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2493906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创作构思随想:校区建设基地处于群山河流之间,东靠连绵起伏的茶山竹海,校内郁郁葱葱的树林和高低不平的地势,碧绿的湖面,构成了整个校园的基调环境。当我徜徉在山林、小径之间时,幽幽的腊梅花香,沁人心脾,婉转悦耳的鸟鸣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度假胜地。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的校园规划,不在于建筑和空间的刻意表现,不在于大拆大建,而在于对现有生态环境的吸收和利用,对现有建筑的合理改造和利用。这形成了我对这次校园规划的总体构思。 一 意 境 篇青山碧水大学校园青山碧水薄雾缭绕的茶山,绿郁葱葱的香樟林,婉转啾啾的鸟鸣,山林丛中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房子远处的山影,近处的树林,斑斑驳驳,层层叠叠,连绵起伏,全都

2、映进了湖底,大自然的神笔绘就了一幅迷人的湖光山水画。伫立湖边,心旷神怡,恍如置入人间仙境。不远处一只翠鸟正站在树枝上,全神贯注的盯着湖面,一个俯冲,扎向湖面.离城市不远的校园里,你能听到鸟儿欢快的歌唱,你能看到绿草大树恣意生长,这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学府。 二 规划篇青春的绿色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校园规划以“山”为基调,以“水”为灵魂,以 “树”为衣裳,由自然山水构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山水校园。(一)学院概况1、学院概况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是经国家批准、独立设置、纳入全国统招序列、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座落在重庆永川区,背倚国家级著名风景区茶山竹海,交通方便,环

3、境优美,校园现有占地面积678.17亩,校园绿化率达70,终年树木常青,四季鸟语花香。现有在校学生9620余人,教职员工684人,职工149人,教师535人,其中校内高级职称教师156人,中级职称教师133人;校外高级职称教师64人,中级职称教师48人,初级职称教师134人。学院教学楼、试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体育场等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现代化的主教楼可同时容纳10000余名学生同时学习。现有通用计算机房18间,专业英语语音室12间;物理实验室3间、建筑CAD实验室2间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测量、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单片机、EDA、网络技术、会计等多个多功能实验室,同时有专业美术教室

4、2间、美术作品陈列室1间、模型制作室1间以及模拟法庭1间。优雅的校园环境和现代的生活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学院扩建的规划背景和必要性自2005年底以来,由于学校成为重庆大学的二级学院,需扩大招生规模,校区的部分硬件设施尚欠完备,现有用地不能满足学校发展要求,需新征用地。学校现有用地30.94公顷(463.88亩),二期新征用地14.293公顷(214.29亩),规划学校总用地面积45.233公顷(678.17亩)。将用2至3年时间,把学院建设成为应用型多科性现代化二级学院,至2009年在校生达到12000人。(二)项目概况1、区域位置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位于茶山脚下,地处永

5、川区北面,根据永川区城市总体规划,城区北面规划为重庆职业教育城,该校区正位于重庆职业教育城的A区。2、周边环境学院东、东南靠茶山竹海,自然环境优美;西接永铜公路,北临跳石路,交通方便;西侧为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校园氛围浓厚。3、现状条件校区规划总用地面积45.233公顷(其中二期规划用地14.293公顷),基地内地貌较为复杂,地形高低起伏,其中东、东南面高,西面、西北面较低,中部和南部各有一鱼塘,鱼塘周围植被较好,一条支流从校区北面蜿蜒而过,;东部为郁郁葱葱的香樟林带,自然植被丰富。基地内现状建筑分为两类。一类是近几年新建建筑,建筑质量较好;二类是学校以前的保留建筑,已逐渐改造完毕。4、容量设计

6、校区现有学生9620人,教师 535人。规划学生规模为12000人,教师670人。(三)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4、普通高校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19925、永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6、重庆职业教育城总体规划(20052020)(四)规划原则1、 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的总体构思。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将是:教育民主化、教育职能多元化、教育结构多元化、教育社会化。学校教育的内涵由注重知识技能传授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教学为重、知识传授与身心全面发

7、展的素质教育转化。这一趋势是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2、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不是狭义的学术技术教育,而更突出通过学校环境氛围的熏陶,使学生在现代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有良好的判断力,形成优良的人格品质,透过狭隘的专业限制在更广阔的交流领域内扩展知识,适应社会复杂多变的要求。3、通过对基地地域环境的解读,学科优势的挖掘,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4、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原则。5、整体规划,滚动发展。实行整体考虑、长远规划、分期建设,充分考虑规划实施中各阶段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基于新征用地的地形地貌条件,提供合理、可行、富于弹性的开发计划和设计手段,针对规划区的开发建设,提出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形成良性

8、循环、滚动开发的机制,从而适应市场的变化。6、改革创新,产、学、研结合的原则。(五)设计理念1、把握住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顺应教育内涵、教育手段、教育设施的发展和变化,充分认识到现代大学不只是一个知识传承的场地,更是一个培育知识与人才的摇篮,是一个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点。2、研究现代校园的结构模式,制定出适合校区规模、学生规模的校园布局结构,强调教学单元与生活单元的有机结合,强调使用上的合理性。3、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绿化、山体、水面融入规划,确定出顺应山地地形的山水校园景观。(六)规划构思1、总体思路: 尊重环境地形特征及其生态结构,避免盲目建设造成环境的破坏、工程量的增加和资源、资金的浪

9、费。同时应结合基地合理布局,使规划的建筑群体与现有保留建筑和环境有机融合。结合其地域特色,将山水园林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活和交往中,通过功能、空间和景观的组织,创造具有特色的山水园林式校园。解读场地创造依山就水、绿荫环抱的山水校园。学院位于永铜公路东侧,跳石河贯穿学院,并从其西面蜿蜒而过,东与东南面背靠绿郁葱葱的茶山,基地地形层次感强,高低错落有致。山丘间大大小小的鱼塘水池,岸边郁郁葱葱的树林,掩映在树林里的校园建筑,构成了一幅幽雅、宁静的学府环境。通过对基地自然环境条件的初步分析和地形地貌的了解,规划以现有的山坡和水系为基础,除了对新征用地进行填挖整治以外,其余地段尽量保持山体原貌,体现山水园

10、林学院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基地原有的山地特征,构成了整个校园“显山露水”的景观生态网络。依托这一生态网络,建筑以多组群的形式围绕着景观轴线、开阔的湖面和周边山体等要素展开,形成一个具有地域环境特色的校园规划结构。体现人文特色的空间景观现代高等教育倡导人文素质的教育,作为校园文化载体的校园环境和建筑应该在人文素质的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校园环境是承载大学文化精神,展现其美的意境的客体,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中人文精神的嵌入,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价值,丰富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既能促进大学生现代人文精神的养成,又是建设特色校园的必要途径,挖掘学校历史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从空间的布局上体现出校园深厚的文

11、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建筑形象。规划建筑风格为现代建筑,建筑色彩以灰色为主,现有建筑的改造应与规划建筑的建筑风格、建筑色彩相协调。 2、规划定位:青山碧水山水校园“山”场地中的丘陵山体是校园的生态基础与景观特征,尊重和保护原有山脉的自然形态,使建筑以一种低密度的、散开的、不规则的有机生长的形态轻轻地散落山间。“水”根据校园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场地内多个天然湖泊,强调“山水园林式校园”的规划目标,创造出“山水之间”生动的校园环境。“树”保留原基地良好的植被,将校园空间与之有机融为一体,特别保留校区东部的香樟林带,使之成为校园独特的景观,营造山水园林式校园环境。(七)意境的拓展空间结构、功能

12、分区与与建筑风格定位正如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匠心独运的立意是成功的第一步,而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情节安排则是成功的关键。那么,一个具有特色、富有感染力的校园空间也是如此,具有“山”、“水”、“树”这三个极富特色的意象元素固然重要,但能够充分体现校园特色、唤起人们对校园文化使命的联想,激发学子的爱校之情却是围绕“山”、“水”、“树”而创造的校园空间环境。1、空间结构为充分反映学院的地域特色和专业特色,规划充分解读了场地的基础元素,由“山”、“水”、“树”构成了“一心两区一带两轴”的布局模式。“一心”指包括教学楼、图书馆、综合楼、信息中心、办公楼等建筑组成的综合教学办公区。“两区”指生活娱乐区、教师

13、生活区、体育运动区。“一带” 指生态林带。“两轴” 指生态景观轴和人文景观轴。2、功能分区规划校区分为校前区、综合教学办公区、生活娱乐休闲区、体育运动区、生态林带。各个功能区分区明确,闹静分离、互不干扰、联系方便。尤其考虑到学生大量人流来往于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的方便性、直达性。 校前入口广场区校前入口广场区位于永铜公路东侧,由入口广场、景观花坛、停车场和广场两侧的绿地组成。校前入口广场区既有利于人流疏散,同时也形成了学校的一大景观。 综合教学办公区 结合已建的综合教学楼,保留的礼堂、科技楼,改建的行政办公楼、实验楼,新建的图书馆、教学楼共同组成综合教学办公区。该区东靠茶山生态林,郁郁葱葱的

14、树木形成优美的环境,而区内南湖、翠湖、荷花湖,更增添了学校的灵气,给学生创造了优美宁静的学习环境;由于处于中心区域,不仅方便学生上课,也有利于教师办公。根据重庆职教城总体规划资源共享、土地集约利用的指导思想,由于重庆职教城总体规划已经在学校南部临高速公路的地段统一规划了实验、实训基地,因此,校内实验、实训区可供学生所设系科的实,可共享部分可利用职教城的实验、实训设施,以避免以前各校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投资浪费的局面。生活休闲娱乐区生活休闲娱乐区主要位于校区北面和南面,北面生活娱乐区(以学生生活区为主)内由学生公寓,专家公寓、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后勤办公、生活服务(小卖部、邮政所、医疗所)、

15、接待中心等生活服务设施,而荷花湖、北部山林亭榭为学生、教师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南面生活休闲娱乐区(以教师生活区为主)内由教师公寓、部分学生公寓、生活服务设施组成,而南湖、南部山林也为学生、教师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由于重庆职教城总体规划已经在学校南部500米的地段统一规划了商业服务用地,因此,规划在校内只设置了一部分能满足学生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其余的可共享职教城的商业服务设施。体育运动区规划在校前区南侧,紧临综合教学办公区布置一部分体育运功场地,不仅方便体育教学,同时也方便教师的体育锻炼;在校区北侧,紧临学生生活区也布置一部分体育运功场地,方便学生体育锻炼。生态林带校区东部的生态林带是

16、学校的生态控制区,最大限度保留物种丰富是规划生态控制区的核心,保护自然植被、保护林内生物多样化是延续和谐校园的首要前提。3、建筑风格定位新建建筑应与现有建筑风格相协调,建筑色彩以白色、灰色为主要基调,建筑外墙以普通白色或灰色面砖饰墙,屋顶采用灰蓝色玻瓦,建筑风格以现代和传统建筑风格相融合,体现校园建筑现代、典雅的校园风貌。(八)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对外交通基地西侧为城市快速交通干道永铜公路,西北侧和北侧为三级公路,学校对外交通方便。学校对外开设四个出入口。其中,南部主入口位于永铜公路东侧,南部次入口位于永铜公路东侧,方便教职工出入;西北部次入口位于跳石路东侧,方便后勤车辆出入,北部次入口位于跳石路

17、南侧。内部交通校园内部交通采用局部人车分流形式。机动车辆可利用校区交通环路,便捷地通达到主要建筑。而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则采用纯步行的交通形式。车行交通组织结合各出入口设置校园车行环路,联系各功能片区。校区车行道路网分为三级,即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其中主干道14米:车行道7米,两侧人行道各3.5米;次干道11米:车行道6米,两侧人行道各2.5米;支路7米,规划为步行道。 步行交通组织由于学生生活区分布于校区北面,教学区分布于校区中部和南部,因此,学生上下学大量人流的疏散成为本次道路交通规划的重点。规划针对学生短时间内人流集中这一特点,特别考虑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的通道联系和人流疏散场地的

18、设置。其中:通道联系方面:规划沿现实验楼开通一条10米宽步行道,缩短了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的交通联系。 道路改造:A、 主干道改造现有主干道局部仅有车行道,可逐步改造两侧绿带,作为人行道;B、 支路改造现有支路在2.9米3.7米之间,尤其是学生公寓至一教学楼一段的道路,由于路面窄,学生集中上、下课时的拥堵现象严重,规划建议改造两侧绿带各2米,拓宽为7米的林荫步行道,尤其在学生上下学时段,禁止车辆通行,以缓解拥堵现象。人流疏散场地方面:在综合教学楼北面,规划拆除一部分保留价值小的建筑,留出疏散场地。静态交通机动车停放围绕校园主环路分片布置。在校区主入口附近、行政办公楼前设置集中停车场,在校区南部次

19、入口处(临教师生活区)布置停车场,供学校教师停车。(九)景观绿地系统规划1、公共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公共空间组织在校前区,公共空间以综合教学楼前的广场和景观花坛、景观喷泉、花廊组成校前区,成为了学生活动最频繁的公共空间,校园东侧和东南侧起伏的绿化山林以及四个水体景观共同营造了安宁、大度、景色宜人的校区园林景色。每一座教学建筑的外围,都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林,为学生的学习与自修提供了优美的场所,体现了“环境育人”的教育思想。学校建筑自由而有序的布置,融入自然景观,强调以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特色景观,并充分利用保留的生态山系与水体,使整个学校融入到自然湖光山色之中。整个规划与建筑单体的设计,都致

20、力于提供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为现代素质教育提供外部条件。从群体外部空间到单体内外部空间的过渡,旨在提供多层次人与自然融合的交往空间,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遇,交谈与思辨在环境中得到创造性的升化,学生不仅在课堂内受到教育,还能在整个生活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创造性的思维。 景观组织规划景观特色以层峦起伏的山体为背景,以自然景观(树林、湖泊)为基调,建筑依地形而建,体现自然、生态的校园景观。以三条景观轴即以水系和山林作为贯穿整个校园的景观脉络,形成水系景观轴和生态林景观轴;以“教学楼-礼堂-实验楼-学生公寓”形成人文景观轴。水系景观轴以水面贯穿整个校园的景观脉络。水面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21、。聚则水面辽阔、一目了然,如南湖,分则似段似续,如翆湖与荷花湖,由水面而生的亲水平台形成临水交流与活动空间,摇曳的树影,三五成群的学子,构成了丰富多变的景观形态,并完成与水体大自然过渡。生态林景观轴以东侧绵延起伏、郁郁葱葱的山林为景观轴线,形成校园天然的绿色氧吧。人文景观轴以主教学楼为起点,沿校园干道形成丰富而层次感丰富的建筑景观带。(十)环保卫生设施规划校园内共设置室外公共厕所3处(增设2处),集中设置垃圾收集站2处(增设1处),每隔50米左右设置果皮箱。结合市政排水体制,实行雨污分流。污水经生化池处理后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就近排入水体。(十一)防灾规划1、消防规划校园道路设计为环形消防车道。

22、可供大型消防车通行,并满足消防扑救面的要求。校区消防用水单独设置环状消防供水管网系统,校区道路上设立室外市政消火栓(地上型),消火栓距离不大于120米。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不应小于150mm,建筑内设灭火器。新建重要建筑周围设管径不应小于150mm的环形消防管道。2、抗震规划结合职教城总体规划,从整体出发,贯彻预防为主,平震结合的原则,校区一般建筑抗震按6度设防,生命线工程(学校内开闭所)提高1度设防。避震疏散场地:学校运动场、停车场可作为疏散场地。避震疏散线路:保证建筑物正面间距不低于1:1,山墙间距8米。3、防洪规划现状由于校区东面、东南面临茶山,需防治山洪,规划地段内有四条自然形成

23、的冲沟,平时干涸或水流很小,暴雨时沟内水位急剧上升,甚至溢出沟槽,冲刷两侧地面上的建筑物和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校区西面临跳石河,洪水爆发时,由于新征校区西南面地势低洼,造成洪水倒灌。防治措施东面、东南面山体大力植树绿化,对已有的植被,严禁滥砍滥伐。对原有四条冲沟进行整治,临山体脚下设置截洪沟,引山洪入湖。保留校区内三个湖泊,对湖岸边坡进行整治,以增加湖泊蓄水能力。二期新征用地内在排洪沟下游设一荷花湖,增加蓄洪能力,同时在运动场下设直径1米的排洪管道,运动场周围5米宽的景观水体在山洪爆发时起疏缓泄洪作用,有利于洪水及时排放。疏导及改造泄洪沟,截弯取直,南部排洪沟采用暗管,北部排洪沟采用梯形

24、暗渠,片石铺砌,以加大排洪流量。根据调查,该地段五十年一遇洪水位线为289.4米,由于二期新征用地地势低洼,填方量很大,规划本着从既能防洪又能避免大量填方节约投资成本的原则,在其西侧河流倒灌处设置防洪挡土墙,以避免河流倒灌。防洪挡土墙可结合校园围墙设置,其顶部设计标高不得低于290米。(十二)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电力系统规划1. 电力系统现状学校电源主要由永川东站(主供)和月亮坡电站(备用)供电,供电电压等级为10KV。学校现有一座10KV开闭所和9个变配电所和一个杆上变电站。学校内供电线路老化,易发生短路和引发火灾。2. 规划原则电力供应状况须与学院的需求与能源相匹配。 变配电所的设

25、置既要考虑按近负荷中心,又要考虑进出线方便。3. 负荷预测依据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国内外城市、地区电力规划资料及相关负荷预测指标。学院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划。4. 负荷预测方法本次规划用电负荷预测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法。负荷密度指标借鉴国家有关规范、国内外先进地区的负荷密度指标。学院单位建筑面积用电负荷密度指标:序号用地性质负荷指标W/m2建筑面积(平方米)用电负荷(KW)1图书馆801493011942教学楼604422326543综合实验楼502333811694行政办公楼60345720745学术报告厅501196606学生公寓4013943855787学生食堂、教师食堂501

26、06255318学生活动中心8031852559接待中心50216810810教师宿舍50871343611校医院501971012后勤服务50407320413公厕15200314室外照明200总计14476根据用地性质确定负荷密度指标,根据总建筑面积,然后推算出总负荷。统计同类区域总负荷时,同期系数取0.70.9。5. 负荷预测结果最终预测负荷值为14476KW。各变压器在校区的安装位置见电力工程规划图。6. 供电设施(1) 变电所设置学院的电源进线由位于本项目西南面月亮坡变电站引来,供电回路数有待与当地供电部门协商。校内已设10KV一座开闭所和9台变配电所,根据需要增设4台变配电所,均采

27、用箱式变电站,设在各区较隐蔽的地方。(2) 变压器负载率应在65%82%范围内。(3) 变电所低压配出线路变电所低压配出线路采用电缆线路,在学校内直埋或电缆沟内敷设。7、道路照明规划(1)本工程采用两种灯型用于道路照明。草地灯用于每栋楼单元入口处和小道照明,设计中的布置可在夜间自然形成道路轮廓和单元入口,使人比较方便行走和找到各栋入口,同时灯具采用低矮形状和低功率灯泡,一方面节约电能,另一方面形成宁静祥和的气氛,便于学生自习和休闲。(2)路灯用于主干道路和出入口的照明,采用高杆形状和较高的功率,使主干道路和出入口的亮度较高,形成校园道路照明亮度的层次感,使学生在夜间可很方便地找到主干道路和出入

28、口,便于学生的交通和紧急情况的疏散。 弱电规划1. 电话网络系统为满足学校内各部门的通话畅通及其它各种电信业务的需求,在校园内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电话通信系统。根据下表指标对校园内所需安装的电话门数进行预测:学校内预计安装电话门数为3200门,信息中心设电话机房。电话主干电缆(或光缆)直接从当地电信局由永铜公路南面引来。校园内覆盖由铜缆组成的电话网络,电话网络配线采用多级交接配线,室外通信电缆埋地敷设在多孔管道内。2. 有线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可以丰富校园内师生生活,还可以播放校园新闻及教育节目等。现对电视业务如下预测:学院预测需4119只电视终端。现有线电视网已向宽频带、多功能、双向传输方向发展

29、,其具有传输百余套电视、调频广播和几百套数字电视节目的能力。有线电视网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方式组网(即HFC),采用750MHZ邻频双向传输技术,以满足今后看电视、上网、收视数字电视的需要。学校的信息中心屋顶设置本校有线电视机房,屋顶还需设置卫星接收天线,接收所需的电视节目及远程教学信息,同时通过光缆接入当地有线电视网。除接收市有线电视播放的节目和卫星电视节目外,还自办两套闭路电视节目,用于播放校园新闻及教育节目等。市有线电视进线光缆直接从当地有线电视台引来。校园内有线电视传输网络采用光缆和铜缆,各单体内根据需要设置有线电视光节点,每个光节点可接1000个电视终端,光缆组成的网络采用放射方式组网

30、,铜缆组成的网络采用放大分配分支形式组网。在各单体的所有功能空间均设置电视终端,其中教室内的电视终端要求集中管理便于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室外有线电视传输电缆埋地敷设在多孔管道内。3. 弱电线路规划所有室外弱电线路直接埋地敷设在多孔管道内,管道可以采用无缝钢管、硬质塑料管或混凝土排管,各子系统同路径不同管道,采用共同的人孔、手孔。所有室内弱电线路采用金属线槽、金属电线管敷设,各子系统线路同路径不同线槽,各子系统采用共同的弱电机房及弱电竖井。 燃气工程规划1. 规划原则:(1) 在重庆职业教育城总体规划(20052020)的指导下进行规划。(2) 规划贯彻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同时规划与学校建

31、设规模相适应。(3) 燃气输气系统应工况稳定,选材合理,符合环保要求。2. 规划范围: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用地范围。3. 燃气气源:校区规划按重庆职业教育城总体规划-电力电信燃气工程规划,由永铜公路引入中压A级:工作压力为0.40.2Mpa,管径为D1084。管材采用PE管。本校民用、公共食堂、炊事、公共建筑等使用低压天然气,由中压天然气经调压箱降压后供应。4. 燃气耗量:低压燃气汇总表序号分项名称建筑面积()人数(人)住宅户数(户)居民用气指标(m3/户.日)公建用气指标(m3/日)用气量小计(m3/日)1学生食堂、教师食堂106250.1819132教师宿舍(松林坡)56331.51403

32、别墅25201.5114接待中心16250.182935合计23575. 燃气调压装置校区内天然气中压管网至各用气单位,由各用气单位单独设置调压箱进行压力调节。6. 输配管网校区天然气输配系统采用中压一级系统。中压A燃气管网由永铜公路引入,主管管径为D1084。7. 管道敷设方式与材料天然气管网采用地下直埋方式敷设,敷设坡度不小于0.003。管顶覆土深度,车行道下不小于0.9米,人行道下不小于0.6米,管道穿越道路时应加套管保护。穿越沟渠,河流时可不依桥敷设,所有管道敷设时尽量考虑与其它公用设施相协调,力求平直美观。8. 环境保护与用气安全天然气为清洁安全能源,其输配系统是在完全密闭的条件中运

33、行,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有改善作用。天然气调压设施及管道考虑有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天然气管网上设置必要的控制与检修阀门,压力测量点以提高供气安全可靠性。 给水工程规划1. 设计范围校区内的给水系统。2. 给水系统给水现状学校现状用水由城市水厂供水。 由城市水厂供给DN200城市给水管,供师生生活饮用水; DN250环状给水管网保证了学校供水安全。 在学校入口处设置加压泵站,一个300T/d蓄水池,经加压后供全校用水。3给水规划根据二期建筑布局规划,结合已有供水管网,呈环状供水管网体系,保证供水安全性。用水量预测规划校区占地面积约为45.233公顷,规划学生12000人,教师

34、670人。生活用水量、用水定额如下表:序号用水类别用水定额使用时间(h)最高日用水量(m3/d)最大时用水量(m3/h)Kh1学生宿舍220L/(人.日)2426402202.02教师公寓300L/(人.日)2412012.52.53专家公寓350L(人.日)2470.582.04公共浴室100 L/(人.次)16403.332.05食堂20L/(人.次)1625423.811.56教学、实验楼50L/(人.日)8600901.27办公楼50L/(人. 班)10346.82.08招待所200L/床24242.02.09校医院250L/床2412.51.042.010礼堂5L/(人.日)841.

35、52.011图书馆10L/(人.日)1612018.752.510生活用水小计3855.5380.3111游泳池用水游泳池储水2250m3每日补水10%使用人数人/天总用水量(m3)225m3/日130022512道路及绿化用水5%192.78未预见水量15%578.3313合计4851.61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为4851.61m3/d,最大时用水量为380.31m3/h。管网布置:校区给水管局部连成环状,校区内管网以DN100、DN200为主,形成局部网状供水系统。消防供水:校区消防供水用独立消防管网系统,重要建筑周围设置DN150环状管网系统。校区道路上设立室外市政消火栓(全部为地上型),消

36、火栓距离不大于120米。生活给水系统学校各单体采用校区管网直接给水的方式供水。热水系统教师、专家住宅区内设置热水系统,热源为即热式燃气热水器;学生公寓热源由锅炉房统一供应生活热水,生活热水的冷水源由校区内管网直接供给。食堂及公共浴室由燃气热水机组供应,热媒为高温热水。生活热水估算用水量标准:生活热水按100L/(人.日)60 K-2.35浴室用水按100L/(人.日) K-2.3食堂用水按5L/(人.日)60 K-2.3热水量估算:名称人数用水时间最大日m3/d最大时m3/h日变化系数K教师及专家住宅3002430029.372.35浴室、锅炉房168011.52.3食堂1280024649.

37、22.3饮用水供应学生及教师开水供应按2L/(人.日)计25.33m3/d K-1.5消防系统(1) 室外消火栓系统由学校给水管网直接供给,消防水量为30L/S。在建筑物附近布置室外消火栓,其间距不大于120m。(2) 室内消火栓系统消防水量为30L/S,由校区内的给水环网直接供给。(3) 自动喷淋系统按中危险级设计,设计喷水强度为6L/min*,作用面积160,最不利点工作压力为0.1Mpa,主要布置在宾馆和图书馆内,采用局部加压的方式供水。(4) 所有建筑均设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管材与施工方法室内给水管(包括热水管)采用PP-R管道,热熔连接。室外埋地采用HDPE管。室内消防管道管径DN10

38、0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DN100采用热镀锌无缝钢管,沟槽式连接. 雨水工程规划规划原则充分利用校区地形,就近排入水体;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结合道路系统和竖向规划布置雨水管渠;暴雨强度公式参照重庆市公式:2822(1+0.775lgP) (t+12.8P0.076)0.77 q= L/S.ha 雨水流量:Q=Fq (升/秒) 其中:综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公顷) 设计重现期:P=1-1.5年,地面集水时间取10分钟,综合径流系数取0.4。注:计算排洪渠断面时,径流系数取0.7。 雨水工程规划校内雨水由室外雨水管收集后,经校区雨水管网系统排至跳石河和校内湖泊。雨水管管径为DN300DN

39、600,坡度主要根据校区道路坡向并根据排水条件决定,适当减少管道埋深。整治自然冲沟,同时,在东面和东南面山体下布置截洪沟。疏导及改造泄洪沟,截弯取直,其中,校前区地段排洪沟采用暗管,二期运动区排洪沟采用暗渠,以片石铺砌,以加大排洪量。管道布置详见雨水工程规划图。排放方式: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雨水为单独排水系统。校区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 管材与施工方法室外雨水管道采用埋地UPVC管。 污水工程规划1、污水处理设施现状现有7座生化池,日处理能力3140 立方米/日;2个化粪池。2、 污水量估算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5%计算,校内污水量3277立方米/日。you3 、污水处理规划二期新征用地内

40、新设置一座日处理能力400立方米/日生化池,作为图书馆、教学楼、接待中心、专家公寓和食堂的污水处理,污水经生化池处理后,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排入跳石河。4、 污水管网规划1) 室内污水采用单立管伸顶的方式,食堂经隔油后排入生化池。2) 排放方式:雨、污分流。3) 污水管道坡度主要根据校区道路坡向并根据排水条件决定,减少管道埋深。管道布置详见污水规划图。4) 在管道交汇、转弯、管道尺寸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相隔50米左右设置污水检查井。管材与施工方法室外污水管道采用埋地UPVC管。(十三)投资估算 (一)、编制依据和假设1、本投资估算以设计人员提供的相关图纸为依据;2、总图根据建筑专业提供资料估算。3、

41、参照其它类似工程进行估算。(二)、本估算不包括的项目1、土地使用费;2、各种青苗补偿费;3、拆迁安置补偿费;4、地面状况的异常和障碍;5、办公家具费用;6、建筑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7、建设期贷款利息。(三)、二期投资估算表 投资估算表序号工程名称建筑面积()估算造价(万元)一主要建筑物1图书馆149302239.52第三教学楼110521657.83学生公寓(E栋)301183614.24接待中心1625292.55别墅25205046二食堂4255638.3小计645008946.3二室外及环境工程1室外水电管网10002道路、广场、绿化等8003场地平整1804污水处理1205雕塑、景

42、观等200小计2300三规费及其他1勘察、设计费3002工程质量监督费80小计380合计11626.3(十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 45.233公顷 其中:建筑用地5.75万平方米道路广场用地 4.75万平方米运动场用地4.54万平方米绿地30.19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5.57万平方米建筑密度 12.71容积率 0.57绿地率 66.75其中,二期规划经济技术指标如下:总用地面积 14.293公顷 其中:建筑用地1.55万平方米道路广场用地 0.94万平方米运动场用地0.91万平方米绿地10.89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6.45万平方米建筑密度 10.82容积率 0.45绿地率 76.

43、27分项经济技术指标类别建筑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定额标准(m2/人)已建新建图书馆14930149301.24综合教学楼3317111052442233.69综合实验楼1074612642233881.95学生公寓1093203011813943811.62教师宿舍61932520871329.04(300名教师)行政办公楼345734570.29学生活动中心318531850.27食堂63704255106250.89礼堂119611960.10校医院1971970.02后勤服务407340730.34接待中心(含招待所)543162521680.18市政设施501001500.01总建筑面积合计1753168042725574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