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2496163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项目负责人: 陈蓉 一、课题研究1.生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及其网络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荣获福建师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2.高中生物多媒体素材库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2004全国经验交流会优秀成果二等奖。3.概念图的制作与探索及概念图策略在高中生物学新课程高三复习教学中的有效性课题研究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与福建教育学院的陈欣老师合作开展。08年9月至09年9月主要是教会学生绘制、逐渐掌握概念图这一学习方式,同时促进教师进一步明确

2、国际科学课程中常用的概念图策略的教学作用及其优缺点。09年9月至10年6月在高三生物学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概念图策略,以此来提高复习教学质量与效益,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学习生物学,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生物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专业成长。4. 2009-2011参加师大附中总课题中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与研究之子课题探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作业形式经过一年多的积极努力,最终在终结评审中荣获一等奖。课题主要根据生物 不同章节具体的特点,对学生的作业上布置形式进行了大胆改变,并通过试验进行对比,比较不同作业形式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动手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情况的差异。5

3、. 2010年6月至今参与师大附中组织的三维目标与课堂效益总课题下三维目标导向下的课堂模式建构的子课题研究。该课题主要探讨在生物教学不同类型的课题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以期实现三维目标。6.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完成了省基地校建设中省级课题高中生物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在进行基地校课题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该课题主要是建设高中生物资源库,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学案以及生物图库。二、发表论文1.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拒绝饮酒”的教学设计发表于生物学通报(ISSN 0006-3193 CN 11-2042/Q)2011年第46卷第1期2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发

4、表于CN35-1298/G刊物福建省基础教育研究2010.082.2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收录于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ISBN978-7-04-024770-14.2008.12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的困惑于探讨发表于福建教育学院学报总第119期。CN35-1240/G4 ISSN 1673-98845.2009、05“有心插柳柳成荫”从课堂教学到创新大赛发表于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第五期)ISSN 1674-5582 CN35-12986.2008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获得福建省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评选一等奖(省普教室)并入编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

5、设计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978-7-04-024770-17.听课随想、对高中多媒体素材库建设的探索、高中新课程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生物科学史培养科学素养的最好范例、从课件评比想到的(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第六期)、制约CAI开展的因素及解决方案(福建中学教学2001第10期)8.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发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获得福建师大2009届非全日制研究生优秀硕士论文二等奖。9. 学科学、用科学、讲科学福州延安中学科技教育创新纪实发表于2005年榕台青少年科技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11月)10. 学会在创新活动中继续创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选题途径的可

6、持续探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总第119期11.荔枝采后保鲜温度的研究发表于高中科技活动设计教师读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优化福建基础教育2013年第8期 1、研究背景和意义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源于美国,近年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迅速的流行起来,现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热点。而以视频为媒介的微课以其主题化和精炼化成为辅助翻转课堂实施的主要工具。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传授知识,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在运用了微课作为辅助后就变得形象生动,易于接受了。中学生物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史是联系科学和人文的桥梁,学生独立的思考往往从质疑开始。质

7、疑是学生在对所学内容深入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升华和外显科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史更能使人认识到科学家们以整个自然界为支撑,不断地观察提出问题,不懈地探索研究,使科学理论不断地进化,不断地发展。而在我们现有的课堂时间内还无法深入的去领略科学发展的历程,无法进一步的进行体会科学家们质疑与释疑的精彩。微课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利用微课资源更好的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使用在课外,服务于课堂,锻炼于思维。在微课资源中可以充分的融入自己的教学创意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科学史的学习,进而培养科学的思维和探索的能力。高中生物科学

8、史微课资源库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多方位“载体”,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2、研究目标和内容我们计划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在两年的时间中构建若干个高中生物科学史微课案例,寻求推动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有效学习。我们课题组计划构建的高中生物科学史微课的选择是以课程标准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为基础,依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创作、录制和使用。选择好案例进行开发和使用的同时进行论证分析,寻找进行有效科学史教学的方法。电教组老师提供构建素材库的技术平台,完成日常的维护,并且对老师进行培训,教会我们掌握必要的网页编辑、资料上传、视频采编、视频处理等技术。3、

9、预期创新点科学史微课案例制作和使用能有效的推动高中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开创了课程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我们会将制作成果和心得公布在互联网上,无偿提供使用和交流。在两年的研究中不断总结。4、研究方法和步骤在众多的科学史中,发展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代表的案例进行制作和使用,根据教师的不同特长开展不同内容的制作、编辑工作。结合日常的教研活动和各年段集备工作,集思广益地创作实用的科学史微课资源,满足教师和学生不同的需求。结合学校和教育学院的教学开放周,有计划地开展使用科学史微课的教学案例研讨和交流、反思工作。本本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准实验研究法,结合比较研究法、综合研

10、究法及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路线:研究步骤如下表所示:工作阶段主要完成内容完成时间起始研究阶段 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课题,专家培训和校本培训,以集备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研究具体内容。 过程研究阶段1 围绕细化的研究目标开展研究,逐步形成研究成果。组织微课案例研讨、交流和展示活动。在小片区使用科学史微课资源,提出评价建议。 2015年3月2015年12月过程研究阶段2 进行中期总结,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继续组织微课案例的研讨、交流工作。总结阶段全面总结,推出研究成果。25、成果呈现形式(1)高中生物科学史微课资源库(互联网上公开的数据库);(2)高中生物科学史微课的优秀教学案例(光盘、论文等)(3)高中生物科学史微课的有效性研究(论文、讲座等)6、条件保障(1)学校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林瑜(校长)、李绚(书记)副组长:温青(副校长) 王焕蒲(校长助理) (2)有强有力的专家组做指导(省普教室、省教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3)有兄弟学校的支持(福州高级中学、福州一中、罗源民族中学或福安三中)(4)学校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物质方面:有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经费上学校有一定的支持;培训方面:保证教师能参与省、地、市的各级专业培训;教学活动方面:组织开设观摩课、公开课和研讨课;安排各项会议的召开和教研交流活动。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