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扶持重点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82538447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5年山东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扶持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年山东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扶持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年山东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扶持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2015年山东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扶持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山东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扶持重点(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2:2015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扶持重点一、电子信息1、进一步发挥软件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重点支持开发大型行业应用软件、智能移动终端应用软件、云计算平台核心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软件产品。2、解决信息产业“空芯化”问题,重点支持存储、处理、传感、信息安全等专用芯片的设计、检测、测试及封装关键技术研发。3、进一步提升数字化产品的创新水平,重点支持智能网络家电、汽车电子产品及控制系统、智能终端以及各类磁光开关、光纤联接器、专用器部件等电子产品的研发。二、先进制造开展智能制造创新工程。重点研发高档数控机床、柔性加工单元、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及行业专用重大装备;开

2、展装备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攻关,重点支持3D打印、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表、精密丝杠、伺服机构等智能测控装置和基础部件研发,提升我省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三、新材料1、推动特种陶瓷材料的创新发展,重点突破钛酸钡、氧化锆等细陶瓷粉体关键制备技术,研制陶瓷喷墨打印材料、透波陶瓷、防弹陶瓷、贝壳质降解性陶瓷纤维材料等高性能功能陶瓷材料,满足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国防等行业的需求。2、增强特种纤维材料产品质量稳定性,推动产品升级。重点突破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轻量化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的加工生产关键技术,并实现自主规模化生产,为航空航天、船舶制造、轨道交通、新能源等提供国产基础材料支撑。3、增强

3、高分子材料创新能力。重点突破特种、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加工生产关键技术,开发阻燃、耐高温、高工艺性能、功能化和环境友好型的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在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医疗器械、军工等领域的推广应用。4、提升特种金属材料制品技术水平。围绕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包装、印刷、建筑装饰、电子家电、军工等领域,开发高速铁路用钢、高等级船板钢、高密度合金钢、不锈钢,铜、镍等高精度粉末冶金件,高精铝板带箔、铝合金压铸件,高性能专用铜材,镁制品深加工产品等特种金属材料制品。四、新能源1、提高我省新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电网稳定性,有效解决分布式能源大规模接入的瓶颈问题,重点支持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与储能、分布式供能、输变电

4、设备智能化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2、提高太阳能、风能专用装备及零部件技术水平,重点支持单晶硅、多晶硅、有机薄膜等光伏电池材料研发,支持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光伏与风电机组配套核心部件及系统装备的开发。五、交通运输1、巩固我省在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领域中的优势地位,重点研发特种重型车辆、高速列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其关键零部件等制造技术及产品。2、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重点研发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组及管理系统、高效电机驱动系统、轻量化车身技术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及总成产品。六、现代服务业1、加快“智慧山东”建设,重点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综合集成创新,强化服务模式创

5、新,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医疗、数字旅游、数字社区、智能交通等新兴服务业态,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2、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引擎作用,加快科技文化融合发展,围绕文化内容创作、生产、管理、传播与消费等各个环节,重点支持版权保护与管理、数字媒体、文物保存与修复等关键共性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促进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创意设计、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3、推动我省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重点支持产业链协同、客户服务、制造资源服务、远程故障诊断与服务、大修维护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开展产品设计、快速成型、在线诊断等现代制造服务。七、化工及建材

6、为促进我省化工及建材产业转型升级,研发清洁燃料生产、重油深度加工、含硫原油加工和增产柴油技术及装备开发乙烯、丙烯、芳烃等深加工产品;研究开发新型合成橡胶、橡胶助剂和高性能轮胎,提升橡胶轮胎产品档次,满足工程机械、航空等行业的高端需求;研发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低污染和使用方便的新品种农药及生物农药;研发建材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开发高性能功能玻璃、新型微晶陶瓷地板、新型墙体材料和高品质耐火材料等高端建筑材料。八、轻工纺织1、为促进纺织行业转型升级,重点研究开发高端医用、过滤与分离用等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和新型纺织纤维材料与面料,提升纺织产品档次;开发少水和无水染整技术、节能环保型染料和助剂,促进纺

7、织行业节能减排;实施数控一代工程,开发高端纺织装备与配件,加快提升纺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2、开展咼档纸及纸基材料关键技术攻关。以提咼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加强高端特种纸、功能纸以及纸基过滤材料、装饰材料、再生纤维膜等纸基新材料的绿色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开发医疗健康、航空航天、能源储备、生物医学检测等行业应用新产品。九、智慧农业1、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开展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研发,重点加强农业物联网、农业云服务、移动互联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动植物生长模型技术、农业生态和病虫害预测预警技术和农业现场信息、动植物生命体信息的数字化检测、关键感知技术及装备和农业无线传感网络、通信技术及装

8、备。2、农业管理精准化。开发农业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挖掘等技术,研究数据资源整合标准、统一标识和规范协议等,研发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农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开展农业生产过程、环境与资源、市场和消费监测预测。3、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开展生鲜农产品现代物流保鲜技术、农产品物流过程品质动态监测与跟踪技术、农产品物流装备与标准化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十、农业生产技术1、增产增效生产技术。开展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技术研究,重点进行作物、蔬菜、林果、中药材的节肥、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畜禽、水产品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研究,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相配套的标准化技术体系。2、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

9、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资源高值化利用,重点开展主要农产品高值化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与示范。突破农产品活性营养物质提取制备技术,开发高附加值农业精深加工产品。3、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技术创新,突破人工智能生产、精准监测控制、农产品药残快速诊断检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的全程质量控制。十-一、农业生态安全1、绿色农业投入品。突破高效生物制剂、生物反应器等农业生物关键技术,加快创制高效新型生物疫苗、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地膜、饲料用酶制剂、生物土壤修复剂等投入品。2、无害化农业生产。突破农业化学品(化肥、农药、添加剂等)减量化、水肥

10、利用低影响一体化技术、重金属原位钝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生产措施调控等关键技术,提升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关键技术。3、农业灾害预警及防治。研发农业灾害监测预警新技术,建立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重大生物灾害、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生态调控技术、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实用技术、农业干旱、低温冷害和霜冻灾害防灾减灾实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快速诊断、应急处理技术及配套产品。十二、农机装备重点开展多功能农机装备研发与关键技术研究,攻克农机装备关键零部件、先进制造工艺、光机电液多元融合复杂机电系统集成技术,重点进行棉花、花生、蔬菜的种植与收获装备的研发

11、,研制施肥、施药、节水灌溉及秸秆还田等技术装备,农产品产后减损、精选分级和节能仓储技术与装备,林果业农机装备,畜禽和水产规模化养殖技术装备。十三、临床医学1、加强临床诊疗技术规范的提升。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在重大多发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开展诊疗技术和标准研究,围绕重大疾病研究一批创新性强、有特色的疾病诊疗新技术和新方法,形成系列临床诊疗规范,提升临床实际医技水平。2、重点开展新型诊疗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生物标志物、重大疾病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基因组技术、蛋白质组技术等前沿技术研究,开展分子诊断、免疫诊断、影像诊断

12、、生物治疗、微创治疗、介入治疗、再生医学等诊疗关键技术,强化理论和技术支撑。3、基层医疗适宜技术推广与健康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县级人民医院,以省市医院为技术依托,针对危害或影响广大基层群众健康的农村常见病和慢性病,筛选、推广适用性强、操作简单的基层常见慢性病治疗适宜技术,同时建立远程医疗、监护、教育及医院信息化等多位一体的常见多发病防治服务体系,开展中医药现代诊疗技术和民间验方的挖掘整理及推广。十四、生物技术1、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开展微生物细胞与分子的功能优化改造研究、微生物发酵及其下游工艺研究,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开发生物聚合物、生物基材料及平台化合物、生物有机醇、有

13、机酸等化学品生产新技术。加快推进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糖工程产品规模化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2、酶工程技术。进行新酶评价、酶蛋白分子改造、克隆酶高效表达制备与酶工程化应用等新技术研究,开发新型酶制剂,发展基于酶蛋白、酶系、全细胞生物催化功能的工业生物催化技术,开发有机化学品合成的环境友好生化通道。开发新型酶制剂,发展全生物制浆、生物制革和生物脱硫的清洁生产工艺,加快生物制造技术推广应用,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3、微生物菌种选育与分子改造技术研究。优化微生物代谢功能与酶活特性,发酵过程控制与清洁工艺研究相结合,开发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生物合成的新技术体系。十

14、五、新医药1、生物技术药物。围绕基因工程和新型疫苗等创新前沿和关键技术,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加快重组单克隆抗体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新型重组蛋白质药物、重组单克隆抗体药物、血液制品、干细胞技术与产品、重组疫苗和核酸药物、生物诊断试剂等研发。2、创新小分子药物和新型药物制剂。重点突破活性化合物高效合成、手性药物合成与拆分、药物晶型研究等关键技术,加快开发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的源头创新实体药物、品牌通用名药物、以及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代谢性疾病、抗感染性疾病(抗耐药菌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老年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等我省优势品种。积极推进缓控释、靶向、透皮、黏膜、载体给药系统等

15、相关技术和药用辅料的开发,实现微球、脂质体等药物的产业化,形成在国内的领先优势。3、传统原料药改造提升。重点发展与主导原料药相匹配的精细化工产品、医药中间体,促进产业向上游延伸。支持改进生产工艺,缩短工艺流程,减少污染性大的原材物料使用,用酶法工艺来代替化学合成工艺,用生物工程技术改良菌种和发酵配方来提高抗生素发酵单位等。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4、创新医疗器械。重点开发适于基层医疗单位使用的多功能、小型化、智能化数字诊疗仪器设备;重点支持残障人群和老年人群的生活保障辅具开发、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开发可降解生物材料、体内植入材料、表面改性及生物功能化修饰技术、生物材料纳米

16、制备技术等,形成技术和产品优势,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大量取代进口产品。5、生物诊断试剂。选择市场需求大、检测迅速准确的临床生化试剂、免疫诊断试剂包括肿瘤、微生物、组织细胞、遗传性疾病等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培育发展分子诊断技术和产品;同时开展分子影像诊断试剂、高通量生物芯片等产品的研发。十六、中医药现代化1、中医药重点病种的防治与中医新型诊疗技术。对中医药重点优势病种(如高血压病、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周围血管病、妇科病、骨伤病等),进行病证结合诊断标准、辨证规范、临床实用技术操作规范、中医药诊疗手段和方法等研究,形成疗效显著、易于推广应用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研制具有中医特点的诊疗仪

17、器设备;探索中医四诊客观化、规范化方法。重点研究人体功能与自觉症状评价客观化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2、中药新药研制与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规范化种植、炮制加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评价技术等。突破中药研制中的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剂、辅料生产等技术,重点支持符合中成药生产特点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开发。开展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和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相对明确的现代中药研发,包括用于生育调节和生殖保健产品的开发研究;以中药为基础的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和以中医诊疗技术为基础的医疗保健器械、以及中药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绿色产品的开发研究。十七、

18、海洋科技以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和培育新兴海洋产业为目标,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配套关键核心技术、海洋新能源关键技术、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及产品、海洋生态修复研究以及海洋精细化工关键技术。十八、公共安全1、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开发食品危险性评估与溯源和快速预警系统、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实验室和现场快速检测等技术、装备和标准等。2、社会安全与监控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开发数字化与智能化涉及缉毒、新型犯罪形态的刑事侦控、现场勘察、物证信息采集与检验鉴定等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城市交通拥堵疏导模型和辅助决策系统。3、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开发地震早

19、期预测、气象灾害精准预测、各类新增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加工处理及分析应用技术、监测预警、影响评估技术等4、重大事故预警与救援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大型工业、煤矿、大型复杂建筑、燃气管网和电网等重大工程与公共基础设施安全规划设计、预警、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标准,城市生命线系统抗灾关键技术,城市大型复杂建筑及重点交通枢纽安全运营关键技术,重大工程与公共基础设施重大事故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等。十九、资源与节约1、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综合利用技术。重点突破废旧电视、冰箱、电脑等大型废旧家电,以及小型消费类废旧电子电器产品低成本和成套化拆解分选、分离提纯和产品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和设备,实现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综合利用。2、废旧

20、高分子材料资源化利用技术。重点突破废旧高分子材料高效分离、复合改性、高端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与装备,提高清洁利用水平与再生产品品质,支撑综合利用率超过95%。3、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煤层气、煤系共伴生矿、稀土、钒钛磁铁矿、金属矿高附加值利用和精深加工技术,以及煤系共伴生资源深加工和利用技术与装备等。4、节能技术。重点研究开发建筑节能、绿色再制造、可再生能源等节能技术、标准与设备等。5、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电力、造纸、钢铁、化工、纺织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矿井水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技术等。6、循环生产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石油化工、盐卤化工、矿产与冶金、电力、造

21、纸、食品、医药、机械与装备制造业等循环经济中关键技术等。二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开展针对火电、钢铁、建材、化工、冶金等重点污染行业的工业废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重点研究开发近海浒苔及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复合型湿地自流净化污染河水技术、重金属污染局部区域地下水的修复技术及检测设备等。3、饮用水源地放射性应急安全保障技术。重点研究以放射性核素去除为目标的水处理技术与工艺。4、细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重点研发细颗粒物(PM2.5)污染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团聚技术、超细粉尘高效捕捉技术、高效袋式除尘、水膜

22、除尘、静电除尘、高效电-袋复合除尘、车用汽柴油发动机颗粒物捕捉技术、汽油发动机高性能三效催化技术以及耐高温高效低阻过滤材料等关键技术与装备。5、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重点研发车用柴油发动机颗粒物捕捉技术、汽油发动机高性能三效催化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及其装备、SCR高效催化器、燃油清洁化技术等。6、大气环境监测预警技术。重点研发固定污染源连续监测技术、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烟气污染在线监测技术、挥发性有机物和重金属全参数在线监测技术、激光雷达遥感实时监测技术、三维立体监测耦合技术、大气环境质量预报与预警技术等。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包括餐厨垃圾

23、),重点突破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均质预处理、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填埋气体提纯与燃气利用、垃圾高效能源转化及二次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与装备。8、餐厨废弃油脂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生物柴油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技术、基于废弃油脂的采油用表面活性剂合成技术,实现餐厨油脂在油田化学领域的应用,生物柴油钻井液生物毒性比柴油钻井液减小50%以上。9、农药及重金属残留修复技术。研究低、中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及联合修复技术,典型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关键技术,土壤/地下水污研发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生物有机肥、菌肥,进一步改良土壤结构、调节土壤微生物菌群,增强土壤透气性和有机质含量,开发重度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

24、术研究与工程设备。二十一、城镇发展与其他社会事业1、绿色建造与施工关键技术。重点研究能源与资源优化配置及节约利用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绿色建造、拆除施工技术、建筑围护结构模板与保温板一体化技术、现浇混凝土夹芯板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绿色建造工程仿真技术、建造现场废弃物减量化及再生利用技术等。2、智慧城市建设关键技术。重点研发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安全建设相关技术,构建国内先进、安全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的智慧城市综合体系。3、科技文化社会融合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开发推动科技文化社会融合发展,民俗文化传统继承与保护,脆弱易损文物本体、文物保存与修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旅游区生态与景观环境保护等技术和方法。研发科技项目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评估与分析监测技术,建立监测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