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种群与群落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2602768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题16种群与群落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题16种群与群落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题16种群与群落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专题16种群与群落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6种群与群落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16种群与群落 种群的特征考向扫描1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2通过图示(柱状图或坐标图等)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考查学生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选择题、填空题都是常见题型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在近几年的考查中多集中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选择题、填空题都是常见题型命题动向命题将会通过以种群的特征为主线辐射种群的概念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种间种内关系等知识,形式多以文字描述、图示等,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偶尔也会出现非选择题1.(2012年课标全国卷,6,6分)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

2、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等知识。该种群12月份几乎没有未成熟个体,说明该种群10月份种群出生率降低,出生率也可能是0;天敌迁入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可能会改变种群的各年龄段个体数量;该种群的未成熟个体、成熟个体、衰老个体的百分比可随着月份变化而变化,说明种群年龄结构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导致雌雄个

3、体交配机会减少,种群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可能会下降。答案:D。2.(2010年海南卷)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解析:甲种群幼年个体最多,为增长型;乙种群各年龄期个体数相同,为稳定型;丙种群老年个体最多,为衰退型。答案:A。3.(2012年四川理综卷,31(),8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

4、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3)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解析:(1)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为农作物,大豆田中的主要成分为大豆;肉食性猛禽可以捕食田鼠。(2)决定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5、、迁入率和迁出率;b点以后株冠形成,一方面为田鼠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另一方面由于株冠的掩护,有利于躲避敌害。(3)曲线所示每隔100 m设桩,为猛禽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场所,猛禽数量增加,田鼠数量减少;农田周围合理植树为猛禽提供栖息场所,猛禽捕食田鼠,田鼠捕食农作物减少,更多的能量流向人类。答案:(1)大豆捕食(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3)更大能量流动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应用考向扫描1“种群数量的变化”高考对该知识点考查频率较高,集中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K/2及K值的意义,命题多以坐标图、表格等方式,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考查

6、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和判断的能力2与生产实际相联系,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选择题为主要题型命题动向种群的数量变化仍将是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J”型曲线和“S”型曲线形成的条件、特征及“S”型曲线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多以图示选择题出现1.(2012年重庆理综卷,4,6分)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Ob段,

7、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a点数量大约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增长率最大,故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ab段,蝗虫种群增长率下降,种群密度仍在增大,故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密度变化不呈正相关;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后,会改变性别比例,蝗虫种群内雌雄比例失调,交配机会减少,导致种群出生率降低,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de段,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被啃食的植物较少,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2.(2012年浙江理综卷,5,6分)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

8、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种群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成分等知识。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为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三者间存在捕食关系;三种生物的数量基本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旅鼠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植物数量的变化;植物增多引起旅鼠增多,旅鼠增多会引起旅鼠天敌增多,这种变化不属于反馈调节。答案: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如种群起始个体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9、外因有自然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人为因素有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等。3.(2011年海南卷)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解析:本题考查酵母菌的结构、功能特点及种群数量变化相关知识。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及线粒体等,二者均有DNA的分布,A项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为CO2和酒精,其跨膜运输方式都为自由扩散,B项错误。培养早期,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相对充足,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项

10、正确。在营养物质含量不同的培养液中环境容纳量不同,D项正确。答案:B。4.(2011年北京理综卷)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中种群的相关知识。A、B项中给海龟和大雁分别安上示踪器和标志环是调查其行动路线的常用方法。C项中因贝类活动范围较小,可用样方法调查不同贝类的种群数量。如果每隔一定时间调查一次同一范围不同贝类的种群数量变化,并绘制成相应变化曲线,便可推测出贝类的种群关系。D项中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的多

11、少,标志重捕法只能调查种群密度,不能用来调查物种丰富度,故D项错。答案:D。5.(2011年重庆理综卷)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进化理论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环境对基因突变等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黑暗是选择因素并不是诱导因素,A项错误;由于盲鱼生活于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因此限制其种群

12、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应为食物和水中的溶解氧等,B项错误;盲鱼进行有氧呼吸,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C项正确;盲鱼作为科研材料是生物的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答案:C。多种生态因素可对生物产生影响,但要结合具体情景,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6.(2012年广东理综卷,27,16分)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促使其释放,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

13、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水平衡调节、种群数量变化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知识。(1)当机体饮水不足、失水过多和食物过咸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使下丘脑的神经分

14、泌细胞产生抗利尿激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二者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2)据图知,罗非鱼种群数量从a点开始呈“J”型增长,从b点后数量增长的趋势减缓,说明b点开始环境阻力加大,最可能的原因是在b点放入大型肉食性鱼,并且一段时间后在K2附近波动。(3)由题意知,罗非鱼为杂食性鱼类,既捕食藻类,也捕食浮游动物;大型肉食性鱼(FNE)以罗非鱼为食。藻毒素沿着水体中的食物链逐步积累,从而得出:答案:(1)升高下丘脑抗利尿激素(2)JbK2(3)7.(2010年福建理综卷)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

15、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调查日期(月日 )61061562062563075710715720棉蚜数量(只/株)0.424.7941.58261.731 181.941 976.962 175.632 171.462 173.23(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型,在(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不变、减小)。解析:题干中提到棉蚜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种间关系为寄生。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

16、志重捕法。棉蚜因活动范围有限,适合用样方法。根据对棉蚜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看出,到7月10日后,种群数量基本维持稳定,即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在6月30日左右,种群增长量最大。长期使用农药,淘汰了不抗药的棉蚜,使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答案:(1)寄生(2)样方S630(3)增大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命题剖析考向扫描1以数量坐标或能量关系的表格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演替类型的理解,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命题动向本部分知识容易创设情境,命题切入点较多,集中在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探

17、究、群落中的分层现象及影响条件等方面,也会与生态系统相联系综合考查,选择题、非选择题均可能出现1.(2012年大纲全国卷,3,6分)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种间关系的类型及代表生物等知识。田鼠与杂草间存在捕食关系;豌豆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和无机盐,两者间存在竞争关系;豌豆和根瘤菌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噬菌体与细菌间存在寄生关系。答案:B。2.(2012年福建理综卷,3,6分)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

18、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解析: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等,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的能力。A选项错,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问题,纯茶园物种种类最少,所以其自我调节能力最弱,最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选项错,10月份杉茶间作园中的物种数最多,但并不能据此推测各物种的种群密度最大;C正确,因为6月份梨茶间作园中的物种数最多,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D错误,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

19、方向和速度,自然也能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答案:C。种群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的丰富度要区分开,前者指的是每个种群的密度,后者指的是群落中有多少种物种。3.(2012年大纲全国卷,4,6分)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等知识。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有利于利用不同层次的太阳能;群落中植物的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分层,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乔木层植物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植物接受光照的强度,会

20、影响草本植物的水平结构。答案:D。4.(2012年广东理综卷,4,4分)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落的结构的知识。土壤中的动物分布于不同的土层,因此也存在分层现象,所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不能只扫取表层土取样。土壤中的动物存在各种种间关系,例如捕食、竞争等。土壤的盐碱度不同,会导致植物分布不同,也会导致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区别,故选C。答案:C。5.(2012年北京理综卷,3,6分)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

21、,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有关知识。由题意可知,金合欢蚁与金合欢树为共生关系,金合欢蚁采集金合欢树的花蜜,表明金合欢树的能量流向了金合欢蚁;金合欢蚁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动物伤害,实际上是为自己驱逐竞争者;这两种生物共生关系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也将会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C。6.(2011年安徽理综卷)某岛屿由海底

22、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该岛屿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故最初发生在该岛屿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错误;初生演替需要经过漫长的历程,故D正确。人为影响可使演替以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故C正确。答案:B。7.(2011年海南卷)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23、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解析:本题考查种群与群落的相关知识。据题干信息可知,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而非一个物种,故不能称之为一个种群,A错误。答案:A。8.(2011年海南卷)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

24、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生物种类、数量及优势种等不断变化,B正确。初生演替是生物种类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演替速度较次生演替慢,C正确。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应为次生演替,D错误。答案:D。9.(2011年大纲全国理综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

25、现象解析:任何一个群落中的动物都有分层现象,因而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也不例外,都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10.(2010年安徽理综卷)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物种9物种10甲类群样本155100151204202110样本252300231304102212样本348200201503902011乙类群样本13340124001025111522样本23560104

26、101230141721样本33450183501126121619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解析:甲类型中有七个物种,乙类型中有九个物种,两个类群比较,乙类群物种丰富度大,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两类群中物种的种群密度相比较,物种4的种群密度甲小于乙,物种7的种群密度乙小于甲,因此正确答案为C。答案:C。11.(2010年广东理综卷)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

27、寄生D.捕食解析:田间的草与苗都需要阳光、空气、水和矿质元素等,二者具有竞争关系。答案:A。12.(2010年天津理综卷)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16010080平均种数(种数/米2)201810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2 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49.178.0据表可以确认的是()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不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以

28、免数据不真实。表中数据未涉及种群密度,无法比较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流经草原的总能量为平均产量与面积的乘积,因不知各类草原的总面积,所以不能得出总能量的大小关系。旱生植物的丰富度为植物总种数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旱生植物的种类分别是40、49、62种,可见荒漠草原的旱生植物丰富度最高。答案:D。13.(2012年课标全国卷,32,8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

29、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解析:(

30、1)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雌鹿和雄鹿是同一种群。(2)生物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的总和,草、鹿、兔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3)据鹿角效应“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可推知一群有两种形态的食草动物更容易被捕食。对应到模拟实验为:甲组:2个相同的项圈(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乙组:2个相同的棍棒(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 ;丙组:1个项圈和1个棍棒(猎物不相同)不符合假说,猎物容易被捕食,狗很快叼回。故从因变量时间来看,丙组平均时间甲组=乙组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要控制(相同),故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应当“相同”。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填食草动物也可以。答案:(1)同一(2)群落(3)小于相同雌鹿或雄鹿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是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联系的生物种群的集合,一般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