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东地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2588521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甘肃陇东地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甘肃陇东地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甘肃陇东地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甘肃陇东地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陇东地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甘肃陇东地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      摘要:甘肃陇东地区普遍存在着一种独特的生土民居建筑窑房,此类生土民居采用夯土墙、土坯拱顶外贴砖等传统建筑的营造材料及技术,且具有冬暖夏凉、环保节能、因地制宜、造价低廉的多种优点,是一种典型的绿色生态建筑。但是在今天,由于以及人们盲目求新攀比的心态,使这种生土建筑处于停滞不前甚至遭到废弃。本文即以该地区典型生土建筑为研究对象,从资源与建筑的关系入手,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绿色建筑技术,探索新型生土民居建筑聚落模式。      关键词:民居,资源承载力,绿色建筑技术,营

2、建    一、绪论    甘肃简称“甘”或“陇”,是取古甘州(今张掖)和古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陇东是甘肃东部的简称,包括庆阳、平凉两地区,16个市县,人口446万,面积3. 8万平方公里。陇东位于六盘山以东,北接宁夏,东临陕西,地处黄河中游,从地理区位上看,陇东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偏西,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区地形地貌,其中以“天下黄土第一源”总面积910平方公里的董志源最为著名。(见图1)       二、陇东传统民居特征与现状    

3、 2. 1陇东窑洞:黄土高原   对于陇东地区可谓得天独厚,窑洞是这里传统民居的主体。窑洞是在人工掘成的崖面上,纵向挖成的洞,“崖”形成的屋架。崖的组合为“庄”、“庄子”,主要有明庄、地坑庄等七八种,地坑庄又分为平地下坑和“半明半暗”。这些民居形式,是典型的周祖陶洞穴居的遗风。“地坑庄”:是先掘地成坑,坑壁即是挖窑的崖面,这种类型一般集中于平坦的源面。地坑庄大小不等,一般为长方形,长10丈,宽3丈,深2丈,正面土窑三孔,侧面一孔,通道又叫做“洞子”,下洞上箍,安装大门。(见图z>     2. 2陇东窑房:作为窑洞的发展和补充,

4、世居这里的人们在平地上,结合窑洞和普通平房的优点创造了一种独特民居建筑一一“窑房”。窑房民居采用夯土作为墙,以土坯发卷起拱作为屋顶,屋顶填土形成坡顶并铺设青瓦,夯土或土坯外墙面抹麦草泥,讲究的人家外墙平贴砖,其外观与普通砖瓦房屋一样,但其室内却为窑洞景观。由于此类民居较传统窑洞具有开窗自由的优点,采光与通风均优于窑洞,同时又因为采用生土坯,因此具有冬暖夏凉、加工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原生态建筑。在当今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窑房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见图3)2. 3生土聚落在陇东靠崖挖窑洞,窑洞前左右两侧可建窑房,从而围合构成院落。窑房与窑洞生土建筑一起,构成了陇东地区随处可见的

5、生土聚落。这样的生土聚落组成的人文景观与黄土高原粗犷、豪迈的山川景观,与陇东特有的腰鼓舞、皮影戏、剪纸、香包、面塑等民间,与生产生活娱乐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绚丽多彩的陇东画卷。(见图4)写一.正.,.    .         暇戴 f陇东地区属于半干旱大陆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作为先周始祖、黄河农耕文化和传统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它奠定了周代几百年的根基,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和传统农业的先河,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最早见证。同时,这一地区又是戎、狄、羌、匈奴等古代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古丝绸之路更经过

6、这里汇入河西走廊,形成了悠久而丰厚的陇东文化历史。与这一漫长农业文明相协调共生的是这里的生土建筑居住文化,它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陇东文化和建筑风貌,产生了以陇东窑洞和窑房为代表的生土民居与聚落。    2. 4反思    今天,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以及人们盲目求新攀比的心态,普遍认为居住在窑洞或窑房等生土建筑中是生活贫困的象征,有些地方政府也将放弃生土建筑作为脱贫的措施。因此,这种环保生态型的传统生土建筑处于停滞不前以至遭到废弃,取而代之以烧制的砖作为建造住宅的主要材料。

7、传统生土建筑、生土聚落、生土营造技术正处于解体与消亡的边缘,该地区农村住宅的建设处在盲目、混乱的局面之中,传统村落风貌不复存在。    三、资源承载力视野下的民居研究    3. 1资源承载力的概念陇东的生土建筑发展、人居环境建设问题应从区域的资源承载力视野研究、思考和解决。资源承载力的基本概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定义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以遇见的期间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

8、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资源承载力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因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而变化,是资源系统的客观属性,因而是一个相对客观的量。在村落发展中引入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主要是指出:当今村落的发展不能再根据人类主观想法无序发展,而应在当地资源所能承载的限度下,制定发展目标。    3. 2陇东地区资源概述    甘肃地区水资源贫乏,境内自产径流量为3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省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0全省贫水区包括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及兰州以北地区,年径流量从南部的50毫米向北递减至5毫米

9、,淡水清水资源仅占径流量的42;人畜、农作物的用水十分困难。陇东属黄土高原沟壑区;陇东地区的耕地大约有1542万亩;年均降水量350-700毫米,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夏秋多暴雨,加之黄土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地下潜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利用的难度很大。有关资料显示:水土资源人年均拥有量综合指数陇东地区位居甘肃省末位。    3. 3陇东地区资源承载力分析    今天,当我们站在生态文明的层面,以资源承载限度的视野重新分析、审视这一华夏民族发祥地时,不难看到,陇东地区悠久的历

10、史一方面带来了值得称道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另一方面对于今天的后代子民来说,却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生态资源包袱。由于人口增加和过度的农业开发,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医乏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耕地资源、森林和水资源短缺更为突出,极大地制约了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样一个自然资源医乏、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承载力极其低下的地区,人居环境无法沿袭其它地区的常规发展道路,挖土、烧砖建房无疑更加剧了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而新建的砖瓦房并不能抵御冬季严寒,加大了采暖能耗。星罗棋布的砖瓦住宅,使原有村落的凝聚力和规模效益逐渐消失。(见图5)要解决农村建房问题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就地取材,修建符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生态型的民居建筑,走符合陇东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