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实验指导书(用)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2739617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66.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模拟电子实验指导书(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模拟电子实验指导书(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模拟电子实验指导书(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模拟电子实验指导书(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子实验指导书(用)(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5页 共35页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及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一实验目的1、 熟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常用电子仪器的功能,面板标识,及各旋扭,换档开关的用途。2、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正弦波信号波形和测量波形参数的方法,学会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正确使用仪器。3、初步认识本学期实验用的全部器件,学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用万用表检测和判断它们的好坏与管脚,并测量其值。4、了解元器件数值的标注方法(直标法文字符号法色标法),电路中元件数值的标注方法及元件的标注符号单位和换算。二、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2、 多功能信号发生器3、

2、 数字交流毫伏表4、 数字万用表三、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书的附录一及附录二。2、认识本实验的仪器,了解其功能。面板标识及换档开关与显示。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电子仪器框图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稳 压 源被测实验电路示波器 输入信号 输出信号输出信号 交流电压 直流电压电压表或万用表交流毫伏表号图 1-1(1) 实验内容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1) 将信号发生器调至频率f = 1000Hz 电压V = 100mv的正弦波电压输出。2) 用数字毫伏表测量信号发生器是否为100mv(有效值)。3) 用示波器通道1经测量探头输入。测量信号发生输出是否为正弦电压,其峰_峰值Vpp = 22 1

3、00 = 282mv。频率f=1000Hz(即周期T = 1/f = 100ms)注意:a使用时,将所有仪器接地端联接在一起,即“共地”,否则可能引起外界干扰,导致测量误差增大。b.调节示波器旋扭,使图形亮度适中,线条清晰。c.调节示波器同步旋扭,使图形大小适中,稳定。4) 改变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频率与电压大小,在下面的三个频率和三个幅度附近任选三个组合,重新观察,测量。记录下读数。 频率:500Hz ; 2KHz ; 100KHz ; 幅度:100mV ; 1.8V ; 10V ;记录表格:信号发生器频率电压表指示电压示波器电压示波器周期 V/格 格 mS/格格123 2.各种常用电子元

4、器件识别与检测:1) 电阻的测量。用实际元件为例,进行色环电阻单位换算并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和电位器的阻值。作下记录。2) 电容的测量。电容元件的分类特点主要参数与选用。以实际元件为例。进行电容单位换算练习用万用表测量电解电容,分清极性,判明质量好坏。3) 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管的测量。a) 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极性与质量估测。b) 分辨三极管的极性(PNP还是NPN,硅材料还是锗)和管脚(ebc)的判别及Iceo和电流放大倍数的估测。(2)操作步骤说明:1. 对于交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进行测量的方法同其他万用表。在此不再介绍。显示器上所显示的读数,其单位与量程单位一致。2. 用档测量电路中电阻值时,需

5、将电阻两端均与电源断开,以避免读数有抖动。3. 用档可以判断电解电容的好坏。方法如下:先将电解电容的正负极短路(使电容放电),然后将万用表红表笔接电解电容正极,黑表笔接负极(注意应选择合适的量程,如50F用200K档,5F用2M档)。若表上读数开始很小(相当短路),充电后逐渐增大,最后读数为1(相当于开路),则说明电容是好的。若按上述操作,读数始终不变,说明电容已坏(开路或短路)。4. 二极管检测:在这一档,红表笔接正电压,黑表笔接负电压。测试时两表笔的接法如图所示。 (A) (B)若按图(A)所示的接法进行量测,则显示二极管的正向压降。通常,一个好的硅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应在500mV到800m

6、V之间。若显示“000”,则表示短路,若显示“1”,则说明不通。若按图(B)所示接法进行量测,应显示“1”,若显示“000”或其他值,说明管子已坏。我们也可以用这一档来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及识别管脚。测量时先将一支表笔接在某一认定的管脚上,另一支表笔先后接到其余两个管脚上,如果测得两个PN结均导通或均不导通,然后,将两表笔对换复测时,PN接均不导通或均不导通,然后,将两表笔对换复测时,PN结均不导通或导通,则可确定该管是好的,且认定这个管脚是基极。若基极接红表笔时,bc结和be结均导通,说明该管为NPN。若接的是黑表笔,则是PNP管,再比较两个PN结的正向压降值,读数大些的是be结,小些的是bc

7、结。这样,就可以分辨出集电极和发射极了。5. hFE测试:将三极管管脚正确插入测试管座,即可以从显示器上直接读出值,若显示“000”,则说明管子是坏的。注意事项:(1) 注意正确地选择量程及插孔,对未知量进行测量时,应把量程调到最大,然后从大到小调,直到合适为止,若出现“1”,表示过载,应加大量程:(2) 改变量程时,表笔一端应开路;(3) 测量电流时,切记过载;(4) 用完本表,应直量程档最大量程;五、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2记录测量的原始数据,所用仪器的名称、型号、编号。3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当测量的电压频率不同时各应用哪几种表测量,结果才更精确。4、根据原始数据简述怎样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三极

8、管、稳压管的管型、管脚及好坏,观察电解电容充电、充满、漏电和放电各个过程。5、 回答问题:(1)用数字万用表如何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表面上显示的是什么量?(2)数字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时,如何判断其三个极?(3)示波器测量的是什么量?如何读其数值?(4)同一个电压值示波器指示的数值和电压表读出的数值有和不同?为什么? 实验二、单管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测试方法,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2、巩固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二、 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2、 信号发生器3、 多功能数字信号发生器4、 数字万用表三、 预习要求1、 三极管及单管放大器工作原理;

9、2、 放大器动态及静态测量方法。四、 实验内容及步骤1、装接电路如图2.1所示图2.1单管放大电路(1)、用万用表判断实验箱上三极管V1 的极性及好坏,放大倍数以及电解电容C的极性和好坏。记录Ic为0.5Ma,1mA,1.5mA时的值。(2)、按图2.1所示连接电路(注意接线前先测量+12V电源,关断电源后再接线),将Rp调到电阻最大位置。(3)、接线后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2、静态调整调整Rp使VE=1。9V,计算并填表2.1实测实测计算Vbe(V)Vce(V)Rb(K)Ib(uA)Ic(mA)表2.13、动态研究(1)、将信号发生器调到f=1KHz,幅值为3mV,接到放大器输入端V

10、i,观察Vi和Vo段波形,并比较相位。(2)、信号源频率不变,逐渐加大幅度,观察Vo不失真时的最大值并填表2.2。 RL= 时,实测实测计算估算Vi(mV)Vo(V)AvAv表2.2(3)、保持Vi不变,放大器接入负载RL,在改变Rc数值情况下测量,并计算结果填表2.3。给定参数实测实测计算估算RcRLVi(mV)Vo(V)AvAv2K5.1K2K2.2K5.1K5.1K5.1K2.2K表2.3(4)、保持Vi不变,增大和减小Rp,观察Vo波形变化,测量并填表2.4。Rp值VbVcVe输出波形情况最大合适最小表2.4注意:若失真观察不明显可增大或减小Vi幅值重测。4、测放大器输入、输出电阻 。

11、(1)、输入电阻测量 在输入端串接一个5.1K电阻如图1.2,测量Vs和Vi,即可计算ri。图2.2输入电阻测量(2)、输出电阻测量图2.3输出电阻测量 在输出端接入可调电阻作为负载,选择合适的RL值使放大器输出不失真(接示波器监视),测量有负载和空载时的Vo,即可计算Ri。 将上述测量及计算结果填入表2.5中测输入电阻Rs=5.1K测输出电阻实测测算估算实测测算估算RiRiVoRL=VoRL=表2.5五、实验报告1、 注明你所完成的实验内容和思考题,简述相应的基本结论。2、 选择你在实验中感受最深的一个实验内容,写出较详细的报告。要求你能够使一个懂得电子电路原理但没看过实验指导书的人可以看懂

12、你的实验报告,并相信你实验中得出的结论。 3、回答问题: (1)为什么输入端采用R1、R2二个电阻分压? (2)如何测量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 (3)输出电阻的理论值与实测值有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实验三 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一、 实验目的1、 掌握如何合理设置静态工作点;2、 学会放大器频率特性测试方法;3、 了解放大器的失真及消除方法。二、 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2、 数字万用表3、 信号发生器4、 交流毫伏表三、 预习要求1、 复习教材多级放大电路的内容及频率响应特性的测量方法。2、 分析图3.1两级交流放大电路,初步估计测试内容的变化范围。四、 实验内容实验电路见图3.1图3.1两级交流放大

13、电路1、 静态工作点(1)、按图接线,注意接线尽可能短。(2)、静态工作点设置:要求第二级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前提下幅值尽可能大,第一级为增加信噪比尽可能低点。(3)、在输入端加上1KHz幅度为1mV的交流信号(一般采用实验箱上加衰减的办法,即信号源用一个较大的信号。例如100mV,在实验板上经100:1衰减电阻降为1mV),调整工作点使输出信号不失真。 注意:如发现有寄生振荡,可采用以下措施消除:重新布线,尽可能走线短;可在三极管eb间加几p到几百p的电容;信号源与放大器用屏蔽线连接。2、 按RL= 时,表3.1要求测量并计算,注意测静态工作点时应断开输入信号。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压(mV)

14、电压放大倍数第一级第二级第一级第二级整体Vc1Vb1Ve1Vc2Vb2Vc2ViVoAo2Av1Av2Av空载RL= 负载RL= 3k表3.13、 接入负载电阻RL=3K,按表3.1测量并计算,比较实验内容2,3的结果。4、 测量两级放大器的频率特性(1)将放大器的负载断开,先将输入信号频率调到1KHz,幅度调到使输出幅度最大而不失真;(2)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频率,按表3.2测量并记录;(3)接上负载,重复上述实验。f( Hz)501002505001000250050001000020000VoRL= RL=3K表3.2五、实验报告:1、 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2、 画出实验电

15、路的频率特性简图,标出fH和fL。3、 写出增加频率范围的方法。 4、回答问题: (1)如果出现寄生振荡,大概有那些可能的原因? (2)为使第二级输出波形不失真的前提下幅值尽可能大,应怎样调整第二级工作点? (3)如何扩展放大器的频率范围?实验四 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 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2、 掌握反馈放大器性能的测试方法。二、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2、低频信号发生器3、交流毫伏表4、数字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 认真阅读实验内容要求,估计待测量内容的变化趋势。2、 图4.1电路中的晶体管值为120,计算该放大器开环和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四、实验内容1、 负反馈放大器开环和闭

16、环放大倍数的测试(1)、开环电路图4.1反馈放大电路 按图接线,RF先不接入;输入端接入Vi=1mV f=1KHz的正弦波(注意输入1mV信号采用输入端衰减法见实验二)。调整接线参数使输出不失真且无振荡(参考实验二的方法);按表4.1要求进行测量并填表;根据实测值计算开环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ro。(2)、闭环电路接通RF按实验一的要求调整电路;按表4.1要求测量并填表,计算Avf;根据实测结果,验证Avf1/F。RL(K)Vi(mV)Vo(mV)Av(Avf)开环1.5K闭环1.5K表4.12、 负反馈对失真的改善作用(1)、将图4.1电路开环,逐步加大Vi的幅度,使输出信号出现失真(注意不要过

17、份失真),记录失真波形幅度。(2)、将电路闭环,观察输出情况,并适当增加Vi幅度,使输出幅度接近开环时失真波形幅度。(3)、若RF=3K不变,但RF接入V1的基级,会出现什么情况?实验验证之。(4)、画出上述各步实验的波形图。3、 测放大器频率特性(1)、将图4.1电路先开环,选择Vi适当幅度(频率1KHz)使输出信号在示波器上有满幅正弦波显示。(2)、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逐步增加频率,直到波形减小为原来的70%,此时信号频率即为放大器fH。(3)、条件同上,但逐渐减小频率,测得fL。(4)、将电路闭环,重复13步骤,并将结果填入表4.2。fH(Hz)fL(Hz)开环闭环表4.2五、实验报告:

18、1、 将实验值与理论值比较,分析误差原因。2、 根据实验内容总结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3、回答问题: (1)放大器加负反馈对性能有那些改善? (2)反馈系数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别的原因在哪里? (3)验算带宽的增加是否符合理论值(1+AF)倍。实验五 射极跟随器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量方法。2、 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量方法。二、实验仪器1、 示波器2、 信号发生器3、 交流毫伏表4、 数字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 根据教材有关章节内容,熟悉射极跟随器原理及特点。2、 根据图5.1元器件参数,估算静态工作点。画出交直流负载线。图5.1射极跟随器电路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9、1、 按图5.1电路接线2、 直流工作点的调整将电源+12V接上,在B点加f=1KHz正弦波信号,输出端用示波器监视,反复调整Rp及信号源输出幅度,使输出幅度在示波器屏幕上得到一个最大不失真波形,然后断开输入信号,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对地的电位,即为该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将所测数据填入表5.1。Ve(V)Vbe(V)Vc(V)Ie=Ve/Re表5.13、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v接入负载RL=1K,在B点f=1KHz信号,调输入信号幅度(此时偏置电位器Rp4 不能再旋动),用示波器观察,在输出最大不失真情况下测Vi,VL值,将所测数据填入表5.2。Vi(V)VL(mV)Av=VL/Vi表5.24、

20、测量输出电阻Ro在B点加f=1KHz正弦波信号,Vi=100mV左右,接上负载RL=2.2K时,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测空载输出电压Vo(RL=),有负载输出电压VL(RL=2.2K)的值。则将所得数据填入表4.3中Vo(mV)VL(mV)表5.35、 测量放大器输入电阻Ri(采用换算法)在输入端串入5.1K电阻,A点加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用毫伏表分别测A、B点对地电位Vs,Vi。则将测量数据填入表5.4Vs(V)Vi(V)表5.46、 测射极跟随器的跟随特性并测量输出电压峰峰值Vopp接入负载RL=2.2K,在B点加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逐渐增大输入信号幅

21、度Vi,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端,在波形不失真时,测量所对应得VL值,计算出Av,并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电压的峰峰值Vopp,与电压表读测的对应输出电压有效值比较,将所测数据填入表5.51234ViVLVoppAv五、实验报告1、 绘出实验原理图,标明实验的元件参数值2、 整理实验数据及说明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得出有关的结论;画出必要的波形及曲线。3、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实验六 比例求和运算电路(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集成运算电路放大器组成比例,求和电路的特点及性能。2. 学会上述电路的测试和分析方法。二、实验仪器1、数字万用表3、 示波器4、 信号发

22、生器5、 交流毫伏表三、 预习要求a) 计算表6.1中的Vo和Af。b) 估算表6.3的理论值。c) 估算表6.4.表 6.5中的理论值。d) 计算表6.6中的Vo值。e) 计算表6.7中的Vo值。四、 实验内容a) 电压跟随器实验电路如图6.1所示。 按表6.1内容实验并测量记录。 表6.1Vi(V) -2 -0.5 0 +.05 1Vo(V)RL=RL=5K12.反相比例放大器 实验电路如图6.2所示。 按表6.2内容实验并测量记录。 表6.2直流输入电压U1(mV)30 100 300 10003000 输出Uo电压理论估算(mV)实测值(mV)误 差3.同相比例放大器 电路如图6.3所

23、示。 按表6.3内容实验测量并记录。 表6.3直流输入电压U(mV)301003001000输出Uo电压理论估算(mV)实测值(mV) 误 差4.反相求和放大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6.4所示。Vi1 0.3-0.3Vi20.20.2Vo(V) 按表6.4内容进行实验测量,并与预习计算比较。 表6.4 5.双端输入求和放大电路 实验电路为图6.5所示。 按表6.5要求实验并测量记录。 表6.5 Vi1(V) 1 20.2 Vi2(V) 0.5 1.8-0.2 Vo(V)五、 实验报告a) 总结本实验中5种运算电路的特点及性能。b) 分析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误差的原因。实验七 波形发生电路(集成运放的

24、非线性应用)一、实验目的1、 掌握波形发生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2、 熟悉波形发生器的设计方法。二、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2、 交流毫伏表3、 数字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 分析图7.1电路的工作原理,定性画出Vo和Vc波形。2、 若图7.1电路R=10K,计算Vo的频率。3、 图7.2电路如何使输出波形占空比变大?利用实验箱上所标元器件画出原理图。4、 在图7.3电路中,如何改变输出频率?设计2种方案并画图表示。5、 图7.4电路中如何连续改变振荡频率?画出电路图(利用实验箱上所标元器件)。四、实验内容1、 方波发生电路实验电路如图7.1所示,双向稳压管稳压值一般为56V。图7.1方波发生电

25、路(1)、按电路图接线,观察Vc、Vo波形及频率,与预习比较。(2)、分别测出R=10K,110K时的频率,输出幅值,与预习比较。(3)、要想获得更低的频率应如何选择电路参数?试利用实验箱上给出的元器件进行条件实验并观测之。2、 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发生电路实验电路如图7.2所示(1)、按图接线,观察并测量电路的振荡频率、幅值及占空比。(2)、若要使占空比更大,应如何选择电路参数并用实验验证。3、 三角波发生电路实验电路如图7.3所示图7.2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发生电路图7.3三角波发生电路(1)、按图接线,分别观测Vo1及Vo2的波形并记录。(2)、如何改变输出波形的频率?按预习方案分别实验并记

26、录。4、 锯齿波发生电路实验电路如图7.4所示图7.4锯齿波发生电路1、 按图接线,观测电路输出波形和频率。2、 按预习时的方案改变锯齿波频率并测量变化范围。五、实验报告1、 画出各实验的波形图2、 画出各实验预习要求的设计方案,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及结果。3、 总结波形发生电路的特点,并回答:(1)波形产生电路需要调零吗?有没有输入端?(2)锯齿波产生电路是由哪二个单元组成的?实验八 RC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双T网络振荡器组成与原理,及振荡条件。2、 学会测量、调试振荡器。二、实验仪器1、 示波器2、 信号发生器3、 交流毫伏表三、预习要求1、 复习RC串并联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27、2、 计算图8.1电路的振荡频率。四、实验内容1、 双T网络先不接入(A、B处先不与A、B连),调V1管静态工作点,使V1E为24V。2、 接入双T网络(A接A)(B分别接B1和B2)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若不起振缓慢调节1Rp或2Rp使电路振荡。图8.1 RC正弦波振荡器3、 用示波器测量振荡器频率并与预习值比较。4、 由小到大调节1Rp观察输出波形,并测量电路刚开始振荡时1Rp的阻值(测量时断电并断开连线)。5、 将图8.1中双T网络与放大器断开,用信号发生器的信号注入双T网络,观察输出波形。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频率由低到高变化,找出输出信号幅值最低的频率。五、实验报告1、 整理实验测量

28、数据和波形。2、 回答问题:(1)、图8.1所示电路是什么形式的反馈?(2)、R5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3)、为什么放大器后面要带射极跟随器?接在B1与B2有什么不同?实验九 整流滤波与并联稳压电路一、实验目的1、 熟悉单相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电路。2、 观察了解电容滤波的作用。3、 了解并联稳压电路。二、实验仪器1、 示波器2、 交流毫伏表3、 数字万用表三、实验内容1、 半波整流、桥式整流电路实验电路图分别如图9.1、图9.2所示。图9.1 图9.2分别接二种电路,用示波器观察V2及VL的波形。并测量V2、VD、VL。2、 电容滤波电路实验电路如图9.3图9.3 电容滤波电路 (1)、分别

29、用不同电容接入电路,RL先不接,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用电压表测VL并记录。 (2)、接上RL=1K,重复上述实验。 (3)、将RL改为150,重复上述实验。3、 并联稳压电路实验电路如图9.4所示(1)、电源输入电压不变,负载变化时电路的稳压性能。 改变负载电阻RL使负载电流IL=1mA,5mA,10mA分别测量VL、VR、IL、IR,计算电源输出电阻。图9.4 并联稳压电路(2)、负载不变,电源电压变化时电路的稳压性能。 用可调的直流电压变化模拟220V电源电压变化,电路接入前将可调电源调到10V,然后调到8V、9V、11V、12V,按表9.1内容测量填表,并计算稳压系数。VIVL(V)IR(

30、mA)IL(mA)10V8V9V11V12V四、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数据并按实验内容计算。2、图9.4所示电路能输出电流最大为多少?为获得更大电流应如何选择电路元器件及参数?实验十 串联稳压电路一、实验目的1、研究稳压电源的主要特性,掌握串联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2、学会稳压电源的调试及测量方法。二、实验仪器1、直流电压表2、直流毫安表3、示波器4、 数字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估算图10.1电路中各三极管的Q点(设:各管的=100,电位器Rp滑动端处于中间位置)。 2、分析图10.1电路,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LED的作用是什么? 3、画好数据表格。图10.1四、实验内容1、静态调试(1)、看清楚

31、实验电路板的接线,查清引线端子。(2)、按图10.1接线,负载RL开路,即稳压电源空载。(3)、将+5V+27V电源调到9V,接到Vi端,再调节电位器Rp,使Vo=6V。测量各三极管的Q点。(4)、调试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 调节Rp,观察输出电压Vo的变化情况。记录Vo的最大和最小值。 2、动态测量 (1)、测量电源稳压特性。使稳压电源处于空载状态,调可调电源电位器,模拟电网电压波动10%;既Vi由8V变到10V。测量相应得V。根据 计算稳压系数。 (2)、测量稳压电源的内阻,稳压电源的负载电流IL由空载变化到额定值IL=100mA时,测量输出电压Vo的变化量即可求出电源内阻 测量过程,使Vi

32、=9V保持不变。 (3)、测试输出的纹波电压。将图10.1的电压输入端Vi接到图10.2的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端(即接通Aa,Bb),在负载电流IL=100mA条件下,用示波器观察稳压电源输入输出中的交流分量uo,描绘其波形,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交流分量的大小。图10.2 4、 输出保护(1)、在电源输出端接上负载RL同时串接电流表。并用电压表监视输出电压,逐渐减小RL值,直到短路,注意LED发光二极管逐渐变亮,记录此时的电压、电流值。(2)、逐渐加大RL值,观察并记录此时的电压、电流值。注意:此实验内容短路时间应尽量短(不超过5秒),以防元器件过热。 5、 选做项目测试稳压电源的外特性(实验步骤自

33、拟)。五、实验报告1、 对静态调试及动态测试进行总结。2、 计算稳压电源内阻及稳压系数Sr。3、 对部分思考题进行讨论。 A:如果把图10.1电路中电位器的滑动端往上(或往下)调,各三极管的Q点将如何变化? B:如果把C3去掉(开路),输出电压将如何? C:这个稳压电源哪个三极管消耗的功率大? D:如何改变电源保护值? 实验十一 集成功率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 熟悉集成功率放大器的特点。2、 掌握集成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二、实验仪器1、 示波器2、 信号发生器3、 交流毫伏表4、 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 复习集成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对照图11.2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2、 在图1

34、1.1电路中,若Vcc=12V,RL=8,估算该电路的Pcm、PV值。3、 阅读实验内容,准备记录表格。四、实验内容1、 按图11.1电路在实验板上差装电路。不加信号时测静态工作电流。图11.1图11.2 LM386内部电路2、 在输入端接1KHz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逐渐增加输入电压幅度,直至出现失真为止,记录此时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幅值,并记录波形。3、 去掉10uf电容,重复上述实验。4、 改变电源电压(选5V、9V档)重复上述实验。五、实验报告1、 根据实验测量值,计算各种情况下Pom、Pv、及。2、 作出电源电压与输出电压、输出功率的关系曲线。二、附录部分附录 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及

35、实验箱的使用说明 (一)、WVT172D型交流数字毫伏表1技术参数a、 交流电压测量范围:30V300V b、dB测量范围:-79 dB +50dB(bOB = 1V)c、dBm测量范围:-77dBm +52 dBm (O dBm = V600d、量程3mV300Ve、电压的固有误差:0.5%读数6个字 (1 KHz为基准)f、频率范围:5 Hz 2M Hzg、基准条件下频率影响的电压测试误差(以1KHz为基准) 最高频率可达10MHZ。H、bB及bBm测量误差电压测量误差1个字I、最高分辨力:1V2使用方法(对照图1-1) 图 1-1 双路毫伏表1、面板控制键说明(1) POWER电源开关(

36、2)PRESETRANGE当测量方式为“MAN”(手动转换量程)时,用于改变量程,按一下“ ”开关,向小量方向跳一档,按一下“ ”开关,向大量方向跳一档。(3) AUTO/MAN用选择测量方式。开机时处于“AUTO”(自动转换量程)状态,按一下该开关转换到MAN状态,再按一下开关,又回到“AUTO”状态。(4) V/dBBm用于选择显示方式。开机时处于V(电压显示)方式。每按一下该开关,机器便在V、bB、bBm三种方式之间切换。(5) HANNEL用于选择输入通道(6) CH1被测信号输入通道1(7) CH2被测信号输入通道2(8) OVER过量程或欠量程指示灯。当测量方式处于“MAN”显示数

37、字(忽略小数点)大于3100或小290时,该指示灯亮,表示当前测量不合适。(9) AUTO该灯亮时表示当前处于自动转换量程状态。(10) MAN该批示灯亮时表示当前处于手动转换量程状态。(11) 显示窗口4位05寸绿色数码管显示。当被测试电压超出测量范围时,显示数字会闪烁,表示该数据无效。(12) 量程指示灯,当机器处于手动指示灯量程状态时,量程指示灯的其中一个点亮表示当前的量程。(13)、(14)、(15)(16)显示单位(17)该指示灯亮时表示当前为CH1输入。(18)该指示灯亮时表示当前为CH2输入。2、刚开机接能电源后,机器处于CH1输入、自动量程,电压显示方式。可根据需要重新选择输入

38、通道、测量方式、显示方式。如果采用手动测量方式,在加入被测电压前要先选择合适的量程。 两个通道的量程测量有记忆功能,因此如果输入信号没有变化,转换通道时不必重新设置量程。 当机器处于手动方式时,从INPUT端接入被测电压后,应马上显示出被测电压数据。当机器处于自动测量方式时,加入被测电压后需几秒钟后显示数据才会稳定下来。如果显示数据不闪烁,OVER灯不亮,表示机器工作正常,如果OVER灯亮,表示数据误差较大,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更换量程。如果显示数据闪烁,表示被测电压已超出当前量程的范围,必须更换量程。3注意事项1、 打开电源开关后,数码管应该亮,数字表大约有几秒钟不规则的数据乱跳,这是正常现象

39、。过几秒钟后就可稳定下来。2、 输入短路大约15个字以下的噪声,这不影响测试精确,不需调零。3、 当机器处于手动转换量程状态时,请不要长时间输入电压大于该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电压。(二)、SM164型多功能信号发生器具有高稳定性、多功能特点的函数信号发生器,能直接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斜波、脉冲波,且具有VCF输入控制功能,TTL/CMOS可与OUT/PUT作同步输出,波形对称可调并具有反向输出,直流电平可连续调节,频率计可作内部频率显示,也可外测频率。7 6 5 4 3 21 8 9 11 10 13 12 15 14 18 16 17 图2-1 多功能信号发生器1、主要技术特性2.1频率

40、范围: 0.1Hz5MHz (SM1642);0.1HZ2MHz (SM1641)分七档。2.2 波形: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正向或负向脉冲波、正向或负向锯齿波。2.3 方波前沿:SM1641小于100ns;SM1642小于50ns。2.4 正弦波2.4.1 失真:10Hz100kHz小于1%2.4.2 频率响应:0.1Hz100kHz 不大于0.5dB100kHz5MHz (SM1642)不大于1dB 100kHz2MHz (SM1641)不大于1dB2.5 TTL/CMOS输出2.5.1 电平:TTL脉冲波低电平不大于0.4V,高电平不小于3.5V; CMOS脉冲波低电平不大于0.5V,高

41、电平5V14V连续可调。2.5.2上升时间:不大于100ns2.6 输出2.6.1 阻抗:5010%2.6.2幅度:不小于20Vp-p(空载)2.6.3衰减:20dB、40dB。2.6.4直流偏置:010V,连续可调。2.7 VCF输入2.8 频率计2.8.1 测量范围:1Hz10MHz2.8.2输入阻抗:不小于1M/20pF2.8.3 灵敏度:100mVrms2.8.4 最大输入:150V(AC+DC)(带衰减器)2.8.5 输入衰减:20dB 2.8.6 测量误差:不大于310-51个字2、使用与维护面板标志说明及功能表见表1序号面板标志 名 称 作 用 1 电源开关 按下电源开关,电源接

42、通。 2FUNCTTON波形选择(1)输出波形选择。(2)与SYM、INV配合可得到正、负向锯齿波和脉冲波 3频率选择开关频率选择开关与“8”配合选择工作频率 4Hz 频率单位指示频率单位,灯亮有效。 5 K Hz 频率单位指示频率单位,灯亮有效。 6 GATE 闸门显示此灯闪烁,说明频率计正在工作。 7 数字LED所有内部产生频率或外测时的频率均由此6个LED显示 8 FREQ 频率调节与“3”配合选择工作频率 9 EXT -20dB 外接输入 衰减20 dB(1)频率计内测和外测频率(按下)信号选择(2)外测频率信号衰减选择,按下时信号衰减20 dB 10 COUNTER 计数器输入外测频

43、率时,信号从此输入 11PULL TO VARRAMP/PULSE 斜波、脉冲波 调节旋钮拉出此旋钮,可以改变输出波形的对称性,产生斜波、脉冲波且占空比可调,将此旋钮推进则为对称波形 12 VCF IN VCF 输入外接电压控制频率输入端 13PULL TO VARDC OFFSET直流偏置调节旋钮拉出此旋钮可设定任何波形的直流工作点,顺时针方向为正,逆时针方向为负,将此旋钮推进则直流电位为零。14TTL/CMOS OUTTTL/CMOS输出输出波形为TTL/CMOS脉冲可作同步信号。15OULL TO TTLCMOS LEVELTTL CMOS调 节拉出此旋钮可处TTL脉冲波,将此推进为CM

44、OS脉冲波并且其幅度可调 16OUT PUT信号输出输出波形由此输出,阻抗为50 17ATTENUATOR输出衰减按下按钮可产生-20 dB或-40 dB衰减18 PULL TO INV AMPLI TUDE斜波倒置开关幅度调节旋钮(1)与“11”配合使用,拉出时波形反向(2)调节输出幅度大小 表 一(三)、V212型双踪示波器1、技术指标(1)频宽DC-20MHz(2)高灵敏度: 灵敏度为 1Mv/每格 (3)ALTMAG触发:两个通道同时输入不同频率的波形时,用这个功能可以稳定得到两个波形。(4)DC耦合,正向信号减弱(5)5Vp-p 带宽为:DC到12MHz(6)输入电阻:33K47K(

45、7)最大输入电压:30V (DC + 峰值AC)2、面板控制与连接说明:(图3-1)图 3-1 V-212前面板(1)电源开关V-212前面板按下打开电源,按出关断电源(2)电源指示灯打开电源后,该灯亮 (3)聚焦开关与亮度开关配合使用,尽可能调细波形线(4)光迹偏转使屏幕尽可能水平(5)亮度控制顺时针旋转加亮亮度,反时针旋转暗亮度(6) 保险丝(在后面)(7) AC输入线(在后面)(8) 通道1输入BNC头的方式输入当在X-Y方式操作时,用作X轴。 (9)通道2输入同与通道1X-Y方式操作时,同作Y轴(10)(11)输入耦合开关(AC-地-DC)AC输入信号AC能通过,DC被阻挡。地信号接地

46、。DC AC,DC信号均能通过。(12)(13)电压/每格选择(14)(15)垂直轴放大5倍 开关(16)(17)Y轴移动(18)方式选择CH1方式:只能看到通道1的波形 CH2方式:只能看到通道2的波形 ALT方式:通道1和通道2的波形同时稳定地在屏幕上观察到。CHOP:低于250KHz的波形,通道1和通道2的波形能稳定地观察到ADD:CH1和CH2波形的迭加。(19)CH1输出接口(在后面):输出一个与CH1相同的信号(20)(21)DC BAL 调整控制ATT 平衡调整(22)时间/每格 选择开关扫描时间范围19步从0.2US/每格到0.2S每格。X-Y方式,X指水平轴。Y指垂直轴,最大

47、频宽500KHz。(23) 扫描时基微调(24) X轴移动(25)触发源选择开关(26)INT触发选择开关(27)触发输入连接接口(28)触发幅度控制(29)触发方式选择(30)0.5V校正源(31)接地端子3.怎样产生亮度线接好电源按以下旋钮设置电源开关 关亮度控制 顺时针旋到最大聚焦中间位置AC-地-DC 接地Y轴移动 中间V 方式 通道 1触发 AUTO触发源 INT 时基/每格 0.5ms/每格X轴移动 中间一旦准备好后,按下电源开关。15秒钟后可以得到一条亮线。4. 测量与信号连接(1) 使用探头时测量高频信号时,探头一定要调到衰减档,才能保证测量精度。注意输入信号不能超过400V(

48、DC+在1KHz时AC)测量探头的接地线应尽量靠近测量点接地,保证测量不失真。测量出电压应与CAL0.5V输出的信号进行校正。(2) 直接接线时直接联线不用衰减(10:1)探头测量时,注意以下问题:当用裸露的线测量波形时,对于低阻抗和高幅度的信号,没有问题,但是,请注意,这种连接方式通常会带有寄生电容存在,影响测量精度。通常的连接方法是,用BNC头的方式,接一条带屏蔽的同轴电线的方式。但是请必须注意:在测量一个宽频带的波形,既测量一个快速上升波形或者一个高频波形时,必须注意阻抗匹配。特别是一条长的线测量连接时,请特别注意阻抗匹配。BNC头联接时,匹配电阻为(50)为了保证测量精度,测量线路的阻

49、抗一定要与仪器匹配。当导线太大是,可能会超过100PF的寄生电容,这样就会影响测量精度,如您不知该导线的电阻及寄生电容,建议使用10探头测量。当使用一个长的屏蔽线,屏蔽线的长度超过1/4波长,V V 525大约为1.2米。V-525大约为3米时,在50MHz20MHz时,大约会产生5Mv/每格误差。建议使用高Q值的导线连接以减低噪声(1) 当使用X-Y操作时设定TIME/DIV开关到X-Y。X轴信号 (水平轴信号) CH1输入Y轴信号 (垂直轴信号) CH2输入拉开MAC10开关展宽水平轴为10倍。(四)、AB-3型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结构示意图 电压表 多功能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功率放大器 脉 冲

50、 信 号 源场效应管放大器 运算放大器 集成功率放大器稳压电源电位器组直流信号源 整流滤波 串联稳压电路 扩充部分 集成稳压器 可调集成稳压器五、性能指标1、 直流稳压电源技术指标:(1)交流输入:222V10% 50Hz1Hz (2)输出:12V 250mA0V20V 250mA5V 150mA(3)负载调整:2%负载从0满负载)(4)电网调整率:0.1%(电网变化10%)(5)波纹电压:25mV(P-P值) 以上各电路均有过流保护,自动恢复功能。2、 交流电源(1) 输出电压:15.5V(2) 输出电流:250mA3、 直流信号源(1) 输出电压:-0.5+0.5V(2) 输出电流:2mA

51、4、 电位器组:3只独立电位器1K、47K、680K5、 接插件:电流1A,接触电阻0003,使用寿命10000次。6、 实验连接点采用锁紧式防旋叠插座,可插入集成电路插座5个(8P个、14P2个、16P1个)要可插入电阻、电容、三极管等元件,元件可方便地相连(串联)和并联,扩大实验内容和增多实验内容。六、实验电路原理部分实验部分共用10个原理图实验板,每个实验板可完成一个或多个实验,实验时只需接少量连线,就可以较快地完成实验,各部分功能如下:1、 单级放大电路 2、两级放电路3、负反馈放大电路 4、射级跟随器5、差动放大器 6、比例求和运算放大器7、积分与微分电路 8、波形发生电路9、有源滤波器 10、电压比较器11、集成电路RC正弦波振荡器 12、集成功率放大器13、整流滤波与并联稳压电路 14、串联稳压电路15、集成稳压器 16、RC正弦小组振荡器17、LC振荡器及先频放大器 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