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某金铂矿预查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2663530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9.7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县某金铂矿预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某县某金铂矿预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某县某金铂矿预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资源描述:

《某县某金铂矿预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某金铂矿预查报告(9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青海省祁连县红柳槽金铂矿预查报告青海省地质调查院2006年3月青海省祁连县红柳槽金铂矿预查报告(2005年4月2006年3月) 编写单位:青海省地质调查院红柳槽项目组项目主管:祁正林项目负责:宋志俭技术负责:王玉德编 写 人:宋志俭 王玉德 郭朝晖 宋永前审 查 人:宋生春 李世金 邓元良 祁正林 许国武总工程师:李世金院 长:杨站君报告提交单位: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报告提交时间:2006年3月正文目录第1章 绪 言11.1 目的任务11.2 位置、交通21.3 自然地理、经济状况21.4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评述21.5 本次工作概况8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112.1 区域地质概况112.2 地球物

2、理及地球化学特征122.3 矿产特征18第3章 预查区地质283.1 地质特征283.2 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333.3 矿化特征53第4章 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564.1 预查工作方法和手段564.2 具体工作方法及质量56第5章 费用决算765.1 经费来源765.2 实际形成费用76第6章 结语776.1 预查工作程度及主要成果776.2 存在问题786.3 下步工作建议79内容提要80附图目录图号 顺序号 图 名 比例尺1 1 青海省祁连县红柳槽一带区域综合地质图 12000002 2 青海省祁连县红柳槽地区研究程度图 1500003 3 青海省祁连县红柳槽地区综合地质图 150000

3、4 4 红柳槽地区Au元素原始数据及异常图 1500004 5 红柳槽地区Pt元素原始数据及异常图 1500004 6 红柳槽地区Pd元素原始数据及异常图 1500004 7 红柳槽地区Co元素原始数据及异常图 1500005 8 青海省祁连县红柳槽地区地面磁测成果图 1500006 9 青海省祁连县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地质图 1100007 10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1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水平15000 垂直120007 11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2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5000垂直120007 12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3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5000垂直12000 7 1

4、3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4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5000 垂直120007 14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5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5000 垂直120007 15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6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5000 垂直120007 16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7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5000 垂直120007 17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8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5000 垂直120008 18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P1土壤地球化学剖面图 150008 19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P2土壤地球化学剖面图 150008 20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P3土壤地球化学

5、剖面图 150008 21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P4土壤地球化学剖面图 150008 22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P5土壤地球化学剖面图 150009 23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1-5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110009 24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10009 25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10009 26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10009 27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10009 28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10009 29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岩石地球

6、化学剖面图 110009 30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10009 31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10009 32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10009 33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10009 34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YP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1100010 35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C1素描图 110010 36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C2素描图 110010 37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C3素描图 110010 38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C4素描图 110010 39 红柳槽金铂矿

7、预查区05TC6素描图 110010 40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C7素描图 110010 41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C8素描图 110010 42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C9素描图 110010 43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C10素描图 110010 44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C11素描图 110010 45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C12素描图 110010 46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C13素描图 110010 47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C14素描图 110010 48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C15素描图 110010 49 红柳槽金铂矿预查区05TC16素描图 1

8、10010 50 红柳槽TC2素描图 110010 51 红柳槽TC7素描图 110010 52 红柳槽TC9素描图 110010 53 红柳槽TC14素描图 1100附 件 目 录附件1 原始地质资料登记薄及原档验收意见书附件2 青海省祁连县红柳槽地区金铂矿预查设计及青地矿地200528号审批意见书第1章 绪 言1.1 目的任务1.1.1 任务来源“青海省祁连县红柳槽金铂矿预查”项目是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以青国土资矿(2005)11号文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05年地质矿产勘查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给青海省地质调查院的计划内新上地勘项目。1.1.2 任务目标A、通过地化综合方法及槽探工程,对0

9、3年圈定的15万水系异常进行检查,追踪异常源,圈定矿(化)体。B、对已发现的矿(化)体做进一步的追索圈定,掌握其规模、产状及其品位。C、提交金铂矿普查基地一处。1.1.3 下达的实物工作量1/1万地质草测 30km2 1/1万地化综合剖面 15km 1/2千岩石地球化学剖面 2km 槽 探 3000m3微金快速分析 1人/年综合研究 1人/年1.1.4 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项目工作周期为一年,自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31日。成果提交时间2006年3月底。1.1.5 项目费用下达项目控制费用43.8万元,实际形成64.18万元,超支20.38万元。1.1.6 矿权登记情况预查区探矿权由

10、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进行了登记,勘查许可证号:6300000510174。登记勘查面积92.90km2,拐点坐标为A: 1004530,37 5225;B: 1005100,3751 59;C: 1005714,374942;D: 1005715,374725;E: 1004530, 374942。自2005年7月5日至2007年7月5日,探矿权有效期限2年。 1.2 位置、交通预查区隶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乡管辖。地处托勒山东段,地理坐标:东经10045301005715;北纬374715375225。预查区外交通较为方便,南东距省会西宁约210km,西距祁连县71km,西北距甘肃省张

11、掖市254km。国道227线自预查区东北峨堡乡通过,由峨堡乡沿沟谷汽车可达山前(见图1-1)。预查区内交通条件较差,越野车仅能到达AS、AS异常西部,雨季山洪暴发道路易被冲断;通往AS、AS异常区,交通困难,需牛马驮运。1.3 自然地理、经济状况1.3.1 自然地理预查区地处托勒山东段,山脉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分布,山势陡峻,沟壑纵横,地形切割强烈。海拔一般在39004300m之间,最高4342m,属深切割中高山区 。本区属内陆高寒气候,气候干燥严寒,四季不分明,冬长夏短。每年10月至翌年5月为冰冻期,69月为较暖季,年平均气温为-3.2C,最高气温26C,最低气温 -35.7C,年平均降水量38

12、2.6mm,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区内水系较发育,主要河流有黑沟河支流,天盆河支流,各支流流向均为北西西向、然后再转向北注入八宝河,水量不大,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冰水融化补给,受季节性影响较大,雨季流量猛增,交通中断。1.3.2 经济状况 区内人口稀少,有汉、藏、回族零星居住。经济相对落后,以畜牧业为主,主要产品为畜产品。区内野生动物繁多,主要有野驴、石羊、鹿、狼等。生产、生活物资均由西宁、张掖、祁连等地供给。1.4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评述预查区地质工作始于50年代后期,先后有西北地质局679队,青海地质局第二地质队、省区调队、物勘院、化勘院及有色系统等单位进行了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区域物

13、23化探等工作,现将主要工作简述如下:1.4.1 区域地质工作19721974年,青海省区调队在该区进行了刚察大寺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区内的地层划分,构造、岩浆岩活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为后期地质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19841987年,青海省第二地质队与省地球物理勘查院联合完成莱日德达阪幅、峨堡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通过这次工作系统建立了区内地层层序,进一步查明了区内岩浆岩分布规律和特征、构造形态及其特征。圈定了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六处,单元素异常二十一个;重砂异常三十一个;地面磁测异常十三处。发现金、铜等矿化点十处。探讨了成矿地质条件,圈出了四个三级矿

14、产预测区。阐明了地层、岩浆岩、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提高了区内的地质研究程度,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指明的方向。19911993年,青海省化勘院在该区进行了J-47-23刚察大寺幅、J-47-24 门源幅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初步查明了Au、Cr、Co、Cu、Pt、Pd等42种元素(或氧化物)的区域分布和浓集特征。预查区内圈定的AS乙312 Cu(Pd、Cr、Pt)异常,是本次工作部署的重要依据之一,该异常浓集中心也是寻找Pt、Pd、Cu、Co等矿产的主要靶区。1.4.2 矿产地质工作19581960年青海省第二地质队在红柳槽铁矿区开展地质勘探工作,运用槽、井、钻探工程及大比例尺地质测量为手段,提交C1

15、+C2级铁矿储量66.2万吨,编有青海省祁连县红柳槽铁矿地质勘探报告,并对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提出了初步认识,矿床中矿体以不规则的透镜状和扁豆状产于中寒武统灰绿色黑色钙质千枚岩中,认为该矿床成应属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对其前景评价为:矿床规模小,向下延深不大,矿石质量差,其磁异常与已知矿体一一对应,表明深部无大的隐伏矿体存在,扩大远景无望,属小型矿床。1960年原青海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在天盆河中、下游一带开展砂金普查、勘探工作。在9km2范围内,运用15000地貌第四系地质测量、浅井工程等方法手段,对天盆河下游及其西侧的小红沟进行砂金普查,在级阶地圈定阶地砂金矿体4条,提交C1+C2砂金储量2

16、156kg,已达中型矿床规模。1968年 ,青海省第二地质队对天盆河铜矿点,铁帽沟黄铁矿化点进行了地表检查评价工作,提交了青海省祁连县天盆河地区铜矿化点,黄铁矿化点检查报告。对矿化点的成因,矿化特征等提出了初步认识,认为上述2个矿点,规模小,品位低,工作意义不大。19761979年,青海省第二地质队在帐房台峨堡地区进行了15万以铬为主的矿产普查,着重对峨堡河盆地晚古生代及中、新生代地层分布区进行了工作。配有物探、化探、重砂测量等,方法较全,资料系统,进一步建立了区内上古生代中新生代地层系统,填补了该区15万地质空白,指出了天盆河地区为进一步寻找砂金的远景区。1984年青海省第二地质队再次对天盆

17、河铜矿点、铁帽沟铜、金矿点进行了地表检查,编有青海省祁连县天盆河铜、金矿点初查报告,对该两矿点的含金性作出了评价。通过地表揭露及地质草测等工作,发现了铜、金矿化体,铜含量为0.010.0710-2,最高为0.110-2,金含量0.020.0510-6,最高为0.510-6。指出铜、金含量较低,未达工业品位要求,但具有进一步找矿前景。19881989年省物勘院在骆驼河开展岩金普查工作,通过槽、井探工程揭露及地质测量,圈定了七个金矿体,提交D+E级金储量3985kg。但本次工作未做深部了解,资源量计算时矿体深度均按矿体长度的12推算,故提交资源量中人为因素较多。1994年青海省第二地质队在物勘院工

18、作的基础上对骆驼河开展进一步岩金普查工作,提交了青海省祁连县骆驼河金矿普查地质报告。普查工作以槽、硐探工程及12000地质测量为手段,对矿体规模进行了控制,对局部富矿体和矿体膨大部分的延深规模做了初步了解。共圈定金矿体11条,提交E级储量572.48kg,其中表内储量62.5kg。本次工作还对矿石质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初步查明了金的产出条件,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矿床成因为与断裂破碎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2002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综合研究组对红柳槽铁矿进行了踏勘检查,在红柳槽铁矿号矿体处测制了二条地化剖面,显示了良好的Co矿化,提供了含铁硅质岩中钴的矿化信息。2003年青海省地质调查

19、院对红柳槽地区开展了铜钴矿预查,在预查区内投入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同比例尺路线地质调查209km2,11万地化剖面20km,11万磁法、激电剖面10km,12000岩石剖面1km。圈出以Au、Pt、Pd、Co、Cr、Ni为主的组合异常5处。在天盆河中游金异常区发现蚀变破碎带三条,其中,一条蚀变破碎带中Au品位0.7210-6;在红柳槽铁矿体底板圈定一条宽2m,品位为0.025%的Co矿体,且发现位于铁矿体底板的钙质板岩钴含量有变高趋势。1.4.3 针对铂族矿产的找矿工作1961年原青海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在黑河流域开展了砂铂(金)矿普查,对酸刺沟、二龙台、大水沟、下查汗沟及大野牛沟等砂铂(金

20、)矿点进行了检查评价。总结了砂铂(金)富集规律和成矿远景。提出了下步工作意见。19671968年青海省第四地质队在区内的川刺沟进行砂金、砂铂详查评价工作时,提交砂铂储量33.08kg。1969年青海省第二地质队在玉石沟地区进行代号为“101”铂(族)矿调查,工作总结中指出铂(族)元素的含量与铬铁矿的矿石质量有关,矿石质量愈好,铂(族)元素含量愈高,尤其是致密块状、浸染状的矿石中含量变化均成正相关关系,如Ru(钌)、Os(锇)、Ir(铱),而在含镍硫化物矿物的致密块状铬铁矿矿石中则是Pt、Pd含量最高,而Rh含量最低。19721980年青海省第二地质队对玉石沟地区铬铁矿进行了普查、详查工作,提交

21、了玉石沟中型铬铁矿床。与此同时,对超基性岩体的含铂性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程度较高的地段多集中在铬矿床的南岩体,但这份资料一直没有引起人们注意。19821985年青海省第二地质队在北祁连山中段基性超基性岩带地质特征及总结项目中,重点对该区超基性岩含矿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玉石沟超基性岩体中铬铁矿伴生丰富的铂(族)矿物,具有较好的找铂远景。1986年青海省地质矿产局在青海省超基性岩地质特征及含矿性研究项目中,重点对北祁连及拉鸡山地区超基性岩带的展布,主要矿产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玉石沟地区超基性岩体中铬铁矿伴生铂(族)矿物的赋存状态与成因类型进行了探讨。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找铂(族

22、)矿远景。19901993年青海省第二地质队在柯柯里幅、黄羊滩幅、嘎海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重砂测量在大牙麻图沟、毛虫沟等地区发现铂(族)矿高含量点数处。2000年青海省有色七队在撒拉河金矿点超基性岩体边缘的构造蚀变带中,发现铂矿(化)线索,2001年通过概查,在该蚀变带及下奥陶统炭质板岩揉皱破碎蚀变带中发现金铂矿体,圈出金矿体2条,铂和金铂矿体各1条。1.4.4 科研工作随着区内各类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开展,科研工作亦相继进行。六十年代,为配合祁连山地区铬矿会战,地科院、西北地研所开展了玉石沟铬铁矿、川刺沟铂(砂铂)矿、海相火山岩铜矿的地质研究;七十年代末,省地质二队编制了“150万北祁

23、连山中西段地质矿产图”及其说明书,较全面地反映了北祁连山中西段的基本地质特征和各类矿产的成矿特点及分布规律;八十年代,省地质二队编制了北祁连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划,并参与全国编制北祁连北秦岭铜硫成矿带跨省区划,为祁连地区列为全国“七五”期间重要找矿片区提供了大量研究成果。同时还开展了祁连地区超基性岩地质特征及含矿性研究,对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铬、铜、金、铂、石棉等矿产做出了远景评价,同期对全省范围铬铁矿、石棉矿产资源做了战略性分析研究,对铁、铜、铅锌、金银、煤炭、石灰岩等矿产进行了总量预测。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省区域矿产总结、全省有色金属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成果问世,在北祁连成矿远景区内掀起了找金热潮,

24、加强了物化探找金的研究,推广使用3S技术开展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对进一步开展铜、金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1995年10月1997年10月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青海省第二地质队等单位完成了北祁连山清水沟金佛寺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预测和靶区优选的部级资源攻关项目,并由阶段性成果改写成北祁连山清水沟白柳沟矿田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条件和成矿预测,详细介绍了清水沟白柳沟矿田地质背景研究的最新成果,恢复了该区古火山机构,揭示了古火山机构与成矿的空间联系,首次披露了尕大阪矿点的重要找矿前景和找矿地质意义,并进行了成矿预测和靶区优选研究。19951998年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

25、所、青海省第二地质队等单位完成了国家计委科研项目“北祁连山火山岩带金矿成矿条件及靶区预测”,在该项目研究成果及前人积累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版了北祁连山火山岩带金矿专著,专著对北祁连火山岩带金矿成矿条件、找矿标志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对比了国内外金矿实测资料,进而讨论了成矿规律和矿床成因类型,明确了找矿方向。为我国古造山带找矿研究提供了一个实例。1.4.5 以往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评述前人在该区做了大量工作,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a、五十至六十年代前人在北祁连成矿带所做的工作主要以评价煤炭、铬、石棉、铁矿为主。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才陆续开展了铜多金属、贵金属为主

26、的普查找矿,发现评价了一批矿床(点)。但多以点上单矿种找矿工作为主,面上综合性的系统普查评价工作不足。在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工作中虽发现有众多的铂矿化信息,但均是顺便了解;在铬铁矿普查及对超基性岩的含矿性研究时,也只对超基性岩中的铂(族)含量进行了大致了解,对于铂(族)矿物的矿化规模、分布情况、成矿地质环境及远景等均未予评价。因此,在本省针对该矿种的专门找矿工作尚属空白。b、19911993年,青海省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研究院进行了刚察大寺幅、门源县幅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在托莱山东段圈出了AS乙219Cr、Pb、Pt、Au、Cu;AS乙312Cu、Pb、Cr、Pt、Co;AS乙313Cu、P

27、b、Cr、Pt;AS乙31Cr、Pt、Cu等4个异常,这是省内初次在120万水系扫面中进行Pt、Pd元素的测试,是一次利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寻找铂(族)元素的初次尝试。但对所圈定的异常未能进行检查。c、虽然托莱山成矿带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和部分15万水系沉积物加密测量已基本覆盖全区,但除120万刚察大寺幅、门源县幅两幅外,其余均未进行铂(族)元素的分析测试,致使缺少系统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资料,在一定程度上给找铂(族)矿工作带来很大的盲目性。d、本区除在超基性岩中寻找铂(族)矿有一定信息外,对目前处于热门研究的炭硅质黑色岩系中的铂(族)矿尚无突破性进展。1.5 本次工作概况1.5.1 工作概

28、况项目组接受任务后及时编写了设计,并经院、厅专家审查通过,做为野外实施依据。于5月中旬赴野外开展工作。工作中严格遵守设计及设计审查意见书的要求执行。在项目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于10月底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成果。经院验收组野外检查验收通过,转入室内整理。院验收评定质量等级均为良好。野外工作期间得到了地调院中期质量检查组的检查指导以及局中期检查组的检查指导,质量等级均为良好。参加本次预查工作的主要技术人员见表1-1。表1-1 项 目 组 主 要 技 术人 员 组 成 表 姓名职务职称担任工作备 注宋志俭项目负责高级工程师项目组全面负责王玉德技术负责工程师协助项目负责工作主管质量

29、管理郭朝晖组长助理工程师地质组长宋永前地质员助理工程师地质员1.5.2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项目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2。表1-2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工作项目单位下达工作量完成工作量完成率(%)11万地质草测km23036.512211万地化剖面km2019.9499.712千岩石剖面km32.8495.0槽 探m330003078.92102.6化 学 样件405岩 石 样件1074土 壤 样件530岩矿鉴定样件31野外快速分析件8761.5.3 取得的主要成果经项目组一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下达的各项实物工作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成果,为今后该区开展进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取得的主要成

30、果为:(1)、经地质草测初步查明了AS、AS异常区内地层的出露和展布情况,区内地层以中寒武统黑刺沟群(2hc)为主。其岩性主要以一套中、基性火山岩,以玄武岩夹安山岩及安山质、玄武质角砾熔岩、集块角砾熔岩和浅灰绿色凝灰岩、沉凝灰岩及少量板岩夹层为主。岩相变化较大。产状较为稳定。其南北两侧发育奥陶系灰岩和砾岩,测区北部出露有下元古界片岩和片麻岩。(2)、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北西向展布的断裂构造为主体,其控制和制约了区内地层和次级构造的展布。在AS和AS异常区内发现较大的破碎蚀变带5条,其中2条分布于奥陶系与中寒武统黑刺沟群交接处;2条分布于中寒武统黑刺沟群中;1条发育于奥陶系与下元古界片麻岩交接处

31、。在中寒武统黑刺沟群出露的娘木群南发现1条断裂呈弧形展布,其旁侧发育不规则细小放射状裂隙。断裂带内蚀变发育,主要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经对蚀变岩石作分析测试,其具有一定的含金显示。(3)、在铁帽沟至扎陇贡玛一带发现1条含矿破碎蚀变带,区内断续出露长达2000m以上,宽度一般为100m左右,最宽处达150m以上。带内岩石破碎,并有闪长玢岩穿插,岩石蚀变强烈,主要蚀变有高岭土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在铁帽沟中蚀变带内见有宽约12m的浸染状黄铜矿化,矿化不均匀。该带由TC7、TC8、TC9和12000岩石剖面YP(15)控制。矿化体出露长度约200m,宽12m,含Cu0.

32、10.24%,矿体产于破碎蚀变带的中部。(4)、在预查区内以Au含量0.3010-60.9910-6圈出金矿(化)体4处。Au含量大于1.0010-6圈出金矿体1处。金矿化体控制宽度一般2m,断续长200m, Au品位0.420.9310-6,平均品位0.7210-6,最高品位0.9310-6。金矿体控制宽度为1m,长度为200m,Au品位1.2110-6。金矿化体多数属于蚀变岩型,个别为石英脉型(仅1条)。金矿化体的分布与断裂蚀变带关系密切,全部产于断裂蚀变带中。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2.1 区域地质概况测区位于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托莱山复向斜中东段。地质构造复杂,各时代的地层发育基本齐全。岩浆

33、活动时期主要为加里东期。区域内铁、铅锌、铜矿化点较多,矿化信息较为丰富(见附图1)。2.1.1 地层区内地层出露较齐全,且具明显的分区分带性。其出露部位多受构造控制,总体展布方向基本与构造线相一致,为北西南东向。以下元古界、中寒武统、上奥陶统为主,分布面积较大,是区内主要地层单元。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其多以条带状或零星块状出露,主要分布在预查区外南西或南东部。第三系(未详细划分,主要以新近系为主)主要分布在区域中北部八宝河以南地带,在区域南部也有零星分布。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八宝河及大通河两侧及山谷低洼地带。地层走向多呈北西南东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各时代的地层特征见表2-

34、1。2.1.2 构造A、褶皱构造: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仅见有白头达坂背斜;扎陇贡玛南山向斜,均形成于加里东期。B、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发育,受中北祁连深大断裂及托勒山北坡大断裂的挟持,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多呈带状分布。按其展布方向分为北西向断裂组和北东向断裂组。其中以北西南东向断裂组占主导地位。具有规模大、多期次活动、成组出现的特点,这组断裂控制了基性超基性岩的分布,使各时代地层、岩体之间多呈断裂接触,并且形成了规模不等的构造破碎蚀变带。主要有黑沟山北坡大断裂、黑沟山南坡红柳槽山逆断层、黑泉河黑沟河南岔沟脑逆断层、白头达阪逆断层。是本区非常重要的控矿构造。北东、北东东向断裂组,具有规模较小,断距较

35、小的特点。该组断裂穿插、交切北西向断裂,对区内矿产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破坏作用。2.1.3 岩浆岩12表2-1 红柳槽地区区域地层一览表 界系统组(群)代号岩性分布区域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al砂砾石层。现代河床河漫滩Q4al-pl洪冲积砂砾石层。现代河床阶地Q4al-pl冲积洪积:砂砾石及亚砂土。现代河床两侧上更新统Q3Pl洪积层、砾石、砂及亚砂土。现代河床两侧中更新统Q2gl灰黄色亚砂土、砾石及冰川漂砾Q2gl-fgl灰黄色亚砂土、砾石及冰川漂砾第三系中新统白杨河组N1b紫红、桔红色硬砂岩、砾岩夹泥岩、砂质泥岩。八宝河峨宝河南,大通河北。侏罗系中下统J12灰绿色,灰色砂岩、页岩和泥岩夹菱铁矿层

36、及煤层。零星分布在大通河中游南坡。三叠系上统南营儿群T3nn上部;黄绿色灰色砂质页岩夹砂岩。中部;黄绿色中细粒砂岩夹页岩。下部;黄绿色、灰色页岩夹砂岩。底部为黄灰、草绿色页岩与砂岩互层夹煤线、油页岩夹粘土岩。主要分布在天宝河南西。下中统西大沟群T12xd微红、浅黄和灰白色长石、石灰砂岩、底部为砾岩。古生界二叠系上统窑沟组P2y(陆相)紫红色夹灰绿色、浅灰色石英长石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夹页岩泥岩,底部为砂砾岩分布于预查区外南西、南东部下统大黄沟组P1d灰绿、黄绿色砂岩夹紫红色细粒石英砂岩,硬砂质长石砂岩,灰黑色细砂岩页岩及泥灰岩,底部为粗砾岩。石炭系下统臭牛沟组C1c深灰色中厚层生物灰岩,泥灰

37、岩,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夹煤、石膏及菱铁矿层。分布在预查区外南西部。泥盆系上统老君山群D3lj浅紫、紫、暗紫色巨砾岩,含砾粗砂岩夹砂岩。小面积分布于南西或南东部。志留系下统小石户沟群S1x中上部:灰绿、紫红及棕黄色为主的杂色细砂岩、粉砂、岩夹砂质页岩、砾岩等。下部;紫红灰紫色砾岩、长石砂岩夹粉砂岩、安山岩及少量火山砾岩与板岩。小面积分布于预查区西南角。奥陶系上统扣门子组O3k上部;灰白色石英角斑状凝灰岩及灰绿,暗绿色细碧岩夹杂色含砾凝灰岩,绢云绿泥片岩及大理岩,中部灰绿色钠长角闪片岩夹变砂岩,下部;为绿色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底部及顶部夹灰岩主要分布在预查区内寒武系中统黑刺沟群2hc上部;灰绿色

38、片状凝灰岩、硅质岩,杂色砂岩及千枚岩,中部;绿片岩,片状石英岩,变砂岩、砾岩、兰闪片岩,下部;灰绿色中基性火山岩、火山集块岩夹碎屑岩主要分布在预查区东西部及预查区内。下元古界湟源群Pt1hn上部:含白云质大理岩,金云硅质透辉大理岩夹斜长角闪岩及黑云斜长片麻岩,下部;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含石墨黑云二长片兼岩大理岩石英透镜体主要分布在预查区东南,在黑水河西也有分布。注:实线整合接触 锯齿线表示不整合接触 虚线表示平行不整合接触 双横线表示断层接触区内岩浆活动不很发育。但岩性涉及面较广,从超基性到酸性均有出露,分布零星。侵入岩以酸性岩为主,次为中基性、超基性岩;其产状为:酸性

39、花岗岩以岩基式为主,中酸性闪长岩类多呈岩株式。侵入岩的分布明显受区域岩浆岩带的控制,较为集中的出露于托勒山北坡岩浆岩带和大通河岩浆岩带。受托勒山南北两侧深大断裂控制,在主断裂的旁侧沿次级断裂或裂隙侵入,呈带状分布,展布方向均呈北西南东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构成托勒山北坡岩浆岩带。在预查区内主要见于红柳槽山东西两侧,多呈岩脉、岩株状。该带岩体以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为主,其次为中酸性岩。基性岩类以辉长岩、辉杆岩为主。中酸性岩以黑云母花岗班岩,花岗岩为主。区内基性、超基性岩的出露与铜多金属矿化点、铁矿(化)点的分布在空间上关系较为密切,岩体出露部位多有矿化点的分布。大通河岩浆岩带,在测区主要出露于南

40、东部位,呈北西向展布,为岩株状,岩性以中性岩和酸性岩为主。主要岩性为辉石闪长岩、闪长岩;花岗岩、伟晶花岗岩。沿花岗岩与伟晶花岗岩接触部位分布有多处铜矿点。喷出岩以基性、中性岩为主。规模较小。是奥陶系、寒武系火山岩的主要构成部分。脉岩沿次级构造节理,裂隙呈线状分布。岩浆活动时间均为加里东期。2.2 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2.2.1 地球物理特征本区区域性物探工作程度较低,现仅有青海省北部150万航磁异常和84年省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研究院在峨堡幅莱日德达阪幅联测的15万地面磁法资料。从航磁(T)异常图(见图2)上观察,区内正负异常多处,由许多规模不等的椭圆状沿北西向聚合排列而成。通过与相应地质背景对

41、比,并结合部分地面检查结果表明,多数局部异常为岩浆岩体所引起,且以中基性超基性岩体引起。如1550-1为基性火山岩引起,1530为百经寺超基性岩体引起,1544为黑泉河超基性岩体引起。2.2.2 地球化学特征2.2.2.1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1991年省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研究院进行了刚察大寺幅、门源幅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在托勒山一带圈定了10多个以Gr、Cu、Pd、Hg、Pt、Ni等为主的异常。各异常均按区域构造方向呈串珠状展布,区域内分布的主要异常有AS乙312Cu(Pd、Cr、Pt)敖包大南山(红柳槽)异常,AS乙25 Hg、Sb、As天盆河异常,AS乙219Gr扎拉垭豁异常。各异常主要特征

42、见表2-2。 AS乙312 Cu(Pd、Gr、Pt)敖包大南山(红柳槽)异常:该异常位于敖包大南山,异常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04500,北纬374400。异常元素组合较复杂,以Cu为第一主元素,伴有Pd、Gr、Pt元素异常。其中Cu异常面积大,强度高,规模大,具外中二个浓度分带,峰值为10110-6,Cu与Co、Pd套合较好,Cr、Ni、Pt具外、中、内三个浓度分带,Pd具外、中二个浓度分带,最高含量值为310-9;Gr、Ni、Pt、Pd间彼此重叠,套合较好(图3),异常主体落在中寒武统、上奥陶统中,从该异常特征值(见表2-2)分析,该异常具备较大的潜在找矿前景。1314表2-2 红柳槽地区

43、120万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特征表 异常名称异常编号异常范围地 质 特 征异 常 特 征东经北纬元素下限点数(个)峰值平均值衬度面积(km2)扎拉垭豁Cr异常AS19 乙210034201010300373240373840出露地层,下元古界湟源群(Pt1Hn),奥陶系上统扣门子组(O3k)二叠系,上统窑沟群(P2y)、三叠系下中统西大沟组(T12xd)。岩浆活动强裂,超基性岩呈脉状沿断裂产出,超基性岩镁高铁低,对Gr、Pt、Pd成矿有利。Pd0.8183.02.312.8937Gr1506604.3343.552.2925Au3117175.677Pt1.052.41.861.8620Ni10

44、06213160.551.6122Co20229.928.61.439Cu40257.352.61.326天盆河Hg异常AS5 乙2100381004537503755异常位于托莱山复向斜北翼,出露地为:寒武系中统黑茨沟群(2hc)和奥陶系上统扣门子组(O3k),前者为中深变质岩,后者岩性为沉积碎屑岩夹质岩,二者为断层接触,断裂带中超基性岩体侵入,岩性为硅化及碳酸盐化超基性岩,并见有铜矿化硅质大理岩中有较强的孔雀石化,区内有两条断裂贯通北西。Hg40191350187.124.6868Sb1.52313.83.522.3580As20188845.712.2968Mo1.042.81.781.

45、7514Pb301049.531.521.0522W2.562.62.71.0813Pt1.122.01.61.607Au3265.51.836Gr1502160.2160.21.076Pd0.811.21.21.54敖包大南山Cu、Cr异常AS12 乙310044401010000374400375530异常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中统黑茨沟群(2hc),奥陶系上统扣门子组(O3k),其次二叠系上统窑沟组(P2y),三迭系下中统西大沟群(T1-2xd),上统南营儿群(T3nn)区内岩浆活动微弱,只有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呈岩枚状顺层产出,一组NW向断裂构造贯通本区。Cu404210155.131.3

46、8152Pd0.8313.01.612.0196Co202358.227.431.37104Gr15013830.0335.362.2458Pt1.0164.91.681.6870Ni1009337.9179.131.7936Hg4089061.881.5528Au31274.321.4420Mo1.021.81.551.5510As20330.325.11.268Zn1002110.9105.71.068Sb1.512.02.01.334注:表中Au、Pt、Pd的单位为10-9,其余为10-6。15AS乙25 Hg(Sb、As)天盆河异常:异常元素组合较复杂,以Hg为第一主元素,Sb 为第二

47、主元素,伴有As元素异常。Hg、Sb异常强度高,Hg最高值为135010-9,Sb最高值为13.810-6。异常浓集中心突出,具外、中、内带。异常浓集中心吻合较好。异常呈北西向条带状,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该异常中Au元素异常面积虽然较小但强度高,峰值达2910-9,并且Au异常与Sb异常套合程度较好。亦是找Au矿的重要地段。扎拉垭豁AS乙219Gr(Au、Pd、Pt)异常位于区域南东,异常以Gr为主元素,异常组合元素为Au、Pd、Pt。异常面积相对较小,强度相对较低。具体特征见异常特征表(表2-2)。 2.2.2.2 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对区内全部水系样品分析结果(见表2-3),按采样区出露的

48、岩石分别统计计算其平均值,然后与地壳中该元素克拉克值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本区主要元素的分布具下述特征。a、Cr、Ni、Co、Pt、Pd及Au、Cu等元素在含有玄武岩、安山岩等中基性火山岩的地层中明显富集。b、CaO、MgO在含有碳酸盐成份的地层中含量明显较高,充分反映了这一时代的海相沉积环境。c、Na2O、K2O、Sr、U、Cu、Zr、W、Bi、Mo、Rb等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在奥陶系中表现为富集.表明这一时期中酸性岩浆活动较强烈,有较大规模的侵入体。d、SiO2在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新近系碎屑岩类中为富集,反映了碎屑沉积富含长英质的特点。2.2.2.3 重砂异常1988年青海省第二地

49、质队进行莱日德达坂幅(J-47-82-A)、峨堡幅(J-47-82-B)15万区调时在区内进行了自然重砂测量取样密度为3.2个/km2。对黄金等可见率小于100%的矿物,样品中凡见1粒者,视为异常起点。两幅图中共圈出自然重砂异常18处,其中黄金异常5处,铜异常4处,铬铁矿异常3处,白钨矿异常1处,铅锌矿异常1处。其中以扎陇贡玛黄金异常规模较大,由于图面内容原因该异常没有在图中标出,其特征简述如下。16表2-3 红柳槽地区区域地层中主要元素含量特征表 地层含量元素Q4Q1-3N1bJ1-2TP2P1C1cD3ljS1xO3k2hcPt1hn全图幅Sn2.512.472.122.472.212.4

50、92.272.652.522.992.793.082.612.68As8.8210.6311.146.427.85.6710.1816.3313.3213.9117.3913.529.6211.2Sb0.590.760.840.440.490.390.671.31.050.951.210.820.50.79Bi0.230.230.20.20.210.180.220.320.630.330.321.160.310.32Cd0.120.110.10.090.10.110.10.240.30.150.120.140.140.17Hg22.732.7642.8826.1119.5619.4136.46

51、2.9265.5732.8747.5631.2515.0834.42Ag76.6172.2369.470.0563.0273.8471.8575.3573.8979.7473.2874.7572.4773.91U1.871.611.671.711.81.572.182.051.741.712.572.421.98Au1.351.541.161.31.471.192.181.521.382.442.111.711.32.3Pt4.430.280.270.150.340.340.220.490.230.360.290.850.380.58Pd0.430.240.240.140.250.330.150.380.180.410.220.720.350.39Cr66.0282.6559.9853.2753.1445.8363.7698.8484.591.51118.11138.2222.5579.56Co10.9612.258.599.999.628.139.5812.9713.2916.2516.213.3113.2712.27Ni27.5235.072318.7222.2117.6326.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