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下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学习教案

上传人:深*** 文档编号:82894710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PPTX 页数:195 大小:2.4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混凝土结构下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混凝土结构下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混凝土结构下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下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学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下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学习教案(19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混凝土结构下册混凝土结构下册 钢筋钢筋(gngjn)混凝土框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架结构设计第一页,共195页。 框架结构是多高层建筑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应了解框架结构体系选择方法、结构布置原则及计算简图的确定,并应掌握竖向荷载框架结构是多高层建筑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应了解框架结构体系选择方法、结构布置原则及计算简图的确定,并应掌握竖向荷载(hzi)(hzi)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分层法,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分层法,水平荷载(hzi)(hzi)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反弯点法和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反弯点法和D D值法等内力和变形的近似计算方法。要领会荷载值法等内力

2、和变形的近似计算方法。要领会荷载(hzi)(hzi)效应组合的原则、构件截面设计的方法及框架结构的构造要求。效应组合的原则、构件截面设计的方法及框架结构的构造要求。本章本章(bn zhn)提要提要第1页/共195页第二页,共195页。 1. 1.框架结构的组成框架结构的组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横梁、纵梁、柱和基础等构件所组成的结构,横梁和立柱通过节点连为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墙体不承重,内、外墙只起分隔和围护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横梁、纵梁、柱和基础等构件所组成的结构,横梁和立柱通过节点连为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墙体不承重,内、外墙只

3、起分隔和围护(wi h)(wi h)作用,见下图。作用,见下图。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轻工、食品、化工等多层厂房和住宅、办公、商业、旅馆等民用建筑。这种结构体系的优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轻工、食品、化工等多层厂房和住宅、办公、商业、旅馆等民用建筑。这种结构体系的优点(yudin)(yudin)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够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建筑立面容易处理,可以适应不同房屋造型。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够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建筑立面容易处理,可以适应不同房屋造型。一、框架结构体系一、框架结构体系(tx)3.1第2页/共195页第三页,共195页。图图3.1框架结构图框

4、架结构图 (a) 平面图;平面图;(b) -剖面图剖面图 一、框架结构体系一、框架结构体系(tx)3.1第3页/共195页第四页,共195页。2.框架结构的种类框架结构的种类(zhngli) 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按施工方法的不同(b tn)(b tn),框架可分为整体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框架可分为整体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一、框架结构体系一、框架结构体系(tx)整体式框架整体式框架也称全现浇框架,其优点是整体性好,建筑布置灵活,有利于抗震,但工程量大,模板耗费多,工期长。也称全现浇框架,其优点是整体性好,建筑布置灵活,有利于抗震,但工程量大,模板耗费多,工期长。装配式框架装配式框架

5、的构件全部为预制,在施工现场进行吊装和连接。其优点是节约模板,缩短工期,有利于施工机械化。的构件全部为预制,在施工现场进行吊装和连接。其优点是节约模板,缩短工期,有利于施工机械化。装配整体式框架装配整体式框架是将预制梁、柱和板现场安装就位后,在构件连接处浇捣混凝土,使之形成整体。其优点是,省去了预埋件,减少了用钢量,整体性比装配式提高,但节点施工复杂。是将预制梁、柱和板现场安装就位后,在构件连接处浇捣混凝土,使之形成整体。其优点是,省去了预埋件,减少了用钢量,整体性比装配式提高,但节点施工复杂。3.1第4页/共195页第五页,共195页。一、框架结构体系一、框架结构体系(tx)3.3.框架结构

6、布置框架结构布置(bzh)(bzh)方案方案 框架结构是由若干个平面框架通过连系梁的连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是由若干个平面框架通过连系梁的连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平面框架是基本的承重在这个体系中,平面框架是基本的承重(chngzhng)(chngzhng)结构,按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以分为下列三种:结构,按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以分为下列三种: (1) 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横向框架承重方案在这种布置方案中,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的横向布置。沿房屋的纵向设置板和连系梁,见右图。在这种布置方案中,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的横向布置。沿房屋的纵向设置板和连系梁,见右图。图

7、图3.2框架结构图框架结构图 3.1第5页/共195页第六页,共195页。一、框架结构体系一、框架结构体系(tx)3.3.框架结构布置框架结构布置(bzh)(bzh)方案方案 框架结构是由若干个平面框架通过连系梁的连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是由若干个平面框架通过连系梁的连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平面框架是基本的承重结构,按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以分为下列在这个体系中,平面框架是基本的承重结构,按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以分为下列(xili)(xili)三种:三种: (2 2) 纵向框架承重方案纵向框架承重方案在这种布置方案中,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的纵向布置。沿房

8、屋的横向设置板和连系梁,见右图。在这种布置方案中,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的纵向布置。沿房屋的横向设置板和连系梁,见右图。图图3.3框架结构图框架结构图 3.1第6页/共195页第七页,共195页。一、框架结构体系一、框架结构体系(tx)3.3.框架结构布置框架结构布置(bzh)(bzh)方案方案 框架结构是由若干个平面框架通过连系梁的连接框架结构是由若干个平面框架通过连系梁的连接(linji)(linji)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平面框架是基本的承重结构,按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以分为下列三种:在这个体系中,平面框架是基本的承重结构,按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

9、架体系可以分为下列三种: (3) 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在这种布置方案中,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的纵、横向布置,见右图。在这种布置方案中,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的纵、横向布置,见右图。图图3.4框架结构图框架结构图 3.1第7页/共195页第八页,共195页。二、变形缝二、变形缝 在初步设计阶段,确定结构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确定结构方案 ,进行结构平面布置时,除了要考虑梁、柱、墙等结构构件的布置外,还要考虑是否要设置,进行结构平面布置时,除了要考虑梁、柱、墙等结构构件的布置外,还要考虑是否要设置(shzh)(shzh)变形缝。用变形缝将房屋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可以消除结构不规则、

10、收缩和温度应力、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有害影响。变形缝。用变形缝将房屋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可以消除结构不规则、收缩和温度应力、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有害影响。 变形缝有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变形缝有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3.1第8页/共195页第九页,共195页。 为防止地基不均匀或房屋层数和高度相差很大引起房屋开裂而设的缝称为沉降缝。为防止地基不均匀或房屋层数和高度相差很大引起房屋开裂而设的缝称为沉降缝。 沉降缝不但上部结构要断开沉降缝不但上部结构要断开(dun ki)(dun ki),基础也要断开,基础也要断开(dun ki)(dun ki)。 抗震设防的结构,沉降缝的宽度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

11、的要求。抗震设防的结构,沉降缝的宽度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1.1.沉降缝沉降缝二、变形缝二、变形缝3.1第9页/共195页第十页,共195页。 在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在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 土层变化较大处;土层变化较大处; 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处;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处; 房屋在高度、重量房屋在高度、重量(zhngling)(zhngling)、刚度有较大变化处;、刚度有较大变化处; 建筑平面的转折处;建筑平面的转折处; 新建部分与原有建筑的交界处。新建部分与原有建筑的交界处。沉降缝由于是从基础断开,缝两侧相邻框架的距离可能较大,给使用带来不便,此时可利用挑梁或搁置

12、预制梁、板的方法进行建筑上的闭合处理。沉降缝由于是从基础断开,缝两侧相邻框架的距离可能较大,给使用带来不便,此时可利用挑梁或搁置预制梁、板的方法进行建筑上的闭合处理。二、变形缝二、变形缝(a) 设挑梁(板);设挑梁(板);(b) 设预制板(梁)设预制板(梁) 图图3.53.1第10页/共195页第十一页,共195页。二、变形缝二、变形缝3.1沉降缝的处理:沉降缝的处理: 设置沉降缝后,上部结构应在缝的两侧分别布置抗侧力结构,形成所谓双梁、双柱和双墙的现象。但将导致其他问题,如建筑立面处理困难、地下室渗漏不容易解决设置沉降缝后,上部结构应在缝的两侧分别布置抗侧力结构,形成所谓双梁、双柱和双墙的现

13、象。但将导致其他问题,如建筑立面处理困难、地下室渗漏不容易解决(jiju)(jiju)等。一般地,建筑物各部分不均匀沉降差大体上有三种方法来处理:等。一般地,建筑物各部分不均匀沉降差大体上有三种方法来处理:第11页/共195页第十二页,共195页。二、变形缝二、变形缝3.1放放设沉降缝,让各部分自由沉降,互不影响,避免出现由于不均匀沉降时产生设沉降缝,让各部分自由沉降,互不影响,避免出现由于不均匀沉降时产生(chnshng)的内力。的内力。 采用采用“放放”的方法在结构设计时比较方便,但将导致建筑、设备、施工各方面的困难。的方法在结构设计时比较方便,但将导致建筑、设备、施工各方面的困难。 抗抗

14、采用端承桩或利用刚度很大的基础。前者由坚硬的基岩或砂卵石层来尽可能避免显著采用端承桩或利用刚度很大的基础。前者由坚硬的基岩或砂卵石层来尽可能避免显著(xinzh)的沉降差;后者则用基础本身的刚度来抵抗沉降差。的沉降差;后者则用基础本身的刚度来抵抗沉降差。 采用采用“抗抗”的方法不设缝,基础材料用量多,不经济。的方法不设缝,基础材料用量多,不经济。第12页/共195页第十三页,共195页。二、变形缝二、变形缝3.1调调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措施,调整各部分沉降,减少其差异,降低由沉降差产生的内力。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措施,调整各部分沉降,减少其差异,降低由沉降差产生的内力。 采用采用“调调”的方法,采

15、用介于两者之间的办法,调整各部分沉降差,在施工过程中留出后浇带作为临时沉降缝,等到各部分结构的方法,采用介于两者之间的办法,调整各部分沉降差,在施工过程中留出后浇带作为临时沉降缝,等到各部分结构(jigu)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连为整体。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连为整体。第13页/共195页第十四页,共195页。二、变形缝二、变形缝3.1通常有以下通常有以下“调调”的方法不设永久性沉降缝:的方法不设永久性沉降缝: 调整地基调整地基(dj)(dj)上压力主楼和裙房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调整地基上压力主楼和裙房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调整地基(dj)(dj)上压力,使各部分沉降基本均匀一致,减少沉降差;上压力,使各部

16、分沉降基本均匀一致,减少沉降差; 调整施工顺序施工先主楼,后裙房;主楼工期较长、沉降大,待主楼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调整施工顺序施工先主楼,后裙房;主楼工期较长、沉降大,待主楼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 预留沉降差地基预留沉降差地基(dj)(dj)承载力较高、有较多的沉降观测资料、沉降值计算较为可靠时,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一致。承载力较高、有较多的沉降观测资料、沉降值计算较为可靠时,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一致。第14页/共195页

17、第十五页,共195页。二、变形缝二、变形缝 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常常会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为了避免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房屋建筑可以设置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常常会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为了避免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房屋建筑可以设置(shzh)(shzh)伸缩缝。伸缩缝。 在建筑中,顶层和底层温度应力问题比较严重,容易出现裂缝。在建筑中,顶层和底层温度应力问题比较严重,容易出现裂缝。 伸缩缝只设在上部结构,基础可不设伸缩缝。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见下表。伸缩缝只设在上部结构,基础可不设伸缩缝。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见下表。2.2.伸缩缝伸缩缝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框架类别框架类别

18、室内或土中(室内或土中(m)露天(露天(m)装配式装配式7550现浇式现浇式55353.1第15页/共195页第十六页,共195页。二、变形缝二、变形缝 当建筑物平面复杂或房屋各部分刚度、高度和重量相差悬殊时,在地震作用下薄弱部位容易造成震害。当建筑物平面复杂或房屋各部分刚度、高度和重量相差悬殊时,在地震作用下薄弱部位容易造成震害。 处理的措施一种是加强各部分的连接处理的措施一种是加强各部分的连接(linji)(linji),使整个结构整体性很强。另一种是设置防震缝,将房屋划分成简单规则的形态,使每部分成为独立的抗震单元。故在抗震设计时,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明确:如分开,则彻底分开;如相连

19、,连接,使整个结构整体性很强。另一种是设置防震缝,将房屋划分成简单规则的形态,使每部分成为独立的抗震单元。故在抗震设计时,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明确:如分开,则彻底分开;如相连,连接(linji)(linji)牢固。牢固。3.3.防震防震(fngzhn)(fngzhn)缝缝3.1第16页/共195页第十七页,共195页。三、框架三、框架(kun ji)梁、柱截面尺寸梁、柱截面尺寸 承受承受(chngshu)主要竖向荷载的框架主梁,其截面形式在全现浇的整体式框架中以主要竖向荷载的框架主梁,其截面形式在全现浇的整体式框架中以T形(见图形(见图3.6(a))为多;在装配式框架中可做成矩形、)为多;

20、在装配式框架中可做成矩形、T形、梯形和花篮形(见图形、梯形和花篮形(见图3.6(b)(g))等。)等。 不承受不承受(chngshu)主要竖向荷载的连系梁,其截面形式常用主要竖向荷载的连系梁,其截面形式常用T形、形、形、矩形、形、矩形、形、形、L形等,见图形等,见图3.7。 框架柱的截面形式一般为矩形或正方形。框架柱的截面形式一般为矩形或正方形。1.1.梁、柱截面梁、柱截面(jimin)(jimin)的形状的形状3.1第17页/共195页第十八页,共195页。三、框架三、框架(kun ji)梁、柱截面尺寸梁、柱截面尺寸图图3.6框架横梁截面形式框架横梁截面形式 图图3.7框架连系梁截面形式框架

21、连系梁截面形式 3.1第18页/共195页第十九页,共195页。三、框架梁、柱截面三、框架梁、柱截面(jimin)尺寸尺寸2.2.梁、柱截面梁、柱截面(jimin)(jimin)尺寸尺寸 (1 1)框架梁)框架梁 梁截面尺寸可参考受弯构件来初步确定。梁高梁截面尺寸可参考受弯构件来初步确定。梁高hbhb一般可取一般可取(1/8-1/12)lb(lb(1/8-1/12)lb(lb为梁的计算为梁的计算(j sun)(j sun)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4。梁的宽度。梁的宽度bb=(1/2-1/3)hbbb=(1/2-1/3)hb,一般不宜小于,一般

22、不宜小于200mm200mm。 选择梁截面尺寸还应符合规定的模数要求。选择梁截面尺寸还应符合规定的模数要求。 (2 2)框架柱)框架柱 柱截面的宽度柱截面的宽度bcbc和高度和高度hchc一般取(一般取(1/15-1/20)1/15-1/20)层高。为了提高框架抗水平力的能力,矩形截面的层高。为了提高框架抗水平力的能力,矩形截面的hc/bchc/bc不宜大于不宜大于3 3,柱截面的边长不宜小于,柱截面的边长不宜小于250mm250mm。3.1第19页/共195页第二十页,共195页。三、框架梁、柱截面三、框架梁、柱截面(jimin)尺寸尺寸 3. 3.梁截面梁截面(jimin)(jimin)的

23、惯性矩的惯性矩 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需要计算量的抗弯刚度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需要计算量的抗弯刚度(n d)(n d),在初步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后,可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梁截面惯性矩。由于楼板作为框架梁的翼缘参与工作,使得梁的刚度,在初步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后,可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梁截面惯性矩。由于楼板作为框架梁的翼缘参与工作,使得梁的刚度(n d)(n d)有所提高,为了简化计算,作如下规定:有所提高,为了简化计算,作如下规定:图图3.8框架结构的刚度取值框架结构的刚度取值 (1) 对现浇楼面的整体框架,中部框架梁对现浇楼面的整体框架,中部框架梁I=2I0;边框架梁;边框架梁I=1.5I0

24、。其中。其中I0为矩形截面梁的惯性矩(图为矩形截面梁的惯性矩(图3.8(a)。3.1第20页/共195页第二十一页,共195页。三、框架梁、柱截面三、框架梁、柱截面(jimin)尺寸尺寸 3. 3.梁截面梁截面(jimin)(jimin)的惯性矩的惯性矩 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需要计算量的抗弯刚度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需要计算量的抗弯刚度(n d)(n d),在初步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后,可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梁截面惯性矩。由于楼板作为框架梁的翼缘参与工作,使得梁的刚度,在初步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后,可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梁截面惯性矩。由于楼板作为框架梁的翼缘参与工作,使得梁的刚度(n d)(n

25、d)有所提高,为了简化计算,作如下规定:有所提高,为了简化计算,作如下规定:图图3.8框架结构的刚度取值框架结构的刚度取值 (2)对做整浇层的装配整体式框架,中部框架梁)对做整浇层的装配整体式框架,中部框架梁I=1.5I0;边框架梁;边框架梁I=1.2I0(图(图3.8(b)。3.1第21页/共195页第二十二页,共195页。 3. 3.梁截面梁截面(jimin)(jimin)的惯性矩的惯性矩 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需要计算量的抗弯刚度,在初步确定梁的截面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需要计算量的抗弯刚度,在初步确定梁的截面(jimin)(jimin)尺寸后,可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梁截面尺寸后,

26、可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梁截面(jimin)(jimin)惯性矩。由于楼板作为框架梁的翼缘参与工作,使得梁的刚度有所提高,为了简化计算,作如下规定:惯性矩。由于楼板作为框架梁的翼缘参与工作,使得梁的刚度有所提高,为了简化计算,作如下规定:图图3.8框架结构的刚度取值框架结构的刚度取值 三、框架三、框架(kun ji)梁、柱截面尺寸梁、柱截面尺寸 (3 3)对装配式楼盖,梁的惯性矩可按本身的截面计算,)对装配式楼盖,梁的惯性矩可按本身的截面计算,I=II=I0 0(图(图3.8(c)3.8(c))。)。3.1第22页/共195页第二十三页,共195页。四、框架结构计算四、框架结构计算(j sun)简

27、图简图 框架结构是由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组成的空间结构。框架结构是由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组成的空间结构。 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忽略它们之间的空间联系,而将空间结构体系简化为横向和纵向平面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忽略它们之间的空间联系,而将空间结构体系简化为横向和纵向平面(pngmin)(pngmin)框架计算,并取出单独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该单元承受的荷载如图框架计算,并取出单独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该单元承受的荷载如图3.93.9中阴影部分所示。中阴影部分所示。图图3.9框架的计算单元框架的计算单元 3.1第23页/共195页第二十四页,共195页。3.1四、框架结构计算四、框架结构计算(j su

28、n)简图简图 在计算简图中,框架节点多为刚接,柱子下端在基础顶面,也按刚接考虑。杆件用轴线表示,梁柱的连接区用节点表示。等截面轴线取截面形心位置(图在计算简图中,框架节点多为刚接,柱子下端在基础顶面,也按刚接考虑。杆件用轴线表示,梁柱的连接区用节点表示。等截面轴线取截面形心位置(图3.10(a)3.10(a)),当上下柱截面尺寸不同时,则取上层),当上下柱截面尺寸不同时,则取上层(shngcng)(shngcng)柱形心线作为柱轴线(图柱形心线作为柱轴线(图3.10(b)3.10(b))。)。图图3.103.10框架柱轴线位置框架柱轴线位置 第24页/共195页第二十五页,共195页。 1.

29、1.多层多跨框架在一般竖向荷载作用下,侧移是比较小的,可作为无侧移框架按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多层多跨框架在一般竖向荷载作用下,侧移是比较小的,可作为无侧移框架按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fnx)(fnx); 2. 2.各层荷载对其他层杆件内力影响不大。各层荷载对其他层杆件内力影响不大。 因此,在近似方法中,可将多层框架简化为单层框架,即分层作力矩分配计算。因此,在近似方法中,可将多层框架简化为单层框架,即分层作力矩分配计算。一、多层多跨框架的变形一、多层多跨框架的变形(bin xng)与内力特点与内力特点3.2第25页/共195页第二十六页,共195页。 侧移忽略不计,可作为无侧移框架按力矩分

30、配法进行内力侧移忽略不计,可作为无侧移框架按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nil)(nil)分析;分析; 各层荷载对其他层杆件内力各层荷载对其他层杆件内力(nil)(nil)影响忽略不计。影响忽略不计。 因此,每层梁上的荷载只在该层梁及与该层梁相连的柱上分配和传递。因此,每层梁上的荷载只在该层梁及与该层梁相连的柱上分配和传递。二、分层法的基本二、分层法的基本(jbn)假定假定3.2第26页/共195页第二十七页,共195页。 1. 1.将多层框架简化为单层框架,分层作力矩分配将多层框架简化为单层框架,分层作力矩分配(fnpi)(fnpi)计算;计算;三、分层法的要点三、分层法的要点(yodin)3.2第

31、27页/共195页第二十八页,共195页。 2. 2.分层计算所得梁弯矩即为最后弯矩;上下两层计算所得同一根柱子分层计算所得梁弯矩即为最后弯矩;上下两层计算所得同一根柱子(zh zi)(zh zi)的内力叠加,得到柱子的内力叠加,得到柱子(zh zi)(zh zi)内力。内力。3.2三、分层法的要点三、分层法的要点(yodin)第28页/共195页第二十九页,共195页。 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是固定的,这与实际不符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是固定的,这与实际不符(bf)(bf),因而,除底层外,可以将上层各柱线刚度乘以,因而,除底层外,可以将上层各柱线刚度乘以0.90.9加以修正,梁的刚度不

32、变。加以修正,梁的刚度不变。3.2三、分层法的要点三、分层法的要点(yodin)1.01.01.01.01.01.00.91.01.00.90.90.90.90.91.01.01.01.01.01.00.91.01.00.90.90.90.90.9第29页/共195页第三十页,共195页。 计算和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计算和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 按修正后的刚度按修正后的刚度(n d)计算各节点周围杆件的杆端分配系数。所有上层柱的传递系数取计算各节点周围杆件的杆端分配系数。所有上层柱的传递系数取13,底层柱的传递系数取,底层柱的传递系数取12。3.2三、分层法的要点三、

33、分层法的要点(yodin)1/31/21/31/31/31/31/31/21/21/21/21/21/21/21/2第30页/共195页第三十一页,共195页。 1. 1.计算各层梁上竖向荷载值和梁的固端弯矩;计算各层梁上竖向荷载值和梁的固端弯矩; 2. 2.将框架分层,各层梁跨度及柱高与原结构将框架分层,各层梁跨度及柱高与原结构(jigu)(jigu)相同,柱端假定为固端;相同,柱端假定为固端; 3. 3.计算梁、柱线刚度;计算梁、柱线刚度; 4. 4.计算和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计算和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 5. 5.按力矩分配法计算单层梁、柱弯矩;按力矩分配法计算

34、单层梁、柱弯矩; 6. 6.将分层计算得到的、但属于同一层柱的柱端弯矩叠加得到柱的弯矩。将分层计算得到的、但属于同一层柱的柱端弯矩叠加得到柱的弯矩。 四、分层法的计算四、分层法的计算(j sun)步骤步骤3.2第31页/共195页第三十二页,共195页。 有现浇楼面的梁,宜考虑楼板的作用有现浇楼面的梁,宜考虑楼板的作用(zuyng)(zuyng):每侧可取板厚:每侧可取板厚6 6倍作为楼板的有效作用倍作为楼板的有效作用(zuyng)(zuyng)宽度。宽度。6h1.梁、柱线刚度梁、柱线刚度(n d)的计算的计算:五、几点注意五、几点注意(zh y)3.2设计中,可近似按下式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

35、设计中,可近似按下式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一边有楼板一边有楼板 两边有楼板两边有楼板 05 . 1 II 00 . 2 II I第32页/共195页第三十三页,共195页。 一般情况下,分层计算法所得杆端弯矩在各节点一般情况下,分层计算法所得杆端弯矩在各节点(ji din)(ji din)不平衡,如果需要更精确的结果时,可将节点不平衡,如果需要更精确的结果时,可将节点(ji din)(ji din)的不平衡弯矩再进行分配。的不平衡弯矩再进行分配。 2.分层法计算的各梁弯矩为最终分层法计算的各梁弯矩为最终(zu zhn)弯矩,各柱的最终弯矩,各柱的最终(zu zhn)弯矩为与各柱相连的两层计算弯矩

36、叠加。弯矩为与各柱相连的两层计算弯矩叠加。3.2五、几点注意五、几点注意(zh y)3.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所有构件均可采用弹性刚度。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所有构件均可采用弹性刚度。 4.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两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两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调幅系数为:调幅系数为: 现浇框架:现浇框架:0.80.9; 装配式框架:装配式框架:0.70.8第33页/共195页第三十四页,共195页。 5. 5.柱轴力的计算柱轴力的计算 柱子轴力可由其上柱传来的竖向荷载柱子轴力可由其上柱传来的竖向荷载(hzi)(hzi)和本

37、层轴力叠加得到。和本层轴力叠加得到。 本层轴力根据与梁的剪力平衡求得。本层轴力根据与梁的剪力平衡求得。3.2五、几点注意五、几点注意(zh y)第34页/共195页第三十五页,共195页。 6. 6.梁端负弯矩减小后,应按平衡条件计算梁端负弯矩减小后,应按平衡条件计算(j sun)(j sun)调幅后的跨中弯矩。调幅后的跨中弯矩。 2161lqgM 中中 梁跨中正梁跨中正(zhn zhn)弯矩至少应取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的一半。如为均布荷载,则弯矩至少应取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的一半。如为均布荷载,则3.2五、几点注意五、几点注意(zh y) 7. 7.竖向荷载产生的梁弯矩应先进行调幅,再与

38、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进行组合,求出各控制截面的最大、最小弯矩值。竖向荷载产生的梁弯矩应先进行调幅,再与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进行组合,求出各控制截面的最大、最小弯矩值。第35页/共195页第三十六页,共195页。例例3-1 用分层计算法作出右图所示框架用分层计算法作出右图所示框架(kun ji)的弯矩图。图中括号内为杆件的线刚度的相对值。的弯矩图。图中括号内为杆件的线刚度的相对值。q=2.8kN/mq=3.8kN/mq=3.4kN/m7.50m5.60m3.80m4.40m(7.63)(10.21)(7.63)(9.53)(12.77)(4.21)(4.21)(4.21)(7

39、.11)(4.84)(3.64)六、六、 计算计算(j sun)实例实例3.2第36页/共195页第三十七页,共195页。1.将框架分层,各层梁跨度及柱高与原结构相同,柱端假定为固端。将框架分层,各层梁跨度及柱高与原结构相同,柱端假定为固端。解解 :3.2六、六、 计算计算(j sun)实例实例第37页/共195页第三十八页,共195页。 2.计算计算(j sun)和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和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注意:上层各柱线刚度都要先乘以注意:上层各柱线刚度都要先乘以0.9,然后再计算,然后再计算(j sun)各节点的分配系数。各节点的分配系数。 上层各柱远端弯矩等于各

40、柱近梁端弯短的上层各柱远端弯矩等于各柱近梁端弯短的13(即传递系数为即传递系数为13)。底层各柱及各层梁的远端弯矩为近端弯矩的。底层各柱及各层梁的远端弯矩为近端弯矩的12(即传递系数为即传递系数为12)。3.2六、六、 计算计算(j sun)实例实例第38页/共195页第三十九页,共195页。0.6670.3330.3630.4720.1750.8640.1360.186 0.3840.4660.1220.3070.1560.4130.709 0.0890.202各节点各节点(ji din)处的分项系数处的分项系数3.2六、六、 计算计算(j sun)实例实例第39页/共195页第四十页,共1

41、95页。由结构力学公式可知在均布荷载作用下两端的固端弯矩为由结构力学公式可知在均布荷载作用下两端的固端弯矩为2121qlM 4. 4.按力矩按力矩(l j)(l j)分配法计算单层梁、柱弯矩(如下页图分配法计算单层梁、柱弯矩(如下页图1 1、2 2所示)。所示)。3.计算计算(j sun)梁的固端弯矩梁的固端弯矩3.2六、六、 计算计算(j sun)实例实例第40页/共195页第四十一页,共195页。图图1上层各柱线上层各柱线刚度都要先刚度都要先乘以乘以0.9,然后再计算然后再计算(j sun)各各节点的分配节点的分配系数系数传递传递(chund)系数为系数为13传递传递(chund)系数为系

42、数为123.2六、六、 计算实例计算实例第41页/共195页第四十二页,共195页。图图2上层柱线上层柱线刚度要乘刚度要乘以以0.9、底、底层柱不用层柱不用(byng)修正,然修正,然后再计算后再计算各节点的各节点的分配系数分配系数传递传递(chund)系数为系数为12传递传递(chund)系数为系数为13传递系数传递系数为为123.2六、六、 计算实例计算实例第42页/共195页第四十三页,共195页。 5. 5.把图把图1 1和图和图2 2结果叠加,可以得到各杆的最后弯矩图结果叠加,可以得到各杆的最后弯矩图( (图图3)3)。注:图中括号内数值是考虑结点线位移的弯矩。本例题注:图中括号内数

43、值是考虑结点线位移的弯矩。本例题(lt)(lt)中梁的误差较小,而柱的弯矩误差较大。中梁的误差较小,而柱的弯矩误差较大。图图33.2六、六、 计算计算(j sun)实例实例第43页/共195页第四十四页,共195页。1.1.反弯点的概念反弯点的概念(ginin)(ginin) 反弯点是指构件上弯矩为零的点。反弯点是指构件上弯矩为零的点。 在反弯点处构件截面上没有在反弯点处构件截面上没有(mi yu)(mi yu)弯矩,只有轴力和剪力。弯矩,只有轴力和剪力。 在反弯点处截开构件,截面上未知内力较少。在反弯点处截开构件,截面上未知内力较少。轴力轴力剪力剪力剪力剪力轴力轴力弯矩弯矩弯矩图弯矩图一、反

44、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第44页/共195页第四十五页,共195页。2.2.反弯点法的思路反弯点法的思路(sl)(sl)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第45页/共195页第四十六页,共195页。 (2) (2)根据柱子根据柱子(zh zi)(zh zi)的反弯点位置,由各柱剪力求得柱端弯矩;的反弯点位置,由各柱剪力求得柱端弯矩; (3) (3)由结点平衡求出梁端弯矩和剪力。由结点平衡求出梁端弯矩和剪力。轴力轴力剪力剪力下柱弯矩下柱弯矩上柱弯矩上柱弯矩左端弯矩左端弯矩右端弯矩右端弯矩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 (1) (1)一般先要把作用在每个楼层上的总风力一般先要把作用在每个楼层上的总风力

45、(fngl)(fngl)和总地震力即总水平荷载,分配到各榀框架上,再进行平面框架的内力分析,可按柱的抗侧刚度直接分配到每根框架柱,求得各柱的剪力;和总地震力即总水平荷载,分配到各榀框架上,再进行平面框架的内力分析,可按柱的抗侧刚度直接分配到每根框架柱,求得各柱的剪力; 第46页/共195页第四十七页,共195页。3.3.反弯点法的基本反弯点法的基本(jbn)(jbn)假定假定 框架梁的抗弯刚度无穷大时,框架柱两端转角为零。框架梁的抗弯刚度无穷大时,框架柱两端转角为零。 根据两端无转角但有单位水平位移时杆件的杆端剪力方程,柱剪力与水平位移的关系为根据两端无转角但有单位水平位移时杆件的杆端剪力方程

46、,柱剪力与水平位移的关系为 212hiVc (1)假定框架假定框架(kun ji)梁的抗弯刚度无穷大。梁的抗弯刚度无穷大。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第47页/共195页第四十八页,共195页。 因此,柱的抗侧刚度为因此,柱的抗侧刚度为 212hiVdc hEIic其中:其中:柱抗侧刚度的物理意义是:单位位移下柱的剪力。柱抗侧刚度的物理意义是:单位位移下柱的剪力。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第48页/共195页第四十九页,共195页。 忽略梁的轴向变形时,同一楼层中各柱端侧移相等,均为忽略梁的轴向变形时,同一楼层中各柱端侧移相等,均为j j ,第,第j j层第层第i i个柱子的剪力如下:个

47、柱子的剪力如下: jijijdV (2)假定假定(jidng)梁的轴向变形很小,可以忽略。梁的轴向变形很小,可以忽略。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第49页/共195页第五十页,共195页。所以,第所以,第j j层第层第i i根柱子分担的剪力为:根柱子分担的剪力为:PjmiijijijVddV 1 假定第假定第j j层共有层共有m m根柱子,第根柱子,第j j层的总剪力为层的总剪力为 miijjmjijjjPjdVVVVV121 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第50页/共195页第五十一页,共195页。4.4.反弯点的位置反弯点的位置(wi zhi)(wi zhi) 当梁柱当梁柱(lin zh

48、)(lin zh)的线刚度比超过的线刚度比超过 3 3 时,一般楼层柱端的转角很小,反弯点接近中点,可假定它就在中点。时,一般楼层柱端的转角很小,反弯点接近中点,可假定它就在中点。 底层柱由于底端固定而上端有转角(虽然很小),反弯点上移,通常假定反弯点在距底端底层柱由于底端固定而上端有转角(虽然很小),反弯点上移,通常假定反弯点在距底端2h/32h/3高度处。高度处。h h为楼层高度。为楼层高度。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第51页/共195页第五十二页,共195页。5.5.反弯点法的计算反弯点法的计算(j sun)(j sun)要点要点 、多层多跨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梁柱线刚度之比值、

49、多层多跨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梁柱线刚度之比值(bzh)ib/ic3(bzh)ib/ic3时,可采用反弯点法计算杆件内力。时,可采用反弯点法计算杆件内力。 、计算各柱抗侧刚度,并由各柱抗侧刚度把该层总剪力分配到每根柱上。、计算各柱抗侧刚度,并由各柱抗侧刚度把该层总剪力分配到每根柱上。 、根据柱分配到的剪力及反弯点位置,计算柱端弯矩。、根据柱分配到的剪力及反弯点位置,计算柱端弯矩。 、根据结点平衡计算梁端弯矩。、根据结点平衡计算梁端弯矩。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第52页/共195页第五十三页,共195页。6.6.反弯点处剪力的计算反弯点处剪力的计算(j sun) (j sun) 反弯点处

50、弯矩为零,剪力不为零。反弯点处的剪力可按下述方法计算:反弯点处弯矩为零,剪力不为零。反弯点处的剪力可按下述方法计算:F3F2F1l1 l2h3h2h1F3F2F1l1/2h3/3l1/2l2/2l2/2h32/3h1/2h1/2h2/2h2/2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第53页/共195页第五十四页,共195页。沿顶层各柱反弯点处取脱离体,如下图所示沿顶层各柱反弯点处取脱离体,如下图所示F3V31V32V33333(1)顶层顶层(dn cn)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6.6.反弯点处剪力的计算反弯点处剪力的计算(j sun) (j sun) 第54页/共195页第五十五页,共195页。

51、 31333332313333333332323313133332310jjdFdddFdVdVdVFVVVX由:由:又又所以,得:所以,得: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6.6.反弯点处剪力的计算反弯点处剪力的计算(j sun) (j sun) 第55页/共195页第五十六页,共195页。331333333333313323323233133133131FdddVFdddVFdddVjjjjjj 因此,各柱的剪力为:因此,各柱的剪力为:柱的抗侧刚度柱的抗侧刚度(n d)柱的剪力分配柱的剪力分配(fnpi)系数系数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6.6.反弯点处剪力的计算反弯点处剪力的计算(j

52、sun) (j sun) 第56页/共195页第五十七页,共195页。 柱的抗侧刚度柱的抗侧刚度d:为使柱顶产生单位位移:为使柱顶产生单位位移(wiy)所需的水平力,如下图所示所需的水平力,如下图所示柱的抗侧刚度按下式计算:柱的抗侧刚度按下式计算:3221266hEIhhEIhEId =1hd26hEI26hEI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6.6.反弯点处剪力的计算反弯点处剪力的计算(j sun) (j sun) 第57页/共195页第五十八页,共195页。沿第二层各柱的反弯点处取脱离沿第二层各柱的反弯点处取脱离(tul)(tul)体,如下图所示体,如下图所示由脱离体可得各柱的剪力为:由脱离

53、体可得各柱的剪力为: 2331222FFddVjjii F2F3V21V22V23(2)第二层第二层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6.6.反弯点处剪力的计算反弯点处剪力的计算(j sun) (j sun) 第58页/共195页第五十九页,共195页。沿底层沿底层(d cn)(d cn)各柱的反弯点处取脱离体,如下图所示各柱的反弯点处取脱离体,如下图所示由脱离体可得各柱的剪力为:由脱离体可得各柱的剪力为: 12331222FFFddVjjii F3F2F1V11V12V13(3)第一层第一层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6.6.反弯点处剪力的计算反弯点处剪力的计算(j sun) (j sun)

54、第59页/共195页第六十页,共195页。框架框架(kun ji)各杆的弯矩可按下述方法求得:各杆的弯矩可按下述方法求得: (1)先求各柱弯矩。将反弯点处剪力乘反弯点到柱顶或柱底距离,可以得到柱顶和柱底弯矩。先求各柱弯矩。将反弯点处剪力乘反弯点到柱顶或柱底距离,可以得到柱顶和柱底弯矩。 计算柱端弯矩的方法:计算柱端弯矩的方法:上层柱:上下弯矩相等上层柱:上下弯矩相等底层柱:上下端弯矩:底层柱:上下端弯矩:2jmmmhVMM 下下上上323111111hVMhVM 下下上上7.7.框架框架(kun ji)(kun ji)弯矩的计算弯矩的计算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第60页/共195页第六十

55、一页,共195页。计算梁端弯矩的方法:计算梁端弯矩的方法: 根据结点平衡根据结点平衡对于边柱:对于边柱: 对于中柱:对于中柱: 下下上上mmbMMM 右右左左右右下下上上右右右右左左左左下下上上左左bbbmmbbbbmmbiiiMMMiiiMMM 11(2)(2)再由节点再由节点(ji din)(ji din)弯矩平衡求各梁端弯矩。弯矩平衡求各梁端弯矩。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7.7.框架框架(kun ji)(kun ji)弯矩的计算弯矩的计算第61页/共195页第六十二页,共195页。8.8.梁端剪力的计算方法梁端剪力的计算方法 根据梁力的平衡根据梁力的平衡梁两端的剪力:梁两端的剪力:

56、 LMMVVbbbb右右左左右右左左 左左bV右右bV左左bM右右bML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第62页/共195页第六十三页,共195页。(1)(1)确定确定(qudng)(qudng)各柱反弯点位置;各柱反弯点位置; (2)(2)分层取脱离体计算各反弯点处剪力;分层取脱离体计算各反弯点处剪力; (3)(3)先求柱端弯矩,再由节点平衡求梁端弯矩,当为中间节点时,按梁的相对线刚度分配节点处柱端不平衡弯矩。框架的最终弯矩图如右图所示。先求柱端弯矩,再由节点平衡求梁端弯矩,当为中间节点时,按梁的相对线刚度分配节点处柱端不平衡弯矩。框架的最终弯矩图如右图所示。9.9.反弯点法计算框架反弯点法计

57、算框架(kun ji)(kun ji)内力的步骤内力的步骤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第63页/共195页第六十四页,共195页。 反弯点法适用于梁的线刚度与柱的线刚度之比不小于反弯点法适用于梁的线刚度与柱的线刚度之比不小于3 3。反弯点法常用于在初步设计中估算梁和柱在水平。反弯点法常用于在初步设计中估算梁和柱在水平(shupng)(shupng)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值。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值。10.10.反弯点法的适用范围反弯点法的适用范围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第64页/共195页第六十五页,共195页。11.11.计算计算(j sun)(j sun)实例实例例:利用反弯点法画出该框架例:

58、利用反弯点法画出该框架(kun ji)的弯矩图,图中括号内数字为各杆的线刚度。的弯矩图,图中括号内数字为各杆的线刚度。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第65页/共195页第六十六页,共195页。 解解 :当同层各柱:当同层各柱h h相等时,各柱抗侧刚度相等时,各柱抗侧刚度d d12ic12ich2h2,可直接用,可直接用icic计算它们的分配系数。这里只有第计算它们的分配系数。这里只有第3 3层中柱与同层其他柱高不同,作如下变换,即可采用层中柱与同层其他柱高不同,作如下变换,即可采用(ciyng)(ciyng)折算线刚度计算分配系数。折算线刚度计算分配系数。 折算线刚度折算线刚度ic=(42/4

59、.52)i=(16/20.3)ic=(42/4.52)i=(16/20.3)2=1.62=1.6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第66页/共195页第六十七页,共195页。计算过程见右图:计算过程见右图:反弯点反弯点梁端弯矩按线刚度梁端弯矩按线刚度(n d)进行分配进行分配第67页/共195页第六十八页,共195页。 最后弯矩图见右图,括号内数字最后弯矩图见右图,括号内数字(shz)为精确解。本例表明,用反弯点法计算的结果、除个别地方外,误差是不大的。为精确解。本例表明,用反弯点法计算的结果、除个别地方外,误差是不大的。一、反弯点法一、反弯点法3.3第68页/共195页第六十九页,共195页。

60、反弯点法是在考虑柱侧移刚度反弯点法是在考虑柱侧移刚度d d时,假定结点转角为零亦即假设梁柱线刚度比无穷大时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对于层数较多的框架,由于柱轴力大,柱截面时,假定结点转角为零亦即假设梁柱线刚度比无穷大时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对于层数较多的框架,由于柱轴力大,柱截面(jimin)(jimin)也随之增大,梁柱相对线刚度比较接近,甚至有时柱的线刚度反而比梁大,这样上述假设将产生较大的误差。另外,反弯点法计算反弯点高度时,假设柱上下节点转角相等,这样误差也较大,特别是在最上和最下层。也随之增大,梁柱相对线刚度比较接近,甚至有时柱的线刚度反而比梁大,这样上述假设将产生较大的误差。另外,反弯点

61、法计算反弯点高度时,假设柱上下节点转角相等,这样误差也较大,特别是在最上和最下层。二、二、D D值法值法3.3第69页/共195页第七十页,共195页。 日本武藤清教授在分析多层框架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假定,经过力学分析,提出了用修正的抗侧移刚度和调整反弯点的方法计算水平荷载日本武藤清教授在分析多层框架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假定,经过力学分析,提出了用修正的抗侧移刚度和调整反弯点的方法计算水平荷载(hzi)(hzi)下框架的内力。修正后的柱侧移刚度用下框架的内力。修正后的柱侧移刚度用D D表示,故称为表示,故称为D D值法值法 。3.3二、二、D D值法值法 该方

62、法的计算步骤与反弯点法相同该方法的计算步骤与反弯点法相同(xin tn)(xin tn),因而计算简便、实用,精度比反弯点法高。,因而计算简便、实用,精度比反弯点法高。第70页/共195页第七十一页,共195页。 D D值法对反弯点法做了如下改进:值法对反弯点法做了如下改进: 修正了柱的侧移刚度,允许修正了柱的侧移刚度,允许(ynx)(ynx)框架节点有转角,但假定同层各结点转角相同。框架节点有转角,但假定同层各结点转角相同。 调整了柱的反弯点高度,假定柱上下端转角可以不同,对反弯点的高度进行了修正。调整了柱的反弯点高度,假定柱上下端转角可以不同,对反弯点的高度进行了修正。 因此,因此,D D

63、值法也是一种近似方法。随着高度增加,忽略柱轴向受形带来的误差也增大。此外,在规则框架中使用效果较好。值法也是一种近似方法。随着高度增加,忽略柱轴向受形带来的误差也增大。此外,在规则框架中使用效果较好。3.3二、二、D D值法值法第71页/共195页第七十二页,共195页。1.1.柱侧移刚度柱侧移刚度(n d)D(n d)D值值 一般情况下,框架节点都有转角。如果梁刚度无限大,则转角很小,可忽略而近似认为柱端固定,见右图,根据结构力学的杆端部侧移于内里关系的推导,可得柱剪力一般情况下,框架节点都有转角。如果梁刚度无限大,则转角很小,可忽略而近似认为柱端固定,见右图,根据结构力学的杆端部侧移于内里

64、关系的推导,可得柱剪力V与层间位移与层间位移的关系:的关系: 212hiVc jj-13.3二、二、D D值法值法第72页/共195页第七十三页,共195页。令令212hiVdc d d 称为柱的抗侧刚度,物理意义为单位位移称为柱的抗侧刚度,物理意义为单位位移(wiy)(wiy)所需推加的水平推力。所需推加的水平推力。式中:式中:h 层高层高 ic 柱线刚度柱线刚度(n d)3.3二、二、D D值法值法第73页/共195页第七十四页,共195页。 实际上,梁的刚度并不是实际上,梁的刚度并不是(b shi)(b shi)无限大的,即梁柱线刚度比为有限值,也就是梁的刚度较小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

65、架不仅有侧移且各节点都有转角。无限大的,即梁柱线刚度比为有限值,也就是梁的刚度较小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不仅有侧移且各节点都有转角。jj-1jj-13.3二、二、D D值法值法第74页/共195页第七十五页,共195页。 由结构力学,当杆端有相对位移由结构力学,当杆端有相对位移,两端有转角,两端有转角1 1和和2 2时,由转角位移方程得到:时,由转角位移方程得到: 令:令: 212612 hihiVcc VD 3.3二、二、D D值法值法第75页/共195页第七十六页,共195页。 D D值定义是值定义是: :柱结点柱结点(ji din)(ji din)有转角时,使柱端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需

66、施加的水平推力。有转角时,使柱端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需施加的水平推力。D D值也称为柱的抗侧刚度,与值也称为柱的抗侧刚度,与d d值的定义相同。值的定义相同。D D值与位移值与位移和转角和转角均有关(即均有关(即D D值不但与柱本身刚度有关,而且与柱上下两端转动约束有关)。值不但与柱本身刚度有关,而且与柱上下两端转动约束有关)。 3.3二、二、D D值法值法第76页/共195页第七十七页,共195页。影响影响D D值的因素主要值的因素主要(zhyo)(zhyo)有:有: 该柱本身刚度该柱本身刚度icic, 上下梁的刚度上下梁的刚度ibib, 上下层柱的高度,上下层柱的高度, 上下层剪力上下层剪力( (即水平荷载分布情况即水平荷载分布情况) ), 柱所在层的位置。柱所在层的位置。3.3二、二、D D值法值法第77页/共195页第七十八页,共195页。 由于由于(yuy)(yuy)计算计算D D值主要用来分配剪力,对于同层各柱来说,上述的值主要用来分配剪力,对于同层各柱来说,上述的3 3、 4 4、 5 5项影响因素是相同的,对剪力分配影响不大。所以讨论项影响因素是相同的,对剪力分配影响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