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味之我见

上传人:letao****18521 文档编号:82524640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语文味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语文味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语文味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关于语文味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语文味之我见(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语文味之我见 前天,随同中山市东北师大研修班赴阜沙中学听了一节语文综合实践课。老实说,课不错,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搜集整理家乡阜沙历史特色等资料的同时,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一份家乡自豪感也得到潜移默化熏陶。但是,正如段老师评课所言,这里节后一个问题使我不得不陷入沉思:何为语文味?何为语文老师味?说这个话题,我想讲一个事例:本学期我用市里作文教学大赛的初三作文题:守住给我所教的初二同学作为作文题,简单讲了要求,一节课交文。之后,在众多题目中(守住信念、理想、友谊、追求、自尊、尊严)一个题目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守住妈妈的味道,当时我眼睛一亮,被这个题目紧紧抓住了。马上有了一睹为快的冲动。那

2、是一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同学深情的叙述了妈妈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就是在厨房出来时满身的油烟味道;妈妈的味道,就是做家务劳累的满身汗水的味道后来因为家境所迫,妈妈外出打工,所以小作者非常留念妈妈的味道,多想永远守住妈妈的味道。由此我想到自己,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对它的爱已经深入骨髓,埋得太深,反而平时不易察觉了。比如,前两年,承担学校语文课题的同时还担任初三毕业班课,几年下来,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学校照顾我,多招了名语文老师,我退出去繁重的语文教学,专心管理学校教学工作。而去兼任两个班历史。老实说,历史没有作业,教材简单,的确非常轻松。同事们都羡慕我。可是我却找不到自己了。每天机械地在课堂和办公

3、室来去,没有乐趣,没有激情,枯燥无味。于是产生了一种迷茫,困惑。本学期,我校一名语文老师被派往罗定支教。于是我重返课堂。说心里话,站在语文课堂上,一份自信油然而生。一种乐趣随之产生。这是别的学科不能比拟的。可能就是语文味与众不同吧?回头再说这节实践课,如果老师能让学生搜集一些类似描写岭南水乡诗词名句整理出来,学生们就会不仅仅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而且还能通过诗词名句的搜集,陶醉在如诗如画岭南美丽风情之中。另外,这节课,学生活动比较多,分组介绍了各自的收获,最后教师布置了练笔:写篇简短的解说词,向游客介绍阜沙的风土人情。这个设计非常好,将这节综合实践课落到实处。遗憾的是:这里老师没有抓住机会,从

4、语文的角度点播指导。在后来学生读写好的解说词过程中,也没有及时点评鼓励。而我认为,学生的发言或者读作品,恰恰是课上的生成部分。一名语文老师按着教案设计一步一步走下来,即使很成功,也仅仅是预设充分。而我们应该更看重生成部分。同行人士都明白,生成部分才更精彩,那里会闪烁着学生着智慧的火花,作为语文教师,不及时抓住好的生成,那火花就会瞬间泯灭,造成遗憾。这节课我觉得老师恰恰没有很好的把握生成。在一个同学读了自己精彩的解说词后,老师没有精彩的评价,没有热情的鼓励,仅仅简单的“嗯”了一声就叫下名同学继续发言了。这时我的感觉是非常失落,心里突然很空,很想带头鼓掌,来鼓励这名同学。其实,这里涉及的就是语文味

5、。我觉得做语文教师的,首先应具备的,就是能让学生能感受到语文之美的语文味。这“语文味”是朗朗的书声,是对字词句篇的深入揣摩,是教师的真情投入,是教师的妙语连珠、引经据典的旁征博引,是教师热情的肯定与鼓励其实,不是每位教师都有能力来应对课堂上学生无法预测的质疑,从实际出发,这位老师的做法,更适合我们大多数教师。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不去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一、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做语文教师的,首先应具备的,是能让学生能感受到语文之美的能力。用下面案例说明:案例:明天不封阳台 这是我校陆聪灵老师的公开课,课最成功之处是学生的情感全

6、部被调动起来了,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主动、那么投入地学习,之所以能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源于这节课有浓浓的语文味。 陆老师抓住文中几处关键而精彩的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品味出语言文字的魅力。 “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 这里的“蜷缩”、“蹲”、“瞪”、“望”、“伏”、“盯”等词生动形象,把鸽子的惊恐通过描写鸽子的眼睛、动作表现出来。使学生明白: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动物的眼睛,同样也是心灵的窗户。 这一段话的反复咀嚼玩味,在读中品味感受,读出

7、了语文味。二 什么是“语文味” 什么是语文味呢?怎样在一节课中体现语文味,确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语文味,就是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有人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从洋溢着语文学科的个性氛围和个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使师生共同发展。我理解的就是我们每次训练重点中提到的“学习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其实“怎么写的”就包括这种“表达方法”。全国著名教育家王崧舟说:“具体地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专家们根据语文课程和教学的特点对语文味初步作了如下界定:所谓语文味,从内涵上说,是指

8、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上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文本(教材)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语文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语文味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语文味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味的教学。 这一界定有以下几点值得强调:(1)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给人的一种感觉,一种体验,这种感觉或体

9、验具有令人欢愉的、吸引人的魅力。(2)语文味只有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形成。(3)语文味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来获得。(4)语文味是文本、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因此语文味包含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学习个性、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意味着:如果缺乏这些个性因素,仅仅教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不一定有语文味,或者说语文味不一定浓。(5)语文味是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教、学出语文味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准确的说,语文课教出语文味是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出语文味,最终具有人生幸福感才是目的。因

10、此,语文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这样,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涵养学生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久而久之,学生身上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即文化味,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健全人格层次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具有了获取人生幸福(特别是精神幸福)生活的能力和素养。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味的教学,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味是有中国特

11、色的语文教育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归宿点和立足点,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有可能建立具有中国特征的,因而与现有的移植西方的体系可以对峙互补的汉语文教育美学新体系。三、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这“语文味”是朗朗的书声,是对字词句篇的深入揣摩,是教师的真情投入,是引经据典的旁征博引要使语文课有“语文味”,教师必先有“语文味”。教材钻研要深,课堂语言要美,环节设计要精,教学形式要活,意境蕴味要雅要使语文课有“语文味”,学生也应有“语文味”。当然,这“语文味”不是教师要求才能得的,它是教师感染出来的,它是教师引导出来。我校陆老师在讲课中很重视示例,每一例无不充溢着“语文味”,每一环节的内容,总是给学生说明得很

12、细,试想,学生的发言又怎么会不是“语文味”儿十足呢?有“语文味”的课堂,“读”是线索,“品”是亮点,“美”灵魂,所以其如诗,如歌,余韵深长;有“语文味”的课堂,“平等”是基础,“对话”是手段,“体验”是目的,所以其如行云,如流水,自然而流畅。四、语文课怎么才能有语文味:1、备出语文味大处着眼小处着力2、上出语文味首先教师要有语文味。腹中诗书气自华,就是语文老师自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试想,一个语文老师,课堂出口成章,词藻丰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如,那么这样的课堂,预设也好,生成也罢,无疑都是好课。其次,评价语言要具有语文味。一个语文老师,不仅要饱学,还要使课堂充满谐趣。尤其是针对课堂

13、的生成部分。教师热情的鼓励,优美的赞词都是很好的语文味。再次,师生交流,应该充满语文味。师与生和谐,人与文和谐,情与理和谐,导与放和谐,思与悟和谐,知与行和谐师生平等,充分尊重学生,3、放出语文味像辽阔的大海,海纳百川。像大海一样开放、向科学、生活、心灵开放;像大海一样包容,包容思想的质疑、包容学习的失误、包容对话的异见、包容成长中的一切反叛和迷茫4、赏出语文味我想,新课改所追求的,只是努力将教苑中某些花种再改良,或培育出新的花种,而不是用一种花来代替满园的芬芳。学为主体,并不意味着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就是学习内容,并不意味着课堂上不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后的精巧构思与设计。其实,不是每位教师都有能力来应对课堂上学生无法预测的质疑,从实际出发,余先生的做法,更适合我们大多数教师。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不去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做语文教师的,首先应具备的,是能让学生能感受到语文之美的能力,像陆老师这堂课这样,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