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客运专线某项目部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2908814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6.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沪杭客运专线某项目部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杭客运专线某项目部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杭客运专线某项目部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沪杭客运专线某项目部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杭客运专线某项目部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3页 共13页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1.1、xx至xx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纸。2.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适用范围适用于沪杭铁路客运专线HHZQ-7标段施工测量放样。3.测量人员的组成及仪器设备项目部工程部下设测量队,测量队下设2个测量组,负责全线施工测量。测量队主要由主管工程师1名,技术员及测工若干名组成。主要测量仪器设备有徕卡TC702一台,徕卡TCR402一台,徕卡TCR802一台,三台全站仪标称精度均为:测角2.0

2、;测距(2mm+2ppmD)。水准测量配备一台天宝DINI精密电子水准仪及若干普通水准仪,精密水准仪精度为每公里中误差0.3mm。全部测量仪器均经国家指定的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可用于本工程施工测量。4.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在中国中铁第四勘测设计院交付的CPI、CPIIB级和C 级点基础上,由中铁一局五公司精测队对管段内控制网进行加密。加密控制点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平面控制网按 C级GPS控制的精度要求进行加密。4.1.加密控制点的布设: 4.1.1.图形结构好,边长在200400米之间。4.1.2.选择制高点,山尖上或高建

3、筑物上,视野开阔,便于加密。4.1.3.控制点离线路50300米之间,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4.1.4.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在1.3m以上。4.1.5.导线边长附合规范要求,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不超过1/3。4.1.6.充分利用测区内原有控制点,以提高测量精度。4.1.7.控制点埋设深度及规格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4.2.加密点埋设标准300150450650450300650200123456 注:1盖;2土面;3砖;4素土;5冻土线;6贫混凝土(单位:cm)4.3.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技 术 设 计 踏勘、选点、建标、埋石 仪器设备检校外

4、业观测(测角、测距、水准、GPS)观测原始记录检查数据预处理、平差计算整理成果资料检查验收、上报审批5.施工放样测量5.1.说明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作业时严格执行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5.2.测量资料收集测量放样前,明确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合法、有效。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测控制点,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所有构造物施工放

5、样测量数据资料,必须事先在专用本上计算、复核完毕,并画出放样示意图,标注尺寸、标高和拟采用的控制桩位置、坐标等必要数据(计算者、复核者必须签字)。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或采用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5.3.放样前准备5.3.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结构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5.3.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复核,确定资料正确

6、后再用于施工。5.3.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5.4.施工放样5.4.1.施工放样工艺流程图 读审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放样数据准备计算程序准备 检核放样通知单施工控制资料有问题有问题 检核检校仪器测站点测量有问题测放建筑物轮廓点线检核有问题绘制交样单 交样 资料归档 5.4.2.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实施步骤5.4.2.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

7、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5.4.2.2.在另一控制点上立棱镜检查坐标和高程。5.4.2.3.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5.4.2.4.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5.4.2.5.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D,直到D小于放样限差。5.4.2.6.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5.4.2.7.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

8、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5.4.2.8.重复47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5.4.2.9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5.4.2.10.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5.4.2.11.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5.4.2.12.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5.4.2.13.填写测

9、量放样交样单。5.5.衔接测量做好与相邻施工段的衔接测量,一般向对方标段延伸两个控制点,根据复测情况与对方签订公用桩协议。对于采用不同坐标系的,应互放中桩进行复核,确保中线、高程正确衔接。对于误差不满足要求的应向监理、业主或设计单位报告。6.水准测量6.1.技术设计根据测量任务和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结合测区实际情况在地形图上拟定出合理的水准网和水准路线布设方案。6.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水准点的埋设高程控制网在设计水准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高程控制网统一采用国家1985基准高程系统。水准点沿线路两侧布设,点间距不大于300米,以能满足施工要求为准,布设在距线路100米范围内又不受施工干扰的地方,

10、高程控制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施测。实地选点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水准点宜均匀布设在测区内,水准点的位置应能保证埋设标石的稳定、安全和长期保存,并便于观测。水准点应尽可能选在土质坚硬、安全僻静、观测方便和便于 长期保存的地方。施工高程控制的水准点的位置应根据施工放样的需要来确定,应保证每个分布工程部位至少有2个高程点。按规范要求的规格进行水准标石的制作和埋设。6.3.水准仪和水准尺检校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的检校项目和方法,在测前、测后对水准仪和水准标尺进行检校。普通水准测量采用DS3型水准仪,精密水准测量采用天宝DINI精密电子水准仪进行施测。6.4.普通水准测量实施 线下工程

11、施工方样时可采用四、五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施工放样时若一次置镜能进行直接放样,则采用五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放样,否则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先将水准点引至施工放样处,以一次置镜能观测为准,然后进行放样。施工放样时必须执行测量双检制,确认测量结果无误后方可用于施工。6.5.精密水准测量实施针对无碴轨道施工及施工沉降观测的要求,建立二等精密水准控制及沉降观测网。控制网密度按设计要求建立。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按设计要求在桥涵的相关部位埋设,观测频率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观测,确保观测成果真实、可靠。无碴轨道安装时高程测量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限差进行控制。水准路线应尽量沿坡度平缓、土质坚硬、车量较少的交通道路施测。选

12、择标尺分划成像清晰、稳定和气温变化小的时间观测;观测前二十分钟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凉处,晴天观测要打伞,迁站时罩上仪器罩;视线长度、视线高不能超限。每站的前、后视距差不超过1米,视距满足规范要求。安置脚架应使两脚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的左、右两侧,观测员绕第三脚于半米外走动。一测段水准路线上(两个水准点之间)的测站数必须是偶数。往、返测的前、后标尺必须交换。各测段应沿同一路线、用同类仪器与尺承进行往返测。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应分别在上午和下午不同时间段完成。 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等级高差全中误差(mm/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附合或环线次数高差闭合差(mm)二等4DS1 铟瓦尺往

13、返47.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7.1.高墩施工测量放样本施工段在跨河水准测量及高墩施工高程控制若用水准测量困难较大,此时考虑采用三角高程测量。原理:通过测量竖直角或天顶距及斜距,计算两点间的高差。直角观测(或天顶距观测)竖直角观测方法有中丝法和三丝法两种。用中丝法应观测不少于3个测回。 计算公式:H=Dtg a(1K) D22RYZ公式中D为平距,a为垂直角,K为大气折光系数,R为地球半径,Y为仪高,Z为占标高。K值在晴朗的白天取0.130.15;阴天白天和夜间取0.160.20;晴朗的夜间取0.260.30。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测距边测回数垂直角测回数指标差较差()垂直角较差

14、()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三丝法中丝法四等DJ2往返各1377五等DJ21121010注:D为光电测距边长度。7.2.三角高程测量注意事项7.2.1.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视距长度不得大于1km,垂直角不得超过15。高程导线的最大长度不应超过相应等级水准路线的最大长度。7.2.2.必须进行对向观测,对向观测宜在较短时间段内进行,计算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大地折光差的影响。7.2.3.内业计算时,角度的取值应精确至0.1,高程的取值应精确至1mm。 7.2.4.在盘左、盘右两个位置上用同一根水平丝精确照准目标时,目标像应位于垂直丝附近左、右对称位置上,以消除水平丝不水平的误

15、差。7.2.5.观测过程中,当发现指标差绝对值大于30时,应进行校正。7.2.6.竖直角互差或指标差互差超限,均须重测。8.竣工测量桥梁竣工测量按测规要求,测定桥梁中线,丈量跨距,精密测定墩台中心,并设出纵横十字线及梁中心线交点,同时在墩顶用钢尺按设计尺寸放出支座十字线及梁端轮廓线,并用墨线标出。测定支承垫石标高等。9.测量资料管理及上报9.1.各种记录应采用专用记录簿,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必须符合测规要求。测量记录应现场立即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不得擦改转抄。9.2.当记录发生错误时,应用横道线整齐划去原记录的错误数字或文字,重新记录正确的数字或文字。如测站发生错误,应划去该页,另页记

16、录,并在划去页中加注说明。9.3.统一的标准记录簿中所规定的项目,应逐项记录齐全。说明及草图要精练、准确。9.4.测量完毕后,各种记录簿应编页、编目、整理,并由测量、复核及主管人员签署后,由资料管理员统一归档管理。9.5.测量过程必须有可追溯的详细文字记录,内容包括测量仪器编号、名称、人员分工、测量读数、计算公式、过程、结果、控制桩使用情况、气候、日期、主测人、复核人等。9.6.所有平面、高程控制测量成果完成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使用。9.7.所有结构物施工放样坐标计算完成后经复核无误,整理成册,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后方可使用。9.8.所有施工放样测量资料必须按有关要求填写后及时上

17、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签署。10.质量保证措施10.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局部定位放线。10.2.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10.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认真贯彻测量双检制,确保计算资料及外业放样正确。10.4.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进行。测量人员全部持证上岗。10.5.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10.6.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10.7.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核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10.8.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核验时,要重点检查结构物以及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数据,保证平面位置、几何尺寸、高程正确。10.9.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10.10.进行全员思想教育,牢固强化质量意识,预防测量事故的发生。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