布在试样外表。 将装好试样的筛子、接收盘与筛盖夹紧装入振筛机上,开动机器,振筛10min。 停机后,称量通过试样的颗粒材料重量,然后轻轻振拍筛框或用刷子轻轻拭拂去除外表与嵌入试样的颗粒。如此对同一级颗粒进展5次平均试验。 用另一级颗粒材料在同一块式样上重复本节6.5.26.5.4步骤。测定孔径分布曲线,应取得不少于34级连续分级颗粒的过筛率,并要求试验点均匀分布。假设仅测定等效孔径O95,如此有两组的筛余率在95%左右即可。6.6 计算与绘图 按下式计算某级颗粒的筛余率Ri:6.6.1)式中Mt筛析时颗粒投放量,g; Mi筛

16、析后底盘中颗粒重量(过筛量,g。 按下式计算5次平行试验筛余率的平均值:(6.6.2)式中符号同式(6.6.1)。 用各级颗粒的平均筛余率与相应各级颗粒的平均粒径在半对数纸上绘孔径分布曲线,见图6.6.3。6.7 记录 孔径试验记录格式见表A3。7 垂直渗透试验7.1 目的和适用X围 本试验用于测定在常水头10cm或符合层流条件下土工织物的垂直渗透系数和透水率。 本试验适用于具有透水性能的各类土工织物和土工复合品。7.2 引用标准 ISOFDIS1105898T(E)土工织物与其相关产品无压时的垂直渗透试验。7.3 试验设备与用具 试样夹持器,见图7.3.1。 1 夹持器的有效过水面积为201

17、00cm2,应能装单片和多片土工织物试样。 2 试样与夹持器周壁必须密封良好,不得有渗漏。 上下游水位容器: 1 容器应有溢流装置,在试验过程中保持常水头。 2 容器应能调节水位,水头变化X围为160mm。 量测系统的管路宜短而粗,减小水头损失。 其他:秒表、量筒、吸球、水桶等。 对新安装的量测系统应作空态(无试样)率定,以确定设备自身的水头损失,并予以修正。7.4 试验准备 准备好试验用脱气水或蒸馏水。 试样准备: 1 按本规程3.3.1规定裁剪试样。 2 试样数量: 1)单片试样取10个试样平行测定; 2)多片试样取5组平行测定。7.5 操作步骤 事先将试样浸泡在水中并赶出气泡。将饱和试样

18、装入夹持器内,安装操作过程中应防止空气进入试样,有条件宜在水下装样。 渗透仪内注满水,将夹持器放上,尽快安装,应防止试样内水的流失。 向下游容器内注水,使水自试样底部徐徐向上渗出并排气,逐渐使水漫过试样。 调节上游水位,使高出下游水位,水从上游流向下游,并溢出。 待上下游水位差h入稳定后,测读h,开动秒表,用量筒接取一定时段内的渗透水量,并测定水。 调节上游水位,改变水力梯度,重复本节7.5.47.5.5步骤。作渗透流速与水力梯度i的关系曲线,取其线性X围内的试验结果,计算平均渗透系数。 重新安装一个试样,重复本节7.5.17.5.6步骤对其余试样进展试验。7.6 计 算 按下式计算20时的渗

19、透系数,并注明水头条件:(7.6.1)式中k2020时试样的渗透系数,cm/s; W渗透水量,cm3; 试样厚度,cm; A试样过水面积,cm2; h上下面水位差,cm;t通过水量w的历时,s;t试验水温T()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kPas; 2020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 kPas。水的动力粘滞系数比t/20列于表7.6.1。表7.6.1 水的动力粘滞系数比t/20温度()温度修正系数=t/20温度()温度修正系数=t/20温度()温度修正系数=t/20 计算试样不同水头时的平均渗透系数与全部试样的平均渗透系数。7.7 记 录 垂直渗透系数试验记录格式见表A4。8 水平渗透试验8.1 目的和适用

20、X围 本试验用于测定一定法向压力作用下的土工织物在常水头水流下的水平渗透系数和导水率。 本试验适用于沿水平方向具有输水能力的各类土工织物和土工复合品。8.2 引用标准 ASTMD471687土工织物与其相关产品在常水头下的导水率(沿织物平面流动)试验; ISOFDISl295898E土工织物与其相关产品沿织物平面输水能力的测定。1试样;2加荷板;3水位差;4压力表8.3 试验设备与用具 试样容器:应密封不漏水,有两种形式,见图8.3.1。 上下游水位容器:水位容器应能调节水位,并在试验过程中水位差保持不变,水位容器高度应满足水力梯度大于1.0。 加荷装置:施加于试样的法向压力X围宜为10250

21、kPa,并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恒压,对于直接加荷型,在试样上下面应放置塑料橡胶垫层,使荷载均匀施加于整个宽度和长度上,且橡胶垫层应无水流通道。 其他用具:秒表、量筒、水桶、温度计等。8.4 试验准备 试验用水应为脱气水或蒸馏水。 试样准备: 1 按本规程3.3.1规定裁剪试样。 2 试样数量和尺寸: 1)分别裁剪顺机向和横机向试样各3块,当试样较薄时,应取2层或3层试样重叠为一组进展试验,这时应相应各裁剪6块或9块试样; 2)试样宽度应大于100mm,长度应大于2倍宽度。8.5 操作步骤 将试样包封在乳胶膜或橡皮套内,试样应平整无折绉,周边应无渗漏,对于直接加荷型,应仔细安装试样上下垫层,使试样承

22、受均匀法向压力。 施加25kPa的压力,使试样就位,随即向水位容器内注入脱气水,排走试样内的气泡。试验过程中试样应饱和。 按现场条件选用水力梯度,当情况不明时,选用水力梯度不大于1.0。 按现场条件或设计要求选择法向压力,至少进展三种压力的试验,一种压力稍大于设计值,一种稍低于设计值。 对试样施加最小一级法向压力,持续15min。 抬高容器的水位,使其达到要求的水力梯度。 当水流稳定后,测读通过500cm3渗透水量的时间,或记录15min内通过的水量。每个水力梯度下平行测定3次。 换一种水力梯度,重复本条8.5.68.5.7步骤。 增大法向压力,重复本条8.5.58.5.8步骤对其余法向压力下

23、的试验进展完毕。8.6 计 算 按下式计算土工织物20时的水平渗透系数kh2o:(8.6.1)式中kh20土工织物20时水平渗透系数, cm/s; W渗透水量,cm3;L、B、试样长度、宽度和厚度,cm; h上下面水位差,cm; t通过水量W的历时,s; t试验水温T()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kPas;2020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kPas。 水的动力粘滞系数比t/20见本规程表7.6.1。 按下式计算土工织物20时的导水率20:20=kh20(8.6.2)式中20织物20时的导水率,cm2/s;其他符号见式8.6.1。 计算各个法向压力下的平均水平渗透系数和平均导水率。8.7 记 录 水平渗透系

24、数试验记录格式见表A59 条样法拉伸试验9.1 目的和适用X围 本试验用于测定条带试样的拉伸强度和延抻率。 本试验适用于各类土工织物、土工膜和土工复合品。9.2 引用标准 ASTMD459586用宽条法测定土工织物的拉伸特性; IS01031993土工织物宽条拉伸试验。9.3 试验设备与用具 拉力机:应具有等速拉伸功能,并能测读拉伸过程中试样的拉力和伸长量,记录拉力一伸长量曲线。 夹具:一对可夹持试样的夹具、钳口面应能防止试样在钳口内打滑,并能防止试样在钳口内被夹坏。两个夹具中的一个支点应能自由转动或为万向接头保证两夹具在一个平面内。 1 宽条试样有效宽度200mm,夹具实际宽度应不小于210

25、mm。 2 窄条试样有效宽度50mm,夹具实际宽度应不小于60mm。 量测设备: 1 荷载指示值或记录值的误差应不大于相应实际荷载的2%。 2 伸长量的测量设备读数应准确至1mm。 3 可绘制试样的拉力一伸长量曲线。9.4 试样准备 按本规程3.3.1规定裁剪试样。 纵向和横向试样分别应不少于6块。 试样尺寸: 1 宽条试样:裁剪试样宽度200mm,长度至少200mm,实际长度视夹具而定,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使试样伸出夹具,试样计量长度为100mm。对于编织型土工织物,裁剪试样宽度210mm,在两边抽去大约一样数量的边纱,使试样宽度达到200mm。 2 窄条试样:裁剪试样宽度50mm,长度至少20

26、0mm必须有足够长度的试样伸出夹具,试样计量长度为100mm。对编织型土工织物,裁剪试样宽度60mm,在两边抽去大约一样数量的边纱,使试样宽度达到50mm。 3 除测干态抗拉强度外,还需测湿态强度时,应裁剪两倍的长度,然后一剪为二,一块测干强度;另一块测湿强度。9.5 操作步骤 准备好干湿试样。对湿态试样从水中取出至上机拉伸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10min。 将两夹具的初始间距调至100mm。 选择拉力机的负荷满量程X围,使试样的最大断裂力在满量程的1090X围内,设定拉伸速率为20mm/min。 将试样对中放人夹具内。为方便对中,事先在试样上画垂直于拉伸方向的两条相距100mm的平行线,使两条线

27、尽可能贴近上下夹具的边缘。 开动拉力机,同时启动记录装置,记录拉力一伸长量曲线,连续运转直至试样破坏,停机。 1 假设试样在钳口内打滑,或在钳口边缘或钳口内被夹坏,该试验结果应予剔除,并增补试样。 2 当试样在钳口内打滑或大多数试样被钳口夹坏,宜采取如下改良措施:钳口内加衬垫;钳口内的试样用涂料加强;改良钳口面。 重复本节9.5.49.5.5步骤对其余试样进展试验。9.6 计 算 按下式计算抗拉伸强度Ts:(9.6.1)式中Ts抗拉强度,kN/m;Pf实测最大拉力,kN; B试样宽,m。962按下式计算延伸率p:(9.6.2)式中 p延伸率,%, L0试样计量长度,mm;Lf最大拉力时的试样长

28、度,mm。,标准差与变异系数Cv。 由试样的拉力一伸长量曲线计算模量。 1 初始拉伸模量EI:如果应力一应变曲线在初始阶段是线性的,取初始切线斜率为初始拉伸模量,见图9.6.4(a)。 2 偏移拉伸模量E0:当应力一应变曲线开始段坡度小,中间局部接近线性,取中间直线的斜率为偏移模量,见图9.6.4(b)。 3 割线拉伸模量Es:当应力一应变曲线始终呈非线性,可采用割线法。从原点到曲线上某一点连一直线,该线斜率即为割线模量,见图9.6.4(c).9.7 记录 拉伸试验记录格式见表A6。10 握持拉伸试验10.1 目的和适用X围 本试验用于测定土工织物的握持力 本试验适用于各类土工织物。10.2

29、引用标准 ASTMDl68264织物断裂荷载与伸长量的试验方法。10.3 试验设备 拉力机应符合本规程9.3.1规定。 夹具应符合本规程9.3.2规定。夹具钳口面宽25mm,沿拉力方向钳口面长50mm。 量测设备应符合本规程9.3.3规定。 按本规程3.3.1规定裁剪试样。 纵向和横向试样分别应不少于6块。 试样尺寸: 1 试样宽为100mm,试样计量长度为75mm,裁剪长度为200mm,长边平等于荷载作用方向。在长度方向上试样两端伸出夹具至少10mm,见图10.4.3。 2 除测干态强度外,还需测定湿态强度时,应裁剪两倍的长度,然后一剪为二,一块测干强度;一块测湿强度。10.5 操作步骤 准

30、备好干湿试样。对湿态试样应符合本规程9.5.1规定。 将两夹具的初始间距调至75mm。选择拉力机的负荷满量程X围,使试样的最大断裂力在满量程的10%90%X围内,设定拉伸速率为100mm/min。 将试样对中放人夹具内,并使试样两端伸出的长度大致相等,为方便试样在夹具宽度方向上对中,在离试样边缘37mm处画一条线,此线刚好是上下夹具边缘线。 开动试验机,连续运转直至破坏,读出最大拉力。当试样在钳口内打滑或被钳口夹坏,按本规程9.5.5规定处理。 重复本节10.5.310.5.4步骤对其余试样进展试验。10.6 计 算 握持强度Tg计算全部试样最大拉力的平均值,为N。 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延伸率p:

31、(10.6.2)式中 p延伸率,%;Lo试样初始计量长度,mm; Lf对应最大拉力时的试样长度,mm。,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10.7 记 录 握持试验记录格式见表A7。11 撕裂试验11.1 目的和适用X围 本试验用于测定土工织物的撕裂力。 本试验适用于各类土工织物。11.2 引用标准 ASTMD453385土工织物梯形撕裂强度试验。11.3 试验设备 拉力机:应符合本规程9.3.1的规定。 夹具:应符合本规程9.3.2规定。试样尺寸见图11.3.2,夹具宽度不小于84mm,宽度方向垂直于力的作用方向。 梯形模板:用于剪样,见图11.3.2(a)。1切缝;2夹持线11.4 试样准备 按本规程

32、3.3.1规定裁剪试样。 测定纵向撕裂力时,试样切缝应剪断纵向纱线;测定横向撕裂力时,切缝应剪断横向纱线。 纵向和横向试样分别应取10块试样。11.5 操作步骤 准备好干湿试样。对湿态试样应符合本规程9.5.1规定。 将拉力机夹具的初始距离调整为25mm,设定拉力机负荷满量程X围,使最大撕裂力在满量程的10%90%X围内,设定拉伸速率为100mm/min。 将试样放入夹具内,使试样梯形的两腰与夹具边缘齐平。梯形的短边平整绷紧,其余局部呈折绉叠合状,见图11.3.2(b)。 开动拉力机,并记录撕裂力,取最大值作为撕裂强度,单位为N。当试样在钳口内打滑或被钳口夹坏,按本规程9.5.5规定处理。 重

33、复本节11.5.311.5.4步骤对其余试样进展试验。11.6 计 算 撕裂强度TT计算全部试样最大撕裂力的平均值,单位为N。 按本规程3.5规定,分别计算撕裂强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11.7 记 录 撕裂试验记录格式见表A8。12 胀破试验12.1 目的和适用X围 本试验适用于各类土工织物、土工膜与土工复合品 本试验用于测定土工织物胀破强度。12.2 引用标准 AB774287纺织品胀破强度和胀破扩X度的测定弹性膜片法; ASTMD378680液压胀破强度试验方法。12.3 试验设备与用具 胀破仪示意图见图12.3.1,其主要部件应符合如下规定。 1 夹具:内径为30.5mm的环形夹具,

34、试验过程中央具内的试样不应滑移或被夹坏。 2 薄膜:为高弹性人造橡胶薄膜,厚约1.8mm。 3 压力表的满量程应满足试验的最大值在压力表满量程的25%75%X围内。 41试样;2环形夹具;3液压 按本规程3.3.1规定裁剪试样。 每组试验应取10块试样,每块试样直径应不小于55mm。12.5 操作步骤 试验前应检查仪器各局部是否正常,需要时应用标准弹性膜片对胀破仪作综合性能校验,弹性膜片发生明显变形时必须更换。 将试样覆盖在膜片上,呈平坦无X力状态,用环形夹具将试样夹紧。 设定液体压入速率为170mL/min,开动机器,使膜片与试样同时凸起变形,直至试样破裂,并记录试验时间。 读出试样破裂瞬间

35、的最大压力,此即试样破裂所需的总压力值Pbt。 松开夹具取下试样。测定用同样的试验时间使薄膜扩X到与试样破裂时一样形状所需的压力,此即校正压Pbm。 重复本节12.5.212.5.5步骤对其余试样进展试验。12.6 计 算 按下式计算胀破强度Pbi:Pbi=Pbt-Pbm(1261)式中Pbi胀破强度,kPa;Pbt试样胀裂的总压力,kPa;Pbm薄膜校正压力,kPa。b、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12.7 记 录 胀破试验记录格式见表A9。13 CBR顶破试验13.1 目的和适用X围 本试验用于测定土工织物CBR顶破强度。 本试验适用于各类型土工织物、土工膜与土工复合品。13.2 用标准 DIN

36、54307冲压断裂试验。13.3 试验设备 CBR顶破试验示意图见图13.3.1,试验仪器应符合如下规定。 1 CBR试验仪:最大出力应大于50kN,行程应大于150mm,顶压速率为60mm/min。 2 环形夹具:夹具内径150mm,夹具中心应在圆柱顶压杆的轴线上。1试样;2环形夹具;3顶压轩134试样准备 按本规程3.3.1规定裁剪试样。 每组试验应取610块试样,试样直径为230mm。13.5 操作步骤 将试样放入环形夹具内,呈自然绷紧状态时拧紧夹具。 将夹具放在加压系统的底座上,调整高度,使试样与顶杆刚好接触。 将顶压速率设定为60mm/min,开动机器。 记录顶压过程中顶力一变形曲线

37、,直至试样破坏,读出最大顶力。 停机,取下已破坏试样。 重复本节13.5.113.5.5步骤对其余试样进展试验。13.6 计 算 CBR顶破强度Tc:计算全部试样最大顶力的平均值,单位为N。 按本规程35规定计算全部试样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13.7 记 录 CBR顶破试验记录格式见表A10。14 刺破试验14.1 目的和适用X围 本试验用于土工织物的刺破强度。 本试验适用于各类土工织物、土工膜与土工复合品。14.2 试验设备与用具 拉力机:应符合本规程9.3.1的规定,并备有反向器。 环形夹具:内径为44.5mm,见图14.3.2。 刚性顶杆:直径8mm,平头。14.3 试样准备 按本规程3

38、.3.1规定裁剪试样。 每组试验应取10块试样,其大小与环形夹具相配。1试样;2环形夹具;3顶杆14.4 操作步骤 将试样放入环形夹具内,自然放平,拧紧夹具。 将夹具放在加压装置上,并对中,顶刺速率设定为100mm/min。 开机,记录顶刺过程中的最大压力值。 重复本节14.4.114.4.3步骤对其余试样进展试验。14.5 计算14.5.1 刺破强度Tp:计算全部试样最大顶刺力的平均值,单位为N。v。14.6 记录 刺破试验记录格式见表All。15 土工膜抗渗试验15.1 目的和适用X围 本试验用于测定土工膜在水压作用下的渗透系数。 本试验适用于具有防水性能的各类土工膜。15.2 试验设备与

39、用具 抗渗试验设备见图15.2.1,主要包括如下附件。1气源;2压力表;3调压阀;4水;5油;6滴定管;7体变管;8土工膜;9透水板;10试样容器 试样容器:过水面积为20100cm2,膜一例承受水压力,另一例为透水板。 体变管:借用土工试验规程三轴试验的体变管,当试样发生渗漏时,体变管内滴定管的油面下降,油的下降量即为通过试样渗出的水量。 管路系统:体变管与试样之间的联接收路系统必须充满水,在试验压力下各管路与接头不渗漏。 其他:压力表、秒表、温度计、量杯、吸球等。 恒压系统:包括气源、调压阀、压力表等,应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恒压。15.3 试祥准备 按本规程3.3.1规定裁剪试样。 每组试样不

40、得少于5块,尺寸与试样容器相配。15.4 操 作 对体变管、试样容器与管路系统进展排气,并充满水。 打开试样容器、注满水,依次放密封圈,试样,密封圈和透水板,全部夹紧。 试验前将体变管内油面调至较高位置。 用调压阀渐渐加压,无特定要求时,应加压至100kPa。 加压时观察油面,开始时油面下降较快,其中主要为系统变形所致,不必读数。同时检查管路和各接头是否有渗漏。 当油面下降速率逐渐稳定后可开始读数和记录,同时测记水温。 1 读数时间间隔视膜的渗水量而定,对渗水量大的试样应每隔35min读数一次;当渗水量很小时每隔3060min读数一次。 2 对渗透性较大的试样,滴定管内的油面会较快降至滴定管底

41、部,应与时调整抬高油面,并进展读数转换。 试验持续时间视渗水量W稳定情况而定,当由渗水量计算的渗透系数根本不变时,即可停止试验。重复本节15.4.215.4.7对其余试样进展试验。15.5 计 算 按下式计算渗透系数:(15.5.1)式中k2020时的渗透系数,cm/s; W渗透水量,cm3; A试样过水面积,cm2;试样厚度,cm;h土工膜两侧水位差,cm;t通过水量W的历时,s;T/20水的动力粘滞系数比,见本规程表7.6.1;T试验水温T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kPas;2020时水的动力粘滞系数,kPas。 计算全部试样渗透系数的平均值。15.6 记 录 土工膜渗透试验记录格式见表A12。

42、16 直剪摩擦试验16.1 目的和适用X围 本试验用土工直剪试验技术测定土与土工织物或土工膜之间的界面摩擦阻力。 本试验适用于各种土性和状态的土与各种类型的土工织物和土工膜。16.2 引用标准 ISO/DISl2957198土工织物与相关产品摩擦特性测定。16.3 试验设备 试验用的直剪摩擦仪示意图见图16.3.1,各部件应符合如下规定。1试样;2上盒;3下盒;4水平推力;5法向压力;6硬木;7土 试样盒:由上、下两盒组成,方形,尺寸宜大于60mm60mm,试验时通常上盒固定,下盒滑动,试样固定在下盒上,下盒上应有固定试样的夹持器。 加荷装置: 1 法向压力的加压装置应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恒压,且

43、均匀地作用在土面上。 2 水平加荷的装置应能进展应变控制加荷。 量测装置: 1 法向和水平向测力装置可用拉压力传感器或其他量力装置。 2 垂直和水平位移用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测定。16.4 试样准备 按本规程3.3.1规定裁剪试样,试样应能覆盖试样下盒并要固定在下盒上。 每组试验应不少于3块试样。16.5 操作步骤 移去上盒,在下盒内放硬木块,块体高度与下盒顶面齐平。 将试样盖于下盒木块面上,并固定在下盒上,放上上盒,插入上下盒固定销钉,上盒边缘与试样不接触。按工程要求的密度和状态仔细填(压)实上盒内的土。 依次放上加荷顶盖和百分表,施加法向压力后,固结开始,固结所需时间随土性与排水条件而异,固

44、结度可参照SL2371999土工试验规程。 调整水平加荷装置,使水平顶杆刚好与试样下盒接触,拔去捎钉,开动电机,剪切开始,测读并记录位移量和水平推力。位移速率视土性而定,可参照SL2371999土工试验规程,对砂性土宜取5mm/min。 连续剪切,当位移量达6mm时即可停止试验。 换一块试样,施加另一个法向压力,重复本节16.5.216.5.5步骤完成全部试验。16.6 计 算 按下式计算抗剪力:f=F/A(1661)式中 f抗剪力,kPa; F实测的峰值水平推力,kN;A试样面积,m2。 计算各级法向压力下的抗剪力,并绘出fp曲线,近拟为一直线。 按下式计算土一土工织物的界面摩擦系数f:(1

45、6.6.3)式中p法向压力,kPa;f对应于的抗剪力,kPa。16.7 记 录 直剪摩擦试验记录格式见表A13。17 拉拔摩擦试验17.1 目的和适用X围 本试验用于测定土工合成材料与土的拉拔摩擦阻力。 本试验适用于各种土性和状态的土与各种类型的土工织物、土工膜、土工带和土工格栅。17.2 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如下规定,见图17.2.1。1试样;2拉力;3缝隙;4法向压力;5土;6试验箱 试验箱:可为矩形箱,其侧壁应有足够的刚度,箱体尺寸不宜小于25cm20cm20cm(长宽高),箱一端侧壁的半高处开有横贯全宽的水平窄缝,高约5mm,供试样引出箱体,紧贴缝壁安置一可上下抽动的板,以调整缝隙大

46、小,防止土粒漏出。 试验箱也可用大型直剪仪的剪切盒改装而成,在上、下剪切盒之间的三边垫放约5mm高的垫条,上下盒用销钉固定。 加荷装置和量测装置应符合本规程163的有关规定。 拉力夹具:夹具有效宽度应比试样宽度大10mm,夹具应能将试样均匀夹紧。17.3 试样准备 按本规程3.3.1规定裁剪试样,试样宽度宜稍小于试验箱宽度,试样长度应使试样不被拉断,由试验确定。 每组试验应不少于3块试样。 从试验箱引出的试样端部应进展加固,试验时箱外试样不应发生很大的变形。17.4 操作步骤 根据设计要求的密度和状态将试验箱下半部的土体仔细填实,填土高度与缝口齐平,平整土面。 在土面上铺放试样,拉伸端自缝口引

47、出,注意两边对称,随即在试样上轻轻铺上一层土使试样定位。 根据设计要求的密度和状态将上半箱的土填实。 将试样的端部平整地放入拉力夹具内,对中,均匀地夹紧。 依次放上加荷顶盖和百分表,施加法向压力,固结所需时间可参照SL237一1999土工试验规程规定进展。 调整水平加荷装置,当拉力夹具开始受力时即为拉拔开始点。开动电机,测读并记录位移量和水平拉力。拉拔速率可参照5L2371999土工试验规程,对砂性土宜取05mm/min。 当拉拔力出现峰值后,应继续拉拔直至拉拔力稳定,即可停止试验。 换一块试样,施加另一个法向压力,重复本节17.4.117.4.7步骤完成全部试验。17.5 计 算 按下式计算

48、界面拉拔摩擦强度:(17.5.1)式中 p拉拔摩擦强度,kPa;Tp实测的峰值水平总拉力,kN; L,B试样埋在土内部的长度和宽度,m。 计算各级法向压力下的拉拔摩擦强度,并绘出pp曲线。 按下式计算土一土工合成材料的拉拔摩擦系数f:f=p/p(17.5.3)式中p法向压力, kPa;p对应于的拉拔摩擦强度, kPa。17.6 记 录 拉拔摩擦试验记录格式与直剪摩擦试验一样,见表A13。18 土工格栅、土工网与土工带拉伸试验18.1 目的和适用X围 本试验规定了土工格栅、土工网、土工带的拉伸试验方法与取样方法。 进展试验之前,按本规程34的规定对土工格栅和土工网试样进展调湿处理。18.2 设备

49、与用具 主要设备为拉力机、夹具、量测和记录装置,按本规程9.3的规定。18.3 试样准备 土工格栅试样准备: 1 不论纵向或横向,每组应随机取10个试样。 2 试样形状见图18.3.1,黑色为所剪取的试样。 土工网试样准备: 1 不论纵向或横向,每组应随机取1O个试样。 2 试样形状尺寸见图18.3.2,图中实线轮廓为试样的受力部位,长方形虚线为夹持部位。 土工带试样准备: 1 每组应随机取不少于6条试样。 2 取土工带整条宽度,计量长度为100mm。18.4 操作步骤 按试样的计量长度调整拉力机上、下夹具的间距。 将试样放入夹具内夹紧。 试样的最大断裂力应在拉力机负荷满量程的10%90%X围

50、内,调整好荷载和位移零点位置。 设定拉伸速率: 1 土工格栅和土工网为计量长度的20%/min。 2 土工带为50mm/min。 开动拉力机,同时启动记录装置,连续运转直至试样破坏为止,停机。在拉伸过程中,同时记录拉力一伸长量曲线。18.5 计 算 土工格栅抗拉强度计算: 1 按下式计算试样的拉力平均值(18.5.1-1)式中xi第i块试样的最大拉力值,N;n试样个数,个;n个试样的拉力平均值,N。 2 按下式计算每延米土工格栅的抗拉强度TTS/1000(18.5.1-2)式中试样(一根筋)的拉力平均值,N; slm宽X围内筋的根数,根 T每延米土工格栅抗拉强度。 kN/m。 土工网抗拉强度计

51、算(见图18.3.2): 1 单孔试样(型号CEl31)抗拉强度计算: 1); 2)按下式计算每延米土工网的抗拉强度T1Tl=s1/1000(18.5.2-1)式中试样的拉力平均值,N;sllm宽X围内土工网的孔数,个; T1每延米土工网的抗拉强度,kN/m。 2 单筋试样(型号CEl51、 CEl52等)抗拉强度计算: 1); 2)按下式计算每延米土工网的抗拉强度T2T2=s2/1000(18.5.2-2)式中试样的拉力平均值,N;S21m宽X围内土工网的单筋根数,根; T2每延米土工网的抗拉强度, kN/m。 3 孔眼小于10mm的土工网抗拉强度计算: 1); 2)按下式计算每延米土工网的

52、抗拉强度T3T3=x320/1000 (18.5.2-3)式中试样(宽50mm)的拉力平均值,N; T3每延米土工网的抗拉强度,kN/m。 土工带抗拉强度计算: 1 按本节18.5.1-1规定计算全部试样的拉力平均值,即为土工带的抗拉力Pf,单位为kN。 2 按下式计算土工带单位截面积的抗拉强度:(18.5.3)式中Pf土工带的抗拉力,kN;Bo、Ho分别为土工带的初始宽度与初始厚度,m;p单位截面积的抗拉强度,kPa。 按下式计算土工格栅、土工网与土工带的延伸率(18.5.4)式中Lf对应最大拉力时的试样长度,mm;Lo试样的初始计量长度,mm;延伸率,%。18.6 记 录 土工格栅和土工网

53、试验记录格式见表A14。 土工带试验记录格式见表A15。19 塑料排水带芯带压屈强度与通水量试验19.1 目的和适用X围 本试验用于测定塑料排水带芯带压屈强度与复合体纵向通水量。 本试验适用于各种类型芯带的排水带。 进展试验之前试样需经24小时调湿处理,调湿与试验时的室温和水温为202。19.2 芯带压屈强度试验 试验设备与用具应符合如下规定。 1 加压用的磅秤加压仪或杠杆加压仪,出力应不小于3kN。 2 百分表的量程为lOmm,分度值为0.01mm。 试样准备: 1 按本规程3.3.1规定取样,圆形试样面积为30cm2(直径6.18cm)或面积为50cm2(直径7.98cm)。 2 试样数量

54、应不少于3块。 操作步骤: 1 将试样放在加压仪上,上下各垫刚性板,施加lkPa预压力,将百分表调零。 2 对试样施加第一级压力50kPa,随即记时,每10分钟测读一次压缩量,当相邻两次读数差小于试样厚的1%(约0.04mm)时,即以此读数作为该级压力下的压缩量。 3 重复本条19.2.3-2步骤分别对试样施加150kPa、250kPa、350kPa与450kPa等压力,测记各级压力下的压缩量。 4 重复本条19.2.3-119.2.3-3步骤对其余两块试样进展试验。 计算: 1 按下式计算试样在各级压力下的压缩应变i(19.2.4)式中i第i级压力下的压缩应变,%; hi第i级压力下的压缩变

55、形量,mm;ho试样初始厚度,mm。 2 绘制试样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取初始线性段的最大压力值作为芯板的压屈强度。 3 计算3块试样压屈强度平均值。 塑料排水带芯带压屈强度试验记录格式见表A16。19.3 纵向通水量试验 试验设备与用具: 1 通水能力测定仪有立式和卧式两种,见图19.3.1,应满足如下规定:图19.3.1-1竖式通水能力测定仪1压力表;2调压阀;3体变管;4排水带;5水位差图19.3.1-2卧式通水能力测定仪1压力表;2排水带;3水位差;4端部密封 1)在试样样长X围内受到均匀且恒定的侧压力; 2)试样内部在常水头下进展渗流; 3)试样两端联接处必须密封良好,在侧压力作用下不漏

56、水。 2 联接收路宜短而粗。 3 上下游水位容器应有溢水装置,保持常水头;水位容器应有较大容积,保证水流稳定。 4 包封排水带用的乳胶膜套,应弹性良好、不漏水、膜厚宜小于0.3mm。 5 其他,如量筒、秒表、温度计、水桶等。 沿排水带长度方向随机剪取两块试样,其有效长度为40cm,加上两端安装长度共约43cm。 操作步骤: 1 将包有乳胶膜的排水带装入通水仪内,密封好两端接头,安装好联接局部。 2 对压力室施加侧压力,通用的侧压为350kPa,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恒压。 3 调节上、下游水位,使排水带在水力梯度i0.5条件下进展渗流。 4 在恒压与恒定水力梯度下渗流半小时后测量渗水量,并记录测量时间,以后每隔2h测量一次,直到前后两次通水量差小于前次通水量的5为止,以此作为排水带的通水量。 5 重复本条19.3.3-l19.3.3-4步骤测定另一块排水带的通水量。 计算: 1 按下式计算排水带通水量Q:(19.3.4)式中 Q通水量, cm3/s;W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