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2540552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88.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可行性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录目录1第1章 项目概述81.1. 项目名称81.2.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8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8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81.4.1. 市市民之家信息系统方案81.4.2. 市关于市民之家项目的相关文件81.4.3. 国家、省及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101.4.4. 现行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规范111.4.5. 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131.5.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建设期151.5.1. 建设目标151.5.2. 建设内容161.5.3. 建设期16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1.7. 主要结论与建议171.7.1. 主要结论171.7.2. 建议1

2、7第2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82.1. 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182.2. 项目承建单位职责20第3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3.1. 建设目标分析213.1.1. 党和政府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213.1.2. 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目标223.1.3.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目标233.2. 项目现状分析253.2.1. 市直各部门、各区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的现状253.2.2. 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的主要不足273.2.2.1. 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亟待完善283.2.2.2. 各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313.2.2.3. 缺乏市级行政审批服务的互联交换平台333.2.2.4. 公共

3、资源交易与公共服务较为分散343.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53.3.1. 项目建设是解决当前行政审批诸多问题的要求353.3.2. 项目建设是完成地方发展规划的要求373.3.2.1. 符合市“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规划373.3.2.2. 符合中央相关政策383.3.2.3. 符合省相关政策413.3.2.4. 符合市委相关政策423.3.3. 项目建设是赶超国内发达城市先进水平的要求433.3.3.1. 国内副省级城市行政审批现状433.3.3.2. 各地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现状453.3.3.3. 上海市行政审批信息化和资源共享经验借鉴463.3.4. 项目建设的政务应用目标48第

4、4章 项目需求分析544.1.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544.1.1. 行政审批大厅各种审批方式场景分析554.1.1.1. 委办局窗口审批574.1.1.2. 委办局同后台网上联合审批584.1.1.3. 委办局窗口与单位网上联合审批604.1.1.4. 窗口之间网上联合审批614.1.1.5. 窗口受理与多单位网上协同审批644.1.1.6. 市区两级网上联合审批654.1.1.7. 门户受理与单一单位审批654.1.1.8. 门户受理与多单位协同审批664.1.2. 行政审批系统业务流程分析674.1.2.1. 行政审批系统工作模式分析674.1.2.2. 网上申报各系统协同工作

5、场景694.1.2.3. 大厅申报各系统协同工作场景694.1.3. 行政审批系统的系统处理流程704.1.4. 并联行政审批的系统处理流程714.1.5. 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业务流程分析724.1.5.1. 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724.1.5.2. 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业务管理744.1.5.3. 政府采购业务管理754.1.5.4. 土地交易管理764.1.6. 全程电子监察业务流程分析774.1.6.1. 数据处理流程图784.1.6.2. 监察处理流程794.1.6.3. 重大项目电子监察流程794.2. 信息量分析与预测824.2.1. 信息系统需求824.2.1.1. 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工

6、作机构与工作室需求分析834.2.1.2. 进驻单位现有网络系统、审批软件情况统计分析864.2.2. 信息量分析894.2.3. 信息系统处理能力要求904.2.4. 系统应用的软件架构分析934.3. 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97第5章 总体建设方案1005.1. 建设原则和策略1005.1.1. 建设原则1005.1.2. 总体要求1015.2. 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1025.3. 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1055.4. 总体设计框架1105.5. 网络接入枢纽1125.5.1. 网络接入枢纽的含义说明1125.5.2. 与各类网络的连接方式114第6章 本期项目建设方案1196.1. 建

7、设目标、规模与内容1196.1.1. 建设目标1196.1.2. 建设内容1196.2. 高速政务审批局域网建设方案1196.2.1. 建设目标1196.2.2. 政务审批局域网建设内容1206.2.3. 高速数据交换网络体系1226.2.3.1. 网络规划指导思想1226.2.3.2. 网络拓扑图1256.2.3.3. 系统配置要求(含调整项)1256.2.3.4. 系统运维管理(补项)1356.2.4. 中心机房工程1406.2.4.1. 建设概述1406.2.4.2. 设计概述1406.2.4.3. 中心机房结构装饰装修工程1416.2.4.4. 机房供配电系统1436.2.4.5. 防

8、雷与接地系统1456.2.4.6.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1476.2.4.7. 机房UPS电源系统1486.2.4.8. 消防工程1496.2.4.9. 精密空调系统1496.2.4.10.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1516.2.4.11. KVM系统1536.2.4.12. 新风及事故排烟系统1546.2.4.13. 机房ECC总控室(补项)1566.2.4.14. 设备清单1576.2.5. 电子监察监控中心建设(补项)1626.2.5.1. 建设概述1626.2.5.2. 电子监察总控室设备清单1636.2.5.3. 电子监察演示汇报厅设备清单1656.2.6. 市公安局专用屏蔽机房建设(补项)16

9、66.3. 智能大楼建设方案1676.3.1. 智能大楼施工分工界面1686.3.2. 大楼综合布线系统1696.3.2.1. 建设概述1696.3.2.2. 系统原理图1696.3.2.3. 设备清单1706.3.3. 大楼安防监控系统1716.3.3.1. 建设要求1716.3.3.2. 系统概述1716.3.3.3. 系统拓扑图1736.3.3.4. 系统设备清单1746.3.4. 大楼门禁系统1746.3.4.1. 设计说明1746.3.4.2. 系统拓扑图1756.3.4.3. 系统设备清单1756.3.5. 楼宇自控系统1756.3.6. 大楼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BMS1756.

10、3.6.1. 总体要求1766.3.6.2. 集成目标1776.3.6.3. 集成要求1796.3.7. 会议室智能化管理系统1906.3.7.1. 概述1906.3.7.2. 会议室设置和面积1906.3.7.3. 会议室功能设置1936.3.7.4. 系统要求1966.3.7.5. 主要设备清单2036.3.8. 大楼显示系统(调整项)2076.4. 四大平台建设方案2076.5. 数据库建设方案(数据中心)2086.6. 应用支撑环境平台建设方案2126.6.1.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2126.6.2. 门户系统2186.6.2.1. 通信服务平台2206.6.2.2. 工作流平台2206.

11、6.2.3. 表格定制平台2216.6.2.4. 公共服务构件2216.7. 应用软件系统建设方案2216.7.1. 政务中心门户网站2216.7.1.1. 中心(市民之家)门户网站2226.7.1.2. 中国门户网站2286.7.2. 全市统一行政审批系统2296.7.2.1. 行政审批系统2296.7.2.2. 网上虚拟大厅(网上审批系统)2356.7.2.3. 证照比对共享系统(全市证照综合比对子系统)2406.7.2.4. 与全市统一行政审批系统相关的应用系统的集成2416.7.3. 统一收费管理系统2416.7.4. 数据标准和资源目录管理2426.7.4.1. 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12、管理系统2436.7.4.2. 数据交换标准和数据交换平台2456.7.4.3. 系统必备功能模块构成2526.7.5. 中心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综合办公系统)2536.7.5.1. 大厅显示系统2546.7.5.2. 大厅辅助子系统2546.7.5.3. 大厅日常管理子系统2556.7.5.4. 大厅业务管理子系统2556.7.5.5. 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2576.7.5.6. 大厅公共信息管理子系统2576.7.5.7. 业务分析子系统2586.7.5.8. 流程分析子系统2596.7.5.9. 决策支持子系统2596.7.5.10. 后台管理系统2596.7.5.11. 网上工作桌面259

13、6.7.5.12. 系统必备功能模块构成2616.7.6. 行政绩效管理评估及监察系统2616.7.6.1. 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2616.7.6.2.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类型构成2676.7.6.3. 建设工程招投标电子监察子系统2676.7.6.4. 综合产权交易电子监察子系统2716.7.6.5. 政府采购电子监察子系统2736.7.6.6. 土地交易电子监察子系统2766.7.6.7. 医用物资采购电子监察子系统2776.7.6.8. 知识产权交易电子监察子系统2796.7.6.9. 公共资源交易网站2806.7.6.10. 公共资源交易领导专区2816.7.6.11. 行政绩效管理

14、评估系统2826.7.7. 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系统2876.7.7.1. 建设工程招投标系统2876.7.7.2. 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业务管理系统2906.7.7.3. 政府采购业务管理系统2936.7.7.4. 土地交易系统2996.7.7.5. 医用物资采购系统3036.7.7.6. 知识产权交易系统3036.7.7.7. 系统必备功能模块3036.8. 安全保障体系设计3046.8.1. 总体安全框架规划3046.8.1.1. 安全策略3066.8.1.2. 安全框架3076.8.2. 运维管理手段3096.8.3. 基于网络设施的统一安全管理系统3096.8.4. 数据库加密技术3146.

15、8.5. 基于PKI的CA认证系统3146.8.5.1. 认证中心CA3156.8.5.2. 注册登记机构RA3186.8.5.3. PKI/CA建设的基本思路3186.8.6. 容灾备份与应急响应3186.9. 总设计总集成总实施服务3216.9.1. 总设计指导思想3216.9.2. 总体技术架构3236.9.3. 各系统协同关系3246.9.4. 总体设计服务工作3256.9.5. 总体集成服务工作3276.9.6. 总实施服务工作和实施分工原则3296.10. 建设方案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332第7章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与卫生3337.1. 环境影响分析3337.

16、1.1. 编制依据3337.1.2. 环境现状及环境污染3347.2. 环保措施及方案3347.2.1. 治理措施3347.2.2. 绿化3367.2.3. 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3367.3. 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3367.3.1. 编制依据3367.3.2. 工程概况3367.3.3. 主要职业安全措施3377.3.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337第8章 节能分析3388.1. 节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3388.2.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3398.3.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3408.3.1. 生活给水系统3408.3.2. 热水系统3418.3.3. 排水系统3418.3.4. 设备与

17、材料3418.4. 能耗指标3428.5.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343第9章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3469.1. 领导和管理机构3469.2. 运行维护机构3479.3. 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3489.4. 人员培训方案3489.4.1. 培训模式3489.4.2. 培训方向3499.4.3. 培训准备3499.4.4. 培训对象350第10章 项目实施进度35110.1. 项目建设期35110.2. 实施进度计划353第11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35611.1. 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35611.2. 项目总投资估算35711.2.1. 资金来源35911.2.2. 资金来源的政策性文件

18、说明35911.3. 资金使用计划36211.4. 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364第12章 效益分析36512.1.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36512.2. 经济效益分析36912.2.1. 宏观经济效益分析36912.2.2. 直接经济效益分析37112.2.2.1. 行政效能提升,节省办公开支37112.2.2.2. 提高审批效率隐性增加的投资效益371第13章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37213.1. 风险识别和分析37213.1.1. 风险识别37213.2. 风险因素分析37313.2.1. 政策风险37313.2.2. 项目管理风险37313.2.3. 项目建设风险37313.2.4. 项目运维风

19、险37413.2.5. 投资风险37413.2.6. 外部风险37513.3. 风险对策和管理375第14章 附表37714.1.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37714.2. 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380附件40615.1. 有关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406第1章 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1.2.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项目责任人: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4.1. 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方案1.4.2. 市关于行政服务中心项目的相关文件1.4.3. 国家、省及行业法

20、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连网管理暂行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省信息化条例;1.4.4. 现行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规范国家技术监督局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国家技术监督局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T 17626系列标准GB/T 196682005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系列标准GB 8567-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

21、B/T 9385-1995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6-1995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GB/T 16260-1996 信息技术 软件产品评价 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GB/T 17544-1998 信息技术 软件包 质量要求和测试GB/T 18905-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GB5080.7-1986(idt IEC 605-7:1978)设备可靠性试验 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T2423.2-200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

22、/T2423.9-200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设备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T2423.3-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T2423.4-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6-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b和导则:碰撞GB/T2423.7-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c和导则:倾跌与翻倒(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GB/T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3、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等。1.4.5. 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2887-89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 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EIA/TIA607 民用建筑通信接地标准GB50222-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ISO/IEC 11801 国际综合布线六类信道标准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JGJ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T50311-

24、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YJ 25-86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B 4959-95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J 76-84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方法GB/T 14197-93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 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7401 彩色电视图象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Y/T 106 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GY/T 121 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GBJ 79 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GB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T 14218-9

25、3电子调光设备性能参数与测试方法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BJ/16-83 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4208-84,1994年版)电子和电气设备、附件及备件包装规范(GJB1653-1993)GB/T18905-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 系列标准1.5.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建设期 1.5.1. 建设目标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充分体现市政府建立创新性服务政府为指导思想;以建设“标志性建筑”,实现“三个一流”(一流中心、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为目标;以全面、高效服务老百姓为宗旨,建设集行政审批、

26、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政务信息发布、听政议事、文化休闲、现代化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多功能智能大厦的电子政务综合管理系统。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代表了市信息化建设的最高水平,在国内副省级市民之家建设中具有领先水平,是保证市民之家高效运转的神经中枢,将成为“智慧城市”的核心节点,将成为市电子政务的核心和枢纽,将成为市政府门户网站的综合处理平台,将成为行政改革、优化投资环境、再造流程的技术支撑,将成为行政服务中心物理大厅的灵魂,也必将成为巩固和深化全市行政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并根据这一目标,基于目前已有的市政务宽带网络,结合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以循序

27、渐进的设计和建设方式,建立全新的全市跨部门的行政审批和服务的信息体系,形成涵盖市各市直、各区行政部门的政务总线,形成对各级各部门的行政业务和政务信息的协同办公、灵活调度和动态联接的模式,形成对市各类基础数据库的完整关联。1.5.2. 建设内容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是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整合全市电子政务、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的信息和业务资源,为企业和公众提供统一、现代、便捷的行政服务。市民之家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具体概括为:。1.5.3. 建设期本期项目建设的所有实施分项,将在年月日前完成。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次工程投资:¥ 元1.7. 主要结论与建议 1.7.1. 主要结论

28、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是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项目建设符合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实际需要,能促进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加快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项目的实施,必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经过研究论证,我们认为,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和可操作的。1.7.2. 建议本项目的建设基础好,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技术条件成熟,功能完善,安全可控,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为了与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同步,建议本项目尽快批准实施。第2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2.1. 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2.2. 项目承建单位职责

29、项目承建单位将在招投标工作完成后予以确定。项目承建单位将依据建设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在项目合同期内,按照质量和进度的要求,完成本项目的相关设计和建设实施工作。第3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 建设目标分析3.1.1. 党和政府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论述中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建设,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公

30、共服务监管体系,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规范政府职能和行政行为。”“要按照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围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参加人大会议期间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并在2005年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经人大批准,“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3.1.2. 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目标行政审批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经济事务实行事前监督管

31、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采取了审批权下放,尽量减少审批事项等重要措施。行政服务中心,又称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是集信息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性行政服务机构,是各地政府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服务中心和电子政务的相结合,不仅约束了政府各职能部门行政管理的自由裁量权,提升了各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而且推动了行政体制改革的转型进程,拉近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优化了投资环境。根据党和国家关于创新公共服务方式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实时提出建设“一流行政服务中心”的指示,在区级、部门行

32、政审批大厅的基础之上,提出市级行政审批集中、市区审批联动,公共资源交易集中、政府信息发布、政策听证、投资洽谈集中,并加强行政审批网上监督的要求。这是市委、市领导根据我市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做出的重大决策,这一决定将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审批服务的方式,改变我市公共服务体系,将对政府多年建设的电子政务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是全面实现电子政府的重大举措。3.1.3.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目标市民之家的目标是将建成集“方便市民的办事平台,政社和谐的互动平台,关注民生的资讯平台、规划展示平台”四大功能平台于一体的,一个让全体市民充分“参与社会管理,保障民生权益,展示市民风采,共享品质生活”的场所,把“

33、市民之家”建成一个“和谐之家”,通过“市民之家”的建设,加快推进市的和谐社会建设。方便市民的办事平台政府部门、社会事业、公共事业单位为市民办理审批和登记服务事项的办事平台。政社和谐的互动平台政策宣讲、市民意见征询、市民交流、市民活动、市民文化展示、市民提高自身修养的活动平台和互动平台。关注民生的信息平台政务公开、公共事务公开、政策宣传与咨询、服务信息查询、权力阳光运行的资讯平台。规划展示平台展示市的城市建设历史和未来。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

34、的作业方式;而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由各种信息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可以使用的形式、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从应用、服务及网络通道等三个层面,进行电子政务基本架构的规划。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目标,在具备现代化高科技多功能智能大厦特点的市民之家内,以充分体现市政府建立创新性服务政府为指导思想,以“三个一流”(一流中心、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为目标,全面、高效服务老百姓为宗旨,建设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政务信息发布、听政议事、文化休闲、现代化体验为一体的电子政务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集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听证议事、水气

35、电办理、信息化成果体验、文化休闲等一体的多功能智能大厦信息化提供全面支撑,以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局委办的办事窗口和审批功能物理集中构建市级行政审批中心为基础,连通各局委办、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中介机构等,形成新的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体系。为这一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全面支撑的网络、设备、数据、基础软件和中间件、应用系统、安全体系,以及制定的内部运行机制、标准、规范等多个层次构成的软硬件系统,称为“市市民之家信息系统”。该建设目标将朝着“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方向努力,也就是说,超越国内发达地区大城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仅要完成政府各职能部门入驻市民之家大楼、各服务窗口入驻

36、市民服务大厅、各信息系统实现联网,实现物理上、形式上的聚合,更要实现逻辑上、流程上、内容上的聚合,打造一体化的电子政务模式。即总结全国各类城市经验教训,以国际大都市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为赶超目标,真正打通政府各职能部门在行政管理、业务、服务、信息等各方面的部门壁垒。3.2. 项目现状分析3.2.1. 市直各部门、各区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的现状a)市直各部门已连接上统一的政务网 b)已建立市级网上行政审批大厅c)我市已有个跨部门的审批服务大厅d)我市个区和个开发区已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和审批系统e)全市个市直部门建有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综上所述,我市具有较为成熟的市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条件。3.2.2. 行

37、政审批服务信息化的主要不足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办事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企业反映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可以一门受理、办结,到市里办事还得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二是部门办事窗口及网络建设分散,标准不统一、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非常突出;三是所有事项都实现网上审批在短期内还难以实现,“网络集中”还难以替代“物理集中”;四是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各区均单独设立了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机构,但在市级层面,没有明确区级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市监察局实际承担了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3.2.2.1. 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亟待完善3.2.2.2. 各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3.2.2.3. 缺乏

38、市级行政审批服务的互联交换平台3.2.2.4. 公共资源交易与公共服务较为分散3.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3.1. 项目建设是解决当前行政审批诸多问题的要求我市审批服务窗口经过几年的建设和探索,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企业反映办事难、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是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a)企业办事难的问题依然突出b)网上审批短期内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c)监督难以真正到位3.3.2. 项目建设是完成地方发展规划的要求3.3.2.1. 符合市“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规划3.3.2.2. 符合中央相关政策3.3.2.3. 符合省相关政策

39、3.3.2.4. 符合市委相关政策3.3.3. 项目建设是赶超国内发达城市先进水平的要求3.3.3.1. 国内副省级城市行政审批现状经过近六年的建设(从2003年起),我国各省市基本建成了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在省会城市基本建成了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成为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政务服务、中介服务等一体的综合行政服务窗口和集中办事机构,成为政府对外办事服务的第一窗口。我国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较好的有青岛市、广州市等,这些行政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市级审批的集中网上办理。全国其他副省级城市行政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如下表3-2:城 市建成时间建筑面积主要功能入住部门窗口人员哈尔滨2004年31

40、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45135长春2002年38646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便民公共服务41343沈阳2007年15000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便民公共服务45400大连2002年150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37300济南2004年29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28178杭州2005年13000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监察、社会服务62300宁波2004年10000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监察、社会服务33210深圳2004年5114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40253广州2008年140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31450成都2004年140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433

41、50青岛2008年26000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便民公共服务52410西安建设中57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天津2004年26653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社会服务、85480表3-2 3.3.3.2. 各地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现状1、广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2、青岛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3.3.3.3. 上海市行政审批信息化和资源共享经验借鉴 3.3.4. 项目建设的政务应用目标一、关于入驻部门和单位二、关于入驻项目三、关于入驻人员四、关于中心面积第4章 项目需求分析4.1.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当前,我市正在进行的治庸问责、优化投资环境的工作,其中的重点在于行政审批事

42、项的清理,对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为此在着手进行两大方面的相关工作,一是对全市各局委办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流程的梳理、二是对全市各局委办的行政审批目录体系的梳理,并将在上半年形成比较完善的成果。这将成为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特别是统一行政审批系统建设的主要业务依据。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全国其它城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市民之家功能主要定位于为法人、公民和其他组织提供优质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具体包括五个平台:4.1.1. 行政审批大厅各种审批方式场景分析在所有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局委办进驻行政审批中心后,实现收件、办理人员的物理集中,由于各局委办网上行政审批软件系统的使用水平不一样,网上

43、并联审批方式还没有真正实现,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会存在着多种审批方式,这些方式概括起来有如下三大类共计九种(表4-1):类别模式现场窗口审批类单一部门审批类(1)委办局窗口审批(窗口即办件)(2)委办局窗口与单位后台的协同申报及审批(窗口与后台联办件)(3)委办局窗口受理和委办局单位联合审批(委办局内部承诺件)多部门协同审批类(4)委办局窗口受理与审批大厅内单位之间联合审批(窗口之间即办件)(5)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及委办局联合审批(跨局委办联合审批件)(6)市级行政审批与区级行政审批联动(市区联办件)(7)市级部门和国家(省直)垂直管理部门的联合审批(市级垂直部门联办件)全程网上审批类单一

44、部门审批类(8)门户网站申报、单一部门受理、部门后台审批(网站与单一单位联办件)多部门协同审批类(9)门户网站申报、受理及多单位前后台联合审批(网站与多单位联办件)表4-1 单一部门审批1.委办局窗口审批(窗口即办件)2.委办局窗口与单位后台的协同申报及审批(窗口与后台联办件)3.委办局窗口受理和委办局单位联合审批(委办局内部承诺件) 多部门协同审批4. 委办局窗口受理与审批大厅内单位之间联合审批(窗口之间即办件)5. 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及委办局联合审批(跨局委办联合审批件)6. 市级行政审批与区级行政审批联动(市区联办件)7市级部门和国家(省直)垂直管理部门的联合审批(市级垂直部门联合审

45、批件,比如和海关的联合审批) 全程网上审批8门户网站申报、单一部门受理、部门后台审批(网站与单一单位联办件)9门户网站申报、受理及多单位前后台联合审批(网站与多单位联办件)每一种审批方式的场景描述如下。4.1.2. 行政审批系统业务流程分析4.1.2.1. 行政审批系统工作模式分析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模式为:网上受理、网上预审、协同办理、网上监察,建立“一站受理、内部协同、限时办结”的机制,建设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交互式网上审批业务系统;实现网上预约和预申报、中心现场申报、中介机构联办的一条龙服务,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区级行政审批大厅与市级行政审批大厅之间的联动,从而实现行政审批

46、事项的计算机联网处理。行政审批系统的业务处理以行政服务中心为中心,同时支持网上审批与中介服务机构代理。该审批业务模型是一种“审批大厅窗口、网站统一受理,管理机构协调分办,相关部门分头办理,结算中心一次收费,审批大厅窗口最终办结”的跨单位的审批工作模式。 根据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中心的业务办理主要有四种类型:单个部门现场办结;部门窗口和部门协同审批办结;现场多部门协同审批办结;多部门窗口与部门协同审批。4.1.2.2. 网上申报各系统协同工作场景社会大众、企业可通过“中国”门户、中心政务门户和各单位的门户网站申报项目,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窗口受理接受申请和相关资料,并通过短信、邮件告知申

47、报者受理、审批状态和审批结果等信息。4.1.2.3. 大厅申报各系统协同工作场景社会大众、企业代表到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进行申报,在相当一段时间还是申报的主要形式。申报者可以通过综合窗口申报,也可以到各单位窗口申报,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逐步过渡到统一窗口受理。4.1.3. 行政审批系统的系统处理流程全市统一的审批系统的必须满足全市各业务部门的需要;统一受理和各部门受理相结合的方式;门户受理、预约、查询等;要能与区级行政审批、委办局审批系统的协同;必须能支撑市民之家的内部运行机制“一门受理、政务公开、并联审批、职能归并、绿色通道、统一收费、首席代表、重大项目”的灵活定制;要能支持集成推送服务功能等

48、,根据窗口办理的特点,该系统必须能处理多种状态和事件:受理业务、待办业务、已办业务、草稿箱、不予受理业务、业务托管等多种业务工作模式。4.1.4. 并联行政审批的系统处理流程并联审批是本系统的核心应用,充分展现了行政审批工作的高效能。网络并联审批有两种方式,群众既可以按照传统方式,在行政大厅递交纸质材料,也可以通过政务门户网站直接注册登录递交电子材料。1、 按照传统方式,受理单位在窗口接受群众的申报材料后,完成初审,并根据行政审批事项的管理程序,分别按照同时并行审批,或者按顺序先后审批的方式,最终形成审批结果;2、 按照网站方式,系统成为嵌入网站的组成部分,对电子申报材料按照权限自动进行审批登

49、记和初审,并进入并联和串联的审批处理流程,最终形成审批结果。3、 审批结果既可以直接在政务大厅的信息反馈系统中查询,也同时发布到政务门户网站的相关栏目,供群众登录查询。4、 所有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均可以按照权限、时限进行控制,并对每个操作环节进行后台监管。4.1.5. 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业务流程分析4.1.5.1. 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建设交易主要是针对工程类的项目进行招标,工程建设交易的类型可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直接发包三种招标方式。其中以公开招标为主要的招标方式。工程建设一般可分为一类工程和二类工程,具体属于哪一类是由工程的规模和工程的总金额决定的。工程建设交易的一般流程包括:招标人

50、工程项目进行登记、发布招标公告、投标人进行投标报名、对报名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发放招标文件、招标人勘察现场、答疑、编制标底、邀请监督、抽取评标委员会成员、开标评标、发布预中标公告、发出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 4.1.5.2. 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业务管理产权交易主要是针对的所有权进行交易,产权交易的类型可分为多种,根据交易的类型不同,可以定制不同的交易流程。产权交易的一般流程包括:产权交易方案登记、受理/产权科、审查/监督科、审查/副主任、审查/主任、发布公告、资格审查报名清单、组织现场踏勘答疑、开评标、中标公示、发送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4.1.5.3. 政府采购业务管理政府采购的采购方式包括:1

51、、公开招标2、竞争性谈判3、邀请招标4、单一来源采购5、询价采购6、代理采购一共六种采购方式。政府采购的招标流程主要有:申报采购计划、受理、立项、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投标、开标评标、发布预中标公告、发出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采购招标方式不同,招标流程也有所不同,其中以公开招标为主。4.1.5.4. 土地交易管理土地出让交易主要是针对土地的使用权进行交易,土地出让交易的类型可分为土地招标、土地拍卖、土地挂牌三种进行招标。其中以土地挂牌为主要的招标方式。土地出让交易的一般流程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申请登记、受理/土地科、审查/监督科、审查/副主任、审查/主任、签收/国土局科室、审查/国土局分

52、管副局长、审查/市长、发布公告、资格审查报名清单、组织现场踏勘答疑、开评标、中标公示、发送中标通知书、缴纳土地出让金、签订合同。4.1.6. 全程电子监察业务流程分析市纪委监察部门主要对全市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综合分析和数据的筛选应用。针对不同的行政审批部门其监察过程也不一样。4.2. 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2.1. 信息系统需求市2008年确定纳入各区政务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项目平均 项,公共服务项目平均为项,纳入市直部门审批窗口的行政审批项 项,公共服务项目项。市、区两级共办理行政审批和各类公共服务事项万件,其中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办件万件,市直部门审批窗口办件万件,提前办结件占

53、到总量的%以上。年月以来,建设工作专班对市行政服务中心功能需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及论证。通过开动员会、下发表格登记、到单位调查和请相关单位到监察局座谈的方式对全市个单位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的内容包括:行政审批事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备案、公共服务)、现有窗口数、现有工作人员数、现有大厅面积、现有网上审批系统、网络连接等;对各单位计划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内容包括:计划进入人数、办公室数、会议室数、面积数、中介机构进入数等。随后,监察局会同信息产业局一起,对计划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各部门和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和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内容包括:行

54、政审批事项相关的应用系统建设情况及其支撑网络的连接状况、审批事项办理的前置条件及并联审批需求、对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及建议等。4.2.1.1. 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机构与工作室需求分析拟入驻中心的部门和单位总数为个。个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的部门和单位中,市直部门个,供水、供电、供气等配套的公共服务行业单位个,邀请入驻的海关、省外汇管理局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个。公共资源交易部门为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市土地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办、市农村产权交易所、市医用物资采管办(预留)和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其中成建制入驻中心的部门和单位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和市农村综合产

55、权交易所。计划进入市民之家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单位有: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含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市土地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办、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市医用物资采购平台、知识产权交易所等。4.2.1.2. 进驻单位现有网络系统、审批软件情况统计分析在统计中把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备案、公共服务以及法律法规新增和省委托和下发事项等五项内容进行累计为表中的“事项数”;把各单位的现有网上审批系统分为:无;市统一下发(市发);自行开发等三种情况;各单位网络连接分为同市政务外网连接和未连接两种情况,其余为进驻的人数、需要的办公室、会议室和中介机构进驻的人数。4.2.2. 信息量分析整个行政中心工作人员并发

56、访问量理论最大值为725,加上各个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按2000进行估算,在内网峰值并发访问量不小于1000外网峰值并发访问量为1万网络出口带宽为10G的情况下,保证系统在业务高峰期间能稳定运行。同时保证在业务高峰期,应用系统内在线事务处理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秒,跨系统在线事务处理的响应时间不大于5秒,应用系统内查询的响应时间不大于3秒,应用系统内统计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0秒。从而保证未来5年内,在年增长20%的处理能力的情况下系统能够满足应用需求,切实保证项目的投资效益。根据整体网络状况,分为外部网络:包括政务外网公安网互联网;内部网络:分为办公区,部门专网,市民查询区,其他业务网络接入区,

57、网络管理区,数据中心区,政务专网接入区,安全数据交换平台等等。其中办公区,市民调查区,其他业务接入区(门禁控制系统,摄像头等),网络管理区,政务专网接入区,以及外部网络中除互联网外的所有网络区域等,网络流量较小,因此各采用1条千兆线路(有冗余的链路的话则需要两条),负载不超过2Gbps的网络流量。而数据中心区、外部网络中的互联网,由于数据业务量较大,则建议采用千兆的线路接入,各采用1条千兆线路(有冗余的链路的话则需要两条)。安全数据交换平台由于下行接入了一条10GE和3条多千兆链路,因此应采用2条万兆线路(有冗余的链路的话则需要四条),负载不超过10Gbps的网络流量。因此建议网络交换区建设总

58、带宽为10Gbps的网络骨干。另外,作为市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的核心和枢纽,应当实现市级数据交换枢纽的应用和市级信息处理中心的应用,7大应用软件系统的应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综合办公、公共资源交易、统一收费、公共资源目录体系、政务门户网站)、网络和系统管理、投诉呼叫中心、安全及系统管理等,如此复杂的应用,需要有相应性能和数量的服务器群集予以支持。因此建议,在一个适当的数量基础上,逐步配备高性能服务器和高性能小型机,配套“桌面云”系统,形成结构合理、负载均衡的服务器集群,并在远期,逐步建立一个“公有云”的后台计算和应用的融合框架。4.2.3. 信息系统处理能力要求根据上述分析,建议系统体现如下要

59、求:1 具备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支持100T以上的总数据量的存储和管理。2 具备良好的并发响应能力,整体响应性能在5s以内,正常情况下内网并发访问量应不小于1000。3 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在外网有1万个用户并发访问时,系统仍能稳定运行。4 在非业务高峰期间,应用系统平均响应时间要求如下:应用系统内在线事务处理的响应时间不大于3秒,跨系统在线事务处理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0秒,应用系统内查询的响应时间不大于5秒,应用系统内统计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5秒。5 在业务高峰期间,应用系统平均响应时间要求不超过非业务高峰期间平均响应时间的1.5倍。6 系统必须支持5年内年增长20%的处理能力要求。7 应用系

60、统并发数设计应该支持30%的冗余,保证系统在业务高峰期间稳定运行。8 具备完备的信息安全体系,能对登录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并跟踪用户的操作,进行安全审计。9 应具备良好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对数据采取集中管理和存储的模式,数据库结构设计良好,具备迅速的数据检索能力。10 服务器以统一安全目录的组织模式进行分布。11 应具备较强的容错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服务器组采用集群模式。12 数据交换应符合市及市政府现有的数据交换体系。13 在不考虑有线或无线网络带宽影响的情况下,文本信息交换的响应时间应控制在1s以内,采用消息中间件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14 应具备高度的灵活性,能适应日常业务变更的需求,实现“零代码”方式的系统管理和维护。15 平均桌面链路能力:1000Mbps,内部主干10000M。16 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